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信建投陈果:关注政策线索
go
lg
...
承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作为起到
中
国
经
济
稳增长“压舱石”作用的央企国企会具有利润分配方面的优势,进而推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方面迎来兑现,但也应当看到,或许投资者选择青睐“低位资产”才是其上涨背后的真正推手。无论是此前的信创、医药,还是最近的地产、建筑等,估值性价比都符合“低位”特征。而与此同时,本轮反弹以来,以主动偏股基金重仓的如“电新”板块为代表的大盘成长表现尤显弱势,股票基金指数明显跑输上证指数;而在上一轮4月底之后的反弹过程中并不存在这一现象。 疫情形势严峻,多地防疫政策不断趋紧 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上升态势,整体形势较为严峻。11月25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405例,无症状感染者31504人,与昨日相比,新增确诊病例数与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均有所上升。广州重庆两地疫情11月初发展较快,近期增幅放缓。11月25日,广州市新增确诊病例824例,无症状感染者7058人,新增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总数较昨日相比有所下降;重庆市新增确诊病例199例,无症状感染者7522人,新增确诊病例较昨日相比有所下降,无症状感染者数有所上升。 国内整体疫情的政策导向从严,追求科学、精准防疫。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11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中指出: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心理、等待观望心态。此外,近期各地疫情爆发,对各地政府防疫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多地防疫政策不断趋紧,相关物流指数不断下滑。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也召开会议指出应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优化调整后的疫情防控措施;要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切实做到“五个严禁”。 弱现实与强预期之间的矛盾 乐观预期发酵是本轮反弹背后的核心逻辑,但预期先行后基本面维度的验证才能让市场走向远方。10月底以来的反弹背后的直接原因是政策利好密集催化下,极致悲观情绪得以扭转后预期的改善,而当乐观预期随行情的推进难免出现减速,市场反弹动能的衰减在所难免,眼下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是希望能够得到基本面数据维度的验证。而正如我们在前期周报中所提到的,“中期三大利好更多是预期兑现而不是验证,因此后续演绎上容易出现波折”,偏弱的基本面依旧是现实。防疫政策优化的大方向毋庸置疑,但各地政府在兼顾“稳增长”与疫情防控之间,对于防控政策尺度如何把握面临考验,此前我们在周报中提到,“参考借鉴海外各国在政策逐步调整过程中的有关经验,疫情形势随政策调整出现反复似乎在所难免,因此对于后续疫情实际形势的演化路径仍需保持谨慎”。近期,从客观反映居民城市内日常流动的高频数据来看,北京、广州、重庆等部分地区疫情反复背景下,该项数据的快速下滑表明疫情对于居民日常生活半径的约束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仍存。而在外需走弱出口超预期下行的背景下,作为提振内需重要抓手之一的消费对于疫情形势的反复相对比较敏感。此外,房地产供给端纾困政策密集出台后,问题房企信用风险的出清有望迎来加速,但地产销售端的恢复更多决定于居民部门收入预期的改善以及中长期不确定性担忧的消除,因此至少目前从数据层面依然只是低位企稳。消费与地产销售复苏的“弱现实”基本面与先前“强预期”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眼下内生需求的恢复路径当前依旧模糊。 二、政策加码,关注年底会议 降准助力稳增长 央行降准熨平流动性压力支持信贷投放,“弱现实”下后续价格型工具或同样值得期待。11月23日,国常会提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25日,央行宣布决定将于2022年12月5日降准25BP,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首先,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考虑到接下来的12月、1月分别有5000亿和7000亿的MLF到期规模,年末流动性需求存在一定压力;其次,近期 “债市风波”的突发事件冲击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引致部分投资者的赎回潮,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同样出现边际收紧态势,因而此次降准或部分出于熨平市场流动性目的。此外,降准背后的另一大原因是为了更好落实信贷工作座谈会和“地产16条”有关金融支持房地产纾困的要求,助力银行缓解扩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流动性约束问题,发挥好“头雁”作用。虽然25BP的降息幅度可能略微低于市场预期,但根据央行的利率体系,目前DR007的中枢水平依旧明显低于逆回购政策利率,表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仍然比较充裕,压力有限。往后看,11月23日的国常会除了提及降准以外,还提到“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在内生需求恢复路径尚不明朗的“弱现实”之下,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价格型工具或许同样值得期待。而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此次降准的实质性意义或相对有限,但至少投资者可以看到其背后所释放出的政府“稳住经济大盘”的决心,对后续行情仍应保有期待,无需转向悲观。 地产供给端纾困政策持续落地 地产供给端纾困政策加码持续兑现,精准解决“保交楼”环节痛点,部分问题房企信用风险的处置和出清或许正在接近终点。11月以来,房地产供给端纾困政策密集出台,从11月初的继续推进并扩大“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企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到后续的“允许银行开展保函置换预售资金业务”,再到近来的“2000亿元保交楼免息再贷款工具的设立”和“‘地产16条’政策的正式出台落地”。