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港股周报:全球股市巨震,恒指波澜不惊,下周再迎重磅考验!
go
lg
...
岸人民币兑美元创年内新高; 3. 中国
恒
大
宣布公司寻求向许家印、丁玉梅等7名被告收回股息及酬金共约60亿美元; 4. 道指和标普500均创近两年最大跌幅; 5. 百胜中国二季度利润创新高; 6. 新东方董事会批准扩大股票回购计划,从4亿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 7. 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5.3%; 8. 智能汽车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9. 深圳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 10. 中国央行连续第三个月暂停增持黄金; 11.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9.1万辆,同比增长27%; 12. 7月CPI同比上涨0.5%, 环比上涨0.5%; 13. 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23.3万人,低于预期和前值。 本周老虎用户热门交易个股: Top7:中芯国际,周四盘后,中芯国际公布二季报,营收同比大增21.9%,毛利率环比大幅提升,三季度指引超预期,股价一度大涨近10%; Top9:黑芝麻智能,公司是智能汽车AI芯片第一股,小米、蔚来、腾讯等持股,可惜上市首日暴跌27%; Top10:蔚来,本周港股蔚来股价创历史新低,消息面上,蔚来7月交付数据环比下滑。同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超50%,市场担忧后续增速放缓。 下周值得关注的大事件: 1. 下周一,中国将公布7月金融数据; 2. 下周三,美国将公布7月CPI数据,经济学家预测为3%,关注是否符合预期; 3. 下周四,中国将公布7月大中城市房价、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 4. 下周腾讯、阿里、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公布财报: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京东集团-SW(09618)$ $小米集团-W(01810)$ $美团-W(03690)$
lg
...
老虎证券
08-09 16:51
中国房市迎来一个关键行动!日媒:滞销住房有望降价50%怎么回事?
go
lg
...
未涵盖的未完工项目积压。由于资金短缺,
恒
大
集团等主要开发商的海外债券违约。 据央行称,截至6月份,3000亿元人民币中仅使用了4%,这表明地方政府的利用速度较慢,他们可能希望避免因回报率低而造成损失。 展望下半年,瑞穗研究技术公司表示,“尽管消费和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低迷,但预计投资将通过加速财政刺激来支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危机#
lg
...
圈内人
08-09 14:19
毛振华:中国房地产行业可能不再作为“支柱产业”复苏,甚至可能消失
go
lg
...
。 202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因开发商
恒
大
的一系列违约而陷入危机。您早在10年前就注意到了其流动性问题的潜在后果。如何评估此次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过去,中国的房地产是全社会投资的重点。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人们普遍认为每个成年人应该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是一种独特的信念。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不断购房,甚至包括那些没有资格购房的人。这导致房价在2017年前后短时间内飙升至新高,预示着泡沫即将破裂。 我注意到,早在2016年,
恒
大
就开始以20%的折扣作为销售策略。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个案,因为这家私人开发商因负债过高且银行贷款支持不足而面临流动性问题。 相反,我认为原因要严重得多。这是整个行业的销售问题——价格已经见顶,并将开始下行。 我是第一个呼吁关注房地产价格下跌趋势的人。我还呼吁监管机构进行更多的压力测试,特别是对银行业的压力测试。银行业认为他们有足够的抵押品,例如土地。但银行并没有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 由于压力测试不足,我也认为
恒
大
的问题很快会蔓延到其他房地产公司。大约一年后,当许多房地产公司濒临破产时,政策才得以调整。 2021年,我得出结论,在中国——就像世界许多其他地方一样,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中国房地产行业供过于求。 这有两个深刻的影响。首先,房地产行业可能消失,而不是复苏。在欧洲国家,尤其是人口增长放缓的国家,你不会看到大型房地产行业或大型房地产公司,因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库存。 其次,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其他重大问题,例如家庭资产负债表收缩。 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局势,包括5月17日宣布的若干有力举措。这些举措包括降低最低按揭利率,并指示各地购买未售出的公寓,将其转化为社会住房。您认为这些应对措施是否有效? 这些政策,是在问题浮出水面后相对缓慢地推出的。最新措施虽然提振了交易量,但并未完全扭转价格下跌的趋势。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的建议是限制供应,冻结新的建筑工地和项目。这将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表明供应有限。否则仍在扩大供应,这是有问题的。 当然,例外情况是当前在建的项目,购房者已经支付了首付。 过去几年,虽然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但数量仍然不小。与2019年和2020年的峰值相比,供应量要小得多,但回顾过去,与2015年和2016年相比,这个数字仍然相当大。 截至5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仍超过7.43亿平方米。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比2016年增加了500万平方米。 我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减少库存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收购的土地数量是天文数字。如果按照开发商之前制定的计划开发这些土地,中国市场是否有足够的需求令人怀疑。 我们必须摒弃房地产建设必须成为经济主要推动力的想法。消化积累的供应量需要很长时间。大型房地产公司的时代已经结束。当然,我们会看到一些城市升级或翻新,但大规模建设时代已经结束。 您如何评价这些现象对中国家庭的影响?您如何看待现在的消费需求水平? 中国家庭债务问题非常严重。2007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8.9%。到去年年底,这一数字已攀升至约69%。 家庭几乎将所有新增债务用于购买房地产。但随着房地产价格下跌,他们的债务状况严重恶化。价格下跌了30%或40%。 这对中产阶级来说是个大问题,影响了消费,对经济构成了巨大制约。房地产资产价值下跌,但抵押贷款支付额保持不变。 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及对财富的影响将在心理上引发一些变化。消费者会觉得自己钱少了,需要更多的储蓄来应对风险。因此,消费将受到负面影响。 消费不足是一个长期问题。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主要依靠的不是国内市场。当然,国内收入增长也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我们称之为”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增长引擎。 多年来,出口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然而,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需求萎缩,许多国家随之掀起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我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内需。 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这并不容易。经济学家们谈论的不是欲望,而是可负担的需求。当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时,家庭收入也在增长,但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现在,当整体增长放缓时,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 从2000年到2022年,中国家庭的平均消费率仅为GDP的38%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7.6%。相比之下,美国约为67.5%。 原因是分配给居民的国民收入比例长期以来一直较低。随着资产价格下跌,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收缩,财富缩水,加剧了这种情况,导致消费降级和缩减。 