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中心化存储(如 Amazon S3)或者是去中心化存储(如 Filecoin/IPFS、Arweave)都可以存储声誉数据,不管是原始数据还是加工后的数据。然而,基于社交数据隐私保护和社交数据动态变化等特征,声誉数据需要一种去中心化且能高效存储动态数据的解决方案。 Ceramic 则是这样的一个存储方案, 其目前生态上已经有声誉、社交图谱、用户产生内容等社交类项目。Ceramic 强调数据可组合性,通过其非许可数据流(Stream) 网络,用户可以将信息流和不断变化的文件直接存储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上。 详细地说,在 Ceramic 中,每条存储信息表示为可叠加的 log(计算机里记录程序运行情况的日志文件),也称为 Stream(类似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Git)。即使存储内容改变了,StreamID 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非常便捷地存储修改版本或者回溯之前的版本,不需频繁更改哈希值。相较于需要通过手动同步 Git 上 hash-log 的 IPFS,Ceramic 存储动态数据更加便捷。 真人验证方案 由于一个用户可以匿名创建多个钱包,实施女巫攻击在目前 Web3 应用中非常容易。比如,一个用户通过脚本使用多个钱包对未发币项目进行交互,以获得大量空投;一个用户拥有多个钱包来累积投票权,从而控制项目的投票结果。为了防止女巫攻击,一些 Web3 DApp 正在通过使用人类证明或人格证明系统来加强安全性,要求用户证明自身是真正的人类而不是机器人。Gitcoin Passport 合作的 BrightID 以及 Proof-of-Humanity 就是通过真人验证方式帮助 DApp 在开展空投、治理、白名单等活动期间防范女巫攻击。 BrightID是一个社交身份网络,可让用户证明只使用了一个帐户。用户通过参加验证派对以及使用 Bitu 进行验证,前者是基础步骤。目前 BrightID 几乎每天都提供包括中文、英文、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和印尼语等语言的线上视频验证会,用户可以根据时间以及语言选择参与。过程中,用户需要用 Bright ID 手机 App 上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并且需要打开视频露出全脸,验证官逐一点名和进行简单交流。Bitu 则是更加高阶的验证方式,其将连接双方的熟悉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已经认识”,”初次见面”和”可疑”。每当用户与一个已经被 Bitu 验证的朋友或家人进行”已经认识”连接时,该用户的 Bitu 分数就会增加 1;如果与陌生人建立”已经认识”连接,该用户则可能被惩罚,Bitu 分数扣掉 5。基于此,DApp 可以将 Bitu 分数值设置作为活动参与门槛。 Proof - of - Humanity(人类证明)是一个通过反向图灵测试构建信任网络,也是一个和争议解决相结合的系统,旨在创建一份真实人类名单。用户只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就可以证明账户的背后是并非机器。第一步,创建注册简历。用户提供信息包括钱包地址(原有地址或者项目方建议用 Tonardo.Cash 创建新地址)、昵称与姓名、自我介绍、肖像照片和 2 分钟左右短视频;用户还需要自身或者通过众筹支付 0.125ETH 作为信用押金,如果成功注册则退款,否则被扣除。第二步,获取他人验证与担保。已经成功注册的用户可以选择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审核,如果认为符合要求,则可以进行担保,证明该地址持有者是真实人类并且此人未曾用其他地址注册过;反之,如果认为待处理申请不符合要求的,则可以提出质疑时,该决定将在 Kleros 等符合 ERC792 的争议解决系统中进行解决。 1.2 提供数据源的 Web2 应用 声誉的数据源可从链上和链下获取。对于链下数据,如前文所述,目前主要是依赖于具有成熟的公共 API 的社交媒体以及网络游戏的 Web2 应用。 