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A股白酒板块震荡走强,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0.83%
go
lg
...
高。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人均酒精消费量与
人均
GDP
是典型的倒U型关系,随着
人均
GDP
的增长,人均酒精消费量会先升再降。同时,人均酒精消费支出金额则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持续增加,“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趋势依然具备数据支撑。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从人均酒精消费量还是从人均酒精消费支出角度看,白酒产业规模都有足够大的提升空间。从人均酒精消费支出角度,2015年中国的数据是186美元,相较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韩国500-600美元的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11-30
肖磊:巴菲特的遗嘱和芒格的逝世,美国最好的投资时代结束了
go
lg
...
国最发达的地区,是差不了多少的。纽约的
人均
GDP
是10万美元,内布拉斯加州是8万美元。 如果抛开华盛顿特区的特殊性,美国
人均
GDP
最高的纽约,比最低的密西西比州只高了50%。这跟类似日本这样规模的发达国家的地区差距是类似的,比如日本
人均
GDP
最高的中部东京地区,比最低的北海道东北部地区,也只高出50%。 这使得在这些国家,如果不是具有特殊的其他生活环境和条件等需求,居住在
人均
GDP
最高的地区,跟居住在
人均
GDP
最低的地区,整个全方位的差距,并不是特别的大。 这是国土层面不断开发和发展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说,中国的挑战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但中国的机会也来自这里,中国不算港澳台地区,仅仅是内地,
人均
GDP
最高的省份,跟
人均
GDP
最低的省份,其差距超过三倍。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安徽和江西紧挨着中国最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而且都处在长江黄金航道上,但这两个省
人均
GDP
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比如,跟中国最发达的广东紧挨着的广西,
人均
GDP
还不到广东的一半,这也是为什么要修建平陆运河,要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其中的一些原因所在。 在缩小地区生产能力和居住条件差距的过程中,实际上本身也是创造更大增量空间,以及更均衡的,以更主动的方式分配人才和资金,创造可持续经济循环的一种发展模式。 当然,当地区生产能力和居住条件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些反向的问题,当大家觉得居住在哪里都一样的时候,可能就会进入新一轮的人口流动性停滞,引起的经济发展层面的停滞问题。比如日本,人口的流动性就变得非常差了。 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刺激性动能的注入,比如主动规划国际商贸和各种互动模式,对国内资源的分配进行再平衡。美国最早的核心发展地区在东北部地区,因为整个北美大陆从欧洲人登陆到殖民扩张等,都是跟欧洲有着最频繁的互动,而美国的东北部地区离欧洲最近。 再后来随着亚洲日本,以及东南亚经济,而后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的西海岸也被拉动起来了,美国国内的人才和资金的流动朝西海岸倾斜,因为这边离东亚和南亚最近。到现在来看,美国形成了新的外部影响,这次的不同是,可控性会比较弱,随着拉美地区发展的长期停滞,美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拉美地区各类移民不断的向美国南部涌入,带来的不仅仅是普通劳动力、精英和投资资本,还有整体性的生活习惯,这对美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美国的地区生产能力和居住条件差距是巨大的,巴菲特和芒格也很难平静的回到奥马哈,然后也很难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整个国家层面庞大的,全方位的,覆盖所有国土的开发,使得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回流意愿,就不可能创造更大的成长基数,萌芽出更多传奇的概率也就变低了。如果不是美国无差别的国土开发,奥马哈就只是个地名,巴菲特可能会舍不得离开纽约,在华尔街厮混一辈子,变成赌徒也不是没有可能,芒格也很有可能会继续搞证券公司,一辈子忙于筹措投资资金。 总结来说,就是巴菲特和芒格,赶上了美国最好的时代,以至于巴菲特一直都在强调这一点,巴菲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自己是中了“卵巢彩票”,意思是生在了这个时代的美国。 那为什么说随着巴菲特、芒格等这一代人的谢幕,美国最好的时代也宣告结束了呢,原因是,现在的美国,已经不再基于内部来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而对外的额外需求则越来越离谱,同时呢,外部面临的发展条件的改变,已经跟过去一百多年里,美国面临的外部塑造型力量不可同日而语了。更重要的是,在自身成长性人才层面,再也没有像巴菲特、芒格等这样一代人,觉得美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应该的。 以上内容仅供打发空闲时间,不构成对投资和相关问题的正经理解。
lg
...
金融界
2023-11-30
伍戈:居民消费难以拔苗助长,房地产稳定对经济修复至关重要
go
lg
...