为了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帮助经济转型,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内需。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推进这一进程?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也很困难。首先,中国有着增加储蓄、积累财富而非消费的传统。 近年来,中国在提供基础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问题是,当前的经济衰退导致人们收入减少。包括公务员、教师和医院员工在内的公共机构员工都面临减薪。许多行业都出现了裁员现象。就业机会减少,也对收入预期造成了巨大压力。 更重要的是,在疫情期间,许多人有几个月没有工作,而收入差距尚未得到弥补。 从2020年开始,我建议向受疫情重创的人发放消费券,以刺激经济。后来,我进一步建议向每位居民发放消费券或现金补贴。但在这方面还没有采取任何有意义的行动。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曾建议向消费者提供10万亿元人民币。从数字上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它约占GDP的8%,超过了目前财政赤字占GDP 3%的红线。 事实上,10万亿元人民币到底有多大?这个数字不小,但也不算大。这相当于每人7000元人民币,约合1000美元。我们知道美国发放了数千美元,香港也向居民发放了现金。 那么,我们如何筹集这笔支出呢?我认为财政赤字是一种方法,但还有其他选择。例如,中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利润高达4.6万亿元。你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将这笔钱转移给居民,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如果10万亿元不可行,那么4.6万亿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关键在于,政府如何使用这笔钱?我认为,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较低,而直接发放给居民的效益较高,对企业也有更好的影响。如果这笔钱用于消费支出并增加需求,我支持。但如果这笔钱用于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又不能有效利用资金,我反对。 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创新主体。创新必须来自大型公司和私营企业。例如,先进的国防技术就是建立在私营部门科技公司发展基础上的。美国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市场导向的环境,像无人机制造商大疆这样的公司就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初创公司的前景如何?过去几年,中国独角兽(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的数量有所下降。 中国的创业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目前,投资往往依赖于政府设立的产业基金,而私人投资有所减少。此外,风险投资基金也面临一些不友好的政策。此外,退出投资、上市或融资也面临重重困难。 创业公司别无选择,只能竞争政府基金的投资,而这需要抵押物和其他条件。 小米、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投资促进了创新、产品开发以及许多中国公司的发展。然而,现在有人质疑他们的投资是否导致了”无序扩张”,是否控制过多。因此,许多大型民营企业已经关闭了投资部门。 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分化。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2014年访问美国时,我听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关于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在他们看来,中国已经发生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所认识到的变化。后来,在2017年的另一次访问中,我发现他们基本上已经承认了这些变化。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达成了遏制中国的共识,这种情绪非常敌对 。除了传统的经济竞争外,还出现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竞争。现在,美国完全反对中国的价值观及其国家道路的选择。因此放弃了友好政策。 我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对中国来说,在经历了一段模糊时期后已经非常清楚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随着经济和外交实力的增强,中国已经形成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美之间的局势正在演变为长期对抗,我认为我们早在2018年就贸易战做出的初步评估是不够的。美国几乎与所有人打贸易战,包括加拿大、欧盟或韩国等盟友,但关键是我们需要区分与盟友和中国的贸易战。它们是不同的,所谓的与盟友的贸易战是对贸易关系的调整,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 我认为贸易战正在走向新的冷战,而脱钩是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双方都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竞争最终必须有一个结果。必须有一个赢家和一个输家。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西方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日益加剧。您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在我看来,美国试图以改变两国贸易不平衡为名削弱中国的供应链能力。 首先,贸易不平衡是由不同的产业结构造成的。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购买商品,他们就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从其他地方购买。因此,在我看来,”回流”或”供应链多元化”举措是为了削弱中国,而不一定是加强美国,最终目的是利用其卓越的技术来重新洗牌世界供应链格局。 其次,我认为美国及其盟友正在试图遏制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即中国的”新三驾马车”,光伏、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 我有点失望的是,珍妮特·耶伦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经济学家知道一个国家的大量出口通常超过国内需求。例如,来自中东的原油就是一种过度生产,对吗? 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和美国食品生产也存在产能过剩。出口国国内必须存在产能过剩。 中国已经历了几轮产能过剩,因此这种情况很常见。当然,我们必须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在经济衰退期间,我们的需求萎缩速度超过了供应。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包括高质量发展和其他努力,意味着中国的供应恢复速度超过了需求。 投资机会减少,所以一旦出现机会,大家都蜂拥而上。这就是为什么新能源在中国成为过度投资领域的原因。 中国需要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消化国内产能,因为在美国的压力下,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贸易障碍。中国应进一步提升其在关键新兴产业中的竞争优势。例如,如果新能源技术能够实现稳定,凭借现有的成本优势,可以大大减少对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也会改变全球格局。 作为香港大学新近任命的教授,您如何看待香港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从亚洲金融中心到连接中国大陆和世界的超级连接器,香港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我认为香港的未来逐渐明朗。 我个人认为,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香港实际上不可能保持其纯粹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当我把新加坡和香港进行比较时,我认为一个主要区别是,香港能够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内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新加坡在东南亚无法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与这些国家没有香港与内地那样的经济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中美贸易和投资减少,香港失去了重要的业务来源,而内地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所有这些因素都对香港不利。 