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珠海
跨
境
电
商
保持高位增长
go
lg
...
今年以来,珠海
跨
境
电
商
持续保持高位增长,预计一季度全市
跨
境
电
商
进出口约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倍。依托7×24小时通关和连通港澳机场的优势,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也成为全国跨境直购出口第三大口岸。
lg
...
金融界
03-31 09:19
ETF市场日报:黄金股ETF(159562.SZ)暴涨8%,多模态AI题材全线走弱
go
lg
...
AI芯片龙头公司;3、出海互联网龙头及
跨
境
电
商
企业;4、数据安全领域优质企业。 活跃度方面,沪深300ETF再放量,黄金相关换手率居前 具体来看,沪深300ETF(510300.SH)、沪深300ETF(159919.SZ)成交额均进入TOP10,分别为22.90亿元和12.79亿元。 金ETF(159834.SZ)、上海金ETF基金(159831.SZ)、上海金ETF|(159830.SZ)、黄金股ETF(159562.SZ)换手率居市场前列,黄金相关ETF备受市场关注。 ETF发行市场方面,芯片ETF基金(159599.SZ)下周一开始募集 芯片ETF基金(159599.SZ)紧密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中证战略性信息产业指数在信息技术、电信业务行业的基础上,纳入消费电子产品、互联网零售、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与传统信息产业发展融合较深的行业,描绘战略性信息产业“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发展特点。 德邦证券认为,英伟达GTC大会或点燃AI热情,持续关注算力芯片、存储。此前下行周期使得三大原厂亏损幅度较大,而且新增的资本开支预计主要投向HBM等高端存储,从而预计带来大宗存储新增供给较少。看好24年全年的存储价格行情。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9 17:22
中远海控:2023年净利润283.96亿元 积极“碳”索数智化供应链转型 尽显经营韧性与活力
go
lg
...
期内,中远海控整车出口、锂电池、光伏、
跨
境
电
商
等行业的货运量增幅分别达到146%、56%、24%、75%。中远海控参与创建并运营的GSBN平台已汇集航运、港口、银行、保险、货主等众多企业,并推出区块链提单、无纸化放货、电子保单、电子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等产品,其中,区块链电子提单签发突破10万份、无纸化放货服务已累计200多万标准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区块链生态初见规模。 锚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中远海控将绿色低碳转型实践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绿色船队建设方面,12艘2.4万标准箱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稳步开展,4艘现有船舶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完成签署工作,全球首制700标准箱纯电力集装箱船舶正式投入运营,同时,生物燃料试点工作再次取得新进展,为绿色船队建设积蓄坚实力量。绿色码头建设方面,境内控股码头集装箱泊位岸电实现100%全覆盖,累计接电4060艘次,接电量同比增加214%。基于公司在环保和可持续方面的出色表现,中远海控连续多年荣获美国“保护蓝鲸和蓝天计划”最高奖项——“蓝宝石”奖,并于报告期内入选为“中证国新央企ESG成长100指数”成份股和“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份股,树立起了绿色承运人的形象。 以“公司经营+市值管理”共振,公司价值有效释放 2023年,中远海控持续聚焦精细化经营管理,加速推动公司降本增效,报告期内,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2.68%。同时,公司利用充沛的现金优势,有节奏收缩负债水平,截至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7.4%,较上年末下降3.02个百分点,财务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前期获得各方关注的股权投资项目红利持续释放,报告期内,中远海控投资收益达到47.54亿元,同比增长88.85%。这也是中远海控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保持经营韧性的重要保障。 在市值管理方面,中远海控加快落实推动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并以持续高水准现金分红力度和沪港两地回购注销等方式,不断增强资本市场认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三年内,中远海控是市场上为数不多同时采用大股东增持、回购、分红三种手段向市场展现发展信心、提高股东回报的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大股东完成增持基础上,中远海控于2023年8月31日启动的A+H两地回购工作,截至2024年2月末共计回购A股及H股股份约2.15亿股,回购的所有股份均已完成注销。分红方面,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派发2023年末股息每股0.23元,加上2023年中期已向全体股东派发的现金红利,中远海控2023年度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人民币118.66亿元,派息比率达到50%,体现了持续回报股东的诚意。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4年,中远海控表示,将持续聚焦中远海运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的愿景,围绕“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的定位,积极推动供应链、智能互联、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生态的全面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公司表示将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积极落实各项市值管理工作,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9 13:44
中远海控2023年报出炉:财务结构更趋优化,近三年累计分红突破806亿元
go
lg
...
