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魏建国:11月进出口跌幅扩大、外需走弱是暂时现象,组团出海抢订单会在内陆地区逐渐展开
go
lg
...
带动我国的就业。以前马来西亚、柬埔寨、
越
南
等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和中国的竞争很激烈,但现在他们因为各种问题没法和中国抢订单。中国有着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生产体系,以及中国抗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的加持,相信明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都将会有大的释放。 对整体来讲,今年全年我国外贸是稳定、健康发展的,全年外贸出口仍然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今年全年的“翘尾”还会“翘”,不过会“翘”的小一点。从11月的一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预兆,明年中国外贸进出口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 “组团出海抢订单的措施会陆续在全国展开” 财联社:近期,浙江、四川、广东和江苏等地均已有政府相关部门组团出海抢订单的行动。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魏建国:在外贸中有句行话,“一次见面抵得上千百万份书信来往”,双方见面后不仅可以了解到市场的行情、客户的需求、销售困难以及售后服务,更重要的是双方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在关键的时候,作为外贸企业不能坐等上门,要积极主动。据我了解,在行动上,政府部门组织带队出海,不仅出面解决包机问题,让企业出得去,回得来。(政府)还提供了国外各种规模展览会的信息,像大阪展览会、法兰克福展览会、拉斯维加斯电子展等,所行的企业不仅会上参展,会下还参加了客户见面。除了走出去,还要包机将国外商人请进来,政府对来华费用进行了补贴,安排他们与客户见面。政府通过包机、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两箭齐发。 目前组团出海抢订单的政府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部分地区,我个人认为下一步会在内陆地区全部展开。其中,东北地区要发扬敢闯的精神,要积极走出去,加大开放的力度。此外,现在主要是民营企业积极出海抢订单,央企、国企也不能坐等订单上门,也要积极主动走出去。 明年是二十大后的开局之年,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有敢闯敢拼的精神,要积极有为,当然还要把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要同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财联社:我们也听到一些声音,比如说当前全球需求萎缩,国外有那么大的订单和市场可以供我们争取来吗? 魏建国: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中国的贸易总量占据全球贸易的不到三分之一。我们外贸的贡献量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等,应该说大部分的产品和订单还是在中国以外。第二,我认为越是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时候,国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最强。这是因为:中国商品物廉价美,质量在提高;中国的企业能够满足国外提出的大批量、多层次、多品种等多个方面的订货要求;中国有着良好的产业链、服务链支撑着中国物流的畅通。 刚我也谈到了,由于美联储加息等原因造成的欧美地区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只是暂时的现象,很快会克服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出去抢订单就是在抢未来的市场份额。
lg
...
金融界
2022-12-12
出海抢订单!为什么这四个省份走在前面?从
越
南
错失订单看出口压力
go
lg
...
这种跨境商务活动的逐步正常化。 从
越
南
错失订单看出口压力 疫情脉冲对出口影响几何?长江宏观研报指出,
越
南
经验值得研究。2021年3月开始,
越
南
在Delta毒株和Omicron毒株的轮番冲击下,选择加强接种后被动放开,期间经历了严管、逐步放松、完全放松多种状态。
越
南
出口承压近3个季度,防控严格程度下降、疫情迈过峰值后出口逐月转好。以
越
南
占全球出口的份额为标尺,从份额的同比变化来看
越
南
出口承压情况。2021年4月到11月,
越
南
出口份额同比下滑,承压将近3个季度。 从下跌深度来看,“疫情见顶+政策严管”期间,出口份额同比下滑最大。这主要缘于严管期间,工人返乡行为增多,且物流效率下滑进一步拖累生产。随着管控政策逐步放宽,出口份额下滑幅度开始收窄。而新增死亡病例数达峰回落后,
越
南
出口份额开始企稳。但此时,
越
南
已错过2021年下半年出口旺季,对经济增长造成明显冲击。 随着疫情防控持续优化,3月“旺季抢订单”至关重要。近期,随着二十条、新十条逐步落地,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未来政策转向收紧的概率较低。因此,出口是否承压,取决于,全国疫情高峰是否与出口旺季相冲突。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一季度出口金额占比较低,出口大月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从订单的角度来看,新出口订单的峰值主要集中在3月、9月、12月。如果明年3月“抢订单”较为顺利,则可以将疫情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
lg
...
金融界
2022-12-12
华利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宏太拟收购英雄心100%股权
go
lg
...
twearCompanyLimited
越
南
永川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越
南
永川”)、Goodway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佳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9
晚间公告全知道:科达利、祥鑫科技以及长盈精密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go
lg
...
