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7月加息落地!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交投巨幅放量124%,连续10日吸金近2000万!AI或成美股创新药新催化?
go
lg
...
aceuticals为例,7月12日,
AI
芯
片
巨头英伟达表示将投资该医药公司5000万美元,加速其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同时,该AI制药公司还将其模型授权给其他制药商,以推进药物发现工作,这家“技术新贵”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使用人工智能模型识别新的实验性候选药物。 【FOMC公布最新加息消息,下半年是否加息引发机构讨论】 FOMC在结束了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之后宣布,再次上调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5.25%至5.5%之间。 为了应对高CPI,FOMC自去年3月开始启动本轮加息周期,累计加息幅度达到了525个基点,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FOMC已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FOMC表示,尽管自去年年中以来美国CPI有所放缓,但CPI率仍“远高于”2%的目标,货币紧缩措施的影响,尤其是对CPI的影响,还需要时间才能显现。 对于下半年FOMC是否会继续加息,机构各抒己见: 华西证券认为,从FOMC决议以及相关人士的发言来看,7月可能是FOMC的最后一次加息,从现在到明年都处于维持利率状态,降息可能要到明年年初。 不过,中金公司表示,一方面,根据FOMC的发言,9月会议的决策将取决于数据,考虑到目前已经能从前瞻指标中看到未来两个月价格下降或将带动核心CPI回落,FOMC于9月跳过加息的概率偏高。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当前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超预期带来的CPI风险。随着基数效应减退,加上经济总需求有韧性,四季度CPI仍有可能抬头,届时FOMC有可能再次加息,以确保CPI能够继续朝着2%的目标迈进。总而言之,FOMC加息可能并未结束,下一次加息或将发生在四季度。 中信证券认为,更渐进的加息步伐并不意味着每隔一次会议加息一次,可能是三次会议中加息两次。当前美国经济韧性较强,美国CPI黏性不容忽视,下半年不排除FOMC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创新药板块对利率敏感,利率下行或将促进纳指生物科技反弹】 从产业发展逻辑上看,生物科技产业浪潮来自技术突破,技术研发对于融资需求较高,故美股创新药板块对利率敏感,若利率是处于下行,或加息预期放缓,成长风格中前期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也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而日前发布的美国6月CPI与PPI数据都强化了市场对FOMC接近结束加息周期、利率巅峰降至的预期。 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在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中认为,“美股创新药/生物科技板块近 20 年共出现 4 次周期性较强的回调,分别为 2001 年、2008 年、2015 年和 2021 年。”叠合各个周期的走势规律,参照过往周期行情的变化,朱国广认为,“当前时点”的美股生物科技板块也正处于 2021 年以来的回调周期底部区间,随着明年(2023年)FOMC加息放缓,在 2023 年有望在加息结尾处迎来上扬的行情。 【美股创新药板块估值回落,未来可期】 从估值上看,纳指生物科技板块截至7月25日,PE已回调至16.07倍。 而从指数走势来看,美股创新药板块未来空间也依旧可观,2023年以来至今,创新药板块代表纳指生物科技指数跌2.89%;从年线上看,自1993年指数发布以来,代表美股创新药板块的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稳步上扬,而2021、2022年创新药板块已经连续2年回调;随着加息预期放缓,前期美股成长风格中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或有望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价值回归。 【纳指生物科技指数1993年发布以来年线走势】 【财报季多家生物医药巨头披露中报,医疗类板块股获得投资者青睐】 消息面上,生物基因(BIOGEN)最新中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半年度盈利9.79亿美元,同比减少28.07%;总营收49.19亿美元,同比减少3.94%。生物基因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主要从事癌症、自动免疫和激动疾病等治疗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公司的部分先进产品被应用于某些B细胞的淋巴瘤治疗。该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治疗不同自动免疫疾病(如牛皮癣、类风湿病的关节炎和狼疮)的产品。 MEDPACE最新中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半年度盈利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05%;总营收8.9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9%。Medpace是一家全球性的临床研究组织(CRO),专注于为生物技术、制药和医疗设备行业提供科学驱动的临床开发外包服务。 随着美股财报季披露,此前一些表现落后的板块,如医疗保健类板块股逐渐获得投资者青睐。美国银行全球表示,全球基金经理在6月将其对医疗保健和银行股的配置比重提高约5个百分点。贝莱德和富国银行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最近发布对今年剩余时间的展望时,强调其看重医疗保健板块。 【多家创新药巨头股价评级上调,机构看好海外创新药】 “小摩”CEO杰米•戴蒙认为,核心CPI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的可能,科技股或面临潜在回调,而价值股和科技股的差距有望缩小。 免疫药物领军企业——再生元制药公司、福泰制药等美股创新药巨头近期均受到分析师高度关注。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最近宣布,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了该公司 3.4% 的股份。巴克莱银行也对福泰制药的股票进行了分析,表明对该公司未来的投资潜力前景充满信心。 福泰制药(Vertex)专门从事治疗囊性纤维化(CF)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并购重组不断,大佬发声:新一轮创新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并购重组行为,且多为大型制药企业收购中小型生物创新技术,代表全球医药投融资情绪明显好转,而投融资情绪是美股医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美股医药未来行情值得关注。经过前期泡沫挤压,目前全球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历史低位,市场近期对创新药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RA 资本管理企业创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发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认为美股核心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弹药充足的BigPharma们开始行动。他认为,如今,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也显然已经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预期。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今年Big Pharma们只需要2.7年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价收购美股所有的核心企业。从这个趋势推测,2023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并购交易总价值、溢价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业被收购溢价总市值达到110亿美元,相比于年初的3250亿美元总市值上涨了3.4%。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不少美股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从并购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已将部分资金重新部署到规模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开启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来源:《生物科技行业现状》) 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是布局全球前沿创新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近20年累计收益748%,较标普500指数有明显超额收益。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生物科技ETF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样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7*24申赎,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以上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7-27
台积电Q2财报透露的AI前景
go
lg
...
