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一份发表在著名国际科学期刊上的调查显示,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
这项在线调查是在特朗普时代的“中国倡议”(China Initiative)开展了三年之后进行的,它也突显了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普遍存在的恐惧。
美国司法部于2018年底发起了这项倡议,旨在调查科学家和学者与中国政府的潜在联系,该倡议引发了对种族偏见和制造恐惧文化的担忧,也引发了华裔学者的外流。
去年2月,美国国家安全官员宣布采取一种更加“威胁驱动”的方式,取消了这种做法。
上周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这份报告称:“然而,在正式取消‘中国倡议’这个名字的同时,(美国)政府在应对华裔科学家所经历的寒蝉效应方面的做法发生了多大程度的实质性变化,这方面存在疑问。”
报告说,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50名科学家受到了调查,其中24人受到了刑事指控,“还有更多的科学家受到了秘密调查”。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的五位华裔研究人员进行的:一位哈佛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科学家、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工程师和三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当代中国”专家。
该调查于2021年12月至去年3月期间进行,共有1300多名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或终身教授”学者接受了调查。
调查结果出炉之际,中美竞争正从地缘政治领域蔓延到科技领域,双方都在寻求赢得最聪明的科学人才,而华盛顿则领导其盟友努力遏制北京获得包括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先进技术。
报告称,工程、计算机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经历了最多的恐惧和不安,这些领域都是不断升级的中美科技战争的关键关注点。
研究发现,这些领域的科学家选择回国的人数也在稳步增加,自2018年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约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担心“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约65%的受访者担心与中国的联合研究。
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去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由于担心引起美国政府的怀疑,2021年,双重隶属关系和美中合作大幅减少。
在PNAS的报告中,约65%的受访者将这种恐惧归因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席卷美国的反华情绪,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曾在非专业环境中受到侮辱。
五分之二的人还对美国政府官员对“中国政府或中国政策”的频繁攻击表示不安,同样比例的人担心,他们的共同研究人员、家人或朋友可能会因为他们的言行而成为中国政府报复的目标。
然而,报告称,尽管总体上存在恐惧情绪,但89%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做出贡献”。
在一些备受关注的案件中,美国学者的职业生涯和声誉因涉嫌与中国有关联而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
2021年,中国出生的教授、麻省理工学院(MIT)前机械工程系主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被指控在资助文件中谎报与中国的关系。他被逮捕,他的实验室被关闭,他的研究小组被解散。但一年后,所有指控都被撤销,美国司法部承认无法证明自己的指控。
非华裔学者也卷入了这场运动。今年4月,哈佛大学退休教授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被软禁了6个月,并被罚款数十万美元。他于2021年被判有罪,罪名是试图否认他与中国的关系,并否认他参与了北京的“千人计划”,该计划旨在招募科学家并加强研究。
PNAS报告背后的五位科学家说,他们代表亚裔美国学者论坛进行了这项民意调查。亚裔美国学者论坛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响应陈刚的案件而成立的,“旨在促进所有人的学术归属感、开放性、自由和平等”。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科学家的怀疑早在“中国倡议”启动之前就开始了。美国国家气象局水文学家陈霞芬(Sherry Chen)十年前被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去年11月,陈霞芬冤案获胜,将获得美国政府及商务部相关赔偿共计180万美元,此款用来补偿政府数年来对陈霞芬的错误审判及其带来的名誉和误工等负面影响。
自“中国倡议”启动以来,已有多名中国科学家放弃了美国国籍。
最近一次这样做的是上个月回国的生物物理化学家谢晓亮。这位前哈佛大学教授最出名的是在2012年帮助发明了单细胞DNA扩增方法。
朱松纯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放弃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职位,于2020年出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