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解放军非美国对手!台海2年内战争可能性不高 台基金会:中美未来聚焦台湾“斗而不破”
go
lg
...
称:“但是国际间的经贸结构,尤其是中美
贸易战争
的变化,会让很多两岸之间的一些经贸关系受到冲击。比方说,美国对于大陆上许多科技的限制,让台湾对大陆的科技产品的出口受到限制。” 林祖嘉指出,由于受到美欧等国在国际上的杯葛与诸多限制,未来大陆可能无法避免的会转为更依赖国内市场。也就是说,未来台商在两岸的投资中,可能要减少将大陆当成制造工厂的做法,而应该要把大陆本土市场当成投资的重点之一。#台海局势#
lg
...
小萧
2022-10-25
棉花季报:产量增需求弱,价格有支撑但不多
go
lg
...
顶和发展受限的迹象。后期疫情是否严重,
贸易战
是否再度升级,都将成为消费端和贸易端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长期看,随着局部政局冲突、疫情反复和通胀高企的不断发酵,全球纺织市场迎来全面复苏的时间和空间再度被延后且压缩。 国际市场新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降低的预期落空,产量较上月有小幅降低,但较去年依然出现了明显增多,需求方面的调整从“强劲复苏”到“温和复苏”,再到现在的“前景悲观”,累库持续,库存压力继续增加。 四季度来看,产量同比将继续小幅增加,但需求越发悲观,外部宏观压力维持高压态势,经济疲软拖累消费预期,导致未来的库存压力在四季度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更长周期来看,宏观压力和疫情的解决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国际棉花长期趋势随着小幅增产有放大的迹象,但绝对压力数值不高,消费也将随着经济复苏的节奏而正向波动,新年度经济衰退的担忧在恶化中,年度内外部压力都需较长时间化解,基本面供需上看压力大于机会。但值得注意的事,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更多依赖于外部市场,即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整体的趋势和节奏而同步波动,未来如果宏观经济方面出现阶段性的事件或者明显缓和,对盘面和商品市场会带来较大的冲击,消费端如果出现缓和迹象,则产量增加的压力幅度较低,盘面下方绝对空间不大,对盘面的供应压力也将很快释放。 3. 我国棉花市场热点解读 我国是棉花大国,在棉花的消费、进口和库存量方面都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棉花产量也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主要有新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90%以上。 3.1 产量:新年度产量小幅增加 USDA10月数据显示,22/23年度我国棉花产量将增加21.7万吨至609.6万吨,年度消费预计增加32.7万吨至794.7万吨,进口将增加18.7万吨至189.4万吨,期末库存将增加3.3万吨至815.7万吨,库存消费比将降低3.97%至102.64%。相较于9月数据,10月我国产量维持不变,但进口调低了6.6万吨,消费调低了21.8万吨,期末库存随之调高了22.7万吨。 中国棉花信息网9月数据显示,我国21/22年度的棉花产量为583万吨,同比增加20万吨,年度消费预计为735万吨,同比减少134万吨,进口量预计为176万吨,同比减少98万吨,期末库存5584万吨,同比增加18万吨,库存消费比将从前一个年度的64.67%提高至79.46%。 22/23年度棉花产量预计为592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年度消费预计为775万吨,同比增加40万吨,进口预计为180万吨,同比增加4万吨,期末库存579万吨,同比降低5万吨,库存消费比将从前一个年度的79.46%降低至74.71%。年度产需缺口维持235万吨附近,年度产销双增,进口稳中略增,最终期末库存小幅降低。 22/23年度行业面临的状况较之前年度发生一定变化。2022年度第一批新疆自治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加工企业的公示(不含兵团),目前2022年度轧花厂数量三批总计减少154家,为近四年轧花厂数量最低的一年,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810家、928家和970家。 9月开始全国棉花陆续进入采收期,北疆以机采棉为主,南疆主要是手摘棉为主,大量集中的收购尚未开始,新棉加工进度慢于去年。未来2-3个月棉花将集中上市,截至9月30日,全国有103家400型企业开秤加工,加工总量仅为1.86万吨,同比减少52.08%,平均收购价格为7.34元/公斤,同比下跌23.2%。9月底机采棉价格主要集中在5.1-5.5元/公斤,手摘棉价格主要集中在6.8-7.2元/公斤。 截至10月17日24时,新疆累计加工29.3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3.67万吨减少53.97%。17日当天新疆皮棉加工3.01万吨,去年同期日加工量5.29万吨,机采棉交售价格6.1元/公斤。疆内库22/23年度3128/3129级机采棉“一口价”普遍在14300-14600元/吨(兵团资源报价稍高100-200元/吨),大型棉企业“预售”最高成交价14800元/吨。 种植成本上涨较多,地租、化肥、农药等纷纷涨价,自有土地成本在2000元/亩上下,承包费涨价近50%至1000-1500元/亩,包地成本3000-3500元/亩。但银行信贷方面的压力却增加,今年对部分未还清贷款的企业减少贷款额度,保证金比例从10%提高到15%,后续对籽棉收购会出具指导价。棉花企业希望籽棉收购价格保持在5-6.5元/公斤,折合皮棉价格13000-14500元/吨,而棉农期待的籽棉开秤价在7-8元/公斤。上周开始北疆地区机采棉收购价已上涨至6.1元/公斤,收购价和农民的心里价有差距较大,导致棉农惜售。另外,当前新疆部分区域根据情况调整管控等级,跨区作业和运输受到限制,导致新棉收购进度放缓。 去年十一之后新棉抢收的背后是1000多万的籽棉和2000多万的轧花产能之间的严重不配导致的,高成本收上来的棉花的销售节奏和市场中下游风险都给市场带来了隐患,造成的影响延续到了现在。轧花厂总数减少,可以缓解新疆厂产能不足的竞争状况,抢收也将有所减少,但减少的总数较少,产能高产量少的矛盾依然突出,轧花厂吃不饱的背景下阶段性抢收将在所难免,限于目前和未来价格和供需压力的预期偏悲观,抢收的情况将较去年同期火热的情况有明显降温。另外,去年的棉花销售还未过半,库存压力依然很大,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较往年压力增大,农发行对轧花厂的贷款保证金提高,并且分批发放并且监控收购价格,进一步会加重企业手中的资金紧张程度。 3.2 需求:旺季不旺,淡季更淡 今年二季度以来大部分时间里海外纱厂属于亏损状态,棉价下跌后,纺纱利润得到一定的修复。海外纱厂的开机率仍在持续下行,旺季高开机的现象并没见到,国内加工区疫情改善后,物流恢复,稳增长等一揽子扶持政策陆续出炉,金九银十的采购需求增加,内需环比修复,8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环比持平,同比增长5.1%。目前新棉尚未大量上市,皮棉销售率不足七成,新疆的运输物流依然受限,内地棉花价格逐步提高,旺季订单较前期好转。 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终端消费环比有明显好转,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亿元,同比增长5.4%。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560亿,同比增长0.5%。其中服装类零售总额677.2亿元,同比增加6.0%,1-8月累计5814.1亿元,同比下降5.5%。截至9月16日,纯棉纱厂开机率环比增加5.7%至53.2%,全棉坯布开机率环比增加5%至51.6%,纱厂成品库存环比降低7天至31.2天,织厂成品库存环比降低4.2天至35天,纱厂原料库存环比增加0.2天至23.5天,织厂原料库存环比增加2.6天至13.4天。 虽然棉花库存逐步走低,但恢复的程度依然偏慢,同比仍有明显下降。需求对价格和供需压力的支撑偏弱,旺季依然没有明显实质性的改善,目前看,下游消费在经历了短暂回升后再度下滑,旺季已经接近尾声,后市信心不足。四季度后半段纺织企业有可能再度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窘境。 3.3 进出口:出口继续萎缩 2022年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309.76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124.90亿美元,同比下降0.2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184.86亿美元,同比增长5.10%。今年截止8月底,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20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8%,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02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4%;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180.