然,消费强国还体现在消费的升级,但也与
人均
GDP
再上一个台阶紧密相关。 总体而言,消费要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在目前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其实还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我们是短期稳住消费,还是未来要成为消费强国,房地产的稳定应该都是至关重要的。 3、中国10月份CPI同比下降0.2%,时隔两个月再现负增长,年内已两度零增长、两次负增长。PPI同比下降2.6%,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结束此前连续三个月收窄进程,为连续第十三个月下降。在低通胀背景下,政策在促消费方面有哪些空间?PPI持续处于通缩状态,背后有哪些因素? 伍戈:今年以来价格确实一直处于低点,尤其是PPI处于负增长区间,CPI在零上下徘徊。它是一个信号,背后体现出目前经济增速可能离潜在增速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可能存在负产出缺口,一般情况下,负产出缺口的存在会使价格指标走弱。虽然长期来看,中国潜在增速可能有下行压力,但当下主要矛盾还不是潜在增速下降,而是与潜在增速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实的增速与潜在增速,有一个负产出和产出缺口差距,需要通过宏观政策发力,不管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也包括房地产政策。 其实从世界各国来看,通缩的危害其实要比通胀更大,而且也更难治理。如果价格持续负增长,那么消费者可能会推迟消费,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也不愿意生产,这样就容易进入价格的负向循环。所以,在价格是负增长格局之下,能否采取果断的措施来进行逆周期调节,保证价格的正增长,对一个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其实非常关键。 4、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前不久,也有媒体报道,14号文推动新一轮“房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要怎么走,是否有合适的改革范本? 伍戈:房地产下一步怎么走,有没有改革范本,我觉得是没有的,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总体而言,无非是市场和政府两个力量,谁发挥更主导的作用?从我观察而言,房地产市场化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满足了老百姓有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但纯靠市场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有一部分新市民,或者低收入人群,需要社会福利的保障。所以,从保障民生的角度而言,适当引入保障房是合理的。 但是保障房在引入过程中,我觉得需要把握好度,因为不论是生产还是分配,中间涉及很多环节。按照行政化的方式推进,这个过程是不是最终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还有待观察。另外,保障房要在地方政府、老百姓、开发商等之间形成一个平衡,质量也要得到保障,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中国的方向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商品房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还是有必要。 提到住房改革,过去很容易想到新加坡或者香港的模式,他们对于中国房地产也许有一些借鉴因素,但也不是完全能够借鉴,因为客观上讲,香港和新加坡相当于是一个城市。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摸索自己的道路,要充分汲取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过去的经验就在于坚持了市场化的取向,但由于市场也存在失灵之处,所以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同时,增加政府参与,使得市场和政府能够共同发挥作用。但是其中的主次关系,还是要以市场化为主导,其他各种形式相补充的多层次供给体系,这样可能更加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本质上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之手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5、有报道称,官方起草了50家房地产企业白名单,号召金融机构加大包括信贷、债权、股权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这些支持政策,是否会诱使房地产公司重拾引发危机? 伍戈:我觉得任何政策的出台,完全没有负面效应是不可能的,还是要抓主要矛盾。客观上讲,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房地产资产负债的问题,毕竟土地、房子等资产还在,主要是现金流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稳定现金流是最关键的。不知道这轮政策力度会怎样,但方向是对的,终于开始保障房企的现金流。当前房企出现现金流问题,既与过去债务很高的模式有关,也与政策调控、老百姓消费预期变化有关系。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得先让受伤者进医院,得到救助,活着是最重要的,其他问题,事后可以慢慢去处理。如果诸多房企倒下,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大。至于市场稳定之后,是采用保障房还是商品房,甚至包括预售制度的改革,可以慢慢考虑。当前,经济还是有一定压力,这个时候对房企采取救助措施还是关键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已经失灵了,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已经无法出清。如果真的起草白名单,对房企进行定向救助,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个人更看重的是政策力度,至于是否会引发道德风险等其他问题,难以完全避免,积极应对比不应对肯定更好。 6、在上一轮房地产衰退的2015年,启动了规模庞大的棚户区改造,如今重新开发城中村成为新的选择,但有报告中指出,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代价高昂”,而且进度缓慢。据中信证券估算,可能需要持续十年,每年投资近万亿级规模。怎么看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及刺激经济的价值?如何避免上一轮刺激的负面效应? 伍戈:上一轮房地产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可能是2015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当时还是取得一些积极成效,但事后来看确实也有不少问题。而且现在不少人担忧三四线房地产,是不是出现了一些透支。未来要做的三大工程,我觉得还是得量力而行,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不能完全靠政府的过度刺激。 这一次的力度,可能比上一次棚改货币化要缓和的多。现在地方政府财力掣肘,推进这些措施肯定是一个慢过程,不像过去棚改货币化,就是一两年的事情。钱从哪里来,毕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资拖欠的问题,这跟过去几年完全不一样。 7、在人口老龄化、债务负担沉重,而且人们预期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房地产行业不太可能强劲反弹,这一系列压力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哪里? 伍戈: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速会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需要注意两点。 首先,还是要顺应潜在增速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比如老龄化的产品服务。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要全素劳动生产率,第一是科技创新,第二,要建立良好的市场激励机制,包括法制、契约精神,让大家愿意去消费、投资,企业有更多的积极性去从事生产。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要去呵护,才能保证我们潜在增速下降过程中,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保持平稳,使得潜在增速下降不至于太快。另一方面,在潜在增速下降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经济增速不要低于潜在增速,如果过于低于潜在增速,导致负的产出缺口,反过来可能会产生一些负向预期,加速潜在增速的下滑。 总体而言,一方面要顺应趋势,但是短期的经济增速应该尽量接近潜在增速,使得整个潜在经济增速下滑是平稳、有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就业能够保持稳定,物价能够实现正增长,这样的潜在增速下滑,其实不值得过分担心。与此同时,我相信中国增长潜力还是有的,毕竟是14亿人的大国,包括未来的消费,还有很大空间。
lg
...
