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惊人!拜登政府8月赤字创下今年最高纪录 分析师:美国国债利息首超1万亿美元
go
lg
...
890亿美元,唯一高于这一支出类别的是
社
会
保
障
和医疗保险,而利息支出仍将持续攀升。 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之前,目前账面上的大部分债务都是以极低的利率融资的。每个月,一些超低收益的债券都会到期,必须用收益率高得多的债券来替代。 迈克最后总结道:“任何说‘赤字无所谓’的人都是自欺欺人,而摆脱财政死亡螺旋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幅削减开支和/或大幅提高税收,我不会屏住呼吸。”
lg
...
颜辞
09-18 09:15
江西民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被罚款 5 万元
go
lg
...
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
社
会
保
障
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 5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施工单位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第(三)项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未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的规定,决定对该公司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处人民币5万元整(50000 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行政相对人名称: 江西民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 信住建罚决﹝2024﹞091401号 违法行为类型: 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违法事实: 2024年8月16日对你公司未落实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现已查明,你公司承建的西牛镇黄泥圩黄泥新村项目未落实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行为属实。 处罚依据: “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具备条件的行业应当通过相应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管理。未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的规定及《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第三条:“江西省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500平米以上、工程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均应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规定。 处罚类别: 罚款 处罚内容: 依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
社
会
保
障
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施工单位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第(三)项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未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的规定,决定对你公司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处人民币伍万元整(5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罚款金额(万元): 5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金额(万元): -- 暂扣或吊销证照名称及编号: -- 处罚决定日期: 2024/09/14 处罚机关: 信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数据来源单位: 信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数据来源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1360723563836231P 信息更新时间: 2024/09/14
lg
...
金融界
09-15 08:30
美国利息支出破纪录导致财政压力空前加大:疫情后赤字激增与美联储加息双重作用下的深远影响
go
lg
...
过了军事支出,成为美国财政支出中仅次于
社
会
保
障
和医疗保险的第三大支出项目。相较于过去几年的支出,这一增幅显著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的大量借款,以及后续利率上升对政府债务成本的影响。 利息支付增长的原因 利息支出快速增长的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些计划为支持家庭和企业渡过危机提供了大量资金,但也导致了巨额财政赤字。二是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政策,这使得政府在现有债务上支付的利息成本大幅上升。尽管美联储计划从2024年开始逐步降低利率,但预计未来几年内利息支出将继续对联邦预算形成压力。 选举对赤字走向的影响 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选举可能会对未来的预算赤字产生重大影响。两党候选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现任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都提议了新的减税和增加支出的措施,可能会加剧赤字。哈里斯则提出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以平衡预算,而特朗普则主张通过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增加收入。然而,许多经济学家对关税的实际财政贡献表示怀疑,认为其无法弥补减税带来的财政缺口。 编辑总结 当前美国面临的财政压力反映了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政策的双重影响。利息支出不断增加,尤其在赤字扩大的背景下,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尽管降低利率的计划可能缓解部分压力,但长期解决方案仍需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政策调整。如何在支持经济增长与控制赤字之间取得平衡,未来几年将成为美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名词解释 利息支出:政府因债务而支付的利息,通常由国债等债务工具形成。 财政赤字:当政府的支出超过收入时,形成的负差额。 美联储加息:美联储为控制通胀,增加利率以抑制市场需求的货币政策。 国债: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从公众或金融市场借入的资金。 今年相关大事件 2024年3月:美联储宣布逐步降低利率,开始放松此前为了抑制通胀而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 2024年6月:美国财政部报告利息支付已超过国防预算,标志着历史性的财政转折点。 202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可能决定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尤其是赤字控制和税收政策的调整。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9-15 00:11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金融传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开招收2024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公告
go
lg
...