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62%。2021/2022年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337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548.71亿美元,同比增长9.13%;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828.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4%。 8月我国进口棉花约11万吨,环比减少8.3%,约1万吨,同比增加24.9%,约2万吨,2022年1-8月我国进口棉花137万吨,同比下降22.9%。21/22年度我国进口棉花176万吨,同比下降98万吨。 棉类纺织品、服装等出口金额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是增幅已明显萎缩,尤其是数量方面缩减的更加明显。尤其自新疆禁令正式生效后,加上棉价大幅下跌,内外棉价倒挂,内销淡季更淡,外销也显乏力,8月内外价差有所修复,但随着USDA大幅下调美棉产量后,外强内弱分化加剧,价差再度放大,进口利润短期内大幅压缩,也令很多企业取消了前期的进口订单,部分因新疆棉禁令导致的出口受限也开始转内销,来源也从进口棉转为新疆棉,同时,内外经济衰退继续发酵,外需转弱内需不强,也进一步令原本疲软的进出口市场呈现更加冷淡的局面。郑棉下方成本支撑较近,美棉下方空间更大。 3.4 库存:旺季不旺,淡季来临,累库增加 工商业库存同比长期处于历史高位附近,棉花现货市场供应充足是近两年棉花价格的主要压制因素之一。国内棉花从2016年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总库存下降,但是工商业库存却呈现出重心上移的趋势。2021年因为产量和进口的增加年度期末库存同比仍有所增加。下游需求不旺,棉花期货深度贴水,叠加疫情影响出库和货运,港口外棉库存消化不明显,而美棉、巴西棉到港处于高峰期,故港口库存依旧逐步累加。新疆棉花加工企业申请入库、注册仓单也较前几个月大幅下降。新疆棉发运、移库进度大幅放缓,致使内地交割库新疆棉数量明显低于前两个年度,而疆内交割库棉满为患,注册仓单难度上升。棉纱出货不畅,成品库累库现象严重,订单传导受阻,纺企以销定产,库存天数增加,市场纺企整体库存水平依旧较高,四季度实质性改善难度较大。 截至8月底,我国棉花商业库存256.56万吨,环比减少19.67%至62.84万吨,同比增加33.3%至64.09万吨,其中新疆库棉花181.41万吨,内地库棉花58.65万吨,保税区库存约有16.5万吨。截止9月初工业库存61.6万吨,环比增加1.7%,同比减少30.2%,纱线库存35.23天,环比增加4.73天,坯布库存41.12天,环比减少3.2天。出疆棉总计发运量48.39万吨,较上月增加17.5万吨,其中8月出疆棉公路发运量30.21万吨,较上月增加7.98万吨,出疆棉铁路发运量18.18万吨,较上月增加9.52万吨。至9月16日,纺织企业棉纱库存从高点降低18.5天至31.2天,织造企业棉布库存从高点降低10.8天至35天。 3.5 政策面:储备棉成交积极性减弱,宏观政策扰动更大 2021年度共开展三次储备棉投放,累计挂牌销售154.28万吨,累计成交120.32万吨,总成交率77.99%。今年的目标价格维持在18600元的标准,影响纺织企业需求和采购节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中美
贸易战
、疫情和国储棉的供给侧改革,疫情之前的
贸易战
从不断激化到达成协议,期间我国纺织企业的成品库存经历了从累库到去库存的一个过程,很快疫情爆发后,累库要降库存的过程又再度经历了一遍。 10月17日中央储备棉轮入上市数量6000吨,实际成交1800吨,成交率30%。今日平均成交价为15951元/吨,较前一日上涨30元/吨。其中内地库成交1800吨,成交承储库1家。 截止目前储备棉成交的积极性欠佳,一方面是价格偏低,加上运输和检测等费用,企业交储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新疆疫情导致出疆运输并不顺畅,一度长期没有成交,另外,随着旺季陈棉销售的好转,储备棉交易的积极性并不乐观。中央储备棉库存预计100-150万吨左右,剩余库存已处于低位,未来存在轮入的需求。 宏观经济扰动大,棉花的消费是与全球经济增速都有着较强的正相关性,从去年抢收行情棉花大涨开始,一方面有基本面供需矛盾的影响,另一方面,尤其在棉价触顶回落的阶段和通胀高企经济衰退担忧因素共振之后,宏观方面的扰动就成为了商品市场的主导,和棉花基本面的压力共振导致内外棉价加速回落。 国际纺联(ITMF)进行的第15次调查报告显示,今年7月份全球纺织业运行状况转向负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订单的不佳表现在所有亚洲国家都在恶化,东南亚纺织国订单减少、纱厂开工率持续下滑的现象已经存在数月,悲观预期至少延续至明年一季度。10月3日公布的美国制造业数据显示,9月ISM制造业PMI仅为50.9,已跌至荣枯线附近,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而10月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依然十分紧张,其中9月失业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3.5%,低于3.7%的预期值,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26.3万人,高于25万的预期值。美联储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从非农报告公布前85.5%上升至92%,环比增长6.5%。美元指数大幅反弹2.5个点至112.75。8月欧元区CPI同比上涨9.1%,创下199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中,能源价格飙升38%,欧洲央行随即加息75BP,欧洲债券市场遭遇历史性抛售潮,欧洲各国的国债收益率纷纷创下多年新高。 我国9月经济数据有所好转,9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环比上涨0.7%,高于49.6的预期值,9月地产销售情况开始明显好转,内需略好于外需,但秋冬旺季补库已经步入尾声,淡季即将来临,增产的棉花也即将上市,陈棉库存依然庞大,矛盾依然突出。 当前全球尤其是欧美等主要的棉纺织消费地区依然面临着高通胀压力,在不断大幅加息下,全球经济都陷入了衰退周期的弱势运行阶段,叠加疫情反复、政治和战争冲突,全球经济前景非常不乐观,经济衰退的担忧依然在发酵,无一幸免,棉纺织作为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对经济发展预期的反应将更加直接和具体,消费者对于能源和食品等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将大量挤占纺服商品等非必需品的需求,四季度欧美和我国的纺服消费预计并不乐观。 4. 行情展望 国际市场新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降低的预期落空,产量较上月有小幅降低,但较去年依然出现了明显增多,需求方面的调整从“强劲复苏”到“温和复苏”,再到现在的“前景悲观”,累库持续,库存压力继续增加。四季度来看,产量同比将继续小幅增加,但需求越发悲观,外部宏观压力维持高压态势,经济疲软拖累消费预期,导致未来的库存压力在四季度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22/23年度我国棉花产量预计为592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年度消费预计为775万吨,同比增加40万吨,进口量预计为180万吨,同比增加4万吨,期末库存579万吨,同比降低5万吨,库存消费比将从前一个年度的79.46%降低至74.71%。年度产需缺口维持235万吨附近,年度产销双增,进口稳中略增,期末库存小幅降低。 我国去年十一之后新棉抢收的背后是1000多万的籽棉和2000多万的轧花产能之间的严重不配导致的,高成本收上来的棉花的销售不畅和市场中下游风险增大都给市场带来了隐患,造成的影响延续到了现在。限于目前和未来价格以及供需压力的预期偏悲观,抢收的情况将较去年同期火热的情况有明显降温。另外,去年的棉花销售还未过半,库存压力依然很大,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较往年压力增大。虽然短期看棉花库存逐步走低,但恢复的程度依然偏慢,尤其自新疆禁令正式生效后,外需转弱内需不强,下游消费在经历了短暂回升后再度下滑,旺季已经接近尾声,后市信心不足。 全球经济都陷入了衰退周期的弱势运行阶段,叠加疫情反复、政治和战争冲突,全球经济前景非常不乐观,经济衰退的担忧依然在发酵,棉纺织作为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四季度消费预计并不乐观。未来如果宏观经济方面出现阶段性的事件或者明显缓和,对盘面和商品市场会带来较大的冲击,消费端如果出现缓和迹象,则产量增加的压力幅度较低,盘面下方绝对空间不大,对盘面的供应压力也将很快释放。 综上,库存多、成本高、产能大、产量增、需求弱、贸易减、盘面低、现货高,产业链上中下游全割裂,无法套保,可正套1-5,郑棉成本支撑12000-13000元/吨,美棉下方空间更大,支撑有但不多。
lg
...
