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预见2023】中信证券程强:"四个升级"将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A股"转折之年"外资和私募是增量资金主要来源
go
lg
...
济增长点之一。 ● 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仍将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中枢,需要实施更为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恢复,2023年下半年预计可能进行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 ● 尽管在2022年低基数下和疫情防控“放开”后经济的逐步复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但同时也应留意疫情感染高峰可能出现反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延续、海外主要经济体步入衰退周期和全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 预计2023年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 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乏 我国经济2023年有望逆势而上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程强:当前,全球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乏,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极大冲击,国际环境持续动荡,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导致总体经济增长不断趋缓,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的抑制因素较强,提振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方面,发达经济体长期依赖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需求,但全要素生产率未见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也有所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缺少实质性改善;新冠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冲击了各国经济稳定,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冲击;近年来部分国家民粹主义抬头,在疫情冲击下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频出,加强了逆全球化趋势;地缘政治冲突及其次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短期内也难以解决。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政策均已基本放开,主要流行毒株的毒性不断减弱,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弱化,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全球经济的衰退趋势。 在缺乏内生动能的宏观背景下,预计2023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流动性的继续退潮将使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下降,发达经济体需求下行压力加大,欧美或将陷入实质性衰退,日本经济增长动能也不够稳健。南亚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面临承接全球制造产业链转移的机遇,有动力在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压力增大的环境中逆流而上,但仍会面临国际资本流出压力与自身政经稳定性的挑战。对我国来说,2023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望得到整体改善,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压力的减轻,在经济增速的低基数和全球流动性压力减弱的背景下,我国经济2023年有望逆势而上,实现5%左右的增速。 2023年海外通胀有望总体回落,但幅度有限、粘性仍强 金融界: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的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程强:能源价格上涨,疫情导致的商品短缺、货运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上涨,极端天气频发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导致目前全球通胀高企。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天然气供应出现紧张局面,2021年以来世界多地出现高温、降雪、冻雨等极端天气使天然气井被迫停工,同时后疫情时代天然气需求逐步放量,多方因素导致全球天然气供给短缺,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隔离封控政策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塑料、木材、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升。海外经济体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下降,贝弗里奇曲线外移,人工成本明显上升。极端天气还导致全球农业受灾严重,农产品价格上升。防疫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使得全球贸易不畅,海运价格大幅上升,陆路运输也受到限制,供应链成本的上升推动企业上调商品价格。 2023年海外通胀有望总体回落,但幅度有限、粘性仍强。首先多数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持续走弱将在需求层面减轻通胀压力。其次在各国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俄乌冲突不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形下,预计全球供应链将逐步修复,能源价格将有所回落,全球商品价格攀升也将有所缓解。但疫情导致全球劳动力市场出现长期供给短缺,工资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将对核心通胀形成支撑。OPEC在2023年将进行减产,预计油价仍将高位运行。当前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仍在影响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国际粮价或将继续高位波动。因此目前全球高通胀局面短期内仍然存在较大粘性,通胀水平难以迅速回落。 基建和制造业将延续增长 消费景气水平将缓慢修复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 程强:2023年我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有望得到整体改善。