金融界
2023-11-28
中国将重演1978年改革开放壮举!新加坡卫长:停止过度依赖房地产 人口老龄化不拖累GDP
go
lg
...
末,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人均
GDP
将接近发达国家。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人均收入高于美国不同,如今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1/3左右。一旦摆脱目前的低迷状态,中国就有更大的空间继续其增长道路。”#中国经济# (来源:CNA) 他指出,除非洲外,世界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趋势。“这是一项重大、复杂的社会挑战,但我们不能总是依靠不断扩大的劳动力来推动增长,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活动力的终结,”他继续补充。 他解释说,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和健康的老年人,可以继续为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而现代技术也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并减少对人力的依赖。举例而言,这些使得德国、法国和荷兰等老龄化社会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增长。 新加坡CNA报道称,王乙康还强调了随着人工智能(AI)和数字化、电动汽车和精准医疗的出现,持续的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 他说:“中国一直在耐心地投资这些领域,教育人民,发展人才和产业,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将继续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实现规模化和拓展业务的主要跳板。” 王乙康表示,除非发生任何地缘灾难,否则“人类历史上将出现一个新的现实”。 他说,这将采取全球化、互联互通和多极世界的形式,其中美国可能是领先的超级大国,中国是另一个关键的战略和经济支柱,并涉及欧盟、印度和日本等其他主要参与者。 在论坛上,他指明了未来方向,即“全球经济重心将向亚洲转移,亚洲经济将紧密融合,经济、文化和人才交流充满活力。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尤其是在亚洲,这是我对亚洲的愿景和希望”。 中国每年培养近千万毕业生,人才大量注入,优势显着,但也面临挑战。王乙康称,当今的年轻人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与世界保持联系并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 由于中国经济正经历疫情后的缓慢增长期,年轻人对就业前景和未来购房感到担忧。然而,王乙康称中国在其历史上曾经历过类似的时刻,并从中强势崛起。 “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处于停滞的困难时期。然后1978年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说。 “中国有近10亿人口,逐步将经济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壮举。” 他继续说,当时中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分散了经济决策权,并利用其巨大的市场吸引投资,这一转变为当时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 “然后,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与外界建立联系,从而进入了一个创造力和文化表达的时期,”他补充道。 王乙康指出,在年轻人的远见和勇气的推动下,这引发了一股创业浪潮,使得私营企业在外国和本地投资进入时得以蓬勃发展。 他说,中国最终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此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他指出,当新加坡作为一个没有自然资源的小而脆弱的国家刚刚独立时,先锋新加坡人也面临着与年轻人类似的斗争。 “我们投资教育并建设公共住房和基础设施,村民(主要是年轻家庭)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农田,这些农田被政府征用并重新开发为住房、工厂和学校,”他提到。但是,工会中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也被说服与雇主合作,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使新加坡成为对外国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地方,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促进经济增长。 他说:“如果当时的一代年轻人没有做出个人牺牲并为大局努力,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王乙康还将美国当成例子,通过大力投资研发和教育,并进行民权改革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1975年美国的GDP比战前增长了8倍多。 “收入差距和歧视仍然是美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但这是一个承认自身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社会,美国随后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超级大国,”他指出。 虽然全球化和外国影响是“生活的事实”,但他鼓励年轻人,仍然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的身份不断受到外部影响的影响。但这是一种交换,而不是单向流量。美国和欧洲受到亚洲文化的影响,就像我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样,”他说。 王乙康最后称,年轻人必须采取务实而非意识形态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并愿意尝试,以履行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事实是,我们可能生活在历史上最舒适的时代,全球贫困在上一代人中大幅下降。全球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覆盖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的舒适之中。” 他指出,当今的年轻人在零售、教育和职业道路等领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但关键是不要被选择所束缚。“虽然重视选择的能力是很自然的事,但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做出决定,而不是等待完美的选择。”
lg
...
