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月30日周一
go
lg
...
政策优化,机构普遍预计2023年上半年
中
国
经
济
前景向好。 国家税务总局: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分别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 文旅部: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春节假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工信部:经初步核算,2022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按照上年价格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上海: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推广,到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浙江:印发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5年,产业集群化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 乘联会: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36万辆,同比下降34.6%,其中新能源零售在3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 中钢协:1月中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929万吨,环比增加83万吨,上升9.8%,库存继续上升:比年初增加177万吨,上升23.5%;比上年同期增加55万吨,上升6.3%。 财联社:为了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各地政府纷纷组织了多种年俗活动、特色娱乐项目,当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消费券。不过,从近期发线下消费业绩兑现情况来看,春节消费仍将为渐进式复苏,较难出现报复性消费。 澎湃新闻:今年春运返程集中在1月26日至1月31日(初五至初十),1月27日(初六)是返程高峰。截至1月23日,1月26日至1月31日的国内机票预订量同比2022年增长33%,超过2019年同期。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7%,热门线路高铁票几乎全部售罄。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有网友反映,此前买的N95口罩在自己收到货时价格已经下降了。记者调查发现,同品牌N95口罩的价格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在2022年12月经历了先涨后跌的价格变化,价格高的时候一只单价超过4元,而目前大多数N95口罩单价不超过2元。 中国基金报:消费者购金热情高涨,对上海陆家嘴商圈的多家大型百货及金店走访观察,几乎每家店里均颇为繁忙。有店员透露称,近期,还有消费者一次买走6块金条!在多方人士看来,这既是源于近期金价上涨所带来的促进,也与岁末年初,消费者普遍喜欢购金的习俗相关。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宠物寄养成了热门话题,乐园式以及酒店式场所丛生,然而预订爆满,价格趋高也让诸多“铲屎官”束手无策。记者陆续调查了多个宠物医院、宠物店发现,寄养收费较平日上涨40%,部分宠物标间每天599元,包月的寄养收费则高达5400元,甚至高于三环附近一间公寓月租价格。 每日经济新闻:为了保证现有产线满负荷运转,以及为春节后新的产线投产和新工厂开建做好准备,已经有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启动了招聘工作。某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人员表示,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一直处于赶工状态,甚至有的今年春节都不会停工,招聘也比往年提前了不少,再加上要为后面的春招做准备,所以这段时间非常忙。 猫眼专业版:截止1月27日晚间9点多,2023年春节档新片总票房已经超过了68亿元(含预售),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2022年春节档的总票房,成为影史第二。《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继续分列春节档票房前三位。上述三部影片的内地总票房将分别达到45.07亿元、36.54亿元、12.65亿元。 证券时报:1月25日,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因春节档票房表现不佳,在上映后临阵撤档。数据显示,大年初三上映首日,该片排片占比10.2%,在春节档7部影片中位居第四,但票房2925万元,票房占比只有2.6%,上座率15.1%,三项数据在春节档7部影片中均位居末位。接下来该片将采用“小规模放映”模式,并于2月17日正式上映。 财联社:秘鲁国内局势的持续动荡,目前显然已影响了该国主要出口大宗商品,其中尤为关键的无疑是铜。出于安全考虑,秘鲁第三大铜矿拉斯邦巴斯(Las Bambas)铜矿自1月3日以来就停止了铜精矿的运输。嘉能可旗下的Antapaccay铜矿也面临限制。这些矿山共用通往港口的同一条高速公路,合计占全球铜产量的近2%。 南京:发布《南京市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征收房票安置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南京全面推行房票安置,一方面可以满足被征收人多样化的置业需求,减轻安置房的建设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楼市去库存,刺激房地产市场的购房需求,提振市场信心。 郑州:记者从郑州部分银行获悉,首套房按揭贷款年利率自1月29日起下调,中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已最新调整为3.8%(单利),适用地区为郑州市。也有多家银行称尚未收到相关通知,要根据总行统一安排。 澎湃新闻:2022年上海楼市经历了波浪型走势。2022年全年新房热度超过二手房,新旧成交比例高达1:1.8,为近十年来最高。二手房市场受新房供应等影响成交量触底,全年成交二手房16万套,为近五年最低。不过,自2022年底及2023年元旦后,购房者预期开始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处了解到,目前提前还房贷的客户较多,提前还房贷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有银行则表示,目前预约提前还房贷的还款时间已经排到5月份。此外,银行工作人员普遍表示,提前还房贷不需要缴纳违约金。 上海证券报:日前,广东省湛江市、韶关市2市宣布,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除湛江、韶关外,广东省内还有珠海、江门、肇庆、中山、惠州、云浮等市也实施了该政策。专家表示,当前,多个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价格仍处于下跌通道,短期符合条件可以下调或取消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数量较多。 宁德时代:为了推动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公司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市佛北战新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 赣锋锂业:预计2022年盈利180亿-220亿元,同比增长244.27%-320.78%。本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锂盐的需求强劲增长,公司锂盐产品的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涨。加之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锂电池板块产销量明显提升,故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增长。 阿里巴巴:记者就此前“阿里在新加坡筹建全球总部”的传闻向相关负责人求证,被明确告知“不实,系误读。”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阿里巴巴部分参与了当地合作伙伴开发建设新加坡某大厦,但仅作为Lazada等集团部分东南亚业务的办公场所。 比亚迪:据了解,比亚迪在2023年将推出至少六款全新产品,价格区间从10万元A0级车型到百万级豪车;在产能方面,随着常州、合肥、郑州等五大基地二期项目的推进,全年新增产能或超百万辆。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复诺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接下来,中生复诺健将积极、高效地推进奥密克戎株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工作。 复星医药:1月20日,本公司收到通知,合作引进的mRNA新冠疫苗原始株/Omicron变异株BA.4-5二价疫苗获得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常规进口疫苗、并获发进口疫苗之预先许可,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加强接种。