导致英伟达和AMD股价下跌。然而,对于
AI
芯
片
未来的评论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一旦我们深入了解,台积电对AI的评论,对于长期持有英伟达和AMD股票的投资者是积极的。 台积电与英伟达和AMD的AI增长预测一致 在最近的一篇题为《英伟达和AMD描绘了相同的增长画面》的文章中,我观察到: AMD CEO 苏姿丰表示,到2027年,
AI
芯
片
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英伟达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关于未来几年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言论相一致。 台积电似乎与AMD和英伟达的预测大致相符。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台积电CEO魏哲家表示: 现在,服务器AI处理器需求(我们定义为执行训练和推断功能的CPU、GPU和AI加速器)约占台积电总收入的6%。我们预测未来5年内这一需求将以接近5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增至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 尽管他们谈论的是不同的指标,但台积电对未来5年内50%的年复合增长率的预测与Lisa Su对数据中心AI加速器总用市场总量(TAM)增长率“超过50%——到2027年达到1500亿美元”相一致。 台积电的评论进一步加强了对AMD和英伟达的看涨观点。这种增长将有助于证明它们高估值的合理性(特别是英伟达的),并为进一步的上涨留下空间。
AI
芯
片
供应将继续紧张 以下是魏哲家关于
AI
芯
片
可用容量的表述: 对于
AI
芯
片
,目前我们看到非常强劲的需求。对于前端部分,我们没有任何问题来支持。但对于后端,尤其是CoWoS(芯片在晶圆上在基板上),我们的一些高级封装方面的容量非常紧张,很难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我们正在与客户合作,以在短期内帮助他们满足需求,同时我们正在尽快增加产能。我们预计这种紧张状态将在明年释放,可能会在明年年底左右。但在此期间,我们仍在与客户紧密合作,支持他们的增长。 他进一步指出,CoWoS容量的增加大约会增加2倍。 此外,台积电在2024年后可能仍然对CoWoS容量不足,魏哲家表示: 我们正在计划我们的CoWoS容量,虽然可能还不够,但我们正在努力增加它。目前并不担心过剩产能,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产能来支持所有非常强劲的需求。 台积电预测与
AI
芯
片
相关的一些高级封装可能在2024年底之前仍然供应紧张。因此,需求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超过供应,因为AMD和英伟达将无法扩大生产至某个点,尽管某些4纳米和5纳米的产能是可用的。 虽然英伟达和AMD可能无法像他们希望的那样销售大量芯片,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内,他们可能都能够将自己所生产的芯片全部销售出去。对于英伟达来说,这已经是事实,对于即将推出的AMD MI300芯片来说也可能会是如此,仅仅因为英伟达将无法扩大供应至某个点。因此,AMD的芯片可能仅仅由于供应充足而取得很好的表现。 有限的供应意味着
AI
芯
片
目前所收取的极高利润很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内持续存在。 总的来说,虽然英伟达和AMD的投资者可能会对产能限制感到失望,但他们也应该为台积电确认
AI
芯
片
需求如此之高而感到高兴,以至于已经超出了其高级封装容量的能力,至少在未来几个季度内如此。 计算机世界正在发展变革 最后,对于
AI
芯
片
目前占台积电总收入的6%这一发现,对于了解AI革命的速度和规模非常有用。 在第二季度,台积电的6%收入约为1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英伟达。英伟达此前已指导本季度
AI
芯
片
销售将环比增长近40亿美元,并且之前也在销售一些
AI
芯
片
。考虑到这些
AI
芯
片
的高利润,英伟达花费大约10亿美元来生产它们是合理的。 尽管6%的台积电收入可能看起来不多,但实际上已经相当可观。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先进工艺节点(7纳米及以下)仅占台积电收入的约一半。这意味着
AI
芯
片
已经占到台积电所有先进工艺节点收入的约12%——相当于八分之一(其中包括智能手机和高性能计算)。尽管受到产能限制,当然还处于AI革命早期,但这一情况已经发生。 至少在我的看法中,台积电先进工艺节点容量的八分之一已经用于
AI
芯
片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计算机世界正在迅速向AI发展,这对于英伟达和AMD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多头指标。 结论 尽管投资者对短期内可能限制英伟达和AMD增长的产能约束感到有些失望,但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对于AI未来的表现画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图景。长期投资者最终应该将台积电关于AI的更新视为另一个可靠的数据点,预示着英伟达和AMD的未来前景非常强劲。 $英伟达(NVDA)$ $美国超微公司(AMD)$ $台积电(TSM)$
lg
...