股权。交易完成后,英雄心及其全资子公司
越
南
永川、佳达国际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越
南
永川主营鞋履生产业务,佳达国际主营鞋业贸易业务。公司将通过收购英雄心100%股权,尽快获得
越
南
永川年产约1000万双运动鞋的产能。 南国置业:提请股东大会审批增加股东借款额度 南国置业(002305)12月9日晚间公告,根据公司整体经营计划和资金需求情况,公司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审批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至2022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日止,增加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获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建地产集团股东借款余额不超过20亿元。此次增加额度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获取控股股东借款余额最高不超过110亿元。 百奥泰:BAT1806注射液在美国FDA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百奥泰(688177)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美国FDA”)递交了BAT1806(托珠单抗)注射液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并于近期收到了美国FDA受理的通知。 金冠股份:控股子公司拟合作投建储能、风储等项目 金冠股份(300510)12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冠华新能源与江苏保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业务合作协议书。双方拟在西南、中部等区域建设储能、风储、光储电站项目,项目初步预估总价6.8亿元。公司与中科唐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就合力打造光储充综合能源示范基地、联合开发新能源项目、共同研发通信领域能源管理产品等领域的合作,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另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近日签订合计6923万元业务合同;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及其下属电网公司、安徽铁塔合计约1.8亿元项目。 宁波建工:控股子公司联合中标约7.5亿元康养项目 宁波建工(601789)12月9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雄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华甬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确认为昆明城投北市区康养综合体(EPC)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中标单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 ST交投:联合预中标1.49亿元生态环境保护提升项目 ST交投(002200)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作为联合体牵头人与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被确定为“宣威至会泽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及提升”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预中标金额(投标价)1.49亿元。 银河微电: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银河微电(688689)12月9日晚间公告,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第一批)和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通知》,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效期三年。 安靠智电:控股子公司签订储充一体设备销售合同 安靠智电(300617)12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国网常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公司控股子公司安靠数字能源签订《储充一体设备采购合同》,合同总价5168万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6.42%。该项目通过提供海绵智慧储充设备,结合柔性配电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将建成江苏首个运用于城市公交系统的“智慧海绵城市光储充一体化电站”。 四方新材:各生产基地近期陆续恢复生产经营 四方新材(605122)12月9日公告,受疫情影响,公司各商品混凝土生产基地在11月中上旬起存在间歇性停工停产情况。根据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公司各生产基地于近期陆续恢复生产经营。 中化岩土:全资子公司预中标1.81亿元工程项目 中化岩土(002542)12月9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北京场道预中标青龙湖未来公园社区青龙埂路等6条路道排及附属工程项目,投标总报价1.81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3.5%。招标方成都兴城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 华银电力:拟10.36亿元向控股股东转让先一科技100%股权 华银电力(600744)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先一科技”)100%股权,协议转让给控股股东大唐集团,交易金额10.36亿元。公司转让先一科技100%股权,剥离信息化相关业务,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做强电力主业,加快适应未来新能源发展。 浙商中拓:拟引进投资者对两家子公司合计增资8亿元 浙商中拓(000906)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引进交银投资、农银基金、交汇基金共同出资8亿元,对下属全资子公司中拓电力、海南中拓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中拓电力59.24%的股权,持有海南中拓58.20%的股权,中拓电力、海南中拓仍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步长制药:多索茶碱注射液等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步长制药(603858)12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的奥美沙坦酯片、全资子公司通化谷红制药的多索茶碱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奥美沙坦酯片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多索茶碱注射液适应症为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联合光电:联光合伙终止转让公司5.15%股份 联合光电(300691)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股东汕头联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联光合伙”)与周浩伟就终止转让公司股份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之终止协议,联光合伙终止向周浩伟转让公司5.15%股份。 国创高新:拟向控股股东转让基管公司45%股权 国创高新(002377)12月9日晚间公告,为集中精力聚焦主业发展,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创汇智拟将所持湖北国创高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基管公司”)45%股权,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国创集团,转让价格450万元。转让完成后,国创汇智不再持有基管公司股权。另外,公司参股公司湖北省长江资源循环利用及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拟投资35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相关业务。 永泰运:拟收购宁波甬顺安 提升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永泰运(001228)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现金3200万元,收购宁波甬顺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有利于公司整合宁波舟山港港区服务的危险品道路运输运力,提升公司的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道恩股份:拟5.9亿元投建新材料扩产项目 道恩股份(002838)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投资5.9亿元建设“道恩新材料扩产项目(暂定名)”,拟建设5万吨热塑性弹性体、15万吨改性塑料,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期4年。 金迪克: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金迪克(688670)12月9日晚间公告,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第一批)和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通知》,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招商蛇口:前11月签约销售金额2499.98亿元 同比减少11.6% 招商蛇口(001979)12月9日晚间公告,11月,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面积122.3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25%;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34.52亿元,同比减少7.27%。1-11月,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面积958.4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2.87%;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499.98亿元,同比减少11.6%。 侨银股份:预中标约5582万元城区环卫作业服务项目 侨银股份(002973)12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预中标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城区环卫作业服务项目,中标(成交)金额5581.8万元,服务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年。 天顺风能:发行GDR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 天顺风能(002531)12月9日晚间公告,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所有材料齐全,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 顺灏股份:全资子公司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 顺灏股份(002565)12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顺灏怡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电子烟品牌持有企业)。此次获得许可证进一步促成了公司在新型烟草品牌方面的合规布局,使得公司新型烟草产业链在海内外生产、品牌、代加工、出口等方面得以持续完善。 罗牛山:11月生猪销售收入1.2亿元 环比增0.63% 罗牛山(000735)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11月销售生猪4.2万头,销售收入1.2亿元,环比变动分别为8.22%、0.63%,同比变动分别为-0.81%、83.03%。