金融界
2022-10-25
中美进入“关键的十年”!法媒:谁能未来掌握技术,谁就会成为强国
go
lg
...
领域内,培养出国家级的精英企业。 全面
贸易战
阿兰·弗拉雄表示,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是学术竞赛,不是争夺科学诺贝尔奖的竞赛,而是争夺谁是强国的战斗。 阿兰·弗拉雄还表示,现在的中美对抗,很容易让人想起1960年代初期冷战的情况。在1957年,苏联将“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送入轨道,美国表示自己受到了挑战和威胁:美国要被苏联超越了!因此,美国创建了美国宇航局,启动了资金雄厚的太空计划。 10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事关拜登政府阻碍中国技术进步的政策。《纽约时报》指出,拜登政府展旨在减缓甚至打破中国将其技术进步融入其武器系统的步伐、旨在减缓甚至打破中国将其技术进步融入其高超音速导弹和隐形飞行器的步伐。 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会脱钩吗?阿兰·弗拉雄表示,在更高的技术层面,肯定,现在是贸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阿兰·弗拉雄强调,现在中美之间的对抗并不是全面的冲突。
lg
...
Dan1977
2022-10-23
彭博社专栏:
贸易战
不是好事,但真正有必要的中美
贸易战
已经开始了
go
lg
...
an发表了最新文章,谈到了美国对中国的
贸易战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与中国发起了一场“
贸易战
”,主要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小冲突。现在两国之间的贸易仍在继续,在特朗普政府征收关税或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之后,产生了一些附带损害。 与此相比,拜登政府没有大张旗鼓地对中国发起新的攻势,但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可能远远超过特朗普,并引发了中国政府前所未有的报复。10月7日拜登政府推出了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有效地禁止向中国出售先进的美国计算机芯片和芯片制造技术,这让世界感到惊讶。虽然有几个国家正在制造先进的芯片,但背后的大部分技术来自美国,拜登的禁令将阻碍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先进武器装备和现代数字经济的其他方面。 “新的控制措施是美中关系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Gregory Allen在最近对新规则的分析中写道:“这些行动显示了美国政府前所未有的干预,表明美国正在积极扼杀中国科技产业,或者是意图扼杀。” 直到现在,拜登的中国政策一直是模糊的。他保留了特朗普对价值约3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但没有表示是否可能将其作为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或继续特朗普对中国采取的做法。但毫无疑问,拜登比此前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更多地将中国视为军事和经济威胁。双方的一些经济联系将继续下去,但美国政府正在实行一种经济遏制战略。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成为“世界工厂”以来,美国首次将贸易和商业置于国家安全之下。 中国威胁加剧 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在破裂,中国制定了一项积极的计划,通过窃取西方技术,利用政府补贴,抢占全球关键行业的市场份额,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在亚洲和其他地区推行中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工厂作业大规模转移到中国,掏空了美国的蓝领劳动力,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数以百万计的失业。 特朗普主要关注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是解决中国威胁的错误方式。特朗普的关税本应刺激新的美国制造业,通过提高中国进口产品的成本,使美国生产更具竞争力。但自特朗普关税生效以来,美国的工业生产没有出现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不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正如彼得森国际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Chad Bown所证明的,许多从中国进口的关税商品已被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非关税商品取代。这只是进口流量的洗牌,对促进美国经济或创造就业没有任何作用。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美国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进口商品的过度依赖令人震惊,拜登发誓要加强关键产品和技术的国内供应链。《减少通货膨胀法》包含了对电动汽车的高国内含量要求,从而有资格获得联邦补贴,还包括对锂、钴和镍等关键矿物的国内开发的激励。 美国国会在7月通过的《芯片法案》是两党为促进美国半导体生产所做出的努力。大多数共和党人和一些民主党人通常反对这种“产业政策”,认为最好由私人市场激励机制来决定谁在哪里生产什么。但在打压中国甚至一些民主国家的关键产业方面,人们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美国国内也有类似的计划。 9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发表了一次演讲,在演讲中发出了改变美国长期以来的技术出口政策的信号。他说:“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保持对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这一长期前提。鉴于某些技术的基础性,如先进的逻辑电路和存储芯片,我们必须尽可能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 沙利文的讲话引起了科技公司的注意,但在政府于10月7日宣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之前,没有人确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CSIS的Gregory Allen发现拜登新政策有4个主旨,主要为了破坏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令中国无法获得先进的芯片、用于设计这些芯片的软件,用于生产这些芯片的设备,以及进入生产设备的部件。此外,还限制“美国人”与中国公司合作,例如作为供应商或顾问,在目标行业内工作。 Allen总结说:“美国不希望中国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计算和超级计算设施。在将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变成武器的过程中,美国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规模行使技术和地缘政治权力。” 中国的报复 这种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英特尔、英伟达、AMD、KLA、Applied Materials和LAM Research等美国芯片供应商已经停止向中国供货,他们正在弄清楚新规则下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据日经亚洲报道,苹果公司已经放弃了在即将推出的iPhone手机中使用中国YMTC公司生产的芯片的计划。其他国家的科技巨头,如台湾的台积电,鉴于与美国工业的密切联系,也可能受到影响。在10月7日的公告之后,今年表现不佳的科技股出现进一步抛售。 中国可能会做出回应。前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长Kevin Wolf在最近的一档播客节目中说:“我假设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因为这一规则的影响相当大”。中国可能会阻止美国从中国进口关键矿物,或惩罚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公司,这将导致斗争的升级。中国还可以针对那些必须遵守美国新规则某些内容的美国盟友,包括韩国、日本和台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会将此举作为美国努力压制中国的证据,也许会助长民族主义情绪。 这种经济遏制同时存在风险。例如,其他国家的公司仍有机会用自己的芯片技术填补这一空白。美国官员表示,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尝试让盟友加入中国芯片禁运,但一些国家可能会将其视为一个加速发展本国芯片产业的机会。中国也可能打破预期,自己取得更大的技术进步。 然而,在政治上,无论哪一方在2024年当选新总体,拜登的限制政策似乎都可能坚持下去。中国的好战性和对台湾及其他邻国的敌意使其在美国政府内的朋友很少,两党中都没有愿意倡导温和的“对华软派”。由于拜登保持了特朗普的关税,下一任总统可能会巩固拜登的芯片禁运令,也许还会寻找其他方式来收紧对中国的限制。
贸易战
不是好事,但有些
贸易战
可能是必要的。
lg
...
Sue
2022-10-22
广发策略:美债低利率时代的黄昏
go
lg
...
