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假冒版”印度新冠仿制药流入中国市场
go
lg
...
在中国流通的现象。据《印度教徒报》,因
中
国
社
会
对新冠药物的巨大需求,一些印度新冠仿制药的“假冒版”也流入了中国市场。澎湃新闻早前消息指出,有的Primovir仿制药样本中不含奈玛特韦这一主要成分,这意味着没有治疗效果,是“假药”。 一个被印度当局逮捕的犯罪团伙制造并销售了伪造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其生产成本约为每瓶20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1.65元),售价却超过1万卢比(约合人民币823.55元)。
lg
...
金融界
2023-01-10
中国低收入人群工资的增速已经从8%下滑至接近0%,经济增长靠什么?
go
lg
...
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预测,2023年
中
国
社
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低基数下将回升至6%左右;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7%-11%。 但消费方面,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11月,中国社零总额同比下降0.1%;另据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比2021年底增加13.28万亿元,年底或突破16万亿元。牛播坤认为,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将是2023年中国重启消费的核心命题。 对于当前的中国消费状况,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章明表示,根据该团队12月做的16城市调研,中国医药物资挤兑已经显著减少,疫情“波峰期已过、烟火气渐旺”。元旦期间,酒店入住率出现明显回升。百货商场人流量提升,市内出行明显恢复。但同时,跨省出行恢复较慢,影院恢复节奏较慢,年夜饭和企业年货的预定订单也较2019年有所下滑。他预计2023年的中国消费大概率会呈现弱复苏状态。 同时,刘章明判断,未来中国消费会边际转好甚至越来越好。与旅游、聚会相关的业态,例如餐饮、电影、购物、调味品、酒类、交通、酒店、美容,都可能出现较好的增长。 对于如何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目前,学界对于政策选择也有一些分歧:是直接补贴收入还是发放消费券?连平认为,由于中国民风节俭,社保体系不够完善健全,针对居民发放现金最后可能会出现较高比例转化为储蓄,因此他更主张发放消费券。他建议,可以针对汽车、家电等特定大件的耐用消费品,推出一定力度的补贴和降价,直接向企业提供降价补贴。同时,从中长期考虑,要出台增加就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举措。 刘元春指出,考虑到中国国情,消费政策其实比投资政策复杂几倍甚至几十倍,一定要审慎研究。消费政策必须要有消费场景。如果疫情暴发很剧烈,人们都在居家,一般的消费政策不可能起到消费重启和消费扩张的作用。消费政策必须选择恰当的时点和有限的目标,比如在疫情高发时期,收入政策和消费政策首先是保证家庭正常的生活运转秩序,而不是以扩内需作为目标。扩内需必须建立在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相对常态化的前提下。 刘元春强调,消费券是一种绑定效应,是必须进行消费才能获得的补贴,而过去几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实际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如果居民对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很悲观,即使采取短期政策可能也难以产生短期的效应。而实际上,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居民收入增速不断下滑,确已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的一大因素。牛播坤也介绍,相较于中高收入人群,中国低收入人群工资的增速已经从8%下滑至接近0%。 对此,刘元春指出,GDP名义增速快速回落,收入收缩是必然现象。特殊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压力很大,优先控制成本,也出现大量“颗粒无收”的失业现象,以及一些超饱和就业中的“保工停薪”现象。过去几年,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以扩投资、保市场主体作为落脚点,居民转移支付力度实际上没有强化。因此,在收入分配格局里,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持续压缩。未来,必须从总量和结构性出发补足居民收入的一些缺口。通过中长期收入分配改革,改变“穷居民,富企业,强政府”的格局;以消费券、消费税减免和购置税减免作为短期刺激政策主体,再加上收入政策的直达方式启动扩消费。 刘元春认为,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实行全民收入计划,补贴达到公民每年收入近30%的水平。必须聚焦特殊人群、特殊项目,尤其针对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的人群,将弹药用到最有效的项目上。例如可以针对一些特困人群、低保人群、农民工、小业主、大学生人群、失业率较高的人群进行专门补贴。此外,中国装修周期是10-12年,今年是第二轮居民装修周期开启之年,可以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推出大刀阔斧的刺激方案,同时对新一轮居民的家装以及与居住相关的耐用品等,进行新一轮的消费刺激。 直播中,专家们也强调房地产消费的恢复至关重要。连平指出,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房地产全面下行。房地产对于本轮经济下行带来的负面效应一点都不亚于疫情冲击。目前,各类救市政策不断出台,金融支持也达到相当大的力度,未来更重要的还是销售。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放宽限制需求的政策,以更多优惠而便利的条件来推动房市交易。 2023年赤字率不低于3%,中小企业会有更多获得感 扩消费如此重要,那么,2023年的财政政策会主要围绕促消费展开吗? 刘元春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财政部会议精神可以明显看出,2023年的财政政策从赤字率、专项债、贴息方面会更加加力。财政政策会从过去以扩投资、保市场主体为主体快速向扩消费转变。但扩投资依然是重要工作,扩消费并不意味着扩投资的缩小。 连平分析,2022年财政赤字率最初定为2.8%,但最终的实施力度大大超过这一数据。他预计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会更加明显加力,领域还会扩围。“2023年财政支出总体安排可能一点都不会比最近这一两年来得低。总体应该基本和2020年的水平差不多。” 连平指出,最近几年的财政赤字,包括广义的财政赤字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但直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杠杆状况一直处在相对偏低的情形;未来应该提高政府部门杠杆水平,财政进行更多的扩张,以此帮助减轻企业、居民的债务压力,从而支持实体经济运行。 连平认为,2023年的赤字率有必要达到3%,甚至有必要达到3.2%。