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邦达亚洲:假日市场交投清淡 美元指数小幅收涨
go
lg
...
2个月“更艰难”的一年。她表示,美国、
欧
盟
等经济体都在同时放缓。 格奥尔基耶娃在周日播出的美国电视网络CBS的采访中表示: “我们预计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陷入衰退......今年
欧
盟
有一半国家将陷入衰退。” IMF在去年10月份下调了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理由是乌克兰冲突的持续拖累以及通胀压力和主要央行加息。格奥尔基耶娃说,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意味着某些国家在短期内面临新的经济打击。 她的最新评论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很快再次下调其对2023年的经济预测。
lg
...
邦达亚洲
2023-01-03
easyMarkets易信:2023年1月4日投资人对经济的情绪转向谨慎,美元偏弱,黄金走强
go
lg
...
司获得塞浦路斯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已通过
欧
盟
金融工具市场法规MiFID的认证)的执照(Easy Forex Trading Ltd- CySEC 执照号为079/07)以及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的执照(easyMarkets Pty Ltd - AFS 执照号为246566)。 免费电话: 4001203050 企业qq:800128208 微信:easyMarketsCS 官网:https://chn.easymarkets.com/syc/zh-hans/ 或扫描后为您服务 2023-01-03
lg
...
易信easyMarkets
2023-01-03
如临大敌!为应对中国旅客激增带来的“预警情况” 这国重启方舱、违者最高罚60万欧
go
lg
...
,所有从中国起飞的航班上的乘客请携带持
欧
盟
疫苗护照或具有相同效力的同等证明。 如果有疫苗接种证书,要在入境西班牙时提供完整的疫苗接种证书。此外,72小时之内的阴性检测报告(英文版)或者是24小时内的
欧
盟
认可的抗原检测测试阴性报告(英文版)也可行。 如果是康复证明,由卫生专业人员或合格人员进行的第一次NAAT诊断测试或阳性抗原测试至少11天后由主管当局或医疗服务部门签发的证明将被视为有效的康复证明。该证书在第一次阳性诊断测试结果日期后的180天内有效。 如果没有
欧
盟
疫苗护照或同等效力的疫苗证明,则乘客必须持有新冠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检测报告才可入境。 各国要求机场管理者和航空公司将与卫生部合作实施这些防疫措施。 旅行社、旅行社和运输公司,以及任何其他单独或作为组合旅行的一部分销售门票的代理人,必须在销售过程开始时告知乘客相关的安全防疫措施。。 航运公司必须保证所有从中国登机到西班牙的乘客都持有
欧
盟
新冠数字证书或同等证书,或阴性诊断测试证书。 如果不遵守该决议,将适用《一般公共卫生法》中规定的制度,该法第58条规定对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处以最高60万欧元的罚款。
lg
...
夏洛特
2023-01-03
压力加大!
欧
盟
准备再次举行会谈,讨论中国新冠感染激增的问题
go
lg
...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欧
盟
轮值主席国瑞典周一(1月2日)表示,
欧
盟
政府卫生官员将于周三举行会谈,讨论协调应对中国新冠感染激增的问题。去年12月的会谈结束后,
欧
盟
没有就此事做出任何决定。 在12月29日举行的类似会议上,来自
欧
盟
各国政府、
欧
盟
卫生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100多名代表在网上举行了会议。在中国政府准备于1月8日取消旅行限制的情况下,意大利敦促
欧
盟
其他国家效仿意大利,对来自中国的旅行者进行新冠检测。 但
欧
盟
27国的其他成员国表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尽管在一波新感染病例出现之际,中国决定放松对管控限制。
欧
盟
轮值主席国瑞典发言人表示:“1月4日周三将召开综合政治危机应对会议,以了解中国新冠疫情的最新情况,并讨论
欧
盟
可能采取的协调措施。” 12月29日,
欧
盟
卫生专员Stella Kyriakides在给
欧
盟
各国政府的一封信中说,鉴于中国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他们应该考虑立即扩大对新冠感染的基因组测序,并监测包括机场在内的废水,以检测任何新的变种。 Kyriakides表示,由于中国可靠的流行病学和检测数据稀缺,
欧
盟
应该“非常警惕”,他建议
欧
盟
卫生部长们“立即”评估他们目前在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方面的做法。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上周表示,目前不建议对来自中国的游客采取措施。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表示,在中国流行的变种病毒已经在
欧
盟
境内传播,
欧
盟
公民的疫苗接种水平相对较高,与
欧
盟
的日常感染相比,输入性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卫生保健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应对。
lg
...
Sue
2023-01-03
IMF总裁:2023年
欧
盟
和中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美国或成为全球救星!
go
lg
...
访时说。“为什么?因为三大经济体美国、
欧
盟
和中国都在同时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在10月份警告称,全球经济将有超过三分之一萎缩,到2023年全球GDP增长不到2%的可能性为25%,这被定义为全球衰退。 Georgieva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中谈到了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她描绘了一幅关于三大经济体抵御衰退能力的复杂图景。 她说,虽然“美国可能会避免衰退”,但
欧
盟
“受到乌克兰战争的严重打击,明年
欧
盟
一半国家将陷入衰退”。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艰难的一年”。 周六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突然逆转了新冠清零政策,使12月的经济活动降至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新冠疫情席卷主要城市,促使人们呆在家里,企业关闭。 Georgieva说,最大经济体的放缓“转化为全球的负面趋势,当我们看看发展中经济体中的新兴市场时,那里的情况更糟糕。” 周一公布的欧洲、土耳其和韩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为负值。周二公布的数据将显示,马来西亚、台湾、越南、英国、加拿大和美国也出现了同样糟糕的数据。 尽管如此,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未来前景可能出现好转,提供喘息的机会。Georgieva说:“如果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保持不变,美国将帮助世界度过非常艰难的一年。”
lg
...
Sue
2023-01-02
【机构调研记录】中信建投证券调研博拓生物、万马股份等14只个股(附名单)
go
lg
...