国内方面,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压力的减轻和地产政策的优化。疫情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到来虽然导致短期内开工不足,使一季度增速受到一定影响,但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将逐步复苏。即使后续再次出现感染高峰,预计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明显减小。2022年11月以来,地产第二、第三支箭不断创新扩容,第一支箭信贷也给予了大力授信支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房地产需求端的支持内容,在扩大国内需求部署上,明确把“支持住房改善”摆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政策之前,地产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预计2023年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在2022年约10%降幅的基础上明显收窄。国际方面,虽然全球经济持续走弱,欧美进入衰退周期,但全球流动性压力的减弱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顶住各方面压力,实现5%左右增速的增长。投资方面,基建和制造业将延续增长,房地产持续调整,预计在政策接力呵护下,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7%左右。消费方面,消费景气水平将缓慢修复,地产相关消费对经济的拖累料将显著改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将持续对汽车消费产生正向带动。进出口方面,海外经济进入景气下行通道将带动中国出口增速进入下行区间,但由于我国能源价格较为稳定,部分能源占比较高的商品国际竞争力会有所加强,除此之外海外对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视程度将增强,海外各国还将有一定程度的资本开支需求,因此中国的工业资本品可能将有所受益,从而对整体出口形成支撑。 “四个升级”将成为我国2023年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程强:2023年,随着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地产将再度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支撑点。2022年12月,在地产三支箭等供给端政策持续转暖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增加了房地产需求端的支持内容,明确把“支持住房改善”摆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政策之前的首位。随着部分城市降低首贷利率,地产当月销售增速转正时点有望更早到来,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竣工、拿地、开工指标将逐步企稳,房地产全产业链的修复将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复苏,“四个升级”,即数字经济升级、能源结构升级、装备制造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也将成为我国2023年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与“数据价值化”四大业态,核心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等。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39.8%。城市功能升级包括便捷的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文娱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很多业态兼有建设和运营属性,既能促进投资、又能拉动消费。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落地,能源结构升级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风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增加值有望实现更高增长。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正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据工信部统计,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大幅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2021年对规上工业贡献率分别达28.6%、45%,涌现出C919航空客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多个高端产品,未来能源装备、石化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或将长期保持较高景气。2023年,预计上述四领域合计贡献GDP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应进一步扩张,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叠加贴息等工具的创新使用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程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为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财政政策或将进一步扩张,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叠加贴息等工具的创新使用,进一步地“加力提效”。加大力度方面,2022年财政实际扩张约为9.46万亿,逆周期调节贡献显著。2023年财政还需在此基础上有增量,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在3%,新增专项债3.8万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金融工具资金支持1.5-2万亿元,总体能够匹配经济增长需求。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准财政工具预计将担当更重责任。2022年年中加码了5000亿元专项债使用限额和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抵补了卖地收入下行对财政调节力度的拖累。2023年财政政策预计还将加码基建做逆周期调节,仍需更多增量工具来维持逆周期调节力度。 2022年由于美元多次加息和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弱,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10%。2023年来看,预计美联储将停止加息,美国可能在年中进入经济衰退,美元可能进入走弱周期。如果2023年
中
国
经
济