社交媒体类应用主要包括 Twitter、Discord、Telegram 和 Github 等 Web3 用户常用的社交平台。一旦一个地址与社交账号绑定了,则可以聚合该地址的链下行为数据。社交媒体账号上的关注与粉丝数量、互关体现出的社交关系、关注内容类型、创造内容类型都是可以作为该账户声誉或者凭证的参考因素。 游戏则如 Dota2, Minecraft 以及 World of Warcraft。如果用户愿意授权他们在这些游戏平台数据,则可以很好打造游戏领域简历,从而获取游戏项目空投、获取早期游戏内测机会。 1.3 Web3 声誉系统应用 虽然 Web3 声誉系统刚在起步阶段,仅仅是 Web3 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但是该赛道掌握了未来进入 Web3 世界的钥匙,项目竞争异常激烈,突出表现在核心定位、声誉表现形式和声誉判断依据等标准的激烈争夺。 从定位描述看,项目强调的功能属性有所不一。比如,DappBack、Rabbithole、Quest3 强调任务平台属性,需要用户在规定时间和要求内完成 B 端项目的任务,才可以获得声誉凭证; Coordinape 和 Karma 则更专注于为 DAO 服务,评价 DAO 成员的贡献成果;Orange、Port3 和 Glaxe( 原 ProjectGalaxy) 则更突出 Oracle 或者数据基础设施概念,打造一个公开和协作的声誉 / 凭证数据网络;FirstBatch 和 Sismos 则注重模块化,为 B 端用户提供功能丰富的数据调用 API 工具;ARCx 和 Lysto 则更加精细化,分别是针对信用贷和游戏垂直领域。 声誉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第一种是,模型计算分数,比如 ARCx 用 0-999 分表示用户的信用分数,Degen 则基于用户的钱包地址在 DeFi、NFT 和其他领域的链上行为计算 Degen 分数,Karma 允许 DAO 用自定义模型得出 Karma 分数来展示成员的贡献成果;第二种是,Web2 平台内的积分,如 Coordinape 的 GIVE 积分、Dappback 的 Rewards 积分和 Quest 的 RP 积分,积分用途是用于代表收益比例,兑换 NFT 奖励或解锁权益等;第三种是,以文字形式展现的链上可验证凭证(Verifiable Credentials),如 Glaxe 和 Orange Protocol 支持以该方式呈现;最后,更多的则是 NFT 形式,项目方可能会称之为勋章或者 OAT (On-chain Achievement Token),部分 NFT 也可能使用 ERC4973、ERC5114、ERC721S 等技术标准实现 NFT 在铸造后的不可转移、交易和销毁。 声誉判断的数据来源丰富程度不一。大部分项目都是兼顾链上和链下数据,其中链下数据包括线上和线下。通过任务激励方式鼓励用户连接钱包,以及授权 SNS 账号,根据用户历史链上和链下行为,以及限时阶段内任务完成情况,不断丰富 Web3 用户的行为特征画像。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部分以垂直项目为主题的各个声誉系统(内嵌在 Web3 DAPP 或者 DAO 内部系统的声誉系统不再赘述)。总的来说,现阶段大部分项目仍处于开发和内测阶段,通过上线部分功能与消费端接触获取海量参考数据,不断调整 PMF(Product Market Fit, 适合市场产品)。市面上仍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版本的 Web3 声誉系统。 2. 声誉的经济学探讨 不管声誉 1.0、2.0 还是 3.0,其系统的设计有两大关键:第一,如何识别应该获得声誉的个人或群体;第二,如何激励声誉持有者。针对第一点,除了考虑资格条件,还需要考虑声誉的供应总量、每阶段的发行量以及分配的公平性。声誉虽然可以无限量,但是有一定稀缺性才能代表其可贵。此外,公平的分配才能让生态其他参与者更加认可声誉。就激励方式而言,只有做到有效让声誉持有者获得荣耀感、物质奖励或潜在利益,才能让他们持续做出创造和贡献。 从上述来看,声誉系统的设计与经济学息息相关。在代币频繁被使用的 Web3 中,部分行业人士主张声誉系统应该使用双代币模型:一个是作为信号作用,由声誉颁发方创建,可以是同质化 FT 或非同质化 NFT,但一定不可转移;另一个则是激励作用,这类代币既可以是声誉颁发方创建也可以是第三方,该代币可以进行交易从而变现。