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香港《南华早报》(SCMP)引述律师和观察人士警告称,由于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日益寻求通过严厉的刑事执法来增加收入,中国的私营企业处境“岌岌可危”。文章指出,中国小型私营企业可能为地方政府巨额债务付出代价。
尽管中国方面一再承诺要为中小企业营造有利的法律环境,但最新的这起案件涉及山东省一名商人,仍引发了新的担忧。这位商人因在贵州省南部的一个政府支持的建筑项目中欠款2.3亿元人民币,约合3230万美元。
然而,贵州一家法院于9月指控他犯有刑事合同诈骗和其他违法行为,并判处他19年监禁。
这一裁决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地方当局为了缓解债务状况,采取了针对其他地区企业的过分严厉的法律行动,迫使企业注销政府债务,或施加高额罚款来增加国库收入。一位因事涉敏感而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法律专家表示,此类跨地区起诉的趋势“日益加剧”。
(来源:SCMP)
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家现在发现自己处于极其不稳定的境地”,这引发了“一种绝望和恐惧的感觉”。
路透社也谈到了中国私营企业,报道写道:“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已失去业务,而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打击导致中国恒大等开发商破产。曾经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等海外豪宅的安邦保险已破产,其前任董事长也被判入狱。”
这种转变在股市中表现得很明显。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6月份,私营企业仅占中国100家最大股票总市值的33%,低于三年前的55%的峰值。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白酒生产商贵州茅台等国有集团的排名有所上升。
(来源:Reuters)
从企业家主导的企业向国有企业转变的现象,恰逢中国几十年来最艰难的时期。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尔伯特·帕克(Albert Park)建议的一个补救措施是“进一步释放私营部门,以真正实现生产率增长”。让陷入困境的私营企业重新回到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是中国走出疫情后低迷的关键。
确实,中国许多公司都处于困境,部分原因是它们无法像国营企业那样轻易获得支持。但路透社指出,中国并非有意打压私营企业。相反,正如10月早些时候公布的一项关于促进私营部门发展的法案草案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希望重塑企业,以同时服务于其增长和国家安全的政策目标。符合这些标准的私营企业,如市值120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巨头比亚迪,以及市值210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隆基绿能科技,都蓬勃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打击了众多由私营企业主导的行业。监管机构于2020年11月开始叫停蚂蚁集团即将进行的370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IPO),该公司是马云控制的金融科技公司。该行动扩展为针对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集团的反垄断行动,以及腾讯等举措最终导致MSCI中国指数中股票的价值蒸发2万亿美元。
这对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及其国际股东来说是痛苦的。但私营企业痛苦的真正根源在于房地产行业的强制去杠杆,也是在2020年底开始的。中国致力于减少主要由私人开发商承担的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这导致该行业增长受阻,而该行业约占年度经济活动的25%。房地产价格下跌,加上中国新冠清零政策严格执行至2022年初,导致消费者信心跌至历史最低点,目前仍处于这一水平。
(来源:Reuters)
但与此同时,其他私营企业,即使是那些没有政府大股东的企业,也在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以及半导体(程度较小)等行业蓬勃发展。
据国际能源署称,中国已向太阳能电池板新产能投入了500多亿美元,2011年至2022年间,中国将向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480亿美元的支持,帮助隆基等制造商成为全球领导者。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估计,近年来,政府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支持已增至每年约450亿美元,使比亚迪等民营汽车制造商能够与西方竞争对手一较高下。今年5月,中国成立了第三支投资基金,以支持其半导体行业,总募集资金为480亿美元,大约是2014年和2019年之前基金总额的2倍。
这种新方法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倾向于长期供应过剩,将过剩产出转移到全球市场引发了强烈反对,包括欧盟最近决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路透社强调,这让中国新的国家冠军企业看起来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