1-11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44.65万头,同比增长25.45%;累计销售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62.49%。 首开股份:前11月签约金额772.18亿元 同比降低27.64% 首开股份(600376)12月9日晚间公告,11月份,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7.61万平方米,签约金额38.2亿元。2022年1-11月份,公司共实现签约面积282.25万平方米,同比降低19.71%;签约金额772.18亿元,同比降低27.64%。 保利发展:前11月签约金额4001.27亿元 同比减少19.69% 保利发展(600048)12月9日晚间披露,11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 226.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1%;实现签约金额370.13亿元,同比减少2.64%。2022年1-11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2408.0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2.03%;实现签约金额4001.27亿元,同比减少19.69%。 瑞玛精密:拟设合资公司 加快拓展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业务 瑞玛精密(002976)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与Pneuride Limited(简称“普拉尼德”)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全面引进普拉尼德的空气悬架系统及系统用部件产品的技术与生产工艺,在中国从事空气悬架系统及系统用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其中,普拉尼德拟以技术成果出资75万英镑,持股10%,以货币出资307.5万英镑,持股41%,共计持股51%;公司以货币出资367.5万英镑,持股49%。 万通智控:被认定为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 万通智控(300643)12月9日晚间公告,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发布的《2022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公司被认定为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 永兴材料:子公司临时停产没有影响公司碳酸锂总产量 永兴材料(002756)12月9日晚间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宜春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近期在对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分析中发现铊浓度异常。全资子公司永兴新能源为配合排查处置工作,并结合常规性设备检修予以临时停产。目前,完善措施已落实,设备检修已完成,公司于12月9日恢复生产。此次临时停产,与常规性设备检修相结合,没有影响公司碳酸锂总产量。 中国武夷:与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武夷(000797)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和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当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信贷服务、结算服务、场景金融、跨境金融、创新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未来三年内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向中国武夷及其权属企业提供和引导总额不低于2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协议有效期三年。 美锦能源: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公司5.09%股份 美锦能源(000723)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美锦能源集团拟将所持公司股份2.2亿股(占总股本5.09%),协议转让天津东富芯能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转让价格为每股8.79元,总价款19.34亿元。此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发生变化。 龙源电力:11月完成发电量同比增长6.75% 龙源电力(001289)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11月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602.8万兆瓦时,同比增长6.75%。其中,风电发电量增长5.65%,火电发电量增长9.18%,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52.39%。截至11月30日,公司2022年累计完成发电量6360.38万兆瓦时,同比增长12.11%。 圣农发展:11月销售收入15.08亿元 环比减少9.91% 圣农发展(002299)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11月实现销售收入15.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93%,较上月环比减少9.91%。其中,家禽饲养加工板块鸡肉销售收入为11.11亿元,同比增长19.64%,环比下降15.51%;深加工肉制品板块销售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5.52%,环比增长4.6%。 中国电建:联合签署阿根廷天然气管道系统EPC项目合同 中国电建(601669)12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及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按照70%:30%的比例组成联合体,与阿根廷经济部能源秘书处签订阿根廷国家主干天然气管道系统EPC项目合同,合同金额19.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6.21亿元,项目总工期42个月。 仙坛股份:11月鸡肉产品销售收入4.87亿元 环比降1.68% 仙坛股份(002746)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11月实现鸡肉产品销售收入4.87亿元,销售数量4.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8.41%、38.25%,环比分别下降1.68%、6.51%。 三元生物: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项目部分产线试生产 三元生物(301206)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项目部分生产线近日开始试生产,项目产品为晶体阿洛酮糖,具有甜度高、溶解性好、低卡路里和低血糖反应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蔗糖替代品之一,广泛应用于烘焙、食品、饮料及医用领域当中,有调节血糖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特殊功能,多用于血糖值高的成人病,对预防成人病、保持适当的血糖值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试产产线产能约为2000吨,后续公司将加快建设进度,加速完成项目的全面投产。 东方精工:副总经理谢威炜拟减持股份不超25万股 东方精工(002611)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谢威炜拟自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5万股。 能辉科技:2022年净利同比预降65.39%-76.92% 能辉科技(301046)12月9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净利2400万元-3600万元,同比下降65.39%-76.92%。业绩变动原因:1、公司总部及主要办公场所位于上海市,因上半年新冠疫情影响,公司项目推进受到一定阻碍;另外销售、招投标等活动受阻,不利于公司对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及分布式电站的市场开拓,造成本年度经营业绩下降。2、光伏组件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公司部分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进度放缓。受疫情及项目进度放缓影响,部分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等减值损失同比有所增加。 【停复牌】 新五丰:资产重组事项获有条件通过 股票12日复牌 新五丰(600975)12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有条件通过,公司股票将于12月12日开市起复牌。 *ST尤夫:将于12月12日开市起复牌 *ST尤夫公告,经向深交所申请,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12月12日开市起复牌。
lg
...
金融界
2022-12-09
欧陆通:积极拓展家电充电器客户,出货量显著提升
go
lg
...
境内在深圳、东莞、赣州设有工厂,境外在
越
南
设有工厂,可确保快速向全球客户供应,供应链管理能力日益增强。 目前东莞工厂厂房建设已基本完工,同时,公司在深圳、赣州及
越
南
的工厂均增设产能,以配合公司未来业务规模扩大和客户订单需求。 5、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情况? 公司研发费用前三季度共1.42亿元,研发费用率7.17%。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5,162万元,公司自上年第四季度开始加大投入,近四个季度研发费用支出趋稳。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9
研报透市:乐观情形下疫情第一波高峰迅速到来,经济快速回到疫情前水平
go
lg
...
复趋势,但都基本没有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越
南
疫后消费随防疫限制的放松出现一轮快速强劲的反弹,服务业改善明显。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疫后消费并未因防疫政策调整受到明显提振,同时消费者信心出现持续下滑。 国内启示:短期脉冲式修复可期,持续性仍需关注 后续的重要观测点:1)疫情演绎与医疗挤兑的现象能否规避;2)疫苗接种率能否达到预期,这将决定后续放开节奏;3)能否看到有力度的消费刺激政策出台;4)居民部门储蓄率的转化及国内消费者信心的如期改善将很大程度决定疫后复苏的持续性。 中金:政策调整较晚、准备较充分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表现更加平稳 政策调整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严格管控——逐步放松——基本放开。对于调整较晚的国家和地区,在调整前大都做了准备,比如提高疫苗接种率(包括老年人)、合理增加和补充医疗资源、加强政府宣传引导。 尽管如此,政策调整过程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是经历了“瞬时冲击”,体现为感染和死亡人数上升,医疗资源使用增多,民众外出活动下降,GDP增速下滑。这些冲击一般持续1个季度,后续会逐步消退。 中期来看,政策调整后经济大都呈复苏态势,一些是因宏观政策刺激,另一些是内生性改善。相对而言,政策调整较晚、准备较充分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表现更加平稳。 美国和英国政策放松时间较早,初期感染人数较多,经济受影响较大,后续复苏主要依靠政策强刺激。复苏过程中商品消费普遍好于服务,部分服务恢复较慢。
越
南
在Delta疫情冲击下调整政策,调整当季GDP大幅萎缩,后续在出口拉动下恢复。 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在Omicron疫情后调整政策,调整后经济也能慢慢恢复,且与严格管控时相比,一些服务业明显回升,比如入境政策放松后旅游业复苏。 供给方面,欧美国家劳动参与率在疫情后下降较多,但这一现象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并不明显。另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生产更多受出口需求影响,与疫情本身关系似乎不大。
lg
...