多家国有大行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与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抛出授信额度并助力其融资。此次落地的“地产16条政策”在支持“保交楼”与“房企融资托底”上力度进一步加码,政策表态颇为积极,其中提到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要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甚至其中第八条提到可以根据剩余货值募集配套资金,这一点在整体行业面临库存去化受阻背景下,对于地产企业提供的现金流支持以缓解其面临的流动性困境意义非凡。整体来看,近来一系列政策的重点仍然致力于解决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的问题及精准解决“保交楼”环节的痛点,部分问题房企信用风险的处置和出清或许正在接近终点。往后看,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将逐步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地产销售端复苏仍将主要取决于居民未来收入预期的改善以及疫情形势使得居民对于未来不确定性担忧的下降。去年底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羸弱与权益市场的低迷表现导致居民部门产生了轻微的“资产负债表收缩”现象,表现为预防性储蓄的明显上升和举债支出意愿的下降,而这又会反过来对地产销售形成影响。因此,后续有关助力地产销售改善预期的需求端政策或同样可期,国内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速路径后居民中长期信心的恢复也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关注年底重要会议 从当前高频数据来看,我们预计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经济数据都将呈现偏弱的状态,有望在十二月上旬加剧市场对于年底重要会议的政策期待。十二月陆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疫情防控、明年经济政策、未来工作重点将做出关键部署。我们预计政策重点将围绕: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外需不振和疫情冲击后“稳增长”政策,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展开。 短期经济压力较大,“稳增长”政策可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而从中长期政策导向上看,自主可控才是关键。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分布在各个章节中,二十大报告首次将三者单独作为章节表述,将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战略内涵及配套政策或将更加丰富。而“卡脖子”等问题被反复强调,科技自主创新必要性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是未来中长期投资主线之一。 三、短期焦点在政策线索 短期风格或往“稳增长”方向轮动 年末稳增长诉求提升,部分省市专项债提前批已下达,央行再度降准。10月开始国内多个重点城市出现新一轮疫情扰动,导致本就弱复苏的经济再次受到供需两端的严重冲击,与此同时海外需求走弱大概率延续压制出口,近月已经看到出口数据的回落。因此投资项特别是地产基建仍是重要发力点,本周二的国常会强调要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叠加近期地产方面频繁出台“十六条”等各类融资支持政策,对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存在直接需求。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偏宽松以保障经济恢复。周二国常会提出将适时适度降准之后,周五晚间央行即宣布全面降准25BP。结合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央行仍然维持中性偏松的整体政策取向,报告仍保持了“不搞大水漫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以我为主”等表述。预计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将会更加偏向宽信用,流动性维持在中性偏松的水平,也将对稳增长链条的基本面尤其是地产行业融资端的环境带来改善。稳增长诉求同时体现在23年专项债提前批下发速度上,如福建省等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已在11月初下达,为18年以来最早。 地产融资支持政策频繁出台,市场对前期“保项目不保主体”的悲观预期有所纠偏。截至10月,即便在低基数效应下,地产销售面积/开发投资额/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当月同比分别-23.2%/-16.0%/-35.1%/-9.4%,环比9月分别变动-7.0/-3.9/+9.3/-3.4pct,复苏意味仍不明显。如前所述,11月以来政策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近期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企贷款政策、个人贷款政策、地产债发行、保交楼、延长管理过渡期、租赁市场等多个方面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六大行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的授信额度已超万亿元,优质房企受到明显青睐。当前地产行业PB仍处于3~5年10%以下的低分位水平,尤其优质民营企业有望迎估值修复。 日历效应催化,年末风险偏好较低,防御类资产有望迎轮动表现。复盘同处相似经济基本面环境、同为去库期的2011-2012、2014-2015、2018及2021年,整体四季度呈现的特征为逆周期资产明显占优,以四季度月度收益均值表现计,稳定类板块(地产银行公用交运)>;TMT(传媒通信电子)>;中游制造及可选消费,稳定类板块表现占优一方面由于盈利具备逆周期属性,景气排名相对提升,另一方面则受益于地产带动,经济预期较差背景下市场对于地产政策放松通常有所期待。对应到今年行业表现上,同样在经济预期不明朗+当年高景气赛道景气预期基本反应背景下,短期风格或往“稳增长”方向轮动。 风险提示: (1)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如果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美元流动性收紧,作为全球资产定价锚的美债利率将面临继续上行风险,国内货币政策也或将面临一定约束; (2)疫情形势恶化超预期,如果疫情零星反复形势超预期恶化,那么企业供应链、生产活动等都将势必受到影响,从而面临业绩下滑或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3)国内经济复苏或者稳增长政策的效果不及预期,如果国内经济面临企稳压力,复苏力度不及预期,那么整体市场走势或继续承压,后续市场对政策刺激效果的信心可能进一步滑落。
