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为贵州茅台、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宁德时代、中国移动,其合计总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78万亿元,3.08万亿元和0.53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相同指标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0.15%、8.74%和17.82%;6家万亿市值公司的平均净利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875.21亿元、5137.77亿元,均远超其他类别的上市公司。 表 4 A股六大市值区间财务指标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二)头部上市公司是税费缴纳的“排头兵”,有力推动经济发展 从各市值区间上市公司缴纳税费来看,2023年上半年,市值千亿以上的公司纳税总额为1.62万亿,占比高达62.35%,是税费缴纳的“排头兵”;5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纳税总额879.39亿元,占比仅为3.39%。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5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和100-500亿市值上市公司的纳税总额均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8.88%和6.03%,增长幅度较大,其他市值区间上市公司的纳税总额同比下降。由于市值千亿以上上市公司的纳税总额占比加大,因2023年上半年这部分上市公司纳税总额下降较大,影响全部上市公司纳税总额的增长。 表 5 2023年上半年各市值区间上市公司纳税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三)银行业净利润稳固,社会服务、电力设备、汽车行业营收增长迅速 2023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42家银行净利润合计10874.36亿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市场净利36.91%。按照对银行业净利润贡献占比情况,将银行业上市公司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净利润占比10%-20%的银行,共4家银行且全部为中央国有企业,其中工商银行净利润为1737.44亿元(15.98%)、建设银行净利润为1673亿元(15.39%)、农业银行净利润为1332.34亿元(12.25%)、中国银行净利润为1200.95亿元(11.04%);第二类为净利润占比1%-10%的银行,共14家银行,其中招商银行净利润为757.52亿元,占比6.97%,其余13家银行占比在5%以下;第三类为净利润占比1%以下的银行,共24家银行,其中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等6家银行占比超0.5%。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业在上半年实现了稳健的净利润增长,对A股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各行业营收情况来看,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近七成行业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实现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申万一级分类的31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其中营业收入增幅最高的前5大行业与同比增长情况分别为:社会服务(30.50%)、电力设备(21.64%)、汽车(19.39%)、国防军工(15.05%)、农林牧渔(9.94%)。其中社会服务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609.60亿元,同比增长30.50%,增长幅度为各大行业之首。营业收入下降的行业共10个,其中降幅前五的行业依次为非银金融(-13.44%)、基础化工(-9.89%)、钢铁(-8.05%)、煤炭(-7.54%)、电子(-7.05%)。 从净利变化情况来看,20个行业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增长幅度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196.47%)、公用事业(37.02%)、汽车(29.13%)、美容护理(29.04%)、交通运输(19.49%);11个行业净利润出现下降,下降幅度前五的行业依次为综合(-136.50%)、钢铁(-70.65%)、基础化工(-52.61%)、电子(-48.54%)、建筑材料(-40.57%)。 电力设备行业表现突出。全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54家,营业收入为17,293.2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1.64%,近7成(24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同期上涨,过半(19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从产业链与技术创新来看,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技术方向的出现,为电力设备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汽车行业上半年实现营收16,800.46亿元,同比增长19.39%;实现净利润635.69亿元,同比增长29.13%,增速排名第2,仅次于公用事业。受益于产业、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车企创利表现突出。 (四)A股分红增长8.52%,华东与华北地区分红总额占比均超30% 整体来看,上半年实施现金分红总额为8,889.8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97.92亿元,同比增长8.52%,现金分红总额进一步提升,持续稳固投资者信心。2,556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49.20%,占A股可分红上市公司数量的58.01%。其中,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可分红上市公司中,有超6成上市公司实施分红,分别为1337家、594家,占可分红上市公司的数量比例为60.14%、61.17%。从地区来看,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现金分总较去年同期均实现增长,其中西北地区同比增长48.61%、西南地区同比增长41.23%、华南地区同比增长8.77%、华东地区同比增长8.38%、华北地区同比增长1.77%,东北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64.02%。 2023年上半年有4个地区现金分红总额超千亿元,依次为华东地区(2,996.47亿元)、华北地区(2,726.63亿元)、华南地区(1,622.09亿元)、西南地区(1,105.06亿元),其中华东、华北地区占全市场比例超30%,分别为33.71%、30.67%;平均现金分红超亿元的有5个地区,依次为华北地区(3.47亿元)、西南地区(3.22亿元)、西北地区(1.79亿元)、华南地区(1.36亿元)、华北地区(1.20亿元)。其中11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现金分红超百亿元,前五依次为中国移动(423.06亿元)、中国石油(402.65亿元)、贵州茅台(325.49亿元)、兴业银行(246.80亿元)、中国石化(233.80亿元)。 表 6 2023年各地区上市公司地区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注:其中可分红上市公司为2023年半年报未分配利润为正数的上市公司 (五)国有控股公司继续发挥稳增长作用,引领发展新格局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贡献全市场近7成营收,体现出在经济周期转换下企业稳定营收能力。 2023年上半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1376家,总市值规模达到424774.32亿元,总营业收入为232,396.14亿元,同比上涨0.93%,净利润总额为20,048.38亿元,同比下降-2.74%,有近六成公司(59.2%、817家)营收规模扩张,近六成(57.5%,793家)净利润总额增长。同期,民营上市公司有3291家,总市值规模达到326037.29亿元,总营业收入为81,294.12亿元,同比上涨7.27%,净利润总额为4,904.15亿元,同比下降11.33%。 民营上市公司有近六成(57.8%,1,903家)公司营业规模扩张,有逾五成(50.6%,1,668家)公司净利润总额上升。