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字头”表现活跃,中国长城上涨3.97%,央企ETF(159959)上涨0.15%
go
lg
...
体系。以央国企为“锚”的中特估值体系与
ESG
投
资
有较多相似性和可比性,进而可以认为,长期来看央国企估值将回归合理水平。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6-05
金融界发布研究结果 用ESG重新定义好公司的模样
go
lg
...
得分,则将有望受到投资人的青睐。这也是
ESG
投
资
理念的基本逻辑。 尽管目前不是全体强制披露ESG信息,但是敢于率先、主动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其投资价值是否更有利于被投资者发现?其经营效益更容易得到更好的保证? 综合经营效率、利润增速、股东治理、社会贡献、机构关注和市场表现六个维度,ESG报告公司表现出整体的综合能力更强。 ESG报告企业中行业前三名占比更高 利润增长更稳定 在营收规模方面,以近三年平均营收来定义行业前三名的门槛,其中发布ESG报告的企业中是行业前三名的企业占比达到8.73%,而在未发布报告的企业中这个比例只有5.41%。 利润增速方面,ESG报告公司的整体成长性表现更好,特别是在2022年单年度和五年周期的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更加突出。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按照归母净利润增速在2022年内上涨20%以内、20%-50%和50%以上,下跌20%以内、20%-50%和50%以上这6大涨跌幅区间,分别统计3类个股的占比,可以看出ESG报告企业业绩更加稳健,出现超过50%以上暴涨暴跌的情况比例更少。 ESG报告公司更懂得回报股东 平均税收贡献高于未报告公司5倍 在股东回报方面,ESG报告公司更倾向于在股价出现大幅回撤之时采取回购等行为,给投资者传递信心。同时相比责任报告公司和未发布报告公司,ESG报告公司的现金累计分红金额及分红占比更为突出。 例如在大股东增持次数和回购次数方面,ESG报告(518家)、责任报告(1028家)和未发布报告(2831家 )三类个股,所表现的平均累计增持和平均累计回购均显示出ESG报告公司比例更高。 在现金分红方面,ESG报告、责任报告和未发布报告三类个股在2020至2022年间,平均每家企业三年累计分红分别为26.12亿、10.04亿和3.53亿。可以看出ESG报告企业在回馈股东上更为慷慨。 而连续3年未派发现金红利的企业,在ESG报告(518家)、责任报告(1028家)和未发布报告(2831家)三类个股中分别为45家、155家和631家,占这三类个股比重分别为8.69%、15.08%和22.29%。 数据显示,ESG报告(518家)、责任报告(1028家)和未发布报告(2831家)三类企业,2022年的税金及附加平均值分别为9.51亿、2.51亿和1.43亿。可以看出ESG企业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税收。 ESG报告公司更容易引起机构关注 市场涨跌福也更温和 从机构关注度方面可以看到,ESG报告企业在研究报告数量、机构持股家数等方面的表现更加亮眼。 ESG报告、责任报告和未发布报告三类个股的平均数分别为40份、25份和13份。 持股机构家数方面,ESG报告、责任报告和未发布报告三类个股的平均数分别为208家、138家和67家,中位数分别为126家、65家和25家。两项数据均可看出,ESG报告公司更受持股机构关注。 在市场涨跌方面,ESG报告公司虽然在股价超额收益方面(特指股价上涨50%以上)不及未发布报告企业,但ESG报告公司股价整体表现均衡,回撤幅度较小,市场表现在收益与风险之间更能得到平衡。
lg
...
金融界
2023-06-02
中信建投ESG研究负责人徐建华:今年以来公募对ESG公司调研兴趣大增
go
lg
...
决策就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以前做
ESG
投
资
决策的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ESG数据,但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因为那个时候上市公司并不那么愿意主动披露数据。而现在我们看到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意愿加强,披露报告的企业达到了市场三分之一,市场上做ESG数据的企业也有二三十家。但是即使这样,这些数据的相关性极低。这说明尽管有了披露意愿,但各家的数据还是参差不齐,这对
ESG
投
资
仍然是不利的。”徐建华说。 关于“上市公司做ESG的负担还是机会”问题,徐建华认为:短期来看上ESG是上市公司的成本,但长期看做ESG可以帮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发绿债,这对都是市场对ESG公司的奖励。 图片说明:中信建投证券量化策略与ESG研究负责人徐建华在分享观点 徐建华表示,今年疫情放开以后,他陆续接到许多公募基金希望对ESG报告公司进行调研的需求,他也非常愿意帮助这类上市公司和做ESG相关投资组合的公募做对接。 这一提议得到了现场二十余家上市公司的热烈响应。神州泰岳董秘张开彦、高能环保董秘张炯都对此表示热烈欢迎。 “这也恰好是金融界搭建美丽中国ESG联盟的初衷。”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院长周婷说。据她介绍,由金融界联合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将为上市企业和投资机构、ESG研究与评级机构等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提供ESG信息披露服务策略,助力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信建投和中国中免、佳华科技、首创环保、轻松集团、高能环境、大禹节水等12家上市公司成为首批成员。
lg
...