本次获批后,有接种意愿的人士可凭当地医生处方、于获中国澳门卫生局批准的合资格医疗机构接种该疫苗。 固德威:预计2022年净利润5.9亿-7.07亿元,同比增长111%-152%;分布式储能在欧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销量较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晶科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6.6亿元到29.6亿元,同比增加133.05%到159.33%;在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N型产品红利逐渐释放,实现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扬农化工:预计2022年净利润17.11亿元到19.55亿元,同比增加40%到60%。报告期内,公司把握部分主要产品价格回升的机遇,积极拓展市场,加快优嘉四期项目有序投产,促进了经营业绩提升。 翰宇药业:全资子公司深圳翰宇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笔式注射器收到广东省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洛阳钼业:近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全球电池联盟(GBA)成功地展示了首批电动汽车电池护照的两个成功试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洛阳钼业联合嘉能可、欧亚资源集团共同开发的ReSource项目。该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更透明的钴产业链溯源,是全球电池联盟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此次试点中成功完成了从矿山到电池的溯源。 特斯拉:2022年Q4营收243.18亿美元,市场预期241.56亿美元,去年同期177.19亿美元;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14.2亿美元,预估31.3亿美元;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19美元,预估1.12美元。 沪深股市:1月20日,沪指涨0.76%,报3264.81点,深成指涨0.57%,报11980.62点,创业板指涨0.56%,报2585.96点。贵金属、能源金属、教育板块涨幅居前,证券板块走弱。 沪深港通:1月20日,北向资金净买入92.56亿元。隆基绿能、宁德时代、长江电力分别获净买入7.55亿元、3.66亿元、2.75亿元。恒瑞医药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47亿元。 龙虎榜:1月20日,上榜龙虎榜个股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中国软件,三日净买入6.3亿元。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股共涉及23股,其中11股被机构净买入,金发拉比被买入最多,为7983.22万元。另外12股被机构净卖出,中国软件被卖出最多,三日净卖出1.47亿元。 融资融券:截至1月1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557.2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9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806.2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4.29亿元;两市合计14363.5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3.24亿元。 央行:2022年末,上证指数收于3089.3点,较2021年末下跌550.5点,跌幅为15.1%;深证成指收于11016.0点,较2021年末下跌3841.4点,跌幅为25.9%。两市全年成交额224.5万亿元,同比减少13.0%。 中国结算:2022年12月新增投资者数71.24万,环比下降26.8%。 证券时报:对于节后行情,在基本面预期改善、疫情消退速度快于市场预期、流动性预期宽松、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的多因素组合下,A股节后有望延续上涨的态势,且近期风险相对合理,疫情及地缘风险突发的概率不大。 中国基金报:陆续有易方达、广发、景顺长城、兴证全球等基金公司披露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将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的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刘格菘、刘彦春、谢治宇的投资情况得以曝光。展望2023年,基金经理都较为乐观,张坤表示,不少优质企业的内在价值在2022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股票价格却有所下跌,这种价值和价格的反向运动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赔率。 财联社:四季报披露密集期的到来,让多位顶流基金经理的持仓动向再次更新,葛兰在管公募产品四季报显示,她的在管规模重回900亿级,暂时领先市场。从持仓变动来看,恒瑞医药连续两个季度得到增持,同时,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片仔癀等个股持股数也有增加,而头号重仓股爱尔眼科则遭减持。 美股:美东时间1月27日,道指收涨0.08%,报33978.08点;纳指收涨0.95%,报11621.71点;标普500指数收涨0.25%,报4070.56点。 欧股:1月27日,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05%,报7765.15点。德国DAX30指数收涨0.11%,报15150.03点。法国CAC40指数收涨0.02%,报7097.21点。 亚太股市:1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涨0.54%,报22688.9点;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04%,报4813.23点。日经225指数收涨0.07%,报27382.56点。韩国KOSPI指数收涨0.62%,报2484.02点。 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北京时间1月28日05:59报6.7568元,较周四纽约尾盘跌198点,盘中整体交投于6.7218-6.7718元区间。 黄金:美东时间1月27日,COMEX 2月黄金期货结算价收跌0.03%,报1929.4美元/盎司。 原油:美东时间1月27日,WTI 3月原油期货收跌1.64%,报79.68美元/桶。布伦特3月原油期货收跌0.93%,报86.66美元/桶。 财联社:美国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录得2.9%,为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新高;预期2.60%,前值3.20%。 美国总统拜登:被问及机密文件时表示,“我们发现有少数文件被归档到了错误的地方。政府已经立即将这些文件移交给了国家档案馆和司法部,并正在全力配合调查,期待这一事件迅速得到解决。”并称“我想你(最终)会发现这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我并不后悔,我在遵循律师们告诉我的他们希望我做的事情,这没有什么。” 知名经济学家鲁比尼:如果美国国会议员这次不能就债务上限达成解决方案,预计金融市场和经济将出现明显的混乱。即使美国债务出现暂时违约,也真的会是一场金融灾难。 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凯西·伍德:在过去六个月里,在油价下跌约30%的情况下,能源类股却仍是保持上涨之势,这表明市场目前高估了此类价值型股票。估计未来五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30%或更多,而特斯拉将继续占据市场相当多份额。 每日经济新闻:法国政府公布养老金改革细节,打算到2030年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4岁,比目前退休年龄多两年,以缩小养老金支出缺口。而这一改革措施导致法国再次爆发了大罢工。目前法国政府表示坚持改革的立场,并呼吁工人不要因罢工而让国家陷入瘫痪。 财联社:根据2022年度的《土地报告100(The Land Report 100)》,盖茨在美国拥有约27.5万英亩(约为1112.89平方公里)的农田,坐稳美国最大农田主之位。他拥有的农田面积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六分之一,接近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面积(1210平方公里)。 Shibor:1月29日,隔夜shibor报1.2020%,下跌23.0个基点;7天shibor报1.8540%,下跌6.1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3670%,下跌0.6个基点。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30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正处于牛市第一波上涨 成长洼地将成主线
go
lg
...