能延续复苏态势,人民币汇率有望结束贬值并在二季度后实现小幅升值。美元停止加息后,国内货币宽松空间将得到释放。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仍将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中枢,需要实施更为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恢复,2023年下半年预计可能进行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此外,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预计央行2023年会出台更多创新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 2023年A股行情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关注三条主线,第二阶段重点关注“四大安全”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程强:2022年以来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预计2023年A股市场将较2022年有明显改善。政策方面,2022年11月和12月落地的防疫优化“二十条”和“新十条”明确了科学精准的原则和逐步放松的趋势,目前各地基本实现过峰;2022年下半年来,地产三支箭不断创新扩容,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需求端开始发力。流动性方面,预计2023年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出现并逐步升值,A股在全球权益市场中配置价值将有效提升,打开估值修复空间。经济基本面方面,随着各地防疫政策优化,预计2023年二季度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明显缓解,消费开始进入回暖通道,对冲外需不足影响;随着稳增长政策起效和疫情扰动缓解,“三箭齐发”和需求端政策的优化也将助力房地产行业回归良性循环,A股盈利增速的拐点凸显。 随着上述三大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预计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后,增量资金“抢跑”入场,外资回流中国资产速度加快,活跃资金仓位迅速抬升。预计2023年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建议关注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具体包括精准防疫带来实质性放松的受益行业(出行链、新冠的预防治疗、医疗新基建和前期C端需求/B端业务场景受疫情压制的细分行业等)、地产产业链行业(优质开发商、建材、家电、优质银行)以及全球流动性拐点利好的港股和贵金属等;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可重点关注“四大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领域,具体行业包括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种源和生物育种等。除“四大安全”之外,还可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对2023年经济复苏程度的期待应保持理性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程强:202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受俄乌冲突、海外经济体持续加大货币政策收缩力度、地产行业风险持续暴露以及国内多地散点疫情爆发等事件的影响,经济基本面有所下行,市场预期走弱,金融市场较为震荡。展望2023年,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期待要更为乐观。2022年底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减弱,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较过去3年有明显改善,经济复苏渐行渐近。内部环境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基本结束、地产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不断落地,经济发展环境将迎来明显改善;外部环境方面,预计2023年欧美结束加息,流动性压力将得到缓解。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四个敢”,即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这是对全社会释放出两个明确信号:一是发展的信号,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干事创业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二是创新和改革的信号。接下来,随着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出台落地,这些信号会更加明确,对社会各界的引导作用也会加快凸显出来,激励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在创新和改革中释放发展活力,积聚发展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尽管在2022年低基数下和疫情防控“放开”后经济的逐步复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但疫情感染高峰可能出现反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延续、海外主要经济体步入衰退周期和全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风险因素广泛存在的背景下,对2023年经济复苏程度的期待仍应保持理性。
lg
...
金融界
2023-02-02
收评:A股三大指数震荡涨跌各异,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万亿,大消费全天活跃
go
lg
...
。 对于A股,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在
中
国
经
济
复苏稳步回升和金融持续改革并加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叠加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继续加大流入A股趋势明显,内外资有望形成合力推动A股估值向上修复。因此,2023年市场震荡攀升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市场短期止跌反弹,能否延续取决于量能的变化和内外资能否形成合力。但随着政策加码等积极因素积聚,市场结构化行情有望持续。操作上建议持股为主,若持币低吸为宜。短线建议关注券商以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成长股板块。 光大证券指出,坚守低吸潜伏策略。大消费板块持续调整之后,短线或有超跌反弹,关注旅游酒店、白酒、免税等。数字经济重回风口,短线具备持续性。同时,继续关注央企改革、军工、养老、三胎等政策主题机会。 东北证券建议,操作上以指数震荡、高低轮动为主要思路;仓位上可以适度采用逆向思路,即、如果后续指数顺势回落并回补3240-3247点的下方缺口,则仓轻者可以适度回补些仓位,等待指数再度反弹挑战3300点上方时卖出;仓重者则适度控制仓位、震荡行情中的高低轮动行情为基调,优化持仓,更偏与科创成长、两会题材等内资偏好的主线,并且考虑到全面注册制的落地、需要防范券商股的高开低走。
lg
...
金融界
2023-02-02
人民币高举胜利旗帜!美元空头进入“美联储紧缩周期” 交易员:中国囤美元的时代来临
go
lg
...