金融界
2023-06-02
ESG之“E”维度分析 ——2021年银行业上市公司
go
lg
...
,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ESG建设、
ESG
投
资
、ESG评价的发展,促使工商公司、金融机构、专业评价机构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共同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 E(环境)介绍 为应对极端气候对全球的影响,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6年11月4日,世界各国签署《巴黎协定》,把“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中国也在2020年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推动ESG建设,中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推动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中国银行机构的E(环境)取得怎样的成效?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将对披露ESG报告的上市银行的E绩效进行分析,了解银行在推动环境治理方面的绩效。 E(环境)绩效分析 (UCCR)ESG专项小组通过对银行官网及巨潮资讯网披露的ESG相关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截至2022年5月31日 ,银行业主动披露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A+H股上市公司有62家,(UCCR)ESG专项小组以此为样本,结合联洲信评ESG评级模型及标准,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E(环境)绩效进行综合分析。 表1:联洲信评E评级体系 环境管理目标 银行机构在推动ESG的建设中,通过设立环境管理目标,强化环境保护管理,推动自身绿色发展。同时,利用行业特殊性,引导更多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促进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银行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清晰的环境管理目标,表明银行机构为推动ESG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银行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追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62家披露了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100%的公司都建立了环境管理目标,其中70.97%的公司的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环境管理目标,并贯彻到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29.03%的公司的环境管理目标较清晰,但还有待完善及细化。整体上,上市银行对于E(环境)建设都比较重视,都建立了明确的环境管理目标。 图1:设立环境管理目标情况 图2:环境管理目标与评级情况 通过图2分析可以看出,环境管理目标的清晰度与银行的ESG评级结果呈正比。ESG评级结果为A等级的上市银行中,100%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都很清晰;BBB等级的上市银行中,有95.24%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仅有4.76%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比较清晰;而BB等级的上市银行中,有54.84%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有45.16%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比较清晰;B等级的上市银行中,有一半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很清晰,一半的银行的环境管理目标比较清晰。 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 银行机构重视ESG建设,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银行机构在践行ESG理念的过程中,通过制定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绿色环境保护等制度来规范银行在经营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分析62家披露了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100%的银行都制定了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其中69.35%的银行制定了相关规范,内容完整、有效,能有效推动公司ESG建设;30.65%的银行建立了相关规范,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体上,上市银行都制定了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在银行内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进一步分析也发现,评级高的银行都制定相关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且内容完整、有效。而评级较低的银行仅有部分制定了内容完善且有效的相关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通过图3可以看出,ESG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中,100%的银行都制定了完整、有效的节能和绿色环境保护规范;而评级结果为BB和B的银行中,仅有54.84%和33.33%的银行制定了完整、有效的节能和绿色环境保护规范。 图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政策与评级情况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ISO 14001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通过认证后可证明该主体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能够确保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控制达到相关要求。而通过分析62家披露了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情况,通过了ISO 14001认证的银行占比为1.61%,大部分的银行没有通过ISO 14001国际认证。这其中的可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评级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银行公开的相关数据,大部分银行没有将相关环境认证信息披露出来;第二,基于银行业的行业特性,银行业更关心银行的内部风险监控,没有强制要求银行获得国际环境认证。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目前监管机构没有发布统一、详细、可参考的信息披露标准,所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质量缺乏规范化,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62家披露了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中,专门设立了环境信息披露情况部门的银行占比为72.58%;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环境信息披露完整,质量水平高的占比为27.42%;环境信息披露不完整,质量水平一般为56.45%,占大部分;没有披露环境信息占比为16.13%。从结果分析,银行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意识已经形成了,但还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大部分银行披露的内容不够完整和规范,未来需要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做到公开透明、统一规范。 