情前89%,港股表现领跑全球,投资者对
中
国
经
济
恢复常态信心倍增。其次,从节后高弹性的方向来看,A股的弹性来源于风险偏好和流动性修复,成长风格占优,港股的弹性来源于基本面不断修复过程中的配置资金回流,内需复苏占优。最后,从资金结构和投资者行为特征来看,配置型外资在完全回补前期流出后,接下来流入速度预计会趋缓,国内活跃资金加仓是节后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全面修复行情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扩散,预计成长洼地成为资金共识。短期配置上,建议继续增配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的品种,如医药医疗、信创和数字经济,以及机械、化工和环保板块当中专精特新个股。 海通策略:市场正处于牛市第一波上涨 春节后内资有望接力外资入市 当前行情性质是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近期资金大幅流入市场的背景是去年10月以来A股已结束熊市,进入牛市初期。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资金面等维度来看,A股底部已过,已步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第一,从估值维度看,对比过去五轮牛熊周期的大底,去年4月末和10月末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率等相关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即A股走势形成了W型的双底。第二,从基本面维度看,当前
中
国
经
济
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基本面领先指标显示宏微观基本面正在修复。从高频数据看,当前人口流动正逐步正常化,截至23/01/26,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已恢复至19年的92%,百城拥堵指数已完全恢复至19年春节同期水平,根据文旅部测算,预计今年春节假期出游收入恢复至19年同期的73%。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修复,我们预计23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将接近5%,对应6%的名义GDP增速。落实到A股基本面,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023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15%。第三,从资金维度看,23年美联储加息有望停止、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渐显,海外流动性、国内微观资金面均有望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3年A股整体增量资金有望超1万亿元。综合来看,在诸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下,A股23年正步入牛市初期,当前是牛市的第一波上涨。 中泰策略:“节后反转”效应是否再次显现 节后在春节数据修复未超预期、经济表现进入数据验证真空期以及此前我们反复强调的城投债违约、房产刺激政策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下,对于市场后市或需要更多的耐心。究其原因,当前政策力度仍不足以支撑一波持续上涨行情,需要一季度“尾部风险”集中释放后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码,故从全年角度,一季度仍是逢低布局的战略配置期。但从结构上来看,参考过去市场表现出来的“节后反转”效应,以及节前各板块的表现,需要尤其注意节后大消费行情背后消费数据的支撑;另一方面,受益于节后市场风格的转变,地缘冲突或再度升级及两会政策的憧憬预期,市场或围绕安全主线交易一波行情,建议关注供应链安全相关的军工、科技、计算机等板块,并可以适当配置稳增长相关的电力板块进行防御。 信达策略:Q1大概率是行情最确定的时间 A股V型反转进入主升浪 按照2020年Q1和2022年Q1疫情高峰后的经验,疫情高峰过后,第一个季度的行情确定性是最高的,也是速度最快的。对比2020年Q2-Q3和2022年Q2-Q3的经济恢复,如果只看第一个季度,GDP环比都是大幅回升,真正的差别出现在第二个季度。这种差异对A股指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2020年Q2是牛市的起点,2022年5-7月只是一个比较大的熊市反弹。春节期间公布的客运、旅游、电影等消费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开始的这一次疫情高峰后,全国各类数据的恢复是很快的,这种恢复和2021-2022年的恢复相比,更健康。虽然现在看到的数据主要是消费类数据,但按照2020年Q1和2022年Q1疫情高峰后经济修复的经验来看,这一修复大概率会出现在更多行业,包括投资者最关心的房地产市场。所以当下来看,随着疫后数据进入第一个月的改善,指数上涨可能正在进入Q1最确定的阶段,V型反转正式进入主升浪。 广发策略:春节消费复苏 如何把握开门红 A股春季躁动——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在“春节消费刺激+中期疫后复苏”下进一步确认。分子端:23年春节期间影视/旅游/餐饮/出行等主要线下消费回暖迹象明显,防疫优化后及春节前夕A股多数板块23年盈利一致预期显著上修,如资源、可选消费、必需消费、TMT等行业,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在春节消费回暖下进一步确立;(2)分母端:驱动A股估值从悲观预期中修复的两大动力中期仍在继续:稳增长政策与资本市场改革驱动风险溢价下行+美债利率中期下行压力支撑A股估值修复,中美“此消彼长”仍是23年权益市场最大机遇。疫后经济复苏与春节消费数据回暖进一步确认企业盈利改善预期,今年在罕见脱离外需的背景下,与16年、19年弱现实的背景更为相似;但23年“疫情”与“地产信用”出现过去2-3年的大级别拐点,因此扩内需仍有更大潜力,对于今年的复苏强度和政策连贯性,当前并不明朗,一季度末是重要验证时点。当前强预期阶段,继续寻找低估值△g作为配置思路: 1.疫后修复链+估值合意(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广告营销/一般零售/疫苗/黄金珠宝);2.地产链普遍估值低位(地产/装修建材/家电),大金融仍在估值底部(保险/证券);3.部分成长景气预期23年改善(通用自动化/计算机/半导体设计)。 华西策略:A股春季躁动延续 积极布局节后行情。春节期间海外主要权益市场普遍走强,港股也迎来开门红,对A股市场风险偏好是积极提振,建议积极布局节后A股行情。第一,全球流动性拐点逐渐明晰,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进入尾声,加拿大央行也释放暂停加息的信号;第二,美国四季度GDP和欧元区PMI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欧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抬升;第三,春节消费数据显示,客流大幅回暖,影院、旅游、免税等亮点纷呈,强化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在今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支撑A股指数震荡向上行情延续。 东吴证券:假期外资“兔”飞猛进 有啥机会和风险? 当前市场交易会以何种形式进入调整?关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的企稳反弹,时间窗口可能在2月中旬至3月,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可能出现内外分化。我们预计2月2日美联储议息会议至2月14日公布1月美国CPI数据,将是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阶段性企稳前最后的下跌窗口,基本面上,1月美国Markit PMI虽然继续位于枯荣线下方,但是输入价格分项自2022年5月份以来首次上升,这一边际变化值得关注,我们预计商品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市场交易层面,从美元指数期货持仓的情况来看,历史上每当投机净持仓占比回落到均值水平附近,美元指数的贬值速度将明显放缓,而当前美元正处于这个关口(图15)。此外,如果3月俄乌形势急转直下,将进一步助力美元指数反弹。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基本面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元和美债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可能会使得A股的表现好于港股。疫后复苏以及宽信用的逐步推进是
中
国
经
济
和资产的底气,中国市场较其他市场也会更有定力。不过,相较而言港股市场更容易受海外流动性的影响,因此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反弹的阶段,此前表现相对落后的A股会逐步追上港股的步伐。 国海策略:2月有望拉开春季攻势 不负春光,2月有望拉开春季攻势,经济复苏、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提升三因素共振,核心是找机会、抓弹性。宏观和市场流动性双改善最为明确,年初宽信用预期较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大幅流入,可类比于2019年初。经济走过谷底,后续回升是主旋律,春节期间出行、旅游、票房数据良好,即将到来的经济旺季成色值得期待,
中
国
经
济
有望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政策积极,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及地方两会相继落幕,提振经济仍是首要关切下政策维持宽松基调,地方两会匡定的增速目标在5-5.5%左右,静待全国两会定调。风险偏好有望在节后加速抬升,源于国内政策预期和中美关系缓和两方面。2月风格偏成长,配置上看好弹性品种,沿着三条线索布局。一是券商、二是安全资产、三是高端制造。首选行业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 西部策略:消费修复仍在途中 跨年行情渐入佳境 随着春节期间线下消费快速修复,叠加年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临近推动盈利预期改善,推动经济预期快速上修;另外一方面,年前地方两会的渐次召开,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预期将进一步强化;叠加中美关系阶段性改善,外资持续流入,市场有望逐步进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线下消费修复有望逐步从日常消费向耐用消费扩散,医药,家电,食品饮料,消费电子,传媒等行业盈利预期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两会逐步临近,政策预期升温,计算机,通信,电力,半导体,军工等与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 天风策略:节前大涨 春节后的躁动效应还能实现吗 总结下来就是,当基本面预期悲观到了一定程度,随着一些基本面的边际改善、随着股票的上涨、进入股票的钱慢慢就会多起来。相反,当基本面预期乐观的一定程度,随着一些基本面的不及预期、随着股票的下跌、流出股票的钱慢慢就会多起来。因此,在我们的研究框架里,核心关注两个变量,一是基本面预期到哪里了?二是未来实际基本面会怎么样?关于基本面预期到了哪里的问题,我们用300指数股债收益差衡量总体经济基本面预期、用各个行业的成交额占比来衡量细分产业的景气度预期。这也是我们在去年12月提出在无人问津时做好准备和在元旦对春季躁动乐观的部分原因。当前我们仍然维持这个判断:看好春节后成长板块的躁动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1-29
“促消费”成主旋律!多地发力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 春节“红包”行情有望延续
go
lg
...