秉哥说市
2023-11-23
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0,中国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
go
lg
...
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从
人均
GDP
指标来看,与中国发展阶段相近的中高收入国家有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和阿根廷。中国
人均
GDP
相对较低,但创新能力综合表现远高于其他国家,是唯一一个RD投入强度超过2%、综合排名领先的中等收入国家。 欧美、东亚创新能力强劲 除了中国创新能力有具体阐述之外,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球科技创新重心逐渐东移,亚洲国家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国家份额有所下降。 但在此当中,北美地区仍是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极,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人口合计占全球的4.7%,GDP占全球26.8%,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39.2%。而欧洲地区整体表现强劲,瑞士、德国、法国等26个国家人口合计占全球9.4%,GDP占全球24.9%,R&D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23.8%。 此外,东亚、太平洋地区主要国家表现优异,上升趋势明显,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个国家人口合计占全球20.8%,GDP占全球27.5%,R&D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33.1%。 “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即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创新战略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玄兆辉分析说,美国将创新作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全球领先地位的核心战略;日本实施重视技术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的发展战略;韩国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扶持大企业集团在特定领域重点突破;中国政府则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 除了上述经济发达地区之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南亚地区的印度人口占全球17.9%,GDP占全球3.1%,但R&D经费投入总量仅约占全球0.9%。而拉丁美洲地区的墨西哥、阿根廷、巴西3个国家人口占全球4.9%,GDP占全球3.5%,R&D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1.6%。
lg
...
金融界
2023-11-22
加拿大经济如何破局,Mintz博士揭示5大深刻问题
go
lg
...
年中,随着加拿大的增长停滞不前,美国的
人均
GDP
增长了9.3%,经合组织的平均增长率为5.6%,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增长了4.8%,爱尔兰增长了惊人的31%。 Mintz博士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加拿大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以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下降了6%,从2018年的1.44%下降到2023年的1.36%。Mintz博士认为,加拿大甚至不应该再成为七国集团(G7)国家了:以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加拿大的经济只是世界第16大经济体,仅次于西班牙。 Mintz博士表示,2021年,经合组织预测,加拿大这十年的经济表现将比所有其他成员国更差,人均实际GDP年仅增长0.7%——尽管这至少在过去五年中有所改善。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加拿大处于底部。 以下是Mintz博士列出的原因。 •人口定时炸弹:随着许多婴儿潮一代退休并开始通过兑现养老金和其他资产来支持他们的消费,这十年的经济增长将更具挑战性。许多其他高收入国家,与加拿大没有什么不同,也在迅速老龄化,退休人员从2020年约占工作人口的25%上升到2035年的40%。随着工作和储蓄的人数减少,
人均
GDP
自然会下降(即使每个工人的GDP上升)。加拿大传统上能够吸引年轻移民来弥补产出损失,但国际熟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工人,包括在加拿大出生的工人,会选择他们认为能为他们提供最佳机会的国家。 •负债:由于利率高于以往,债务也损害了经济增长。为了应对更高的抵押贷款和消费者债务,家庭、企业和政府将通过减少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来去杠杆化。加拿大政府背负的债务可能少于美国和七国集团政府,但加拿大家庭和企业背负的债务更多——2022年占GDP的216%,而日本为186%,美国为153%,英国为150%,德国为127%,意大利仅为110%。只有私人债务占其GDP228%的法国,对经济增长的债务拖累将比我们承受的更大。 •世界贸易萎缩: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将特别伤害像我们一样依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来源的国家。加拿大目前出口GDP的33%,主要出口到美国。政治紧张局势和与世界经济体脱钩将比美国等贸易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对加拿大造成更大的打击。 •代价高昂的能源转型:在未来几年内,建造新的交通、供暖和工业能源系统的巨大成本在几十年内都不会带来好处。2022年,非常规石油开采的每工时附加值最高,是所有行业平均水平的16倍多,几乎是采矿业的五倍。将劳动力从高附加值的活动中转移出来意味着GDP肯定会下降。 Mintz博士指出,能源是加拿大最大的出口收入来源,因此任何出口减少都将推动加元下跌。随着联邦政府一心想阻止新的化石燃料开发,尤其是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加拿大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扔掉可以为加拿大人提供收入和为政府提供税收的财富。加拿大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能源转型将使我们落后于美国、挪威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在继续开发和出口能源的同时,也在致力于清洁技术。 新技术:未来十年确实为新技术提供了有利于增长的前景。人工智能、持续的数字化和加拿大无法预料的任何数量的创新,将使加拿大能够利用所拥有的资源生产更多产品。另一方面,采用新技术需要投资新资本。而这正是加拿大的弱点。自2018年以来,加拿大企业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10%,比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低近五分之一。经合组织表示,加拿大糟糕的投资表现将使我们在这十年中每年的
人均
GDP
增长损失0.4个百分点,比任何其他经合组织国家都多。 为什么与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相比,加拿大的生活水平在下滑?Mintz博士指出,撇开人口结构不谈,加拿大对经济增长的壁垒比其主要贸易伙伴更高,尤其是美国,创新继续为加拿大创造巨大的机会,但如果商业投资仍然奄奄一息,加拿大将错过其中的许多机会。 Mintz博士呼吁,忘掉身份政治吧——增长和投资现在是加拿大的首要任务。
lg
...