图4:环境信息披露部门与评级情况 图5: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评级情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的ESG评级结果呈正比。ESG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中,100%都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信息披露部门,而评级结果为B的银行仅有16.67%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信息披露部门。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有50%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高,而评级结果为B的银行中有0%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高,50%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一般。 环境风险管理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是检测“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双碳”背景下,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环境信息包含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资源消耗信息等。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严格要求上市银行披露气候信息,也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进程。 通过对62家主动披露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相关数据的银行有49家,占比为79.03%,但大部分的信息披露不齐全;有20.97%的银行未披露环境信息的相关数据。这说明在银行业,大部分银行已经意识到环境信息相关数据披露的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披露规范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完整性、透明性。未来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范,银行业需要加大对ESG的实践力度,实现量化环境信息的披露。 图6:环境信息数据披露情况 绿色金融情况 绿色金融是银行机构引导企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银行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概念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引导市场将资源投入绿色低碳企业中,倒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促进全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对于绿色金融,我们重点关注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绿色贷款增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绿色债券承销规模、ESG概念理财产品规模、绿色金融投资规模、绿色金融周边产品等方面。 在绿色贷款方面,通过对62家主动披露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在1000亿及以上的银行占比为16.13%,100亿到1000亿间的银行占比为38.67%,超过半数的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小于100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及大型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较大,城农商行的绿色贷款规模较小。但在绿色贷款增速上,大部分银行的增速较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在20%以上的银行占比有64.52%,增速在10%(含)-20%的银行占比为20.97%,超过85%的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在10%以上,说明大部分银行对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绿色金融贷款的发放金额逐年增加,通过绿色金融带动企业绿色发展。 图7:年末绿色贷款增速情况 图8:年末绿色贷款增速与评级情况 如图8,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绿色贷款增速与银行ESG评级成正比,ESG评级等级越高,绿色贷款增速的表现越好。评级结果为A的银行中,100%的绿色贷款增速在20%以上,评级为BBB的银行有76.19%的绿色贷款增速在20%以上,评级为BB的银行有58.06%的绿色贷款增速在20%以上,而评级结果为B的银行中仅有33.33%的银行的绿色贷款增速在20%以上。 在绿色债券、ESG概念理财产品规模、绿色金融投资规模方面,因为披露标准不统一,大部分银行没有披露相关数据。从披露的数据看,大部分银行发行的绿色金融相关产品金额不是特别高,但做了“首单”的尝试,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金融体系往多元化趋势发展。 抑制污染投资 为加快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可见,抑制污染性投资是银行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投资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绿色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62家披露了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银行中,74.19%的银行都限制“二高一剩”行业贷款,从实际行动上推动ESG的建设。但也有25.81%的企业没有限制“二高一剩”行业贷款,这些银行主要是中小型银行。这表明在ESG建设中,大型银行能积极倡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ESG的建设,而中小银行相关实践还有待改进,未来中小银行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到ESG的实践中。 总结 通过对62家披露了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的银行业的上市公司E(环境)绩效分析发现,在“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上市银行在E(环境)的建设中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绝大部分银行都建立了清晰的环境管理目标和完整、有效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保护规范,在组织结构上,成立绿色研究院、绿色金融事业部等,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动低碳转型。但城商行在绿色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的投入,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提高银行的E(环境)的整体水平。再者,因为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规范,上市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参齐不齐,环境信息披露不够完善、不够规范,未来在信息披露方面,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进而提高上市银行整体ESG表现。 申明:以上分析以上市银行披露的2021年度ESG相关报告和2021年度银行年报等公开信息为数据来源,评级信息存在不充分等局限性。联洲信评不对评级报告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作任何保证,评级结果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依据,仅作为基本参考。 撰稿人: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
lg
...
金融界
2023-06-02
金融界举办“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首场活动 上市公司与机构携手讨论ESG如何从负担变赋能?
go
lg
...