税,那还不如降息预期。 国常会吹响
中
国
经
济
发展的“冲锋号” 经济有望接力驱动消费复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会议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一是加力扩消费。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 二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继续推出实际举措,努力稳定外贸。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落实出口退税、信贷、信保等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支持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拓市场。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进一步发展。提高外贸竞争力。合理扩大进口。 三是积极吸引外资。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落实便利人员跨境往来措施。持续加强外资企业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国泰君安认为,宏观政策定调稳增长、扩内需,将内需和消费市场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内需潜能。多层次政策从居民收入、消费信心、场景打造等全方位促进消费恢复。同时地产融资端放松,将带动产业链崛起,制造业及投资端持续发力,经济复苏可期。压抑消费需求释放后,经济有望接力驱动消费复苏。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宏观方面,春节期间表现出经济修复斜率较高,海外通胀回落、衰退风险降低。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扩大内需中消费优先,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财政更积极,地产持续发力。债市方面,整体依旧趋势不利,保持“存单、两年以内高等级信用债+短久期二级资本债、强区域主流城投+转债”组合。股市方面,春节“红包”行情有望延续,在疫情、美联储、两会窗口等因素共振之下大概率向好。美债当前位置赔率不高,做多波动率或是可行选项,美股仍面临盈利压力。美联储与欧央行表态的分化+美国基本面优势收敛的趋势,预计空美元+多欧元或日元胜率较高。 保银投资总裁张智威表示,2023年我们相对看好消费、科技、新能源、自主创新等细分赛道。
中
国
经
济
的发展将不得不依赖于内需的拉动,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消费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相信市场信心好转之后国内消费有望迎来一轮强劲反弹;科技、互联网和新能源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行业。这些行业有长期可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提供支撑,当前政府的政策也偏正面;在进口替代,产业链的全球转移的大背景下,相信会有一批企业会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综合自蓝鲸财经、财联社、券商研报)
lg
...
金融界
2023-01-29
【预见2023】粤开证券罗志恒: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权益类资产投资机会显现
go
lg
...
运行仍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前景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做到加力提效及精准有力?“超额储蓄”能否释放,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出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如何化解?资产配置又将如何抉择? 金融界《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帮助。 核心观点: 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保5”,走势前低后高,呈现恢复态势。2023年是
中
国
经
济
动能切换的一年,也是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稳增长将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是人干出来的,要大力度提振微观主体的市场信心。要真正落实法治,减少政策摆动,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不要搞运动式的“送温暖”和暴风骤雨式的“整顿”。 市场讨论的其实是“超额存款”,而非“超额储蓄”,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股市和理财产品转移到银行存款,容易夸大超额储蓄规模。 债务本身并不是风险,问题的关键是债务的支出结构与效率、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匹配,是否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和充裕的现金流,是否产生期限错配的问题。 财政政策应更多采用支出端政策,而非收入端政策。收入端的减税降费举措即使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端的现金流,但是企业和居民在预期低迷的情况下难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而支出端的政策可直接拉动需求。 以下是对话全文: 我国经济仍面临一些压力,应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 金融界: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22年的
中
国
经
济
并不寻常。请您谈一谈,2022年的
中
国
经
济
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罗志恒: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根据疫情形势演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虽然经济增速与预期目标有差距,但经济发展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受新冠疫情反复和房地产风险的影响,我国2022年经济整体呈现出W型走势,即起落反复、大幅波动。年初各地加大开工力度,提高开工率,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4月上海等地疫情蔓延,导致经济遭遇至暗时刻;5月经济走出谷底,6月经济逐步恢复,7月暑期人口流动再度引发新疆、海南、西藏等地发生一波较严重疫情,经济再度受损,8月在低基数作用下,经济有所反弹,9月及之后,经济动能再度下行。第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从滞胀走向衰退,导致外需加速下行,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收缩,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挑战和压力。 二是物价总体稳定,这在全球进入高通胀的时刻尤其难能可贵。当前,在全球经济运行中,供给冲击取代需求因素,成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力量。由于逆全球化,全球经济并非按照全球化时代下的比较优势分工,导致效率下降和成本上升,引发价格上涨,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例如,美国面临高达40年一遇的通胀。2022年11月,美国、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7.1%、10.1%,远高于我国的1.6%。我国保持平稳通胀水平,与启动保供稳价有较大关系。 三是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经济结构调整有新的亮点。虽然经济总量增速受到了疫情超预期的冲击,但是打开内部结构来看,新经济发展增速是高于总体的,尤其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较好。2022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超出4.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则分别同比增长100.5%、44.1%。 四是我国经济仍面临一些压力,有些风险还不小,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比如,房地产投资、销售情况在持续回落,纾困政策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比如,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任重道远,部分区县政府的流动性问题和支付风险突出,主要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度日。比如,市场预期仍未明显提升,应采取更大力度促进信心回升,行胜于言。比如,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还要完善,避免“一刀切”式问责,因为这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行为的避险化和以免责为中心,而并非以发展为中心。比如,2022年11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青年人群的就业问题凸显。 当然,这些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中
国
经
济
定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重回正常运行轨道。 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金融界: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您认为,2023年,
中
国
经
济
总体走势将如何?请您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做一个整体预判。 罗志恒:从春节期间的旅游和消费等数据看,
中
国
经
济
正逐步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但恢复有个过程。我们的总体判断是: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保5”,走势前低后高,呈现恢复态势。2023年是
中
国
经
济
动能切换的一年,也是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稳增长将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从经济动能来看,外需向内需切换;从主要支撑力量来看,基建占主导;从边际力量来看,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拖累作用放缓;从运行节奏来看,第一季度是低点,第二季度因经济恢复及低基数因素,将是全年经济运行高点,同比增速或超7%,第三、第四季度略有回落。 2023年经济的风险点在于外需大幅回落、房地产能否企稳和地方债务集中到期风险等。疫情爆发的三年,出口对
中
国
经
济
的重要支撑,但伴随全球经济走向衰退,2023年出口对
中
国
经
济