佳华168
2023-11-18
国家统计局:整体上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
go
lg
...
一定的边际改善迹象。从长期看,目前我国
人均
GDP
刚刚超过1.2万美元,城镇化率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该讲,整体上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未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落实房地产有关政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lg
...
金融界
2023-11-15
国家统计局: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转型期调整中,10月指标出现了一定的边际改善迹象
go
lg
...
定的边际改善迹象。 从长期看,目前我国
人均
GDP
刚刚超过1.2万美元,城镇化率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未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落实房地产有关政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lg
...
金融界
2023-11-15
《金钱心理学》:“人”对投资的影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
go
lg
...
到 2010 年这 170 年间,美国
人均
GDP
,按可比价格的实际增长。这条线看起来非常平稳,除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以外几乎是稳定上升。看起来是不是非常好的投资? 实际上,这170年间发生了很多。99.9% 的公司都消失了。美国经历了 33 次经济衰退,这 33 次衰退加起来总共历时 48 年。整个股市有 102 次,比前一个最高点下跌超过 10%,有 12 次股市下跌超过 1/3。 美国今天的经济地位根本不是什么稳定、发展出来的,而是历经艰险。隔着很远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每一次波折都是惊心动魄。
人均
GDP
那条曲线很平稳,那是因为那是综合了所有的成功和失败的结果。这里面有个数学原理,对于这种无数成败综合在一起的指数增长,大盘的均值总是比大多数人都厉害。 投资组合有相当强的尾部效应。虽然往往大部分的项目都不成功,但少数极端的成功会带来几乎所有的收益,也就是投资中常说的二八法则。 如果说到海因茨·贝格鲁恩,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可以称得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艺术品交易商之一。 2000年,贝格鲁恩将他收藏的毕加索、布拉克、克利和马蒂斯的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以1亿多欧元的价格半卖半赠给了德国政府,这批艺术品的市场价超过十亿。一个人能收集到如此多的艺术佳作实在是令人震撼,那么他是怎么预见到这些作品日后会大火升值呢?实际上,好的投资者会购入大量的艺术品,这些画作可能99%最后也不会升值,但只要有1%的是毕加索这种享誉全球的大师,那这笔投资就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说回巴菲特,他的选股能力大家都了解,绝对算顶尖的水平。巴菲特在 2013 年的股东大会上说,他一生之中大概拥有过 400-500 支股票,而他的大部分钱都是从其中 10 支股票中赚的。查理·芒格马上补充了一句,说如果你把我们伯克希尔最成功的几笔投资拿掉,我们投资成绩就是非常平庸的。 人的一生中,改变命运的可能就是那么几件事,错过它们将是不可接受的损失;可你非常容易错过他们。那要怎么办呢?一方面当然你要提高判断力和把事做好的能力。你首先得能选择那些潜在的好东西,并且要努力去做好。为了提高平均成功率,你需要学习和模仿,需要请高手给你推荐。但是这些都是有限的。世界上并没有选择好东西的固定算法,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选股也大多不好使。而且就算别人说好,也不一定适合你。你是独一无二的,只能自己选择。 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有句名言:「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套用这句话,我们大约可以说,在你面对的所有选择之中,也许只有 1% 是最好最适合你的,但是你不知道是哪 1%。 “眼光” 是有上限的。最终还是得靠放量。 -财富最大的价值是自由 富有最高级的形式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后你可以对自己说:“今天我不必为了钱去忙碌,我可以做任何我想要做的事,去任何我想要去的地方。”谁都有想要变得富有,但往往人们会在为财务自由努力拼搏的路上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象自己能前半生努力奋斗后半生专注快乐。实际上我们见过太多人,在“努力”到财务自由前就拖垮了自己。人不是机器,是有感情、有想法、有惰性的,人是无法违反自己本性的。 摩根·豪泽尔在《金钱心理学》这本书里讲了几个故事,说明“人性”的重要性。 哈利·马可维兹(Harry Markowitz)是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开创者。你要说你有一大笔钱,怎么设计投资组合才能既让预期回报最大化,怎么又能对冲风险,马可维兹研究的就是这个,他据此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初马可维兹搞这个理论出名以后,不可避免地就有人问他,说你自己的投资组合是什么样的啊?马可维兹非常实诚地说,我的做法很简单,一半买股票,一半买债券。 这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案,但马可维兹说,我没想那么多。如果我没买股票可是股市大涨了,我会觉得非常遗憾;而如果我全买了股票可是股市大跌,我又会非常懊悔。我这个一半一半的投资法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我的遗憾和懊悔最小化。这不是一个“理性” 的投资法,但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投资法。马可维兹并没有上亿美元要管理,他就这么点财产,多点少点其实差别不大,没必要费太多脑筋。他内心的愉悦感,他晚上睡觉是不是很踏实,那个心理需求也许更重要。 幸福,并不是把资产最大化。