“ESG治理的植入与提升,将助力公司在
ESG
投
资
方向的转变上提前落座、弯道超车。”陈静表示。 图为陈静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首场北京站活动上的发言 高质量的ESG披露报告往往是投资机构的追求热点,而机构投资者如何发挥ESG理念,真正挑选出这样的好标的?作为机构投资者代表,华夏理财ESG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邓文硕分享了
ESG
投
资
理念。他指出,银行理财现在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期,自2019年国内首支ESG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至2022年底,发行ESG产品的银行理财机构已增加至19家,产品募集规模由105亿元增长至339亿元。展望未来银行理财投资,他还提出了规范统一底层ESG资产和ESG资管产品的认定等建议。 图为邓文硕在“2023高质量上市公司城市行系列”首场北京站活动上的发言 搭建ESG交流平台 赋能ESG披露 在开放式讨论环节,围绕着“ESG报告:机会还是负担”“
ESG
投
资
:工具还是价值观”两个话题,高能环境董秘张炯、神州泰岳董秘张开彦、大禹节水董秘陈静、科锐国际董秘陈崧、思路迪(3D Medicines)董秘夏芳、海德股份董秘王磊、轻松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马孝武、中科闻歌首席战略官郭骅、中国中免IR和ESG经理冀赞元、协合新能源集团法律合规部高级合规经理胡巧玲、中信建投证券智能量化策略与ESG研究负责人徐建华等充分探讨交流。 活动期间,由金融界倡导、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该联盟是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践行“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宗旨,为上市企业和投资机构、ESG研究与评级机构等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提供ESG信息披露服务策略,助力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免、中信建投、中国铁物、佳华科技、首创环保、轻松集团、高能环境、思路迪(3D Medicines)、鼎捷软件、神州泰岳、大禹节水、科锐国际共12家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未来,联盟将会发挥平台优势,凝聚资源,高效对接,务实交流,共商、共建、共享以ESG为核心的价值连接平台,为助力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贡献力量。此外,本次活动得到乐普医疗、万和证券大力支持。 (图片说明: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余兴喜、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蓝虹、中信建投证券智能量化策略与ESG负责人徐建华、金融界总编辑金明正、金融界上市公司业务负责人邢静、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院长周婷共同为“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揭牌)
lg
...
金融界
2023-06-02
Wikiexpo新加坡峰会顺利收官 数千人踊跃参与
go
lg
...
彩的分享。 在主题为“通证经济如何重塑
ESG
投
资
”的圆桌讨论中,嘉宾指出在能源领域引入通证,有几点优势:其一,可以促进能源领域价值的流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其二,通证经济所基于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能源领域的投资更加透明化。当然,由于通证的不稳定性,通证经济进入ESG需要考虑法律和监管。 Coinbase的新加坡负责人Hassan Ahmed就“如何增加主流对Web3的接受”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时指出,虽然Web3目前没有被主流广泛接受的应用,但是这一过程正在进行中,例如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允许在美国没有账户的人,基于美元进行交易,例如星巴克的奥德赛计划像会员发放数字头像,这是回馈会员的新方式,例如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允许用户拥有自己的所有社交数据,Web3的主流应用是个漫长但不断持续的过程。 在“Web3领域NFT如何推动创作经济发展”这一话题的讨论中,嘉宾指出在Web3的世界中,NFT是对加密资产所有权的证明,加密资产可以包括艺术品、游戏道具、创作的内容。在2021年NFT大热,出现了许多泡沫,但随着从业者和参与者在这个领域的深耕,NFT渐渐产生了实际价值,例如与游戏结合的NFT道具可以进一步拓展游戏市场,并让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获得收入。同时,NFT也可能作为一种获得社区共识的标志,有相同喜好和追求的人通过NFT汇聚在一起,形成社区、凝聚共识。 Wiki Finance Expo Singapore 2023作为信息分享和讨论平台,囊括了一系列观众感兴趣的主题。从网络安全到教育技术,从NFT到最新的金融技术进步,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到元宇宙,从加密货币到Web 3.0和数据经济,本次峰会主题多样化,涵盖了影响金融和技术行业未来的密切相关领域,引起了全球区块链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关注。 主办方: WikiFX是全球权威的监管信息查询平台,提供交易商基本信息和监管许可查询服务,展示了45000多家全球外汇经纪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报告。 协办方: WikiBit:全球区块链企业信息查询工具,推出了网页端,移动端等产品。 WikiEXPO:由WikiFX于2019年成立的国际金融行业线下展会品牌,为项目方、投资者、从业者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分享和业务交流平台。 金色财经:华语最头部的区块链和Web3资讯服务平台。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6-02
神州泰岳董秘张开彦:要让ESG披露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go
lg
...
得到了现场投资机构的共鸣。 现场有
ESG
投
资
机构表达了自己“对真正符合ESG特质的企业相当渴求”,希望更多地了解ESG报告背后企业更多鲜活的、实际的场景。对此,张开彦表示,神州泰岳作为数字经济的领头企业,公司具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在ESG方面的工作也具有相当的特色,欢迎金融界和“美丽中国ESG研究联盟成员”与投资机构一道,来到神州泰岳进行调研,从ESG工作中发掘亮点和特色,发现更多的长线投资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6-02
大禹节水董秘陈静:助力
ESG
投
资
提前落座、弯道超车
go
lg
...