全球化指数显示,08年金融危机/18年
贸易战
/22年俄乌冲突等因素,正在导致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逆全球化”。美国的全球化指数和美国的通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逆全球化”将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 工资-通胀螺旋:通胀预期加剧美国劳动市场的供需矛盾,加速工资-通胀螺旋,致使美国通胀飙升。新冠疫情后,美国政府实行货币宽松与财政刺激,居民净资产增速快速上升,使得居民就业意愿降低,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紧缺,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使通胀水平不断提升。而随着通胀水平不断抬升,居民的通胀预期也进一步推高,从而提出更高的工资期望,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约束,最终导致工资-通胀螺旋。 4.3经济增长:“工业4.0”呼之欲出,有望中长期提升全球/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工业4.0成为全球经济潜在的新增长点,中国可能为重要主导方。工业4.0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推动全球进入智能化时代,主要项目包括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工业4.0的概念最早于13年在德国提出,各国已陆续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划,如德国的“工业4.0项目”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部署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的同时兼顾“低碳”,在政策指引下,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望成为全球工业4.0的重要主导方。 工业4.0有望使中国科技和消费行业迎来利润率长周期驱动。(1)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国际分工梯度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位置。(2)中国企业“以量取胜”,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长期低于美股企业,持续拖累盈利能力。(3)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积累、全球工业4.0背景及《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驱动下,中国的科技制造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中国优势“消费”、奋起直追“智造”和弯道超车“低碳”行业的利润率有望长周期提升。 工业4.0也将引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轮“场景革命”。4G升级到5G是“连接”技术质的飞跃,以5G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进步推动,有望对当前各类场景带来颠覆性变革。5G网络超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更好解决车联网车物互通问题。V2X的通讯延时降低,将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有效补充,并驱动传统汽车行业变革。我们判断:工业4.0将实现万物互联,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进一步驱动“中国创造”,加速高端科技和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加速利润率驱动的“中国FAANG”投资机会。 4.4美元信用:“逆全球化”反而强化美元信用,“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增强人民币信用,但仍不足以挑战美元信用地位 “逆全球化”反而会强化美元信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验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和美国的全球化程度基本是呈现负相关性的,这意味着:“全球化”程度越高美元信用会收到削弱,而“逆全球化”程度越高,美元信用反而会得到强化。我们认为,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逆全球化”会增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不确定性担忧,而1980年代以来“四大支柱”支撑的美元信用,反而是更优的避险资产。如果是全球化趋势会带来“比好”的世界,那么,“逆全球化”趋势则会引至“比烂”的世界。“逆全球化”俄乌冲突以及日本汇率大跌,掣肘欧元和日元信用,相较而言,美元信用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能够强化人民币信用,但仍不足以挑战美元信用。“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不具备滞胀基础,宽信用“再加杠杆”改善经济修复预期,低碳新能源+5G场景革命抢占“工业4.0”时代先机—— (1)“逆全球化”加剧滞胀压力,中国则在积极拥抱全球化缓和通胀水平——我们在春季策略展望《逆全球化下的慎思笃行》中指出:22年俄乌冲突加速“逆全球化”,加剧滞胀压力;而中国则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一带一路等”延续全球化趋势,缓和通胀压力。 (2)美国“滞胀魅影”重现,中国通胀的压力较轻——我们在4.14《如何应对“逆全球化”下的滞胀?》中提示:“逆全球化”加剧供给约束,20年疫情以来的货币和财政的过度刺激,美国“工资-通胀”螺旋,三因素共振导致海外“滞胀”重现;不过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对稳健,22年A股产能周期进入“投产”阶段,结构性供给过剩将缓和通胀压力。 (3)短期来看:美国滞胀+紧缩导致经济衰退担忧,中国宽信用“再加杠杆”改善经济修复预期——美国商品消费回落/服务消费修复空间有限,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高位导致房屋销售数据下滑,美国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模型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增长率可能仅为0.0%;而中国央行4月中旬表示“宏观杠杆率会有所抬升”,“稳增长”进入“再加杠杆”新阶段,同时,疫后复工复产和监管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的政策迭出,都将支撑中国经济修复预期。 (4)中长期来看:在未来工业4.0时代,中国已经取得低碳新能源链和5G场景革命的先机,而美国则相对滞后——我们在20.2.18《拥抱全球第三次场景革命》和21.7.26《擎画中国FAANG投资图谱》中相继强调:得益于提前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财政持续投入,中国在5G场景革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和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新能源车等)等领域已经取得全球先机,逐步形成“工业4.0”时代引领经济的“新增长点”,将中长期改善“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 我们判断:“一超多强”的国际局势、独领全球的局势霸权、科技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国际大宗和货币的结算体系,是战后美元秩序“稳定期”的关键。但当前“逆全球化”会强化美元指数:俄乌冲突能够削弱欧元的国际地位、日元汇率大跌能够弱化日元的国际地位,美元信用反而得到强化。即便“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逐步显现,强化人民币信用,但当前人民币远未能够达到挑战美元信用的程度。 5此消彼长,拥抱“高质量发展主线”的中国资产 从美债利率的长周期驱动3因素的变迁中,都可以看到“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1)通胀水平:“逆全球化”约束美国通胀高位,但中国尚不具备“滞胀”的基础(货币和信用政策稳健,22年A股结构性“供给过剩”也会缓和通胀压力)。(2)工业4.0呼之欲出:工业4.0会提升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期,不过中国已经抢占工业4.0先机,而美国在工业4.0领域相对滞后。(3)美元信用:“逆全球化”虽然阶段性会提升美元信用,但这也是建立在“比烂”的基础上的,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在工业4.0时代抢占先机,将会强化人民币信用(但仍不足以撼动美元信用根基)。 5.1“此消彼长”中国优势的3条主线:疫后修复/再加杠杆/通胀受益 我们判断美债利率长周期上行的驱动因素基本满足其二,即便美国经济今年下半年面临衰退预期,通胀压力也会支撑美债利率持续高位。美债利率的3大长周期驱动因素中,都能看出“此消彼长”中国资产的相对优势,建议关注中国优势资产的3条主线—— 疫后修复:我们在5.25《盈利寻底,利润率再向上游聚拢》中指出“疫后修复”的景气预期将结构性改善——(1)制造修复建议关注外需中国供应链的全球优势(光伏产业链/汽车电子)。(2)消费修复建议关注居民自发+消费政策发力方向(零售/体育用品/医美化妆品)。 再加杠杆:我们在5.26《如何“再加杠杆”稳住经济大盘?》中判断:“稳增长”进入“再加杠杆”新阶段——(1)消费限制性政策转向宽松(地产/家具/消费建材)。(2)企业再加杠杆:财政贴息和贷款扶持政策受益(医疗设备)和产能扩张初期的新兴产业(储能/电池化学品)。(3)政府再加杠杆:建议关注新基建(风光/IDC)的投资机会。 通胀受益:我们在春季策略展望中判断:俄乌冲突加速“逆全球化”,加剧“滞胀”——4.28《上游周期:“供需稳态”重塑估值》提示:新能源链的投资/生产/使用,既会增加传统能源/材料的需求,也已对传统能源/材料投资形成“挤出效应”,上游资源/材料(煤炭/锂/钾肥)“供需稳态”将迎来估值向上重塑。同时,关注PPI向CPI传导受益(家电/啤酒)。 5.2“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中期关注中国高质量发展主线:中国FAANG的投资机会 一轮美债利率的上行周期(45-84年)中,美国主导的工业3.0相关板块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我们统计了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45-84年)和美债利率40年下行周期(84年至今)美国行业的长期涨跌幅情况,可以看到—— (1)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中,工业3.0相关的板块涨幅排名靠前。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中,美国主导的工业3.0持续推进,带来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高位,工业3.0相关的板块(技术硬件与设备、媒体及娱乐业、制药与生物科技、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在40年的长时间周期中涨幅排名靠前; (2)美债利率40年下行周期中,工业3.0相关的板块涨幅排名靠后。美债利率40年下行周期中,美国进入了后工业3.0时代,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工业3.0相关的板块(除了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以外)在40年的长时间周期中涨幅排名靠后。 即便从较短的时间周期来看,在上一轮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45-84年)中,美债利率首次突破3%以后的1年、5年和10年中,工业3.0相关的板块也能持续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由此可见,美债利率长上行周期中,符合工业3.0方向的相关领域能够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当前美债利率即便不是趋势性抬升,也将持续维持高位(“增信”美元信用)。中长期来看,建议关注积极拥抱全球化的中国工业4.0相关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工业4.0主线下的中国FAANG的投资机会。 中国FAANG将是工业4.0主线下的重要方向——利润率驱动的中国“高质量发展”主线的消费/智造/低碳。(1)中国优势“消费”利润率高位回升:受益于“人口红利”与区位优势,中国长期不改“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白酒(传统优势消费)、国货(消费理念变迁)、医美/美妆(竞争格局优质)有望受益;(2)奋起直追“智造”利润率低位上行:中国科技行业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当前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科技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关注半导体(国产化)、鸿蒙(补短扬长)、智能设备(技术成熟);(3)弯道超车“低碳”有望开辟利润率主线的“新战场”:双碳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中国能源转型坚定推进,新能源车/光伏迎来发展机遇期,中国技术全球领先。 (详见我们于21年6月16日发布的《从FAANG看A股“热门股”行情》以及21年7月26日发布的《擎画中国FAANG投资图谱》) 6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疫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lg
...