此外,预计2023年的专项债规模将达到4万亿的水平。除了地方政府举债,还需要中央财政更多发力。 刘元春判断,多重救市目标会要求财政赤字率不低于3%。此外,专项债主要用于基建投资和一些重要项目,2022年定的规模是3.65万亿元,实际发行规模4万亿。2023年需要考虑专项债规模是否维持在3.8万亿-4万亿间,因为投资不能停止,否则会烂尾。 “消费除了依托赤字率,还很重要的是特别国债要不要实施。”刘元春分析,2023年地方政府财政支撑力依然会偏弱,中央财政加力以及启动一些特别项目会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发行特别国债,连平也认为,这不失为一个重要选项。近三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维持着较为强有力的发行状态,接下来,杠杆水平更低的中央政府更有能力去举债。而且,中央发行特别国债,市场定价和地方专项债也不一样,可以相应减少还本付息的压力。 2023年财政有望加力扩张,政策赋能中小企业也有望进一步加力。 刘元春指出,财政除了减税降费还需要一些新思路,不仅在财政收入端发力,也在支出端做文章。比如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直补以及资金启动出台新政策。因此,2023年财政加力推出了贴息,这将有助于中小企业的重启以及流动性的改善。此外,对中小企业的采购要大幅度地提升。房租资金成本、小微信贷成本方面,也可以有进一步考虑的空间, 连平建议,现有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财政政策可以进一步延期。同时,财政投入可以考虑在保证企业员工薪酬发放方面给予直接支出。货币政策方面,接下来还可以继续通过再贷款等方式,更多地拓展对中小微民营企业信贷的支持范围,降低融资成本。 “2023年,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主体的获得感会有根本性的改善。”刘元春说。
lg
...
金融界
2023-01-10
1月10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提升新基建水平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表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建造、工业互联、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转型实践和数字生态的营造,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探索。 开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近300亿元 外资机构普遍看多中国资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回升与A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海外“真金白银”正在加速流向中国资产。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已持续净买入近300亿元。与此同时,投资中国股票的海外ETF也迎来了资金的大幅流入,包括消费、互联网等行业在内的多只中国企业股票获得外资加仓。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10
解决好四个赤字、构建零碳金融市场体系、增加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供给,多位专家解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go
lg
...
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问题。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基本制度背景,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在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金融监管方面仍有诸多重点工作亟待推进。资本市场方面,应持续改善上市公司结构的制度安排,包括实行注册制、完善市场发行定价、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建立市场化退市机制等,同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市场,降低间接融资比重。金融监管方面,要建立“创新友好型”和“发展友好型”的监管体系,追求“好的监管”而非“强监管”“严监管”,同时提高监管的科学性,监管者要秉持专业精神有所作为。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党委书记单强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经关口。目前,金融数字化转型在理念、机制、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老问题和新挑战,要着重关注几项原则性问题,即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树立系统观念,紧扣安全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未来中国有望在碳中和的目标下,以新的绿色发展模式再创辉煌40年。因此,需要构建零碳金融市场体系来支持国家的碳中和战略,让市场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发挥碳价格发现和逼近的机制,配置资源找到价格;同时继续提高零碳金融融资在整体社会资源中的比重,丰富银行零碳贷款的结构和零碳银行的产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零碳金融市场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碳交易市场。 浙商资产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李传全表示,资产管理公司(下称AMC)细分行业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其独具特色发展之路,化特色为优势,更好地发挥其“金融风险化解,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功能定位,是这个年轻行业持续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AMC要立足国家金融安全战略,从效率的角度提升自身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建议监管层加快行业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及明确地方AMC的监管要求,实现行业的互联互通及统一规则,推动行业进一步深化发展,进而助力国家金融安全战略的实现。 论坛上,瞭望智库与中国光大银行共同发布了《2022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商业银行消费者服务治理体系(C-SAS)构建之策》。该白皮书通过调查总结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消费者服务能力的一系列举措,结合专业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案例,针对行业目标比较缺乏的消费者服务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一整套系统方法论。
lg
...