幸福还包括不做让自己强烈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包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包括尽量避免后悔、对得起良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有掌控能力。 在《有关生活的30条经验》中,老年学家卡尔·皮尔默采访了1,000名美国老年人,以总结他们从几十年的生活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 没有人,一千个人中没有一个,表示如果你想变得快乐,你就该拼命地工作赚钱,然后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没有人表示你至少要和周围的人一样富有,或者要比周围的人更富有才算真正成功。 没有人表示你应该根据你期望获得的收入水平来选择你的工作。 这些受采访的老人看重的是真诚的友谊,比个体更伟大的事业,和子女相处的时光。“比起你的钱或钱能买到的东西,你的孩子们更想要和你在一起。” 人不应该为了所谓“理性”而丧失人性。情感和爱好都是重要的立场,是我们科学思考的出发点,而不是科学思考应该回避的东西。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让金钱收益最大化,活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快乐,要满足自己的喜好。把自己也当作变量,把自己的情感和爱好也当作优化指标,我们会活得更有精神、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延迟满足不是让你回避满足,推迟享乐不是让你推迟好几年。快乐的人从来都不是挣够了钱才快乐,而是从小到大不管有钱没钱,每天都很快乐。 -别人并没有你那样在意你看起来多有钱 很多人都梦想拥有一辆顶级豪车,希望别人能觉得自己是个成功人士。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在路上看见豪车的时候根本不会在意是谁在驾驶他们,而是想象自己在驾驶这辆车。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人人都想用财富来告诉他人自己应该得到敬仰和尊重,可其他人通常会跳过这一步,而是把你的财富当做自己被尊重愿望的标杆。华丽的服饰和珠宝也是一样,并不是说不能喜欢这些,只是如果想通过这些获得尊重和羡慕的话,财富不是最好的途径。 就像是大家都知道那些顶级富豪,但真的会在意他们存折上数字后面跟了几个零的不多,人们更喜欢做的是想象“如果我有这么大一笔钱我该怎么花”而不是“他这么有钱可真厉害”。 人们总偏向于用看到的东西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但真正的财富是看不见的那部分。 歌手蕾哈娜因为高额的物质消费一度几近破产,她起诉了她的财务顾问,但那位顾问表示:如果你花钱去买东西,那你最后只会拥有这些东西,当然就没有钱了。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常说想要成为百万富翁的意思是有一百万可以随便花,和这个词真正的意义其实是相反的。想要真正变得富有,唯一的途径就是不要消耗已有的财富,而是把他们累积起来。 有钱不等于富有。金钱让你能够买下你想要的东西,但是真正的财富在于不轻易花钱,而是存下钱,这样以后能买下更有价值的东西。富有是一种许诺和期待,一种你知道自己买得起的自信。但是,如果把钱花在你本不需要的东西上,那就不叫富有。这和减肥很相似,有的人锻炼后会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白费了自己刚刚消耗的卡路里。富有意味着拒绝那顿大餐,只是纯粹地消耗卡路里。 正因为财富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难以模仿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所以很多人都难以累积真正的财富。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是的,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但却是事实。任何成功都是有代价的,投资也是一样。 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悲观和失望的影响,也就是“失望效应”。 首先我们看看这张图,是从 1950 到 2019 年这将近 70 年间道琼斯指数的走向。他的平均回报率是11%左右,算是不错的成绩了。那如果你定投了这个指数,在整个过程中的精神面貌会是怎样的状态呢?你会整天乐呵呵地说我很安心、我的钱正在帮我赚钱吗?其实不会的。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失望的。 70 年间,道琼斯指数整体向上,虽然中间有几次比较大的波动,但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上涨,是吧?是,也不是。即使在宏观上涨的区间内,曲线也有无数次的小波动。图中灰色线段标记出来的阴影区,代表当前价格比前一个史上最高价位低 5% 的日子,那些的确是 “灰色” 的日子。上一个高点你没卖,下一个高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现在这个点带给你的只是失望。 个股更是如此,而且哪怕是特别成功的个股也是如此。Netflix 的股价从 2002 到 2018 年间涨了 350 倍,这是绝对的、股民做梦都会笑出声的好成绩,对吧?但是如果你细看,在这 16 年中,有 94%的交易日,Netflix 股价都低于它此前的历史最高点。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持有这样一只股票,请注意,这已经是整个市场上最好的股票之一了,你其实是生活在失望、盼望甚至懊悔之中。就像运动员永远在回忆自己打出最漂亮比赛的那个夜晚,商人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再做一笔几年前那样的交易。 这个数学规律叫“回归均值”。任何成功都有运气成分,特别大的成功有超级运气成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哪能要求天天都有呢。既然是小概率事件,就不可能经常发生。哪怕你的事业正处于像怪物饮料公司一样的上升期,你 95% 的日子里也只有回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上进心强的人,你的日子就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承受股价波动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人都知道享受的时光是需要付账的,那同理,在金融市场里成倍上涨的资金也不会是大自然的馈赠。 