但这些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的经济结构或普通法体系。香港仍然是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认证、测试和国际仲裁等领域,香港仍然拥有许多优势,是中国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 教育是香港可以在传统产业之外发展的领域。香港英语水平全国最高,可以提供普通法培训。香港有五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事实上,过去两年,香港研究生扩招带来的收入也是可观的。一个学生的学费大约为每年5万美元。他们的本地消费也可以拉动消费。 香港也应该招收其他国家的学生,包括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鉴于目前的中美关系,西方的中国科学家和高科技从业者可能希望离开,担忧包括子女教育、国际交流、财富安全以及投资。他们可能更青睐香港。除了吸引这些专业人才到大学任教,还需要有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大型科技公司。 中国科技公司需要吸引国际人才,但许多潜在员工可能不愿意移民。香港税率低,加上健全的法律体系和高度国际化,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随着大湾区(区域一体化)计划的提出,香港和深圳可以在科技发展方面优势互补,因此香港有潜力发展科技产业。两地相连的地方有很多土地,成本比深圳低。香港可以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并发挥全球领导作用。 香港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尽管是被动转型。面临的短期问题之一是依赖金融。未来,中国与西方可能会建立更好的关系。香港将继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并能够确立其作为科技中心的地位。 7月18日,中共三中全会闭幕。这是中共中央委员会每五年左右召开一次的重要会议,旨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方向。您对此次会议及其成果有何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此次会议的大背景。今年召开的三中全会是习近平主席第三个任期的中央会议,而不是新任领导人宣布开创性愿景的场合。 因此,中央政府不会在三中全会前做出出人意料的政策转向,也不会在三中全会前采取重大措施。这是我在会议前做出的判断,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 第二,我想指出,三中全会后发布的决定文件确认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等保护经济中的不同所有制形式。这回答了许多人的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国有经济的优先事项。这可以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框架。 第三,为中国经济的一些重要领域改革提供了指导,例如财税体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提出了新的思路——适当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权,并增加消费税等一些税种。 另一个重要信息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调建设统一全国市场的重要性。简而言之,我认为三中全会对于稳定预期意义重大。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8-09 00:00
债市早报:资金面供给仍充裕;债市小幅回暖
go
lg
...
”跌超36%。 2. 信用债事件 中国
恒
大
:公司公告,清盘人以公司名义寻求向许家印、丁玉梅等7名被告收回股息及酬金共约60亿美元。 融创房地产:公司公告,关于公司与中融国际的股权收益权转让纠纷,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公司需对一审判决确定的债务向中融信托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合肥产投:召集人浦发银行公告,“21合肥产投MTN002”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了豁免时限要求及提前兑付议案。 湖南富兴集团:召集人长沙银行公告,发行人拟提前全额兑付“22富兴MTN001”, 8月8日召开持有人会议。 天建房地产:公司应于2024年8月16日根据“H16天建2”调整后本息兑付安排进行第一次小额兑付。“H16天建2”拟于8月7日开市起停牌。 泰禾集团:深交所公告,泰禾集团作为公司债发行人,存在应付利息计提不充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被高估等问题,予以书面警示。 新湖中宝:标普下调新湖中宝长期发行人评级至“CCC-”,展望“负面”,随后应公司要求撤销评级。 万华化学:惠誉下调万华化学长期外币发行人评级至“BBB”,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 广汇汽车:大公国际将广汇汽车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A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西安建工:大公国际将西安建工主体及“21西安建工MTN001”信用等级下调至BBB-,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兰州轨道交通:中证鹏元将兰州轨道交通主体评级维持“AA”,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 时代中国控股:公司公告,前7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额约51.46亿元 同比减少49.85%。 合景控股:公司公告,部分子公司存在新增未能偿还1000万元以上到期债务情况,合计逾期规模约5.74亿元。 融创中国:公司公告,前7个月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76.9亿元,同比减少51.64%。 (三)可转债 1. 权益及转债指数 【权益市场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8月6日,A股高开后走势分化,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23%、0.82%、1.25%。当日,两市成交额6570.6亿元,较前一日缩量1368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62.51亿元。当日,申万一级行业大多上涨,上涨行业中,社会服务涨超3%,国防军工、房地产、传媒、商贸零售涨超2%;下跌行业中,家用电器、银行跌逾1%,交通运输、有色金属跌幅较小。 【转债市场主要指数小幅收涨】 8月6日,转债市场受权益市场影响有所反弹,当日中证转债、上证转债、深证转债分别收涨0.16%、0.03%、0.38%。当日,转债市场成交额404.9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61.27亿元。转债市场个券多数上涨,530支转债中,388支上涨,134支下跌,8支持平。当日,上涨个券中,三羊转债涨超10%,震安转债涨超8%,瀛通转债、思创转债、卡倍转02涨超4%;下跌个券中,尚荣转债跌逾17%,晶瑞转债跌逾7%,苏租转债跌逾3%。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2. 转债跟踪 今日(8月7日),汇成转债开启网上申购。 8月6日,宏柏转债公告将转股价格由7.49元/股下修至5.45元/股;永22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灵康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在未来3个月内(即2024年8月7日起至2024年11月6日),若再次触发下修条款,亦不选择下修;亿田转债、荣23转债公告预计满足转股价格下修条件。 (四)海外债市 1. 美债市场 8月6日,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大幅上行。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0bp至3.99%,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2bp至3.90%。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 8月6日,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收窄2bp至9bp;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扩大1bp至45bp。 8月6日,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大幅上行5bp至2.12%。 2. 欧债市场 8月6日,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分化。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2.18%不变,法国、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下行3bp,西班牙、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bp和5bp。 数据来源:英为财经,东方金诚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8月6日收盘)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金诚整理
lg
...