将转为负贡献,因此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经济是人干出来的,要大力度提振微观主体的市场信心,否则宏观政策将“陷入泥潭”,提振信心的重要方式是真正落实法治,是减少政策的摆动,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不要搞运动式的“送温暖”和暴风骤雨式的“整顿”,最好的政策是润物细无声。 消费提振需要过程,不可对消费反转有过高期待 金融界:2022年,受疫情反复、房地产下行、理财破净等因素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应对不确定性。所谓“超额储蓄”能否转化成超额消费和投资,甚至流入资本市场? 罗志恒:近期“超额储蓄”以及超额储蓄是否能推动形成报复性消费成为市场热议话题,春节期间多地餐饮出现排长队等报复性消费的现象,但全年形势要进一步观察。在出口下滑、地产低迷背景下,居民消费的复苏力度直接关系到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前景。从美国经验看,超额储蓄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消费的提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对消费反转有过高期待,主要是过去三年居民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意愿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当前居民就业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未出现明显提升。 市场讨论的其实是“超额存款”,而非“超额储蓄”,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股市和理财产品转移到银行存款,容易夸大超额储蓄规模。2022年居民存款出现了异常增长,全年新增存款17.8万亿,大幅高于2019-2021年同期的9.7、11.3和9.9万亿。若将居民存款的这种异常增长视作“超额存款”,则2022年高达近8万亿元。“超额存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意义上的“超额储蓄”,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二是居民部门调整资产配置后的“存款回流”,购房减少、理财产品赎回等导致其他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下降,银行存款占比上升。超额存款主要来自于消费减少、购房支出下降、理财产品赎回。第一,居民消费减少,预防性储蓄上升,贡献约1.5万亿;第二,房地产风险上升,居民购房支出减少,贡献约3万亿;第三,金融市场波动,居民存款回流,贡献约2.5万亿。 超额存款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同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放开了消费场景限制,2023年是否会迎来一轮报复性消费?首先,只有部分超额存款能用于消费。源自购房支出下降和理财产品赎回的超额存款,属于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未来将重新用于购房和其他投资。其次,超额储蓄的非对称分布将导致消费K型恢复。1.5万亿的超额储蓄更偏向于高收入人群,而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中低收入人群,会抑制总体消费增长。展望2023年,趋势上,总体消费将迎来明显恢复;结构上,服务消费的弹性高于商品消费。然而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消费意愿、贫富分化等因素,消费或仍低于潜在趋势水平,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提振。 财政政策应更加注重支出端,赤字和专项债规模要保持强度 金融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您认为,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罗志恒: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空间相较其他经济体还较大,政府部门杠杆率在疫情期间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杠杆率绝对值仍处于中等水平、货币金融环境有利于财政发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仍有空间。政策将“稳增长”放到更高位置,并将提振信心和预期作为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其一,积极财政定调“加力提效”,赤字和专项债规模要保持一定强度,来确保支出强度,扩大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矛盾。 其二,财政政策应更多采用支出端政策,而非收入端政策,政策是否生效以及生效的程度要考虑到市场主体的信心等情况,如果居民和企业信心不振,宏观政策将陷入泥潭。收入端的减税降费举措即使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端的现金流,但是企业和居民在预期低迷的情况下难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而支出端的政策可直接拉动需求。因此,收入端政策重在落实既定政策,要从数量规模型减税降费转向追求效率和效果。 其三,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仍要保持适度宽松的总量供给,同时侧重对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传统设备更新改造等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房贷利率还可进一步下降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 综上,可通过积极财政拉动基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来稳定投资;通过稳定信心和预期是关键,要推动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时,既要避免陷入赤字率3%高低的无谓争论,又要避免陷入“减税万能““一切由财政兜底”的陷阱。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可控,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隐性债务 金融界:近日,遵义道桥化债方案引发热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您如何看待地方债及城投债债务风险? 罗志恒:首先,自媒体文章谈及的60万亿是资产负债表的全部债务,但包括了应付职工薪酬以及上下游的往来款经营性负债,这些不需要支付利息,而且是正常的经营需要,因此真正要关注的是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预计在44.4万亿的规模。同时在44.4万亿的规模中,仍有一部分城投企业已经转型成为普通的国有企业,这部分债务的风险较小,也需要剔除;还有一部分城投平台已经成为国资运营平台,该部分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的国有资产和股权,也需要剔除出去。综上,对隐性债务集中的地方融资平台的研究,要首先对其负债进行分类,不必过于夸大债务规模和风险程度。 第一,认识债务风险要放在财政整体运行的角度,债务是转移支付之外收支缺口的重要弥补方式,是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近年来,财力和支出责任出现新的三大变化,快速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一是经济持续下行加之大规模减税降费,宏观税负持续下行。二是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从单一GDP转到多元目标,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环境保护、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风险等,导致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范围扩大、刚性程度上升。三是经济风险财政化增加政府的潜在支出责任。 第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与债务和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分税制(通常所谓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城镇化只是表面原因,不能完全解释,政绩考核机制和近乎无限责任政府才是根本驱动因素。 第三,债务本身并不是风险,问题的关键是债务的支出结构与效率、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匹配,是否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和充裕的现金流,是否产生期限错配的问题。一方面,专项债越发名不副实,从经济和社会收益角度,已成为事实上的一般债,不能实事求是反映风险;在包装发行、使用方向等环节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隐性债务集中体现在城投有息债务,在宏观风险上,偿还本金集中到期、偿债利息加大、债务支出使用效率下降、债务支出形成的优质资产有限;在微观风险上,城投公司总体上盈利能力弱、现金流差。 第四,总体上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可控,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城投平台等主体形成的隐性债务,尤其是中西部财政实力较弱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为105.4%,负债率26.7%,显性债务压力尚可控。分省份来看,8个省份的债务率超过120%,其中天津、贵州、内蒙古和云南4个省份超过150%,分别达到205.2%、157.0%、153.2%和152.3%。但是考虑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后,整体偿债压力较大,尤其是中西部财政实力较弱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考虑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后,我国地方政府广义债务率和广义负债率分别达到259.5%和65.7%,均处于较高水平。分省份来看,广义债务率超过300%的省份有9个,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为530.0%、382.5%和378.3%;广义负债率最高的省份分别是天津、甘肃、贵州和青海四省,负债率超过100%,分别达到129.7%、120.2%、118.3%和107.1%。 城投平台有息债务纵向层级分布与区域财力相关。从全国来看,城投平台的层级分布较为均匀,省级、地市级和区县三分天下,占比相当。但具体到各省则大不相同,强区县省份浙江、江苏县级城投债务占比分别达到71.8%和59.2%;而宁夏、甘肃、西藏、吉林等属于弱区域,市县平台举债较为困难,隐性债务主要集中在省级和地级市平台。城投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债务滚续频繁。在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中,短期债务规模占比达到24.5%,意味着一年内近四分之一债务需要借新还旧。 2023宜配置更多人民币资产,权益类资产投资机会显现 金融界:在您看来,2023年的资产配置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方面,有哪些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机遇? 罗志恒:总体上看,2023年的大类资产收益大概率要高于2022年,经济逐步恢复、风险偏好上升、政策宽松、外部压制估值的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将逐步解除并转为有利因素。从资产配置角度,宜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海外资产风险上升;同时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资产,权益板块中要积极关注消费修复和房地产困境反转的相关投资机会等;大宗商品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难以有较大机会,当然不排除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供给收缩远大于需求收缩产生的投资机会;中国房地产在政策呵护下将逐步迎来恢复,但是投资机会主要在人口持续流入的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由于美联储加息逐步放缓,美债仍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从内部看,疫情政策优化,
中
国
经
济
将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中
国
经
济
的生产生活活动将持续恢复,预计2023年GDP增速将达到5%;经济动能从外需切换到内需,基建仍是主要支撑力量,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降幅收窄,是经济增速回升的边际贡献力量。 从外部看,2022年压制风险资产估值的因素在2023年将逐步解除并转为积极因素。美联储持续高强度、快节奏的加息成为2022年全球风险资产受挫的重要因素,引发资本回流美国、全球金融市场动荡。2023年随着美国经济从滞胀走向衰退,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放缓,利好风险资产估值。 当然,疫情的不确定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不确定性、美国高通胀的粘性都可能改变经济恢复路径、信心和预期恢复情况,这使得当前中国权益类资产优先的逻辑可能有所改变。
lg
...