从以上数据来看,国企数量占比为26.49%,不到三成,但贡献了65.89%的营业收入,68.04%的净利润,而民企数量占比为63.35%,超过六成,仅贡献了23.05%的营业收入,16.64%的净利润。国企相比民企在整体营收能力和规模上都更具优势,继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顶梁柱”作用。 表 7 2023年上半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为关系国计民生以及国民经济命脉、科技、安全的行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A股市场各行业中,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50%的行业共8个,分别为煤炭(81.58%;31家)、公用事业(65.63%;84家)、非银金融(62.79%;54家)、交通运输(62.70%;79家)、钢铁(62.22%;28家)、银行(59.52%;25家)、综合(59.09%;13家)、房地产(58.72%;64家)。从营业收入占比情况来看,在建筑装饰、煤炭、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钢铁、国防军工、交通运输、通信、银行这9个行业中的营业收入的贡献占比均超过80%。从净利润占比情况来看,在煤炭、建筑装饰、石油石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通信、银行这7个行业中的净利润贡献占比均超过80%。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保持着绝对的控制力,未来更要充分增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支柱性产业、战略性产业中的带动力。 (六)华北华东营收占比分别较大,西南华南营收增长较快 从各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情况来看,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贡献了全市场超七成的营业收入。其中,华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为786家,营业收入149,574.94亿元,占A股市场总营收的42.40%;华东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为2,501家,营业收入112,975.36亿元,占A股市场总营收的32.03%。从各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变化情况来看,西南地区、华南地区整体营收增长速度较快。其中,西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为343家,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342.36亿元,同比增长7.30%,增长幅度排第一;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为1,194家,营业收入56,698.26亿元,同比增长3.92%,增长幅度排第二。 表 8 2023年上市公司地区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其中,西南地区,四川省与贵州省营收同比增长超10%。四川省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095.62亿元,同比增长13.17%,增长幅度排第一;贵州省营业收入为1,567.38亿元,同比增长11.19%,增长幅度排第二。四川省营业收入按行业排序,前五依次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建筑装饰、家用电器,其中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为8家,营业收入占比17.95%。 华南地区值得关注的是海南省,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6.45亿元,同比增长47.43%;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56亿元,较上半年同期亏损-111.5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从宏观上看,海南自由贸易港RCEP企业服务中心的成立,不断激发外贸主体活力,促进外贸外资发展。其中,海南机场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增长807.55%;钧达股份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增长250.23%。从发展规划上来看,海南省要加快政策转化,放大政策效力,持续打造消费新热点。 (七)退市格局常态化,优胜劣汰机制加速形成 2023年,A股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在退市新规的深化改革下,常态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巩固。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共有16家(不包含吸收合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沪主板10家、深主板4家、创业板2家。随着注册制进一步发展,在有关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明显增加,退市效率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有进有退,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正在加速构建,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图 1 2017-2023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情况 注:统计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截至2023年6月30日,A股风险警示板共有150家上市公司,其中ST股有72家,*ST股有62家,剩余16家处于退市整理期。ST股合计营业收入为814.97亿元,同比下降17.01%,净利润为-41.15亿元,相比于2022年亏损减少,但仍处于亏损状态;*ST股合计营业收入为332.94亿元,同比下降28.25%,净利润为-152.32亿元,同比下降19.23%。 表 14 ST和*ST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面值退市数量持续增长,投资者需加强警惕。从行业分布来看,退市公司数量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为传媒、医药生物、房地产、非银金融、计算机和商贸零售,均有2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传媒、非银金融、医药生物2022年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也位列前3位。从退市原因来看,有6家上市公司因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被终止上市,9家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占比超过一半,只有计通退1家上市公司属于重大违法退市。相比于2022年,“1元退市”正逐渐成为当前数量最多的退市形式,投资者应保持警惕,谨防退市风险。 表 9 A股上市公司各类型退市数量统计 注:统计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 低价股综合质量偏低,2元以下上市公司持续亏损。2023年上半年,区间收盘价低于5元的共有763家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为14.69%。其中0-1元有1家,4-5元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280家。整体上看,低价股数量随价格降低逐渐减少,超低价股占比为少数。从创收创利情况来看,0-1元上市公司(1家),净利润亏损42亿,1-2元上市公司共(58家),净利润亏损合计2.28亿,2元以上上市公司(704家),整体创利25.14亿,但同比呈下滑趋势,其中2-3元、3-4元、4-5元上市公司净利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25.33%、-0.55%、-0.62%,上半年低价股整体经营质量依然不足。在面值退市逐渐成为A股市场退市主流的情况下,低价股的发展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股价变化,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表 10 5元以下低价股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注:收盘价统计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 数据来源:Choice、易董研究所整理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