0年9月,新冠抗原家庭自测检测试剂取得
欧
盟
CE认证,公司取得证书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万马股份(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5星;市盈率:20.41) 个股亮点:公司线缆产品可应用于核电站;公司从充电设备制造与销售、充电设施投资与合作到充电网络建设运营,能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一站式服务;公司拥有从7kW到360kW功率的充电设备产品线,包括大功率一体式/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壁挂式交流充电桩等,研发生产的480kW的智能柔性分配充电堆能够实现单枪200kW的超大功率快充;万马爱充主营桩联网的运营及衍生业务,拥有芯片级别的充电桩智能化接入的技术储备及完整解决方案;万马新能源实现自有桩体及第三方企业桩的接入、托管、运营,并成功为多地第三方客户开发、代运营桩联网;公司旗下通信专用集束电缆系列、拉远光缆系列、光电复合缆系列、高端屏蔽网络数据缆系列等相关产品符合5G的相关产品的标准,可应用于5G相关的组件产品。 3)泽璟制药(证券之星综合指标:0.5星;市盈率:nan) 个股亮点:全球第二家、中国唯一一家拥有重组人凝血酶工业化生产技术厂家;公司拥有14个主要在研药品的39项在研项目,其中4个在研药品的6项适应症处于NDA或III期临床试验阶段,3个在研药品处于I或II期临床试验阶段(奥卡替尼胶囊、杰克替尼乳膏和奥贝胆酸镁片)、7个在研药品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ZG19018、ZG170607、ZG1905、ZG0588、ZG005、ZG006、ZGGS001)。 4)高测股份(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5星;市盈率:34.95) 个股亮点:国内领先的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供应商;公司主要从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的研产销,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制造环节,另外研发的金刚线产品已跻身行业前三名;公司产品覆盖了全球光伏硅片产能前十名的客户,隆基股份长期稳定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占公司营收比保持在22%-25%;20年光伏相关收入6.89亿元,营收占比92.32%;21年2月,公司启动了年产5亿片G12单晶硅片项目建设,预计21年末投产;金刚线行业重要的供应商之一,行业排名前三,主要生产光伏切割耗材金刚线产品;目前已经实现 40μm 及38μm 线型金刚线批量销售,并积极开展 35μm 及以下线型的研发测试;21 年公司金刚线全年产量约 1000 万千米,预计到22年末全年产能可达到 2500 万千米以上;公司推出的GC-SCDW6500碳化硅金刚线切片专机已实现小批量销售,基本覆盖行业新增金刚线切片产能需求。 5)晶科能源(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5星;市盈率:69.89) 个股亮点:公司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销量领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场。晶科能源的产品服务于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户,多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2022年一季度,公司成为全球首个组件出货量累计超过100GW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在行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硅料加工到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共拥有14个全球化生产基地。公司现有研发和技术人员1,000 余名,取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多项殊荣,主导制定了IEC等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不断拓展光伏技术的多元化规模应用场景,积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制氢、储能等领域,着力打造新能源生态圈。。 6)中瓷电子(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星;市盈率:139.4) 个股亮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世界一流的电子陶瓷产品供应商;公司主营电子陶瓷系列产品的研产销;主要产品包括光通信器件外壳、无线功率器件外壳、红外探测器外壳、大功率激光器外壳、声表晶振类外壳、3D光传感器模块外壳、5G通信终端模块外壳、氮化铝陶瓷基板、陶瓷元件、集成式加热器等;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具备LTCC相关技术基础;世界一流的电子陶瓷产品供应商;公司生产5G通信终端模块外壳,应用于5G通信光纤网络终端。 7)华锐精密(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5星;市盈率:48.01) 个股亮点:知名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制造商;主要从事硬质合金数控刀具的研产销,硬质合金数控刀具是数控机床执行金属切削加工的核心部件。 8)安恒信息(证券之星综合指标:1星;市盈率:nan) 个股亮点:公司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领军者之一,以专业、创新产品助力数据分类分级,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公司参股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主营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研产销,并提供网络信息安全服务,涉及应用安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等领域;网络信息安全基础产品包含检测类产品及防御类产品,由软件加硬件的模式进行销售;21年网络信息安全基础产品收入5.28亿元,营收占比29.03%;网络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公司推出了多云多芯一体多元管理信创安全运营平台,形成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商用密码应用等综合信创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信创新品类开发,推出更多款信创产品;同时,公司将把握密评合规机遇,加大商密密码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拓展工作,持续落地政务云密码服务平台项目。 9)华润微(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5星;市盈率:26.31) 个股亮点:20年2月上市;公司智能传感器主要可分为MEMS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与光电传感产品等,19年公司相关业务收入1.39亿元,主营占比5.49%;公司在IGBT器件和制造工艺领域积累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产品进入工业控制领域,并被批量采用;19年IGBT系列产品销售收入约为0.6亿元,同比增长约50%;中国最大的功率器件企业之一;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公司是国内营业收入最大、产品系列最全的MOSFET厂商。 10)航天宏图(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星;市盈率:69.98) 个股亮点:国内卫星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PIE-Engine时空云计算平台,面向政府、特种用户、企业等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客户,提供软件产品销售、系统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业务主要覆盖卫星应用产业链的中下游;21年自有软件销售收入1374.35万元,营收占比0.94%;公司是华为云合作伙伴,公司将不断创新卫星应用及服务新模式,基于华为云等公用计算设施环境,提供大气环境监测、农业种植决策、电力山火监测、风能发电资源评估等卫星应用服务;研发的PI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于19年11月与华为云完成了鲲鹏兼容性测试,并获HUAWEI COMPATIBLE 证书及认证徽标;深耕卫星应用服务业务,国内遥感应用领域龙头企业和北斗卫星系统领先开发商;已形成“核心软件平台+行业应用+数据服务”稳定的商业模式,在基础软件平台、遥感行业应用与服务、军用导航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19年卫星应用营收6.01亿元,占比100%。 11)东芯股份(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5星;市盈率:31.73) 个股亮点:公司聚焦中小容量通用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中国大陆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等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并能为优质客户提供芯片定制开发服务;中国大陆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等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聚焦中小容量通用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设计研发的24nm NAND、48nm NOR均为我国领先的闪存芯片工艺制程,已达到可量产水平;大陆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等主要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聚焦中小容量通用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设计研发并量产的24nmNAND、48nmNOR均为大陆目前领先的NAND、NOR工艺制程,在高通、博通、联发科、紫光展锐、北京君正等多家平台厂商获得认证。 12)首钢股份(证券之星综合指标:3星;市盈率:9.9) 个股亮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国内电工钢龙头企业;公司产品有钢坯、热轧、冷轧等;20年钢铁产品销量1810.29万吨,钢铁行业收入762.04亿元,营收占比95.31%。 13)迈瑞医疗(证券之星综合指标:3.5星;市盈率:40.58) 个股亮点:公司目前已推出5G智监护N系列产品,BeneVision N系列智能化平台,可以建立跨科室间的信息互联,构建未来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信息监护网络;以及超声产品中MedTouch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无线远程控制超声设备,同时访问病人数据库和内置超声教学软件,给医生更多的诊疗工具;20年3月披露,公司陆续收到海外包括亚太、欧洲、中东等地区为应对疫情而产生的采购需求,目前在意大利开始出现集中且大量的订单需求,包括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20年5月,呼吸机产能已提升4-5倍,月产量达到3000台;20年3月,公司陆续收到海外包括亚太、欧洲、中东等地区为应对疫情而产生的采购需求,近期由于意大利疫情的迅速升温,意大利政府紧急向迈瑞采购近万台抗疫设备,包括监护仪和呼吸机等产品。 14)指南针(证券之星综合指标:2星;市盈率:56.98) 个股亮点:国内经营经验丰富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之一,以证券工具型软件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工具,向投资者提供及时、专业的金融数据分析和证券投资咨询服务,19年金融信息服务收入5.76亿元,主营占比92.46%;国内最早的证券分析软件开发商和证券信息服务商之一;主要业务是以证券工具型软件终端为载体,向投资者提供及时、专业的金融数据分析和证券投资咨询服务,自主研发的证券工具型软件主要包括全赢博弈系列和财富掌门系列产品等;21年金融信息服务收入8.59亿元,营收占比92.08%。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1-02
新年伊始两大重磅事件来袭!多重看涨信号闪烁 黄金或迎来55美元大涨行情
go
lg
...