加权指数的进一步升值,尽管我们预计由于
中
国
经
济
增长加速和美元走软,人民币兑美元将进一步升值。” 高盛和其他全球投资银行已上调今年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原因是预期
中
国
经
济
重新开放和北京放松房地产业限制措施的决定将引发强劲的资本流入。 截至午盘,全球美元指数从前一收盘价101.217跌至100.918,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7188。 离岸人民币的一年远期汇率为每美元6.5811,表明 12 个月内升值约2.09%。 亚洲股市周四飙升,而美元走软,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货紧缩”过程正在进行中,这提振了风险偏好,因为投资者希望美国利率的攀升将很快结束。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除日本以外最广泛的亚太地区股票指数周四上涨0.91%。在去年下跌近20%之后,该指数今年上涨近11%,刚刚创下2012年以来最好的1月表现。 日本日经指数上涨0.10%,而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上涨0.14%。中国股市上涨0.11%,而香港恒生指数上涨近1%。 期货显示欧洲股市可能继续上涨,Eurostoxx 50期货上涨0.74%,德国DAX期货上涨0.74%,富时期货上涨0.46%。 美联储在经历了一年更大幅度的加息后宣布预期加息25个基点,并表示在对抗高通胀的斗争中取得了关键的转折点,但政策制定者预计仍需要“持续增加”借贷成本。不过,市场从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正在进行的“通货紧缩”进程的评论中获得了鸽派暗示,这帮助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隔夜大幅收高。 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兼董事总经理Ali Hassan表示,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似乎对更宽松的金融状况不以为然。“这是市场可以购买的绿灯,而不会觉得他们在与美联储作对。” 货币紧缩步伐放缓的前景提高了对所谓软着陆的预期,在经济增长疲软但富有弹性的背景下,通胀有所缓和。鲍威尔周三表示,尽管利率大幅上涨,但他对经济软着陆的希望仍然存在。 “从现在开始,数据将比鲍威尔所说的更有分量,”新加坡盛宝市场的市场策略师Charu Chanana表示。“因此,在经济数据出人意料地大幅打破市场一直依赖的软着陆说法之前,冒险反弹可能会有空间。” 现在焦点将转向定于周四举行的欧洲央行(ECB)和英国央行(BOE)会议,以及两家央行可能采取的利率路径。 Saxo Markets策略师表示,欧洲央行最近的鹰派程度超过了其他央行,本周可能会重蹈覆辙。他们表示,鉴于优柔寡断的市场定价以及分裂投票的范围,英国央行可能是最难预测的。
lg
...
小萧
2023-02-02
国君策略:全面注册制开启,资本市场焕新生,战略看好A股行情
go
lg
...
3年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考虑到投资者对于
中
国
经
济
恢复信心的定价已经比较充分,估值驱动的行情已经接近尾声,往后看市场会逐步的向企业盈利的超预期增长以及未来政策的重点转换。行业配置上,关注开工链条和制造业复工复产,价值板块推荐建材/建筑/轻工/家电;科技制造推荐汽车/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主题投资上,短期利好券商和创投类公司。 ▶风险提示:注册制推进不及预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等。
lg
...
金融界
2023-02-02
全面注册制助力重构估值体系 有助上市公司股价回归企业中长期基本面
go
lg
...
个方面。 第一,吸纳新兴产业,助推
中
国
经
济
转型。
中
国
经
济
朝着新动能、新产业、新消费方向加速转型升级,更需要以资本市场为载体的直接融资体系的推动和引导。全面注册制下新兴产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布或由传统周期行业主导的格局逐渐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展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逐渐推动创新型社会转型,助推
中
国
经
济
转型。 第二,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利好A股市场指数长牛。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有利于吸引成长性的新兴企业入市,行业配置和市场结构有望受益于新经济形态而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市场综合指数的“晴雨表”功能,更加准确表征宏观经济的变化,在新经济形态的注入下,指数有望实现长期慢牛的格局。 第三,全面注册制将助力重构估值体系,回归价值投资。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退市制度完善,对于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题材股的炒作风险将会加大。此外全面注册制下,由于上市公司很多来自科技前沿领域,业务模式新颖,对投资者的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投资者的优势更加凸显,长期投资将成为主流,有助于公司股价回归企业中长期基本面。 金融界:建信基金前期以及未来做了哪些布局? 田元泉:自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建信基金积极响应国家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号召,充分发挥网下投资者专业能力,助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一方面高度重视注册制下的新股询价业务,组织公司各业务部门完善内部新股询价业务流程,并建立了审慎的新股定价决策机制,促进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科创相关行业投研人员的储备力量,提升科创企业的研究定价能力。目前公司研究部研究员共28人,其中科创相关行业研究员17人,占比60%。产品方面,新兴产业相关的行业基金和风格基金共13只,占比50%。未来公司在人员储备和产品规划上也将进一步向科创方向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建信基金入选“网下投资者精选名单”,体现了公司在注册制下的研究定价能力、权益类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以及合规风控水平。未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广,建信基金将继续保持对资本市场改革,支持创新企业融资的号召,继续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优势,并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lg
...
