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早报|港美股2023年投资展望;刘鹤最新致辞: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国补”离场倒计时
go
lg
...
在板块配置上,多家大行一致建议超配必需
消
费
板
块
,低配非必需
消
费
板
块
。其理由也颇为一致,即在历史上的衰退中,必需
消
费
板
块
相对标普500指数都有着不错的超额收益,而非必需
消
费
板
块
在接下来的盈利下行中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美国证交会拟改革股市交易规则 美国彭博社14日报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酝酿重大改革,将提议对美国股市交易规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为小投资者交易提供更好的报价。分析人士认为,新规则将影响交易的方方面面,此次改革将增加美股的透明度和竞争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援引SEC主席加里·詹斯勒的话称,今天的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即普通散户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尽可能公平,这部分是因为市场的不同参与者之间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市场变得越来越隐蔽,不利于个人投资者。 根据SEC最新提议,个人投资者的某些订单必须在公平公开的拍卖中获得竞争,才能由限制订单竞争的交易中心在内部执行。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提议经纪商将个人投资者的股票订单进行拍卖,然后让高频交易商和机构投资者通过竞争完成订单,从而使个人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报价。 美联储加息力度减弱 基金称对资本市场影响在减小 对于加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影响正在减少,考虑到美国经济有陷入衰退的风险,美联储可能会在明年3月份停止加息,到明年年底甚至有可能会降息,从而来稳定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正在减小,A股市场也有望在经济逐步复苏,预期逐步改善之后出现恢复性上涨。特别是前期被错杀的一些优质龙头股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中信证券海外宏观经济分析认为,美联储放缓加息幅度,但终点利率更高。其指出,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明年3月左右接近结束,终点利率预期为5%;本次会议的鹰派信号不改对美元指数趋势走弱和非美市场表现相对优于美股市场的判断。 “广告支持”收视率不佳 奈飞恐给广告商退款 股价重挫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奈飞未能达到向广告商提供的“广告支持”收视率保证,奈飞还允许广告商们收回尚未投放的广告费。 实际的收视率与奈飞向广告商们保证的收视率缺口,因广告商而异,但知情人士透露,对于部分广告商,奈飞的实际收视率只有预期观众数的80%。“他们不能交付。他们没有足够的库存来交付。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在退钱。” 奈飞发言人拒绝置评上述消息。 美股成交额前20:马斯克大量抛售特斯拉股票;奈飞恐退还广告费创四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周四美股成交额冠军特斯拉收高0.55%,成交191.5亿美元。美国证交所文件显示,12月15日,马斯克报告出售至少价值35.8亿美元特斯拉股票。 此外该公司回应复工复产举措称:12月全力生产,商务活动正逐渐恢复。 第6名奈飞收跌8.63%,创四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成交51.6亿美元。此前有媒体称,该公司的广告推出计划并未获得太大吸引力。这家流媒体视频服务公司上月初推出了广告支持的订阅套餐,定价为每月6.99美元,低于之前9.99美元的低端定价水平。 热门中概股普跌 哔哩哔哩跌超8% 阿里巴巴跌超5% 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29%。直播概念股跌幅在线,虎牙跌超11%,斗鱼跌近10%,哔哩哔哩跌超8%。 阿里巴巴跌超5%,此前阿里巴巴官微发文称,淘宝天猫联合网商银行,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对符合条件的商家给予百亿规模的信用贷临时额度支持。 港股早知道 港股2023年投资展望:外资或持续回流 市场有望上涨32%!机构推荐餐饮、汽车、互联网板块 恒生指数在11月强势反弹,累计上涨26.62%。恒生科技指数11月涨幅达33.15%。 港股市场能否延续上涨势头?2023年投资者如何决策?机构纷纷给出港股2023年展望。 小鹏汽车“触底反弹”:坚持聚焦智能化战略 预计12月销量强势回暖 近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为68.2亿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19.3%。 受部分地区疫情及供应链影响,第三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29570辆,较2021年同期的25,666辆增长15%。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发布后连续多个工作日,小鹏汽车股价累计涨幅一度高达80%。市场普遍预期小鹏汽车在三季度完成触底反弹,四季度交付数据有望强势回升。 刘鹤最新致辞: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考虑新的举措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 刘鹤强调,贸易投资合作是中欧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中方愿与欧方积极拓展在经贸、绿色、数字、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刘鹤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国补”离场在即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何去何从 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根据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门去年末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市场正逐渐从“政策驱动”到“消费导向”转变。 南向资金12月15日净买入19亿港元:加仓友邦保险 减仓腾讯和快手 据数据显示,南向资金昨日成交837.58亿港元,净买入19.01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买入9.04亿港元,深港股通净买入9.96亿港元。 交易所数据显示,12月15日南向资金: 大幅净买入:盈富基金(02800.HK),恒生中国企业(02828.HK),友邦保险(01299.HK),比亚迪股份(01211.HK),中芯国际(00981.HK) 大幅净卖出:腾讯控股(00700.HK),快手-W(01024.HK) 财经日历 (文章来源:哈富证券)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2-16
美股2023年投资展望:大摩、高盛、中信等各大券商齐看好这一板块 美股自下半年有望重拾升势
go
lg
...
在板块配置上,多家大行一致建议超配必需
消
费
板
块
,低配非必需
消
费
板
块
。其理由也颇为一致,即在历史上的衰退中,必需
消
费
板
块
相对标普500指数都有着不错的超额收益,而非必需
消
费
板
块
在接下来的盈利下行中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此外,多家大行认同小盘股相对大盘股在估值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更可能受益于去全球化带来的高通胀与产业链重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盘股在公司债务结构上相比大盘股面临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高利率时期。 因此,回避大型科技股,并在小盘股中筛选出债务结构相对健康的公司,可能会是明年不错的策略之一。同时小哈也为大家整理了国内另外几大券商的看法。 中信证券:从交易衰退预期到衰退周期的“上、下半场”,美股自下半年有望重拾升势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至明年1季度,美联储的持续货币紧缩料将推动美股进入交易衰退预期阶段,市场震荡下行。2季度美股料将踏入衰退周期的“上半场”,随着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或市场衰退预期加剧,美股盈利或遭到进一步下修。当前2023年标普500指数的盈利及营收增速预测分别为0.9%和2.9%,几乎为零增长。而在基本面快速恶化的衰退期,我们相对看好具备较强防御性的板块,包括必选消费、医疗保健及公用事业。 衰退周期的“下半场”,货币宽松以及衰退结束的预期料将带动美股开启上涨行情。尤其2015年以来,美股市场结构已逐步转向以成长性板块为主导,使得美股更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建议关注受益流动性预期转暖的科技龙头,以及受益经济复苏预期走强的金融板块。 兴业证券:加息周期结束,美股熊牛交替时 兴业证券认为,美股 2023 年主要风险是杀盈利,其次是股权风险溢价上行。首先,美债长端利率将不再是美股 2023 年的主要风险,预计美债 10 年期收益率将于 2022 年年底前后筑顶,2023 年有望随着经济下行而进一步回落。2022 年美股下跌主因是美债长端利率猛烈上行而导致“杀估值”。 2023 年长端利率变动幅度对于政策利率变动幅度的敏感性将会大幅下降,美债长端利率上行空间已经不大。对于美联储而言,如果后续联储继续超预期地紧缩,美长端利率也将是冲高有限。当前联储引导的利率路径预期对经济已是限制级水平。 其次,2023 年美股的主要风险是基本面恶化、杀盈利的风险。2023 年美股上市公司盈利在整体下行的趋势下,将会出现明显分化。这是因为虽然这轮美国加息很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但是,美国企业、金融、 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健康,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姗姗来迟。 以史为鉴,衰退将见证美股“盈利悬崖”,用滚动一年 EPS 最大回撤作为衡量,70 年代以来典型的衰退(排除 2008 年金融危机)平均使 SP500 EPS 下降 22%。 最后,2023 年美股还需警惕 ROE 的高位回落或将引发美股股权风险溢价的抬升,以2002年为参考,美股估值仍有压缩空间。虽然 2022 年美股大幅下跌,但是股权风险溢价依然处于过去 10 年的低位。这一现象的主因是 2020-2021 年美国财政刺激带来天量的商品消费以及美股盈利大增,ROE 站上历史高位。