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11月5消息 坐标都位于京城且股权关系密切的两大头部券商再现高管互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二把手人选落定。
金融界获悉,总经理人选一直悬而未决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同步出现人事调整。中信建投执行委员会委员、执行董事、财务负责人邹迎光在时隔一年之后重返中信证券,出任中信证券总经理一职。金石投资党委书记及总经理、中信产投董事长金剑华则出任中信建投总经理一职。
5日晚间,中信建投公告表示执行董事邹迎光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向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以及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等职务。
各种公开消息显示,相关人事正在加速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邹迎光53岁,于2017年加入职中信。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医生,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业务经理,华夏证券海淀南路营业部机构客户部经理、债券业务部高级业务董事。
邹迎光的职业生涯大部分都在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中辗转。
2005年,中信证券联合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中信建投,在华夏证券任职的邹迎光进入中信建投。深耕十二年,曾先后担任中信建投债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
直到2017年,邹迎光加入中信证券,出任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经营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2023年10月,邹迎光重返中信建投,2023年11月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执行董事。2024年8月30日任中信建投财务负责人。业内对邹迎光评价较高。中国债券信息网在2023年的专访中称邹迎光在固定收益业务领域多年的投资、交易操作和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境内外市场规则。
在今年4月中信建投资本2024年度投资策略会上,邹迎光表示,投资要打开思路,跳出来看问题。关注重点赛道,但也要高度关注投资风险,要有耐心。积极寻求退出机会,借鉴行业先进经验,探索包括并购在内的多元化退出路径。
而邹迎光出任中信证券总经理的同时,中信证券老将金剑华出任了中信建投总经理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金剑华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学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与邹迎光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频繁调动相比,金剑华此前则一直“按兵不动”。金剑华1997年5月即加入中信证券,投行经历超过20年,历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高级经理,投资银行部(北京)副总经理,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2022年6月,金剑华卸任担任中信证券高级管理层成员职务,转任了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历任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并曾兼任中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合并重组传闻不断升温
频繁的人事互换,不断撩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之间的合并重组传闻不断升温。
回顾近30年时间,券商行业经历了四轮并购潮。一是1995~2002年,“分业经营”并购潮;二是2004~2006年,“综合治理”并购潮;三是2008~2010年,“一参一控”并购潮;四是2012年至今,“市场化”并购潮。
如今,又一轮的券商并购大潮已经展开。本轮券商合并也与以往不同,与之前的“大鱼吃小鱼”相比,本轮头部券商之间合并重组特点鲜明。
上海国资旗下的两大券商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并购重组已经落地。9月5日,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官宣合并重组。10月9日两重组预案出炉,国泰君安将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 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国君与海通总资产、净资产合计分别为16251.85亿元、3008.2亿元,净资产将超过中信证券的2238亿元,位列行业第一。不过总资产还是中信证券17317亿元拍下行业第一。
随后行业对于头部券商之间并购重组预期剧烈升温,尤其是股权关系密切的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银河证券,其一举一动更是备受市场关注。
北京国资态度十分关键
三季报数据显示,中信建投第一大股东是北京国资旗下北京金控股,持股35.81%;第二大股东是“国家队”中央汇金,持股30.76%;中信证券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9.47%。无疑此次合并北京国资态度十分关键。
今年6月份,北京国资接手方正证券所持有的瑞信证券全部49%股权,对价为8.9亿元。瑞银也将36.01%瑞信证券股权转让北京国资,价格在6.505亿元。瑞银证券外资控股转变为国资控股。至此,北京国资参控了5张券商牌照,分别是中信建投、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恒泰证券”)、瑞信证券。
4年前曾被市场疯炒重组预期
这并不是市场第一次预期中信与建投合并。
2019年11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353号(财税金融类280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为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证监会表示,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基础功能、防控金融风险”总体原则下,积极开展六方面工作。
自此打造“航母券商”的规划市场预期不断升温。2020年4月14日,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将与中信建投合并。7月2日,媒体再度报道称,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集团将向中信建投主要股东中央汇金购买中信建投股权,以此推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合并,该计划已获两家证券公司党委批准。
彼时,中信证券结合中信建投股价均遭到爆炒,中信证券四个交易日大涨22%;中信建投9个交易日上涨42.54%。
随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发布公告予以澄清。
中信建投表示,公司向中央汇金进行了口头问询,在确定未得到任何股东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之后,公司于当日晚间及时披露了《澄清公告》。7月3日,中信建投向中央汇金书面征询,并于7月5日收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媒体报道事项征询函的复函》。中央汇金称,截至目前,中央汇金不存在涉及中信建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中信证券回复表示,公司与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进行核实。根据口头核实结果,确认公司未获悉有关上述传闻的相关信息,公司也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公司据此于媒体报道当日及时发布了澄清公告。7月3日,中信证券向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书面征询上述媒体报道所涉事项,并于7月4日收到中信有限书面回复:“经与中信集团确认,截至目前中信集团未讨论过任何关于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重组合并的方案,中信集团也未与中央汇金签署涉及收购中信建投股票的任何协议。”
如今在A股行情转好之后,资金会复制4年前一幕吗?
中信证券的兼并重组史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成为券商“老大哥”的过程就是一部兼并重组史。
自2004年起,中信证券先后五次出手在海内外并购,其中2004年并购万通证券、2005年中信证券联手建银重组华夏证券,组建中信建投;2006年并购金通证券;2013年中信证券出海收购里昂证券,2019年收购广州证券。
在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双重驱动下,中信证券从2003年营业收入为8.16亿元飙涨至2023年的600.47亿元,与上市之初相比,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20年间分别增长了72.58倍、53.68倍。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实现营收458.07亿元、净利润164.14亿元。
虽然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之间合并重组为坊间猜测,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别无二致的LOGO更让人愈发“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