金融界
2023-01-08
李扬: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好监管,而非强监管、严监管
go
lg
...
智库主办的第七届新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好监管,是“创新友好型的监管”、是“发展友好型的监管”,而不是那种牺牲发展、牺牲创新的强监管、严监管。 李扬解释,监管只是手段,目的是促进经济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创新,一定要杜绝那种平时不闻不问、出了问题就停业整顿的情况反复出现。鉴于金融的本质是“流动”,让其停下来,好的机构也会变成坏的机构,好资产也会变成坏资产。 关于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李扬强调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认真、严格执行已经颁行的各类监管规则。今后要规范公司治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落实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完善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在保险领域全面启动“偿二代”监管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金融消费纠纷调处机制等。 此外,李扬认为,我们的监管制度也需要更为科学,转变基本方向,从现在的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lg
...
金融界
2023-01-08
李扬: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必须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
go
lg
...
智库主办的第七届新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论坛上表示,上市公司的结构反映出一国经济结构的水平,资本市场的运行,发挥着引导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功能,因此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必须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 在李扬看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主要就是完善资本市场推出优秀上市公司的功能,要把最好的、最能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公司推上市场。同时,也要不断把那些已经落后的公司淘汰出市场。整个过程引领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的最主要含义。于是,观察资本市场状况的最直观途径就是分析上市公司的结构。 李扬表示,从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看,高科技继续牢牢占据着上市公司的顶端,而中国的前十大上市公司仍然以传统产业占据主导,不是现代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结构。所以必须加紧改善上市公司结构,增加现代科技公司数字化公司占比。 对于如何改善上市公司结构?李扬认为,应全面实行注册制,为代表科技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市提供便利;完善市场发行定价;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另外还要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建立市场化退市机制,实现退市常态化,去除上市公司的“壳价值”。 关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李扬表示,发展资产管理业也是降低间接融资比重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 “资管新规落地以后,我国资管业又开始健康发展,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李扬表示,完善整个中国的金融结构、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降低间接融资比重等等,发展资管业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lg
...
金融界
2023-01-08
社科院:未来3至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
go
lg
...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未来3至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低于IMF和世界银行预期的可能性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同时不排除出现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部分主要经济体甚至会出现经济收缩。
lg
...
金融界
2023-01-04
社科院报告:未来3至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
go
lg
...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未来3至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低于IMF和世界银行预期的可能性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同时不排除出现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部分主要经济体甚至会出现经济收缩。
lg
...
金融界
2023-01-04
Mysteel黑色金属例会:2023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内容回顾
go
lg
...
