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浩瀚海洋中,总有一些现象如同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投资者的方向。其中,“一月效应”便是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现象。很长时间以来,投资者们观察到,每年1月往往是一年中股票——尤其是小盘股——表现最好的月份之一。华尔街甚至流传着“1月是持有股票的好月份”的说法。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句简单的谚语要复杂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没有机会,相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股市规律、寻找投资机会的契机。
历史渊源与数据支撑
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Dow Jones Market Data)的统计,自1928年以来,1月美股的平均回报率为1.2%,而其他月份美股的平均回报率仅为0.6%。这一数据差异,无疑为“一月效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呢?
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希望避免资本利得税的投资者通常会在年底卖出买入价格低于当前市值的股票,以锁定税收亏损。然后,在第二年1月,他们往往会重新买回这些股票,从而给股价带来了提振。这种税收驱动的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月效应”的存在。
兴衰变迁
然而,投资者能否利用“一月效应”来获取回报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策略,但同时也表明,近年来其效果有所减弱。景顺(Invesco)最近对股市回报进行的一项研究,就揭示了这一现象的兴衰变迁。
研究显示,1928年至2000年期间,标普500指数在每年1月的平均回报率为1.7%,这说明“一月效应”在这一时期确实非常显著。然而,近几十年来的情况却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年至2023年间,标普500指数1月的回报率竟然为-0.3%。这一数据无疑给“一月效应”的忠实信徒们浇了一盆冷水。
不仅如此,景顺还发现,小盘股也出现了同样的动态。1979年至2000年间,小盘股1月的平均回报率为3.2%,但进入21世纪后,小盘股1月的回报率却仅为0.1%。景顺在研究报告中得出结论说:“尽管‘一月效应’在整个20世纪都存在,但近几十年其效应已大大减弱。”
在新变局中寻觅良机?
尽管“一月效应”的整体效果有所减弱,但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缩小关注范围来受益于这一现象。瑞银全球财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的研究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该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投资者可以直接关注那些因避免税收损失被卖出、随后被买回的股票。在过去35年里,在一个日历年里下跌超过10%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在接下来一年1月的平均回报率为2.3%。这一数据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股思路。
Wolfe Research最近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该机构指出,在每年12月15日至第二年1月底期间,股市上表现最差的100只股票的平均回报率往往比大盘高出约2.5个百分点。该机构甚至列出了今年有望受益的股票名单,其中包括沃尔格林-联合博姿(WBA)和英特尔(INTC)。
除了关注特定股票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关注因子来寻找投资机会。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尽管近几十年来,“一月效应”似乎已经消退,但该机构在八个不同因子中找到了跑赢的股票。
美银证券的研究结果显示,估值有吸引力的小盘股表现最好。这些股票的估值是基于较低的远期市盈率和较低的销售额与企业价值比率等因子。自1989年以来,估值有吸引力的小盘股1月平均跑赢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1.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美银证券研究的8个因子中,动量股表现最差,跑输0.6个百分点。
展望与挑战
展望2025年,“一月效应”能否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4年股市高回报背后的驱动因素依然存在,包括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以及人工智能为科技公司带来的巨大利润等。然而,也有一些担忧因素不容忽视。
去年12月股市表现一般,这说明投资者终于开始担心股市估值高企的问题了。此外,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于1月20日举行的就职典礼也增加了一个变数。华尔街正在尝试搞清楚新一届政府的优先事项有哪些,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早期迹象并不乐观。新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标普500指数就下跌了约0.5%。这一开局无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追求“一月效应”带来的机遇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市场的动态和变化。
综上所述,“一月效应”虽然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股市现象,但其实际效果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无法从中寻找机会。通过关注特定股票、因子以及市场的整体情况,投资者仍然可以在新年伊始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良机。让我们拭目以待,看2025年的“一月效应”能否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