局金融传媒博士后工作站)系经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批准,2024年8月由原中国银保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转隶成立。本工作站重点围绕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问题开展研究。自2006年首次招收博士后以来,本工作站(包括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原中国银保监会博士后工作站)已累计培养88名博士后,为各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金融研究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本工作站现面向社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无不良经历。 2. 2024年获得博士学位或取得博士学位时间未超过3年(截至2024年10月),所学专业适合金融监管总局博士后研究课题。 3. 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 4. 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二、拟设博士后研究课题 1.新时代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研究 2.构建以风险为本的金融监管框架研究 3.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的适配性研究 4.金融机构防控风险内生机制研究 5.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6.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7.穿透式监管理论探讨与实施路径研究 8.金融数据资产估值、交易及监管研究 9.科技金融模式、困境与政策研究 10.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11.基于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关系视角下的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12.金融行业适当性管理体系研究 13.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背景下央地协同监管体系构建、挑战与路径研究 14.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研究 15.金融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16.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及监管研究 17.息差收窄背景下金融机构业务结构、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18.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差异化监管问题研究 19.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0.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2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保险市场发展研究 22.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23.“五大监管”协同机制研究 24.大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与监管研究 三、报名程序和联系方式 1. 凡申请来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者,请于2024年9月30日前提交下列纸质申请材料: (1)金融监管总局金融传媒博士后申请表(见附件1); (2)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进站前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证明; (3)2位本学科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4)身份证复印件。 有关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2. 本站将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在北京参加笔试和面试,考试内容涵盖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3. 申请材料收件人及地址: 收件人:刘飞010-63996006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97号院中国银保传媒大厦金融监管总局金融传媒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70 邮箱地址:nfrapd@cbimc.cn; 附件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金融传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申请表 附件2:专家推荐信(模板) 金融监管总局金融传媒 博士后工作站 2024年9月14日
lg
...
金融界
09-14 15:54
财政部: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
go
lg
...
5%。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
社
会
保
障
和就业支出25454亿元,增长4.3%;教育支出23115亿元,增长1.1%;科技支出5165亿元,增长3.8%;农林水支出13350亿元,增长8.2%;城乡社区支出11589亿元,增长7.2%;住房保障支出4682亿元,增长4.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295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86亿元,增长7.8%,主要是民航发展基金收入增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0909亿元,下降20.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763亿元,下降22.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1228亿元,同比下降16.1%。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1282亿元,增长43%,主要是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增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9946亿元,下降17.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25098亿元,下降8.9%。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7月,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61亿元,同比下降24.2%。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0亿元,下降33.2%;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191亿元,下降18%。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17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854亿元,下降5.2%;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3亿元,下降12.1%。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7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701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中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91亿元,增长71.5%,主要是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增加;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6722亿元,增长5.2%。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062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中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26亿元,下降6.7%;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0402亿元,增长8.2%。截至7月末,基金累计结余136873亿元,增长10.3%。 二、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预算法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围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管理监督,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固本培元、增强内生动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扩内需、稳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确定发行品种、时间窗口等安排,截至7月末已发行4180亿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1-7月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1.59万亿元、支持项目超1.6万个,其中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超1700亿元。督促地方用好上年增发国债资金,推动整改资金监管发现的问题,支持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截至7月末地方财政分解下达增发国债资金预算998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6191亿元,占全年预算的88.4%。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加力支持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加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力度。支持老旧营运船舶、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新能源公交车等更新补贴标准。支持地方增强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助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加强对基层财力和政策支持。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6%。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中央激励原则,压实基层“三保”责任,强化财政运行监测和库款调度。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多渠道统筹资金资产资源,着力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二)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始终把科技作为重点支出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今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预算同比增长10%,其中基础研究增长13.1%。对基础研究实行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调动企业、社会投入积极性。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运行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支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央地协同,支持地方探索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保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布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设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一体化推进创新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今年首批支持1000多家重点领域“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缓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以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纾难解困、稳岗扩岗。加大教育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中央财政分别下达补助资金250亿元、2274亿元、120亿元。支持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分别下达补助资金313亿元、404亿元。继续免除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下达学生资助补助经费694亿元,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支持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94元,中央财政下达相关补助资金974亿元。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中央财政下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3648亿元、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97亿元。提高