内,中远海控的整车出口、锂电池、光伏、
跨
境
电
商
等行业的货运量增幅分别达到146%、56%、24%、75%。 面向未来,中远海控表示将积极推动供应链、智能互联、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生态创新,以全面抢占新发展赛道,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9 13:43
广东放大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go
lg
...
了8.3万亿元,逆势增长0.3%,其中
跨
境
电
商
进出口去年达8433亿元,增长了25.2%,大概占全国4成。依托广东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几年我们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企业的投资都超过一百亿美元以上,中海壳牌三期去年开工建设,埃克森美孚一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将于明年建成。不少的外资企业在广东纷纷设立研发中心。我们连续两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我们也赴海外招商,去年在德国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欧洲经贸合作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两年的招商大会我们累计签约1700个项目,总金额4.7万亿元。今年1-2月,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982家、增长38.1%,这也充分表明广东是广大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 一是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出台稳外贸促增长、扩大中间品贸易等政策,培育更多“新三样”这样的新出口增长点,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巩固拓展多元国际市场。非洲是广东重要的贸易伙伴,去年广东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超过2700亿元、增长3.9%,占中非贸易的13.7%。深圳的手机,佛山的家具、中山的灯具,都广受非洲朋友的喜欢。特别是我们非洲朋友对传音手机可能知道的更多一些,传音手机专门设计为非洲朋友使用,我也去过这家公司,广受非洲朋友的喜欢。 二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让更多广东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品牌服务畅销全国、服务全国。 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直通车”“一站式”等重大外资项目的服务机制,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投资广东”品牌。下个月我们将举办第135届广交会,这是“中国第一展”,我们诚挚欢迎海内外的客商朋友们到广州参展参会,实现合作共赢。谢谢。 CNBC记者:广东是一个制造及出口大省,请问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及相关出口情况如何?在全省发展占比有多大?下一步高端制造有哪些计划,尤其在防范低效投资方面?谢谢。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涂高坤: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造业是我们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7%,加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今年1-2月,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明显的。 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货物进出口额中95%属于制造业产品;2023年制造业产品出口接近人民币5.4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占三分之二;今年1-2月,制造业产品出口8780亿元,同比增长27.2%。广东制造业通过与众多国外合作伙伴协同共赢,为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一直相信,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无论是衣食住行的传统产业、“上天入地”的新兴产业,还是想象无限的未来产业,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都非常重要。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广东拥有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我们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点”延伸成“链”、拓展到“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益、高质量的制造业领域顺畅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我们愿意继续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机会和选择。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们知道,广东是国家创新高地,也是经营主体大省,请问广东如何引导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谢谢。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 艾学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以来,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鲜明地体现为“4个90%”,也就是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新形势下,广东将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新物种”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格局。 为此,我们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让企业多参与。健全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与科技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我们要使创新资源配置向企业多倾斜。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多地向企业开放共享,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更多地流向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特别是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的融资体系。 我们要在核心技术攻关中让企业挑大梁。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中由企业主导的项目比例提高到80%以上,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支持企业作为“发包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企业多赋能。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旨在推动前沿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的中试平台,便利更多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转化。 我们要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使创新企业受激励。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一批企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快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营商环境改革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请问广东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谢谢。 张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广东营商环境的关心。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全国领先。目前为止,全省的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着力优化“四个环境”,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一,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将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生物医药、教育文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率先有序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营造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我们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经达到94.07%,“零跑动”率92.63%。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出更多便利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营造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快研究出台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经营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第四,营造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我先回答这么多,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一大短板,对此广东去年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请问实施一年来成效怎样?下一步如何发力?谢谢。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二十大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过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我们把这一工程作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就是要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强县促镇带村,“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圆满实现。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比如,茂名高州市以产业攻坚牵引县域振兴,去年新引进超千万元项目74个、总投资超8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43.5%,带动全县生产总值突破76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县是龙头,县域强则市域强。我们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大力提升县域的教育、文化等方面设施和条件。广东的县域各有特色,必须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比如沿海的县有丰富海洋资源,我们支持他们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向海图强。镇是节点,在联城带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使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村是基础,必须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我们要做好“土特产”的文章,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比如,茂名大力发展荔枝、龙眼、橘红等特色农业,农业总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我们持续实施农村补短板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定能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让广东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共同富裕。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我们了解到,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受到大家高度关注。请问广东在发展生物制造上有什么考虑?谢谢。 