老虎证券
2023-07-24
一周IPO观察:新传企划、众安智慧上市,首家香港AI公司赴美递表
go
lg
...
荐 迈越科技红筹获香港上市备案通知书
AI
芯
片
公司「壁仞科技」,据报最快今年赴香港上市 一、第一家18C章特专科技公司黑芝麻智能递交招股书 6月30日,武汉黑芝麻智能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和华泰联合保荐。 公司作为一家特专科技公司,因为未能符合上市规则第8.05(1)、(2)或(3)条的规定,其将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寻求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也是港交所于2023年3月31日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正式生效以来,按此规则递交上市申请的第一家公司。 公司是一家领先的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SoC、基于SoC的解决方案供货商,主要为智能汽车配备关键任务能力(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先进成像及互联等)。黑芝麻智能通过自行研发的IP核、算法和支持软件驱动的SoC和基于SoC的解决方案,提供全栈式自动驾驶能力以满足客户的广泛需求。黑芝麻智能从用于自动驾驶的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开始,最近推出了武当系列跨域SoC,以满足对智能汽车先进功能的更多样化及复杂需求。 黑芝麻智能,现阶段战略性地优先开发及商业化L2至L3级产品,由于公司卓越的产品及客户的认可: 截至2023年6月28日,公司已获得10家汽车OEM及一级供货商的15款车型意向订单。公司于2022年开始批量生产华山A1000/A1000L SoC,截至2022年12月31 日,公司的旗舰A1000系列SoC的总出货量超过25,000片。公司于2023年4月发布公司的武当系列跨域SoC。 按2022年车规级高算力 SoC的出货量来看,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货商。 业绩方面,公司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度的营收分别为0.53亿、0.61亿和1.65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60亿、23.57亿和27.54亿元,同期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73亿、6.14亿和7.00亿元。 美股IPO观察 当周新股上市 BioNexus Gene Lab(BGLC)(首日-55%) Turnstone Biologics(TSBX)(首日-8.33%) ODDITY Tech(ODD)(首日-85.3%) 下周上市 Warrantee Inc(WRNT) Opti-Harvest(OPHV) SRM Entertainment(SRM) Janover Inc.(JNVR) Surf Air Mobility(SRFM) Fitell Corp.(FTEL) Primech Holdings(PMEC) 凯德工程(CKHL) 其他递表 纽约私人航空旅行、私人包机服务公司Flewber Global(FLYF) 香港电子产品回收商创智环球科技拟美国上市,Revere Securities独家承销 香港首间AI人工智能Alpha Technology递交招股书 一、香港首间AI人工智能Alpha Technology递交招股书 7月17日,香港Alpha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在美国证监会提交更新后的招股书,拟于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 股票代码ATGL。其早于2023年3月24日秘密递表。Prime Number Capital LLC为其承销商 公司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创新科技公司,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为不同规模以及不同行业的客户优化其传统上手动的关键工作流程。Alpha核心服务主要包括系统开发服务、Web 和移动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光学字符识别(AI-OCR)方案、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及非同质化代币(NFT)业务。 系统开发服务包括开发基于云端定制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满足客户的运营和业务需求。AI-OCR方案包括利用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光学字符识别(OCR)服务,从发票、收据、申请表、表格及身份证明文件等文件中提取打印文字和数据。 Alpha的客户包括一家香港规模最大和最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二、香港创智环球科技拟美国上市 7月19日,香港电子产品回收商创智环球科技在美国证监会公开披露招股书,代码为CGTH。其于2023年4月21日秘密递表。 公司一家电子产品回收商,主要通过CGTHK开展业务,采购和转售回收的消费电子设备(目前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公司将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在整个业务流程中。 业绩方面,在过去的2021财年、2022财年(结束日期为每年9月30日)和2023财年前六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266.52万、2785.92万和2785.85万美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4.41万、32.27万、192.33万美元。 SPAC方面 会员制的私人飞机租赁公司Set Jet与Revelstone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合并 自然致幻药物开发公司Filament Health Corp.将通过与Jupite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业务合并 电动汽车公司QEV Technologies 和 SPEAR Investments确认预期业务合并并在阿姆斯特丹泛欧交易所上市 光学与3D感测科技公司台湾彩光科技与Chenghe Acquisition达成合并上市协议
lg
...