lg
...
金融界
2022-11-28
平安证券:货币政策下一步
go
lg
...
一步影响,或有待观察。经济方面,四季度
中
国
经
济
下行压力源于疫情冲击、出口走弱和高基数,降准有助于通过缓释“资金约束”和“利率约束”,在供给端推动信用创造。但信贷需求端仍面临诸多掣肘,宽货币到稳信用的梗阻仍厚,需要防疫政策在执行层面进一步优化、稳地产政策加快落地等配合。资本市场方面,本周五公告降准、下调25bp符合预期,已被市场充分定价。此外,从近年降准后的市场表现看,股市和债市的趋势并未因降准而改变。 4、货币政策下一步。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不减,也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降准方面, 2023年央行结存利润上缴和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或将弱于2022年,从补充流动性缺口的角度看,2023年对降准补充基础货币的诉求预计将强于2022年。LPR报价利率方面,本次降准或不足以直接引导商业银行LPR报价下行,但由于目前存款高增而贷款需求不足,LPR或将进一步降低,以期在存、贷款两端都更好匹配供需。MLF利率方面,综合国内通胀、美联储加息节奏等来看,2023年二季度可能是MLF降息的窗口期。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再升级,美联储紧缩力度超预期 2022年11月25日,央行公告自12月5日起降准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如何看待本次降准的逻辑与背景?超预期的降准又将带来何种影响?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 超预期的降准 尽管此前市场普遍预计未来有降准的可能性,但11月22日国常会提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后,市场仍感到“意外”。本次降准的意外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债券市场的风波“告一段落”。因市场对疫情与房地产走势高度一致的预期被打破,上周开始国内债市出现明显调整,信用债、利率债收益率均明显上行,导致债券基金净值普遍回撤,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新一轮“破净潮”。不过,随着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连续大额投放,本周资金面利率明显下行,隔夜利率再度降至1%左右水平,债券市场的波动已然平息。 另一方面,近期央行在多个场合均释放了偏“鹰派”的信号。一是,央行缩量续作MLF。在11月MLF到期量1万亿的情况下,央行仅续作8500亿,并称已通过PSL等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二是,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较二季度“密切关注”警惕更高,释放出了更偏紧缩的信号。三是,11月21日央行行长在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并未表露出进一步宽松的意愿。 降准的背景与逻辑 我们认为,央行此时提出降准,或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 第一,经济基本面恶化是最主要的因素。受到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2022年10月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多数回落:从生产端来看,工业生产弱于季节性,而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更加明显;从需求端来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时隔四个月后再度转负,其中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的当月同比均明显下滑。10月中国进口和出口均同比负增长,外需放缓压力已然显现,而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从前值6.5%回落到5.0%,全口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三大分项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均放缓。 对比近两次国常会来看,对四季度经济的定调已发生明显改变。10月26日的国常会上提出“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三季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11月22日的国常会上对于四季度经济的定调变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可见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重,11月国内经济可能再度回落。因此,本次降准的主要考量便是,在疫情升温的背景下,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二,降准在平滑流动性波动的同时,还可以释放货币宽松尚未退出的信号。尽管近期债券市场资金面企稳,但信用债抛压尚未完全解除,市场信心仍有待修复。此外,今年12月及明年1月MLF到期量分别达到5000亿、7000亿,加之春节临近、地方债发行等因素,债券市场流动性易再次受到扰动。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及传导功能”,通过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有助于平滑流动性,防止债券市场再次出现较大调整。 第三,近期围绕稳定房地产市场出台了诸多政策,降准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近期与房地产企业融资相关的金融政策频出,民营企业“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央行面向六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亿元“保交楼”无息贷款支持计划等。