艾学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生产产品,目前处于产业爆发前期,正向食品、医药、材料、能源等重要领域加速渗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的一个焦点。 广东在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的过程中,前瞻布局了生物制造产业。我们建成了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为合成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支撑,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开放共享,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我们打造了生物制造的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了合成生物创新创业综合体、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开放式的创新载体。特别是去年,广东获批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建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这是目前该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载体。我们培育了一批生物制造的“新物种”企业。近三年全国每两家合成生物公司中就有1家落户广东。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全球首次构建最全面人类免疫细胞发育图谱”先后入选近两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接下来,我们要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一是优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布局。抓紧制定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根据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结合广东的创新优势和产业需求,谋划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布局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二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发。统筹用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制造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三是促进生物制造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进一步强化场景应用,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医药健康、工业和材料、农业与食品、新型能源、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刚才省长介绍到广东森林覆盖率达到53%,广东正在推进绿美广东建设,请问接下来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张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心。广东四季皆绿,正如你提到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53%。近年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主要考虑就是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和窗口。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六大行动”。 一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今年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两个“200万亩”的任务,挖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森林康养等美丽经济。 二是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目前,我省已经建设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县镇村的绿化美化工作。 三是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建设104个示范保护地;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水平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万亩级的红树林示范区。 四是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的绿化品质提升,统筹推进森林步道、绿道、碧带、古驿道建设,推动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串珠成链,加速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构建互联互通的绿美生态网络。 五是实施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升行动。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开展古树名木的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实施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留住绿美广东的乡愁记忆。 六是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围绕唱响“我为广东种棵树”的主旋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植绿护绿,以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美丽家园。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百年大计,我们将以此作为牵引,守护好南粤大地一草一木、万水千山,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让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谢谢。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国务院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里面提到要推进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请问在促进企业改造方面,广东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涂高坤:大家知道,当前,国务院正在部署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昨天国务院召开全国会议进行部署,这为我们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技术改造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广东长期致力于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政策方面,出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制造业当家22条”、“技改十条”等法规政策,并通过“粤商通”平台向近700万家企业进行政策推送。在资源要素方面,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建立项目用地指标预支使用机制,开通节能审查“绿色通道”,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格力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在示范引领方面,突出打造一批技改力度大、成效明显、行业带动性强的示范企业和项目,复制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比如,佛山以家电为突破口,采取“链主企业出资+产业链企业配套”的模式,通过平台输出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超过一百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上的工作举措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刚才王伟中省长讲到,去年我们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创201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今年1-2月又增长22.8%。不少企业反映,实施技改以后,生产效率提升了1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把技术改造作为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最关键密码,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关键工程之一,坚持“小技改不停步”。我们将持续落实技改政策,全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开展广东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技术改造赋能提升工程,确保政策“红利”充分惠及企业。我们将持续开拓企业技改路径,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我们将持续培育技改主体和创新载体,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各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谢谢。 央广网记者:我注意到,今年广东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话题大家都非常关注,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接下来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布局?谢谢。 王伟中: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诚如您所讲,这两年我们连续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也是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8,广东去年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GDP比重是3.39%。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广东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更责无旁贷。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 一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年我们坚持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先后布局10多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比如针对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ECMO、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难关。针对“缺芯少核”的问题,我们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在模拟芯片、传感器、光掩模等方面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应用推广,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这些万亿级的传统产业发挥优势,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比如在低空经济方面,广东这方面研发创新起步比较早,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占到全国90%、占全球超过70%,有大家都熟知的大疆、亿航智能、小鹏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空中的士”在广东首飞,深圳到珠海从空中只需要20分钟左右,开车的话大概需要2小时45分左右,2026年有望正式开启载人飞行,这将为广东催生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创新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前景可期。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为才搭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热忱欢迎到广东来创新创业、成就梦想。谢谢。 陈文俊:谢谢王伟中省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朋友的光临,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lg
...