疫情以来,美国透支式财政刺激所带来的企业 ROE 提升,不可持续。2023年随着美国经济下行,ROE 高位回落是大概率。以史为鉴,ROE 的高位回落或将引发美股股权风险溢价的抬升,美股估值仍有压缩空间。 国盛证券: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整体先跌后涨 国盛证券认为,经济衰退会导致美股盈利恶化,而衰退引发的货币政策宽松则会对美股估值形成提振,而美股的最终表现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相对强弱。 历史上美国温和衰退时期,标普500指数最大跌幅通常不超过30%,而本轮标普500指数在2022年初触顶,之后到10月中旬的最大跌幅为25%,已达到温和衰退该有的跌幅水平。此外,美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8月和9月往往是表现最差的时间段,而11月至次年1月往往是表现最好的时间段。实际上,10月中旬以来,标普500指数已累计反弹了14%左右。 基于对美国衰退节奏的判断,并结合历史规律,我们认为后续美股走势可能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现在到2023年1月,美股阶段性反弹;二是2023年2月到年中,美股再度下跌;三是2023年下半年,美股将重回上涨趋势。 开源证券:通胀与衰退交织角力,美股预计保持震荡 开源证券认为:美国方面,我们认为其通胀将会缓慢回落,但经济在 2023 年实现软着陆难度较大,一则部分经济先行指标指向美国经济持续放缓,二则就业数据虽显示韧性,但亦在经历放缓;三则经济衰退前瞻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为控制通胀,美联储在2023年可能不会进行降息。 美股预计保持震荡,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大概率放缓,对美股估值压力减轻,但利率水平仍高,压力仍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仍在逐渐放缓,企业盈利承压,因此美股可能开启较宽幅震荡。 华安证券:美股熊市未完,2023年仍将有经济崩溃滑落带来的一轮大跌 华安证券认为,本轮美股熊市可能是一轮方向总体向下,过程剧烈波动且振幅巨大的行情。原因在于一方面本轮经济滑坡有巨大的基数效应,这导致美国经济呈现阶段性韧性、阶段性快速回落的特征;另一方面本轮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与美国经济走势之间存在巨大的时间错位。因此在整体熊市的环境中,有可能爆发出比以往更大幅度的反弹行情。 本轮美股熊市未走完。一方面经济仍将经历持续崩溃式滑坡甚至走向衰退;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回落或衰退的影响尚未在美股上充分体现。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和担忧将成为悬在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1月10日美国CPI大幅回落后,美联储加息的二阶拐点基本确认,甚至美联储加息的一阶拐点(即降息)也将很快出现。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将从超预期美联储加息转换为美国经济衰退速度观察。 东方证券:加息放缓的预期叠加历史规律,美股上涨概率增加 东方证券认为,随着美国放缓加息的力度和幅度,美股延续10月以来反弹概率进一步增加。结合历史经验,相较于美国的经济衰退,目前美国市场对加息的力度和节奏更为敏感,利率是影响未来美股的重要变量。参考2006年和2019年的历史经验,美国利率加息至高点后,标普500持续走强的概率较高。 前三季度跌幅在10%以上的年份中,美股在四季度和第二年上半年的胜率分别为90%和80%。而中期选举年,美国历史上从四季度至第二年上半年走强的概率极高。 在未来两年,标普 500 的预期 EPS 持续增长,目前估值处于合理位置。明年美股大幅下跌的概率并不高。 不知道哈富的股友们对于2023年美股的走势怎么看呢,可以在评论区积极发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哦。 (文章来源:哈富证券)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2-15
科技、地产近期受资金追捧!“券商一哥”强烈看多A股,大摩:超配中国股票!
go
lg
...
较小,主要指数涨跌互现。前两天大涨的大
消
费
板
块
,今日跌幅居前,汽车产业链走强,半导体概念活跃,抗原检测概念反攻。 虽然A股近期表现不佳,“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仍然坚定看多,并表示A股全面修复行情已确立,重点关注政策落地后受益明显的品种。另外,近期不少外资机构也对中国股市的看法转向乐观,认为新年行情值得期待。其中,知名外资投行摩根士丹利日前上调中国股票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评级至“超配”。 今天的大事件,无疑是有关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标对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针对能够落实或取得明显进展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了相关政策举措。 在此帮大家梳理一下《方案》中的重点: 一、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例如,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 二、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例如,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三、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例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例如,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例如,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六、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例如,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 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例如,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八、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要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例如,增强国内生产供应能力。 【市场热点回顾及解读】 今日A股主要指数表现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25%报3168.65点,深证成指涨0.32%,创业板指涨1.31%。 市场全天成交7667.6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买入49.36亿元。 从个股表现来看,今日A股市场共2776只个股上涨,2050只下跌,183只持平,整体赚钱效应偏好。 板块方面,汽车配件、华为汽车、锂电负极、宁德时代产业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汽车零部件、电工电网、摩托车、汽车等行业板块表现亮眼。乳业、旅游出行、食品加工、预制菜、食品饮料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贵金属、食品、煤炭、航空、软饮料等行业板块调整较大。 资金动向上,电子、电力设备、汽车(申万一级)今日主力净流入居前,其中电子板块主力净流入60.42亿元高居榜首。拉长时间看,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房地产板块近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达363亿元、250亿元、213亿元,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高居前三! 【ETF全知道热点解读】今日重点聊聊医疗、科技、地产三大主流板块的交易和基本面情况~ 一、【医疗板块】 医疗ETF(512170) 今日医疗板块早盘走弱,午后开始走强,抗原检测概念股卷土重来,九安医疗涨5.81%,万孚生物、金域医学等均涨超2%;消费医疗方面,“牙茅”通策医疗涨超3%,“眼茅”爱尔眼科涨近1%,爱美客、华熙生物微跌。中证医疗指数微涨终结三连阴。 两市规模最大医疗ETF(512170)今日微涨0.20%,成交额超3亿元,小幅放量。行情数据显示,医疗(512170)最新规模高达180亿元! 今天下午,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钟南山院士谈公共卫生防控动态及应对。他提出加强个人防护的8条建议,与大家分享,做好个人防护的第一责任人。 从今天市场来看,公共卫生防控相关概念股昨天调整了一天,今天又再度走强,消费医疗整体仍然较为活跃。近期医药医疗市场完全的无规律波动,对投资者而言,相信常识总比盲目跟风更容易获取长期收益。 这一轮防控下,医疗新基建的刺激或从根本上提振医疗需求!2020年受到公共卫生防控影响,医院诊疗量下降,新院区建设放缓,相关企业营收增速下降;2021年医疗新基建政策出台后,新扩建院区项目大量上马,相关企业营收大幅上升;今年预计增速与防控前相比仍处高位。 中信证券表示,在公共卫生防控的过程中,三级医院起到了主力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判断防控后三级医院将松绑,迎来建设浪潮,同时各层级医院都将获得相应发展 。 2021年全国立项612项,合计竣工384个项目,立项医院数量显著高于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卫生建设的观念转变,在卫生建设工作的内涵、质量和战略上做出调整。 新基建项目如火如荼,多数项目进入土建阶段,医院自动化设备首先入场:在我国医院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之下,自动化设备服务 对新建院区属于“刚需”。同时目前国内二、三级医院自动发药机以及自动静配中心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既有院区扩建项目中, 门诊自动化设备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院内药品、耗材自动化管理设备正借助医疗新基建快速普及。 如果我们从这个大趋势上去做投资,可能医疗板块短期的波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再来了解一下ETF的资金数据。自2022年至今,医疗ETF(512170)持续获得资金大手笔加仓,自2022年以来截至12月6日,医疗ETF(512170)基金份额增长156.59亿份,位居所有主题ETF首位,振荡调整中持续获得资金加码。 二、科技ETF(515000) 除了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医疗板块,近期值得关注的主线还有大科技。