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epSeek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板块应用行情高涨,AI医疗概念再度活跃。
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龙头,平安健康已在春节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已完成部署及部分场景应用验证。在其“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和“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基础上,再度探索提升医疗AI技术赋能及场景应用。
同时,一场由控股股东发起的要约收购,意外成为市场重新认知平安健康价值的契机。
今年1月,中国平安宣布拟以62.83亿港元对平安健康进行要约收购,完成后平安健康将成为中国平安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并纳入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据悉,平安集团旗下安鑫有限公司宣布将以每股6.12港元发起强制性现金要约。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财务顾问八方金融表示,股份要约价于除息期间低于股份的收市价(2024年12月6日的收市价6.04港元除外),且较股份于除息期间的平均收市价6.49港元折让约5.70%。
这也就意味着,在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核心战略下,当前要约价未能充分反映出平安健康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内在价值。不妨来进一步探讨。
1、中国版管理式医疗的差异化创新内核,构筑不可复制的增长飞轮
身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领导者,平安健康是平安集团管理式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旗舰,广泛布局在线及线下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领域,已经成功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相较于传统医疗机构的单点服务模式,以及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依赖流量变现的局限性,平安健康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完整的价值闭环,创新性的构建出具备中国特色的管理式医疗战略。
简单来说,平安健康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战略可概括为“3+2+3”模式,即三大支付方(F端综合金融客户、B端企业客户以及C端个人客户),两大服务枢纽角色(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以及三到服务网络(线上、线下以及到家/到企业的O2O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公司能够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资源,打造一站式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平台,精准满足市场对多元化大健康服务的需求,展现出独有的差异化创新能力。
在支付方领域,平安健康通过深化金融F端与企业B端的协同能力,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其中,金融F端以管理式医疗、保险+医养会员、医健权益服务三大创新模式为核心,赋能保险客户健康管理,降低出险风险并提升保单竞争力。例如,公司针对不同保费客户差异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更多城市与客群;通过医疗险、健康险与年金险的协同创新,逐步扩大对集团2.4亿个人客户的渗透率;同时深化高价值客户运营,推出到家检测、生命科学等高端服务,强化客户黏性。
企业B端则依托平安集团渠道优势,以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体检及健康管理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并结合线上线下方式提升企业客户体验,如基于员工健康档案精准推荐服务、通过健康职场活动增强用户黏性等。
在服务端,公司围绕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两大枢纽展开创新,构建差异化服务护城河。
其中,家庭医生会员服务品牌“平安家医”已形成“11312”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通过一个专属家庭医生入口,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家庭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而养老管家则协同寿险业务,聚焦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十大场景场景,为长者提供高品质居家养老服务。
此外,医疗AI技术也被深度融入服务流程,公司升级发布“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通过打造12个系列的业务模型群,实现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通过升级医生工作台SOP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实时提供医学知识辅助,助力家医服务效能提升约30%。同时积极探索AI商业化路径,实现技术与服务的双向赋能。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平安健康在客户分层运营、资源整合及技术应用上的独特优势,更凸显其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布局与战略前瞻性。
目前,平安健康再度探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已完成部署及部分场景应用验证。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近期国内DeepSeek 技术突破推动AI 大模型技术平权,或有利于平安健康作为垂类龙头进一步高效率地将AI 大模型应用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实践中,推动其优质的医疗服务数据释放实际价值。
反映到数据上,平安健康的增长轨迹也已经在最新的财务指标中得到了体现。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0.93亿元,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板块分别取得收入10.63亿元和9.83亿元,同时还首次披露了养老服务板块的业绩,同比增长204.8%;流动资产净值为101.44亿港元,且并无应付其他独立第三方及银行的未偿还借贷。
在盈利方面,公司不仅首次实现上市以来的半年度盈利,净利润达6062.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达8973.9万元,更是宣布实施上市以来的首次分红。
不可否认,平安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强劲竞争力与长期发展潜力已清晰可见。
2、医疗健康养老与金融主业协同赋能,失衡的内在价值与要约价
那么,此次要约收购又能为平安健康带来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约人希望平安健康将继续其现有的主营业务,无意重新部署任何固定资产或终止雇佣雇员,无意私有化平安健康且认为不存在私有化的合理可能性。
这意味着,要约交割后,平安健康在保持其独立运营特性的同时,将获得平安集团在资金、技术共享、客户资源以及品牌影响力等优势资源的全方位支持。
一方面,平安健康会继续加强和集团综合金融主业的协同,不断提升对金融主业个人和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助力集团打造服务能力壁垒和加强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赋能集团金融主业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在医疗和养老服务能力上,平安健康也将持续夯实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两大枢纽建设,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平安集团的支付方优势,反哺赋能支付方加强优势,实现“保险+医疗健康”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据悉,目前针对平安集团寿险、产险、健康险渠道的不同险种,平安健康都已有成熟的协同模式。平安集团三季报指出,截至2024年9月末,集团个人客户中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客户其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其他客户的1.6倍、3.9倍。
总的来说,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提升的大趋势下,医疗健康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平安也早已将医疗健康养老作为集团推进的一大核心战略。
在这样的长期战略指引下,相信随着平安健康不断优化管理式医疗模式,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未来其在集团资源支持及优势下的未来潜力空间更是非常广阔。在笔者看来,平安健康的内在价值应当远高于此次要约价。
3、结语
显而易见,此次要约收购事件是平安健康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起点,揭示了医疗健康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的一个转型机遇。
近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在特别分红相关安排结束及平安健康在平安集团内实现并表后,后续平安健康与集团内其他业务线的协同加强将是其基本面实现改善及估值提升的关键,并维持平安健康“买入”评级。
花旗也在研报中预计,平安集团的下一步行动将在3月份的2024财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布更多细节,或会加强对平安健康的控制,并可能进行注资。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对于洞察中国管理式医疗发展趋势的投资者而言,平安健康展现的不仅是短期估值修复机会,更是医疗、养老、保险三大万亿赛道融合创新的长期价值载体。
当市场仍在纠结要约价折让时,真正读懂“家庭医生枢纽+金融生态赋能”战略内涵的投资者,已在布局健康中国2030的确定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