的这场速度与质量的博弈下,将助力公司在
ESG
投
资
方向的转变上提前落座、弯道超车”。 2022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之年,也是大禹节水“六五”战略的关键之年,未来,公司将沿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这一正确路径不断开拓,以创新创业的精神不断助力我国农水的现代化建设,赋能“水利生态”,实践自身社会价值,展现公司社会担当,为实现“打造节水灌溉世界百年名企”的愿景而持续奋进。
lg
...
金融界
2023-06-02
我国ESG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不到1%,华夏理财邓文硕建议给予货币政策支持和财税政策优惠、规范ESG资管产品认定
go
lg
...
2022年至2023年1季度,银行理财
ESG
投
资
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期,ESG理财产品募集规模超过400亿元。 关于华夏理财的ESG发展历程,邓文硕介绍,该公司每年会发布ESG资管白皮书,身体力行发行ESG产品,目前大概已发布50支ESG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规模超过280亿元。此外,该公司还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ESG高峰论坛,第五届即将于9月份召开。 据了解,自2019年国内首支ESG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至2022年底,发行ESG产品的银行理财机构已增加至19家,产品募集规模由105亿元增长至339亿元。 对于银行理财
ESG
投
资
未来的展望,邓文硕称,如果按照2022年全球
ESG
投
资
33%的渗透率水平测算,银行理财ESG产品规模可达到近9万亿元。但是,目前我国ESG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不到1%。 邓文硕介绍,目前,华夏理财ESG事业部既有ESG的研究,也会涉及到ESG资管的投资,实际上华夏理财在做一些非标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时候,如果是绿色债券或者是绿色的非标,收益率会要求相对低一些。就是说对于普通的非标产品,假设要求年化收益率是5%的话,如果符合绿色标准的,可以要求低一些。 邓文硕直言,该公司在做ESG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个是标准化建设,规范统一底层ESG资产和ESG资管产品的认定。有些机构虚报ESG规模很大,实际上穿透它的产品还有一些非ESG的因素。建议超过一定比例的底层资产为ESG资产的,我们就可以将该资产认定为ESG资管产品,所以需要一个权威的认证,以便在同一个规则下赛跑。 第二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ESG主题资管产品的流动性支持机制,有效提升其风险收益性价比。建议设立一个表外的资管产品交易场所,同时进一步丰富拓宽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资管产品也纳入央行货币政策交易的对手方。 同时,在财税政策方面,邓文硕建议给予ESG资管产品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公募基金享受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是比较多的,因为国家鼓励支持公募基金发展,但是对银行理财同样做ESG的,它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的支持力度就比较小。
lg
...
金融界
2023-06-01
银行理财业务创新的五个方向
go
lg
...
和投资策略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筛选符合
ESG
投
资
理念的投资标的以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新领域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存续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共有279款ESG银行理财产品存续,其中兴银理财存续的ESG产品数量最多,达78款,比2021年末增加了61款,形成了系列化、多样化、层次化的产品系列,是国内首批推出ESG产品的银行理财公司之一;其次是农银理财,共43款ESG产品,与其自身战略定位相一致,有助于推动惠农及相关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华夏理财的ESG产品数量也较为可观,共35款,比2021年末减少了11款。 从产品类型来看,目前存续的ESG主题理财产品依旧以固收为主,占比约为72.40%,混合类和权益类占比分别为27.24%和0.36%,存续的唯一一款权益类ESG产品为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风险等级为四级。固定收益类产品共202款,比2021年末增加116款,其中“固收+”49只。ESG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视角,为固收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精选、优选资产投资标的有效控制产品的风险,使得理财产品的投资绩效提升。 从资金投向角度看,ESG主题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等资产,其中债券型资产占据首位。固定收益类ESG主题理财产品重点投资标的包括绿色债券、绿色ABS等,涵盖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乡村振兴等领域。如兴银理财发行“ESG兴动绿色发展”系列,产品投资标的主要选自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相关产业。 (二)资产配置趋势 1.以固收资产为核心,逐步延伸多投资领域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在资金投向上已基本涵盖了各类市场,形成了以固收资产为核心,逐步向全资产投资延伸。具体而言,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仍是银行配置核心,占比相较去年小幅下降。从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来看,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2年3季度末,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余额占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7.51%,与2021年末相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此外,投向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26.02%,与2021年末相比增加约1.9个百分点。银行长期深耕固收市场,在低风险理财及固收领域拥有传统优势,加上银行理财客群需求更偏稳健保守,因此固收类、低波动的理财产品更能契合银行客群的风险偏好。二是基金类资产占比有所提升,直接投资权益类资产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3季度末,理财资金投向基金的余额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3.8%,与2021年末相比增长0.05个百分点;投向权益类资产的增速有所放缓,相较2021年末仅提升了约0.