金融界
2023-01-29
中信证券:全面修复正在途中 成长洼地将成主线
go
lg
...
情前89%,港股表现领跑全球,投资者对
中
国
经
济
恢复常态信心倍增。 其次,从节后高弹性的方向来看,A股的弹性来源于风险偏好和流动性修复,成长风格占优,港股的弹性来源于基本面不断修复过程中的配置资金回流,内需复苏占优。 最后,从资金结构和投资者行为特征来看,配置型外资在完全回补前期流出后,接下来流入速度预计会趋缓,国内活跃资金加仓是节后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全面修复行情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扩散,预计成长洼地成为资金共识。短期配置上,建议继续增配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的品种,如医药医疗、信创和数字经济,以及机械、化工和环保板块当中专精特新个股。
lg
...
金融界
2023-01-29
电影业“开门红” 2023年电影市场有望加速复苏
go
lg
...
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今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预计达到4.8%,同时预计
中
国
经
济
复苏将支持整个区域的增长。联合国官员表示,中国保持了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也会上涨。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复苏会是2023年国内经济的核心要点。 经过2022年来自疫情反复、海外收缩流动性、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多轮考验,国内经济及GDP数据大概率已经过经济触底阶段,后续将考验增长成色。 从估值角度来看,经过之前持续的调整及消化,当前市场的整体估值已合理化。 当前,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疫情防控对生产和消费的桎梏逐步解除,消费潜力的挖掘值得期待。 长城证券认为,2023年整体宜适度乐观,国内经济数据有待全面复苏,市场预期尚未达成共识,而此时处在徘徊低迷期的市场恰好是布局长期配置A股的机会。 展望2023年电影市场,第一波疫情冲击已逐步消退,同时疫情防控导致影院停业的可能性已较小,行业放映端维持正常营业率水平,为影片定档、票房复苏构筑基础,国内电影市场有望加速复苏。在春节档为2023年“开了一个好头”的同时,春节档后还将迎来多部国产新片及进口影片的密集上映,电影市场热度有望延续。 2022年11月以来国内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特别是12月防控政策调整叠加进口影片陆续上线,影院营业率已由11月底的不足40%提升至80%左右,快速回归至正常运营节奏(猫眼数据)。随着影院营业率回升,此前积压的优质库存影片有望陆续定档,同时2022年11月以来,国产及进口影片审核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漫威大片时隔三年多再度被引进——《黑豹2》《蚁人3:量子狂潮》宣布定档2023年2月7日、2月17日,这是继《阿凡达2》定档后的又一积极信号,看好后续更多进口影片顺利引进,丰富行业优质内容供给。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春节档的强势表现验证了电影市场的回暖趋势,疫情管控放松后线下消费复苏,票房回升长期趋势不改,加之供给端进口影片助力供给修复,2023年票房复苏可期。 信达证券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2023年年初春节档成为电影行业复苏的重要节点。近期重点关注春节档拐点,重视电影板块“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预测2023年全年票房有望恢复至501亿,同比增长67%。 建议关注A股:1、光线传媒(23年春节档主出品《深海》、参投《交换人生》等);2、华策影视(22年国庆档《万里归途》确认收入,春节档参投《流浪地球2》,22Q4及23Q1表现可期);3、博纳影业(23年电影储备有主旋律商业片《无名》等);4、万达电影(12月7日CINITY与万达电影战略合作新增100个CINITY影厅,并由中影提供相关放映系统技术服务);5、中国电影等; 港股:1、猫眼娱乐(在线票务市场龙头受益票房整体恢复);2、IMAXCHINA(23年热门影片储备《银河护卫队3》等包含IMAX制式)。
lg
...
证券之星
2023-01-28
2022年宏观经济及大类资产配置分析与2023年展望:寒意虽存 春山可望
go
lg
...
增速或为5.3%左右。 2022年
中
国
经
济
:疫情反复下全年经济两度“乍暖还寒” 2022年,疫情反复下,全年经济修复两度“乍暖还寒”,宏观经济数据整体表现较弱:从需求侧来看,从内需弱、外需相对较强逐步转向内外需求“双弱”,房产周期下行、房地产投资走弱对经济的拖累加大;从供给侧来看,疫情冲击下工业生产两度走弱,服务业生产弱势难改;从微观主体来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居民消费动机不足;从融资情况来看,预期走弱、实体经济低迷情况下“宽信用”受限,等等。不过,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仍存,具体表现在基建“兜底”作用持续发挥、制造业结构调整加速、通胀压力整体可控、人民币虽出现明显的两轮贬值但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等等。 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内部仍需关注多重风险挑战 2023年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来自于内外部的多重风险挑战:其一,俄乌冲突叠加中美博弈基调不改,全球政经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叠加全球经济走弱压力加大,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存在;其二,疫情防控政策虽已调整,但短期内感染人数大幅增加仍将制约一季度经济修复,且需关注疫情对
中
国
经
济
的中长期影响;其三,我国宏观债务风险持续处于高位,仍需持续关注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演化;其四,稳房地产政策支撑下,2023年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或不会加深,但需妥善管控房地产转向新发展模式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大类资产配置:各类资产表现分化,经济回暖下权益配置价值或凸显 2022年,在我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股票市场表现较弱,债券市场区间波动、但整体表现优于权益。后续看,经济基本面或边际回暖,企业盈利预期或向好,股票市场或出现明显反弹,受益于疫后复苏以及二十大提及的中长期改革方向或是后续配置重点。同时,在后续流动性或边际收紧以及经济稳步修复下,债券市场表现或相对较弱,长端利率或面临上行压力。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或面临结构性分化局面,在海外经济衰退压力下,能源、基本金属等或存在调整压力,建议谨慎配置,而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表现或相对较好。
lg
...
金融界
2023-01-28
特斯拉触底大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跟上?
go
lg
...