老虎证券
2023-07-24
两大拐点将至!翻多A股。8月成新一轮上涨行情起点?投资主线有哪些?看十大大券商策略
go
lg
...
——数字经济AI+:上游算力如光模块、
AI
芯
片
;AI赋能提估值的环节,游戏/广告营销;(3)中期确定性资产之二:永续经营确定性——“中特估-央国企重估”,综合低估值&高股息率&高自由现金流因子优选,关注油气开采、电力、炼化。 中泰证券:中美关系延续缓和态势 刺激政策仍保持相对定力 政策信号密集释放,更大合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美关系延续缓和态势,刺激政策仍保持相对定力。本轮中美缓和驱动下的反弹或延续,这其中,新能源、出口链、港股等或将弹性更大。但对于市场博弈的政策预期,仍要关注:政治局会议政策力度的定力、北上资金新规后的流入规模变动以及海外地缘波动等风险释放。 就市场结构而言,维持攻守兼备,兼顾主题的配置思路,依然建议重点关注:1)科技中半导体、数据要素等或有更大力度政策支持;2)以电力为代表的央企公用事业现金流稳健,且其市场化改革与混改力度或将加大;3)可关注大众消费“困境反转”的逢低布局机会;4)中药、创新药等医药品种逢调整可逐步布局。 中金公司:关注重要政策窗口期 近期提振信心、稳增长相关政策出台明显提速,积极信号正陆续释放,包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文件、在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等,7月底附近可能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关注会议定调及政策落实状况。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偏低位,接近7000亿元左右的日成交额按照当前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的换手率来看已经位于1.5%-2%的历史换手率偏底部区间,A股市场所呈现出的底部特征已经较为明显,如若后续政策应对得当,对后市表现不必过于悲观,当前位置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行业建议:市场风格可能更加均衡,中报期间关注业绩可能超预期低预期个股。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顺应新技术、新产业、新趋势的偏成长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科技成长赛道,下半年半导体产业链有望具备周期反转与技术共振的机会;软件端继续关注人工智能有望率先实现行业赋能领域,如办公软件等。2)需求好转或库存和产能等供给格局改善,具备较大业绩弹性的领域,例如白酒、白色家电、珠宝首饰、电网设备和航海装备等。3)股息率高且具备优质现金流的领域,低估值国央企仍有修复空间。
lg
...
金融界
2023-07-24
十大券商策略:政策底3.0已经到来 当下A股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起点
go
lg
...
——数字经济AI+:上游算力如光模块、
AI
芯
片
;AI赋能提估值的环节,游戏/广告营销;(3)中期确定性资产之二:永续经营确定性——“中特估-央国企重估”,综合低估值&高股息率&高自由现金流因子优选,关注油气开采、电力、炼化。 国海策略:短期内市场有望企稳 历次政策落地后均对民营企业家信心形成有效提振,其中2010年及2019年政策颁布后,民间投资增速逐步企稳。从市场表现来看,高规格稳民营经济政策颁布后对市场情绪形成支撑,其中2010年、2018年及2019年政策落地后短期内市场企稳反弹。本次稳民企“31条”主要是应对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及民企信心不足,此次文件对民企具有新的定位,并提出了若干重大原创性的机制与政策举措,其相当于顶层设计,我们预计后续配套政策或包括短期举措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两个方面。本次民营经济政策重大政策落地,效果或可类比2018年11月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当前市场对政策期待有所降温的背景下,超规格政策文件的发布,体现了高层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决心,对市场信心构成支撑,短期内市场有望企稳。
lg
...
金融界
2023-07-23
谁拖了中国ChatGPT的后腿?
go
lg
...
