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中国商船“伊鹏3号”在国际水域被欧洲军舰包围了一周,因切断波罗的海两条电缆被拦截,此前其运营区域从中国水域转向俄罗斯港口,包括运送俄煤炭和化肥。一些官员怀疑俄罗斯情报部门可能介入。
这起事件可能会考验海洋法的边界,并加剧北京与欧洲各国首都之间的紧张关系。
调查人员怀疑,这艘散货船(长225米,宽32米,装载俄罗斯化肥),上周在其锚拖行超过100英里的波罗的海海床时,故意切断了两条关键的数据电缆。
调查目前集中在这艘中国商船的船长是否受到俄罗斯情报部门的指使,而实施了破坏行为。
这艘船于11月15日从俄罗斯波罗的海港口乌斯季卢加出发。
“一艘船的锚掉落并拖行,导致速度减慢数小时,还切断了沿途的电缆,船长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一名参与此案的欧洲高级调查员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艘船的中国船主宁波伊鹏航运正在配合调查,并允许该船在国际水域被扣留。
11月17日至18日,这些海底电缆在瑞典水域受到损坏,瑞典当局启动了破坏行为的调查。俄罗斯否认与此事有关。
调查人员确认,11月17日晚上9点左右,“伊鹏3号”在瑞典水域抛锚,但仍在行驶。
据两位了解调查情况的人士透露,拖行的锚随后切断了瑞典与立陶宛之间的第一条电缆。
在此期间,这艘船的应答器关闭。这种情况在海运术语中被称为“黑暗事件”,即船只位置在自动识别系统上无法被追踪。
据调查人员审查的卫星和其他数据,这艘船随后继续航行,即使拖锚大幅降低了其航速。
次日凌晨3点左右,“伊鹏3号”在行驶约111英里后,切断了德国与芬兰之间的第二条电缆。
不久后,这艘船开始呈Z字形航行,随后起锚继续航行。丹麦海军舰艇随即展开追踪并拦截了“义鹏3号”,最终迫使其在连接波罗的海与北海的卡特加特海峡抛锚。
调查人员对这艘船的锚和船体进行检查,发现了与拖锚并切断电缆一致的损坏痕迹,据知情人士透露。
根据为《华尔街日报》提供分析的国际航运数据公司Kpler的报告显示,“考虑到温和的天气条件和可控的波浪高度,锚意外拖行的可能性很低。”
虽然过去类似事件通常被保密处理,但上周互联网电缆受损事件,迅速引发了欧洲多位高级领导人的公开表态。
据知情人士透露,“伊鹏3号”的船员目前尚未接受问询。这艘船的船长为中国籍,船员中包括一名俄罗斯水手。
在“义鹏3号”抵达卡特加特海峡抛锚前,一名丹麦引航船员曾短暂登船。
多名西方执法和情报官员表示,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未参与此次事件,但怀疑是俄罗斯情报机构策划了这起破坏活动。
克里姆林宫新闻办公室对《华尔街日报》表示:“这些是荒谬且毫无根据的指控。”
新闻办公室还提到2022年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被破坏事件时说,那些指责俄罗斯的西方官员在乌克兰炸毁北溪管道时却保持沉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三对记者说:“我想重申,中国始终支持与各国合作,根据国际法维护国际海底电缆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
目前,这艘中国散货船正由北约的小型舰队护卫,这些舰艇来自丹麦、德国和瑞典。
曾长期保持中立的瑞典,是北约的最新成员之一,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加入了这一军事联盟。
根据国际海洋法,北约舰艇无法强迫“义鹏3号”驶入自己港口。瑞典和德国当局正在与船主谈判,以获得登船权限并对船员进行问询。
此外,德国警方已派遣巡逻船“班贝格号”使用水下无人机调查其中一起事件。瑞典和丹麦的船只也对海底相关地点进行了检查。
多名欧洲政治家以及熟悉调查的安全和执法官员表示,欧洲当局必须谨慎行事,因为他们承诺维护航行自由,并遵守支撑全球贸易的国际法。
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西方官员指控克里姆林宫在欧洲北约领土上发动影子战争,试图破坏西方稳定,包括策划破坏波罗的海和北极地区的海底管道和数据电缆。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0月,一艘中国注册的船只“新新北极熊”,用锚切断了波罗的海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Balticconnector天然气管道以及一条通信电缆。一些了解调查的官员表示,当时这艘中国船上有俄罗斯船员。
有关官员表示,瑞典、丹麦和挪威当局当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不愿拦截“新新北极熊”,于是允许继续驶往俄罗斯北极地区。
但在“伊鹏3号”的事件中,据知情人士透露,丹麦海军在第二条电缆被破坏后迅速决定采取行动拦截该船。
宾夕法尼亚大学克莱曼能源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本杰明·L·施密特表示,从2019年12月至2024年3月初,“伊鹏3号”一直仅在中国水域运营,但随后突然改变了运营模式。
此后,这艘中国船开始运送俄罗斯的煤炭和其他货物,多次造访俄罗斯港口,如日本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巴伦支海的摩尔曼斯克港,以及波罗的海的港口。
目前,根据Kpler的数据,这艘船装载的是俄罗斯化肥。
施密特说:“虽然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证明俄罗斯参与,但这艘船在多年仅在中国水域运营后,突然转向俄罗斯港口的重大变化,应该成为欧洲当局调查的一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