金融界
2023-02-02
硬科技行业受全面注册制利好较多 公募基金打新策略上又有哪些调整?
go
lg
...
度落地的思考。 李湛:全面注册制是
中
国
经
济
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牛鼻子”工程,实行全面注册制是符合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步。基于全面注册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需要一个不断探索、持续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以来,注册制探索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扎实,当下开始正式全面启动也就显得水到渠成。特别是2020年试点注册制已经历经三年,发行、交易、退市、持续监管等一系列改革逐渐到位,目前已经具备了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经成熟。主要表现在,市场各参与方对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规则总体认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显著提升,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行人、中介机构合规诚信意识逐步增强,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趋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和生态显著优化等等。 金融界:会为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和变化? 李湛:我认为注册制的积极影响有三大方面体现。第一,是加速投资回归业绩本源,通过“进退”机制的持续完善,让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生态循环,并促使存量上市公司可通过内部管理变革,不断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第二,是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优质上市公司,注册制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公司在国内上市的周期和流程大大简化,未来更多的以科创企业为代表的优质公司将会把主要上市地点选择在A股市场。第三,是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金融界:注册制之后股票供给大幅增加,是否会对市场短期内有所冲击? 李湛:短期来看,股票供给大幅增加必然会对资金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但长期来看,一是注册制全面实施会优化A股上市公司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进场参与;二是当前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显著,资本市场规模较大,全面注册制带来的冲击总体可控;三是监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上述因素从中长期看更加利好市场发展。 金融界:利好哪些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李湛:硬科技行业受全面注册制利好较多,也是当下相对明确的投资机会之一。注册制和核准制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相应地对拟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进行了放松,这对于融资需求大、业绩兑现周期长的硬科技企业明显利好。许多硬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盈利能力差,甚至还在亏损阶段,但企业本身发展前景突出,正处于“鲤鱼跃龙门”的阶段,上市融资后有可能完成蜕变。其次就是券商行业,全面注册制一是缩短企业上市周期和减少企业上市难度,全面注册制后券商的投行业务会增收增利。此外,全面注册制有望增加市场活跃度带动成交金额增加,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也是一大利好。 金融界:又对公募基金助力高质量发展提出哪些新要求? 李湛: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一直以来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增强自身的投研能力,而全面注册制更加强调了这一要求。一是全面注册制后上市企业数量将会显著增多,在需要覆盖的上市公司数量上就对公募基金提出了考验,并且企业上市周期缩短,公募基金也需要加快投研的反应速度以跟上市场的变化。二是全面注册制将使上市企业的业务更为多样化,许多前沿科技和新颖业态也将对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提出考验,能否将这些新内容研究透彻将成为公募基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内容后,公募基金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市场定价过程中,在新股发行询价等环节给予企业正确的观点反馈,从而帮助企业理性管理融资预期和未来发展规划,从而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界:在打新方面是否会有影响,策略上会有哪些调整? 李湛:全面注册制下“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发行上市”的选择权被最大限度地交给市场,因此公募基金在打新方面也需要有所调整。打新“无脑赚钱”模式将不复存在,公募基金的投研周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前置。实际上,在今年以来双创板块+主板的网下打新破发已呈常态化。在未来打新策略的调整上,一是公募基金在打新时需要有取有舍,要立足企业基本面,发挥自身投研能力,做到打新时在个股挑选方面的优中选优;二是在打新时需要更多考虑市场整体环境。 金融界:招商基金会有哪些着力点来进行布局? 李湛:招商基金较早关注全面注册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此在投研能力建设、专业能力提升和交投策略更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准备。投研能力建设方面,一是提升投研质量和扩大投研团队规模,来为全面注册制实施后更多的将面临的更多研究标的做准备;二是创新投研模式,将投研周期前置,加强对先进科技和新颖业态的研究,提升对新产业新模式的理解,提前布局潜在上市企业库。专业能力提升方面,要透彻理解全面注册制下新的制度安排,吃透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方面的变化,提前适应全面注册制下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更为灵活多变的新常态。交易策略方面,一是刚刚提到的打新策略的变化;二是在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在涨跌幅限制、盘中临时停牌、扩大融资融券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交投策略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三是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市场生态环境也将面临变化,过去旧的交投逻辑也需要相应调整。
lg
...