年开始便有一蹶不振的趋势,今年大概率是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元年,这些个股板块是否有望走出低谷?本文将详细解析。 Cybertruck、自动驾驶、超级计算机、机器人成为电话会议的热点 近期的电话会议中,马斯克着重回答了有关2023年公司的产能规划,以及关于Cybertruck、Dojo超级计算机、自动驾驶硬件4.0、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量产进度。 马斯克认为特斯拉的需求没有疲软,反而是大大超过产量的,因此公司实际上在小幅提价。特斯拉目前的预测是,2023年的汽车毛利率会大于20%,平均售价会高于47000美元。 特斯拉的汽车在马斯克看来在未来都有能力变成自动驾驶汽车,这是相比竞争者来说一个巨大上升的潜力,而软件的迭代升级将为特斯拉带来100%的毛利利润。 特斯拉的新品电动卡车(Cybertruck)或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这款车型将会搭载最新的Hardware 4 自动驾驶硬件系统,马斯克认为这个系统可能比人类安全500%或600%并远高于第三版系统。 Dojo超级计算机据电话会议透露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在特斯拉投入运营,并且在年底将与NVIDIA H1 展开竞争并在明年超过它。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项目已经吸引了世界级AI人才的加入,未来将结合特斯拉的优势制造出真正有用的机器人产品。 总之目前的特斯拉虽然收入组成部分仍是由汽车销售为主,但是随着它越来越接近解决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问题,未来公司的估值提升将是不可估量的。 特斯拉五年后真正的竞争对手或在中国 当有机构提问五年后谁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时,马斯克提到“在电动车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人很可怕”,他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中国可能有一些公司最有可能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公司。” 纵观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与特斯拉在未来能够“扳手腕”的如今看来还得是比亚迪。 马斯克声称特斯拉的真正竞争优势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比亚迪也同样拥有这个实力,并且已经实现上游原材料以及核心零部件自产自研。 比亚迪深度整合锂矿资源保证核心电池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并深度自研电池实现刀片电池规模化量产搭载,产品具备安全稳定以及产能充足优势;在功率半导体模块,比亚迪 IGBT 采用 IDM 模式,实现旗下车型大规模搭载。公司提早布局碳化硅模块,并实现汉品牌搭载自研自产碳化硅模块。 2022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全面爆发,全年累计销售186.8万辆,年度销售完成率高达156%,是国内汽车销量最高的两个数据。此外,比亚迪是唯一一个拥有180万辆汽车销量的自主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首次超越了一汽-大众,连续三年蝉联乘用车市场冠军,成为全年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品牌首次登上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榜首,打破了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去年9月曾对2023年的市场表现做出了大胆的预测: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在2023年将达到900万-1000万辆,比亚迪计划交付超过4百万辆。按照这个数据,到2023年,每10辆新能源车被中国售出比亚迪将占到其中4辆。 比亚迪之所以如此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车的规划,比亚迪汽车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表示:“海洋生物”系列将推出一款微型电动车“海鸥”;军舰系列将推出搭载DM-i技术的中型轿车;一款全新的电动皮卡将于年底上市。此外,海洋系列还将推出全新车型,包括新推出的2023款海豚,以及对宋 PLUS的改款,以及e2的改款。 总之,特斯拉的触底反弹叠加国内比亚迪品牌的崛起都暗示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行情大概率远远没有结束。 东吴证券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口径销量有望达到968万辆,对应渗透率39.3%。看好特斯拉交付量保持稳定增速下给供应链带来的持续增长机会,2023年汽车板块投资观点,子版块排序:港股汽车>A股零部件>A股整车。 1) 港股汽车:优选理想汽车-W(02015)+吉利汽车(00175),其次比亚迪(002594.SZ)+长城汽车(601633.SH)+蔚来(09866)等。 2) A股零部件:首选Tier0.5拓普集团(601689.SH)。优选单一赛道第一梯队:轻量化赛道旭升股份(603305.SH)-爱柯迪(600933.SH)-文灿股份(603348.SH),线控制动伯特利(603596.SH),大内饰赛道新泉股份(603179.SH)/继峰股份(603997.SH)/岱美股份(603730.SH)等。第二梯队:域控制器德赛西威(002920.SZ)/华阳集团(002906.SZ)等/热管理/空悬等。 3)A股整车:优选长城汽车(601633.SH)/长安汽车(000625.SZ)/华为(赛力斯/江淮汽车)。
lg
...
证券之星
2023-01-28
中美股市大风吹!中国股权融资“领先美国、欧洲” 美股表现“罕见落后全球股市”
go
lg
...
着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融资活动。” “随着
中
国
经
济
重拾增长轨迹,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需要加强,现金储备需要补充。” 从香港到深圳的股票加入全球表现最好的行列,中国公司在一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衡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关键指标今年上涨近16%,而香港的涨幅为5.8%。 这也是在中国境内市场IPO创纪录的一年的背景下发生的,2022年的新上市热潮将中国在全球IPO收益总额中的份额,从上一年年底的13%推高至46%,几乎是美国的4倍。 反弹的背后是中国领导人近几个月来进行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从结束新冠清零战略到放松严厉的科技打击和全面的房地产救助行动,当局还努力改善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关系。 中国的支持性货币政策与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全球央行采取的鹰派立场不同,继续为中国资产提供缓冲。 今年中国看见额外的股票销售,而且是率先反弹的,因为它们执行得更快,并且反映出在1月下旬农历新年假期之前完成的趋势,它们已经从中国的在岸市场扩展到香港和纽约等地。 到2023年为止,中国公司通过在香港的此类发行筹集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这些交易包括制药公司Wuxi Biologics Cayman Inc.的大股东以5.0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以及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2.06亿美元的补足配售。 美国也进行了五次此类发售,筹资近14亿美元,其中视频娱乐公司爱奇艺公司以5.1亿美元出售。 鉴于良好的胃口,中国公司的二次上市和首次公开募股,预计在包括欧洲在内的市场上也会表现更好,在监管机构扩大跨境上市计划后,欧洲市场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据称,在深圳上市的养猪企业牧原食品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在苏黎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筹集约15亿美元资金。据彭博社2022年11月报道,计划还包括瑞士太阳能设备公司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的一项巨额销售,金额可能高达40亿美元。 也有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IPO正在复苏,自2021年年中以来,由于北京和华盛顿的监管打压或限制,这条路线大多被关闭。 “中国股票的整体表现有利于股权融资,”新加坡DZT Research研究主管Ke Yan表示。“当投资者评估交易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公司在紧缩后时代是否相关,以及将其商业模式货币化的能力。” 美股远远落后于全球股市 上周疲软的美国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数据,巩固了美国经济正在放缓的观点,而欧洲、亚洲和各个新兴市场的增长前景已显着改善。 在周五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巴克莱欧洲股票策略师强调欧洲和美国的活动势头正在脱钩,这是“不寻常的”,欧洲的积极数据令人意外,例如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ZEW经济情绪的反弹读数。 