金融界
2022-10-19
美中贸易冲突及两岸紧张情势升温 台积电董事长:半导体面临挑战更严峻
go
lg
...
音致词指出,疫情延烧已快3年,加上中美
贸易战
及地缘冲突 (俄乌战争、两岸紧张)情势不断升高,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冲击,面临的挑战比之前更加严峻。,过去一年,台湾半导体产业在产业链中依旧缔造了“制造第一、封装测试第一、IC设计第二”的亮丽成绩。 根据TSIA统计,2021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总产值已突破新台币4兆元,预估2022年台湾IC产业产值将达4.88兆元,较2021年成长19.7%。 刘德音说,TSIA向来致力于加强人才培育及推广,期望年轻精英人才能进入前瞻半导体领域,一起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前景共同努力、再创产业高峰。 至于企业永续发展方面,刘德音表示,TSIA全体会员积极研拟完善的ESG策略,展现在气候变迁、绿色制造、节能减碳、循环经济、公司治理与社会共好等议题上的具体作为,持续发挥影响力与嬴得社会信任。期待政府拟订具体长远的水、电、土地、环境政策,订定前瞻、可行的环境法规,以促使产业达到永续发展的目标。 外在环境方面,刘德音表示,美中贸易冲突及两岸紧张情势升温,对所有行业都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包括半导体产业。 刘德音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半导体产业的推动从未停歇,包括在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产业,以及人才、税赋、资金、设备及内需市场上,大力支持当地业者。美国政府也通过芯片科技法案,大力扶植在地研发与制造。 刘德音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合与消长已是进行式,期待台湾产官学界在半导体产业创新研发、育才、留才、智财权的保护等相关产业政策上,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措施,以维护台湾最关键的半导体产业优势。面对现今半导体产业的挑战与机会,期许TSIA的全体会员一起携手努力,持续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出台旨在阻止中国获取或制造超级计算机关键芯片和组件的全面规定,外界认为这是北京和华盛顿在科技领域紧张关系的大幅升级。美国认为,这种先进的半导体可以被中国用于先进的军事能力。 以下是美国新规定的一些亮点:1.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通常是为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需要获得许可证。2.即使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使用美国工具和软件的与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相关的外国制造的芯片,也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出口到中国。3.美国公司向制造某种精密芯片的中国公司出口机械设备将受到严格限制。 半导体是最重要的科技产品之一。从智能手机到汽车和冰箱,它们无处不在。但它们也被视为军事应用和推进人工智能的关键。过去几年,随着中美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加剧,科技、尤其是芯片等敏感领域,被卷入了这场战争。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半导体都是中国希望提升国内能力的“前沿”技术领域。但美国的新规定将使这种做法变得极其困难,特别是在芯片领域。 咨询公司“创新未来中心”的联合创始人Abishur Prakash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事情发展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随着最近美国的禁令行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裂痕现在已经扩大到无法回头的地步。最新的芯片规定是一个迹象,表明华盛顿没有试图重建与北京的关系。相反,美国明确表示,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认真地对待这场竞争,并愿意采取曾经不可想象的步骤。” Takshashila研究所高科技地缘政治项目主席Pranay Kotasthane表示:“美国已经正式将其目标从在半导体行业超越中国转变为积极阻止中国获得先进芯片。中国本土芯片行业将受到这些广泛管制的掣肘。”
lg
...
tqttier
2022-10-19
格上宏观周报:9月社融超预期,中美通胀大不同
go
lg
...
,投资者需要保持必要的冷静,2018年
贸易战
之初市场看好自主可控的逻辑恐怕不会简单重复。尽管从长期来看,自主可控是唯一道路,打压也只会激发自主创新,但短中期的影响仍需评估,相对而言,设备、材料、存储的不确定性更大,而模拟和功率受管制的直接影响更小。 2、本周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本周多数指数呈上涨走势,只有上证50和离岸市场的指数在下跌。其中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领涨,本周涨幅分别为6.35%和4.60%;恒生科技和中国互联网指数跌幅最大,本周分别下跌9.41%和10.83%。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市场风格:本周市场多数风格表现不错。具体来看,成长和稳定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好,本周分别上涨4.53%和3.05%;金融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本周下跌0.20%。市场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震荡调整的基调,板块轮动较为明显。 从估值来看,稳定和消费风格所处的历史分位点较高,成长、周期、金融风格目前估值较低。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行业表现: 本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5个行业上涨。其中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农林牧渔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7.54%、7.33%、7.18%。银行,煤炭,食品饮料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1.87%,2.32%,4.73%。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从行业估值来看,汽车,农林牧渔,社会服务和公共事业行业的估值分位数在80%以上,仍有22个行业估值处在50%的十年分位数以下。 数据截至2022-10-14,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资金面上来看,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62.5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89.4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6.93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出172.06亿元。国际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对北向资金影响较为明显。从成交量上来看,本周成交量与上周比上升,参与者情绪回暖。 数据截至2022-10-14,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风险溢价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3.42%,高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上抬,市场情绪较弱,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数据截至2022-10-14,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注:风险溢价是指市场投资组合或具有市场平均风险的股票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额。我们这里用全部A股PE倒数减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总体来看,本周各大指数涨多跌少,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出。平均日成交金额较前期上升,参与者情绪有所改善。从行业来看,本周医疗设备板块走势凶猛,部分收复了之前的失地,这与医疗器械采购新政相关,另外本周药明康德公布了Q3报前瞻的公告,其中Non IFRS口径净利润同比增长77.92%,意味着单Q3同比82.0%,实现较强劲的单季度增长。医药股的估值确实处于低估水平,性价比较高。另外光伏板块的上涨与美国的一则消息相关:总统公告的"最终规定"称,拜登政府暂时免除了对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或越南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的所有反倾销或反补贴税。这可能会令东南亚电池和组件产能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恢复(如隆基、天合等龙头),从而提振了市场对需求增长的信心。本周公布的9月社融数据超预期,无论是结构还是总量均有所改善,侧面印证的经济基本面的回暖,也为A股市场注入的信心。从交易指标和估值层面来看,目前市场大概率处于底部爬升的阶段,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二十大的召开多会有更多政策面的利好,后续A股下行空间较为有限。 3、本周宏观经济分析 海外方面,本周美国公布了FOMC会议纪要和9月的通胀数据。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通货膨胀的速度感到惊讶,通胀对低收入美国人的影响尤其严重。在问题显现出解决的迹象之前,加息可能会持续下去。另外会议上的经济预测总结指出,“最终利率”或加息终点在4.6%左右。与此同时,美国9月的CPI数据显示通胀再度超市场预期,核心通胀压力继续抬升。但出乎意料的是美股却迎来了三大股指的上涨。