le Paddle),甚至用自己的通用
AI
芯
片
“昆仑芯”训练自己的模型——它们是百度训练自己的“ChatGPT”的基本环境和前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滴滴也都有基于自身需求的自然语义训练模型。可以说,在训练复杂的上百亿参数的自然语义模型方面,中国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家底”并不薄弱,起点也并不比美国同行低——至少在2016年前后的时候是如此。这几年中美人工智能界在大模型领域产生的差距,不是意识、起点和能力的问题,而是道路和方法的问题。 中国与美国在类ChatGPT的人机对话模型领域的差距,也不是所谓的监管导致的。如果你与ChatGPT就一些更丰富的宗教、文化、民族和地缘政治等议题展开过坦率的交流的话,你会意识到它在看似拒绝和审慎讨论这些议题的背后隐藏着某些特定的立场倾向,是与美国社会普遍公认的主流价值观微妙重合的。可以说,任何一个,而不是某一个自然语义的复杂模型,其模型建构、语料采集、训练和参数调整的过程,都是基于特定价值体系的“内容审查”的过程,都有着维系其价值体系的自觉。我们不是应该不应该在自然语义模型里“生成”中国的价值立场的问题,而是它该如何生成,才能真正地制衡英语主导全球互联网语料库必然导致的世界观与文化霸权,加强中文语言理解基准在全球自然语义处理体系的权重,进而为世界人工智能和人机对话的发展提供文化上的多样性。 我也严重不同意中文互联网信息内容质量太糟糕导致中国类ChatGPT模型语料源头被“污染”的说法,这同样是既偷懒又显得大聪明的判断。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总量原因,英语内容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质量堪忧的极端化内容也是最多的,它们都会影响自然语义模型训练的过程和结果。ChatGPT在早期的训练中优先使用内容质量较高的社交论坛Reddit上的高赞内容,是有特定的语料选择倾向的。如果中国优先选择知乎和得到等知识类社区,以及主流媒体优先作为语义模型的语料库的话,就不存在语料被污染的问题。更遑论以大部分持“中文内容质量低”的人们的外语水平和阅读广度,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论断。 但是无论如何,ChatGPT的横空出世,对我这么一个多年来一直呼吁“告别硅谷崇拜”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刺激,也是一个观念的挑战。 这不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差距就此拉大了,而是因为ChatGPT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模型,是一个真正可能从全人类——而不是某一个特定领域和行业的角度,推动社会生产协作与文明进程的工具。其意义大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堪比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的诞生。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大国,中国早就不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诞生时期的信息技术产业一穷二白的国家了,但是,我们却没有让这类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创新首先发生在中国,训练一个基础语料由中国文化与价值体系为建构的模型。 更何况,ChatGPT的模型训练方式,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大力出奇迹”的参数升级、反复训练和模型依据生成内容反馈持续迭代优化——这原本是中国团队最擅长的工作方法。当一家美国的创业公司用从微软融来的钱不惜代价投入巨额算力成本,大量雇佣非洲和中东的数据工人进行信息标注、用最高效率的迭代与Google这样的巨头进行自研语义处理大模型的“军备竞赛”时,你还是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这究竟是一家旧金山公司还是一家深圳公司。 像ChatGPT这样的自然语义处理模型应该可以诞生在中国但却没有诞生在中国,其原因还得从中国从事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无论巨头还是创业公司这些年在干什么开始说。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像ChatGPT这样的超大规模通用自然语义处理模型,由一家AI创业公司建构最可能产生奇迹,而在一家科技巨头内部通常不会实现更好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Google的LaMDA对话应用模型和近期仓促上阵的Bard都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也是百度接下来势必面临的挑战。 为什么?首先是因为通用自然语义处理建模太烧钱了。其实,烧钱通常并不是大公司的本事,反倒是创业公司的特权。科技巨头几乎都是上市公司,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砸在一项相当长时期看不到回报的事上,首席财务官在面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时的压力是很大的,也经常是被股价惩罚的,这导致大公司不敢做大冒险,不大冒险就不会有大迭代。什么叫“大力出奇迹”?就是先花大钱出大力,然后再祈祷奇迹的发生,而不是默认一定得出现奇迹,然后再决定花钱出力。 可惜,大公司只能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从ChatGPT受益颇丰的微软,也只敢从一开始的10亿美元,历时四年,直到今年的百亿美元,一笔一笔,持续地追加投资,以支持OpenAI在微软的“体外”,多年如一日地训练GPT模型。微软通过投资OpenAI获得的股权享有整合ChatGPT模型能力进入其Office和搜索引擎的优先权,它未来会不会吃掉OpenAI可能是一件不太好说的事,但至少市值近万亿美元,一年收入几百亿美元的微软,是绝对不敢一开始就“大力出奇迹”,兀自凭一己之力训练这个模型的。 其次,因为人们对科技巨头从事创新事业的容错度很低,而对创业公司的错误和偏差较为优容。Google为了应对以ChatGPT的压力,仓促推出了人机对话测试版Bard,被发现一些对话出现了基本的事实错误,于是被无限放大,市值一夜蒸发千亿美元。事实上Google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要不是被逼急了,它也不会这么冒失。Google在2021年公布的LaMDA模型,参数级别和信息搜索能力都明显高于当时OpenAI训练的GPT-3,但Google迟迟不敢公测其效果,就是因为害怕它出现失误,引发公众的不信任和股价的下滑。 