金融界
08-07 10:14
塔牌集团:8月6日接受机构调研,中金公司、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
go
lg
...
限公司、杭州萧山港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恒
大
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恒盈资本有限公司、BRILLIANCE - BRILLIANT PARTNERS FUND LP、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华夏财富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汇升投资、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进门财经、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HGNH Inter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 (SG) PTE.LTD、宁波彩霞湾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秦平、冉时(三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海海岸号角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宽远价值成长二期证券投资基金、上海明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泰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泰旸全球睿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Keywise、上海天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雪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部)、深圳大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乾图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乾图汉玄甲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深圳正圆投资有限公司-正圆红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潼骁致晟1号、西安瀑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LIU MIAO、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玄元私募基金投资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循远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银河金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隽资本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部、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td、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国泰君安、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君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进门财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rudence、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Uni-President Assets Management Corporation、上海益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聚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嘉承金信投资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泰证券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华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我们关注到公司发布了 2024-2026 年股东回报规划,该规划确定了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 70%,且每股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 45元,请这么高的确定性的分红比例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 答:一是“新国九条”对市值管理和分红进行了明确的指引,强调进一步增强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公司希望通过明确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向全体股东传递公司稳健经营、积极报的坚定决心,同时也希望公司的股票价格可以保持在合理的价位。二是公司资金储备充裕,资产负债率低,有息负债基本为零,具备高比例现金分红的能力和基础。三是近年来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财务投资风险在加大,投资报率在不断降低。四是公司预计未来几年每年资本性开支仍然维持在 2-4 亿元左右,同时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以自建方式为主,所需资金相对有限,资本性开支相对可控。五是 2023年年度高分红方案实施后,得到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肯定与认可,同时认为水泥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每年利润波动较大,希望能稳定分红可预期性。基于上述几点,公司做出未来三年股东报规划,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三年的分红规划预计不会动用过多的存量现金,不会对公司的经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问:请公司介绍上半年业绩亮点有哪些? 答:根据数字水泥网预计,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亏损 10亿元左右,而公司却逆势而上,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6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53.43%,但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亮点在于一是上半年公司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的运营管理,环保处置量快速提升,实现环保处置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41.28%。接下来,公司将加快在建固废项目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处置规模,增加处置品类,拓宽固废来源,稳步提高处置量,不断做大环保产业的营收和利润规模,尽快形成新的可持续的业绩增长点。二是为应对不断恶化的行业形势,公司继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继续精简机构和优化人员,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严格管控各项费用。三是持续瘦身强体,减轻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关停低质低效企业,在 2023公司关停了恒发建材、恒塔旋窑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关停金塔水泥的日产 2500t/d 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目前剩下的 7 条生产线,其中 5 条为 4500t/d 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为 10000t/d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这些生产线的装备和工艺技术先进,在生产成本、能耗和排放方面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短期内公司没有再关停生产线的计划。 问:从披露的半年报看,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75%,请是什么原因导致,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会继续减少? 答:主要三方面原因一是受二季度连续降雨的影响,特别是“616”水灾的影响,公司水泥销售量价齐跌,库存增加,导致存货占用资金增加;二是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加,使得货款笼资金相应减少,应收账款增加主要是环保产业方面增加造成的,系随环保产业营收大幅增长而相应增长,和环保行业应收账款账期较长相关,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环保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确保受控;三是合同负债减少,由于水泥需求大幅下滑,公司预收的水泥款减少。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经营策略,做好现金流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营质量。 