投资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无法立刻看到的。它不会被直观地写在标签上。所以,当你需要支付这种账单时,你会觉得这笔钱并不是为购买好东西而支付的价钱,反倒更像做错事后必须缴纳的罚款。虽然在人们看来,付账是很正常的事,但缴纳罚款却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人们觉得应该采取某些明智的预防措施,让自己避免受罚。无论是来自交警还是国税局的罚款都意味着你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惩罚,因此对那些看到自己财富减少就认为是交了罚款的人来说,去逃避未来可能产生的罚款不过是一种自然反应罢了。 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叫“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历史的确有相似性,但真正改变人类命运的大事件都是由意外决定的。比如我们看看近代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件,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抗生素、互联网、2020新冠疫情…不但难以预测,甚至难以想象他们的发生。有三个规律决定了历史不会重演: 时代会有结构性的进步 所谓结构性进步,就是这个东西不仅仅是新鲜的,而且它对世界有系统性的改变。 比如原子弹,它不仅仅是“一种新武器”或者“一种新型炸弹”的问题,而是这个武器一出来,不但人类的整个战争方式要彻底改写,而且连“超级大国之间还会不会有战争”这个问题都得改写。再比如抗生素,它不仅仅是“又发明了一种新药”,而是彻底改写了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问题,一下子把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好几十年。这种重大科技突破具有绝对的不可预测性,因为科学没有义务也无法给人类提供这些东西。过去的人不知道会有原子弹和抗生素,我们也不知道将来一定会有或者不会有什么。不但是科技,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习惯,甚至个体的性格,都在不断经历结构性的演变。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使得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结构性进步是时代前进的引擎,它推动我们超越界限,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改善和改写我们的现实。 人其实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而正因为人吸取了历史教训,历史才不会重演。 这张图不是条形码,它表现的是美国历史上的经济衰退,每条黑线代表一次经济衰退,线的粗细代表衰退持续的时间,线与线之间的空白代表经济正常增长的时间。 整体的大局观可不是历史的重演,而是历史的进步。总体趋势表现为经济衰退的频率越来越低,且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在十九世纪末,美国几乎每两年就会陷入一次经济衰退,似乎与我们在中学教科书中学到的,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固有缺陷不可避免发生,每隔几年一次的观念相符。但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经济衰退的间隔时间变成了每5年一次。到了1950年以后,这一间隔时间延长到每隔8年一次。自2007年的经济衰退以来,已经过去了12年,直到2019年,没有再次出现经济衰退。要不是因为新冠疫情,也许2020年仍然不会发生经济衰退。事实上,美国刚刚经历了自内战以来最长的连续经济增长周期。 为什么经济周期发生了变化呢?难道资本主义没有矛盾和缺陷了吗?摩根·豪泽尔提出,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的改变。过去美国的经济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容易出现产能过剩,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通常是产能过剩引发的。但现在美国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不太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然而,这一解释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从未经历过经济危机。也许另一个原因更为显著,那就是人们总结了历史教训,学会了如何避免或至少推迟经济衰退,以及如何快速从经济衰退中恢复。人们发明了“中央银行” ,最早的中央银行即美联储。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政府则可以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这两种方法都是干预经济的可见手段。历史证明,使用这些手段来调整经济周期是有效的。 所以人不是不能从历史中学习,人只是不能“总”从同一段历史中学习:这拨人学会了,下一段历史就不是那样的了。 打破恐惧,早日进入金融市场才能搭乘新的上坡。 虽然学习历史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预测未来,但可以从中总结关键的理念。 价值投资的理念一共有四条,格雷厄姆贡献了前面三条,巴菲特贡献了第四条。 公司价值观: 买股票实际上是购买公司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投机。投资的目的是参与并分享公司创造的价值,因此投资者应当感到有权拥有这一价值。 忽略短期波动: 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它只是当前股票价格的一种表现。价值投资者需要把公司价值与市场价格严格分开,专注于长期持有。 安全边际: 由于估值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当等待,直到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公司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低于它。这种安全边际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免受不确定性的冲击。 