道:“为什么?因为三大经济体——美国、
欧
盟
和中国——都在同时放缓。” 鉴于对全球经济的担忧,黄金多头可能会在假日清淡的市场中遭遇进一步的困难。 黄金交易员等待美联储会议纪要、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来袭 除了中国和全球经济担忧对黄金交易者构成的挑战外,投资者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最新会议纪要和美国月度非农就业数据公布之前持有谨慎情绪,这也可能限制金价的上行空间。 预定的事件和数据变得更加重要,因为美国已经有一周没有报告任何重要的催化剂,而美元在此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下跌。此外,对美联储下一步行动的鹰派偏见消退,也增加了预定因素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市场将密切关注FOMC会议纪要,以寻找美联储转向的任何线索,因为美国央行暗示将更长时间保持低利率,这反过来可能有助于金价保持坚挺。 另一方面,如美国就业数据表现不佳,这可能有助于推动美元走软,并推升黄金价格。 黄金价格技术分析 财经网站FXStreet撰文指出,黄金价格在四小时走势图上形成了一个月的看涨通道。黄金的上行势头也证明了MACD移动平均线指标以及乐观的相对强弱指数(RSI)线(位于14)所释放出的看涨信号。 (黄金4小时走势图,来源:FXStreet)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强弱指数接近超买区域,表明黄金将出现回调,这反过来强调了围绕1825美元的三周水平阻力是黄金买家关注的关键。 截至发稿时,上述上升趋势通道的上行线接近1835美元,其可能会令黄金的进一步上行空间受到抑制。 如果黄金多头忽视RSI的潜在超买迹象并突破1835美元的阻力位,那么2022年6月的峰值1880美元附近将成为焦点。 或者,从上周三开始的向上倾斜的支撑线限制了金价在1820美元附近的跌势,突破这一支撑线可能会将金价拉向100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切入位1800美元水平附近。 即便如此,黄金仍然在多头的雷达上,除非它保持在看涨通道的支撑线之外,最晚接近1785美元。 因此,从技术上来看,即使黄金最近正在酝酿回调,其总体上也仍保持强势。
lg
...
夏洛特
2023-01-02
“2023将是艰难的一年”!IMF:新冠将像“丛林大火”一样席卷中国 打压中国和全球经济
go
lg
...
。 “为什么?因为三大经济体——美国、
欧
盟
和中国——都在同时放缓。”#2023年前景展望# 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反映出乌克兰战争、通胀压力以及美联储等央行为遏制价格压力而实施的高利率的持续拖累。 自那以后,中国取消了“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新冠感染病例瞬间激增,中国消费者仍然保持警惕。 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与全球增长持平或低于全球增长,这是40年来的首次。” 格奥尔基耶娃说,此外,未来几个月新冠感染料将像“丛林大火”一样席卷中国,这可能会进一步打击中国经济,拖累地区和全球增长。格奥尔基耶娃上月底曾前往中国访问。 她说:“我上周在中国,在一个没有新冠的城市里,那里一片泡沫。”“但一旦人们开始旅行,这种情况就不会持续下去。” 她说:“未来几个月,中国的处境将很艰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负面的,对该地区的影响将是负面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 在去年10月份的预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定为3.2%,与该组织对2022年的全球预期持平。当时,它还预计中国的年增长率将在2023年加速至4.4%,而全球经济活动进一步放缓。 IMF通常会在本月晚些时候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公布最新预测,格奥尔基耶娃的言论似乎表明,其届时可能会再次下调中国和全球增长前景。 美国经济“最具弹性” 与此同时,格奥尔基耶娃说,美国经济正在独树一帜,可能会避免全球多达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可能遭受的彻底收缩。 她说,“美国最具弹性”,它“可能会避免衰退”。“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仍然相当强劲。” 但这一事实本身就存在风险,因为它可能会阻碍美联储将美国通胀从去年触及的40年来最高水平拉回目标水平所需取得的进展。随着2022年结束,通胀有迹象表明已越过峰值,但按照美联储青睐的衡量标准,通胀仍是2%目标的近三倍。 “这是……这是喜忧参半的事,因为如果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利率紧缩,以压低通胀,”格奥尔基耶娃说。 去年,美联储采取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激进的政策紧缩措施,将基准政策利率从3月份的近零上调至目前的4.25%至4.50%,美联储官员上个月预计,利率将在2023年突破5%关口,这是自2007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水平。 事实上,美国就业市场将是美联储官员关注的焦点,他们希望看到劳动力需求放缓,以帮助减轻价格压力。新年的第一个星期将公布一系列就业方面的重要数据,其中包括周五(1月6日)公布的月度非农就业报告。预计这份报告将显示,美国经济在去年12月又创造了20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保持在3.7%,接近19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lg
...
夏洛特
2023-01-02
格上宏观周报:新年新气象
go
lg
...
; 2)美国:12月PMI数据; 3)
欧
盟
:1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3-01-01
2023年度宏观策略展望:内需回归,走出荆棘
go
lg
...