问:从数据上看,今年二季度煤炭采购成本及人工成本继续下降,为什么二季度水泥销售成本环比一季度降幅不明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近几年来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并取得预期效果,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水泥平均销售成本同比下降 14.67%,其中煤炭采购价格的下降贡献了成本下降的大部分金额。二季度公司的水泥销售成本环比一季度没有下降,主要是二季度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雨的影响,特别“616”水灾的影响,公司水泥销售量价齐跌,库存增加,公司不得不进行了水泥生产线的停产,使得水泥产量的相应下降,吨水泥成本分摊的固定费用相应增加,抵消了煤炭价格下降对成本下降的贡献,从而掩盖了二季度成本没有下降的事实。 问:广东及广西、福建目前错峰生产的执行情况怎样? 答:广东目前执行的是 2024年广东省水泥协会年初出台的全年常态化错峰生产计划停窑 80 天/窑的政策,其中第一阶段 1-4 月停窑 40 天,第二阶段 5-8月停窑 40天,目前执行情况良好,各企业均能执行到位,后续是否会增加停窑时间暂未确定。 据了解,广西和福建目前错峰生产实行“月结月清”方式,即本月底制定下月错峰生产天数,这种方式可以增进水泥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目前执行情况良好。 问:从半年报看,上半年公司环保处置营业收入和余电上网收入增长较快,请公司介绍一下这两块业务后续的规划是怎样的? 答:环保业务产业方面,公司目前运营的主要是惠塔环保的污泥处置项目、蕉岭分公司的铝灰渣、污染土处置项目以及福塔公司、鑫达公司的替代燃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处置量在稳步增加,对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贡献也在不断提升。 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环保处置业务发展力度,尽量做大规模,同时加强投产项目的运营管理,丰富处置品类,不断提高处置量。在环保方面规划主要有推进建设已经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蕉岭分公司 30万吨/年一般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公司规划每条 5000t/d的熟料生产线均建设替代燃料项目,目标是替代 30%的煤炭用量,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光伏发电方面,公司正在加快各水泥生产企业原材料堆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二期光伏发电项目正准备在建筑物天面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预计建成之后,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有望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公司正在进行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建设,储能项目具备调峰、调频功能,采用削峰填谷运行方式,有效缓解高峰供电压力,增加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问:受连续降雨及 16 水灾等客观因素影响,今年二季度业绩环比一季度明显下滑,从 7月份以来至目前,公司的出货情况怎样,以及下游需求变化感受怎样? 答:在没有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公司水泥发货量有所增加,7 月份出货量环比 6 月份有大约 10%的增长,但同比仍然是下降的,说明水泥市场的需求是在不断下降的。水泥下游需求主要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三块,目前地产端尚未看到企稳升的迹象,持续对水泥需求造成压力;基础设施建设受项目资金到位不足的影响,导致这部分需求尚未得到有效释放;农村市场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及农村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驱动,需求相对稳定。 问:公司对下一阶段区域市场价空间如何看待? 答:公司水泥产品主要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珠三角市场,一个是粤东市场,这两个市场各有特点。珠三角市场水泥价格,在 6 月中下旬进行了两轮合计 40元的涨价,7月调了 10-15 元,目前广西错峰生产执行到位,有助于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珠三角市场水泥稳价提价起到了积极作用。粤东市场水泥价格近段时间均较稳定,但并未跟随珠三角市场的涨价趋势,这主要跟区域市场的需求较弱有关,同时受到来自福建方向低价水泥的冲击。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了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将有利于下来水泥同业的行业自律工作,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接下来,马上进入南方水泥销售旺季,水泥价格是否会继续提升,主要还是看区域内错峰生产的执行情况,销量仍需观察需求的复苏情况。公司将抓住销售旺季的机遇,密切关注需求复苏情况和市场竞争态势,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公司将在维持市场份额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塔牌集团(002233)主营业务:各类硅酸盐水泥、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 塔牌集团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9.76亿元,同比下降31.17%;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53.43%;扣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52.84%;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9.83亿元,同比下降36.8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735.98万元,同比下降69.4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631.8万元,同比下降73.2%;负债率10.41%,投资收益1.23亿元,财务费用-2142.14万元,毛利率24.08%。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9198.99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369.24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08-06 21:57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涨0.46% 恒生科技指数涨0.89% 新东方大涨近11%
go
lg
...
万元,同比增加不少于95.5%。 中国
恒
大
:公司寻求向许家印、丁玉梅等7名被告收回股息及酬金共约60亿美元,诉讼法律程序正在进行中。 机构分析: 中泰国际:当前影响全球市场的最主要因素是日元走势,日元套息交易的拆仓潮加剧全球风险资产价格震荡。虽然过去数年港股并非日元套息交易的受惠地区,但港股短期或受到海外股市波动性加大的外溢影响而低位反复震荡。 不过,截至7月30日,日元投机性净空仓大幅减少,而当前一个月美元兑日圆25 Delta风险逆转波动率已跌至2020年中以来的极值,预示看多日元情绪高涨,日元短期内或出现阶段性顶部,将利好包括港股等风险资产的反弹。 此外,随着美股、日股、韩股等其他地区股市的显著波动大跌,不排除海外央行或政府将采取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港股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已处于七年来94.1%分位数的位置,同时高于滚动两年平均两个标准偏差,估值接近极端便宜水平。若后续全球避险情绪减退,高BETA的互联网相关或恒生科技指数会率先反弹。 华泰证券:近期海外“衰退交易”和套息交易逆转下波动率上升,拖累港股主被动外资共振走弱。7.25-7.31,港股主动外资净流出规模扩大至2.68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2.56亿美元),被动外资净流出规模扩大至6.92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1.10亿美元);ADR主动外资净流出规模收窄至0.60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0.69亿美元),被动外资净流入规模亦进一步收窄至0.73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入2.18亿美元)。
lg
...
金融界
08-06 12:19
中国
恒
大
“清算”开始!许家印、丁玉梅等被追讨400多亿元,此前已将掏空
恒
大
,拿走超过500亿元分红 ,部分资产被转移至境外
go
lg
...
金融界6月8人消息 对于中国
恒
大
的“巨雷”处置速度在加快,清算渐渐开始,许家印、丁玉梅等人被追讨60亿美元。 5日晚间,中国
恒
大
公告,2024年3月22日,清盘人以公司名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对三名被告展开法律诉讼,即许家印、公司前行政总裁夏海钧以及公司前首席财务官潘大荣。目前,该诉讼加入其余四名被告,丁玉梅以及三间与许家印及丁玉梅有关联的实体也被追讨。中国
恒
大
拟向七名被告收回2017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财政年度的财务报表支付的股息及酬金共约60亿美元。这笔钱约合人民币420多亿元。 中国
恒
大
还表示,诉讼的法律程序正在持续进行中,目前对成功申索的可能性及公司最终可能收回的金额存在不确定性。清盘人将根据上市规则的规定,适时刊发关于以上事宜的进一步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据
恒
大
地产的2022年债券年报、2022年度审计报告等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