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链韧性的重要举措。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高度重视阻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三大风险 预测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将会有两个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到2050年,第一产业占比略微下降,第二产业占比降至26%左右,第三产业占比增至69%左右;需求结构的变化。到2050年,消费占比将大幅提升至79%左右,投资占比则降至25%左右,净出口占比由正转负至-3.6%左右。 要高度重视阻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三大风险,即经济全球化受阻带来的创新乏力风险,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经济衰退风险,重大国际政治冲突和全球危机带来的极端环境风险。 要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两个深度融合”:一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大工程。二是以“新基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铁轨道交通等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及趋势预判 2022年全年机械工业有望实现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增速预计约4.5%和5.5%,实现利润总额与上年持平,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稳定。 展望2023年,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活动萎缩、市场需求减弱,机械工业外贸出口不确定性压力将加大;国内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从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为2023年机械工业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业信心,但同时要关注需求侧、供给侧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疫情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不出现大幅下滑、国内疫情得到较好防控的情况下,行业表现会强于今年,保守预计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5%左右。 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化东:预计2023年房地产市场呈现“阴跌+脉冲式”行情 2022年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刚需刚改”型市场。刚需型市场属于消耗型市场,已购房的居民不再是刚需,而且中短期也不能转化为改善型需求。 展望2023年,地产将依然是刚需型市场,购房群体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仅少数城市存在套利型需求,大多数城市二手房市场的套利空间越来越小,吸引力不足以引导改善需求大规模入场。“刚需刚改”的购房群体不会因政策调整而长时间推迟购房。而需求是否入场已经不在于行业本身,在于地产之外的因素,譬如经济恢复情况、收入预期、就业情况和疫情发展状况等等。 总体来看,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阴跌+脉冲式”行情,需求释放具有连续性,市场下行,刚需刚改需求的绝对量将决定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预计未来3-5年地产新房成交量维持14亿平方米中枢;预计2023年新开工降幅在5%-10%之间;开发投资延续负增长,预计2023年下降5%左右。 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2023年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展望 从海外环境来看,在过去两年,市场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共识,即主要是长期的资本开支的不足,再叠加地缘战争,市场总体走势非常像70年代滞胀环境下商品显著跑赢股票的的情形,但实际只有原油呈现出了相对较强的走势。美国的货币增速现已经掉到了历史均值以下,未来一年美国的通胀下行的风险远远高于上行风险,美联储现在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再次出现误判,就像两年前未意识到美国的通胀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对于2023年的美国经济而言,一个重要因素是财政收缩,目前国会处分裂状态,参众两院分别由两党把持,从历史上来讲,这种分裂状态对美国财政政策的影响最大。 从国内环境来看,徐小庆认为2023年中国高收入省份地产销售会有一个弱反弹,中低收入省份的地产销售很可能会继续下滑,合计来看全国地产销售相对于今年仍会小幅下降6%。相对而言,对2023年内需最乐观的部分可能是消费,随着疫情因素的消退,支出端的增加可能会相对较快一些。 出口方面,2023年大环境是不利的,毕竟美国经济在放缓,中国出口要维持正增长十分困难,但是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在东盟和金砖四国的出口占比已经接近1/4,而对欧美的出口总和占比仅30%。这个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出口比过去要有韧性,相对于美国经济的放缓,2023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恢复。 对于黑色金属,徐小庆提出一个相对中性的看法,它的价格处在距离成本不远的位置;从需求角度来讲,没有较大的向上弹性空间,这当中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市场,要根据市场的情绪自己去博弈。 Mysteel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至阴则阳的2023年钢铁市场 展望2023年钢铁市场,汪建华用了“至阴则阳”来形容。2023年黑色金属市场运行核心逻辑:一、疫情防控和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二、海外的滞胀、衰退;三、主动去库到被动去库周期的切换。 他表示,预计2023年全球制造业PMI仍将在收缩区间运行一段时间。随着流动性的进一步收紧,美国消费、经济活动受到的制约性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将进入到去库的阶段。 而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角度来讲,2023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还是要努力去争取的,不排除5-5.5%的实际增长。从传统的三架马车的角度来看,要想达到5%的增长,是需要进一步赋能的,这种赋能可能来自于政府和企业的加杠杆,尤其是要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基建仍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支撑之一,2023年基建投资或增长7.4%左右。房地产方面,2023年新开工或下降3-5%,销售或下降5-8%。社零消费方面,尽管国家今年特别提到要着力提振内需,但基于疫情一波三折的影响,仍然会对2023年消费产生阶段性的影响,预计2023年社零消费增长6.2%。供需方面,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减量,国内消费可能会微幅增长,而钢铁供给会适配性小幅增长。对于库存,今年11月份钢铁行业存货同比下降10.6%,产成品同比仅增长0.9%,这么低的库存存货表现,为这轮钢价的反弹奠定了基础。原燃料方面,2023年原燃料价格重心大概率是要进一步下移,铁矿石均价回落至108美金左右,废钢均价3100左右,焦煤均价2400以下,焦炭均价2700左右。 2023年黑色价格的重心还要下移,但是波幅会收窄。除了“至阴则阳”,还将“有底无高”,2023年钢价有阶段性反弹,但高点相对于2022年钢材均价,上升没有太大的空间。 最后,汪建华对2023年提出策略建议——“2035”:“2”是“两全其美”,不仅要追求高质量发展,还要追求量的相对值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提升);“0”就是零容忍,对违规的零容忍,要放开先进产能去生产;“3”是三个结合,内外结合(双循环),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结合,产融结合;“5”是五个重点,产业链安全、风险防控(金融工具),双碳目标驱动,极致效率提升,以及共同富裕的引领。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1-03
2023年经济怎么走?还得看内需
go
lg
...