其中,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是改善房企流动性压力、推动“保交楼”的重要途径,目前国有六大行已经向17家房企授信超万亿元,未来随着实际贷款的发放,流动性或将逐步趋紧。因此,本次降准亦具有配合房地产融资政策的作用。 第四,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的预期升温,中国货币宽松面临的外部掣肘减弱。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7.7%,低于预期的7.9%,已连续第四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6.3%,同样低于预期的6.5%,且是五个月以来首次回落。美国通胀的超预期下行导致市场加息预期降温,近期公布的美联储11月纪要放“鸽”,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不久可能就会来到放缓加息步伐的合适时候,我们预计12月美联储将加息50bp。外部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掣肘减弱,这也为本次降准提供了有利环境。 降准影响几何? 本次降准的重要影响在于,它有助于缓释前期市场上出现的货币政策将收紧的担忧。同业存单利率持续攀升,以及央行在多个场合释放了偏鹰派的信号,前期市场上出现了货币政策是否会收紧的讨论。本次降准表明货币宽松尚未退出,信号意义明显。 但短期来看,本次降准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影响,或有待观察: 第一,四季度
中
国
经
济
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当前中国稳增长压力,一是源于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尽管防疫政策已优化,但疫情对经济的拖累在加剧;二是从韩国出口(前20日出口同比从10月的-5.5%降至11月的-16.7%)、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等指标看,11月中国出口可能进一步走弱;三是高基数效应,2021年四季度GDP环比超季节性均值1.1个百分点。 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每年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56亿元,有助于通过缓释“资金约束”和“利率约束”,在供给端推动信用创造。但信贷需求端仍面临诸多掣肘,包括疫情对消费和生产活动的压制、居民购房意愿不足等,宽货币到稳信用之间的梗阻仍厚。其它政策相配合,比如防疫政策在执行层面进一步优化,以及近期出台的各项支持房地产政策尽快落地,进而推动保交楼和恢复购房者信心等,有助于释放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从而更好发挥货币宽松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第二,对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影响或有限。一方面是因为,本次降准的公告时点和下降幅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央行公告降准后,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几无波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近5年全面降准后,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沪深300指数的走势看,趋势并未因降准而改变。降准有助于缓解流动性风险,叠加疫情导致的基本面预期差,债券市场短期进一步调整的风险不大,但短期也难以看到明显利好,短期长端利率或维持震荡。目前疫情和经济基本面对股市的影响偏负面。建议关注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定调。 货币政策下一步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不减,也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从补充流动性缺口的角度看,预计2023年准备金率或有0.5-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2022年基础货币投放在补充流动性缺口方面发挥了较大左右,9月末基础货币同比增长5.4%,较2021年末的-0.3%明显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央行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以及结构性再贷款工具的使用,均形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若2023年央行上缴利润规模大幅下降,而出口走弱外汇占款下降,考虑到再贷款再贴现扩张需要时间,要保持M2大致平稳增长,2023年对降准补充基础货币的诉求或强于2022年。不过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7.8%,距离5%的“隐性下限”进一步收窄,可能会成为降准的掣肘。 从降成本的角度看,本次降准或不足以直接引导商业银行LPR报价下行,但基于存贷款的供需状况看,LPR或将进一步降低。我们估算,存款准备金每下调1个百分点,大致可引导商业银行LPR报价下行5bp。不过由于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后,定期存款跟随10年期国债利率和1年期LPR的变动而变动,在当前存款高增而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LPR可能进一步降低,以期在存、贷款两端都更好匹配供需。 MLF利率下调的时间窗口可能在2023年二季度。调降MLF利率是“降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在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框架逐步形成的背景下,MLF利率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约束。预计中国CPI同比将在2023年一季度出现阶段性高点,二季度前后海内外经济“增长差”逐步逆转、国际资本流动形势趋于缓和,国内降息空间逐步打开。如果此时经济恢复仍不及预期,央行或适度调降MLF政策利率,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lg
...