恒
大
地产的流动负债16787.47亿元,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资金)91.73亿元。其总负债18338.19亿元,总资产14685.57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已经将
恒
大
基本掏空 而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潘大荣在此前已经将
恒
大
基本掏空,特别是许家印已经将部分资产转移至境外。 去年,许家印被曝光已经与妻子丁玉梅在2022年技术性离婚。 中国
恒
大
于2023年8月14日晚间公布一系列公告显示,丁玉梅被称为“独立于本公司及其关联人士的第三方”,并未如此前一般被列为许家印配偶。 在此前披露的2021年年报中,丁玉梅在公告中的身份为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配偶。在2021年底,许家印及丁玉梅共同出售中国
恒
大
12亿股股票,作为一致行动人,许家印及丁玉梅持有中国
恒
大
股份比例从76.69%下降至67.87%。 2019年10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女企业家榜》,丁玉梅以170亿元人民币财富排名第26。 根据清流工作室统计,按照大股东累计获得的分红金额排名,许家印家族排在第一名。自2009年上市以来,中国
恒
大
累计分红达733.86亿元。许家印夫妇常年控制了中国
恒
大
七成左右的股权,累计可能拿走超过500亿元,占比达到了68.54%。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许家印通过与丁玉梅进行“静默式的技术性离婚”已经将部分资产转移至境外。 其指出由于
恒
大
集团通过“小红筹”架构在香港上市的的协议安排,由许家印、丁玉梅分别100%控制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通过中国
恒
大
拿到了其中的大部分分红,并在出险前后转移到境外,而通过“技术性离婚”的操作最终落到“境外前妻”丁玉梅的口袋里。 许家印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2023年 9月28日晚间,中国
恒
大
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恒
大
集团的股票自2023年9月28日上午9时正起于港交所停止买卖。 据腾讯新闻《潜望》报道称,曾于7月下旬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在得知内地有企业家因许家印被边控后,随即买了机票离开香港。在此之前,她一直在香港协助有关机构进行
恒
大
集团的债务重组事宜。关于她身处何处,暂不知晓。 而夏海钧曾是许家印的“左膀右臂”,在地产界有“打工皇帝”之称,据统计,2008年-2020年的13年间,夏海钧共计从中国
恒
大
获得16.38亿元的收入。据福布斯2017年发布的《香港上市中资股CEO薪酬榜》显示,夏海钧以2.7亿元荣登榜首。 在
恒
大
陷入困难危机时期,时任中国
恒
大
行政总裁的夏海钧选择了减持套现。2021年8月11日,夏海钧分别在
恒
大
物业和
恒
大
汽车上减持套现了约7302万港元和4253万港元,二者合计约1.16亿港元。 在
恒
大
发布的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等报告,仅仅工作了半年的夏海钧工资为2123.1万元。对此,
恒
大
之后回应称“系误读”,夏海钧2022年的实际薪资只有0.7万,外加13.4万元的独董袍金,剩下的2108万元为期权收入,无法兑现,但也能说明,夏海钧之于
恒
大
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023年8月中旬,中国
恒
大
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时,凤凰网曾报道称,是夏海钧在海外为
恒
大
周旋。夏海钧虽然在2022年7月已经离职
恒
大
,但并未完全脱离
恒
大
,而是在海外帮助许家印对接境外债权人。 但财新在9月23日的一篇报道则指出,夏海钧已于去年年中回到境内并被相关部门控制,原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潘大荣亦被带走。
恒
大
系处置在明显加快 目前对于
恒
大
系处置在明显加快,8月5日
恒
大
汽车公告表示,附属公司破产重整。 5日早盘开盘之前,
恒
大
汽车紧急公告表示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2日就相关附属公司破产重整进行听证,相关地方人民法院裁定相关附属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此前7月28日,
恒
大
汽车曾在港交所公告称,附属公司
恒
大
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及
恒
大
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收到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下发的通知书,个别债权人于2024年7月25日向法院申请对相关附属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公开资料显示,
恒
大
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
恒
大
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均为
恒
大
汽车旗下全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50亿元。
恒
大
汽车2023年业绩显示,截至去年年末,
恒
大
汽车的资产总额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亿元,其中,借款264.84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0.12亿元,其他负债30.47亿元。收入仅有13.4亿元人民币,而这13.4亿元收入中还有11亿元是物业销售,亏损却达到了惊人的119.95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驰5累计生产下线仅有1700辆,累计交付1389辆。 据数据统计显示,
恒
大
汽车造车5年,累计亏损1108.41亿元。 在繁华之后,
恒
大
这场大戏终渐落幕。
lg
...
金融界
08-06 11:00
中国房市隐忧?日媒:西方资金不愿投入商业地产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警告……
go
lg
...
行动以来,该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举步维艰。
恒
大
地产曾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正处于破产清算阶段,海外投资者收回成本的希望目前很小,而其他一些民营开发商则因清盘申请而被告上法庭。 房地产行业的崩溃给中国家庭的信心造成了巨大打击,他们过去几十年来通过押注房地产价格上涨积累了财富。2024年前六个月,中国整体房地产投资价值较上年下降10.1%,至525.3万亿元人民币。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一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买家,该基金警告称,中国“依赖房地产和房地产开发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GIC首席投资官Jeffrey Jaensubhakij在7月对日媒表示,这导致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投资长期潜力的看法“突然减弱”。 中国的结构性挑战已促使一些投资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新加坡的吉宝企业(Keppel Corp.)最大投资者是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该公司表示,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降低”其投资组合在中国的风险。 作为新家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计划未来五年向美国市场投资300亿美元,但该公司对华投资持谨慎态度。彭博社报道,淡马锡在美洲的投资已超过在中国布局。 延伸阅读:中国不再是第一投资市场!新加坡主权基金:未来5年砸300亿美元布局美国…… 在8月1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吉宝集团首席执行官Loh Chin Hua表示,该资产管理公司已在中国出售了总价值约30亿新加坡元,约合22亿美元的土地储备,并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约“ 10亿美元的利润”。 吉宝集团表示,今年该公司还剥离了价值2.8亿新加坡元的资产,其中包括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无锡的一个住宅项目。尽管吉宝集团努力将其业务变现,但Loh表示,与新加坡和越南等其他市场相比,该国的总体机遇仍然“艰难”。 (来源:Nikkei Asia) 该公司目前专注于相关的房地产服务,例如提供咨询和开发服务,以翻新旧建筑,使其更加环保。10月份,吉宝完成了16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基金的募集,重点是改造和重新利用现有建筑。 最近的这些变化是该公司针对其30年前进入的“复杂”中国市场制定的新战略的结果。随着经济的成熟,该公司已将重点从建设新的工业园区、办公室和住宅转移到可持续建筑、能源转型和数据中心等需求不断增长的领域。 Loh提到:“我们为中国制定了新的策略,重点关注中国目前的需求,以及资本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 他补充说,该公司仍然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机会,尽管将越来越多地与当地机构进行投资。 晨星证券分析师Xavier Lee表示,许多已承诺在中国开展项目的新加坡房地产公司将继续投资并完成这些项目。他补充说,考虑到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建立自己的业务,预计他们不会突然撤出。 “但考虑到严峻的市场环境,我们也不认为他们会大力扩张。”他对日媒提到。
lg
...
