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间,蓝思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基本每股收益0.73元/股,同比增长19.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89亿元,同比增长17.08%。
这一系列增长背后,源于公司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深化落地、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以及研发投入的前瞻布局。通过导入更多自有外观件、结构件及功能模组,蓝思科技组装业务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带动各业务线全面发力;同时,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63、0.23和0.52个百分点,智能制造潜能的深度挖掘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全年研发支出创下27.85亿元新高,为折叠屏手机、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垂直整合驱动主营业绩全线突破
蓝思科技在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穿戴、其他智能终端四大业务板块均实现高速增长,验证了其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有效性。作为核心业务支柱,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全年贡献营收577.54亿元,同比增长28.63%,其中以组装为主的湘潭蓝思营收同比激增97.42%。这一飞跃得益于公司在玻璃、陶瓷、蓝宝石等关键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整机组装业务获得头部客户认可后导入的新品类项目。
在智能汽车与座舱领域,公司营收达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中控模组、仪表面板等产品持续放量,超薄夹胶玻璃突破量产技术壁垒,推动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智能头显与穿戴类业务则凭借在高端AI眼镜、智能手表等领域的结构件创新应用,实现营收34.88亿元,同比增长12.39%。而其他智能终端业务以754.23%的增速成为最大亮点,14.08亿元的营收规模印证了公司从零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快速交付能力。
创新引擎锻造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蓝思科技的业绩增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以技术创新为内核、覆盖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有效专利2249件、软件著作权127件,构建了从材料工艺到智能制造的完整技术生态。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扎实的制造能力及研发,与苹果、三星、华为等全球头部客户形成深度绑定;在智能汽车赛道,其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赢得30余家车企青睐,实现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座舱系统方案商的跨越。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蓝思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串联起生产全流程,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使得良率、效率指标持续优化。而这一系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其国际化管理团队推行的精益管理模式——通过设立脆性材料、金属及其他非脆性材料事业部、模组三大事业部,公司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在降本增效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由此可见,蓝思科技正以“技术+制造+客户”的三重优势,在智能终端产业变革中占据战略高地。其通过垂直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不仅降低了外部依赖风险,更在整机组装等高附加值环节开辟新增量;而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与智能制造升级,则为应对折叠设备、AI硬件等新兴需求提供了技术储备。在消费电子回暖与智能汽车爆发双轮驱动下,这家深耕精密制造二十年的企业,正朝着全球智能硬件平台型龙头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