Google在乎的,OpenAI都不在乎。从ChatGPT发布的第一天起,它就公开地说自己没有信息检索能力,语料库也只到2021年12月,更回答不了很多关于价值和道德判断的问题,还经常犯事实错误。对ChatGPT的自我“摆烂”,测试者很宽容地接受了,对它在编程、文学创作、格式化写作、寻医问诊等领域展现的信息关联、情感表达、逻辑结构、思维连贯性一系列能力惊叹不已,对它犯的错误轻轻带过。 2019年3月,在GPT-2模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后,成立了4年的OpenAI决定由一家非盈利的基金会转变成为一家商业公司。毕竟没有任何一家基金会能受得了它的首席科学家年薪150万美元,2019年5月,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出任OpenAI的CEO。接着,OpenAI获得了微软的10亿美元投资。2020年5月,OpenAI推出的GPT-3模型,参数从GPT-2的15亿陡升至1750亿,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强大的自动学习系统。 可见,一家含着金汤匙出生、融得到巨资、有巨头业务捆绑加持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从事通用的人工智能自然语义模型建构与开发,不计成本投入模型训练,是最理想的状态。最强大的模型带来的想象力和商业回报足以刺激微软和其它的投资者。 那么,怎么这个逻辑在中国就跑不通了?中国曾经有没有一个强大的通用自然语义人工智能模型,哪怕就是一个雏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看看微软首次投资OpenAI的时间:2019年7月。在微软押注OpenAI的GPT模型之后4个月,也就是2019年11月,微软负责必应搜索业务、同时也是微软人工智能最高负责人的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香港籍计算机科学家沈向洋宣布离开工作了20余年的微软。而沈向洋对微软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2014年主导研发的聊天机器人——小冰。 2020年7月,小冰从微软独立出来,成为一家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沈向洋出任董事长,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出任CEO。小冰独立之际已发展至第六代以上,产品形态涉及对话式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助手、人工智能创造内容提供者和一系列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小冰曾经引发公众讨论的,除了充满情感和女性性征的聊天机器人之外,还有它在汉语诗歌创作领域的惊艳表现——她出过一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收获了不少好评,以及更多的争议。 毫无疑问,一个能写诗,进行简单情感和基于常识的对话的小冰机器人,是几年前全世界范围表现上乘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模型。 沈向洋主导的团队不可能不懂搜索,更不可能不懂人工智能。而沈向洋从微软出走和小冰的“独立”,加之微软CEO纳德拉主导的对OpenAI的投资和合作绑定,其实是中美最顶级的人工智能操盘手,在通用人工智能模型领域的一次正式的分道扬镳。 那么,今天的小冰,还写诗么?它在做什么? 这两年,小冰早就不写诗了。它在忙着商业化。它成立了游戏工作室,为游戏提供NPC脚本对话内容;它与冬奥会合作,提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视觉评分系统;它为万得资讯提供人工智能生成的上市公司公告文本摘要;它给万科等企业定制了客服专用的虚拟数字人......它在努力地成为一家“赋能”各行各业,同时让自己能造血赚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 一句话,昔日代表了通用自然语义人工智能模型较高水准、中国人撑起全部格局的人工智能团队,现在成了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决策型人工智能混合的、为具体的场景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供应商。 你不能说这是小冰的“堕落”,毕竟它只从资本市场融资了数亿元人民币。按照ChatGPT的模型训练方法,这些钱一天就花完了。没了微软的护身庇佑,小冰得自己顾自己的命。可是,我也从来没听说过百度、腾讯或者字节跳动,想过要投资小冰,支持它继续搞通用自然语义人工智能的大模型。 不仅仅是小冰。过去几年中国也有其它从事通用人工智能自动建模和异构计算,让国内外7-8种芯片通过该模型接入软件的创业团队,但只要是拿这个模型出来融资,就搞不定任何的一个投资人。中国的投资机构从未表现过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兴趣,和哪怕一点点的想象力。 “超过85%的投资人一上来就要求我们介绍产品的场景,我们说我们帮GPU对接软件生态,连英伟达都用我们的模型,投资人说这个不算场景。我们说我们也有客户,卫星、码头、智慧城市和智慧工业的研究,他们说你干得太散了,我们不投”。这是我自己听到过的做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创业者对我的吐槽。 众所周知,中国的VC是最喜欢“教育”创业者的,当然也少不了教育从事人工智能创业的科学家。“你得在这个行业有点数据”,这是他们最爱教育AI创业者的一句话。 在某一个行业有数据,而且要专注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中国大多数号称投资人工智能的VC和PE们的思维定式。然后看的就是“场景有多大”,安防摄像头的场景足够大,于是估值模型就变成了中国这么大,能安多少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多少钱?总的摄像头盘子有多大?好,盘子足够大,摄像头这个细分领域我们投了。再看看港口智慧物流,中国有多少个港口?有多少个是深水港口?每个港口码头能为AI解决方案付多少钱?原来就付这么点儿钱啊,看来“港口”这个场景不够大,那我们不投。AI虚拟数字人做客服?能跟元宇宙挂上啊,那有故事有想象力,好,我们可以投投试试。 