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理财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余额占比存在下降趋势,但投向货币市场工具、基金类资产的余额占比处于上升趋势,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层面仍以固收类资产为主,但对其他资产类别的配置力度正逐步加强,以避免对单一资产类别的过度依赖,从而构建起多元化、多策略、分散化的资产配置“新常态”。 2.克服壁垒,积极加码权益类市场的投资 固收类、混合类产品成为银行理财探索权益类市场的重要抓手。2022年3季度末,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为13614亿元。从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权益类资产总投资余额的72.06%,与2021年末相比增加16.77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中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26.74%,与2021年末相比下降16.1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银行理财在权益类市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固收类产品中配置较小比例的权益类资产。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积极布局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权益类理财产品并未出现显著提升。对于目前较少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原因,一是受2022年股债震荡影响,部分产品累计净值跌破了初始净值,而银行理财的个人投资者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两轮“破净潮”引发了“赎回潮”,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需求放缓。二是“破净潮”叠加“赎回潮”,使银行的风险管理、投研能力经受着市场的“洗礼”,银行在权益市场的“资历尚浅”,且普适的理财风控模型难以对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监测;三是银行在权益资产投资领域的人员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目前银行理财对权益资产投资的探索主要围绕“固收+”类和混合类的资产配置思路,再逐步向权益类延伸。 3.谋求突破,逐步探索商品及衍生品投资 银行理财主要通过在固收类、混合类产品中配置部分商品及衍生品资产,以抵御单一资产波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2022年3季度末,理财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的余额约为109亿元。从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类资产投资余额占金融衍生品类资产总投资余额的69.71%,与2021年末相比下降10.8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30.11%,与2021年末相比增加了10.64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类资产投资余额由2021年末的0%提升至0.19%。由此可见,目前银行理财在金融衍生品投资方面的探索,集中于在固收类产品配置较小比例的衍生品类资产,使各类资产的波动相互对冲以降低风险,提高产品收益率。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的“稀缺品”,部分全国性机构逐步探索发行了商品及衍生品类的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末,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共计13款,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7款;其中,3款为公募产品,10款为私募产品,均由全国性机构发行,产品主要采取与指数、个股、商品等标的挂钩。商品及衍生品的投资市场分散度较高,具有高波动、高杠杆的特点,因此该类产品的收益波动性较大,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处于固收类向权益类市场探索的过程,但由于相关人才的短缺、现有制度对该类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及合规性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银行对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的推出会相对谨慎,目前仍处于“试水”阶段。 (三)营销渠道建设 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理财公司成立时间尚短,业务渠道相对有限,因此理财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官网、APP等直销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代销渠道,拓展多样化的业务区域范围和客群主体,以此全面提高自身市场份额。 1.直销渠道 理财公司多采取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共同发展的战略,逐步完善直销渠道建设,但目前线上直销渠道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财公司处于建设初期阶段,业务模式、业务渠道等方面仍不完善,因此需要构建线上、线下多业务渠道,以此拓展客群范围,提高客户黏性。 在线上直销渠道建设方式上,多数理财公司已建立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但自建APP直销渠道的理财公司相对较少,目前仅有中信理财和青银理财打通了主要的三大线上直销渠道。 微信公众号方面,23家理财公司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其中,中信理财、青银理财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号链接进行购买,建信理财、华夏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则在产品展示信息中附带二维码链接,客户可跳转至银行APP购买。主要系微信公众号建设相对便利、成本较低,且传播范围和渠道客户黏度较高,因此理财公司积极搭建此类线上平台。 官方网站及APP方面,15家理财公司建立了专属的官方网站,仅有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青银理财4家理财公司自建了APP。部分理财公司渠道覆盖度低,国有行理财公司可依托于较强的母行渠道资源,因此线上渠道较少;而部分城商行、股份行理财公司,自身成立时间尚短,处于渠道建设初期,同时受限于经费支撑等原因,线上渠道并不发达。 2.代销渠道 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拓展市场份额,理财公司纷纷探索除直销以外的渠道进一步提高自身市场份额,依托于母行,积极探索他行渠道,以全面提高产品覆盖率。 (1)代销市场整体情况分析 由于市场中近87%的代销产品来源于理财公司,后文仅讨论银行机构代销理财公司的情况。 “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理财产品代销市场形成了以“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新格局,被代销产品中,87%的产品来自理财公司,仅有12%的产品来自银行机构。 在“资管新规”引导下,理财公司数量逐步增多,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产品来源。但由于理财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渠道资源相对欠缺,因此需要依托于代销渠道扩张市场份额,对代销的需求旺盛。而银行机构本身理财产品逐步转移至自身成立的理财公司,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较少,同时,自身成立时间较久,渠道建设较为完善,可通过原有客户渠道布局市场,因此对代销的需求不明显。可以看出,在竞争加剧的净值化时代,理财公司更加依赖于代销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2)理财公司的渠道情况 目前,理财公司对母行渠道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代销产品。其中,国有行理财公司对母行渠道资源依赖最高,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积极拓展他行渠道发展业务。具体而言,国有行理财公司仅被母行代销产品的比例最高,均超过70%,主要系国有行自身客户资源充足,区域网点较广,渠道建设最为完善,母行客户渠道仍然是较为广泛的增量市场。股份行理财公司、城商行理财公司对母行渠道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同时探索母行和他行渠道共同发行产品的方式。其中,仅被母行代销的产品数量均超50%,仍为主要地位,同时被母行和他行代销的产品数量占比集中在10%-50%之间。主要系股份行理财公司和城商行理财公司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战略风格相对激进,对市场拓展的积极性和机动性更高,有较强的意愿探索多渠道的代销方式。农商行理财公司的拓展力度最强,呈现多渠道共同发展的态势,渠道资源相对较为分散,并对他行渠道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中,仅被母行代销产品、仅被他行渠道代销产品、同时被母行和他行代销渠道代销产品比例分别为40%、31%、29%。可以看出,农商行理财公司的拓展能力强,积极布局他行渠道,主要系渝农商理财母行资源相对有限,须积极运用他行代销渠道以提高产品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3)银行准入他行理财公司产品整体情况 理财公司代销渠道类型丰富,且各类型理财公司的代销策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国有行理财公司的代销渠道类型相对较少,均在5类及以下,大多为国有行、股份行、直销银行。主要系国有行理财公司的母行渠道资源丰富,并且国有行理财公司的风格相对更为严谨,对代销渠道的品牌建设、投研实力要求更高,因此代销渠道类型相对局限。股份行理财公司的代销渠道类型相对更加丰富,主要为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城商行、直销银行,可以看出股份行正着力于拓展下沉市场,借助上述机构广阔的县域、农村地区发展理财业务,与国有行理财公司的发展战略形成差异。同时,以兴银理财为代表的理财公司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代销渠道,以此为依托大力拓展市场份额,发展态势良好。城商行理财公司的代销渠道类型相对集中,分布在农商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和直销银行。主要系城商行理财公司整体投研风格相对激进,产品风险等级略高,因此转向经营风格相似的上述类型机构进行合作。农商行理财公司主要拓展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主要系农商行专注于下沉市场,拓展村镇客群和下沉客群。此外,超一半理财公司拓展直销银行渠道、民营银行渠道。民营银行和直销银行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办理业务,突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未来或将成为理财公司扩宽销售渠道的又一方向。 (4)银行准入的他行理财公司产品特征 银行代销准入的他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以中低风险、中长期限的固收类产品为主,与整体银行理财市场产品特征相似 。其中, 产品类型方面 ,银行较为青睐固收类产品,占比超九成,出于风险把控,银行均暂未准入他行理财公司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 风险等级方面 ,银行较为偏好准入二级中低风险产品,主要系产品类型集中在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风险等级相应呈现集中度高的情况; 期限分布方面 ,中长期限产品占比更多,主要系银行理财市场正逐步趋于市场化的长期限的投资和运作模式,代销市场相应偏好中长期限产品; 开放形态方面 ,封闭式产品相对更受欢迎,占比超五成,主要系封闭式产品运作模式涉及的赎回操作较少,受代销市场欢迎。 (四)配套能力建设 资管新规实施元年,理财机构对银行理财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银行理财产品年内经历两次“破净潮”,11月更是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引发“赎回潮危机”。打铁还需自身硬,理财机构必须增强自身理财管理能力,更加注重配套能力建设。 提升投资研究能力,积极打造投研生态圈。时至今日,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投研能力依然是理财机构的软肋。理财机构应该构建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研究体系,研究层面应包括宏观、行业、战略、大类资产市场等,便于大类资产配置业务的开展;此外理财机构应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投资业绩转化,逐步建立起多市场、多策略、多资产品种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最后,理财机构应对投资组合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投资业绩可追溯。 兴银理财案例 兴银理财一方面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和直接融资,增加权益投资产品比重,兴银理财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固收+”、权益FoF为主的含权产品,另一方面在大类资产配置,基金研究,股票行业研究上增配相应的资源,用以支持权益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相关的产品。 开发了首支由银行理财公司参与设计并冠名的A股宽基股票指数,推出行业首支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发行市场上首支募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混合类ESG理财产品等;系统性构建ESG投研能力,ESG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增长达370亿元。 增强金融科技能力,积极围绕金融科技开展理财业务。