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江
编辑:科科
最近身边感冒发烧的朋友有点儿多,所以上叮当买药上面买点儿退烧药,发现了这样一家公司——仁和药业。
它,有点儿意思。
搜索布洛芬胶囊,仁和布洛芬胶囊一盒26元,22颗,大概平均1.04元一颗;而太平洋制药布洛芬6.8元一盒,10颗,大概平均0.68元一颗。有意思的点在于,仁和布洛芬和太平洋布洛芬胶囊的生产商是同一家,就是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两者在国家药品管理局备案的批准文号也相同,均为国药准字H20093691。
图1:太平洋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
图2 仁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再搜索“仁和”两个字,就可以发现,他们药品种类那是非常齐全、跨界非常多。而生产厂家也是五湖四海的,包括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远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也就是说,消费者以为买到的是“仁和”大品牌上市公司生产的药品,其实是贴牌产品。当然仁和药业从未藏着掖着。
翻看这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发现,首次出现OEM贴牌这个词是在2014年年报中。2015年已经开始说要“做大做强OEM贴牌”。
图3:仁和药业年报2015年报截图
此后2019年~2021年详细披露了贴牌产品的营收情况,均占据当年营收的一半。
图4:仁和药业2019年年报截图
图5:仁和药业2020年报截图
图6:仁和药业2021年报截图
2019年公司营收46亿元,贴牌产品收入23亿元;2020年公司营收41亿元,贴牌产品收入20.5亿元;2021年公司营收49亿元,贴牌产品收入24.5亿元。
2022年未公布贴牌产品收入占比。用公司年报的原话来讲“贴牌产品是有益补充,与自有产品相辅相成、互不排斥”。
图7:仁和药业2022年报截图
换一句话说:“不能没有贴牌呀,你是半壁江山。”
再来看一下,近五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呢,2018年5100万元,2019年4700万元,2020年4000万元,2021年5300万元,2022年5100万元。作为一家药企,不考虑通胀情况下,研发费用与5年前差不多,在生物医药行业领域“独树一帜”,为股东们“节约经费”了。
图8:仁和药业近5年研发费用情况
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贴牌生意。简单来说,贴牌就是指一家公司通过合同方式委托另一家公司生产自己的产品,并贴上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
贴牌跟代工是不一样的。代工模式下,工厂只负责生产这一环节,但商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仍由品牌方掌控负责。例如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均在亚洲拥有多家代工厂。
贴牌模式下,品牌方只为成品提供品牌商标,其余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所有环节,均由生产方自行掌控,品牌方只承担监管和质检职能。老一辈所熟悉的南极人,便是贴牌圈大户。
在商业故事之外,赚医药健康的钱,或许需要更多自我监督和大众监督。
当同一个厂商生产出同样的药品,只是换了个“品牌”时,就能溢价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从中赚取高额差价是否合理?通过贴牌的方式,把众多产品变成“仁和牌”时,仁和药业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南极人”?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将以上问题发到仁和医药的公开邮箱,截止与11月17日17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