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有多少?除病案生成、报告解读这些 CDSS 方面的应用外,公司在重点专科或细分领域有哪些布局? A:公司在 2025 年 3 月发布了 9 个 AI 订阅套餐,包含 18个场景,目前已为 100 多家客户对接了 AI能力,部分客户订阅了免费套餐,部分客户选择了更深度场景的收费套餐。2025年,公司计划扩大 AI 订阅的客户基数,提高收费客户数量,同时继续丰富扩展AI场景能力。订阅套餐主要依托于WiNEX Copilot,融入医疗的业务和流程,提升医护人员的效率;在重点专科或细分的专项领域,公司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医院开展以项目化或科研合作的合作方式打造样板。 Q:哪些场景是 CNN 或小模型不能做而大模型可以做的?以及这些场景的商业化空间有多大? A:2017 年公司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时,国内外 AI 着力于卷积神经网络,医疗 AI 方面影像类应用比较多,公司也在骨龄检测、胸肺部 CT 筛查等方面做了一些 AI 智能辅助场景。大模型的参数规模有很大提升,除自然语言生成如病历生成外,也可做复杂的推理,如病历质控,手术用血规划、评估预测等。 Q:大模型在医疗行业中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A:AI促进了核心业务系统能力的提升,助力订单侧转换。WiNEX产品在启动立项时,已考虑将 AI的能力融入其中,所以WiNEX产品的竞争力表现更好,有助于新客户的转化。WiNEX产品的 AI 能力,有助于加速老客户核心系统升级换代的动力。据一些研究分析显示,对于生成式 AI 的应用场景,97%以上采用订阅的方式,医疗行业是 ToB的行业,对订阅服务可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与一些医院用户接触下来,他们还是能逐步接受付费订阅的AI服务给他们提供能力的提升。 Q:订阅模式是根据模型的用量还是使用期限收费? A:目前按照使用期限收费,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套餐,按年收费。 Q:公司与大模型厂商在医疗领域的竞合关系? A: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AI是作为一项技术应用到整个业务过程中,对业务进行重构,产生价值,因此需要对核心业务本身有足够的理解和洞察,而不仅仅是一个大模型的能力,大模型只能解决其中的算法问题;公司有自己的医疗垂直领域大模型WiNGPT,也可以融合其他大模型,将 AI 能力融入到业务场景中。 Q:公司和医院在医疗数据方面的合作情况? A:医疗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知识类数据,公司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合作,将医学指南、书籍等作数字化转换。二是行业开放数据,主要做数据治理工作,保障数据的高质量。三是用户合作类知识数据,公司和客户在项目或者研究上有合作,共同推进数据知识化,这些数据的使用技术上相对可控,比如以脱敏形式完成数据训练,我们有相应的一些技术能力,能够保障好这方面的工作。但在数据立法、数据产权等方面是全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也将继续保持与政府部门、行业专家的充分沟通与讨论。 Q:2025 年一季度,创新业务收入端表现平淡,利润端改善比较明显。请展望全年创新业务对合并报表的影响。 A:创新业务的几家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调整,如环耀卫宁,剥离了不盈利的业务,保留了盈利业务。预计 2025年创新业务公司在利润端会有明显的改善。 Q:请问卫宁科技营收略有下滑,利润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 A:卫宁科技为公司参股公司,其通过人员成本优化、费用压缩等措施进行了成本控制,实现了亏损收窄。 Q:可转债的转股价有下修的计划吗? A:公司在2024年12 月召开过董事会,同意在 2025 年6月底前不下修转股价格。后续公司将根据二级市场及公司实际情况再次审议是否下修并对外披露。 Q:2025年公司是否有回购、增持计划? A:目前没有相关计划。若后续有相关的回购、增持计划,公司将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并对外披露。 Q:公司今年是否有新产品发布? A:公司每年会有新品发布会,今年 5 月 10 日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发布 WiNGPT3.0,请关注卫宁健康公众号。 Q:公司有并购方面的计划吗? A:公司自上市以来,进行了多次并购整合工作,未来仍会继续。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市场较分散,公司作为头部厂商,有责任和义务推动行业整合。若有相关并购计划,公司将及时对外披露。 Q:2025年公司对促进回款采取哪些措施? A:公司已开始加强客户信用管理,设置常态化回款催收机制,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任务纳入销售、研发、实施等相关人员的考核指标。希望库存合同和新合同的回款能够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看回款情况较乐观。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