口中的比重均较2021年有所回落,但对
欧
盟
出口份额回落幅度相对平缓(见图71),表明我国出口产品在
欧
盟
进口中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根据2014年国际投入产出表,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俄罗斯采矿业(包括石油开采)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炼焦、基本金属、化学品和非金属制造等制造业行业,我国上述相关行业对俄罗斯采矿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明显低于德法等欧洲国家(见图72),表明地缘政治冲突和欧洲能源短缺将强化我国在上述行业的供应优势,这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份额提高和对
欧
盟
出口份额平稳的主要原因。 预计在
欧
盟
部分制造业生产大幅下降和国内成本、产业链等供给优势的共同支撑下(见图73-74),未来我国对
欧
盟
的出口份额有望继续保持韧性,但难以抵消对其他国家出口份额的下降趋势,预计2023年国内出口份额延续小幅回落态势。 (四)不变价GDP:预计2023年增长5.3%左右,呈“N”走势 综合上文分析,制约2022年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将在2023年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但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由正转负。总体看,2023年经济将呈现出“内需担主纲、外需有拖累”的复苏格局,动力节奏上“一季度基建托底、二季度房地产企稳、下半年消费反弹加速”。预计全年GDP约增长5.3%左右,各季度GDP分别增长2.3%、7.3%、4.8%、6.5%,呈“N”型走势(见图75),2020-2023年四年复合平均增速在4.6%左右。 专栏2: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一、不同国际组织对发达程度界定标准不一,但分类结果大体相同 对于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和定量标准体系。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统计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根据分析需要,各有自己的分类。 比对分类结果表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分类结果大体相同或相似。如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排名靠前的26个国家,基本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前26位重合,也与IMF的发达经济体基本一致。对于中等发达国家,可以将进入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门槛的50多个国家,扣除上述发达国家后,余下的27个国家基本可以视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参照对象。 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翻一番目标,后者对增速的要求更高 以27个中等发达国家为参照,我国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2049年实现现代化强国时,人均GNI将分别达到约2.7万和5.3万美元,是2021年1.2万美元的2.3倍和4.4倍,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6.0%和5.5%(见图76);人均GDP将分别达到约2.6万和5.0万美元,是2021年1.26万美元的2倍和4倍左右,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5.3%和5.1%(见图77)。 上述这些增速均是名义值,扣除通胀因素变成实际增速后,增速水平会相应下降。2012-2019年我国年均GDP平减指数值为2.1%,扣掉通胀因素,完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所需的人均GDP最低实际增速为3.2%,与2035年翻一番目标4.5%的最低实际GDP增速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未来14年翻一番目标才是我国最强经济增速约束。 三、建议2023年实际GDP增速目标定为5.0-5.5%左右。 理由有三:一是2035年GDP总量翻一番目标有硬约束,前半期经济增速宜高不宜低。二是该目标值能兼顾2025年和2035年目标的实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要求人均GDP保持4.2-4.6%的最低年均增速,与2035年翻一番目标4.5%的最低增速基本接近。5.0-5.5%能满足2025和2035年目标的最低增速要求,又仍在潜在增速附近。三是剔除基数效应影响后,5.0-5.5%的目标并不高。预计2022年低基数将被动拉高2023年GDP增速1.5-2.0个百分点,扣除低基数影响后,2023年新增长只有3.0-4.0%,只稍高于2022年,并非不可完成。 三、国内通胀形势:CPI温和,PPI负增长,综合通胀中枢下降 (一)预计2023年CPI约增长2.3%,呈“V”型走势 2022年1-11月份CPI累计同比增长2.0%,全年约增长2.0%,不及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际能源价格受全球需求放缓影响出现超预期下跌,四季度能源分项对CPI同比的拉动大幅下降;二是受疫情持续扰动服务业修复影响,核心CPI对整体的贡献与2021年相当;三是四季度其他食品价格受供应充足影响出现超季节性下跌,抵消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见图78)。 展望2023年,猪肉上行周期未完待续、服务业需求恢复均带来一定的结构性通胀上行风险,但两者涨价时点错位、共振上涨的概率较小,加上国际油价对CPI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预计2023年CPI同比整体温和,全年约增长2.3%,呈“V”型走势。 一是翘尾因素基本持平于2022年,呈前高后低走势。所谓翘尾因素,是指上年价格上涨(下降)对本年同比价格指数的滞后(延伸)影响。根据2022年CPI环比增速走势,预计2023年CPI翘尾因素均值在0.5%左右,与2022年基本持平,走势上前高后低(见图79)。 二是猪肉上行周期或持续到明年年中,上半年对CPI同比的拉动高于下半年约0.5个百分点。其一,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领先猪肉价格约12个月,且两者反向变化。本轮能繁母猪存栏于2022年6月起见底回升,意味着本轮猪肉上行周期大概率持续到2023年年中(见图80)。其二,2006年以来的四轮猪周期中,猪价上行时长在15~25个月,若按照4月份猪周期开启估算,本轮猪价上行至少要持续到2023年年中(见图81)。综合看,预计本轮猪肉上涨大概率持续到2023年年中,但鉴于下半年中秋、国庆等传统假日以及后续天气转冷对猪肉需求形成支撑,我们预计2023年猪肉价格先回升后小幅回落。同时由于2022年猪肉价格基数前低后高,2023年猪肉对CPI的拉动作用前高后低,基准情况下,预计202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猪肉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8和0.3个百分点。 三是防疫优化有利于服务业需求修复,下半年核心CPI存在一定上行压力。一方面,服务业向上修复空间最大。受国内疫情持续扰动影响,三次产业中仅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水平,且2022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见图82),这意味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需求有望迎来明显修复,对服务业价格尤其是接触型服务业价格形成支撑,但预计修复时点大概率发生在2023年下半年,即国内防疫政策逐渐进入走向共存回归正常化阶段之时。如根据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防疫政策放开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初期,各国CPI均值波动小幅回升,而随着疫情严格指数快速下降即进入全面放松阶段后,各国CPI存在较大上行压力(见图83)。另一方面,前期国内货币宽松的滞后效应大概率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和需求修复有所显现。如根据历史经验,M2与名义GDP增速差约领先CPI非食品和核心CPI约18个月,今年以来M2与名义GDP增速剪刀差大幅走阔,预示着未来核心CPI存在一定上行压力(见图84)。但由于国内宽松政策主要用于“保市场主体”,疫后我国居民部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疫情前有所下降(见图85),且总量层面的宽货币相对克制,因此预计前期货币宽松对消费和价格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防疫政策优化后国内出现欧美式高通胀的概率较低。 四是能源价格对CPI的支撑作用将减弱约0.5个百分点。国际油价主要通过交通工具用燃料和水电燃料两个分项向CPI进行传导,如历史数据显示,两项价格指标与WTI原油价格同比基本同步变动(见图86)。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2023年WTI原油价格中枢在86.3美元/桶,同比增速将由2022年41.6%降至2023年的-7.5%(见图87),受此影响,预计能源分项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将较2022年回落约0.5个百分点。若油价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如地缘政治风险加剧、OPEC+大幅减产等成为现实,WTI原油价格上涨至市场预期高位100美元/桶,其同比增速也仅为7.2%,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也将较2022年下降0.3个百分点左右。 (二)预计2023年PPI约增长-0.3%,二季度为全年低点 2022年PPI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9.1%降至11月份的-1.3%,原因有两个:一个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的逐月回落;另一个是环比增速驱动的新涨价因素前高后低。