社
会
保
障
水平。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3%的总体水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中央财政已下拨全国统筹调剂资金1520亿元、下达补助资金9492亿元,支持地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深入推进“一老一小”相关改革,支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和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统筹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7亿元。落实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政策,支持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等工作。及时启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支持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 (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新建项目中央补助水平由1300元/亩提高至2400元/亩,扩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和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范围。在全国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1-7月我国农业保险为1.1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3.5万亿元。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继续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惠农补贴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减灾防灾,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和粮食主产区利益。推动提升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水平。中央财政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70亿元,加强对脱贫地区产业和就业帮扶。支持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等政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在35个传统村落集中县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400亿元,支持地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工作,开展城市更新示范,提升城市品质。下达补助资金708亿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启动支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出台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若干财税政策的实施意见。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制定横琴、河套、前海等合作区税收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开放。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调整优化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商品不予免税清单,完善边境贸易支持政策。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支持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央财政下达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等工作。下达水污染防治资金267亿元,支持以长江、黄河为重点的流域水污染治理,引导更多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范围。支持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涉重金属历史遗留尾矿库治理、农用地安全利用等。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出台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并下达120亿元,全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落实湿地保护法规定,制定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强化资金政策集成整合,继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落实落细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的各项措施。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启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优先采购绿色低碳产品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六)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资金节约、规范、高效使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树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跟踪评估过紧日子情况,把过紧日子要求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各方面。严格“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从紧控制项目支出,从严审核新增资产配置,推动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大力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预算执行。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部门预算,抓紧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截至7月末已下达9.26万亿元,具备条件的均已下达完毕。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逐步实现对中央部门预算资金和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的全面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围绕教育科技、生态环保、
社
会
保
障
等领域,对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的政策和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加大对绩效自评结果的抽查复核力度,推动提升评价质量。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整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出台实施政府采购领域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方面部署重点任务。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对6000多家代理机构、3万个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检查,着力纠治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财会监督力度。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推进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会计评估领域专项整治等工作。严肃处理2023年财会监督发现问题,问责472家单位和1346人,通报典型案例407个;对198家会计师事务所、538名注册会计师、46家资产评估机构、85名资产评估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推动完成会计法修改,加大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总的看,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在继续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基础上,密切跟踪预算执行和政策落实情况,及时评估和完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推进落实闭环管理机制。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落实和完善提振消费的财税政策,深入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支持培育壮大文旅、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加强项目与资金的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高投资综合效益。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跟踪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推动政策和资金尽早落地见效。 (二)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控一般、保重点。保持科技投入力度,强化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和美乡村等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财政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等方面补助政策,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预算管理完整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拓展地方税源,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和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制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四)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督促地方落实“三保”责任,健全分级责任体系,压实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领域“三保”政策落实的管理监督职责。合理确定“三保”范围标准,统筹经常性财力加强保障。严格预算执行,坚决控制暂付性款项,增强库款调控能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要。推动“三保”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完善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分级预警。通过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激励相容、约束有力的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 (五)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好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加强融资需求端和供给端管控,阻断新增隐性债务路径。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分类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强化项目资产管理、收入归集,确保按时偿还、不出风险。 (六)扎实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围绕管理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健全事前评估机制,将事前评估嵌入新出台或到期延续重大政策、项目决策程序,坚决防止超财力出台政策、新上项目。压实地方、部门和单位财经制度落实、预算编制执行、财务会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责任。加快建成覆盖财政重点支出领域和部门重点工作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编制和执行预算。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深入推进内控内审,堵塞管理和制度漏洞。突出加强、聚焦、优化,持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功能,为财政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努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lg
...
金融界
09-14 15:34
延迟退休还有哪些配套政策?养老金如何计算?专家解读
go
lg
...