能力圈:价值投资者必须是通才,懂得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行业到公司内部的各个方面。然而,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有限,因此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圈,专注于自己了解的领域,避免不了解的领域。 这几条理念的核心观点就是一个词:捡漏。很多人会觉得,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总结出来的理念一定非常正确,可真正到了市场上却傻了眼,现在根本不再有什么被严重低估的好公司,也就没有漏可以捡了。 格雷厄姆的标准早就过时了,他也一直在告诉世人他的标准会过时。关于价值投资的思想最早是他在1934年提出来的,直到格雷厄姆在1976年去世前,他前后更新了五次炒股方法。去世之前有人问他,是否还会坚持对个股做详细分析、专注于 “买公司” 而不是综合评估整个市场,这个策略,格雷厄姆明确说他不会用了。他不再强烈推崇详细分析一家公司的股票来寻找超级价值机会这种操作。 高手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他们会使用那些规律,而在于他们发现了那些规律。 格雷厄姆找到了最适合当时股市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那成功便不是难事。所以,盲目地追随某一个人的成功案例是有风险的。更好的做法是,观察成功人士总体的特征和行为规律,关注面,而不是点。 投资中,比起绝对理性但难以坚持的策略,你更应该选择一个合乎情理并让你舒适的策略。 2008 年,耶鲁大学的两个研究者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投资策略。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勇于冒险,等到慢慢变老再逐渐减少冒险,越来越稳健。这个思想没问题。那么年轻的时候应该有多冒险呢?报告的建议是按照 2:1 的比例,融资买股票。也就是说在能拿出来1块钱的情况下,你就应该找机构借2块钱,总共投入3块钱。这个杠杆是个什么概念呢?只要市场上升1/3,你的净资产就翻倍了;但是只要市场下跌1/3,你就血本无归。 而耶鲁报告说,只要你还年轻,哪怕经历几次血本无归,也应该坚决使用这个策略,然后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减小杠杆。只要你能坚持下去,这个策略能让你的投资回报最大化。这个完全符合数学。但是豪泽尔说,这不是数学的问题。有多少人会在账号清零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使用同一个策略呢?你能说服你自己吗?你感情上能接受吗?你接受不了。 所以投资这件事儿真不是个能抄作业的事儿,一个好的理财经理会了解客户对退休的打算、个人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再根据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相应计划。 每个人的投资规则都不一样,有的人进入市场想捞一笔就快速离开,而有的人准备进行五年、十年的持续投资。在市场狂热的情况下,盲目模仿别人的投资方式、扎堆进入市场,通常会制造泡沫,这对短线投资者有利,却会让没有及时跳出市场的长线投资者蒙受沉重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坚持自己的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做长期投资时,一定要坚持不被短线投机者的频繁动作所影响。 【公司介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主营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
lg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2023-11-08
何晓贝:低通胀风险可能危害很大,要改变市场预期政策规模要足够大
go
lg
...
,或者其他的一些就业培训的财政支持,按
人均
GDP
横向比较的话,大约都是其他国家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们这些该做的政策也都做了,但每一个规模都特别小,以至于效果不太明显。 5、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5,时隔一个月再度陷入收缩区间。该PMI今年多数时候位于收缩区间。这是否意味着,稳经济政策仍待加力,四季度超预期增发1万亿元国债之后,货币政策是否仍有降准、降息空间? 何晓贝:我觉得肯定还有降准降息空间,也作为是配合财政政策的出台的必要手段。总体来讲,最近出台的1万亿的国债,虽然方向还是投资,但仍是一个利好,至少开了一个口子,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期。虽然完成今年的增长任务的压力不大,但如果期望明年以后还能稳定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长水平,那压力可能很大。五年之前,可能大家都没有觉得中国的潜在增长会在几年内就跌到3%-4%,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机构,包括IMF都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速可能会下降得比较快。主要的因素是人口老龄化、以及预期未来的全要素生产率会进一步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效率的下降、资本配置能力的下降。要扭转这一态势,刺激政策和结构改革都缺一不可。
lg
...
金融界
2023-11-07
上一页
1
•••
12
13
14
15
16
•••
2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市场周评:瞬间疯狂!非农“爆表”突袭全球,人民币惨跌,英国恐重演“1976债务危机”?
lg
...
中国银行业重大挑战:贷款不足!这是一场完美风暴?
lg
...
中国股市迎2016年来最差开局!外资疯狂撤出,盯紧3月人大
lg
...
本周非农亮瞎眼,黄金为何还涨了?分析师:再买入等待深度回调至……
lg
...
下周展望:美联储今年不降息?CPI绝对冲击,别忘了中国GDP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8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11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