金融界
2022-12-09
国君宏观:预判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4.8%,两大脉络五个判断勾勒出全年投资线索
go
lg
...
较各省份情况,理论上我们参照全球经验,
越
南
、中国台湾、新加坡放开后经历一轮完整Omicron感染一个季度,全部确诊为总人数的14%。重症率角度,国内3-11月Omicron时期平均重症率1.2%;4-6月部分省份大规模疫情重症率3.4%;7-11月各地小规模疫情重症率0.5%。可以分成三个档次,假定为0.5%。ICU使用峰值阶段就是新增确诊最多的一段时间,我们从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看到新增确诊最多的两周基本占当季新增确诊的25%,利用各省份现有的重症医学科床位和日常病使用率,我们大致可以倒推出满足ICU使用量的峰值阶段的日均确诊比例,确诊比例越高(红色)代表着资源压力越小,在0.5%的情况下多数省份压力较大。但是,如果假定重症率能够维持在本轮9-11月的疫情情况,那么多数省份将不再面临资源压力。因此,后续各地政策变化取决于重症率的演化。反观中国香港在年初的挤兑中采取了定点医疗、居家隔离、分级诊疗相结合的办法,大陆地区大概率同样需要采用各方资源的配合。 3)经济运行特征。复盘全球,我们看到复苏力度和防疫政策放松程度并不存在正相关。政策刺激和自身周期决定了放开后的经济动力。对经济分项而言,防疫放松与消费相关性更加稳定,对生产影响存在差异,与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无关。从放开的单季表现来看,增长低于GDP的季节性是大概率事件。中国香港、新加坡分别优于或持平季节性是因为在放开之前的季度,增长已经明显恶化,若考虑之前一个季度的情况,当季GDP应该大体比季节性低1-3个点左右。这为2023年Q1增长带来了下行不确定性,压力测试不排除2%左右单季增长的可能。整体而言,只要政策没有明显回摆,我们判断,由疫情引发的债券收益率下行和股票市场调整幅度都不会太大。 如何应对疫情中的生产冲击,会使后续生产端的扰动更大。从一些东亚企业的生产业务中,我们看到了企业施行比总体防疫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生产线的防疫压力并不小,企业建立内部流调系统等。基于此,对于后续防疫的有序放开,我们认为制造业和服务都有可能再度面临集中度提升。疫情爆发阶段,甚至反复多轮的疫情冲击下,由于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方式和能力不同,会导致新的一波行业出清。 在疫情平复后,我们对消费的判断会更积极。国内如果后期追求压平感染率曲线,会导致生产和消费在初期的冲击不大,但压力周期可能会长于海外经验的四个月左右,如果依照目前的快速闯关,可能带来更快速的影响。我们认为上半年基本面不强,通胀无忧,下半年消费修复,届时通胀关注度开始提升。 从就业端来看,我们通过CIER指数(求职需求人数/求职申请人数),2022年Q3相比较Q2在行业就业层面,电子元件制造、酒店餐厅和部分高技术服务业就业热度回升明显,包括教培、互联网等前期受到打压的部分行业。地产和高能耗行业就业热度回升缓慢。而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轻人失业率持续高于整体,且趋势并没有回落,这一点对政策优化中的消费形成制约。因此,对于消费2023年的消费我们更看好中高收入群体相关的消费表现,主要在可选消费、场景类消费。 2.中枢空间:“正常化”后的长期增长到底是多少? 有序放开后,经济回归正常化,意味着长期增长的中枢也要回到大家的视野,这是关乎A股未来盈利预期、政策合理发力程度的重要问题。我们试图从两个视角尝试回答:一是学院派的理论估计,二是经验性的自下而上加总,而这两个视角恰恰体现出了预期不同的根本原因。 从生产函数评估来看,机构和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潜在增速应该在5%-6%之间。对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都体现出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中枢相对乐观。 但是,市场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似乎越来越难与5%-6%的潜在增速相匹配。如果我们转向自下而上的视角,长期增长大体可能会落在4%左右,是一个明显低于前者的结果。 1)投资端,我们考虑制造业投资在数字化、清洁化、国产化背景下维持住17-19年相对景气的5%左右增速,地产鉴于未来十年增量需求在年均8-10亿平左右,年均投资增速3%左右,广义基建增速依据十四五规划维持在年均4.5%左右,投资端的长期增长大致能够稳在4%-5%; 2)消费端,疫情前的消费逐年回落趋势开始加速。参考全球各地区与国家经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依然低于2019年4个点,德国、意大利低于疫情前2个点,其余国家基本回到疫情前,少数国家有阶段性改善(韩国、美国)。假定中国消费增速较疫情前回落3个点,长期中枢能够维持在5%; 3)出口端,按照出口对GDP贡献维持在2%附近均值水平(15-19年),出口复合增速维持在1%附近。 加上第三产业的进一步正常化,那么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增速大体在4%-4.5%附近 。 无论哪种视角,都意味着2023年的宏观经济是一个触底向上的过程,这是我们对2023年市场不悲观的基础。 但是这接近1个百分点的差异源于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全要素生产率能否充分释放。而释放的要点,并不在于传统宏观政策的发力,而在于营商环境,企业和居民的预期,在于制度型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这些因素的变化,才是带动现实向潜在增速靠拢,带动权益资产明显上涨的动力。我们相信逐渐临近年底的“三中全会”,事情会有更加积极的变化。而在2023年上半年防疫优化的“背城一战”里,对长期增长预期的抬升依然存在难度。 3. 安全资产:“灰犀牛”并没有远离 2022年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宏观分析的失效。在应对低通胀、低利率反转的过程中,多数分析都带有“赌博”和“事后诸葛”的意义。站在2022年底,我们认为未来,市场寻求安全资产的趋势依然没有终结。 疫情三年,各国积累的政策刺激,叠加地缘问题,使得海外集体走入了遏制-通胀的轨道,政策回归常态,利率快速走高,带动全球实际利率从历史低位开启反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两个变化:一是传统避险的“锚”开始松动,二是“cheap money”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市场的预期回报率却不断下降: 1)债务大幅抬升的副产物就是美元购买力的损失和美债避险功能的弱化:一方面,美元购买力长期走弱的势头并没有因为美国经济前期强劲而停止,反而在债务增加中持续下行。另一方面,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美国国债的份额从2018年开始就逐渐减少,与其相对的是黄金份额增加。特别是2022年下半年,中日等国对美债进行抛售。除了美债收益率上行的因素外,本质上是金融环境动荡下的主动选择,或为减少外部资产依赖,或为稳定本币的币值。 