推进? 《新闻1+1》本期节目连线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解读延迟退休方案! 如何体现和保障自愿弹性原则的实施? 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金维刚:按照这次文件规定,当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缴费也满足最低缴费年限要求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自愿选择,在一定的年龄范围之内选择退休年龄,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由个人自愿选择。为了确保个人自愿选择的权益,文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采取任何方式强迫个人提前或延迟退休。弹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当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年龄的时候,个人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向前或向后,分别可以提前或延后三年。举个例子,比如,按照测算男职工退休年龄是62岁,他可以选择向前提前退休,但是不得低于原有的法定退休年龄,即60岁,同时他也可以向后选择延迟到65岁退休。如果当退休年龄是63岁的时候,他仍然可以向前提前到60岁退休,同时也可以向后延伸到66岁。但如果选择向后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需要和单位进行协商。这就体现了一方面个人可以自愿选择,同时,也把过去固定的退休年龄点,变成一个区间,可以在前后三年之内来选择,当然最低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有的法定退休年龄。 到2039年,15年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完成时,还可以弹性选择退休吗? 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金维刚:弹性的原则和自愿的原则,是延迟退休的一个机制。在退休年龄调整到位之后,这种机制还是继续延续。也就是说当我们的退休年龄男职工达到63岁,女职工分别达到55岁和58岁的时候,仍然可以继续延续已经采取的自愿选择和弹性的机制。换句话说,女职工在55岁退休时,她依然可以选择到58岁退休,也可以选择向前弹跳3年提前到52岁退休。男职工也可以在63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达到时,选择向前提前3年60岁的时候退休,或者向后延伸3年到66岁退休。所以在15年的改革周期结束以后,自愿弹性的机制还是继续延续。 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的女职工,退休年龄将逐步延长至55岁,政策设计有何考虑? 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金维刚:对于过去按照50岁退休的女职工来讲,从世界各国比较而言,极少有国家的女职工会以这么低的年龄退休。很多国家的退休年龄男女是一致或是相差不大的,而且多数国家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甚至很多国家在65岁,也有一些达到了67岁。我们国家设定有的女职工50岁退休,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一个退休年龄标准。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现在的退休年龄和我们的人均期望寿命相比,实际上不是很协调。一般女性的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岁,如果女职工在50岁退休以后,她平均剩余寿命超过30年,在50岁退休相对来讲有点过早。因此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是必要的。按照方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要在15年之内延长5岁,所以相对的延长节奏就会快一点,每2个月延迟1个月,每年延长6个月,2年延长1岁。 选择延迟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否多劳多得?选择不延迟退休的养老金,是否会打折? 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金维刚:这是和我们现在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当你延长了退休年龄后: 你的缴费年限延长,按照现在计发办法,每缴费延长1年,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可以增加1%。比如说你要是延长5年的话,你的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就会增加5%。过去,比如说你只有25%,那么现在可能就是30%,这样的话会显著提高待遇。 你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在增加,这样增加以后,将来计发个人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同时随着延长退休年龄以后,你计发的除数也会变化,今后计发的个人养老金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一次延迟退休方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当你在允许的范围区间之内,选择提早退休的时候,你的个人养老金是不会打折的,也就是说你的养老金水平,并不会因为你选择早点退休而降低,从而确保个人的养老权益。 公众讨论中有担心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会不会挤占年轻人就业岗位,如何出台政策保障? 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金维刚: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同时我们对劳动力资源需要有效利用,所以相应的需要延长退休年龄。对年轻人来讲,现在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年轻人创业,给予这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同时也鼓励年轻人到基层就业,特别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如果愿意到基层去的话,目前还有一些包括学费、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对他们就业以后也给予必要的帮扶,包括在一些税优政策、工商注册登记,还有一些其他方面都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政策支持,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央视新闻)
lg
...
金融界
09-14 09:36
为何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渐进式”将如何体现?多部门最新解读
go
lg
...
