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3年2月,Kraken同意和SEC和解,同时关闭了美国的staking service。而同样因为staking service被起诉的Coinbase选择了继续战斗。 我们回到Howey Test的框架,客观去分析的话,staking service被认为是证券确实理由充分。 Kraken选择了和解。那么坚持认为staking service并非证券的Coinbase,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Coinbase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他们认为“质押用户并非是在投资,而是在为自己为区块链网络做出的贡献获得酬劳(compensated)”。 这个说法对于独立质押者是合适的。但是作为委托质押者,他们并没有直接去做验证交易、保证网络安全这些工作,而是将代币委托给了其他节点运营者,让他们使用自己的代币去完成了这些工作。质押者并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事实上,他们像极了Howey案例中的柑桔园土地的购买者,拥有土地/资本(ETH),委托别人进行耕作(节点运营),获取收益。 付出资本本身并不是劳动,因为付出资本所获得的收益是资本利得而不是酬劳。 去中心化的staking服务情况会更加复杂一些,不同类型的去中性化staking可能最终也会得到不一样的法律判断。 Howey Test的四条准则,大部分在中心化staking和去中心化staking中是类似的,差别可能在于是否可以存在一个common enterprise。所以将所有用户的ETH放入同一个池子中的质押模式,即使是去中心化的,显然也是非常符合Howey Test的四条准则的。 在SEC vs Ripple Labs中让Ripple赢下Programatic Sales的论点(买卖双方彼此不知道对方,并且没有直接推销介绍),在这里似乎也很难保护staking service。 因为抛开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cbETH/stETH这种情况,在质押者将ETH质押给Coinbase/Lido同时获得cbETH/stETH的这种情况下,显然 1)buyer知道issuer是谁,issuer也知道buyer是谁,2)issuer向buyer清楚的宣传了其收益被解释了收益的来源。 同样的道理,除了PoS Chain的staking,**DeFi中的各种stake/lock token获得yield的产品,也都很大概率是符合证券法的定义——**如果说pure governance token要建立币价和项目方努力之间的关系还有一定的难度,stake to earn yield的情境下,这个逻辑就很清晰简单了;同时,即使Ripple案中使得programmatic sales不被认定为证券的理由,在这里也很难成立—— 1)用户把token交给项目方开发的质押合约,质押合约返给用户收益,收益来自项目方开放的项目合约所产生的收益; 2)而且在用户和质押合约进行交互的过程中,该合约也存在着向用户直接宣传收益、解释收益的过程(promotion),也难以用XRP programatic sales中的理由进行开脱。 综合来看,提供staking service (in PoS chains, in DeFi projects) 的项目,由于1)明确的收益分配,2)直接地向用户进行宣传并产生交互,这两个原因,比一般意义上“项目方在做事”的项目,被认定为证券的可能性又进一步更高了一些。 证券法不是唯一的监管风险 证券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但是需要提醒一些大家,证券法只是整个对crypto监管框架中的一小部分——当然因为是比较严厉的那个部分,所以值得格外重视。不管一个代币最终被认为是证券还是商品或是其他,有一些更加根本的法律责任是共通的,也有许多SEC和CFTC之外的监管机构会参与进来。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值得另一篇万字长文,我们只在这里简单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这就是以anti-money laundering (AML)和counter-terrorist financing (CTF)等为核心的KYC相关责任。任何金融交易都不得被用于洗钱、恐怖分子融资等金融犯罪行为,任何金融机构都有责任保证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会被用于这些金融犯罪行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KYC、交易监控、向监管者报告可疑行为、保持历史交易信息的准确记录等等。 这是一个在金融监管中最根本的、不存在争议的基本法律,也是一个受到多个执法部门共同监管的领域,包括司法部,财政部/OFAC,FBI,SEC等等。目前所有的中心化crypto机构,也都在遵守这一法律对所有客户进行必要的KYC。 未来主要的潜在风险在于DeFi,是否需要、是否可能让DeFi也遵守类似于CeFi的监管,要求KYC/AML/CTF;并且这种监管模式是否可能会伤及permissionless这一区块链价值的根基。 从基本原理讲,DeFi中产生了金融交易,那么这些金融交易就需要保证不被用于洗钱等金融犯罪,所以需要监管的法律必然性是无疑的。 挑战主要在于难以界定监管对象,本质上这些金融交易的发生基于以太坊上一串代码所提供的服务,那么是运行这些代码的以太坊节点,还是写出这一串代码的项目方/开发者,应该成为被监管对象呢?(所以才会有Tornado Cash开发者被逮捕引发的争议案件)另外节点的去中心化、开发者的匿名化,也让这一监督思路变得更加难以实施——这是立法者和执法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有疑问的;但没有疑问的是,没有任何监管者会允许存在一个匿名的区块链上进行着洗钱、军火交易这些活动,即使这类交易只占到区块链交易的万分之一不到。 