2)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大幅减少。在全球加息潮中,各国国债收益率都出现上升,资金成本抬升,全球“便宜钱”越来越少。负利率债券整体规模已经回到2014年附近,留守的主要是日本。而日本的存在,以及YCC政策的反转与否,恰恰也构成了2023年金融市场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在开年环境中继续强调安全资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仍要面对不少“灰犀牛”: 美国关于中国的法案、俄乌局势的进程,都可能带动全球货币体系与产业格局的新变化。 除了日本YCC是否提前反转,欧洲与新兴市场债务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疫情冲击下,国内地方财政与城投债务压力的释放。 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对防御资产的需求。我们认为黄金、国债在上半年依然具备吸引力。同时,部分资源品的短缺也将在全球需求企稳向上的阶段暴露,特别是中国顺利过渡到复苏,这会再次掀起对资源品的投资浪潮: 1)对于黄金而言,在石油美元体系松动,美元储备地位进一步弱化的背景下货币属性将进一步提升,同时美国上半年通胀粘性相对较高,经济下行加速的背景下,美国实际利率依然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二者对黄金价格将构成有利环境。 2)对于国债而言,国内基本面当前并不支持长端利率的持续背离,虽然对于2023年长端利率可能有逐级抬升的压力,但是在防疫优化初期和前期市场预期的透支下,开年我们认为依然会回归现实,带有阶段性机会,最终维持震荡向上的格局。 3)对于部分资源品的问题,供需紧平衡的问题没有解决,价格没有弹性源于对未来需求的悲观。但是在低库存的背景下,任何地缘不确定性或是需求的超预期都会带动部分资源品的通胀。 对安全资产的需要,本质上源于“美国通胀高,中国经济弱”的格局虽然松动,但还没有结束。这个尾部的环境制约了资产收益空间,我们虽然看到了曙光,但真正的日出仍要等待。 4. 信用切换:中国版“准MMT”继续加码 “信用缺载体”已经持续了很久。2021年底时,我们提出中国的金融周期在2022年进入尾部阶段,2023年将酝酿新一轮金融周期。站在当下,我们提出这轮金融周期开启的前哨是广义财政发力,中国版的“准MMT”加码。 现代货币理论(MMT)是一个不被国内认同的概念,“财政赤字货币化”会对大国财政纪律、央行独立性、币值稳定构成威胁,特别是全球通胀的出现更为西方推行“MMT”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但是对于国内,在防疫和地产影响下,地方财力吃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需求端没有抓手也是眼前的问题。我们看到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大幅攀升,市场大多数将这种“盈余”解释为预防性。我们不否认,其中部分储蓄的流出未来会带动经济修复。但我们认为还需要政策发力,才能带动更多的居民和企业走出“追求债务最小化”的困局。 2023年的显性财政会有进一步扩张,赤字率提升至3%左右,但在地方艰难的情况下,未来以央行再贷款、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央国企配合发力会更加明显,除了显性财政之外,准财政发力与产业政策结合,这就是中国版“准MMT”加码的表现。而中国版准MMT的落地,并不会像海外在居民消费刺激上大做文章,更多地会指向绿色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突围。 回顾2022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央行大量的再贷款投放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纾困力度的升温。2022年,全年投放2.6万亿以上的再贷款和“准财政”支持,相比较2021年5000亿左右明显提升。2023年,从准财政发力而言,我们认为中央加杠杆的意愿会更强。与之相伴随的,在地方压力较大的阶段,整体金融政策会处在一个偏宽的状态,进一步强监管的意愿不强。 对2022年信用投放变化,我们可以总结为三个特征: (1)社融呈现“好坏”交替震荡,波动加大。2022年社融增速和新增社融均呈现高波动,“好于预期”与“差于预期”交错。究其原因,在疫情反复以及地产调控两大因素扰动下,私人部门消费以及融资需求弱修复更显曲折。宽信用过程颠簸,信贷回升的持续性总是“命悬一线”。 (2)政府主导的融资占比提升,结构改善主要依赖政府。在疫情反复以及内生融资需求偏弱的背景下,本轮“宽信用”更多体现政府力量的托底作用,信用扩张以及结构改善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以及落地节奏。2022年6月1.62万亿天量政府债,支撑当月社融总量和结构改善。全年的中长期信贷中也有大量与基建项目相关,基建类融资需求持续较高。 (3)新领域信用承接能力加强,但体量依然有限。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助力下,绿色贷款以及普惠贷款明显提速。根据央行2022年三季度信贷投放统计数据,房地产和住房贷款增速放缓,而绿色贷款同比增速13.7%,而普惠贷款同比增长21.6% ,普惠以及绿色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为54%。向后看,地方财政空间受限,政策性金融工具仍将延续,新经济领域将承接更多信用,实现结构性“信用扩张”。 对于2023年,我们认为信用会出现边际改善,结构上仍然处在新老经济切换的过程。社融方面,中性情形下,我们预计2023年社融新增约36.5万亿,较2022年提升3.5万亿左右。社融增速进入逐步回升阶段,低点出现在年初,12月或达到全年高点,即10.5%。信贷方面,随着地产“三只箭”落地以及疫情政策逐步优化,宽信用政策逐渐见效。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信贷22.5万亿,较2022年预测值20.2万亿同比多增约2.3万亿,预计2023年末信贷增速为10.6%,较2022年末预测值10%回升近0.6个百分点,全年中枢为10.4%。 结构性政策上半年延续发力,宽信用逐步过渡至“第二阶段”,中长贷改善趋势不变。从中长贷占比结构来看,2023年中长贷增量占比达47%。考虑到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以及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的习惯,信贷投放仍将前置,预计开门红中长贷新增占比可达48.1%。 新经济领域继续加强对宽信用的承接。假设2022年12月以及2023年绿色信贷增速保持在30%以上(与2021年相当),2022年绿色信贷可达5.7万亿,而2023年绿色信贷增量更是冲高至7.8万亿。按照现有绿色债发行节奏,预计2022年与2023年绿色债券发行净融资规模达4806亿元、4921亿元。若2022年结合碳减排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使用完毕,且于2023年接续,2022年以及2023年绿色类融资扩张将达到7.8万亿、9.9万亿,分别贡献社融达38%、43.7%。 除了信用,我们预判中国的实际利率会出现下行。2022年下半年虽然名义利率相对稳定,但实际利率水平实质上是在不断上升的。