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王晓萍介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社会关切,体现自愿、弹性的原则,采取渐进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 二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三是坚持分类推进,有序衔接。同步启动、差异化延迟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与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相衔接。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 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部长王晓萍介绍,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确定的。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主要有这样一些考虑: 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岁。同时,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普遍后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有助于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者对退休时间的早晚有不同的诉求,希望有一些弹性、多一些选择,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有必要相应作出调整。 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影响总体平缓 在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副部长李忠表示总的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实施的过程,以较小幅度推进,且退休人员腾退的岗位与青年就业所需要的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差异,改革对青年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是平缓的。 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青年就业问题受到各方面关注。李忠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促进青年就业,规定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明确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 人社部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拓展青年就业渠道,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通过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有利于青年发挥所学所长的岗位。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充分挖掘、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二是通过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促进青年就业。进一步完善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对青年到基层就业的,给予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待遇。对青年自主创业的,给予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强化就业见习岗位的募集,帮助青年增强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服务活动,提升青年求职就业能力和人岗匹配效率。 三是通过营造公平良好环境促进青年就业。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青年合法就业权益。 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 据介绍,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大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以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以及科普宣传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持续提升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于学军指出,还将根据大龄劳动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健康保护水平。同时,推动落实地方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护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 金晴中:欢迎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围绕这一决定,我们邀请五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大家与本决定有关的提问。 五位负责人分别是: 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部长,王晓萍女士;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先生; 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副部长,李忠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先生;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先生。 首先,请王晓萍部长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部长 王晓萍: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出明确要求。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充分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意见,广泛听取一线职工、用人单位、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近期,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社会关切,体现自愿、弹性的原则,采取渐进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二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三是坚持分类推进,有序衔接。同步启动、差异化延迟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与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相衔接。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将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广泛凝聚共识,精心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 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金晴中:谢谢,现在请开始提问。 新华社记者:请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审议情况和决定的主要内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张勇: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强调要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8月初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宪法和立法法有关规定,认真行使立法职权、履行法定职责。8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确定将上述议案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议程草案。9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王晓萍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对决定草案作了说明。9月10日下午,本次常委会会议对决定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保障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稳妥有序实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决定是必要的;决定草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一规范与适度自愿弹性相结合,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可行的,普遍赞成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还就明确宪法依据、明确法律效力、做好制度衔接、制定配套规定、加强宣传引导等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当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审议意见,对决定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提出了关于决定草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9月11日,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有关汇报。9月12日,本次常委会分组会议对审议结果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张勇:本决定包括正文和《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及四个附件,是一个整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 决定正文共有5条,主要内容是: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相关措施;批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并明确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补充和细化;明确本决定施行时间等。《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共有9条和4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启动时间、实施节奏;自愿弹性提前或者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按照规定延长失业保险金领取年限;规范完善特殊工种和高海拔地区职工的提前退休政策等。4个附件分别是: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情况表。这些附件,便于大家查询了解法定退休年龄、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等情况。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晓萍: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办法,明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三是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60周岁及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 同时,办法还对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促进就业,加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的权益保障,特殊工种、高海拔地区职工提前退休,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作出政策安排。 总台央视记者: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实施了70多年,为什么要进行调整? 王晓萍: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确定的。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主要有这样一些考虑: 一是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岁。