这可能与两个外围的利好相关:一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拜登将考虑一些针对性的关税减免;二是据消息人士称,欧洲央行工作人员上周会议展示的模型预测,欧央行加息后的利率峰值为2.2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以上。在二者的共同刺激下,全球资产开始了反攻,亚太地区指数也普遍收涨。另外,俄罗斯方面,普京表示“北溪-2”的一条支线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俄罗斯仍准备履行合同供应能源,已准备好在秋冬期间向欧洲供应更多天然气。但俄罗斯不会向设立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售能源,普京认为如果限制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的石油价格,并实行人为的价格上限,将不可避免地使全球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全球能源短缺、成本上升。 国内方面,本周公布了9月的金融和通胀数据。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前值1.2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81万亿元,为社融规模提供支持。另外票据融资规模年内首次转负,表明了银行冲量需求下降,信贷供需格局改善。详细来看,支撑人民币贷款的主要是企业信贷,而支撑企业信贷的主要是企业中长期信贷,9月增加13488亿元,同比多增6540亿元,同比多增额创年内新高。企业端信贷总量和结构的改善反映了制造业预期的边际回暖。而居民部门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信贷仍偏弱,不过好消息是贷款的降幅均较上月有所收窄。再来说通胀,9月CPI同比上涨2.8%(前值为2.5%),核心CPI同比增长0.6%(前值为0.8%);PPI同比上涨0.9%(前值为2.3%)。CPI主要为食品项所拉动,猪肉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中秋、国庆及开学等需求带动了食品项的消费。非食品项则受国际油价回落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小幅下跌影响,对CPI上行形成压制。受高基数和原油价格回落影响,同比涨幅大幅回落。 展望未来,从海外来看,尽管能源价格持续回落,但核心服务价格走高导致美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美国服务通胀接棒商品通胀的画面已经开始演绎,通胀压力并未消减。预计11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大概率仍会加息75bp。另外欧佩克决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石油将刺激石油价格上升,如此看来,欧佩克并没有选择站队于美国之列,而是选择将最实际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从国内来看,社融后续仍有进步的空间,目前企业端的改善大于居民端。居民端的短期贷款主要取决于疫情及居民消费的回复程度。在出行受限、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没有明确缓解和上升之前,短贷的恢复能力和速度可能仍会较慢。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取决购房意愿和能力的恢复,后续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刺激和落地的效果。另外由于今年政府专项债的靠前发力,导致额度在前半年已经基本用尽。政府债券四季度对社融大概率会产生拖累作用。通胀方面,四季度CPI同比大概率将保持温和,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及流动性宽松。 4、当周重要新闻 新闻一:9月社融数据已出,结构和总量均超预期! 9 月新增社融 3.53 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 10.6%;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 2.57 万亿元,新增表外融资 1449 亿元,新增企业债 876亿元,新增股票融资 1021 亿元,新增政府债 5525 亿元;M1 同比增速上升 0.3 个百分点至 6.4%,M2 同比增速小幅收窄 0.1 个百分点至 12.1%。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9 月社融表现显著超过市场预期。社融核心增量来自信贷增长。企业贷款的提振主要考虑以下原因: 1)基建持续支撑,基建投资放大效应带动企业贷款改善; 2)经济基本面有所回暖,9 月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强调用好政策行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保障基建项目实物工作量落实,尽早形成现实需求,释放积极信号; 3)企业短期贷款扭转负值趋势,增量或来自银行放贷季末压力冲量和贷款利率下行、企业短贷需求小幅修复。 西南证券认为,稳经济政策效果显现,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9月本为传统的信贷大月,且疫情边际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加持下,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有所改善。房地产市场在多政策提振下,房企销售出现“弱复苏”的迹象。近期政策密集发布,对后续社融及贷款都将有所提振。后续政策发力下,政府债券融资有望回升。 华西证券认为,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8.08万亿元,已超去年全年增量的90%,同比多增1.36万亿。节奏上Q3信贷同比多增幅度较Q2走阔,反映信贷投放阶段性改善;投向结构上,疫情多发影响下,Q3居民端同比仍少增,但幅度较Q2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也有明显改善。9月信贷社融增量超预期、投放结构优化,反映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经营动能都有边际改善。展望后续,四季度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下,经济动能修复,有效融资需求也是缓慢回升的过程,全年信贷总量将保持稳健充裕。 新闻二:我国9月通胀数据已出!如何理解? 2022年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9月CPI和PPI数据:2022年9月CPI同比上涨2.8%(前值为2.5%),核心CPI同比增长0.6%(前值为0.8%);PPI同比上涨0.9%(前值为2.3%)。 光大证券认为,CPI同比创近期新高,结构上呈现“食品价格加速上升,能源价格继续回落,核心通胀持续低迷”的特点,后续CPI向上动力有限,更应关注核心CPI的持续低迷。目前猪肉价格也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后续回落的概率较大,因此后续伴随着食品价格的回落,CPI向上的动力有限。2020年居民杠杆率提升明显,2021年以来去杠杆不明显,表明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并不顺畅,都将制约居民消费的修复高度,也使得消费品端物价难有太好的表现,后续更多关注核心CPI的走势。PPI同比增速降至1%以下,环比降幅收窄,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创2020年7月以来最低值。目前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波动下降,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弱,后续PPI仍可能下行,需关注PPI同比年内是否会过快转负。 东北证券认为,通胀年内高点已过,10月、11月CPI将有明显回落,12月有所反弹,但高度有限。9月核心CPI同比仅增0.6%,该水平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核心CPI作为更为合适的反映经济凉热的通胀指标,其主要受自身供需逻辑主导,7月以来核心CPI的趋势下行,反映出当前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受散发疫情困扰,社会需求依然不足,市场主体消费信心有待提振。后续若疫情形势依然反复,则核心CPI将保持低位,下拉CPI整体表现。9月PPI回落主因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的下降。往后看,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坚定推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四季度将持续承压,四季度PPI中枢较三季度的2.5%将进一步回落。 国联证券认为,“猪通胀”推升CPI,核心通胀创今年以来新低9月CPI同比涨幅扩大受食品价格上行及季节性因素推动,核心CPI表现疲弱。其中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动是CPI上行的主要拉动项,非食品项则受国际油价回落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小幅下跌影响,对CPI上行形成压制。但核心通胀无虞,总需求未现全面膨胀,“猪通胀”不构成全面通胀的压力,通胀压力较小,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及流动性宽松。PPI仍将延续回落趋势。随着经济衰退预期加深,国际大宗商品如油气价格或将持续下探。国内疫情反弹或拖累工业品需求,内需型大宗预计将延续下跌趋势。另外从基数效应来看,去年同期基数走高也对PPI同比形成一定抑制作用。 新闻三:美国9月通胀数据公布!怎样看待? 美国9月未季调CPI同比升8.2%,预期升8.1%,前值升8.3%;环比为0.4%,高于预期和前值的0.2%和0.1%。美国9月核心CPI同比为6.6%,高于预期和前值的6.5%和6.3%,环比为0.6%,高于预期的0.4%。 CPI同比增速主要由食品分项提振,能源价格放缓。分类数据显示,9月食品价格增速为11.2%(前值11.4%),其中非家庭食品价格增速由前值的8%上升至8.5%。能源价格增速放缓至为19.8%(前值23.8%),其中电力价格增长15.5%(前值15.8%)、公用事业价格增长33.1%(前值33%)、能源商品价格增速19.7%(前值27.2%)。 西部证券认为,虽然9月通胀整体依然处于下行通道中,但是读数高于预期或意味着仍需警惕通胀高位徘徊带来的尾部风险。 