上述想法非常容易理解:如果单一的声誉代币可以转移或出售,那它就失去了信号作用;或者声誉系统如果只采取不可出售的单币模型,那对贡献者来说则没有任何实际性或潜在性奖励。举例来说,A 用户因在多个 DeFi 项目上频繁交易而获得资深 DeFi 用户的声誉代币,B 用户没有交互过但从 A 购买了声誉代币,如果有新的 DeFi 项目想吸引频繁使用者进行测试,给此时声誉代币持有地址(B 用户)开通白名单和一些奖励,效果无疑是不好的。 3. Web3 声誉系统应用所涉及的技术 目前 Web3 声誉系统使用的大部分的技术都是区块链行业已有或者 Web2 行业成熟的技术。总的来说,这个赛道本身不存在明显的技术创新,更多是探索如何将各种技术标准进行组合与筛选。 3.1 代币标准 如前文所述,作为信号的声誉代币不可转移是更为合理的。鉴于很多项目都会用 ERC721 标准的 NFT 作为声誉代币,比较便捷实现不可转让的做法就是删除 transefer 函数,从而阻止用户在铸币后出售、交易或转让其凭证。此外,行业也针对“不可转移”的特色进行提案,具体如下: 上述标准提案,更多是面向非同质化代币,也就是不可替代代币。然而,声誉的表现形式除了 NFT,还可以是积分。因此,我们也需要一个类似 ERC20 的代币标准,但是具备不可交易、可撤销的新特性,并且还能判读链下交易记录。Solv Protocol 在 2021 年 12 月提交的 ERC3525 半同质化代币(Semi-Fungible Token) 可能就是这么一个解决方案。 ERC3525 在 9 月初正式上线,其目的是创造一种同时具有 ERC20 的数量能力和 ERC721 的描述能力的半同质化代币。更具体来说,它增加一个全新的参数 Slot 来表达分类概念,以及一个对应的 Slot Metadata 来帮助实现其业务层面的类别逻辑。Slot 是一个 struct 的数据结构,相比 ERC721 的简单 data hasing 方式,它可以记录更多个内容,包括信用的等级、信用类别、甚至信用期限等等,可自定义程度更高,想象空间更大。 同时,ERC3525 在保留 ERC721 的_tokenID 基础上引入了基于 ERC20 的_value 的数量。这解决了以 ERC721 为基础的声誉代币一个关键缺点,即不可更新性,而真实情况下,用户的信用评分或者声誉情况会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数值的改变,项目方可以有效的更新用户的声誉状态。 引入_value & _tokenID 的另一个好处是区分会员。以 DAO 声誉积分为例子,ERC20 在基础协议层面是无法区分一个积分变为 0 的成员和一个从未获得积分的成员。ERC3525 Token 既有表示所有权的_tokenID 又有表示数量的_value,那么一个积分降为 0 的地址拥有该积分 Token(_tokenID),只是其 _value 值为 0 ;而一个从未获得声誉积分的地址,是连积分 Token(_tokenID)都没有的。因此,使用 ERC3525 也可实现用智能合约通过直接读取链上数据来甄别身份状态。 3.2 隐私技术 一个完善的 Web3 声誉体系不仅需要链上数据,更需要丰富的 Web2 数据甚至是匹配的实体身份数据。不管出于道德层面还是个人意愿,隐私保护非常重要。行业目前热议的隐私技术之一的零知识证明在声誉系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用于成员资格证明(Proof of Membership)。鉴于零知识证明涉及的知识专业难懂,笔者在此仅简单介绍技术达成的效果,以及过程简要。 成员资格证明可以让用户在不披露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证明符合某类成员资格。比如说,无聊猿 NFT 用户、1000 万粉丝的 Twitter 账户或者会计证书持有者,不需要公开钱包地址、Twitter 账户和会计证书,也可以证明他们的身份特征。考虑到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复杂性,大多数项目在构建通用或定制的声誉系统时会选择使用相关代码库,而不是完全从零开始搭建。 Semaphore 是一个以零知识创建身份和证明成员资格的开源库,它的电路是用于证明成员资格的通用电路。项目可以用 Semaphore 创建链下或链上组(Group),每一组代表某一类特征的用户身份集。组以 Merkle 树形式组织,树叶则是身份承诺(ID Commitment)。为了提高效率,项目通常选择将身份承诺存储在链下。