11月以来,科技板块处于横盘震荡期,板块估值仍处相对偏低位置,以市场主流的中证科技龙头指数为例,指数最新市盈率33.59倍,发布以来历史百分位为21.37%,即低于历史上78.63%时间区间,大幅低于历史中位数,略微高于-1倍标准差。 科技ETF(515000)今日小幅收涨0.59%,成交额4128万元,截至12月14日,基金连续2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我们较为看好科技赛道中长期投资前景。 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国博弈已经从一开始的贸易摩擦走向科技实力的较量。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逆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安全自主可控在科技产业领域中的地位,我们看好中国科技产业的韧性发展机遇。 从政策利好来看,高层会议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明确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再次强化了我国产业链安全和科技自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细分行业上看,根据主流的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的划分,科技赛道涵盖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和通信四大领域,要在各个领域做好深度研究和跟踪难度很大,而指数化投资提供了高效享受科技发展红利的机会。以中证科技龙头指数为例,该指数运用规模和成长“双龙头因子”选股策略,能比较有效地分享科技行业整体发展机遇。 从投资策略来看,德邦证券表示,展望2023年,“战略安全”与“制造强国”、“战略纵深”是2023年的三大投资主线。其中,大科技则是主线中的重头戏。重点关注“科技+制造”、“科技+安全”。 三、地产ETF(159707) 如前所述,科技ETF(515000)已连续2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最近20中有13日获资金净申购累计超3600万元。近期同样获资金垂青的还有地产ETF(159707),最近20日中有10日获资金净申购累计近9000万元。 据深交所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2月14日,10月以来地产ETF份额激增136%,份额净增长1.65亿份,结合上交所数据,地产ETF(159707)为同期两市份额增长最多的地产主题ETF。 今日地产板块早盘弱势整理,尾盘拉升走强。地产ETF(159707)收盘微跌0.1%,坚定守住20日均线,盘中多个区间现溢价交易,收盘时溢价率升至0.55%,反映买方力量入场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提到的《方案》也与地产板块紧密相关。梳理核心内容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 二、完善长租房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优化住房公积金支持缴存人租房提取等使用政策。 银河证券指出,房地产板块的政策端供需两侧双管齐下,有望助推销售正式迈入复苏道路,短期内看好供需两端政策共振带来的板块修复行情,但政策并不是无差别托底,未来优质的资源将不断向头部房企聚集,持续看好融资通畅、拿地积极的强信用房企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也认为,绩优龙头将在格局优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修复。 特别提示大家,地产ETF(159707)的标的指数中证800地产指数已于本周一(12月12日)实施了每半年一次的调仓方案,成份股从原先的26只调整至23只,进一步聚焦核心地产龙头股。地产ETF(159707)也将同步调仓换股,看好地产板块的朋友们速速关注起来。 风险提示:医疗ETF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4.10.31;科技ETF被动跟踪中证科技龙头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2.6.29,发布日期为2019.3.20;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医疗ETF、科技ETF、地产ETF的风险等级均为R3-中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5
格上每日收评—2022年12月15日
go
lg
...
上扬;旅游、酒店餐饮、食品饮料、酿酒等
消
费
板
块
集体回落,煤炭、燃气、金融、医药等板块均走低。Chiplet概念、汽车电子、信创概念等表现活跃。消息面上来看,我们注意到外部报道半导体行业有较大级别的投资加持,叠加美国严格限制下国产替代的逻辑,半导体板块近两日走强。另外,市场上有着关于福特与宁德时代考虑在美国建设电池工厂的传闻,受此消息影响下,宁德时代和汽车产业链集体走强。总体来说对于A股而言,当前市场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空,小幅下探还是属于技术面上的调整。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168.65点,下跌0.25%,成交额为3052亿元;深证成指上涨0.32%,成交额为4610亿元;创业板指上涨1.31%。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2776只,下跌个股数为2050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分化,其中成长和周期风格表现最好,消费和金融风格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0个行业上涨,其中电力设备,汽车,电子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2.38%,2.37%,1.71%。综合,煤炭,建筑材料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1.85%,1.53%,1.39%。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49.3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0.64亿元,深股通净流入38.72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72.50亿元。俄乌关系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联储流动性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2.93%,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震荡,市场情绪初步回暖。后期市场虽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美联储12月FOMC议息会议落地,怎样看待? 北京时间12月15日(周四)凌晨,联储12月FOMC决议加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升至4.25%-4.5%区间;月度缩表规模维持在950亿美元(600亿美元国债+350亿美元MBS)。 本次利率和购债决议均符合市场预期。但点阵图传递了“鹰派”信号,2023及2024年底的利率预期均高于9月会议;同时,联储官员调降2023-24增长预测,但调升通胀和失业率预测。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强调,金融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出联储为使通胀回到 2%而实施的政策限制,这点非常重要。 鲍威尔讲话中承认通胀取得进展,但强调工资增速并未看到明显下降迹象,不能过早放松。同时,劳动力市场依然极度紧张,失业率处于50年以来的低点,劳动力市场继续失衡。经济增长方面,鲍威尔表示降低通胀可能需要一段低于趋势水平的持续增长期,而且劳动力市场状况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疲软。未来加息路径方面,鲍威尔称2月加息幅度将取决于未来数据,不过美联储强烈考虑将下次加息幅度调整到25个基点。 总体来说,市场将此次会议解读为偏鹰派。议息会议后,三大股指均走弱,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3bp至3.50%,美元指数小幅走强。 新闻二:11月的经济数据出炉,怎样理解? 中国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 ,预期-3.7% ,前 -0.5% ,较 10 月下降 5.4个百分点。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 ,预期3.6% ,前值5% ,较10月份下降2.8个百分点。中国1-11月固定资产投资 5.3% ,预期5.6% ,前值5.8% ,较1-10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其中,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9%,较前值下降3.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3%,较前值下降10.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32.2%,较前值下降8.5个百分点;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较前值下降0.7 % ;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6 %,较 10 月回升0.8 % 。 东海观察认为,目前需求端,国内经济短期由于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疲弱,整体需求较弱;但是国内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措施显效,稳地产政策加码出台,经济预期有所回升;且基建投资持续较好,对需求端预期整体较好。供给端,短期由于疫情影响工厂开工,工业生产放缓,整体供应端有所下降。短期国内商品供需端双弱,但是疫情防控优化以及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出台,需求预期较好,内需型大宗商品短期有一定的支撑。此外由于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放缓,美元持续偏弱运行,短期对有色、贵金属等外需型商品有一定的支撑。 中信建投认为,11 月内外需共振走弱,触发政策加快调整11 月各类经济金融数据全面走弱。受疫情规模扩大、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生产端工业、服务业双双回落,需求端投资、消费、出口全面走弱,社融、信贷同比少增,物价数据也相对疲弱,失业率再度攀升,就业压力增大。稳增长诉求提升,政策加快调整,经济将逐步复苏。当前疫情和地产是拖累经济的两大关键因素。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2-12-15
粤开策略:2023年A股投资策略
go
lg
...
