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惠升基金:从钱睿南空降到副总李刚离任,下定决心解决“偏科”问题了?

2025-03-28 13:20:05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2025年3月27日,惠升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司副总经理李刚因个人原因已于3月25日正式离任。这一人事变动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惠升基金联席总裁、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李刚管理的债券型基金规模逾百亿元,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1/5。其离任背后,不仅是公司核心高管的更迭,更折射出这家“固收为王”的基金公司或许试图打破产品结构失衡的转型决心。不过,其在管产品暂未更新任何基金经理变更信息。

李刚离任:固收悍将的谢幕

李刚的离任并不突然。此前,惠升基金已在3月26日公告其管理的核心债基惠升和悦债券增聘孙庆为基金经理,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其管理权限收缩的前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惠升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568.99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94.7%,权益类产品仅占5.3%,李刚则是名副其实的固收业务“顶梁柱”之一。

然而,固收业务的过度集中也导致公司错失近年权益市场机遇。2023年至今,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和股市回暖,多家公募通过权益类产品实现规模跃升,但惠升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始终徘徊在30亿元左右,且多只混合型基金业绩持续低迷。例如,李刚管理的惠升惠远回报混合A任职期内亏损15.82%,且该基金长期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这一矛盾或成为其职务调整的深层诱因。

image

图片来源:Choice

战略转向:从“固收为王”到均衡布局?

李刚的离任与惠升基金近期战略调整高度同步。2025年3月,公司高调引入拥有23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双十老将”钱睿南担任副总经理,主导权益投资。钱睿南此前在银河基金管理的银河稳健混合累计回报达292.44%,被视为权益领域的标杆人物。这一人事动作被解读为公司试图弥补权益投研短板的关键举措。

但转型之路充满挑战。钱睿南在兴业基金任职期间管理的3只权益产品均录得负收益,其中管理规模最大的兴业兴睿两年持有混合亏损超30%。此外,惠升基金权益团队基础薄弱,当前仅有8只混合型产品,且大半规模不足5亿元,投研体系尚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如何在高波动市场中吸引资金、重建投资者信心,或将是钱睿南团队的核心课题。

“偏科”隐忧:行业结构性矛盾的缩影

惠升基金的困境并非孤例。截至2024年末,全市场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达67%,而股票型基金仅占8%,部分中小型公募因过度依赖固收业务陷入增长瓶颈。这种结构性失衡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风险凸显——截至2025年3月27日,11家披露业绩的公募中,6家净利润缩水,1家甚至由盈转亏。

李刚的离任或许标志着惠升基金从“规模驱动”向“均衡发展”的战略转折。业内人士指出,公司若想破局,需在三方面发力:

1. 产品线重构:当前公司尚未布局股票型、货币型及FOF产品,可借力个人养老金政策推出养老目标基金,或开发行业主题ETF拓展增量;

2. 投研协同:固收团队需与权益团队形成互补,例如通过“固收+”策略平衡风险收益;

3. 激励机制创新:打破“重规模轻业绩”的收费模式,探索与长期业绩挂钩的考核体系。

对于这家成立仅7年的“个人系”公募而言,战略调整的代价可能包括短期规模波动和团队磨合阵痛,但长期来看,唯有通过多元化布局和投研深耕,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市场下一步将聚焦钱睿南的权益产品表现,以及惠升基金能否真正实现从“偏科生”到“全能选手”的蜕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