对于后者,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国内外需求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2-4月份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带动国际油价回升,进而导致PPI环比上涨较多,下半年受全球衰退预期升温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PPI环比负增长,而四季度受国内稳增长发力影响,PPI环比实现小幅正增长(见图88)。从内部构成看,本轮PPI下行结构性分化特征明显,生产资料主导PPI下行,而生活资料呈逐季回升态势(见图89),显示出上游涨价向中下游传导的扩散效应有所增强。 展望2023年,翘尾因素大幅回落决定PPI中枢或下移至负值区间,同时全球需求放缓将主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地产需求回暖虽然对国内定价商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预计力度偏弱,因此新涨价因素对PPI的贡献较小,预计2023年PPI中枢将回落至-0.3%附近,二季度为全年低点。 一是2023年PPI翘尾因素由正转负,且二季度为最低点。根据2022年PPI环比增速变化,预计2023年PPI翘尾因素将较2022年下降4.8个百分点至-0.9%,且二季度为全年低点(见图90)。 二是预计2023年国际油价中枢小幅回落,高基数效应下对PPI同比的拉动作用大幅减弱。2023年国际原油大概率呈“供需双弱”格局,但需求回落或主导价格走势。一方面,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加之中美库存周期同步回落对原油需求形成压制(见图91),预计未来原油需求端呈回落态势。另一方面,受前期资本开支不足影响(见图92),原油供给端扩产空间明显受限,加之仍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升级、OPEC+进一步减产等不确定因素,预计2023年原油供给瓶颈依然存在。综合看,预计2023年国际油价中枢小幅回落,但不排除意外上行风险。我们用EIA预测的86.3美元/桶作为国际油价的基准情形,并将2023年油价中枢100美元/桶和70美元/桶作为油价超预期上行和下行的情景假设。在基准情景、油价上行、油价下行三种情景下,2023年WTI原油价格的同比增速中枢水平,将分别较2022年下降约49.1、34.4和66.6个百分点,基准情景下对PPI同比的拉动将较2022年回落约3.4个百分点。 三是地产需求修复或对国内定价商品价格形成支撑,但力度偏弱。其一,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和稳楼市政策落地见效的背景下,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修复,地产需求回暖将对钢材、水泥、有色、化工等工业品价格形成向上支撑。其二,房地产市场修复大概率按照“政策落地见效?市场预期修复?居民购房、销售数据回暖?房地产投资恢复”的路径进行,但目前房地产销售仍处于筑底反复阶段、增速降幅仍大(见图93),预计政策落地见效和居民预期改善均需要一个过程,居民购房需求好转可能需要等到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后,即2023年年中附近。而销售恢复并不能形成对工业品的实际需求,且销售向投资端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因此预计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才会有所回暖,对工业品的支撑作用或有限。 四、国内政策判断:财政领衔加码,上半年或为发力高峰 (一)货币政策:稳健偏宽,上半年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 2022年面对持续超预期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央行通过降准、降息、上缴利润、扩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等多种方式,不断放松货币条件、增加货币供给,但受疫情反复、实体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宽货币在提振需求上一直收效甚微(见图94),金融市场则出现“流动性淤积”现象(见图95)。结构上,从信贷供给端看,六大行和国开行是实体信贷的主要提供方,其他银行信贷增速持续回落,增加信贷的意愿不强(见图96);从信贷需求端看,新增房贷规模断崖式下坠是拖累信贷的主因,绿色、工业、小微贷款增速均维持较快增长,占比持续抬升(见图97)。 展望2023年,为推动经济由低位向常态水平回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货币政策总基调将维持稳健偏宽松,上半年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预计2023年社融约增长10.2%。 1、预计上半年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部分结构性政策工具扩容可期 一是推动经济重回合理区间、提振实体需求,上半年适当降息的必要性仍强。尽管2022年货币条件放宽对提振需求的作用有限,但经济仍处低位、企业盈利仍有下行压力、加上实际利率抬升,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特别是上半年适当使用降息工具的必要性仍强。其一,从宏观视角看,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GDP仅增长3%,低于潜在增速水平较多,且受防疫优化初期感染率攀升的影响,预计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经济或进一步承压。根据历史经验,经济增速大幅回落后,重新企稳回升均离不开降息等宽松政策的加码(见图98)。其二,从微观视角看,企业盈利依旧困难,为提振实体需求,增强企业投融资意愿,央行或不得不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实行更低的利率水平。如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接连遭遇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战、新冠感染疫情、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多重冲击,导致其营业利润率持续下降(见图99),投资意愿明显不足。预计2023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大概率延续去库存周期,决定企业盈利仍将维持负增长(见图100),亟需政策加力支持信心恢复。其三,从实际利率看,尽管2022年名义利率水平有所降低(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降低约42BP),但受PPI增速大幅回落导致综合通胀指数走低的影响,国内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综合通胀指数)持续抬升至偏高水平(见图101),对需求形成抑制,也要求名义利率进一步调降。其四,从制约因素看,国内需求不足,决定经济在全面恢复之前物价对货币宽松的制约有限,同时美联储加息放缓,加上国内经济恢复预期好转后汇率面临的压力亦有所缓解,预计2023年上半年通胀和汇率对降息的制约或总体有限。综上,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经济依旧承压的阶段,降息的概率较大。 二是预计2023年上半年降准也有一定空间,但力度或较为有限。其一,降息有利于提振实体需求,但也需要降准配合,通过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有效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约束,增强银行放贷意愿(见图96),才能更好地达到宽信用效果。目前来看,央行向市场投放偏长期流动性的方式主要有MLF、PSL、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降准等,其中银行获得1年期MLF和PSL的资金成本分别高达2.75%和2.4%,获得再贷款工具的资金成本也多在2%附近,均远高于存款准备金的资金成本,降准仍是缓解银行流动性约束的最有效手段。其二,出口回落周期中,为弥补基础货币收缩带来的信用扩张放缓风险,降准往往也不会缺席(见图102)。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大概率转负,或导致基础货币中的外汇占款面临收缩压力,为支撑货币供应量扩张,适度降准推高货币乘数也是以往的常规做法。其三,国内降准空间已偏小,未来操作上或更偏谨慎,力度或有限。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7.8%,较2018年初降低7个百分点以上,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存款准备金率相比,也已不算高,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必要的,未来我国降准空间已偏小。 三是结构性政策工具或“有进有退”,部分工具扩容可期。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反映出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有进有退”,聚焦重点发力的概率偏大。一方面,预计支农支小、再贴现等实际使用率高的长期结构性工具有望延续,同时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绿色相关再贷款工具以及PSL规模仍有望扩容(见表5),这既有利于引导低成本资金更多流向上述高质量发展领域,也有利于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见图103),推动信贷扩张。另一方面,预计交通物流等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且实际使用效果一般的结构性工具或将按时有序退出(见表5)。 2、预计2023年社融存量约增长10.2%左右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银行信贷、表外融资、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几大部分,下面逐一估算各分项增速。 信贷方面,2015-2019年名义GDP/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值基本稳定在6左右(见图104),但受疫情冲击影响,2020、2021年该倍数降至5.1-5.5,2022年重新回升至6附近。假定2023年这一比例继续稳定在5.5-6区间,同时结合2022年名义GDP增长7%左右,据此计算出全年新增信贷规模约为21.8-23.7万亿元。 表外融资方面,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表外融资存量规模已较高点减少三分之一,降至17.8万亿元,回到2012-2013年间的水平。