油石化。 从盈利增速边际变化来看,
消
费
板
块
盈利修复趋势明显,三季报较中报盈利增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社会服务、公用事业、汽车,主要集中在中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下游行业,其中前三者的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盈利能力方面,结合ROE边际改善幅度+利润率提升幅度来看,三季度ROE(TTM)上行的申万一级行业占到一半,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改善幅度大的前五个行业为农林牧渔、综合、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分别提升7.85pct/ 2.02pct/ 1.55pct/ 1.12pct/1.04pct,主要得益于净利率拉升,上述前五行业的净利率修复也较为显著,分别提升3.68pct/1.94pct/0.69pct/0.27pct/1.03pct。 综合三季度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均表现较为突出的申万一级行业: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四)2023年预期视角:明年大消费、地产链、新能源预期向好 一致预期视角下,我们对申万一级行业进行梳理,以期寻找2023年各行业景气确定性方向。我们根据2023年最新一致预期的盈利增速、预期增速较三季报的边际变化,整理出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预期盈利大幅改善、预期盈利保持稳定、预期盈利景气回落四组行业,主要关注业绩延续高景气和景气大幅改善带来的机会。从2023年PE估值来看,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和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行业均有望迎来估值大幅消化。 1)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国防军工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三季报盈利增速的靠前排名。 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社会服务、钢铁、房地产、计算机、交通运输、商贸零售、传媒、建筑材料、轻工制造、电子、美容护理行业预期2023年盈利增速将大幅上升,边际改善幅度均超过50pct,集中在三季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行业。 3)预期盈利保持稳定:建筑装饰、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通信行业预期盈利增速较中报变化幅度较小,预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4)预期盈利景气回落:综合、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为今年业绩高增的上游资源品行业。 综合来看,预期视角下2023年盈利增速绝对值+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前五高景气申万一级行业为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美容护理、计算机,2023年业绩表现或将占优,建议关注上述行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从预测盈利能力来看,关注预期2023年高ROE但当前PB处于历史低分位的盈利能力强+低估值(高性价比)行业,主要集中在下游消费相关板块,排名靠前的行业有家用电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通信、建筑材料等行业。 结合边际变化来看,2023年各行业的盈利能力预计均有提升,其中ROE预期修复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社会服务、房地产、纺织服饰、建筑材料,主要为当前ROE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未来盈利能力有一定修复空间。 从更细分的申万二级行业来看,我们分别选取预期盈利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排名靠前的前50个细分行业:1)预期盈利高增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教育、影视院线、养殖业;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体育、航空机场、影视院线。 结合来看,细分行业中2023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主要集中在:1)前期受疫情影响、有业绩修复预期的线下消费服务,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教育、航空机场;2)猪价有望上涨在2023年见顶,叠加低基数效应,盈利将有所改善的养殖业。 申万二级行业的预期盈利能力方面,预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受益于经济回暖预期的房地产链、消费服务相关行业,综合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包括综合、养殖业、饲料、医疗美容、旅游零售。 四、2023年流动性展望:结构改善预期较强 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调整幅度较大,A股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明显放缓,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且顶点临近,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效果初显,经济底有望加速到来,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助力增量资金加速回流A股。增量资金中主要的资金流入项有散户资金、以及北上、公募、保险等机构资金,主要流出项是产业资金净减持和IPO资金分流。 资金流向是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盈利预期、政策导向、估值水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趋势最直接的推动力。预计明年北上资金、险资等为代表的机构将贡献主要增量资金,产业资金解禁减持和IPO将保持平稳增长。综合来看,预计中性情景下净流入约1500亿元,乐观情境下净流入约5000亿元。 (一)资金供给 1、居民财富入市 “房住不炒”背景下,长期看居民财富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但近期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叠加房地产下行、权益类净值类产品波动等因素影响,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财富流向储蓄,预计2022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大幅缩减。 疫情三年以来居民消费意愿和场景受到限制,加之今年以来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地产下行下购房意愿不足,我国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尽管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但住户存款总量却持续走高,且其中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预计今年全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增量不显。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将是复苏的一年,权益市场有望在基本面支撑下表现向好,此前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等前期压制因素有所缓解,预计2023年居民通过购买股票直接入市的规模有望提升至4000~5000亿元。 2、公募基金 今年以来在市场宽幅震荡的大环境下,基金发行持续遇冷。截至2022年10月3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型)总发行份额5,687亿份,去年同期权益类基金总发行份额为18,503亿份,基金发行同比大幅下降,处于冰点期。 展望2023年,市场有望复苏向好,此外,高层反复强调要提高资管机构的权益投资占比,加上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增量资金将稳步入市。我们预计公募基金整体发行规模将明显复苏,2022年至今新发基金份额与2019年底、2020年初相近,同处于市场阶段性底部,预计2023年新发基金额度为11000亿元~15000亿元。 从权益类基金的区间净申赎份额来看,多数年份处于总赎回份额大于申购的状态,当指数持续上行的时候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更大。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处于震荡下行阶段,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净申赎份额约为-2305亿份。展望2023年,A股市场修复行情下,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预计全年权益类基金净赎回份额为3000~3500亿份。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H1,公募持仓占比居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占比较小的行业分别为综合、环保、美容护理、纺织服饰、钢铁。 从公募持仓行业集中度来看,在市场大幅回调期间,公募仍偏好成长、消费风格,其中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持仓占比均超过10%,电子持仓占比约为9.07%,CR4约为47%,与22Q1季度相比,前四大重仓行业没有变化,持仓占比均有所降低。市场在经过阶段性底部后逐步修复,成长和消费风格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明年A股有望企稳回升,成长、消费风格届时有望继续获得公募基金青睐。 3、北上资金 2022年至今北上资金波动较大,1-2月延续21年的流入趋势,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持续扰动经济、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等国内外扰动因素导致资金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3月份单月净流出约451亿元。恐慌情绪得到集中释放后,5月中下旬随着行情反弹出现短暂净流入,7月后再次大幅流出。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减轻,外资在成本压制缓解后净流入边际改善,预计2022全年北上资金净流入约1000亿。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加息等重大外部事件扰动下,北上资金短期均呈现大幅净流出态势,如2019年5月、2020年3月、2020年9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10月单月净流出额分别为537亿、679亿元、328亿、451亿和573亿。然而短期恐慌情绪释放后,后续仍会加速回流A股。展望2023年,北上资金将在国内基本面夯实+海外流动性收紧缓解下加速回流,今年流入额创2016年以来最低,明年将在内外支撑下恢复常态,预计净流入规模约2000~25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明年有望重新回流前期重仓板块以及在市场波动中依然坚定流入品种。年末至明年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驱动下,家用电器、汽车以及非银金融等短期大幅流出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北上资金青睐。2022年10月份北上资金波动期间仍然继续加仓上游原材料和中游高端制造,重点关注有色金属、煤炭以及电力设备等景气板块。 4、保险资金 我国的保险资金受到投资偏好和约束特征的影响,以收益率稳定及本金安全为第一要务。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9%,资金运用余额接近25万亿元,但是其中关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为2.97万亿元,占比为12.1%,配置比例相较于年初进一步降低。 此外,养老金将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养老金储备的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颁布,未来我国个人养老金部分将进一步扩充养老金储备。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养老金股票市值占总市值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而我国这一数值显著偏低。随着养老金“入市”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拓深,长线资金“压舱”可期。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保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市场修复背景下权益类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险资入市规模将好于今年,预计可带来增量资金约1500~2000亿。 5、杠杆资金 杠杆资金对市场的波动较为敏感,可以有效反映出市场的风险偏好,我们选用融资净买入金额来代表杠杆资金的入市增量规模。从历史流入情况可以看出,融资净买入资金与A股走势相关度较高,指数上行的时候融资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反之则呈现出净流出。2022年前三季度,融资资金净流出2684亿元。 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指数修复股市进入复苏行情,杠杆资金入市增量规模显著提高,预计2023年全年融资净买入约2000~3000亿元。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自21年以来整体呈走低趋势,当前占比约7%,2015年到2020年间保持在10%上下震荡。2023年指数有望企稳回升,届时伴随着成交额的增加,两融交易占比有望恢复到之前的均值水平。 (二)资金需求 1、一级发行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深化改革不断推进,2018年以来A股IPO规模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10月底,A股IPO首发上市企业数量为335家,同比下降约22.5%,但融资总额同比上涨,1-10月IPO累计发行规模为5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预计四季度整体IPO规模增长较三季度有所放缓,全年总发行规模约6000亿元。增发市场来看,今年1-10月累计发行规模为5399亿元,同比减少约7.5%,增发企业数量为265家,同比下降约36.5%。 企业增发受经济形势、市场情绪和自身股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会有所降低,市场持续下行会导致投资者参与增发的意愿降低。此外,企业自身股价如果回调幅度过大,基于融资成本的考量,也会降低增发的意愿。预计第四季度延续前三季度较弱的增发意愿,全年增发规模合计约6000亿元。综合首发和增发规模,2022年资金需求合计约12000亿元。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持续完善,全面注册制有望加速落地,伴随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A股上市公司将迎来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北交所成立一年有余,企业备战上市与具备上市条件间的时滞性影响逐步消除,2023年北交所将迎来上市小高峰。