当前实际利率上行的因素主要源于名义利率水平维持,但通胀走弱的状态。我们相信202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引导利率下行,而下半年通胀形势逆转后,实际利率有望进入趋势性下行,配合产业与金融政策引导居民和企业储蓄资金的进一步释放。 5. 大国产业:寻找“本土化”与“阵营化”的机会 产业分工是地缘冲突与大国博弈的经济折射,特别是2022年之中我们看到了更激烈的变化。对于2023年,中国产业政策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在寻找产业政策的投资机会前,我们先对疫后三年的大国产业有一个全局认知。 通过对代表性生产国、消费国、资源国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中可以看出疫情后的三个趋势已经很难扭转: 1)全球对外直接投资(ODI)经历了明显回落,疫情进一步阻止了ODI反弹,目前已经回到90年代水平,大国产业本土化、并行化的趋势不可扭转。 2)消费国ODI持续位于低位且不断下行,本质上是发达经济体产业回归产业保护的抬头。资源国ODI下行最为迅速,生产国ODI处于中位,背后是产业承接的不畅。 3)资源国出口在2022年出现显著下滑,同时消费国对生产国和资源国的ODI下滑从2018年以来都更加明显,这是资源品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因素之一,并且短期也很难发生改变。 回到中国,中国本土FDI结构越来越单一,从FDI来源来看“阵营化”更加明显,中国与全球直接投资格局的演变将对大国产业政策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以芯片行业为例,近些年我们看到了高科技产业已经从全球化、分工化走向本土化、并行化,在2022年中我们还看到了资源品供应与结算的区域化、阵营化。基于此,对于2023年,大国产业博弈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两方面:“本土化”的政策红利和“阵营化”的合作与对外投资。 “举国体制”的影子在美国早已显现。2022年美国颁布的《芯片与科学法》,市场的解读多集中在法案带动高达1400亿美元的美国本土制造产能投资,增加60~70万片/月产能,大致为全球先进制造产能总量的30%~40% ,更主要的是在高阶制程的产业链“去中国化”。 但是法案本质上,是美国对传统的科技政策执行逻辑进行了大幅调整。法案改变了美国过去政府和商业给学界提供经费,学界采取学术自治的模式确定经费使用的模式。而是直接大范围采取政府参与确定研发经费使用方向的方式,通过法律明确要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偏向应用研究的技术创新,支持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关键技术标准开发、设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同时也进一步把美国研究安全提到了更高的位置。2023年除了半导体行业,我们仍然需要提防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等领域的“竞争”。 关于中国“新型举国体制”的落地,产业政策逻辑应该如何?我们试图从一个日本产业政策的例子——20世纪50年代的《振兴机械工业临时举措法案》,来寻找政策逻辑。 该法案帮助日本形成了完备的机械工业。法案初期对日本的机械设备生产品种,生产数量,技术和零件原材料采购进行明确规定限制,确定分工,防止恶性竞争,进而促进企业专门化,降低设备成本和产品规格统一,推动生产专业化。并且《机振法》也有明确条例,凌驾于反垄断法之上,体现了调控产业的决心。日本通过设置机械工业审议会,作为通产省的咨询机关。 从政策设计而言,《机振法》的核心是通过扶植设备与零配件工业来促进整机制造,培育机械工业的核心技术能力。除了上述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日本开发银行来审批企业融资申请,日本开发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落实,通产省大臣听取机械工业审议会报,企业提交合理化实施计划的投资计划书。为企业融资提供长期性支持(1961-1975年),这些企业贷款主要用于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制造,政策思路先是进口替代,然后开始鼓励出口。而且贷款审批不仅是融资支持,还有实力认可,为部分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在1956年,1961年,1966年的三次《机振法》变化中,日本逐渐制定机械工业行业结构改造计划,行业内融资支持结构变化,完成产业内结构引导。虽然日本政府为保护幼稚产业直接投入的资金数额有限,对减轻民间制造业费用不能起到明显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政策影响不大,在当时实际上大大促进了民间设备投资的社会氛围。 回到国内,2023年将是产业政策大放异彩的阶段,我们聚焦吃“本土化”的政策补贴红利,抓“阵营化”优势产业对外投资的收益: 1)本土化政策补贴的红利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信创、工业母机等高端制造领域; 2)阵营化优势产业,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制造业合作。其中,尤为关注建筑、建材、机械、交运,海外业务占比高的龙头,以及高端装备出海逻辑(通信、电力、交运)和国内西线开发,在地域层面对重庆、云南、广西、福建、新疆等省市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强的投资机会。 6.全年预判:“V型预期,U型现实”的重演? 综合五条线索,2023年的经济形态会如何?2022年的疫情过程中,我们在二三季度经历过复苏预期高涨,但最终弱复苏的现实,2023年上半年重演的可能性不小: 1)相较于市场,我们对一季度更谨慎,二季度开启修复,对2023H2会更乐观。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前低后高,预判基准情况增速在4.8%-5%。投资前半程发力,消费后半程衔接,制造业、基建和可选消费是亮点; 2)通胀无忧,但下半年市场对通胀的关注度会开始提升,CPI-PPI剪刀差在下半年再度反转,警惕下游的再度承压; 3)社融底部在上半年,后续一路拾级而上,宽货币开年延续,宽信用更主要体现在二季度之后。 整体而言,上半年“中国滞,美国胀”,国内逐渐从衰退中走入复苏,流动性宽松,科技产业政策积极加码,背城一战,风险偏好和基本面都面临波动。向下半年行进过程中,动态变化是“中国要胀,美国要滞”,国内基本面进一步好转,消费中枢趋势性抬升,地产投资同步向正常化靠拢,叠加实际利率下行,期待地产长期模式明晰,金融、央企与农村相关制度要素改革的信号,2023年注定是向阳而生,万物回暖的一年。 7. 风险提示 除去安全资产部分讨论的日本、欧债与新兴市场债务等风险要素外,对于2023年而言的黑天鹅,我们认为还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国内疫情爆发产生病毒新变种,进而对疫情发展和全球外部环境产生干扰; 二是俄乌局势等地缘冲突再度升温,导致全球能源、粮食等初级品价格波动; 三是美国意外陷入深度衰退,同时利率在尾部阶段维持高位带动金融系统动荡。
lg
...
金融界
2022-12-09
外需走弱叠加国内疫情忧动,11月进出口加快下滑
go
lg
...