金融界
2023-02-02
官宣:全面注册制来了
go
lg
...
指数显著回落、全球流动性有望改善,叠加
中
国
经
济
复苏预期,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机遇显现。(详见《徐成城+施毅:需求复苏+加息放缓,关注有色矿业投资机遇》)。 港股科技延续反弹趋势,2月1日港股科技ETF(513020)收涨4.27%。2023年1月港股市场持续景气,领涨全球市场。1月国内基本面复苏超预期叠加海外加息预期下调带动外资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港股领涨全球主要市场。截至2023年1月30日,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分别达到11.6%/11.8%/10.9%,显著跑赢全球其它主要市场。 来源:wind 分行业来看,2023年1月市场情绪持续回暖,以互联网、汽车、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成长板块涨幅居前。另外,受益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原材料、及受益基本面复苏的顺周期板块(消费、大金融)也有较好表现。往后看,在促消费、稳地产、新基建、产业集群等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基本面复苏趋势有望延续。另外,美有关部门加息的实质性放缓,全球流动性预期将改善,短期美国衰退风险也尚未到来。结合当前港股的相对估值优势和较高的盈利增速,我们认为港股市场的配置价值仍十分显著。投资者可积极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投资机会。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2
前瞻发声加仓A股 天弘固收+多只基金净值创新高
go
lg
...
疫情高峰期并未到来,升腾的“烟火气”为
中
国
经
济
复苏开了好头。 在
中
国
经
济
万象更新之际,农历兔年首个交易日,A股延续1月以来的开门红走势,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同时北向资金维持节前加仓态势,两市成交额两度突破万亿关口。 股市大涨的同时,一些前瞻加仓权益资产的“固收+”基金也迎来开门红,并率先收复去年失地。例如,天弘永利债券、天弘招添利等产品截至1月底,2022年以来的收益均已回正,天弘永利债券的净值更是创下14年新高。季报显示,两只固收+基金去年四季度股票资产占比均较三季度有所提高,享受到了本轮A股上涨行情。 天弘基金曾于去年12月12日发文明确看好A股:“在政策重心重回经济增长、疫情扰动持续降低、房地产融资环境明显改善等多方积极因素共振下,
中
国
经
济
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
中
国
经
济
增速将持续回升。股票市场的估值吸引力很高,A股仍处在历史性的投资机遇期。”这一前瞻判断无疑已被市场验证,并反映到了基金净值的回升上。 提前加仓 天弘永利债券净值创14年新高 在资管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一向以低回撤、低波动著称的“固收+”偏债稳健型基金备受投资者青睐。然而,2022年,在经历股市持续杀跌、债市意外回调后,“固收+”基金业绩也遭遇“滑铁卢”,年内亏损超10%的基金比比皆是,大多数基金净值更是创下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 进入2023年,绩优固收+已经率先收复2022年的失地。例如,截至1月底,天弘永利债券、天弘招添利、天弘丰利、天弘稳利等固收+产品自2022年以来的收益均已回正。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1月底,天弘永利债券自2008年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不足-6%,年化回报6.20%。年初至今,该款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率超2%,净值再创14年新高。长期出色的回撤控制能力和突出的业绩表现背后是对大类资产配置的精准把握。 从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不难发现,天弘永利债券本次之所以能够走出下行行情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姜晓丽加大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调整了十大重仓股配置。四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招商银行、同花顺、东方财富、科顺股份、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环集团、四川路桥、东方雨虹、杰克股份。其中,权益投资占比从三季度的8.32%提升至14.50%。 对此,姜晓丽在最新四季报中指出:“4季度我们进一步提高了仓位,配置上相对均衡一些。