圈内人
08-06 06:50
日元血洗全球
go
lg
...
%左右。而把这些日元兑换成美元,再借给
恒
大
、万科等中国房地产巨头,就能直接收取5%-10%的利息。 还有比这更爽的生意吗? 除了机构,普通人也玩的花。 只要会操作,就能0利率借入日元兑换成其他货币。 然后,套利也好,买债券、炒股票都可以,怎么着都比直接用美元或RMB直接操作成本低。 如今也是一样。 眼看着日元走高,国际资本吃大肉,我们肯定不愿意干看着。 这么重磅而确定的宏观行情,说什么也得参与一下,赚点烟钱也是好的。 国内没有日元ETF,也几乎没有做空渠道,指数ETF之类的,短期内没啥看头。 一般人能接触到的,只有小额外汇。 这里先提个醒:不要相信任何所谓的外汇平台! 另外,炒外汇是违法的!违法的!违法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过,作为普通人、小散户,我们仍然可以用部分存款倒一倒、赚个差价,按照规定: 中国居民个人年度购汇额度为5万美元,适用于旅游、商务和投资收益,超过额度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5万美元,大约是36万人民币。 对大多数人而言,足够了。 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环境有些瘆人的时候,拿出部分资金配置外汇是合理的,至少风险较小。 怎么操作? 以最普遍作为工资卡的招商银行为例,打开银行APP-财富-跨境金融-外汇购汇-选择币种。 然后勾选弹出来的申请书,接着选择资金用途、兑换金额,即可,手续费大约是4‰。 上周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日元兑人民币还只有0.47左右,今天就飙过了0.5。 还是挺爽的。 如果你有美股账户,那就更爽了。 无论看多还是看空,都直接有对应的日元ETF,根本不需要去换汇。 对喜欢关注宏观的小伙伴而言,这种产品不要太友好。 就目前而言,短期内去做多日元,应该是没问题的。 长期呢? 什么时候多转空? 02 日元必须死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最强的阶段是70-80年代。 与之对应的,那段时期,也是日元最不值钱的阶段。 二战后,美国给日本定下的汇率是1:360。80年代,随着日本走上巅峰,这个值依然在260左右。 1985年,美、日、德、英、法签订《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后,美元兑日元才一路从300多跌到80左右。 汇率上涨,所有人购买力上涨,名义GDP上涨,这确实是很爽。 但作为出口大国,日元越来越值钱,等于日本货越来越贵,出口的竞争力渐渐消退,日本企业却苦不堪言。 直到安倍晋三的“放水经济学”正式实施,日本才真正开始大力打压汇率。 2012-2015年,美元兑日元迅速从75涨回125,日元汇率贬值了一小半。 与之相应的,日本的名义GDP自然也跟着大幅下跌。 但是,日本企业却因此保住了性命。 企业活下来的结果是什么?是保住了国民就业率。 为什么最近日本的就业市场这么火爆?少子化是一方面,这方面的原因同样不可忽视。 是的,在名义GDP下降的阶段,包括股市暴涨的2023年,日本GDP依然是在下降,但日本国内的就业率反而不断上升。 这一点非常反直觉,但确实是事实。 过去20多年,日本其实是发达国家中去工业化最不明显的国家。 在很多高端制造领域,日本依然是全球最强,这一点众所周知。 这意味着,日本企业、日本市场,依然很依赖出口。 要想出口好,货币就不能太值钱。 据日本大和证券估算:日元兑美元每贬值1日元,东京股票市场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润将增加1980亿日元。 比如,日元兑美元每贬值1日元,丰田的利润约增加480亿日元,本田的利润约增加100亿日元,优衣库的利润约增加12亿日元…… 更关键的是,日元贬值,并不妨碍大家继续去借贷日元。 不仅能去炒高其他市场的资产,也能炒高本国的股市。 比如,巴菲特买入日本股票的资金,就基本全是借的。 为什么日本股市可以从2011年之后连涨10年?就是得益于货币贬值。 为什么最近两年日本股市涨得越来越快?就是因为其他货币加息,导致日元贬值加速。 显而易见,日本自己是想货币贬值的。 但是,其他人愿意吗? 很明显可以发现,从2021年开始,日元曾经的两头倒玩法,似乎有一头失效了。 这两年,又是疫情、又是战争、又是去全球化,如此极端的宏观背景中,按照以前的逻辑,应该有大量资本去推高日元。 但日元涨了吗?根本没有。 除了2022年底、2023年底两次变相加息后短暂上升了几天,日元一直在贬值的路上狂奔。 避险属性似乎失效了。 为什么其他避险资产今年普遍都被炒出天价?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不论是日本股市、美国科技股、虚拟币还是其他热门资产,其实都虚高了,无数人跟风。 再继续往上炒,不是不行。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白:大资本凭什么带着全民赚钱? 真正的大鳄,不太可能跟普通投资者一样,追求什么价值投资。 他们信仰的法则永远只有一个:收割。 一定先撤退砸个大坑,再进入抄底。 往哪里撤退?日元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点,从其他方面也能看出点端倪。 想一下,我们买美元是怎么买的? 是央行先回收人民币,再从外汇储备中划转美元到个人账户。 同样的道理,当个人和各大金融机构大量借贷日元、兑换其他货币,日本央行的外汇储备应该减少;每当外资买入日元时,日本的外汇储备应该大幅增长。 而看下图,日本近些年的外汇储备规模基本也没啥变化。 这说明什么?说明日元并没有过多流入到国际市场,不论是借贷日元卖出的、还是买入日元的,一直都是比较平衡的。 这就很诡异了。 还是那个问题:钱到底去哪了? 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角落,或许真的存在一个机构/群体,它取代了日本央行的部分职能,无限买入日元。 越贬值,越买。 等到外部经济过热,日本央行就收缩货币政策,配合它大量投放日元,兑换成美元抄底其它市场。 它就这样寄生在日本经济中,一个又一个轮回,无限吸血。 03 尾声 无论是阴谋论,还是客观去看,日本加息都是在玩火。 一方面正如上面所说,日元升值有碍经济健康发展,长期来看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债务怎么办? 截至2023年底,日本的债务规模是1286.45万亿日元。 而日本的M2才多少?1260万亿日元。 虽然美国也是债务大于M2,但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日元是吗? 日元升值10%,相当于债务实际上增加了10%。本来就还不起,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一旦日债成了烂账,日本政府信用崩掉,那现在去接盘日元的人,又会被收割,包括日本央行自己。 所以对日本而言,加息一定要有度,现在的情况明显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接受的。 接下来,一定会采取措施,防止日元升值,最好继续贬值。 这是他们的想法。 想当年,以日本工业之强,如果不是被欧美联手扼杀,必然会一路狂奔,不存在所谓失去的二十年。 但是,无形之手就是存在。 一旦日本表现得过于强势,历史一定会重演,它一定会再被重锤。 一如当年故事。(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8-05 21:13
