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有机会」触达更多的听众,成为明星后从而获得其他方面的收入(专辑销售、巡演、广告代言等)。 但成为明星的概率极低,这并不适合所有音乐人,尤其是建立在粉丝支持之上的独立音乐人,ta 们需要有新的方法。 3. 新时代的独立音乐人:用 NFT 实践「1000 粉丝理论」 其实,一年赚取 5w 美金甚至 10w 美金,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践行 Kevin Kelly 早在 2008 年就提出的「1000 名真实粉丝」理论: 你拥有 1000 名忠实粉丝,每人都愿意每年平均花 100 美金来支持你,这样就可以每年赚取 10w 美金(KK 认为的过上大多数人生活所需的金额,可能是因为他住在加州,5w 美金不够 )。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1000 名真实粉丝」理论的 4 个要点 对这 1000 名粉丝的要求:会购买您生产的任何产品 这些铁杆歌迷会驱车 200 英里来看你唱歌;他们会购买你的书的精装本、平装本和有声版本;他们会在你看不见的情况下购买你的下一个小雕像;他们将为您的免费 YouTube 频道的「最佳」DVD 版本付费;他们每个月会来一次您的厨师餐桌 1000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你的作品,以及与粉丝的关系,足以让你的忠实粉丝每年花费一天的工资来支持你,平均数是 100 美元 过上大多数人的生活,KK 认为每年需要 10w 美元左右,也就是说需要 1000 个粉丝 Li Jin 在 2020 年迭代了一个「100 粉丝理论」,基于一个课程创作者的样本,平均每笔销售额超过 1,000 美元,这时只需要 100 个真正的粉丝就可以过上同样的生活 1000 是一个可行的数字 每一件制作出来的或想到的东西,至少可以引起百万分之一的人的兴趣——这是一个很低的标准。然而,如果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人对此感兴趣,那么地球上可能就有 7,000 人 可以成为你的粉丝 你可以数到 1,000(count to 1000)。如果每天增加一个粉丝,只需要 3 年时间,甚至你可以记住每一个粉丝的名字 如果你专注于今天我要获得一个额外的粉丝,那是非常有力的 (powerful)。一个接一个的客户,他们是否满意,我是否给了他们价值?如果你能专注于这一点,那真是一种超能力 你必须与粉丝有直接的关系 他们必须直接向你付款 如果依赖中间商,第一中间商需要分成,第二中间商并不会维护粉丝关系,导致你的粉丝会不断流失 如果你不喜欢和粉丝打交道(只喜欢画画、缝纫或制作音乐),建议增加一名伙伴形成二重奏;同时「谋生」所需的的粉丝量也需要线性增加 在 Web2 里,已经有不少创作者在通过 Substack / Patreon 等工具在实践「1000 粉丝理论」,比如我们上周文章中提到的 Justin Welsh, 每年通过销售「内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收入 130w 美金 这门课程单价为 150 美金 Justin Welsh 每年卖出 8667 份,每天卖出 23 份 当然,Justin Welsh 已经是顶级创作者了。这里我想表达的点是,如果你拥有 1000 名忠实粉丝,同时打造一个愿意让粉丝年付费 100 美金的产品,基于 web2 提供的工具,就可以过上一个不错的生活。 那么,看到这里,你肯定想问,既然 web2 就可以实现「1000 粉丝理论」,NFT 带来的额外价值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 (音乐)NFT 是「作品 + 粉丝关系」的完美代表,且将「作品 + 粉丝权益 + 社交身份 」三位一体,创作者发行门槛低,是用户支持创作者的更佳标的 上面 Justin Welsh 的例子里,150 美金基本上是作品的价值。但说实话,打造一个价值 100 美金且可以重复分发的作品还挺难的,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这个门槛呢?其实 KK 在文章里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100 美金 = 作品 + 粉丝关系 你的作品,以及与粉丝的关系,足以让你的忠实粉丝每年花费一天的工资来支持你,平均数是 100 美金。 一张 CD 肯定很难支撑起 100 美金的定价的,最多 20 美金,其余 80 美金代表了你的粉丝关系可以产出的价值。 而 NFT = 作品 + 粉丝权益 + 社交身份,一方面完美代表了「作品 + 粉丝关系」,另一方面赋予了更多能力:作品资产化、粉丝权益、数字世界的公共社交身份。 以本文讨论的独立音乐人为例, NFT 本身是作品,数字 CD 或数字单曲;同时 NFT 还原了 CD 的资产属性,如果独立音乐人日后出名,有升值空间; NFT 可以实现一系列基于 token gated 和 open loyalty 粉丝权益,比如验证 NFT 进音乐人社区,优先购票权益且防黄牛,具体案例可以参考 A7X 乐队通过 NFT 连接粉丝和分发权益; NFT 本身还是数字世界的公共社交身份。