金融界
2022-11-28
一石激起千层浪!乌鲁木齐大火点燃怒火 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爆发罕见抗议
go
lg
...
s本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未来几周可能是
中
国
经
济
和医疗体系自大流行开始的最初几周以来最糟糕的时期,因为遏制当前疫情的努力将需要在许多城市实施更多的局部封锁,这将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 周日,中国公布前一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648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5858例,低于全球标准,但已连续数日创下纪录。感染蔓延到多个城市,引发了大范围的封锁和对行动和商业的其他限制。 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金融中心,今年早些时候经历了两个月的封锁,周六收紧了进入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检测要求,要求人们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之前的72小时是阴性的。
lg
...
夏洛特
5评论
2022-11-28
亚洲正在酝酿一场大轮换!明年中韩将成新一轮牛市的龙头?
go
lg
...
集团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由于严重依赖
中
国
经
济
,在香港、韩国和台湾上市的股票今年大部分时间都表现低迷,而
中
国
经
济
受到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和房地产危机的影响。与此同时,受内需驱动的印尼和印度南部市场表现出了韧性。本月,在北京方面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后,形势发生了逆转。 里昂证券(CLSA)首席股票策略师Alexander Redman表示:“我们担心的是,随着投资者转回北亚,东南亚股市在过去几周开始表现不佳。”“印尼作为一个防御性的、以国内为导向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是抵御股市风暴的合理避难所,”他说道,并补充称,该市场“将不那么受青睐,因投资者将重新在北亚进行一些深度价值周期性敞口。” 11月份,香港主要股指上涨约20%,轻松超过亚洲其他地区和全球主要股市,原因是中国敦促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并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 本月,外国投资者已向台湾股市注入58亿美元资金,有望成为六个月来的首次资金流入,也是15年来最大的一次。韩国股票的净购买量将连续第二个月超过20亿美元。 相比之下,曾被投资者视为通胀对冲工具的印尼股市11月走势持平,且有可能出现自7月以来的首次月度负资金流。投资者对印度股市的估值也更加谨慎,印度股市的基准指数最近创下历史新高。高盛预计,印度股市在2023年的表现将相对落后。 以Desh Peramunetilleke为首的Jefferies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任何积极的催化剂,如中国可能重新开放和政策支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或科技周期见底,都可能推动(北亚市场的)大幅重估。”该券商增持香港、中国内地、韩国和台湾的股票,对印尼的评级为中性,对印度的评级为减持。 芯片主导地位 看好韩国和台湾的理由还建立在它们在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上,因为这两个市场是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等行业巨头的所在地。中国大陆也是这两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法国兴业银行和Lombard Odier私人银行本月也加入了摩根士丹利的行列,表示投资者应谨慎投资亚洲半导体股。 以Alain Bokobza为首的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上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股价通常会在半导体周期触底前两到三个季度触底。”“我们可能已经到了这一步。” 随着从晨光投资、瀚亚投资到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等资产管理公司纷纷买进,香港股市有望创下自2006年以来最好的单月表现。 在内地,外国基金通过与香港的交易联系抢购了价值约490亿元(约合68亿美元)的股票。 风险仍然存在 这并不是说北亚的上坡路会很平坦。 由于严重依赖出口,这些市场很容易受到全球衰退风险的影响,而且经常处于涉及美国和中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中心。此外,中国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至创纪录水平,也削弱了市场的积极势头。 William Blair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Vivian Lin Thurston表示:“地缘政治方面的担忧一直存在。”