其实就在这个月的19日,美国参议会的四位参议员(两位共和党议员、两位民主党议员,so it’s a bipartisan bill)已经提出了一个针对DeFi的立法 Crypto-Asset National Security Enhancement and Enforcement (CANSEE) Act,核心就是要求DeFi必须要遵守和CeFi一样的法律责任: In an effort to prevent money laundering and stop crypto-facilitated crime and sanctions violations, a leading group of U.S. Senators is introducing new, bipartisan legislation requiring 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 services to meet the same anti-money laundering (AML) and economic sanctions compliance obligations as other financial companies, including centralized crypto trading platforms, casinos, and even pawn shops. The legislation also modernizes key Treasury Department anti-money laundering authorities, and sets new requirements to ensure that “crypto kiosks” don’t become a vector for laundering the proceeds of illicit activities. 如何确保AML/CTF在DeFi交易中的执行,是证券法之外行业也必须要面对的监管挑战;除此之外再比如,无论代币并认定为证券还是商品,也都有严格的禁止操纵市场(market manipulation)的要求,这些问题在crypto要如何被解决,也是之后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操纵市场行为的形式,相信任何一个炒过币的人都经历过不止一个这些行为的教科书般的案例。 Here are some common forms of market manipulation: Pump and Dump: This involves buying a security at a low price, artificially inflating its price through false and misleading positive statements, and then selling the security at the higher price. Once the manipulator sells their shares, the price typically falls, leaving other investors at a loss. Spoofing: This involves placing large buy or sell orders with no intention of executing them, to create a false appearance of market interest in a particular security or commodity. The orders are then canceled before execution. Wash Trading: This involves an investor simultaneously buying and selling the sam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create misleading, artificial activity in the marketplace. Churning: This occurs when a trader places both buy and sell orders at the same price. The orders are matched, leaving the impression of high trading volumes, but no net change in ownership. Cornering the Market: This involves acquiring enough of a particular asset to gain control and set the price on it. Front Running: This occurs when a broker or other entity enters into a trade because they have foreknowledge of a big non-publicized transaction that will influence the price of the asset, thereby benefiting from the price movement. 如果crypto输了呢 - 证券法不会杀死altcoins 我们没有足够的法律和政治知识去预测这些法律争端最终的结果,但客观的分析让我们意识到大部分代币被认定为证券是符合美国证券法的逻辑的。所以我们必须去推理或者说去想象,大部分代币被认定为证券的情况下,crypto行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图景。 会有部分代币选择走向证券形式的合规化 首先,纯从经济成本上来看,上市的合规经济成本没有那么可怕。对于FDV 1bn+的large-cap tokens,他们从经济角度而言大概率是可以支持的。 