恒
大
汽车突发!附属公司破产重整,5年亏损1108.41亿元
go
lg
...
金融界8月5日消息
恒
大
汽车突发,相关附属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5日早盘开盘之前,
恒
大
汽车紧急公告表示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2日就相关附属公司破产重整进行听证,相关地方人民法院裁定相关附属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此前7月28日,
恒
大
汽车曾在港交所公告称,附属公司
恒
大
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及
恒
大
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收到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下发的通知书,个别债权人于2024年7月25日向法院申请对相关附属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至于是哪家个别债权人,目前尚不得而知。 公开资料显示,
恒
大
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
恒
大
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均为
恒
大
汽车旗下全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50亿元。
恒
大
汽车造车5年亏损1108.41亿元 3月27日晚间,
恒
大
汽车公布2023年业绩,截至去年年末,
恒
大
汽车的资产总额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亿元,其中,借款264.84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0.12亿元,其他负债30.47亿元。收入仅有13.4亿元人民币,而这13.4亿元收入中还有11亿元是物业销售,亏损却达到了惊人的119.95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驰5累计生产下线仅有1700辆,累计交付1389辆。据数据统计显示,
恒
大
汽车造车5年,累计亏损1108.41亿元。
恒
大
汽车引资一直不顺 值得注意的是,
恒
大
汽车在引援方面一直进展不算。去年8月,
恒
大
汽车也曾迎来白衣骑士的驰援。 2023年8月14日,
恒
大
汽车宣布,其获得由阿联酋国家主权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纽顿集团首笔5亿美元战略投资,另有6亿元人民币过渡资金将自公告后5个工作日开始陆续到账。双方拟议的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纽顿集团对
恒
大
汽车持股比例占扩大后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27.5%。 彼时在铺天盖地的通稿中,
恒
大
汽车表示计划将所有战投资金用于
恒
大
汽车天津工厂,确保恒驰5的正常生产和恒驰6、恒驰7的陆续量产。纽顿集团还将协助
恒
大
汽车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每年向中东市场出口3万-5万辆恒驰汽车。 不过,该投资有多个先决条件,包括中国
恒
大
债务重组生效、没有重大不利影响事件等。但是,随着许家印等高管被抓、中国
恒
大
清盘等多项条款先后被精准触发。最终纽顿集团的战略投资协议终止。 4月5日,
恒
大
汽车发布公告称,与纽顿集团的战略投资协议终止,此前拟议交易及债转股的条款修订尚未取得任何进一步进展。公司确认拟议交易及债转股将不再进行。 此外,
恒
大
汽车还被要求退还19亿元各项奖励及补贴。 5月22日,
恒
大
汽车发布公告称,近日附属公司
恒
大
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相关地方政府要求解除投资合作协议,并退回已发放的各项奖励及补贴合计约19亿元。
恒
大
汽车表示,附属公司计划向相关地方行政部门致函协调。上述函件要求若最终执行,会对
恒
大
汽车或各相关附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lg
...
金融界
08-05 08:17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
22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重磅消息!路透:中国考虑下周批准超10万亿元的额外债务,应对美国大选
lg
...
突发!中国最高领导人召开重磅会议、所有政治局常委出席 向省部级高官释放经济增长重要信号
lg
...
传中国考虑10万亿元刺激!华尔街今日有大事,别忘了这一就业数据
lg
...
美国关键就业数据“爆雷”!普京突然重大宣布 金价大涨32美元创历史新高 如何交易黄金?
lg
...
以色列传大消息!美国称这是一起“可怕的事件” 黄金刚刚创历史新高逼近2780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海外华人投资#
lg
...
27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3讨论
#美国大选#
lg
...
96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39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