格隆汇
03-29 12:06
潮宏基上涨5.03%,报6.68元/股
go
lg
...
具扩展到美容健康、化妆品、供应链金融、
跨
境
电
商
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多品牌、多品类运营的时尚产业集团,实现销售及利润的持续增长。 截至9月30日,潮宏基股东户数2.51万,人均流通股3.46万股。 2023年1月-9月,潮宏基实现营业收入44.99亿元,同比增长33.07%;归属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33.28%。
lg
...
金融界
03-29 11:11
连连数字(2598.HK)港股上市,领跑者优势加速价值生长
go
lg
...
释放的业绩潜能。 从前者来看,伴随中国
跨
境
电
商
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各行各业涌现的出海浪潮,为跨境支付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
跨
境
电
商
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
跨
境
电
商
行业呈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不难预期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境贸易,其对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将迎来井喷,这为连连数字这类头部支付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从后者来看,公司在行业竞争的坚实底气,还在于公司持续释放的业绩潜能。 就营收层面而言,连连数字的营收在过去几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2020年的5.89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0.28亿元,这显示了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 而毛利水平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从2020年的3.78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5.77亿元。这一系列良好的财务数据,不仅证明了公司在数字支付领域的竞争优势,也反映了其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公司已经成功地跑通了商业模型,展现出强大的变现潜能。 进一步综合考虑跨境支付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公司稳健的商业模型、领先的市场地位、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等因素,可以说连连数字处于一个具备“长坡厚雪”特征的优势赛道上,且竞争力突出,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未来,通过不断扩大营收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连连数字也为投资者擘画了公司清晰可见的持续稳健向上的成长姿态和成长预期,这无疑也给市场资金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 2、上市面临良好窗口期,价值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当前,可以说良好的上市窗口期为连连数字的价值释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港股处在低估状态已久,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尤其是从恒生科技指数来看,估值低位下,伴随互联网龙头及科技制造龙头企业业绩的修复以及AI浪潮下对互联网、科技概念的追捧乃至炒作,板块的反弹预期强烈,情绪也已日渐升温。 对于兼具互联网及科技属性的连连数字而言,公司有望在板块升温行情中获得市场给予的贝塔机会,同时凭借其独特的市场标签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行业内抢先上市的企业,有望借力资本迎来加速发展,尽享头部优势和规模效应。 根据公司此次募资用途,其拟将集资所得约60%将在未来五年内用于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约30%将于未来五年内用于扩大公司的全球业务运营;约5%将于未来五年内用于未来的战略投资及收购,以丰富公司的服务及产品,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并加强公司的国际业务;约5%预计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求。 不难看到,公司有着明确发展方向和布局,考虑到当前整个行业竞争持续加速、且日益分化的大背景,成功上市不仅为其进一步夯实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带来了保障,也为公司未来加速业务拓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市场份额带来了更多期待。 基于此,未来公司在规模效应与头部优势下持续收获市场红利,呈现可观的业绩增长和价值提升,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3、结语 综上所述,连连数字的港股上市标志着其领跑者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有望加速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价值生长。 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拓展全球业务,并进行战略性投资和收购,其未来发展潜力将有望步入加速释放的快车道,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3-28 19:48
连连数字(2598.HK)港股上市,领跑者优势加速价值生长
go
lg
...