结合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的基本形势,预计2023年一级市场发行意愿小幅回暖,规模较今年平稳增长,全年首发和增发规模约12000~14000亿元。 从IPO的板块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IPO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科创板近三年规模占比均保持在40%上下,创业板和科创板对增量规模贡献较大,北交所成立时间较短,目前上市规模占比较小且增长相对缓慢。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以及计算机首发规模居前。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力设备首发数量居前。IPO的规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的行业景气度,以及未来国家的产业导向和行业趋势。 2、产业资本净减持 从产业资本来看,主要股东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相关度较高。股东净减持规模的增加会对指数上涨形成一定压制,并在市场回调的时候强化下跌的趋势,而当市场处于阶段性大底时,重要股东的减持规模也会有所降低。截止2022年11月14日,重要股东合计净减持规模为3589亿元,同区间解禁规模为39912亿元,占比为8.99%。当前已披露的2022年全年个股解禁规模为4.82万亿,按照这一比例估算2022年重要股东全年净减持规模约为44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年11月14日,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同时减持规模较大的行业市场表现相对更差。展望后市,2023年预期解禁额度较高的行业,股东减持的预期相对较高,并对指数形成一定压制,但是最终指数的表现还取决于其他增量资金对产业资本减持的对冲。预计2023年市场修复行情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平稳增长,约为4000~5000亿元。 五、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一)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基本面的支撑下可以比今年更乐观,但疫情放开后,消费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警惕内生需求恢复不足的预期差。 从库存周期来看,2023年相较于去年双周期(库存周期与朱格拉周期)向下的阶段压力将显著缓解。目前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的尾段,根据我国3~4年一个库存周期的规律来看,我们预计中国有望在明年二季度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对应到美林时钟来看,即从衰退期进入复苏期,周期可类比2012~2013年和2018~2019年。 2013年是颇具代表性、对当前具有借鉴意义的一年。我们曾在去年的年度策略中将2022与2012年的经济周期和环境进行类比,判断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那么2023年将进入复苏阶段,对应的可类比2012~2013年。2012年面临经济转型、降速,市场预期较为悲观。2013年,信贷脉冲刺激、地产基建投资托底,同时,政策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上彼时正值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于是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创业板率先复苏,成分股中计算机、传媒等权重板块持续上行,带动创业板在2013~2015年走出一波牛市。 从流动性来看,2022年在外部收紧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仍然坚持“以我为主”,多次降准降息。2023年,预计上半年美联储结束加息,叠加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国内货币政策将从“灵活适度”到“精准有力”。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之下,基建、制造业预计继续高增长,加上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需求回暖、信心提振之下,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将更加顺畅。此外,外资机构普遍对明年国内经济信心提升,资金有望大幅回流,为明年重要的资金增量。 运行节奏上,有三种情境的推演。 乐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重要会议定调积极发展经济,房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基建、地产等“旧经济”托底刺激经济,同时,防疫放开后消费持续复苏,形成“投资-需求”正循环。此外,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调结构等战略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硬科技、绿色双碳等符合长期战略方向的新兴成长行业,基本面强劲。流动性上,美联储转鸽,在一季度结束加息,外部流动性收紧结束,对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压制缓解,人民币资产在强劲基本面的吸引下引流外资布局,内外资金合力。此种情境下,预计全年指数表现较强,顺周期、消费、成长板块均有表现。 悲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复苏乏力,防疫政策放松,但大面积感染叠加三年疫情习惯下消费意愿下行,居民储蓄率继续上行,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仅现有落地),但需求低迷之下行业整合出清,行业继续下行拖累经济,财政发力但基建独木难支,宽货币-宽信用-实体经济传导受阻。新兴行业方面,前两年在部分领域形成过剩产能,受到外需回落下,高增长受阻。外部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步伐放缓,但走得更远”,叠加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金入市不及预期。此种情境下,预计复苏证伪后,估值修复行情后将持续回落,前期政策预期较强的板块占优。 中性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地方/全国两会定调明年经济发展方向,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地产企稳,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带动新老基建发力,二季度全国进入人员流动/生活秩序正常化阶段,但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复苏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复苏曲线被拉长。外部流动性方面,在国内上、海外下的周期错位下,人民币资产仍具备一定吸引力。此种情境下,预计行情节奏或为: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我们认为中性情景出现的概率更大,一是虽然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但“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疫情影响下需求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二是疫情阴霾下消费的修复程度有待验证,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倾向于减少消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内需弱回暖是否能够对冲外需的回落;三是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市场“弃旧迎新”,旧经济估值承压,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有限。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整体环境比今年更好,但复苏之路并非坦途,行情节奏: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二)2023年配置逻辑:把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逻辑 2022年,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稳增长和成长轮动表现,下跌过程中稳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反弹阶段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板块是主旋律,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防疫政策有序放开,地产链、线下出行消费链相继表现。 2023年,在经济复苏阶段,从经济、政策、流动性三方面寻找线索:1)与经济周期强相关的基建地产链、大消费等顺周期板块有望率先表现;2)在经济动能切换、调结构的长期目标以及内外流动性宽松阶段,绿色低碳、硬科技、专精特新等成长板块有望持续受益。同时自下而上的角度关注:1)需求侧从高景气/困境反转寻找线索;2)供给侧从行业整合出清方向寻找线索。 六、2023年行业配置:自主安全、需求复苏、供给出清等主线 2023年,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需求复苏/困境反转逻辑的:基建地产链、消费等;2)供给整合出清的:房地产、建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生猪养殖;3)景气/自主安全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国防军工、芯片半导体;4)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 (一)绿色低碳: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 1、风电:大基地+分散式+海风建设贡献动能;国产化替代和原材料推动产业链修复 1)国内政策积极布局,海外能源转型迫切,陆海风内外需求旺盛 国内方面,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陆上风电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逐步提速;海上风电未来需求有望超预期,平价上网和走向深远海成必然趋势。 2022年1-10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共21.14GW,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增长10%。结构上看,补贴退坡背景下,2020年陆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经历“抢装潮”,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猛,海上风电在风电新增装机占比明显提高。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风电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加上各地区推动风电下乡,推进清洁能源农村发展,未来分散式风电建设需求和热情高涨。 海外方面,俄乌战争背景下欧盟各国加速新能源转型,海上风电建设持续加速,2022年5月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四国提出的海风建设规划目标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增加10倍;欧洲各国上游高成本传导至电价,分布式能源的竞争力凸显,居民自建分布式风光意愿强烈。美国方面免税政策持续,同时积极规划海上风电,按照拜登政府宣布的203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30GW的目标,未来十年间美国年均新增海风装机3.34GW。 2)国产化替代加速,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产业链有望修复 多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我国企业在风电主轴、铸件、塔筒、海缆等细分行业产能领先,具备行业壁垒和规模优势。在相对落后的轴承等高技术壁垒领域,我国企业依托于销售电价、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基地成本等优势,有望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迭代,风电相关成本持续降低,LCOE竞争力显现,目前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进程加速推进。2022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5000元/kW,其中风机成本占比40%,假设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h,则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2元以下,极具竞争力;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已降至约3500元/kW,相较2020年降幅近36%。今年二季度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将反映到22Q4及明年的业绩中,轴承、锻铸件等相关环节边际利润改善将得到体现,风电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 明年风电需求旺盛与供给降本形成共振,建议关注:1)风电整机龙头企业;2)具备成本优势且产能领先的风电环节企业;3)铸件、塔筒、法兰、海缆等领域有海外布局的制造企业。 2、光伏:需求持续高增,产业链供需错配改善,竞争格局改变 1)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高增: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贡献动能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佳和整县推进政策支撑需求高增。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十四五”时期规模近300GW,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已部分开工,因此2023年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具备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装机更具经济性,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将持续提升。成本方面,分布式电站造价显著低于集中式电站;收益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第三方纳入参与主体范畴,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显现,同时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有望提高分布式收益率。 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共52.6GW,前九月累计新增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结构上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成为光伏装机增量的主要力量,预计2022年增幅超过100%,分布式市场景气持续升温。