北欧反常的温暖天气,以及中国新冠疫情的重启速度快于预期,令欧洲前景松了一口气,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仍预计经济会出现温和衰退。 与此同时,相反的情况正在美国国内展开,数据显示经济放缓幅度更大,但通胀也显示出持续下降趋势的迹象,导致市场希望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周期结束。 “在过去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股票和债券都为通货紧缩和增长放缓的早期迹象而欢呼,因为它们强化了利率见顶的说法,但坏数据对股市来说是好消息的口号,现在似乎在美国结束了,”巴克莱策略师表示。 “股市的涨势正在失去动力,而债券的涨势正在加快。这开始类似于经典的经济衰退剧本,投资者出售股票购买债券。” 相比之下,这家英国银行认为,欧洲目前似乎处于“最佳位置”,通货紧缩希望推低收益率,经济情绪因能源价格下跌和中国重新开放而受到提振,从而推高股市。 巴克莱欧洲股票策略主管Emmanuel Cau表示:“我们年初开始增持欧洲与美国,认为前者提供更好的价值,有可能看到资金重新分配到该地区,并且可以说是更积极的增长风险,至少在短期内如此。” “然而,如果美国的宏观形势进一步恶化,历史表明两个市场之间的脱钩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Alvine Capital投资委员会主席斯蒂芬艾萨克斯本周早些时候告诉美国CNBC,欧洲相对于美国复苏的核心是人们对能源价格将居高不下,或者可能失控的担忧正在减弱。 法国巴黎银行最近发布的投资组合流动数据证实了这一点,该数据显示,随着天然气价格下跌,外国投资者自2022年2月以来首次在10月和11月重返欧元区股票。 艾萨克斯还指出,虽然围绕高利率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上,但它们也意味着储户正在创造收入。 “从广义上讲,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最多的储户?像德国、北欧这样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这些又是人们忘记的一些小因素,”他说。 “旅游业再次成为欧洲的一大利好,最后是欧洲资产在一段时间内被低估和持有不足的事实。” 尽管近年来欧洲和美国之间的业绩差距显着扩大,但艾萨克斯表示,与许多欧洲市场的构成相比,美国市场更倾向于大型成长股和科技股,意味着潮流正在转变。 “我确实认为在欧洲,在金融服务等领域,欧洲银行的交易价格仍较账面价值有很大折扣,因此那里有一些明显的折扣、明显的价值,”他补充道。 尽管市场越来越多地押注美联储将很快结束紧缩周期,甚至可能在年底前开始降息,以应对增长乏力和通胀下降的情况,但预计欧洲央行将保持强硬态度,因为央行指导终端政策利率为3.5-4%。
lg
...
小萧
2023-01-28
押注油价上涨!中国原油、天然气需求首降 国际能源署:准备迎接解封反弹 “天然气试图取代煤炭地位”
go
lg
...
口将因西方对战争的制裁而进一步减少,而
中
国
经
济
将复苏。” 2022年中国消费的下降总体上相对温和,这很重要,因为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而且大多数能源专家表示,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几年。 国际能源署表示,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下降了3%,即每天39万桶,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世界总需求每天增加220万桶,即大约2%。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世界从新冠大流行中恢复过来,而中国政府将其许多城市置于封锁状态。#新冠疫情# 该能源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总体增加200万桶/日,其中中国占增长的一半。 该机构报告称,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2022年下降了0.7%,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下降了21%,使中国在进口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但在过去一年里,它把大部分亚洲业务转移到了欧洲。 该能源机构预计,今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长0.4%,中国的需求预计增长6.5%。 #2023年前景展望# “随着
中
国
经
济
正在复苏,这将对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平衡产生重大影响,”比罗尔继续解释说。 尽管近年来中国的消费有所扩大,努力勘探和生产更多石油和天然气,但其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并没有跟上步伐。中国仍然高度依赖煤炭,但它正试图用天然气替代大部分煤炭燃烧,以改善该国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它还在推动电动汽车的采用,并且是交通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所需电池的主要生产商。 比罗尔对此说道,中国今年从新冠清零封锁中反弹的力度,将是全球需求和价格的关键决定因素。目前市场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因为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减少需求。 但比罗尔指出,能源供应方面也存在问题,俄罗斯的能源生产存疑,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等生产国今年将建造的新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仅略有增加。 “谈到2023年全球能源市场,中国是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比罗尔补充说:“
中
国
经
济
的表现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他补充,随着俄罗斯继续入侵乌克兰,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能源挑战。他指出,在俄罗斯寻求改变其能源出口方向的同时,其油气田开始受到已离开该国的西方服务公司的关注不足。 战前,俄罗斯将75%的天然气出口和55%的石油出口出口到欧洲。它能够通过向中国和印度销售更多产品来弥补其欧洲业务的损失。 但比罗尔提到,它的油气田已经成熟并且正在衰退。他称,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与一年前持平,而天然气出口减少了近一半。 比罗尔说,俄罗斯2022年12月份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约为30%,即每月80亿美元,低于前年同期水平。 原油价格展望 新泽西州莱克伍德石油价格信息服务的全球能源分析主管汤姆·克洛扎(Tom Kloza)表示,中国对当前全球原油价格的上涨负有主要责任。他建议,在政府放松对新冠疫情的超严格限制后,
中
国
经
济
将在2023年开始加速发展。 “你可以称之为中国综合症,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重新开放将刺激原油需求,”克洛扎表示。 此外,国际能源署预计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达到创纪录的每天1.017亿桶,与2022年相比增长近2%。 克洛扎表示,预计俄罗斯石油供应在年内将趋紧,以及石油市场将出现重大波动,导致原油价格上涨。“还有投机资金和投资者资金重新投入石油期货,”他说,并指出截至1月17日,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等基准原油连续八个工作日收高。 他表示,这可能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如此长的反弹。然而,全球经济衰退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认为,很多鼓吹油价上涨的人都认为我们将实现软着陆,因为不会出现大的全球衰退,也许是非常轻微的衰退,”克洛扎建议道。 他继续说,由于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86美元左右,WTI价格在81美元左右,这些上涨与美国政府计算通货膨胀的方法背道而驰,汽油价格也不断攀升。 与原油和汽油的上涨趋势相反的是柴油,因为美国东北部和欧洲的冬季比正常情况更暖和,克洛扎称之为“没有的冬天”。 他表示,市场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不会出现任何致密油(Tight Oil)供应,中国重新开放经济的影响将在几个月后显现。 与此同时,克洛扎表示北美生产良好,整个大陆的消费因温和的冬季而变得迟钝。
lg
...
圈内人
2023-01-28
上一页
1
•••
877
878
879
880
881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PCE“大爆表”!美联储首选通胀指标10月份仍处于高位,金价急跌近10美元
lg
...
FX168日报:特朗普阵营传大消息!黄金突然变脸的原因在这 日元暴涨近200点
lg
...
2.8%!美国经济表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第三季度GDP修正值持平于初值
lg
...
传美国对华限制不严格,全球风向变了!法国政府准备让步,中国还在等
lg
...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传涉嫌腐败遭到调查 中方最新回应来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