释放的业绩潜能。 从前者来看,伴随中国
跨
境
电
商
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各行各业涌现的出海浪潮,为跨境支付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
跨
境
电
商
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
跨
境
电
商
行业呈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不难预期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境贸易,其对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将迎来井喷,这为连连数字这类头部支付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从后者来看,公司在行业竞争的坚实底气,还在于公司持续释放的业绩潜能。 就营收层面而言,连连数字的营收在过去几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2020年的5.89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0.28亿元,这显示了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 而毛利水平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从2020年的3.78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5.77亿元。这一系列良好的财务数据,不仅证明了公司在数字支付领域的竞争优势,也反映了其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公司已经成功地跑通了商业模型,展现出强大的变现潜能。 进一步综合考虑跨境支付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公司稳健的商业模型、领先的市场地位、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等因素,可以说连连数字处于一个具备“长坡厚雪”特征的优势赛道上,且竞争力突出,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未来,通过不断扩大营收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连连数字也为投资者擘画了公司清晰可见的持续稳健向上的成长姿态和成长预期,这无疑也给市场资金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 2、上市面临良好窗口期,价值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当前,可以说良好的上市窗口期为连连数字的价值释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港股处在低估状态已久,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尤其是从恒生科技指数来看,估值低位下,伴随互联网龙头及科技制造龙头企业业绩的修复以及AI浪潮下对互联网、科技概念的追捧乃至炒作,板块的反弹预期强烈,情绪也已日渐升温。 对于兼具互联网及科技属性的连连数字而言,公司有望在板块升温行情中获得市场给予的贝塔机会,同时凭借其独特的市场标签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行业内抢先上市的企业,有望借力资本迎来加速发展,尽享头部优势和规模效应。 根据公司此次募资用途,其拟将集资所得约60%将在未来五年内用于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约30%将于未来五年内用于扩大公司的全球业务运营;约5%将于未来五年内用于未来的战略投资及收购,以丰富公司的服务及产品,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并加强公司的国际业务;约5%预计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求。 不难看到,公司有着明确发展方向和布局,考虑到当前整个行业竞争持续加速、且日益分化的大背景,成功上市不仅为其进一步夯实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带来了保障,也为公司未来加速业务拓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市场份额带来了更多期待。 基于此,未来公司在规模效应与头部优势下持续收获市场红利,呈现可观的业绩增长和价值提升,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3、结语 综上所述,连连数字的港股上市标志着其领跑者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有望加速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价值生长。 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拓展全球业务,并进行战略性投资和收购,其未来发展潜力将有望步入加速释放的快车道,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3-28 19:47
BELIEF币信交易所全球上线
go
lg
...
易所)的核心特色,涵盖了币币交易、国际
跨
境
电
商
、外汇交易所、全球海外云仓支付系统和国际资本投融资机构。这些版块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聚合式交易所生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字货币服务。自2024年3月起,BELIEF将推出平台币BF,通过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模型,连接创新型数字资产项目与高端用户,打造BF生态闭环。BELIEF交易所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灵活的完美生态应用,通过BF代币连接不同领域,推动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并实现生态内各方的共同增长。 2024年BELIEF交易所共建区块链时代的新篇章,数字经济的里程碑,秉承交易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以专业、严谨、服务、创新为宗旨,致力于合规、安全、可信、稳定又贴心,所以值得信赖。 BELIEF交易所全球首创持币增值模式,以资本力量为基础,以用户利益为根本,逐步过渡到全球顶级资本完全 自治型的区块链数字资产新生态,与资本和用户实现共享、共有、共治,我们拭目以待,共创辉煌!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03-28 16:58
如何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长划了这些重点
go
lg
...