总的来说,整个信息存储与零知识证明的过程则是:用户在前端创建身份并证明身份所有权(如来自以太坊账户钱包的 ECDSA 签名或 Twitter 账户的 OAuth 验证);产生的身份承诺被转移到链下;用户作为证明者 (Prover) 通过读取链下存储以及使用 Merkle 证明与身份信息生成见证 (Witness) 来获得承诺集;用 Groth16 将见证生成零知识证明。 Web3 声誉系统的突破难点 如前文所述,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标杆性的 Web3 声誉系统项目落地。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 Web3 城市仍在开荒阶段。声誉系统发展的大方向是确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也是充分的,行业缺乏的则是实践累积与产品调整。概括地说,笔者认为 Web3 声誉系统的发展存在三大难点:数据收集难、模型设计难和声誉互通难。 1. 数据收集难 声誉数据来源于链上和链下。前者虽然都是公开的,但区块链发展至今不到 10 年,公有链已经存在大量历史数据并且数据代表的意义愈加丰富。因此,收集链上数据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如云存储和计算资源)和知识门槛。 此外,鉴于目前链上数据更多是围绕 Token 或者 NFT 的金融行为(交易、质押、借贷等),链上数据适用的声誉类型相对单一。 也就是说,完整的 Web3 声誉系统的构建需要更多的链下数据,如 Web2 甚至物理世界信息。链下数据的收集,对于主张“用户数据用户做主”的 Web3 存在两道关卡:用户本身和控制数据的中心化机构。现在仅少数 Web2 应用支持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对外开放 API,但不排除这些 Web2 项目随时停止开放,尤其是针对 Web3 项目。一些声誉系统项目,计划尝试在用户许可下,通过网页前端工具或浏览器扩展程序等,抓取前端数据。然而,这个设想的落地也需要长期的用户教育以及习惯培养: C 端用户对这些工具信任未建立,出于隐私顾虑不愿意使用;C 端用户,尤其是非已有 Web3 居民,对使用这个工具的好处感知不足(如赚取 Token、获得空投、精准获得感兴趣 Web3 世界内容),没有使用的动力。 声誉系统存在非常明显的“鸡蛋和鸡”的问题…… 2. 模型设计难 市面上现有的 Web3 声誉或凭证,大多数含义是非常浅显的,更多是作为参与某项活动的证明,参加某项目的 AMA,在某 DeFi 上交易 N 次,使用了某跨链桥,关注了某项目的 Twitter 和 Discord……这类独特的自定义声誉,无法让项目和 DAO 对持有者的行为特征开展深入的解读,无法直接通过它们识别出背后的持有者就是潜在用户、空投对象、治理者或是市场推广员。 因此,声誉系统的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考量,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比如说,识别一个 NFT 资深玩家,不应该仅仅评估该地址与 OpenSea 的交互数量,而是加入更多考量因素 - 是否在社媒上经常讨论 NFT?是否也有铸造 NFT 经验?是否多个蓝筹 NFT 的早期持有者?是否有过 NFT 碎片化和 NFT 借贷等 NFTFi 行为? 再比如说,寻求一个专业的 DAO 治理者,不应该仅仅检验该地址持有项目代币,而是需要评估该地址参与提案积极性,过去提案的通过率,社区成员对该治理者的评分,甚至是历史提案的效果。 精细化的声誉系统设计,需要各领域专家的智慧以及数据工程师的专业,以创造支持业务目标、更有洞见力的凭证。过程中,声誉系统设计者还需要对所有相关数据持续运行高级计算,并根据效果定期调整公式或者算法。这对于人才匮乏的 Web3 行业来说,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解决的问题。 3. 声誉互通难 目前 Web3 声誉互通难主要有两个原因:声誉共识以及声誉开放。就前者而言,Web3 生态参与者对各种声誉或者凭证的共识仍未形成,行业因处于早期试验阶段,在整个行业或者更细分领域内仍没有出现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的凭证。