同时,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普遍后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二是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老龄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有助于满足劳动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样化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者对退休时间的早晚有不同的诉求,希望有一些弹性、多一些选择,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有必要相应作出调整。 法治日报记者:办法的名称是“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请问,“渐进式”是如何体现的? 王晓萍:从2025年开始到2039年,用15年的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男职工63周岁,女职工58周岁或55周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具体来说,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1个月。以男职工为例,明年1月至4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1个月;明年5月至8月满60周岁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2个月,依此类推。总的来看,以这种方式推进,幅度较小,节奏平缓。 大家都很关注改革后自己的具体退休年龄。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已列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在中国政府网、人力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网站和公众号、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平台,同步推出了退休年龄查询小程序,各地12333咨询电话也将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查询了解。 中国日报记者: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自愿、弹性原则。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晓萍:坚持自愿、弹性,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原则。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希望能够适当增加退休时间的选择权,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办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规定职工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也不超过3年。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职工办理弹性提前退休时,应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二是职工弹性提前退休的年龄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说,男职工不能低于60周岁,女职工不能低于55周岁或50周岁。三是弹性退休制度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一个刚性节点,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增加了自由选择空间。 经济日报记者:办法提出,从2030年起逐步提高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部副部长 李忠:随着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也相应作了调整,从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办法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政策: 一是设立5年缓冲期。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主要考虑是,部分缴费年限15年左右的职工已经临近退休,设立5年缓冲期,可以减轻对他们的影响。 二是采取渐进的方式。对于2030年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调整,每年提高6个月。这样便于尚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提前作好参保安排。 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与退休年龄密切相关,也就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这样可以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光明日报记者:请问延迟退休会不会对青年就业带来压力?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有什么政策安排? 李忠: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青年就业问题受到各方面关注。总的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实施的过程,以较小的幅度推进,且退休人员腾退的岗位与青年就业所需要的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差异,改革对青年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是平缓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办法,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促进青年就业,规定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明确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我们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拓展青年就业渠道,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通过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有利于青年发挥所学所长的岗位。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充分挖掘、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二是通过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促进青年就业。进一步完善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对青年到基层就业的,给予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待遇。对青年自主创业的,给予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强化就业见习岗位的募集,帮助青年增强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服务活动,提升青年求职就业能力和人岗匹配效率。 三是通过营造公平良好环境促进青年就业。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青年合法就业权益。 中国网记者:请问,办法在保障相关群体的基本权益方面有哪些考虑? 李忠: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关系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加强对相关群体的权益保障,是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各方面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制定办法时,对各方面的期盼和诉求进行了认真研究梳理,并针对不同群体,作出了相关政策规定。 一是对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加强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办法规定,强化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开发,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 二是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首次从法律层面对保障其基本权益提出要求。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这填补了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空白。 三是对于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化权益保障要求。办法规定,国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我们将持续推动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有关政策举措的落实,积极推行相关指引和指南,加强用工指导,畅通维权服务。 四是对于大龄失业人员,明确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办法规定,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五是对于特殊工种劳动者和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给予特别的保护。办法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同时,办法明确,国家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推动抓好落实。 工人日报记者:大家很关心大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于学军: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系统观念,采取积极措施,支撑改革措施协同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放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左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这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职业健康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大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以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以及科普宣传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持续提升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职责分工,将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根据大龄劳动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职业健康保护水平。同时,推动落实地方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护包括大龄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请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养老服务? 民政部副部长 唐承沛:做好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民政部将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安排。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共同发力,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二是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将符合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政府救助供养范围,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愿入住养老机构。同时,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持续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织密织牢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安全网。 三是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要优化养老机构功能结构,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多措并举,缓解家庭养老压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民政部将充分发挥全国老龄办职能作用,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安享幸福晚年。谢谢! 金晴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lg
...
格隆汇
09-13 16:50
延迟多久、如何实施——解读延迟退休改革文件
go
lg
...