通过金融科技与理财业务的结合,可以帮助理财机构应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难点,挖掘出理财机构发展的新模式。理财机构可以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的支撑下,拓宽理财产品线上业务、完善风控模型、优化投资组合等。 工银理财案例 工银理财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功能,先后建成投产“一体两翼”销售系统、新一代注册登记系统、全面风险合规管理等一系列精品项目,筑牢生产运维与网络及信息安全屏障,初步搭建了数据管理、数据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搭建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随着我国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大,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逐步增多,其他资管产品的频繁爆雷,更是对理财机构作出了警示,理财机构应积极分析管理理财产品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内控风险、名誉风险、市场风险等,提高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 信银理财案例 信银理财建立了以风险管理部门为依托,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内审部门独立审计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报告以及风险控制或缓释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活动在内的全过程;制定了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明确风险限额设定、限额调整、超限额报告和处理机制;建立了覆盖各类风险、客户、业务及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形成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全面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风险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风险限额进行监控,并进行定期统计和报告。 (五)同业合作方向 禀赋差异带来共赢机会。由于自身禀赋的差异,各类资管机构可基于自身禀赋优劣势,衍生出相互合作的空间,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对理财机构而言,其仍处于成长阶段,同业合作更能助力其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理财机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有较多的同业合作。 理财机构应积极与投研能力较强的资管机构展开合作。理财机构的权益投资能力不足,投研体系尚待完善,短期内难以实现投研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投研能力作为理财机构拓展业务的根本指标,对理财机构的业务进展影响甚大,因此投研能力方面的合作极其必要。当前,理财机构在投研端积极搭建投研生态圈,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投研联动,不断提升自身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例如,证券资管机构在多类资产的投研能力比较突出,可以为理财机构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精细化投资管理支持服务;保险擅长风险管理及大类资产配置,而理财机构在资金端相较于保险公司有较大优势,基于这些资源禀赋的差异,理财机构也可与保险公司达成相互合作。 理财机构可在客户营销方面助力其他资管机构。相较于其他资管机构,商业银行在获客渠道上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各类资管机构可以在客户营销方面与理财机构深化合作,实现共赢。例如,招商银行2022年半年报披露,公司通过“招赢通”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保险、券商、基金等第三方资管产品的线上销售交易服务。 理财机构可在投资标的方面与其他资管机构展开合作。受限于投资范围、投资额度等监管要求,如非标债权、非上市公司股权、境外资产等,理财机构和其他资管机构在投资标的上亦可展开合作。例如,理财机构可与信托公司开展标品交易合作和非标主动管理合作等:标品交易合作主要是信托公司通过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提供帮助理财公司开展非标转标业务;非标主动管理合作主要是通过债权、股权、分层设计等模式共同开发项目。 理财机构可与国外资管机构深化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除与国内同业机构积极展开合作外,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理财机构也逐步探索与国外资管机构的合作模式。工商银行积极在投资品种、配置范围等方面实现全球化,对标国际领先同业,全面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将通过与高盛资管合资成立的高盛工银理财公司平台,充分吸收借鉴国际一流资管机构在量化、另类和跨境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持续拓展能力圈与生态圈。 注:[1]数据截至2022年末,样本涵盖了私募理财产品及外币理财产品。[2]此处仅统计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中已披露细分产品类型的样本。其中,纯固收类产品指理财资金全部投向债券类资产,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则计入“固收+”产品类别。[3]资料截至2022年11月。[4]数据截至2022年11月末。 [5]截至2022年11月末。[6]截至2022年11月末。[7]截至2022年11月末。 作者丨普益标准研究员 秦婧 黄诗慧 赵伟
lg
...
金融界
2023-05-30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
2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中国最高领导人召开重磅会议、所有政治局常委出席 向省部级高官释放经济增长重要信号
lg
...
传中国考虑10万亿元刺激!华尔街今日有大事,别忘了这一就业数据
lg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交易!彭博社:大量资金撤离沪深300指数转向“这资产”……
lg
...
美国关键就业数据“爆雷”!普京突然重大宣布 金价大涨32美元创历史新高 如何交易黄金?
lg
...
以色列传大消息!美国称这是一起“可怕的事件” 黄金刚刚创历史新高逼近2780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海外华人投资#
lg
...
27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3讨论
#美国大选#
lg
...
96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0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