务合作区等重大贸易载体,推动离岸贸易、
跨
境
电
商
、保税维修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做大规模。 四是围绕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我们将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增强航运保险承保和服务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创新,集聚更多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同时,加快建设海港、空港、邮轮港和航运集疏运体系,大力推动航运智慧绿色转型。 五是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将进一步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是一座光荣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这是对我们的深情勉励,更是有力鞭策。我们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耦合共生、相互赋能,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更大成效,以实干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我就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华源副市长、顾军副秘书长很乐意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谢谢。 寿小丽:谢谢龚市长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我比较关注上海的产业发展,像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还有汽车这类传统产业,上海下一步要怎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要怎样布局?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勇争先、走在前。 综合来看,上海有基础、有优势。一是科技综合实力强。上海已经集聚了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规划下一步要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了20个,还引进了李政道研究所、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早。上海已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我们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到43.9%。 三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多。我们大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的人才集聚度已经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占了全国的40%左右。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正如您刚才讲到的,像汽车、钢铁、化工,上海的传统产业在上海经济中仍然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产业还是优势产业,不能够忽视和放弃。所以我们现在一手抓“两业融合”,也就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手是抓“两个转型”,就是促进所有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就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我们要继续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勇担使命任务,实施好新一轮的“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的六大重点产业,我们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主要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还有未来材料。我们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高地,上海提出要打造全球投资的首选地。请问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还有哪些有诚意的举措?谢谢。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这些年,我们修订完善了跨国公司地区的总部政策,制定实施了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还出台了稳外资“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连续4年超过了200亿美元。尤其是去年,我们突破了240亿美元,又创了一个历史的新高。而且我们特别高兴的是,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去年又分别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了956家和561家。上海也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超过了3500亿美元,共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我们感到,外资之所以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看中了上海不断扩大的开放优势。我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去年全球知名的制药企业莫德纳落户上海,从签约到开工仅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莫德纳速度”,树立了上海重点外资项目建设的新标杆。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4条”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全国版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在全市复制推广“莫德纳速度”,让更多的外资项目空间有保障、审批高效率、服务零时差。我们重点围绕“三个提升”进一步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实施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来拥抱全球的企业和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投资促进的力度。我们坚持发挥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等机构组织的作用,举办好“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的系列活动,支持外资企业更多投向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完善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继续办好外资企业政企圆桌会,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措施,以更加精准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的获得感。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十年来上海科创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另外,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上海有什么考虑?谢谢。 龚正: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十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跃升。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创新药械研制能力,十年来,全国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海占了近五分之一。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强创新主体。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强化创新突破。瞄准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兴领域和重大方向,主动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是创新突破的源头活水,上海正在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我们把人才的遴选、管理、跟踪、评价,交由战略科学家全面负责,就是把“选人而非选项目”的方式作为主要方式,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是要解决好平台、资金、载体、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考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同时,还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孵化器,注重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优质服务。 四是构建开放创新的网络。上海拥有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一批国际化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建好用好这些重要平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刚刚龚市长介绍了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位列世界第一。我了解到在航运服务业上,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等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想请问下一步上海将怎么样去提升?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刚才龚市长在开场发布中已经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再稍微做一些展开。 大家都知道,2020年,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了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我们正向全面建成这样一个目标迈进。这当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我们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上海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 一是优服务。大力发展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在航运保险方面,要依托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推动航运保险产品与运营模式创新,增强航运保险全球承保能力。在海事仲裁方面,我们将用好去年底正式实施的上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条例,积极探索临时仲裁,支持境外仲裁和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并开展业务,鼓励经营主体优先选择上海作为争议的解决地。 二是强枢纽。总的来讲,就是要持续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这“三港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还要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 三是促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是智慧转型,第二是绿色转型。在智慧转型方面,重点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持续完善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服务平台,加快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的示范平台。在绿色转型方面,重点要推进上海港到洛杉矶港的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同时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的运用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 南方都市报记者: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的龙头,上海接下来怎样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在打通资源方面,有哪些打算?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顾军副秘书长来回答。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苏浙皖三省共拉长板、相互赋能,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重点是强化“四个协同”: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国家实验室互设基地、协同发展,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 二是强化产业创新协同。完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加快跨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同打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对外开放协同。加强自贸试验区经验互学互鉴,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引领,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更好服务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协同。编制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推动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深入探索毗邻区域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谢谢。 新民晚报记者:我想问,上海其实有很多的高楼大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老旧里弄,需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上海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呢?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宜居安居,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旧区改造。