理技术岗位按照55周岁执行。”人力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中国劳动和
社
会
保
障
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介绍,决定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将二者统一为女职工来表述,避免了身份争议,也顺应了当前社会环境变化。 从实施进度看,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式、以较小幅度逐步推进。 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为了让公众更清楚看到自己未来什么时间退休,决定后附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年月对照查询。 “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一下子晚退休好几年。”莫荣举例说,以男职工为例,1965年1月至4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1个月,即60周岁零1个月;1965年5月至8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2个月,即60周岁零2个月;以此类推,1976年9月至12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均为63岁,对1976年12月以后出生的,表格上就不再列举。” 【要点二:可弹性提前或者延后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 决定明确,职工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中国
社
会
保
障
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表示:“决定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不强制要求每个人必须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可以在前后3年的弹性区间内进行选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何时退休。” 他举例说,1982年1月出生的女职工,改革后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8周岁,她们未来可以选择在55周岁到61周岁之间退休。1976年2月出生的男职工,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2周岁零10个月。如果他往前弹3年,就已经低于原来6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按照政策规定,最早只能在60周岁退休。 决定强调,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要点三: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提升至20年】 决定提出,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决定明确这一项调整从2030年才开始逐步实施。也就是说,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不变,还是现在的15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说,这样能让改革初期离原法定退休年龄较近、已经或快要缴费满15年的职工不受影响。 “大部分劳动者从进入职场到退休的时间都会比较长,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基本都会超过20年。”董克用分析,对照附表能看到,2030年以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也不是一步提高到20年,而是逐步过渡到位。 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决定也提出,国家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 “根据养老金计发办法,一般来说,多缴费1年,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提高1个百分点;晚退休1年,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多。粗略估算,缴费年限由15年增加到20年,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大概能增加三成。”董克用说。 【要点四:为临近退休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 决定提出,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较大,缺乏稳定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表示,决定也考虑到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平稳过渡到退休。 “一方面,政策安排了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为其兜住基本生活的底线;另一方面,为他们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避免发生缴费中断从而影响领取待遇。”赵忠说。 【要点五:特殊工种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决定提出,国家规范完善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认为,国家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条件、就业环境的差异性,对部分特殊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 “对部分从事特殊工种岗位的职工适当降低退休年龄,也是对现有政策的延续。”原新说,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完善,职工权益将得到更好维护。 【要点六: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大龄劳动者就业问题,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 “延迟退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与民生保障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其中,就业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莫荣说,决定促就业和保权益并举,着力营造更为公平的就业环境。 决定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一系列举措。莫荣认为,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将有效减缓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助力青年等各类群体就业。 决定还提出,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对超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作出规定,将化解过去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无法落实等问题。”莫荣说。 【要点七:健全养老托育服务】 决定提出,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当前不少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帮着带孩子,同时还有年迈的长辈要照顾。实施延迟退休后,有必要不断完善配套举措,帮助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关博建议,在养老方面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和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在托育方面形成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从而更好满足家庭育幼“刚需”。(完)
lg
...
金融界
09-13 15:10
久远银海:国泰君安证券、中泰安合等多家机构于9月11日调研我司
go
lg
...
方便了商保公司、商保参保人员报销;利用
社
会
保
障