做一个简单的市值对比可以发现**,有大量的代币市值是可以和上市公司相比较的,尤其是1bn+ FDV的代币,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有能力支持一个上市公司的合规成本。** 美股有~2000家100mn-1bn市值的公司,~1000家1bn-5bn市值的公司。 在目前的altcoin非常熊市的环境下,crypto也40~50个FDV>1bn的代币,~200个FDV 100mn-1bn的代币。可以预想在牛市状态下,会有多更多的代币进入市值100mn+/1bn+的行列。 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些研究中对上市公司合规成本的测算,一个看起来相对靠谱的是之前SEC对中小公司的上市合规成本有这样一个测算: Thei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verage cost of achieving regulatory compliance to enter the marketplace as an IPO is about $2.5 million. Once they are established, small-cap companies can expect to pay about $1.5 million in ongoing compliance costs every year. 结论是~2.5mn的上市成本,~1.5mn的每年的持续成本;考虑到这些年的通胀,3-4mn IPO,2-3mn annual recuring cost sounds reasonable estimates;另外这个数字当然也跟公司本身规模有正相关性,几亿美金的microcap公司应该是会低于这个均值的。这当然不是一笔小钱,但对于有百人团队的大项目方而言,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成本。 相对更不确定的是这些项目的历史上的合规问题如何解决。 股票上市会需要审计公司的历史财务情况,代币并非股权,所需要的披露内容和股票上市应当会是不同的,也需要新的监管框架去做出明晰界定。但只要有了明确的规则,就有能调整和处理的办法,历史上存在财务问题的公司也可以通过重述历史报表等解决办法获得上市机会。 合规化的成本虽然可以接受,但也是相当高的;那么项目方是不是有这样的激励去做呢?这个问题显然没办法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首先,合规化确实会让很多项目方增加很多负担、减少很多做事的空间——不能做“市值管理”、不能做内幕交易、不能做虚假宣传、卖币需要公告等等,这确实触及了非常多商业模式的根本。 但相对的,对于尤其大市值的项目方而言,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流动性、接触到更多更deep pocket的投资人、获得全面的监管许可,是他们无论从市值增长还是项目发展角度,要迈入下一个台阶的重要条件。 “非法割,能割的猛烈,但韭菜池子小;合法割,要割的克制,但韭菜池子大。” 随着项目规模增大,不合规操作所产生的潜在利益 vs 合规后所能接触到的广阔市场和资本所带来的机遇,天平是越来越向后者倾斜的。头部的公链/layer2,头部的蓝筹DeFi,我们相信都会有项目迈出这一步,走向一个彻底合规的运营模式。 合规生态和非合规生态的长期共存、互相依赖 当然,大部分项目方是不能也不会迈入证券合规化的道路的;未来的crypto世界,会是合规与非合规两个边界清晰但又紧密联系的部分共同构成。 这样的共存格局今天已然存在,但目前合规生态在crypto世界的影响力是还比较小的。随着监管框架的清晰,合规生态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将越来越高——合规生态的发展,不仅将显著增加整个crypto行业的总规模,也将通过主流资产价格上升从而流动性溢出的形式,向非合规生态大量输血。 大项目走合规化,小项目留在非合规市场也能享受到合规市场的流动性溢出;两个市场形成生态互补,证券法不会是crypto的末日。 和平比胜利更重要 在司法侧,SEC vs Ripple尚未盖棺定论,SEC vs Coinbase/Binance也才刚刚拉开序幕——最终这些官司尘埃落定,可能需要的是数年的时间。 在立法侧,7月以来又已经有多个crypto监管的法案在两院被提交,包括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 Responsible Financial Innovation Act, Crypto-Asset National Security Enhancement and Enforcement——历史上已经有超过50个crypto监管有关的法案在两院被提交,但我们离法律框架的明晰依然如此遥远。 对crypto行业最糟糕的结果,不是最终大部分代币被认定为证券,而是在长期缺乏清晰监管框架的情况下,行业发展所失去的时间和空间,所浪费的资源和机会。 监管者和crypto行业冲突的升级和加剧,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冲突收敛、最终得到解决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Ripple Labs的判决公布日是7月13日,第二天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的纪念日,这让我联想到了大革命结束后法国的动荡不安;但也正是那段混乱的岁月中最终诞生了现代法律的基石——法国民法典。期待我们能看到,尽管crypto行业当前正在经历混乱和动荡,但最终它将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出路,建立起一套能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的规范和法典。 来源:金色财经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