2022年7月26日,我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为这项持续了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片旧改完成以后,我们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进“两旧一村”的改造,也就是推进零星的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不成套的老旧住房的改造,还有城中村的改造。我们从去年开始,打算用十年时间、两届政府的时间来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任务的完成。去年是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改造任务,共完成了12.3万平方米的零星旧改,29.6万平方米的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各类更新改造的路径,这几年通过实践,实现了“两个创新”: 一个是模式创新。比如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的职工住宅改造和瑞康里不成套的里弄改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项目。比如,瑞康里的项目我们探索了自愿申请腾退、异地实物安置、原地回购或者原地回租这四种组合安置方式,实现了居民按需选择、项目降本增效。 另一个是政策创新。出台了城市更新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了“三师”负责制,也就是通过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这三师进行联动,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破解城市更新当中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设计品质不高,还有标准规范不适配等问题。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条件。同时我们除了“两旧一村”,还要实施好老旧工业区、老的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的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还有吴淞创新城等一批更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浦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几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能否介绍一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创新?谢谢。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在浦东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前面龚市长介绍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批”: 一是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挂牌交易,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浦东新区创制性法规、管理措施、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分别达到18部、23部和2部。 二是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全国首单海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顺利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运行,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率先开展。 三是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境外专业人才临时执业许可制度加快探索,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达到90家,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做到“三个下功夫”,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一是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我们将制定实施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有序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落实版权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二是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将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化离岸经贸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不断提升要素集聚辐射水平。 三是在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上下功夫。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自由贸易账户、商事调解、企业合规改革领域,年内再制定6部浦东新区法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我想问的是,对于国际人才,上海有哪些吸引力,特别是如何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到上海?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增强人才赋能作用,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持续壮大,比如去年我们共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达到17.2万人,同比增长了12%。现在上海全市人才总规模已经超过675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也持续提升,通过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重点产业人才引育专项等政策,我们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上海已经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这几项数据都排在全国第一位,上海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 我们也深知,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所以,我们要放眼全球,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着重想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还有“海聚英才”赛会平台这四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人才在上海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效能的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的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的放权松绑力度,构建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了解到,近期上海增设了3万多台外卡POS机,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请问上海还将为境外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旅游提供哪些便利?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广大境外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着眼于形成“以移动支付作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新体系,推动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 一是移动支付。我们推动银联、支付宝、微信创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户在境内商户端进行移动支付。目前,中国银联已经能够支持180多个境外钱包的用户在银联直联商户端进行支付,支付宝也能支持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钱包在国内支付。 二是刷卡支付。去年,我们聚焦了重点商圈、重点区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领域、区域,实现了重点商户外卡POS机服务全覆盖。目前,上海的外卡POS机刷卡总量和客单价均位于全国城市第一位。 三是现金支付。上海布局了较多的人民币现金支取或兑换网点,包括8000多台ATM机、中资银行网点3500多个、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网点13家和外币代兑换网点183家,通过这些设施,境外人士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取现金来进行支付。 随着来沪境外人士的不断增加,上海将进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点,切实推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努力营造一个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两个优化”上进一步下功夫。 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支付的便利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外卡POS机布局设置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在机场等区域设置一站式服务台,同时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的全覆盖,加快打造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一些重点的商圈街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设。近期,我们还将出台有关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具体举措。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内容。在今年年初,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已经上线运行,这个门户的定位就是“欢迎您、帮助您”,方便来沪的境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我们将坚持用户导向、换位思考,持续提升多语种、场景化的功能,让来沪的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实用,真正爱用,也欢迎大家能够多关注、多使用,同时也给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后上海也发布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请问,上海将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联动?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上海五个国际中心建设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以金融和科创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科技的自立自强也离不开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可以说,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 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已经逐步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眼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依托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主要有几个措施: 一是做优科技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已经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列全国前列。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因为初创期风险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是又需要资金支持。最近我们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 二是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地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在570家当中占了90家,上海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上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和市值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募集资金达到2300亿元。我们将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功能,努力把上海资本市场打造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贷和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技术、数据、人才等新型要素的特点,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新信贷、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这对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就很有帮助。下一步,我们还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谢谢。 寿小丽: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lg
...
金融界
03-28 12:08
上一页
1
•••
31
32
33
34
35
•••
12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仅1.2万!非农数据大“爆雷”!黄金飙升、上破2760 市场加大11月降息25个基点押注
lg
...
美国大选前非农报告“不按套路出牌”,金融圈大佬们怎么看?
lg
...
令人震惊的行情!金价暴跌近44美元 原因在这里 非农来袭如何交易黄金?
lg
...
今日非农恐被扭曲:最低7万!以色列突然“高度戒备”,恐慌指数狂飙
lg
...
【直击亚市】中国传两大好消息!伊朗恐发动重大报复性打击,今日非农驾到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海外华人投资#
lg
...
27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6讨论
#美国大选#
lg
...
9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1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