卡、线上社保卡覆盖面广、实名制和金融卡优势,推进财政惠民惠农资金的“阳光审批、阳光发放、阳光监督”工程应用场景的应用;积极探索处方流转和信用就医的应用场景等。上述应用场景均已落地,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问:请介绍下公司智慧城市这块业务的体量与展业规划情况答:公司定位“城市数字化治理与服务提供商”,面向政府及相关主体,以智能技术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推进城市运行高效协同、治理精准精细,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公司智慧城市业务覆盖数据底座(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城市大脑)、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基层社会治理、城市融合服务。公司通过研发信用档案、经济画像、企业信用分、信易贷、产业链风险评估等一系列数据要素产品,以应用场景牵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公司迈向数据要素细分领域优秀供应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承建智慧蓉城“数字底座”、“市民码”等项目,打造城市服务总入口,实现了“多码融合、免证办事、一码通城”。随着数字经济建设的深入,预期公司智慧城市业务有持续发展的机会。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已在四川、重庆、贵州、广东、福建、湖北、新疆、海南等多个省份落地,并正在大力拓展其他区域。问:在医疗和医保板块公司未来信息化重点方向有哪些?答:公司将医疗健康板块,作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服务大三甲、深拓医共体、融创大健康”的行业发展战略。重点拓展智慧医院(包括 HIS、电子病历、HRP)、医共体、全民健康平台等业务。在医疗保障行业,公司推进“扎根医保核心、精准医保治理、精细医保服务”战略,重点拓展医保便民服务(包括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医保移动支付);医保端和医院端 DRG/DIP、医保大数据风控;双医融合服务平台(医保+医疗)、医保+慢特服务、医保+融合支付,以及各地州新医保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等。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保信息化未来依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会诞生更多医疗医保融合的创新应用场景。公司将会不断加大在医疗医保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应用场景的探索。问: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公司在此方面的布局和进展如何?答:公司人工智能研发侧重于应用,以行业场景创新驱动。相关研发成果和行业需求是匹配的,这对于保持公司在行业竞争力和市场拓展很重要。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上,公司已具备闻语大模型、闻语 MaaS研发管理平台、IGC 场景研发等创新成果。公司的闻语大模型定位于面向政务相关行业的垂类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借助了公司在相关行业积累的业务知识与行业数据。“闻语”对于民生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服务事项、风险因素等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重点强化了在政务智能业务经办、政策问以及医疗/大健康领域涉及的临床诊疗辅助、反欺诈、医学知识提取等行业的核心任务能力。问:公司在养老产业方向有无布局?答:公司基于民政监管需求,配合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从养老数字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入手,聚焦养老领域的服务和监管工作,以服务监管一体化的思路促进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发展,目前福州养老平台已经稳定运行近三年,北京平台稳定运行 1 年多,受到民政部、各级官方媒体正面报道。同时在养老领域,我司多年坚持“科技服务民生”,在养老保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领域具备优势、前沿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产品。公司讲持续加大在该领域研发投入和运营探索,深耕智慧养老领域。问:国家医保局发文推进 DRGS/DIP0分组方案的建设,对公司业务有无影响?答:医保局推出的 2.0 版 DRG 分组方案,背景是根据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反馈,以及一些地方医保部门建议进行调整分组方案,使得 2.0 版分组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医保局原则上要求 2024 年新开展 DRG/DIP 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 2.0 版分组,已经开展的应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切换准备工作,提高支付方式规范统一性。上述政策的推进,将对公司医疗和医保业务带来一定的业务订单。 久远银海(002777)主营业务:医疗医保、数字政务、智慧城市。 久远银海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95亿元,同比下降23.91%;归母净利润1123.19万元,同比下降86.81%;扣非净利润583.84万元,同比下降92.33%;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99亿元,同比下降39.8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20.16万元,同比下降103.2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33.75万元,同比下降107.0%;负债率31.72%,投资收益346.37万元,财务费用-214.11万元,毛利率45.09%。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09-12 20:25
中国“刺激”经济需求遇阻!彭博社:各省正处于全面紧缩政策的状态……
go
lg
...
式刺激消费的想法有很多,像是加强中国的
社
会
保
障
网、改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或在人口减少时通过经济援助鼓励生育等。 但目前,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总体公共支出正在缩减,而不是增长。2024年前七个月,公共支出收缩了约2%。 曾任财政部经济研究所所长的Jia Kang表示:“必须加强财政政策以稳定经济。今年应该考虑增加预算赤字或额外发行特别主权债券。” 除了可能增加中央政府支出外,还有迹象表明中国方面可能正在放松对各省借贷和支出的一些限制。举例而言,为阻止房地产市场崩溃,政府部门正在考虑让地方政府发行特别债券,用于购买未售出的房屋。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方面应该利用自己的借款向地方政府转移更多现金,帮助缓解预算紧缩问题并修复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将其花在传统基础设施等低效的刺激上。 “高层领导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法国巴黎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Jacqueline Rong表示。“安全和风险防范是另外两大问题,在这三者之间取得平衡非常具有挑战性。”
lg
...
圈内人
09-12 16:10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12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突发劲爆行情!拜登刚刚就俄乌战争做出重大决定 金价日内飙升逾30美元
lg
...
俄罗斯突然发动大规模袭击!金价开盘后飙升突破2575美元 两张图看黄金技术前景 投资者如何获利了结?
lg
...
人民币或大幅贬值!巴伦周刊:特朗普关税即将到来 中国回应恐是新的货币战争
lg
...
人民币最多恐再跌10%!彭博:中国领导人的“强势货币”梦遇特朗普回归
lg
...
黄金突然大涨1%,事关高盛最新预测?朝鲜突传再派10万人援俄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0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7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80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