加仓了金融和地产链的相关标的,我们认为在地产政策的转向下,地产企业端的风险得到了释放,而销售端虽然仍然维持低位,但在较大的宏观压力下数据上也表现出来没有继续下滑的迹象,行业或已经在底部状态;而地产问题的改善,也带来金融体系资产端的风险释放,对于地产链和金融行业,未来具备竞争格局上有优势并且能够维持的标的,我们认为现在可以做相对长期的配置考量。” 如今,各项数据上升得以验证天弘基金提高重仓权益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12日,天弘基金就曾对外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经济持续处于弱势运行区间,投资机会相对匮乏,市场博弈情绪浓厚,主题炒作特征明显,热点主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资金涌入,甚至会出现一些明显透支未来基本面的情形,造成了股价的大幅波动、回撤。进入11月以来,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但这更像是对前期过度悲观预期的修复。事实上,即便经历了这一轮上涨,当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依然处在近5年低位;而衡量股票、债券投资性价比的指标ERP仍处在历史高位,这意味着股票市场的估值吸引力很高,A股仍处在历史性的投资机遇期。 天弘基金在文中明确指出,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中
国
经
济
的复苏已如喷薄欲出的朝阳,当下已经没有任何过分悲观的必要,可以对资本市场持有更强信心,将投资思维模式切换至后疫情乃至走出疫情的模式,投资质地过硬的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与广大投资者共同分享
中
国
经
济
发展的红利。 天弘医药创新反弹超30% 多只基金表现抢眼 绩优固收+反弹的同时,天弘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及FOF产品也表现突出。 事实上,自2022年11月以来,受防疫政策调整和地产政策升级等驱动,A股市场迎来底部反转行情,12月,全国主要城市疫情大暴发,市场震荡回调,自下旬起重启升势。2023年元旦之后,外资等配置资金大幅流入,叠加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推动A股几乎所有板块均录得上涨。 从涨幅来看,2023年以来,计算机、非银金融、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板块涨幅居前。受此影响,不少基金产品快速回血,其中,天弘基金旗下多款产品表现优异,2023年1月3日至2023年2月1日,共46只基金产品涨幅跑赢沪深300。 以医药生物板块为例,剔除规模不足2亿元的基金产品后,2022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反弹以来,郭相博管理的天弘医药创新A凭借着30.69%的突出业绩位列医药主题基金榜第四名。2023年以来,医药赛道行情不减,近一个月,天弘医药创新A的净值增长率达17.27%。此外,天弘臻选健康混合A、天弘医疗健康A近1个月的净值增长率均超10%。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医药创新A之所以表现亮眼,既离不开政策边际改善,医药赛道持续回暖,也与基金经理郭相博善于挖掘“独门股”的投资方法息息相关。根据最新公布的四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金斯瑞生物科技等。其中,“独门重仓股”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价近60日上涨超40%。 受益于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等板块反弹,天弘基金旗下相关主题基金涨幅居前。其中,天弘港股通精选A近三个月涨幅超40%,近期港股虽有回调但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依然名列前茅。从天弘港股通精选四季报来看,其业绩实现飞升的重要原因无疑是踏准行情。据了解,天弘基金重点配置了腾讯控股、李宁、美团-W、保利物业、海尔智家、华润啤酒、香港交易所等股份,重仓比例达69.91%。截至1月30日,腾讯控股、李宁、保利物业近60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4.82%、84.30%、83.52%。 此外,在诸多板块强势反弹的背景下,作为“专业买手”的FOF基金净值也水涨船高,部分绩优FOF也率先收复2022“失地”。据Wind统计,截至1月31日,天弘旗舰精选3个月持有A年内涨幅5.76%,并带动中长期业绩向上,最近1年回报1.57%,在76只混合型FOF基金中位列第一,其2022年以来回报为1.54%。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列式基金持仓信息仅为分析举例,非个股推荐。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lg
...