在 Web2 的流媒体平台里,只有 Spotify 和 QQ 知道你是某个音乐人的粉丝;但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你拥有某个音乐人的 NFT; NFT 发行门槛低,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web0 时代,粉丝也可以买签名 CD,签名书来支持独立创作者,但发行总归是有不少门槛的,NFT 将这道门槛几乎降为 0(后面预计还是会提升的,但肯定比实体成本低)。 这也是为什么独立音乐人积极拥抱 Web3 的原因。 洛杉矶唱作人 TK:2022 年 11 月,推出首张链上专辑《Eternal Garden(永恒花园)》。他以每个 0.07 ETH( 约 70 美元 ) 的价格销售了 700 个,获得了 38.26 ETH(约 7w 美元)的收入。根据估算,TK 每个月从 Spotify 只能获得 500 至 1000 美元的流媒体版税,TK 从此次 NFT 销售中赚取的利润是 70 个月的流媒体收入 意大利音乐人 Violetta Zironi:2022 年 4 月,基于其创作的 5 首歌曲和其父亲 Giuseppe Zironi 绘制的 2500 幅独特手绘艺术品,发行了名为 Moonshot 的音乐 NFT 集合,总量 2500 个,单价 0.045 ETH,获得了 112.5 ETH(约 20w 美元)的收入。以此为灵感,她在 2023 年 1 月再次推出名为 Another Life 的音乐 NFT 集合,基于其创作的 5 首歌曲的 PFP, 总量 5200 个,单价 0.1 ETH,获得了 520 ETH (约 100w 美元)的收入。她也是第一个突破单个音乐 nft 销量 5000 的音乐人。 值得一提的是,Violetta 和 TK 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社区和粉丝上的(此处感谢 Henry 的输出)。 Violetta 有 6.6w 的 twitter follower,和超高的互动率,一度号称一天 20 个小时直播; TK 花费了多年时间建立其 Web3 社群,他的 Telegram 群可谓是音乐领域中最活跃的之一; 我自己的 insight 是,对于创作者,NFT 将「作品」和「粉丝打赏」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基于文化的粉丝打赏」,这是 Web2 很难提供的东西。 举个例子,做美女主播,也是靠粉丝关系赚钱,榜一大哥刷个火箭也可以到 10w, 但这里面缺了点文化味; 相比起来,粉丝买 NFT 支持创作者就自然很多,而且 NFT 同时包含了「作品 + 粉丝权益 + 社交身份」,被赋予了更多 utility; 我们的读者交流群里面也有用户分享,看完某位作者的实体书后,后续购买了基于 NFT 的电子书用来支持作者。 所以新时代独立音乐人的能力模型变成,既有创作能力,又拥有一定的社区运营能力。在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万事达音乐计划里,AI 和 Web3 同时赋能这 2 项能力。 学员通过 AI 更快的创作作品; 万事达卡在学员毕业后,帮助其发行单曲 NFT 建立社区; 我也会持续关注和 Web3 音乐相关的社区,包括 Lens 和 Farcaster。 btw, 我认为「1000 粉丝理论」和流媒体订阅制并不冲突。如果你是一名独立音乐人,一年希望赚取 5w -10w 美金过一个比较自由的生活,「1000 粉丝理论」更适合你;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拥有全球知名度的明星,Spotify / Tiktok / Youtube 是你的最佳工具。 4. Web3 是个体品牌的新时代 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 Kevin Kelly 的前瞻性。在 Spotify 刚推出来的 2008 年,KK 撰写了《1000 名真实粉丝》这篇文章。其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目标是走红,做大规模 (hit big),但科技允许我们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然而,后面的故事是,移动互联网下超大规模平台出现,用户红利使得「规模」不是一件难事,创作者对于中间商抽成,以及粉丝 / 客户属不属于自己并没有那么 care。 直到近 2 年,大家又开始重视「粉丝」,这背后是 3 个叙事: 用户红利消失,平台抽成越来越高且缺乏透明度,无论是品牌还是个人创作者,都希望和粉丝直接连接; 当用户在 Spotify 支付 100 元,实际上音乐人最少只能收到 10 元,这中间是复杂的行业结构和利益链条; 粉丝共同创造了价值,但却无法捕获其价值; 数字游民和 Soloprenur 的涌现。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自由 >> 发财,「通过粉丝谋生」为其打开了一扇门。 Web3、去中心化、社区刚好可以满足上述 3 个叙事,个人创作者跳过中间商,从粉丝和社区获得收入;作为粉丝也拥有自己的身份和资产,并且通过社区共建而增值,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态。 来源:金色财经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