1)9月P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且环比为三个月来首次回升,主要来源于能源、食品和服务相关成本上涨; 2)9月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对于当前的高通胀仍然无法接受,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下降的速度低于前期的预期; 3)10月5日举行的“欧佩克+”会议决定自11月起,将其原油日均产量下调200万桶,旨在阻止油价下滑,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随后反弹; 4)俄乌冲突的持续性以及不确定性仍存。 长江证券认为, 1、尽管能源价格持续回落,但核心服务价格走高导致美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9月美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8.2%,仍高于预期的8.1%,核心CPI同比涨幅也扩大至6.6%。 2、美国CPI回落幅度为何不及预期?服务通胀上行、食品价格续升是主要原因,而商品通胀有所缓和。 3、美国服务通胀接棒商品通胀的画面已经开始演绎,但通胀压力并未消减,尤其是核心通胀再度上行意味着美国需求尤其是服务需求仍然火热,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11月或将继续加息75BP。 光大证券认为,美国9月CPI再度超市场预期,核心通胀压力继续抬升。季调后环比看,商品和服务通胀表现分化,其中,二手车价格明显回落,表明供应链持续好转,但住宅、医疗、交通服务价格涨幅扩大,显示劳动力市场供需紧张,正持续抬升美国通胀粘性,近期罢工事件也在推升潜在的工资-通胀螺旋风险。数据公布后,市场迅速上调美联储加息预期。FedWatch数据显示,11月加息75bp的概率为96.3%、12月加息75bp的概率为71.5%;市场对年末美联储利率水平的预期,上升至4.5%-4.75%。我们认为,四季度美国通胀将持续受地缘政治、劳动力短缺、房租价格高企问题扰动,年内美联储加息步伐难以放缓,预计11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大概率加息75bp。 新闻四:美国9月非农数据仍然强劲,加息脚步难以放缓。 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9月非农就业数据。9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6.3万人,预期增加25万人,前值31.5万人。失业率超预期改善,劳动参与意愿回落。季调失业率为3.5%,预期3.7%,前值3.7%。时薪同比5%,前值5.2%。9月劳动参与率回落至62.3%。 美国9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连续两月回落,分行业来看,线下接触类行业仍有较大劳动力需求,职位空缺率较高的教育保健服务和休闲酒店业分别新增9万、8.3万人,是新增非农的主要贡献。 长江证券认为,就业数据仍然强劲导致市场对美联储继续加息75BP的预期有所抬升,数据公布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显示11月美联储加息75BP的可能性由公布前的85.5%升至92%,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至3.9%,美元指数跳升,美股低开低走。本月非农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仍然强劲,尽管新增非农人数较上月有所减少,但失业率再度改善、正在找工作人数也在增加,也意味着美联储大幅加息仍无顾虑。在当前通胀仍处高位、欧洲能源危机持续演绎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美联储鹰派加息路径或难改变,11月连续加息75BP的概率仍高,美元或仍维持高位,美债或将持续承压。 华泰证券认为,在通胀数据、尤其是核心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联储反复强调当前政策核心为控制通胀(及通胀预期),尽管8月非农反映增长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但短期不足以逆转联储的鹰派基调。联储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偏弱的非农就业报告,才能确认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好转,并判断薪资通胀压力减弱。短期内,我们维持对美元流动性近期仍趋紧的判断;美债曲线“易升难降”,美股波动性短期或仍高企。虽然强美元交易最近小幅回撤,但美元走强趋势可能并未结束,而本次非农数据也总体加持强美元走势。 光大证券认为,供给有限而需求温和复苏,导致失业率在8月的基础上再次回落,重回2020年1月以来的低点3.50%,时薪增速同比增速虽然小幅回落,但依然维持高位。超预期的就业数据下,11月加息75bp依然是大概率事件。10月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集体放“鹰”,重申美联储当前目标是控制通胀,当前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撑政策“转向”。考虑到美国全年通胀中枢约为8%左右,依然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中枢目标,预计年底两次会议,美联储将依然维持大步加息的节奏。 新闻五:“欧佩克+”超预期减产!国际油价创3月来最大单周涨幅。 当地时间10月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石油减产,此次减产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受此消息影响,国际油价连续五个交易日反弹,创3月份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拜登政府对此表示失望,暗示欧佩克承担减产的恶果,同时将释放更多战略石油储备;欧佩克表示为了保证能源市场的安全和稳定,避免油价暴跌,也不想再俄乌战争中站队; 能源安全问题是当下的博弈重心,石油美元体系面临动摇,政治博弈是短期影响油价最核心的因子,而非供需,从长期来说,石油受到供给的影响要甚于需求; “欧佩克+”主导高达200万桶/天的减产,远超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的日均50-100万桶之间。短期来看,供应主导预期下,国际油价偏强走势为主。考虑到东欧局势和欧洲能源问题,四季度不确定性较大。 5、下周重要事件 1)中国:9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2)美国: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3)欧盟:9月CPI数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2-10-16
中美重磅!美国2000-2014年间与中国
贸易战
促进总体就业:75%美国工人工资上涨
go
lg
...
研究显示,2000-2014年间的中美
贸易战
,帮助75%美国工人工资上涨。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经济学受托人主席和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强调的这项研究打破了传统思维,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没有因与中国的贸易而遭受净就业损失”。 研究引用乔治梅森大学的Wang Zhi表示,在2000年至2014年间,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导致“75%的美国工人工资上涨”。 他继续解释说,大多数失业都发生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美国中心地带”。 (来源:法新社) 研究人员补充说,损失仅限于占美国劳动力市场一小部分的制造业,而这些损失被非制造业的收益所抵消。 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安德烈·库尔曼(Andre Kurmann)是另一位研究人员,他的类似发现也得到了强调,他说中国在美国的就业形势中并不突出。 库尔曼提到说,“受过相对教育的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从制造业转向非制造业、研发、批发和管理的工厂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损失很小”。与此同时,教育水平较低的当地劳动力市场几乎没有“非制造业收益”。 库尔曼也指出,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每个国家”都经历某种形式的失业,并补充说,美国为应对其竞争对手的经济迅速崛起而制定的政策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失业的影响。缺乏政府支持。 他建议不要维持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价值3亿美元的贸易关税。“它们可能是一种讨价还价的象征,但它们是非生产性的”。在2016年成功竞选白宫时,特朗普发誓要控制中国,带回美国的就业机会并减少贸易逆差。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总额从7月份的415亿美元,缩减至8月份的367亿美元。美国商务部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两国贸易逆差同比激增14.5%。 拜登政府对全部或部分取消关税仍持矛盾态度,因为专家称这是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前对中国表现出强硬态度的政治压力。关于缓解高通胀对消费者影响的一揽子救助计划的猜测已经出现。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为8.4%。 为了衡量民众的情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就贸易关税征求公众意见。周三,它宣布推出一个电子门户网站,其中包含有关其有效性的问题。 但美国商会中国中心主席杰里米·沃特曼(Jeremie Waterman)反驳说,虽然学术界可以“辩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就业组合”,但政策制定和政治的“底线”是“与美国经济源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沃特曼提到,美国“误判了这次冲击的速度”,在解决“来自中国和中国模式的扭曲”方面反应迟缓。他呼吁进一步研究北京的产业政策和该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如何降低美国出口商的全球竞争力。 然而库尔曼表示,当前政治反映与中国贸易的明显负面影响,而积极影响则不太明显。“当有人失去工作并且它是宾夕法尼亚州中部的一个小镇,之后就没有别的东西了,这是非常有形的,”他说。“拥有中国制造的更便宜商品对消费者和选民的好处,它们不那么有形。”
lg
...