她补充说,尽管行业周期正在转变,“如果全球经济开始放缓,我认为我们必须重新评估周期和论点。” 尽管如此,由于整个北亚经济体的盈利预期已经大幅下降,市场可能有更大的上行潜力。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的基准股指今年迄今仍下跌逾15%,而印尼和印度的基准股指则分别上涨了约7%。 (图源:彭博社) 对观察中国的人士来说,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以及随后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提供有用的信号。 摩根士丹利亚洲及新兴市场首席股票策略师Jonathan Garner本月早些时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用火车驶离车站的比喻,那么领头的火车头就是韩国,而它早已驶出车站。”“现在台湾的发动机也要离开车站了。然后我们会看到火车的中间部分,也就是中国。”
lg
...
夏洛特
2022-11-27
重新爆发疫情,无阻经济复苏?IMF:中国明后年GDP增长4.4%
go
lg
...
示,不确定中国会广泛采用现金券的方式,
中
国
经
济
主要依赖政府投资驱动,官方往往未能优先考虑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他强调:“中国一直依赖出口、政府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部门的投资。没有人认真期待私人消费的回升来推动
中
国
经
济
的发展。”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认为,尽管中国国内一直有向中国家庭提供更多经济支持的讨论,但中国政府仍然对向居民直接提供现金券存在疑虑。 他指出说:“政府的一个担忧是可行性,他们担心重复计算和腐败,他们的另一个担忧是潜在的通货膨胀。看看西方的经济困境,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似乎真的很担心国内的物价上涨,而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 分析表示,中国坚持的新冠清零政策仍然是国内需求和消费支出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中国严格的新冠疫情控制政策下,官方经常强制关闭商店和封锁居民区,以防止高风险地区的疫情传播。而即使在低风险地区,许多城市仍然要求市民出示过去24小时或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才能进入饭店、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 黄天磊告诉美国之音:“很明显,被关在家里的人无法出去消费。由于广泛的封锁,人们的收入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且中国的社会安全网总体上很薄弱,这是需求持续低迷的另一个原因。” 据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在8月的一份调查,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超过80%的中国消费者减少或改变了他们过去参与各种家庭户外活动的方式。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经济学家的预测,今年中国的零售额增长预计只有1%。过去两年的零售额年增长率约为4%,而在2019年前的零售额年增长率最高达到8%。报道提到,中国政府正在竭力控制疫情,从北方主要港口城市天津到南方的广州,许多城市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受到了严格限制。与此同时,在全球其他地区,随着央行为击退通胀而提高利率,经济增速正在放缓。 这些严厉且广泛实施的措施释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在新冠疫情暴发近三年后,中国及其领导人并没有为持续的重新开放做好准备,即便其他主要经济体早已取消几乎所有的新冠相关限制措施。 面对新冠疫情,中国政府继续实施动态清零政策,这很可能意味着,在欧美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世界无法指望中国成为增长的火车头。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将在未来12个月内陷入衰退。#2023年前景展望#
lg
...
小萧
2022-11-26
中欧重磅!欧盟商会主席敦促中国放弃“动态清零”:许多外国人可能会离开中国
go
lg
...
省省会广州,病例也急剧增加。鉴于广州在
中
国
经
济
中的重要作用,尽管确诊病例上升至数千例,但有关部门一直试图避免上海式的全市封锁。 广州政府目前正在安排交通工具,将因新冠疫情封锁而流离失所的居民送往他们的家乡。 “(居民们)冲破障碍……形势失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表示。 在香港,将香港作为地区总部的美国公司数量降至240家,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座城市的企业受到了严格的防疫政策的惊吓,其中许多政策最近已经放松。此外,2020年推出了的国家安全法也对香港造成了影响。
lg
...