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5月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提出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番,2030年总装机量达600GW,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提高近2.6倍。此外,欧盟计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审批程序,放宽环评标准,利好光伏发展。 2)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缓和供需矛盾,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 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硅料全年供给产能进一步扩充,预计超1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长单签约总量,目前签约总量已达363.1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86.71%,创近年新高。 上游价格下滑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供需错配问题解决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将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具体环节来看,上游硅片技术发展趋向大型化、薄片化;中游N型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加速降低,经济性凸显,其中TOPcon技术已实现量产,HJT和xBC技术各有优势,当前仍在快速发展迭代,未来N型电池得益于高效率低成本,其出货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下游微型逆变器受分布式发展,又由于其效率、安全、成本更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石英坩埚、银浆、胶膜等辅材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1年硅片、电池、组件、多晶硅的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比重的97%、88%、82%和79%,国内光伏企业已在全球多区域布局产能,相关技术和产品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链利润重分配,竞争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建议布局1)具有规模优势、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2)各环节细分领域新技术领头企业。 3、储能: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放量发展,关注新型电池技术 1)储能作为“碳中和”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发展空间广阔,明年保持高增速。 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根据of-week预测,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储能装机量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93%、104%。得益于储能行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类拓展,国产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快速上升,有望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 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储能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提高,政策要求强制配储,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储能项目累计招标超12GW/26GWh,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和电力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收益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在政策支持和规划目标引领下,2023年国内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储能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海外方面,美欧为储能建设主力。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与中国类似,储能需求以能源转型下的电源侧建设为主,同时受IRA政策推动,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 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有30-40%的下降空间。中科海钠数据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约为0.26元/Wh,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从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导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和度电成本的优势,钒电池被视为是在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2022年8月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的商业化运行也标志着钒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关注电源侧、电网侧钒电池的应用发展。 氢能: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当前多国发布或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科研,俄罗斯以出口氢能为导向,美国助力产业脱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达到1.15亿吨。 全球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电源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2023年储能发展仍将如火如荼,重点关注1)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受益全球高需求的海外布局企业;2)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技术领先企业。 4、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支持下高景气持续 1)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26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按照当前增长趋势,预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4.5%。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分区域来看,欧洲受地缘冲突下的供应链限制、能源危机和补贴政策到期三重影响,本土销量将延续低迷走势,美国随着《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市场对于23年税收减免退坡的顾虑得以消除,本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码,短期内将刺激市场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5.2pct,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展望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高增,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锂电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 2023年中国电池产业技术迭代加速,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等新技术有望落地中高端车型。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电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宽温性等优势,依照锂电池发展经验,其有望在汽车、储能领域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当前已有量产产线,预计2023年可实现装车;复合箔具有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良率还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新技术的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海外产能布局企业将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 2023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产业链环节上,新技术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3)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的海外产能布局企业。 (二)大消费:线下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生物医药 未来消费行业的复苏主要受到疫情放松后需求回暖进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于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变化后消费恢复经验。 香港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疫情管控的收紧及放松,全面的防疫政策逐步宽松是在2022年4月中旬。2022年2月香港爆发第五波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短期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远超前几轮疫情的情况,并于3月初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本轮的峰值,超3万例,约一个半月后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香港政府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 2022年以来,台湾的疫情经历了5-6月和9-10月两轮反弹,今年防疫政策全面开始解除管制是2022年4月26日,较香港而言消费相关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大约用时3个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从消费支出来看,香港22Q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下滑5.8%,较2019年同期下降14.6%,22Q2和Q3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大规模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实现同比正增长;从零售业数据来看,4月14日政府宣布将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零售业销货总价值直至10月才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消费数据修复历经约两个季度的时间。 4月底台湾开始执行“重症清零,管控轻症,不求确诊清零”,消费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速仍维持正增长,于三季度恢复19年同期水平;零售业营业额月度增速仅在5月有较明显的回落,6月、7月实现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22.53%、18.09%,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行情走势来看,22Q1受疫情影响恒生指数震荡走弱,后续随着逐步宣布全面放宽社交距离限制,6月底出现短期小幅反弹高点。在开放后较短时间里各行业均未实现大幅正收益,但消费相关行业相对坚挺,在3个月时间维度里大
消
费
板
块
均表现较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日常必选消费和服务向可选消费、制造业传导。 22Q1台湾在宣布逐步在各个方面解除防疫管制半个月后,台湾加权指数出现反弹,并于5月底达到反弹高点。由于半导体产业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疫情后全球电子需求量的高企使其电子制造及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从台湾股市各行业的走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电子制造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表现一直较为坚挺,消费方面线下场景修复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传导。 国内未来防疫优化下消费行业演绎推演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10月同比增速为-0.5%,自20年以来月度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8-10%的增速水平,内部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分化,消费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疫情对消费活动影响显著。从线上线下消费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历史低位,但占比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线下消费受损较为严重。 根据港台经济复苏经验,在防疫宽松政策全面推进后,经济恢复并非一蹴而就,各项消费指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约1-2个季度的缓冲期,从股市行情的角度来看,在开启全面放松的防疫政策后,市场反弹通常会滞后0.5-1个月,反弹持续超1个月达到高点,并且由于疫情还有小幅反复的可能,会对市场会造成一定扰动。考虑到12月6日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未来消费相关行业的恢复趋势较为确定,但修复速度还需关注疫情的演变及政策落地实施情况。 借鉴港台经验来看,在防疫政策全面放宽后,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首先被放开,直接促进了出行、聚会等社交活动的恢复正常,从港台股市行情来看,消费相关行业表现均占优,线下消费会逐步修复,必选消费较有韧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 1、线下消费场景: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在疫情影响下,出行及服务等线下消费受损程度较为明显,修复弹性更大。并且从盈利一致预期角度也同样印证未来线下消费服务的业绩修复空间较大,在申万二级行业中2023年预期盈利高增及改善幅度排名均居前五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根据港台全面开放后大