考虑到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加上明年“稳增长”目标置于政策首位,预计2023年非标压降或告一段落,全年净融资额度回归至0附近。 政府债券方面,预计官方赤字率调整为3.0%左右,专项债券额度维持在3.65万亿元,加上可能继续盘活部分结存限额,全年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约为7.6-8.2万亿元(详细分析见下文财政展望部分)。 企业债券方面,国内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主要由利率水平、信用风险和监管政策决定,一般而言利率水平往往是主要影响因素(见图105),但2022年企业债净融资规模变化与利率变化相背离,主要与城投融资监管趋严和房企等信用风险暴露相关。2023年房企违约或有所好转,但预计处于低位的DR007利率中枢将有所抬升,加上城投融资监管依旧偏紧,企业债券净融资额或与今年水平相当,约为3万亿元左右。 股票融资方面,受益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和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预计新增股权融资规模有望维持高位达到1.1万亿元左右,与近三年的均值相当。 对于其他分项,假设新增规模与近三年均值相当,约为2万亿左右。 综上,2023年全年新增社融规模约为36.8万亿左右(见图106)。但由于数据修正的原因,每年新增社融规模不等于社融存量的增加额,我们预计新增社融存量约为35.3万亿元,对应的社融存量增速在10.2%左右,较2022年仅小幅提升。社融增速提升幅度有限,一方面与国内货币政策不大水漫灌,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保持基本匹配相关,另一方面也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过去量级较大的房地产等信贷需求减弱,绿色智能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的结果。 (二)财政政策:预计赤字率提升,加力提效更依靠中央杠杆和准财政 2022年财政运行整体呈现出“少收多支”、“前置发力”的特征,如与2022年初预算相比,1-11月份财政两本账收入和支出进度均为79.6%,较2017-2021年进度分别落后14.1和5.3个百分点,收入端落后更多,其中政府性基金账本的拖累更大(见图107)。从支出节奏看,政府性基金支出前置发力特征明显,公共财政支出节奏整体均衡,但上半年基建和科技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增,下半年公共财政则向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倾斜(见图108)。下半年两本账对基建的支撑力度均减弱,意味着基建增速高增更多依靠准财政工具发力。 展望2023年,为对冲出口下行压力和推动经济重回合理区间,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官方赤字率有望提升,同时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预计中央为加杠杆主力、地方债额度总体稳定,预算内资金或继续向三保领域集中,而稳投资更多依赖于准财政政策工具扩容。同时鉴于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更大,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将延续前置发力特征。 一是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高至3%左右,中央为加杠杆主力 其一、国内需求不足和外部风险挑战加剧,要求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如2022年11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同比下降5.9%和19.9%,预计受疫情感染率可能进一步上升、居民企业预期改善需要一定时间的影响,两者负增趋势短期不会出现明显缓解,国内需求不足亟待政策加力对冲;2023年全球面临的衰退风险上升,全球需求下降对国内出口的拖累加剧,国内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度明显提升,也要求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其二,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空间不足,财政加力对赤字扩张的依赖度提升。受疫情超预期反弹加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影响,2022年公共财政调入和结转结余资金实际使用规模大概率超过年初预算。如假设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增速与1-11月份相同,国债和一般债净融资规模与年初赤字规模一致,估算得到2022年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规模约3.14万亿元,较年初预算增加约8146亿元(见图109)。同时尽管2020-2021年部分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未使用,但考虑到2015-2019年和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的超额使用,预计2022年末公共财政调入和结转结余资金可用规模有限,2023年其对实际财政赤字规模的贡献或有限,财政加力对官方赤字的依赖度提升。 其三,官方赤字率提高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按照当前名义GDP规模进行估算,官方赤字率每提高0.1%,财政赤字规模仅能增加约1200亿元,在准财政工具、政府债券限额等政策空间打开后,大幅提高的必要性不强。另一方面,除2020-2021年外,我国官方赤字率一直严守3%的国际安全警戒线,在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的判断下,最后实际超过3%的概率较低。 其四,与地方财政相比,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更大。如2022年三季度末中央政府杠杆率为20.6%,低于地方政府8.5个百分点(见图110)。 二是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65万元左右,发行节奏将继续前置。其一,稳增长诉求下,基建项目的继续建设和新建仍然需要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作为近年来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2023年新增专项债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其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对专项债的偿付保障能力下降,不支持专项债规模继续大幅扩张。如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低于专项债券余额,且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增速的大幅下降和专项债券的持续扩张,两者差距持续扩大(见图111),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对专项债券的偿付保障能力不足。其三,截止到2022年10月末,专项债券限额仍有1.1万亿元的盘活空间,若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对其盘活仍可发挥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其四,可通过提高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比例和提高专项债券项目质量两方面入手,更好发挥专项债券资金对有效投资的带动撬动作用。其五,鉴于2023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更大,政策节奏将体现逆周期性,同时根据报道,专项债券提前批额度已于11月中旬下达各地,也预示着2023年专项债券发行节奏或将继续前置(见图112)。 三是政策性金融工具和财政贴息将成为财政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其一,与传统财政工具相比,政策性金融工具和贴息工具使用较为机动灵活。时间上,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选择使用与否;流程上,不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规模上,受地方财力限制较小,且撬动作用较大,如政策性金融工具最大可撬动10倍杠杆;方向上,可以更精准聚焦基建和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其二,两者均是货币与财政协调配合的重要载体,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扩容有利于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预计未来两大工具尤其是贴息工具将成为财政货币配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其支持范围和力度有望迎来长期提升。其三,预计在专项债资金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扩容,对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形成支撑。 五、大类资产配置:转机初现,关注A股修复 (一)2022年资产价格表现:股、债、汇、商品轮番调整,资产回报下降 2022年主要大类资产价格总体呈现出“商品、美元表现占优,债券收益相对稳健,A股深度回调和人民币贬值”的分化特征(见图113)。但从边际变化看,各类资产价格波动明显,如一季度商品涨、股市跌,二季度股市反弹、商品和汇市跌,三季度股、汇、商品齐跌,四季度债市、美元出现调整,市场投资回报明显下降、投资风险趋于上行。 2022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与全球滞胀格局下宏观波动率显著上升,各种超预期因素颠覆市场认知密不可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的超预期因素:一是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动荡超出预期。年内俄乌冲突持续时间之长、发展态势之复杂远超预期,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能源粮食安全等方面造成严重冲击;同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也明显升级。