库也纷纷看好2023年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
国
社
会
科学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就预测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明显复苏态势,经济运行将整体好转。 无独有偶,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但是,中国经济在2023年表现将更强劲,经济增速将有可能达到5%。OECD则是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速将上升至4.6%。 所以,明年的增长基调已经得到基本确认。那么,5%左右的经济增长该如何实现呢? 我们都知道,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我们从GDP最终累计同比贡献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可以看出来,在疫情之前,最终消费一直是GDP增长的主要动力,贡献了6成左右的增长,而投资主要贡献了4成左右的增长,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甚至有时候是负贡献。但是,疫情之后,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开始增加,最高的时候贡献了3成多,而最终消费对增长的贡献下降到了3成左右,投资对增长的贡献也低于往年。 2021年的复苏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分别贡献了65.4%、13.7%和20.9%,最终消费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长。但是,2023年还面临不一样的局面。 首先是全球高通胀诱发的加息潮带动下,全球经济将会陷入低迷,即使没有衰退,也会陷入明显的降速,目前包括欧元区、美国、日本等地区的PMI都已经跌到了枯荣线以下,这将对我国的出口形成打击。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的出口将会出现低个位数的负增长。也就是说,2023年,净出口将会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负贡献。 其次,对于资本形成总额,我们主要看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基建和制造业一直是稳增长的“稳定器”,但是对于基建,受制于政府财政,专项债额度限制,基建最多是起到托底的作用,很难做到增长“放大器”的左右,尤其是考虑到这几年基建增速都不低。制造业投资2022年的表现超预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拉动和外需刺激,不过,制造业也进入了累库-去库存的阶段,目前库存增长还处于高位,这就给2023年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至于房地产,还在触底过程中,2023年不对经济增长产生拖累就谢天谢地了。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相当有限。 这样,压力也就来到了最终消费,也就是内需上面。疫情复苏下,零售、出行旅游、餐饮等等消费有很大的复苏空间,家电等与地产有关的消费也可能随着地产的好转而有所回暖。对于疫情复苏,目前截至2022年11月社零总额同比还有-0.1%的增速,相对疫情前的趋势有20%多的缺口,可提升空间比较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都有明显的环比改善,以越南为例,越南在2021年10月逐步放开后就开始反弹2个月后同比增速回正,4月至今同比增速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幅度上看,越南的零售消费总额从最低点距趋势值约43%的差距缩小至10月的约13%,从去年8月低点的回升幅度超70%。 从往常年份看,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跟社零同比增速关系密切,大概是1:2的关系,也就是10%的社零增长能够贡献5%的GDP增长。如果2023年全年能够实现10%以上的社零增长,那么GDP实现5%增长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再考虑2022年的低基数影响,10%的社零增长还是非常有希望的。这么看,消费还是可以寄予厚望的。国家也在想办法促进消费,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根据扩大内需规划,2035年的内需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这就确保了内需的长期增长趋势,当然,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的投资机会就需要在内需上面挖掘。 关于内需的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比如纲要里面提到的提升传统消费: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还有经济发展服务消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发展新个体经济,还强调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为切实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国家应该会在细分领域有更多鼓励性的政策,比如在教育领域,2022年12月21日出台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包括“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的支持范围”等,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恒生指数(HSI)$ $上证指数(000001.SH)$
lg
...
老虎证券
2023-01-03
上一页
1
•••
29
30
31
32
33
•••
3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太刺激!特朗普交易突然被抛弃,美元跌惨了 中国坐等最后一刻
lg
...
美国大选突发!马斯克赢了:宾州法官裁定每天发放100万美元的做法可以继续
lg
...
中国经济突发重磅!中国最高领导人向省级领导人发出警告 释放经济改革信号
lg
...
FX168日报:令人震惊的美国大选民调重击美元、特朗普承认“可能会败选”!伊朗发重大警告
lg
...
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了!《富爸爸穷爸爸》作者:俄克拉荷马州银行倒闭 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将“爆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05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30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03讨论
#温哥华国际金融峰会(VIFS 2024)#
lg
...
4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