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经济衰退要来了? 2022年全球经济正在放缓 各个国家都在面临着考验

2022-11-24 07:20:27
楼喆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5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随着动荡的2022年接近尾声,全球经济正在放缓,但经济学家现在认为,经济活动的恶化可能没有几个月前担心的那么严重,而且可能会在来年触底。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随着动荡的2022年接近尾声,全球经济正在放缓,但经济学家现在认为,经济活动的恶化可能没有几个月前担心的那么严重,而且可能会在来年触底。

标准普尔全球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经济看起来可能会出现衰退,尽管最新数据提供了希望,即经济衰退的规模可能不像以前担心的那样严重。”他所指的是欧洲,欧洲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其今年能源价格飙升。

周三公布的商业调查显示,11月欧洲最大经济体的产出下降,强化了高能源价格可能导致它们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陷入收缩的预期。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美联储迅速收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也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收缩,尽管这还远未确定。但即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预计到2023年开局不利,经济学家仍对预测全球经济衰退持谨慎态度。

法国巴黎银行全球经济主管Marcelo Carvalho表示:“尽管我们没有从狭义的技术角度正式预测全球经济衰退,但对于全球经济大部分地区来说,感觉就像衰退。”

实际上,这意味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今年所经历的困难,地区差异很大,并且还没有结束,但明年情况可能会开始好转。

由于预计中国将从异常疲软的2022年反弹,许多预测明年全球产出将增长2%左右,较今年大幅减速,远低于Covid大流行爆发前十年3.3%的平均水平,但人均产出仍小幅增长。

在俄罗斯决定限制天然气供应以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之后,欧洲经济在未来几个月将面临最强劲的逆风。俄罗斯天然气巨头Gazprom PJSC周二威胁要从下周开始进一步限制通过乌克兰向欧洲的出口,这使俄罗斯天然气运往欧洲的最后剩余路线之一受到动摇。

能源价格上涨的经济成本在欧洲企业采购经理的调查中暴露无遗,该调查记录了11月份商业活动的再次收缩。标准普尔全球表示,其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活动在内的欧元区综合产出指数从10月份的47.3升至11月份的 47.8,但仍低于区分收缩与扩张的50分界线。

短期内,欧洲似乎有可能避免政策制定者在为冬季能源需求激增做准备时所担心的最坏结果。温暖的10月和高水平的储气量降低了欧洲工厂面临能源配给的可能性。因此,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学家预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的最坏情况可以避免,但下降1.3%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欧洲各国政府已迅速采取行动,为面临更高能源成本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帮助,这有助于支持消费者信心从9月份的历史低点温和反弹。随着天然气价格从8月的高位回落,一些制造商已经增加了之前减少的部分产量,其中包括化肥制造商Yara International ASA。

在没有配给的情况下度过这个冬天并不意味着该地区能源问题的结束。 2023年冬季的天然气储备可能不得不重建,俄罗斯的供应量比今年更低,而且中国经济增长更快,对液化天然气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明年及以后能源价格也可能保持高位,使一些工厂难以收回成本。根据会议委员会周三公布的对欧洲工业圆桌会议成员的调查,该集团15%的最大制造商计划永久停止在欧洲大陆的部分生产。

进入2023年,欧洲经济的前景依然悲观,即使最坏的情况还没有过去。与俄罗斯接壤或靠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尤其如此。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Beata Javorcik表示:“我认为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改善,我认为我们看不到多少希望。”

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美联储需要加息到什么程度才能降低顽固的高通胀。

中国经济的前景也非常不确定,因为政府放宽了与今年的零Covid政策和增长疲软相关的一些限制。经济学家认为,影响主要工业中心的封锁措施的逐步减少是明年经济增长预期反弹的关键,但最近感染人数激增引发了人们对这能以多快的速度进行的质疑。

Julius Baer亚洲固定收益研究主管Magdalene Teo表示:“随着病例继续攀升,尤其是在广州的制造中心,对其Covid-19政策的微调正在接受考验。中国意识到今年冬天重新开放并不容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代理首席经济学家Alvaro Pereira说:“与欧洲一样,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而不是扩张得更强劲,从而使世界更接近衰退。与过去几个月相比,出现问题的风险正在增加。”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