消
费
板
块
各行业的走势,服务业率先回暖,且行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年疫情走向好转的大趋势较为明确,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后,出行和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但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根据港台经验在防疫全面放宽之后,疫情仍有短期反复扰动的风险。 2、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养殖 就各行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水平恢复程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增长超过了以家用电器、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相对具有较强韧性但增盈利速较疫情前有明显放缓(19Q3、20Q3、21Q3、22Q3食品饮料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分别为19.47%、12.17%、13.02%、12.47%)。根据港台股市经验,在当前防疫管制开启全面宽松的时点食品饮料行业板块具有韧性,并且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社交聚会逐步恢复,酒类饮料等将有望出现显著的需求反弹,并且成本端随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将利好利润率表现。白酒的产品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确定,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行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增长前景。 今年能繁母猪去产能将逐步影响生猪出栏量,猪价拐点已现,有望于2023年见顶,利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增长。短期来看,冬季是猪肉消费需求旺季,猪价有望维持在年内高位。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被消化,未来一年生猪行业盈利有望边际回暖,并且生猪价格的增长趋势确定,养殖户将扩大补栏,养殖量将回升,将带动饲料行业受益,叠加低基数效应,养殖产业链将迎来高景气。 3、可选消费 总体而言,可选消费疫情受损程度大于必选消费,随着防疫宽松政策的推进,行情演绎将有望从必选消费传导至可选消费,修复空间较大。综合来看,就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可关注促消费政策出台的可能。 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之下,线下消费受损明显,增速由2021年高点转为负增长,3~6月、8~9月受到持续冲击。展望2023年,在防疫政策优化下,客流复苏将带动可选消费核心渠道的免税板块受益。同时,稳增长下刺激消费、海南自贸港等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驱动,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明年业绩弹性较大,积极布局免税产业链阿尔法机会。此外,受益于社交“重启”的餐饮、酒店、旅游板块需求也将迎来回暖。 4、生物医药 参考美国、英国、韩国及国内港台政策松绑之后表现,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要求下,新冠防控相关直接需求将持续存在,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等重点领域。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看好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 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抗原应用市场空间打开新局面。关注上市较早、曾在海外大量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主要国家市场验证的相关产品,重点关注其中产能效率高、成本优势大的细分龙头公司。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抗体、NC膜、平台渠道企业均有望分享红利。 2)中药: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预计,如发生疫情冲击下的大面积感染,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中药(尤其是非处方药物)需求将会迅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三药三方”、解毒镇痛类中成药及其相关产业链。 3)新型疫苗:国内来看,推进疫苗序贯免疫相关工作提上日程。考虑到居民前期普遍接种的为传统灭活病毒路线疫苗,我们认为,序贯免疫中已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型疫苗更具备竞争力,建议关注已有新型疫苗产品在研或上市的相关企业。 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1)创新药:创新药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医保支付价格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批量上市、出海业绩值得期待。医保支付方面,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总体上较为温和,创新药价格调整预期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方面,2023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药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性。 2)医疗器械: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集采政策政策边际缓和三向托底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全年成长逻辑。医疗设备方向,预计政策红利叠加品牌认知度提高,国内龙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耗材和试剂方向,集采政策边际转暖,具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化迅速、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CXO:头部公司高增长态势不减,考虑到疫后修复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恢复,具备(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本土CXO有望再创佳绩。 (三)金融&;基建&;地产链 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拖累了经济企稳,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临近年底,政策松绑力度持续加大: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悉数落地。我们认为2023年,房企的现金流和负债表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后,成为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因此之后的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因城施策下的局部调整为主。市场对行业未来需求和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因此需求端的政策宽松仍值得期待。 回溯历史,2000以来共经历四轮较大级别的地产行情,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其中,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因此持续时间和超额收益明显;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因此行情的持续和超额收益较小。 历次的地产行情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本面下行→政策边际宽松→基本面证实/证伪。房地产是观察下游需求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其对于中游制造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并且由于其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市值占比大。从过去四轮的表现来看,板块内的行业轮动为:开工环节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银行、挖机、重卡等表现,接着竣工环节相关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板块,最后传导至地产后周期与销量相关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七、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配置价值凸显,港股消费ETF(159735)连续8日净流入,腾讯控股、安踏体育成交活跃
go
lg
...
、公共卫生防控优化政策的密集出台,港股
消
费
板
块
估值开始探底回升,上演“V”型反转。中国经济体的景气低点已过,2023年经济有望复苏,同时中国经济体相比欧美经济体更具增长潜力。2022年8月社零总额累计同比增速由负转正,消费有望延续稳健复苏态势。2022年8月以来,CPI-PPI的剪刀差转负为正,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消费行业利润空间恢复提供积极支撑。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5
拟募资收购价值数十亿元珠海免税100%股权,格力地产五连板
go
lg
...
格力地产此次拟注入珠海免税,与公司现有
消
费
板
块
形成互补,有望为公司未来成长注入新动能。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本次重组将推动珠海免税上市,增厚格力地产利润,同时有利于珠海免税免税业务扩张。一方面,珠海免税经营港珠澳大桥珠港口岸出境免税商店,格力地产加强参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运营,重组有利于促进口岸经济业务与免税业务的联动;另一方面,格力地产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联动优势,正稳步推进三亚合联中央商务区项目和横琴创新方项目建设,有利于珠海免税进一步布局免税业务。
lg
...
金融界
2022-12-15
基金早班车|进入12月北向资金延续净买入势头,部分港股ETF现高抛低吸迹象
go
lg
...
地开花,抗疫板块则大幅回调。盘面上,大
消
费
板
块
全线走强再掀涨停潮,酒店旅游方向领涨,白酒股也震荡走强。芯片板块高开后震荡回落。医药股集体调整,房地产、钢铁等板块弱势继续。沪深市场全天成交逾8100亿元,连续3天萎缩;北向资金净买入16.52亿元。在众多利好因素推动下,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看法正转向乐观,认为新年行情值得期待。从北向资金动向看,加速净买入成为最新主旋律。进入12月,北向资金延续净买入势头,截至12月14日当月净买入184.61亿元,北向累计净买入金额创出17080亿元新高。 2.港股成交1363.64亿港元,南向资金净卖出38.02亿港元。盘面上,科技、大消费、原材料板块涨幅居前,医药股分化,互联网医疗、芯片半导体股全面回落。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收盘涨1.49%。 3.财信证券近日提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申请,申请材料已被接收。这意味着券商系公募再次迎来新入局者。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券商系公募机构数量达到了66家,是目前数量最多的一类基金公司,既拥有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等头部公募,也有创金合信基金、华商基金、长城基金、安信基金等中小型公募。据晨星此前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人发展分析报告(1998-2022)》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券商系公募合计管理规模达14.24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规模的55%,较2017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 4.公募“大佬”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再推股权激励计划,其股东名单中新增上海玮远、上海瑛远两个股权激励平台,包括总经理饶刚在内的8名投研骨干新进员工持股名单之中,其中,饶刚出资350万元,持有睿远基金3.5%股权。陈光明持有睿远基金股权从5300万元下降至4991.98万元,仍是公司实控人、第一大股东。 5.11月以来港股市场开启大幅反弹行情,含“港”量高的基金产品净值反弹明显,大幅填补了年内亏损。同时,部分港股ETF高抛低吸迹象显现。数据显示,53只纯港股股票ETF产品的基金份额在10月增加303亿份,11月以来合计减少81亿份。 6.广期所正式迎来首批会员,142家期货公司获颁会员证书,标志着开市交易进入倒计时。广期所公布工业硅期权做市商名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证券等19家单位入围。 二、基金重仓股时讯 贵州茅台公告,将投资约155.16亿元建设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实际产能约1.98万吨/年,储酒能力约8.47万吨。另外,公司275.23亿元特别分红方案获得股东大会同意。 宁德时代与华为终端签署合作备忘录,宁德时代将为华为智选车项目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同时,宁德时代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乘用车电池供应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卫龙将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10.56港元,将净筹资约8.99亿港元,面向散户部分获得约15.3倍超额认购,预期股份将于12月15日上市交易。 三、宏观&产业 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闭幕,800余家境内外头部企业参展,预计意向贸易成交额达374亿元;聚焦“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领域,签约89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约1100亿元。 钙钛矿企业协鑫光电宣布完成5亿元B+轮融资,由淡马锡投资、红杉中国、IDG资本三家联合领投,川流投资等机构跟投,大股东协鑫科技持续加码。 消息称为满足欧盟的严格新规,苹果公司准备允许其iPhone和iPad用户使用第三方应用商店替代App Store,这项举措能使用户和开发者避开苹果对应用软件的诸多限制,以及高达30%的“苹果税”。 雅培宣布,未来一年内将逐步停止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雅培婴幼儿及儿童营养产品业务,跨境购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其他业务领域均不受影响。 四、新发基金
lg
...