二是海外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超出预期。受供给约束、需求恢复和流动性刺激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2022年全球CPI增速将罕见地超过8%,美国CPI增速创下40年新高,不断颠覆市场预期;为此美联储年内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加息之快、幅度之大也是过去40年最严厉的一次,而随着美元流动性的回收,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动荡明显加剧。三是全球经济放缓超出预期。受高通胀、强硬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疫情蔓延和能源粮食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放缓幅度大幅超出预期,如根据IMF、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GDP约增长3%,较2021年增速回落约一半,低于各组织年初预测值1.5个百分点左右。四是国内疫情冲击超出预期。2022年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广发,导致经济运行、生产生活秩序多次被打乱,经济循环遭受阻碍,加上房地产市场等风险暴露,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国内经济恢复持续不及预期。 面对诸多超预期的因素,市场交易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季度,俄乌冲突意外爆发加剧全球供给冲击和地缘紧张局势,同时国内疫情超预期反弹和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等,加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商品暴涨、A股深度回调。二季度,供给冲击边际缓解,美联储大幅加息引发全球衰退预期升温,推动多数商品开始回落;但国内经济悲观预期好转支撑A股迎来反弹。三季度,美联储持续加息与全球经济放缓超出预期,推动商品价格继续回调,同时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叠加中美金融周期错位加深,导致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A股再度迎来剧烈调整。四季度,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导致避险交易步入尾声,美元指数回调,人民币汇率和黄金反弹;同时受国内防疫优化推动经济预期好转、理财遭遇赎回潮等因素影响,国内避险资产债券也迎来调整。 (二)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关注A股修复,适当增配黄金 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或依旧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大概率延续滞胀格局,且压力重心将由“胀”转向“滞”;国内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发展面临的诸多因素边际好转,加上政策全力提振需求,经济总体有望回升。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延续滞胀格局,且压力重心由“胀”转向“滞”。主要表现为三层含义:一是受全球融资环境持续收紧、通胀维持高位、地缘政治冲突等偏短期因素,以及疫情危机导致全球劳动生产率下降等中长期因素的共同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见图114-115)。二是需求放缓、流动性收敛和高基数决定2023年全球通胀增速将趋于回落,但受疫后因退休、死亡、移民减少等导致的劳动力供应短缺难以很快弥补,加上本轮大宗商品上涨并未带动其资本开支明显扩张,以及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犹存的影响,预计通胀回落幅度有限,整体或仍有韧性维持在偏高水平(见图115)。三是受通胀基因依旧顽固影响,预计美联储加息高点更高、利率维持高位时间或拉长,全球流动性或依旧偏紧(若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除外),而金融市场对此预期明显不足,未来可能面临重估风险。 从国内看,经济增长方面,受防疫政策优化,货币、财政、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协调配合全力拼经济,以及中央高度重视提振市场信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由冰点走向融冰之路可期,但地产修复节奏、外需放缓和工业企业去库存对经济的扰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流动性方面,为提振需求,货币政策总基调将维持稳健偏宽松,上半年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但也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社融增速或以稳为主。 从非经济因素看,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全面放开,预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或边际趋弱;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风险犹存,此外“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低增长”环境下,预计2023年全球债务风险将明显增加。 综上,在外部环境依旧动荡不安,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国内经济低位重启修复的基准预测下,预计2023年市场风险偏好难以全面点燃,但对国内风险资产相对可以更乐观一些。具体到配置上,我们认为2023年A股修复性行情值得期待,方向看好出行消费,医药板块,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国防军工等安全主线;预计债市总体承压,重点把握降息、超调等机会;商品方面大概率继续承压,但黄金配置机会增加且预计下半年表现或更优。 1、A股:修复性行情概率偏大,重点关注出行消费、医药和安全主线 受盈利、估值、人民币汇率、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遭遇极端负面冲击的影响,2022年A股深度调整,走出大熊市行情。但物极必反,2023年多重因素正由极端负面的状态边际好转,对A股形成支撑,预计2023年A股大概率有望迎来修复行情,但恢复高度仍受到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的制约,市场波动率或仍偏高。 一是从盈利看,2023年A股盈利有望逐渐筑底回升,但力度或偏温和。历史经验显示,A股企业盈利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度一致(见图116)。受PPI增速继续回落、出口放缓、库存仍处高位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工业企业大概率延续去库存周期,但工业利润增速领先库存周期约两个季度左右(见图100),预示着2023年工业企业利润和A股盈利有望逐渐筑底回升。然而国内经济和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加之2023年外需大幅放缓,预计A股盈利回升力度或偏温和(见图117)。 二是从估值看,底部弱修复概率偏大。当前全部A股市盈率中位数已处于历史后10%的分位数水平(见图118),显示出市场估值底已经出现。展望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加上实体有效需求恢复,预计实体信用扩张有望加快,社融和中长期贷款增速或稳中略升。根据历史经验,社融和中长期贷款增速与A股估值走势较为一致(见图119),预示着2023年A股估值或有所抬升,但国内货币政策不大水漫灌,加之过去量级较大的房地产、城投等融资需求总体减弱,社融、中长期贷款增速改善或有限,对A股估值抬升作用不宜过度高估。 三是从资产性价比看,A股具备较大优势。如截至12月25日,国内股债吸引力指标、股票与理财产品吸引力指标,均为近五年历史最高值,表明与投资债券、理财产品相比,投资股票获胜的概率明显更大(见图120-121)。此外,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增速与房价增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图122),2022年房地产市场风险暴露导致两者短期同向而行(2014-2015年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但随着房地产市场风险警报解除,加上未来房地产市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居民资产由楼市加快向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有望延续,对A股形成支撑。同时随着个人养老金加快入市,也会给A股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四是从其他因素看,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加上中美经济周期逆向而行,即中国经济回升、美国经济持续回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外资流入A股的速度或重新加快(见图123)。但值得警惕的风险是,若海外衰退超预期、全球出现金融危机或国内经济恢复远不及预期,A股波动风险难以避免将加大。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我们认为“扩内需”、统筹发展与安全是2023年A股投资的核心关键词,建议重点关注四条逻辑主线: (1)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出行类消费修复主线。根据海外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后,各国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服装鞋类等出行相关的消费板块修复弹性最大(见图47-48)。随着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加上CPI与PPI增速剪刀差扩大,A股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等板块盈利有望波动上行,得到明显改善;此外目前上述板块市值占全部A股的比重处于历史最低位置(见图124),明显处于低配状态。