所以,你看到的情况就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四小龙”基本都在做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的生意,都变成了AI的项目实施和集成商,商业模式一如30年前的东软和软通动力,自己活得举步维艰,巨额亏损,还得撑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排面,撑着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的估值和想象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哪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人发自内心地相信一个通用的模型能在各个行业复用。其中偶尔有几个对通用模型有点耐心和兴趣的,基本都是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对中国团队搞通用模型的尝试真的是兴趣阙如。你以为是他们通过对比OpenAI和Google这样的公司的模型训练难度和水平,从而觉得中国团队做起这个事来有差距?那你还真是想多了。他们知道GPT模型研发是怎么回事的时间,也就是最近这俩月的事。 那些大言不惭“在我眼里商汤和旷视就是卖安防摄像头的”的一线投资经理,那些傲然地跟创业者说“你这个模型又不是场景”的一线投资合伙人,更遑论那些历史上几乎不投人工智能,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在鼓捣中国创业者“出海”搞加密货币的美元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今天都突然摇身一变,宣称要支持创业者搞“中国的ChatGPT”了。那么你倒可以想想,他们的信誓旦旦和踌躇满志,含有几分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理解和真诚,又有几分是投机和算计。 你更可以想想,一个超级自然语义模型的训练可能一天就得烧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更何况现在提供大模型训练的算力模块——世界顶级的GPU,因为美国的无理禁运而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以那些投资人过去这么多年的心性和行事风格,他们又能坚持得了几天,肯说服投委会投多少笔钱进去,还是能帮这些创业团队搞定GPU的问题?不定哪天,弄不好也就半年之后,他们就又开始催着这些做通用模型的团队,尽快“在细分领域实现商业化”。 以百度对飞桨PaddlePaddle模型投入的坚持,尚且不可避免它从一开始就将这个模型产业实践化,尽快追求在不同行业的商业化。而在很大程度上,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存在着海量数据、高质量有创造力的内容输出和产业应用落地的“不可能之三角”。 能实现海量数据和高质量有创造力的内容输出,就势必不能快速应用于某一个产业的具体落地——比如ChatGPT。 要想在人类创造的互联网最大范围的海量数据里创造具体的产业落地场景,就一定无法提供最高质量的结果,因为基于海量数据的内容生成与精准决策系统一定存在冲突——这其实是个废物。 如果想实现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以辅助精准的产业落地场景决策,就一定得牺牲最海量的数据,而以大多数精准的产业场景所拥有的数据,是无法支撑真正的大型模型训练和研究的——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产业细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今天面临的困境,也是所谓“产业ChatGPT”是个换汤不换药的伪命题的原因。 那些今天摩拳擦掌要大举杀入“中国的ChatGPT”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且不说你们兜里有几个钱和几块GPU,既然都上了这艘船,都觉得自己攥着船票,那通用人工智能的“不可能之三角”,你们决定舍掉哪一个角?这是个首先得想清楚的问题。 换而言之,哪个投资机构——无论是财务投资机构还是大公司的投资部门,有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投入训练自然语义大模型,无限拉长回报周期的定力?毕竟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群最没有定力,最着急找接盘侠的人。 中国从来就不缺优秀的创业者和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不例外。中国和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水平和积累是全球范围内最接近的,至少几年之前中国和美国在自然语义大模型的建构和训练上的差距也并不大。但是中国确实缺一些视野更开阔、不人云亦云、有定力有远见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 沈向洋、李笛、马维英、王小川和李志飞等这些人,他们出来做通用自然语义大模型的创业项目都挺靠谱,但问题是得换一批背后支持他们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有一些太擅长“做局”和投机,在加密货币等赛道上浸淫太深的投资机构混杂在其中,是应该被拉进黑名单的。 说句实话,尽管过去这么多年都没什么正经的投资机构在看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可毕竟还是有一些机构也投了不少回报周期极长的人工智能公司。比如那些投资了中国本土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VC,他们是对树立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全新的竞争力做出过贡献的。还比如那些投资了中国本土GPU的VC——这注定是一个充满艰险,面临美国封禁和打压,回报周期极其漫长的赛道;但这些本土新崛起的GPU玩家——无论是瀚博、壁仞还是其它,它们未来是可能为中国的通用自然语义处理模型提供弹药的。它们背后的投资人,如果有一天真的谋定思动,出手加持中国的自然语义大模型项目的话,我对他们可能有一些更不一样的预期和信心。 只是这样不咋咋呼呼、不拖后腿、不急功近利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中国的自然语义模型建构和训练需要这样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无论它是财务投资者,还是战略投资方,或是有国家意志加持的资本机构。 中国要有自己的通用自然语义大模型,它需要有为全球通用人工智能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体系和中国方案的愿景,需要从语料库选择、模型建构与训练、参数调整的全过程前置规避风险和法律、道德与伦理问题,更需要的是定力和耐心。 无论如何,它不能投机。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3
华西证券:给予中科曙光买入评级
go
lg
...