小萧
2022-10-15
中美科技大战!美媒:中美紧张关系削弱中国走在科技“前沿”的目标
go
lg
...
球现实发生了变化。中国与美国正在进行的
贸易战
、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以及国内政治方向的变化,这些都损害了北京的一些目标。 本周日,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预计将为习近平进行第三个五年任期铺平道路。 CNBC称,习近平将评估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结果好坏参半。 斯坦福大学全球数字政策孵化器(Global Digital Policy Incubator)访问学者Charles Mok说:“我同意这是一个好坏参半的问题。” Mok表示,中国为成为最好的国家设定了“崇高的”目标,但“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方面,它们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是有限的”。 在更严格的监管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民营科技企业步履蹒跚。中国在半导体方面远不能自给自足,美国最近的出口管制令这一任务更加困难。中国内地的审查也有所收紧。 但中国在5G和太空旅行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 中美科技战争 CNBC表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的目标可能遭到了无法预见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
贸易战
。它是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发起的,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科技大战。 在2019年和2020年,特朗普政府对华为(Huawei)实施了制裁。华为是中国5G电信设备的领导者,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华盛顿利用制裁和出口禁令切断了华为所需的关键芯片,重创了其智能手机业务。那些被视为美国盟友的政府也采取行动,禁止华为进入其未来的电信基础设施。 华为事件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定下了基调,争夺技术霸权的斗争今天仍在继续。 从那以后,中国的主要科技公司都被列入了出口黑名单。 就在上周,拜登(Joe Biden)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出台了广泛的出口限制措施,旨在切断可能帮助中国发展半导体、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的关键软件、芯片和机械设备。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周四发布声明,表示协会反对美国商务部用如此武断的方式为国际贸易带来干扰。协会表示非常担心美方将国家安全用于歧视性贸易政策,进一步损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盼美方及时修正错误做法。 声明显示:“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了两项新的出口管制规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反对美国商务部用如此武断的方式为国际贸易带来干扰。我们非常担心美方将国家安全用于歧视性贸易政策,这种单边性的政策不仅会进一步损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更重要的是,它将形成一个不确定的产业氛围,给过去几十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从业人员共同耕耘从而打造的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精神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声明指出,为了全球半导体行业、为了依赖半导体而发展的多个下游行业,更为了数以百万计的半导体从业人员,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及时修正错误的做法,回归世界半导体理事会(WSC)和政府与当局的半导体会议(GAMS)的国际贸易磋商机制的框架下,能够充分沟通,有效地交换意见,寻求达成共识。
lg
...
tqttier
2022-10-14
中美全新
贸易战
!纽时:不能指责拜登转向强硬 “中国试图入侵台海自我毁灭”
go
lg
...
前市场无可否认的是,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
贸易战
。纽约时报评论指出,不能指责美国总统拜登政府选择在这个时候转向强硬,并称中国解放军试图入侵台海是深深的自我毁灭。 纽约时报意见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撰文提到:“如果你以前听过这个,请阻止我:我们现在正在与中国进行
贸易战
。” “实际上,您可能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我不是在谈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旨在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笨拙关税,相反的,我说的是拜登政府上周五对向中国出口技术实施的全面新控制,旨在限制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 (来源:纽约时报) 与特朗普的关税不同,这些控制措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阻止或至少推迟北京生产先进半导体的尝试,这些半导体具有至关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如果这听起来像是美国方面非常激进的举动,那是因为它确实如此。 但它需要放在上下文中,最近的事件破坏了长期以来主导西方政策的全球化乐观观点。现在很明显,尽管全球一体化,但仍然存在危险的不良行为者,相互依存有时会赋予这些不良行为者权力。但它也为好演员提供了限制坏演员造成伤害的能力的方法。拜登政府显然将这些教训铭记于心。 它不应该变成这样,战后世界贸易体系在保护主义和关税削减浪潮中受到限制,部分是出于贸易促进和平的观点。这是罗斯福的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坚定信念,他可以说是该制度之父。欧盟起源于1951年的煤钢共同体,其建立的明确目标是通过将欧洲工业联合起来使战争变得不可能。 后来,德国将在Wandel durch Handel学说下促进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联系,通过贸易改变,该学说声称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促进民主化和法治。 显然它没有用,俄罗斯由入侵乌克兰的残暴独裁者领导。中国似乎在政治上倒退了,回到了反复无常的独裁统治。全球化并没有强迫各国和睦相处,而是似乎为国际对抗创造了新的边界。 三年前,国际关系专家亨利·法瑞尔和亚伯拉罕·纽曼发表了一篇有先见之明的论文,题为“武器化的相互依存:全球经济网络如何塑造国家强制”。他们认为,实际上传统的
贸易战
,各国试图通过限制进入其市场的准入来发挥经济实力,不再是行动所在。相反,经济实力来自限制其他国家获得关键商品、服务、金融和信息的能力。 这种新形式的权力大部分掌握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手中。 克鲁格曼写道:“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并不是唯一可以施加经济压力的参与者。在战场上失败的俄罗斯正试图通过切断其天然气供应来敲诈欧洲。但乌克兰战争在经济方面的最大惊喜是美国及其盟国在扼杀俄罗斯获得关键工业和资本货物方面的早期成功。俄罗斯的进口已经开始恢复,但制裁可能对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战争能力造成了重大打击。”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可以称之为拜登关于全球化和国家安全的学说。” 上周,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发表一个相当惊人的演讲,呼吁美国的产业政策部分旨在保护国家安全。她谴责中国的“国家主导的产业主导政策”,并宣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不能以进一步削弱我们的供应链 [和] 加剧高风险依赖为代价”。同一天,拜登政府宣布了针对中国的新出口管制措施。突然间,美国对全球化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 文章继续阐明:“我没有任何关于推动这种政策变化的内部信息,但它似乎既反映了对全球危险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对美国行使经济实力的能力的信心增强。” 普京的俄罗斯已经或曾经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它还试图征服其邻国,并正在犯下可怕的战争罪行。中国入侵台湾将是深深的自我毁灭;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会尝试。 另一方面,制裁俄罗斯的早期成功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较早的一集,美国对中国公司华为实施制裁。中国没有反击,似乎在确认在技术方面,美国仍然拥有“升级主导权”。 “这一切让你紧张吗?它应该。但正如我们现在所知,这是一个危险的世界,我不能指责拜登政府转向强硬,真正的强硬,而不是其前任的男子气概。”
lg
...
小萧
2022-10-14
上一页
1
•••
104
105
106
107
108
•••
11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大消息!特朗普称考虑2月1日对中国征收10%关税 美元应声跳涨
lg
...
中美重磅!特朗普称已被邀请访问中国 彭博:中国领导人为影响美国赢得时间
lg
...
【直击亚市】中国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特朗普或对华征收10%关税,AI巨型项目刺激人气
lg
...
金价惊人暴涨37美元的原因在这!不止特朗普关税威胁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比特日报】特朗普新政府重大举措!比特币直逼历史最高,小心中国这一“沉睡的巨人”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9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28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