预计2023年尤其是上半年,社会服务板块里面的酒店、旅游等行业,以及纺织服装、商品零售等板块均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升。 (2)兼具短期修复和长期高增长双重属性的医药、养老消费主线。从短期看,疫情爆发三年以来,我国医疗保健消费增速受损程度明显高于全部消费增速,且修复程度一直弱于后者(见图125),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预计2023年医疗保健相关消费修复弹性和空间均较大,对A股医药生物板块形成盈利支撑。从长期看,目前我国医疗保健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到9%,仅为同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一半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广阔,也是我国补短板的重要领域。此外,经过两年的调整,医药板块超配状态明显有所缓解,市值占比与营收占比的比值已也回到近十年均值水平。综上,预计2023年医药板块以及与养老相关的消费板块表现值得期待。 (3)国家安全相关的短板领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外部动荡不安的局势,发展与安全被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未来关系国家安全发展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将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所在。具体而言,国家安全包括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应新型电力系统、生物农业、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国防军工等板块均存在一些投资机会。 (4)受益于信心重塑和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标志着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开始走向常态化,并由过去的强监管阶段、规范发展阶段进入了支持发展阶段。政策风向的好转,叠加国内数字化转型提速,预计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有望迎来明显的修复行情。 2、债市:总体承压,重点把握降息、超调等机会 一是2023年国内经济总体有望回升,名义GDP增速大概率有所提高,对债市形成主要制约。我国利率走势主要由经济增长、物价等基本面因素主导,中长期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与名义GDP增速运行趋势较为一致(见图126),2023年名义GDP增速回升预示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面临上行压力。 二是随着国内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资金供求变化也会给债市带来压力。历史经验显示,资金供求是影响利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子。若以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代表宏观层面的社会资金供给、需求,那么社融与货币供应量增速之差,能够表示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变化,这个差额越大表示资金需求超过供给越多,市场资金紧张态势越明显,资金利率将抬高得越多,反之则相反。经验数据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以来我国(社融增速-M2增速)之差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步波动明显,相关性较高(见图127)。2023年随着实体需求回升,预计信用扩张有望加快,社融增速与M2增速剪刀差大概率由极低的低位明显回升,给债市带来压力。 三是节奏上,预计2023年下半年债市调整压力或加大。一方面,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初期感染率上升带来冲击消退,加上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预计2023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回升动力将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实体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快速修复,将给国内通胀带来一定压力,而这种压力也将在下半年加快显现,对债市形成压制。 四是降息、市场超调等机会可适当把握。一方面,为提振实体有效需求,2023年降准、降息等宽松操作值得期待,市场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中枢有望进一步下行,给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下台阶提供支撑(见图128),因此2023年降息落地前后,国债利率仍有望跟随市场利率迎来一轮中枢下移。另一方面,2023年金融市场波动率或依旧偏高,若国内利率超调至3%上方较多,或海外出现经济、金融危机时,建议对债市重新保持乐观,国内利率中枢下行大趋势未变。 3、大宗商品:多重利空因素共振,大概率持续承压 一是从需求端看,2023年中美两大经济体均将处于去库存周期阶段(见图129-130),加上主要经济体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压力加大,大宗商品需求继续趋弱或难以避免,对商品价格形成主要冲击。从节奏上看,上半年中国逆周期政策集中加快发力,将带动基建、地产等投资需求回升,有利于适度对冲总需求放缓的速度,对部分工业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下半年中国稳增长政策力度边际趋缓,叠加外需回落,商品价格调整压力或更大。 二是从供给端来看,供给约束总体有望继续缓解。一方面,疫后发达经济体劳动力供应短缺难以很快弥补,但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全面放开防疫政策,预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的制约边际上趋于好转,尤其是中国生产循环的恢复为全球供给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局势的演变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债务风险加大周期中,不排除地缘政治冲突继续对全球商品供给形成一定约束,加上新旧能源体系转换期,本轮能源价格上涨周期并未带动企业相关资本支出大幅扩张,能源、农产品等供给或仍面临一些压力,对两者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三是从金融层面看,受核心通胀仍有韧性的影响,预计2023年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高点更高,利率维持高位的时间或拉长,将导致全球流动性大概率依旧偏紧(若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除外),也会对商品价格继续形成制约。 4、黄金:配置机会增加,下半年或优于上半年 展望2023年,黄金走势依旧面临一些压力,但配置机会总体趋于增加,下半年表现或优于上半年。 一是根据黄金价格的传统分析框架,金价主要由美元指数和美国实际利率决定,且长期来看其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图131)。展望2023年,预计美国实际利率和美元指数大概率呈现出两阶段的变化:其一,2023年上半年,受美国核心通胀仍有韧性影响,预计2月、3月和5月份的三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或维持高压态势,美联储加息高点更高,政策利率维持高位的时间或拉长逐渐被市场重新定价,加上CPI增速总体趋于回落,不排除美国实际利率维持高位甚至继续有所抬升;同时,欧元区经济基本面明显弱于美国,衰退风险更大,也将继续对美元指数形成一定支撑,美债实际利率和美元指数或仍对金价形成制约。其二,2023年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高利率风险逐渐得到释放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状态,将推动美国实际利率真正走低,美元指数趋弱,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加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或加剧,全球债务风险提升,黄金避险价值也会有所增加。 二是从历史经验的分析角度看,受劳动力短缺、逆全球化、老龄化、技术进步放缓等中长期供给冲击因素的影响,全球通胀中枢抬升正趋于长期化,美国本轮高通胀走势,与同样遭受严重供给冲击的19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通胀走势已较为一致(见图132)。而根据历史经验,19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黄金价格走势与美国通胀走势类似(见图133),2023年美国通胀读数回落尤其是在高基数驱动下的上半年回落几无悬念,如果历史重演,意味着黄金价格或依旧承压。金价与美国高通胀期间物价走势一致既是经验之谈,背后的亦有理论逻辑的支撑,一方面黄金的商品属性决定其与通胀走势存在联系,另一方面当通胀回落速度快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抬升也会对金价形成制约,反之则相反。因此,从历史经验的角度,也显示出2023年上半年黄金价格或仍存在一些压力。
lg
...
金融界
2022-12-31
上一页
1
•••
656
657
658
659
660
•••
85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重磅!金融时报独家:中国已为与特朗普的贸易战准备强有力反制措施
lg
...
中国突传重磅信号!香港持牌交易所:特朗普将推动“中国2年内恢复支持比特币”
lg
...
【直击亚市】中国突传重大利好!财政细节恐等到12月,鲍威尔给美元泼冷水
lg
...
特朗普交易也招架不住了!市场风向突变,都怪这个男人 黄金跌麻了
lg
...
中美重磅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对华针对性关税有必要 慎防2001年“中国冲击”重演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76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7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