大8.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
越
南
11月出口同比为-1.3%,增速也较上月大幅下滑12.2个百分点。 4、近期我国出口持续同比负增长,也表明8月以来的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帮助不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民币贬值会显著增加出口的汇兑收益,但出于稳定客户等角度考虑,出口商在调价方面会比较谨慎,这意味着出口订单难以随人民币贬值而大幅增加。历史数据显示,在2015至2016年、以及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当期我国出口增速不升反降。这一是显示出口走势受海外需求、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大,汇率波动带来的价格影响则相对较小。二是今年以来人民币主要对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而对其他非美货币多表现为升值。在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幅度更大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难以大范围提升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 5、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出口市场中,11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5.2%,尽管因上年同期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月下滑15.1个百分点,但仍保持正增长。背后是今年初RCEP生效,关税减让安排、贸易便利化进一步降低了中国东盟开展贸易合作的成本。 6、据我们测算,11月出口商品价格也对当月出口增速起到了一定下拉作用。数据显示,11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中,除汽车外,鞋靴、家电、手机、钢材、陶瓷制品、成品油、集成电路等单价同比均较10月有所回落。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美国等出口市场通胀回落也在对我国出口金额形成一定影响。不过,当前拖累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仍是海外需求走低。 最后,11月我国出口的亮点仍主要体现在汽车出口方面,当月出口金额同比大增113.1%,增速较上月加快23.9个百分点,而且呈现量价齐升局面,反映国内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产业升级对外贸促进作用明显。另外,11月我国手机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33.3%,而上月为同比增长7.0%。我们认为,这不排除疫情对郑州富士康生产短期冲击所致。伴随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这类短期影响有望较快退去。 展望未来,海外经济下行态势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还会持续体现,加之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拉动效应总体上会进一步弱化,我们判断12月我国出口增速有可能延续同比负增长;不过,伴随国内疫情影响消退,12月出口降幅或将有所收窄。总体而言,伴随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拉动力减弱,加之国内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反弹,今年底明年初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仍会保持一定力度。 二、以美元计价,11月进口额同比下降10.6%,降幅较上月扩大9.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疫情扰动内需,以及出口走弱导致出口环节产生的进口需求也相应减弱。具体来看: 1、11月国内疫情反弹扰动工业生产和消费,当月制造业PMI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在收缩区间进一步下探,显示制造业供需两端景气同步回落,这也导致内需对进口需求的拉动减弱。同时,8月以来出口增速明显下滑,而受外需走弱和疫情反弹影响,11月出口额同比降幅扩大,出口环节产生的进口需求也相应减弱。进口需求不振也反映于11月PMI进口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走低,较上月下滑0.8个百分点至47.9%。 2、从价格因素来看,11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整体平稳,当月RJ-CBR商品价格指数月均值小幅反弹,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6.9%小幅加快至19.3%。但因进口金额统计的是到岸价,较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有一定滞后性,再加上集成电路、原油、大豆等我国主要进口商品价格走低,11月价格因素对进口同比增速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这也是当月进口额同比降幅走阔的另一个原因。 3、从主要商品进口情况来看,11月,受OPEC减产幅度低于预期驱动,国际原油价格在10月小幅反弹后再度小幅走弱,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亦有所走低,加之基数走高,同比涨幅较上月放缓11.5个百分点至14.5%,同时,11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共同拖累进口额同比增速从上月的43.8%大幅下滑至28.1%。 11月大豆进口价格小幅走跌,但随到港量增加,当月进口量环比明显回升,同比跌幅较上月收敛4.8个百分点,带动进口额同比跌幅从上月的6.1%收窄至3.1%。11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从上月的增长3.7%放缓至下降5.8%,进口价格虽延续下行,但同比跌幅继续收敛,带动当月进口额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至22.4%。11月集成电路进口价格下滑明显,同时,受疫情、芯片短缺和国产化率提升等因素影响,进口量延续同比负增,且降幅较上月扩大8.1个百分点,共同拖累进口额同比降幅较上月显著扩大26.5个百分点至-27.6%。 4、展望后续,12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放松,疫情对工业生产、消费等的扰动有望明显缓解,这将带动进口需求回暖,同时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走低,我们判断12月进口额同比将得到改善,同比降幅预计将收敛至5%以内。
lg
...