AI 相关产品需求旺盛, 其中包括
AI
芯
片
、 AI 服务器、 AI 云为核心产品相关存储、液冷产品同样高度受益。 中科曙光作为高性能服务器领军企业,旗下多款产品深度受益。 1、芯片,海光 DCU 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海光 DCU 属于GPGPU,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推理; 2、服务器,中科曙光为高性能服务器领军企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运营商、金融、互联网、教育等行业客户; 3、云计算,公司云计算具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可提供OCR、 NLP 等人工智能服务,曙光云具备全栈服务能力。 4、存储,中科曙光分布式存储市占率前三,彰显其技术实力; 5、液冷,中科曙光是中国液冷数据中心领导者,其技术优势显著。 因此,中科曙光作为我国计算领域龙头厂商有望在 AIGC 的背景下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 公司在我国信创服务器、 AI 算力、高性能计算、存储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将受益于信创、 AI 等产业高速发展。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营收预测 154.11/180.20/ 207.91 亿元,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20.24/26.46/32.77 亿元,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 EPS 预测 1.38/1.81/2.24 元。 2023 年 7 月 21 日总市值为 646 亿元,对应股价 44.12 元,对应 PE 为 31.92/24.41/19.71 倍,依旧坚定看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中美关系不确定风险; 2) AI 建设不及预期; 3)行业竞争加剧; 4)信创进程低于预期。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吴证券王紫敬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8.7%,其预测2023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20.3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31.82。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1.12。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科曙光(603019)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相对健康,须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5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指标2.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7-23
本周31大行业跌多涨少:存量房贷利率引关注,资金围猎地产链,黑海粮食协议破裂催热农业股,通信设备板块重挫逾6%
go
lg
...
跌超9%,天基互联、云游戏、算力概念、
AI
芯
片
、激光雷达等板块题材板块跌幅靠前。 地产、基建链抢眼。周五早晨,一则关于常州有银行同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但财联社记者从常州多家银行房贷部门了解到,目前暂时没有接到存量房贷利率可下调的相关政策或通知。 正如前文所言,市场在对政策与政策预期进行交易。 关于汽车消费方面,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等十项措施。 对于整个大消费板块而言,消息面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在发布会上表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近期将正式印发。他表示,前期,我们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制约消费的当期和中长期因素问题,形成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以及促进汽车、电子产品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举措。“下半年,为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繁荣生产、促进就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进一步做好促进消费工作,增强活力动力,激发市场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常铁威说。
lg
...
金融界
2023-07-23
中美突传重磅消息!英特尔、英伟达和高通会见拜登政府 要求暂停中国禁令、对华冲击不奏效
go
lg
...
月早些时候访问了北京,展示了公司最新的
AI
芯
片
,他认为中国是英特尔最大的销售地区,中国约占其收入的25%。对于英伟达而言,中国提供了大约20%的销售额。 到目前为止,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等芯片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受到的打击最大,被迫削减了数十亿美元的预测。但公司担心这些限制会扩展到其他类别的芯片,也影响到了一些设备制造商。
lg
...
小萧
2023-07-22
马斯克称想买下英伟达所有
AI
芯
片
但做不到
go
lg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该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一段话间接证明了,英伟达超过万亿美元的估值并不完全是围绕人工智能的炒作推动的。 马斯克透露,他之所以愿意投资超过10亿美元来为特斯拉开发一台名为Dojo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只是因为他无法得到足够的英伟达芯片。 这位特斯拉CEO需要英伟达先进的A100张量核心GPU集群,以训练他的“全自动驾驶”(FSD)软件(目前售价1.5万美元),以及他正在开发的Optimus类人机器人,来执行有用的日常任务。 马斯克在周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坦率地说,如果他们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GPU,我们可能就不需要Dojo了。但他们做不到,因为他们有太多客户。” 去年10月,马斯克表示,他甚至不确定开发特斯拉自己的Dojo项目要比购买英伟达的现成芯片更好,这很不寻常,因为他通常要求自己的团队做到最好。相反,他对英伟达CEO黄仁勋赞不绝口,并感谢该公司优先处理特斯拉的一些订单。 他周三天表示:“实际上,我们将以英伟达能够交付的最快速度来接收他们的硬件。” 特斯拉对人工智能芯片的巨大需求似乎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商业竞争对手。据该公司称,它的目标是到明年年底达到
lg
...
金融界
2023-07-22
上一页
1
•••
161
162
163
164
165
•••
20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引爆行情!美元大跌70点 金价短线巨震26美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重大宣布震惊市场!比特币猛烈反弹9.8万、黄金2717持稳上行 普京作战惊传“巨响”
lg
...
黄金突然大变脸!中东传重要停火消息 金价日内大跌逾17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直击亚市】黄金今日暴跌60美元!特朗普重大决定打击美元,全球股债涨声欢迎
lg
...
特朗普重要决定引发美元大跌、金价仍惊人暴跌近50美元 原因在这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0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