金融界
2023-02-02
开盘:A股三大指数高开沪指涨0.21%,证券板块领涨,ST概念板块领跌
go
lg
...
上涨,特别是科技类公司反弹力度更大。对
中
国
经
济
强劲复苏的预期大增和美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对科技股的风险偏好上升。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1100亿元,为历史最多月度流入,显示外资继续加大买入力度。随着经济企稳复苏,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有望推动市场继续走强。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保持七成仓位,短线关注汽车、软件开发、证券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万联证券认为,当前A股处于底部回升阶段,市场预期有所回暖,政策大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修复,盈利改善信心增强。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充裕局面,人民币汇率走强下,A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所回升。多数行业估值仍在低位,配置性价比凸显。预计国内经济复苏加快,“稳增长”板块仍是优选,成长风格持续受益于风险偏好与估值回升。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1)政策催化下,基建产业链可挖掘业绩增长较快领域,此外,大消费领域中可选消费反弹空间较大;2)风险偏好回暖下,成长风格中精选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利好政策频出的数字经济领域。
lg
...
金融界
2023-02-02
2023年,4个投资关键词
go
lg
...
股携手上扬,外资加码中国资产,背后是对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信心。多数外资机构一致认为,随着我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起效,机构普遍预测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大概率将企稳回升,权益市场投资也将迎来机会。2023年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哪些领域?我们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出4个关键词。 消费复苏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优化,消费亦将持续恢复。此前受疫情人流量衰减直接冲击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线下零售、航空等为代表的行业,随着人流量的恢复和大众消费倾向复苏将出现显著的消费回暖。 中银研究认为:2023年,消费有望在疫情影响相对减轻和政策持续支持下保持恢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提高。线下消费将成为消费恢复的主要推动力;此外,房地产市场逐步筑底回升,带动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回暖。 国产替代 所谓国产替代,指的是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国外企业生产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的替代。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各种被卡脖子案例出现,国内各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产替代的声音愈发高涨。 在哪些领域国产替代更为迫切,进程更明显?比如芯片、汽车零部件、高端制造、医药、医疗器械、特种材料、特定行业的软件等。此外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相关领域,长期来看国产替代是主线,未来多个领域的信息化系统装备都将加速完成国产替代。 科技成长 中国能够支撑长期复苏的力量将主要来自于经济转型,从传统的投资驱动转向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驱动,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成为必经之旅。在内外部环境的复杂的2022年,制造业投资能够成为支撑
中
国
经
济
增长底线的重要力量,正是得益于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贡献。 2023年,围绕“安全”主线的科技成长领域更强调“自主可控”。在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公共医疗卫生安全、粮食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更值得关注。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新能源设备、芯片设备及材料等领域或将拥有长期景气度。 大健康 受疫情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也在催化大健康产业的大发展。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0%,而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还不到5%,还有很大的市场规模增长空间。 展望2023年及未来更长时期,从个人防护用品、家庭常备的医疗器械,到保健食品、健康用品、康养机构,各类以提升人们健康水平为目标的产品和服务,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lg
...
金融界
2023-02-02
上一页
1
•••
870
871
872
873
874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传美国对华限制不严格,全球风向变了!法国政府准备让步,中国还在等
lg
...
FX168日报:特朗普阵营传大消息!黄金突然变脸的原因在这 日元暴涨近200点
lg
...
彭博:为何中国多名高级军事领导人被免职?
lg
...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传涉嫌腐败遭到调查 中方最新回应来了!
lg
...
中欧突发重磅!《华尔街日报》:瑞典确认“中国船只”破坏海底电缆 中国最新回应来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