就好比,在现实世界中,机构招聘金融人才的要求之一就需要候选人持有财会相关证书,如 CFA、CPA、ACCA 或者 FRM。而在 Web3 世界中,并没有对应的一个高共识的 DeFi 声誉。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现有声誉的洞见不深而无法形成共识外,还有则是不少项目都想自己做行业声誉体系。即使在主张“协作”的 Web3 中,也无法避免一些项目方想成为声誉权威的野心,毕竟鹿死谁手的揭晓还需要一段时间。更糟糕的是,一些 Web3 项目并不“开放”,RabbitHole 创使人曾在一篇访谈中表示,很多社区为了留住用户只允许所颁发声誉凭证在社区内封闭使用,甚至不会给社区成员提供声誉证明。 Web3 声誉的未来趋势 Web3 声誉体系的发展困难不少,但是上述问题总能解决。“鸡和蛋”的问题会在飞轮效应中迎刃而解,新生代人类会被激发出对 Web3 兴趣,心态不开放的项目会在 Web3 主旋律中改变或者被淘汰。 不管是包括零知识证明在内的隐私技术,还是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复杂算法,都将在 Web3 声誉系统中有更广泛的实践。前者的使用,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不仅能够让用户更加愿意授权互联网数据甚至是物理世界数据,还能解锁更多的声誉系统应用场景;而后者的应用,则可以设计出更有洞见的声誉凭证,实现精准的业务目标匹配。 此外,笔者认为,在每个细分领域中会出现几个高共识的声誉凭证,扮演着类似传统专业技能证书的角色,但比起传统证书做到非许可、验证不许依赖中心化机构。这些垂直领域不限于现有 Web3 居民熟悉的 DeFi、NFT 和游戏,还可能是传统的专业领域。比如说,现在的去中心化科学(DeSci)人士就在呼吁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代替 h 指数的声誉凭证。他们认为 h 指数只是衡量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荣获重要奖项的数量,无法全面的、公正的评估科学家的贡献。因此,可以打造一个针对科学家的可验证的链上声誉体系,具体形式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 NFT、积分代币,但评估因素则是全面的,需考量除了发表和获奖之外的有价值的活动,如同行评审、培训教学和共享数据等。 随着链上声誉、凭证或者勋章的流行,DAO 或者 Web3 组织或将会迎来人力资源管理新范式。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中,我们见证过阿米巴和合弄制,两者都弱化了传统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合弄制更是完全摒除部门与职位的概念,而代之的是圈子与角色,每个员工可以扮演多重角色,所以员工的工作也有可能横跨不同的圈。这颇有 DAO 雏形的风范。在合弄制的实践者中,美国零售电商平台 Zappos 则会根据员工扮演的角色和技能(包括工作范围外)发送不同徽章。这些徽章对于员工薪水调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员工按照自己的职业兴趣获取与之匹配徽章以及对应薪水。然而,Zappos 在推行徽章影响力仅限于公司内部,对于其他公司来说或许过于非主流。在职位更有权威意义的旧世界中难以推行的合弄制,也许在 Web3 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写在最后 声誉系统是 Web3 飞轮效应的催化剂,对 Web3 生态发展意义非凡。ViaBTC Capital 作为一个从资本服务切入 Web3 Builder, 我们深刻发觉冷启动与 go-to-market strategy 对于项目方来说并不容易,如何低成本精准找到利益相关者(用户、治理者、开发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次,我们也在寻找 Web3 声誉系统项目的投资机会,通过他们推动 Web3 生态,也帮助我们的 Portfolio 成长。如果你正在开发这类项目并寻求投资与合作,随时欢迎联系我们。 来源:金色财经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