夏洛特
2评论
2022-11-26
李大霄: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落地是重大利好 推动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go
lg
...
同参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共同分享分享
中
国
经
济
的长远发展成果。若能够进一步保持融资速度和引资速度的平衡,保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保持投资者和融资者利益的平衡,中国股市发展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广阔。
lg
...
金融界
2022-11-25
国际顶级智库:中国推迟重新开放或使GDP增速减少近一个百分点
go
lg
...
最近病例激增已经增加了牛津经济研究院对
中
国
经
济
增长预估的不确定性。 她补充道,如果对经济的影响达到今年第二季度金融中心上海被封锁时的程度,该机构对2022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将从目前的3.1%下调至2%-2.5%。
lg
...
tqttier
2022-11-25
【洞悉·汇市】美联储放缓加息已实锤 人民币汇率料逐步回升
go
lg
...
的态势。人民币近期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
中
国
经
济
基本面所具有的韧性,以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变化。 HYCM兴业投资分析团队表示,“美联储现行政策料将进入‘新阶段’,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会减弱,这也使得美元指数出现回落,一定程度上减缓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的压力,使得年内人民币贬值的忧虑有所缓解。” “此外,临近年底,贸易顺差以及结售汇需求的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支撑,这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较强的韧性。”HYCM兴业投资分析团队补充道。 从日线图上看,美元/人民币继续持稳于上升趋势线上方,且汇价成功守住7.1关口。从技术上看,美元/人民币有效站上10日均线,RSI指标在50下方稳步走高,暗示多头力量不断增强;MACD柱状线零轴下方持续收敛,这表明美元卖盘力量不断减少,短线存在进一步上涨空间。上行方向,阻力位于7.1875、7.2000以及7.2778;下行方向,支撑位于7.1560、7.1335以及7.1000关口。
lg
...
金融界
2022-11-25
美媒:“iPhone城”的混乱使苹果对中国的依赖变得危险
go
lg
...
开放的成本更低。” Herrero说,
中
国
经
济
可能还需要一年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开放,而且至关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要清楚地传达出它有一个复苏计划。 在她看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其计划的描述一直很混乱,企业可能会失去信心,加速在其他地方发展制造能力的计划。 Herrero表示:“北京方面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企业会将制造业务留在国内。” 郑州工厂生产约80%的最新iPhone 14型号,这使得其继续运营对苹果至关重要。苹果本月警告称,进入假期旺季后,其新款iPhone的出货量将低于预期。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警告称,在最坏的情况下,郑州工厂今年可能不会再出货iphone。 苹果公司的一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在郑州工厂有员工,正在“评估情况,并与富士康密切合作,以确保员工的担忧得到解决。” 苹果首席执行官(CEO)库克(Tim Cook)正在开发替代方案。在2011年接替乔布斯(Steve Jobs)担任苹果CEO之前,库克一直支持苹果在华供应链的发展。 彭博社指出,富士康等组装合作伙伴在印度生产的iPhone 14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多,并开始将印度作为出口基地。富士康也在越南和泰国扩张。这是中国新冠肺炎政策如何威胁
中
国
经
济
增长的迹象。 Herrero表示:“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已经进入其他国家,这很能说明问题。”
lg
...
tqttier
2022-11-25
上一页
1
•••
946
947
948
949
950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引爆行情!美元大跌70点 金价短线巨震26美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重大宣布震惊市场!比特币猛烈反弹9.8万、黄金2717持稳上行 普京作战惊传“巨响”
lg
...
【直击亚市】黄金今日暴跌60美元!特朗普重大决定打击美元,全球股债涨声欢迎
lg
...
黄金突然大变脸!中东传重要停火消息 金价日内大跌逾17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特朗普重要决定引发美元大跌、金价仍惊人暴跌近50美元 原因在这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