金融界
2022-12-08
出口“断崖”式下跌意味着什么?扩内需成必选项,资产定价将经历大转折
go
lg
...
仅是中国出口增速开始下降,日本、韩国、
越
南
等多个国家的出口增速纷纷下滑,其中韩国出口增速已连续两个月为负(10月为-5.71%,11月为-13.95),
越
南
出口增速由正转负(10月为10.88%,11月为-13.95%),全球贸易收缩态势明显。 全球贸易收缩不仅受海外经济持续放缓的负面影响,美元升值也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之效。每次美元在短时间内快速升值都会削弱其他国家的进口购买力,进而造成全球贸易量减少。 出口“断崖”将继续? 民生宏观周君芝指出,11月超低出口固然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相关,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国内11月供给存在约束,然而这两点因素都不足以解释-8.7%的同比表现。 11月出口大幅低于预期,信号已经很明显,2023年中国出口将迎来凛冬。全球贸易扩张时期,出口有多辉煌,那么全球贸易下行时期,出口便将有多落寞。 信达宏观也指出,出口负增速的风险仍可能持续。第一,在欧美紧缩政策下,短期内经济难以恢复,且明年欧美经济或仍将继续下行,因此直至明年年初欧美的双拖累格局仍难改善。从经济领先指标来看,欧美将持续拖累我国出口,一是11月欧美制造业PMI均位于收缩区间,制造业景气度仍低迷,二是欧美的OECD综合领先指标持续走弱,经济增长放缓。 第二,东盟对我国出口增速的支撑作用已经十分薄弱。很可能在年底,东盟的支撑作用也会转为拖累。再加上年初有春节的影响,整体的出口增速都会受到抑制,短期内,预计对东盟的出口或难以扭转出口继续负增长的局面。 周君芝判断,2023年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推导2023年中国出口同比或在-8%,这一增速将拖累GDP增速1.6个百分点。 2023扩内需成了政策必选项 兴证宏观也指出,外需进一步走弱的背景下,政策进一步支撑内需的必要性上升。三季度开始,外需走弱加大经济下行的风险,而政策将发力提振内需进行对冲。 12月6日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近期防疫政策的优化和房地产“第三支箭”政策落地的也表明了政策稳经济的态度和决心。 在周君芝看来,若对全年经济增速有诉求,面对出口深度下行,光靠基建独木支撑,GDP增速难以达到4%以上。要实现超过4%的GDP增长,需要地产和消费迎来大幅改善。 内外需景气切换意味着什么?周君芝表示,这意味着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超额流动性消退,利率中枢上移,股票风格切换,债券市场调整。 再来理解当下出口,尤其是11月-8.7%的出口增速,预示的或许不止是2023年出口深度下行这一趋势,更预示着宏观环境和资产定价经历大转折。
lg
...
金融界
2022-12-08
中美齐欢!美国制造商“称赞中国放宽新冠清零” 苹果、耐克业务前景大逆转
go
lg
...
苹果供应商富士康科技集团就已经在印度和
越
南
提高产能,作为其供应链多元化的一部分中国产能。 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中国焦点项目高级顾问Liu Yawei,引用华盛顿驻北京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上周的言论,这位外交官抱怨说,严格的新冠清零限制削弱美国外交官做事的能力他们的工作,有时可能违反领事协议。 “出于非常可以理解的原因,有一种趋势导致我们冒着将正在发生的事情混为一谈的风险,特别是在审视这些决定时,我们说这是迈向更广泛的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第一步跟踪,”肖伯特对于目前局势说道。 Liu Yawei概述中国新冠政策变化后迫在眉睫的两个风险:案件激增的可能性,以及对负面情绪的处理。 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戴利(Robert Daly)强调他认为,对商业有利的对双边关系有利的预期存在缺陷。“全球媒体已经开始将中国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问题归咎于其新冠清零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软化,我们将查明这是懒惰的新闻速记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分析,可能是前者。” “过去几年对中国的行动和意图越来越警觉的国家,不会从根本上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威胁的看法,除非他们看到包括撤销监视状态,真正回归改革在内的项目议程,对台湾采取更温和的态度,并结束对俄罗斯的支持,这些项目可能不在中国的议程上,”他说。#新冠疫情#
lg
...
小萧
2022-12-08
上一页
1
•••
282
283
284
285
286
•••
31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上任后“很快”对华征收关税!经济学家:中国不太可能采取严厉报复
lg
...
市场周评:俄乌冲突骤然升级!普京重大宣布 金价暴涨近153美元 油价飙升逾6%
lg
...
金价周五飙升近47美元的原因在这!普京发重要信号 分析师金价技术前景分析
lg
...
重磅!特朗普提名这位对冲基金经理为财政部长 将负责执行提高关税和减税
lg
...
金价惊人暴涨后技术面大变脸!FXStreet分析师黄金下周预测 这些因素恐引爆行情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