金融界
2022-12-15
债市早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印发,美联储加息幅度如期放缓至50个基点
go
lg
...
%。行业板块分化明显,经济复苏预期下大
消
费
板
块
走势强劲,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涨超1%,美容护理、商贸零售涨超1%,而抗疫主线明显弱化,医药生物下跌1.87%,领跌市场。 【转债市场指数继续下跌】12月14日,转债市场主要指数继续震荡走弱,中证转债、上证转债、深证转债分别下跌0.42%、0.24%、0.79%。转债市场当日成交额555.1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98.14亿元。当日转债个券多数下跌,460只个券中仅67只上涨,393只下跌。当日,新上市惠云转债收涨16%,大幅领先市场,英联转债、众信转债受正股上涨及市场成交异常活跃等影响,逆势涨超5%;当日医药生物转债个券明显下跌调整,其中盘龙转债深跌10.06%,大幅领先市场,特一转债、新天转债、尚荣转债等跌幅亦超过5%,跌幅靠前。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2. 转债跟踪 12月14日,优彩转债开启申购,惠云转债上市;本周,富淼转债、漱玉转债、汇通转债拟于12月15日开启申购,华亚转债拟于12月16日开启申购;南电转债拟于12月15日上市,共同转债、新化转债拟于12月16日上市;下周,齐鲁转债拟于12月19日上市。 12月14日,高新发展可转债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奥特维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1.4亿元,四会富仕拟发行可转债不超过5.70亿元,中富电路拟发行可转债不超5.2亿。 12月14日,华海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且在未来2个月内(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2月14日)如再次触及向下修正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拓斯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且在未来四个月内(即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4月14日)如再次触及向下修正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正邦转债公告将转股价格向下修正为人民币4.35元/股,此次转股价格调整实施日期为2022年12月15日,修正前转股价为人民币6.08元/股。 (四)海外债市 1. 美债市场: 12月14日,美联储如期加息50个基点,下调2023年及此后的经济增长预期,利率点阵图及鲍威尔发言偏鹰。市场衰退预期强化,除2年期美债收益率小幅上行1bp外,其余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小幅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2bp至3.49%。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 12月14日,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扩大3bp至74bp;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收窄1bp至12bp。 12月14日,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下行5bp至2.19%。 2. 欧债市场: 12月14日,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1.93%,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4bp、6bp、4bp和5bp。 数据来源:investing.com,东方金诚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12月14日收盘)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金诚整理
lg
...
金融界
2022-12-15
12月15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多只消费基金净值回升。目前,基金经理对
消
费
板
块
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食品饮料领域,航空、酒店、免税、影视等具有困境反转属性的各细分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证券日报 直接间接融资双路进击 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22年行至尾声。回望这一年,面对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机构在“一行两会”的引导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温度,持续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体而言,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机构在助力实体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领域各有特色。 发挥数字人民币功能激发消费潜力 持牌消金机构“跑步入场” 年终岁末,数字人民币推广再迎新进展。12月14日,兴业消费金融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成功发放首笔数字人民币消费贷款。此前7月份,中邮消费金融也曾成功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贷款。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加速融入数字人民币生态圈,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贷款发放方式,也是促消费的一种创新探索。 央行拟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 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推动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起草说明指出,《办法》旨在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准入管理,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帮忙资金”频现基金发行、定制等节点 “闪婚闪离”背后隐患重重_天天基金网 在年末拼规模、留续产品、新发基金的背景下,“帮忙资金”闪现“赞助”。日前,成立“不足月”的某债券型基金被一笔大额资金“抛弃”。纵览事件始末,11月中旬,该基金压着2亿多份的“及格线”完成了产品设立;一个月内,该基金净值表现相对稳定,但就在基金打开赎回后的第7天,一笔大额资金撤退,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并引发市场关注。 人民日报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深刻领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市公司满负荷生产抗疫中成药 中药材需求大增进入涨价周期 根据亳州、安国、玉林等中药材交易市场公开消息,近期涉疫中药材品种连翘、板蓝根、广藿香、金银花等交易火爆,行情也不断攀升。 中行2万亿科创金融进行时 深圳科技企业模型深入“20+8”产业场景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陆续公示,如何更好地采用金融手段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本关注并投向科创产业,提升金融支持科创效能,正在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课题。与此前商业银行试点“投贷联动”、依赖传统贷款不同的是,科创金融的打法更需要创新精神,多家银行在建立科技企业评估模型时,力图摆脱传统的抵质押等风险缓释手段,用大数据解决科创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问题。 第一财经 借券规模首破1.7亿元 科创板做市业务扩容提速 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已“满月”,做市业务也已运行一个半月,效果如何?中证金融公司网站信息显示,12月13日,科创板做市借券余额首度突破1.7亿元,借券股票余量为578.31万股,做市借券股票数达到了28只。多位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其所在的公司采用以借券为主,自购为辅的券源模式。 亚洲对美出口下滑明显 敏锐的中国外贸人已开始行动 近日,日本海事中心的数据显示,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量9月同比去年减少3%,时隔8个月转为减少;10月减少9%,降幅扩大。其中,下滑明显的是从中国出发的货物,同时从东盟出发的集装箱运输表现强劲。看起来,亚洲对美国出口的出发地正在从中国更多转向东盟。 经济参考报 A股年报预告大幕拉开 机构关注业绩成色 临近年末,A股上市公司开始陆续披露年度业绩预告,一批新上市公司也在招股书或上市公告书中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记者发稿时,已有48家公司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32家业绩预喜,占比近七成。值得一提的是,多家新上市公司预计2022年业绩“稳中有进”。同时,多家公司表示业绩扰动因素逐渐消除,预期业绩改善。 德勤中国:明年A股新股发行料保持稳定增长 12月14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2年回顾与2023年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A股市场将会有413只新股合计融资5818亿元,相比去年的492只新股、融资额5372亿元,新股数量下跌16%,但新股融资总额将增加8%。报告显示,以12月31日为截止日,上海、深圳交易所将会成为2022年全球新股市场的前两名。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2-15
上一页
1
•••
90
91
92
93
94
•••
10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美国大选突发!马斯克赢了:宾州法官裁定每天发放100万美元的做法可以继续
lg
...
中国经济突发重磅!中国最高领导人向省级领导人发出警告 释放经济改革信号
lg
...
美国大选首批结果出炉!特朗普、哈里斯选票“持平” 场外押注突然剧烈震荡
lg
...
FX168日报:令人震惊的美国大选民调重击美元、特朗普承认“可能会败选”!伊朗发重大警告
lg
...
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了!《富爸爸穷爸爸》作者:俄克拉荷马州银行倒闭 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将“爆雷”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05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30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03讨论
#温哥华国际金融峰会(VIFS 2024)#
lg
...
4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