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元宇宙的雏形?揭秘Meta绝密的现实实验室
go
lg
...
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吧。文章来自编译。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就坐在我对面,用手指的轻微运动控制着屏幕上的物体。轻敲,滑动,捏合。他的手腕戴着一块粗大的腕表,看起来很像一块实验性的智能手表:这就是 Meta 对我们未来与 AR、VR、计算机以及其他一切互动的愿景。 就在准备演示这款神经腕带之前,扎克伯格说:“它跟智能眼镜配合得很好......其实我觉得它适合一切。我认为在未来,人们会用它来控制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以及其他东西......你只需要带上一条腕带。”他的手和手指的动作似乎很轻微,几乎像是一动不动,有时几乎都看不见。 神经输入设备只是 Meta 除了 VR 以外的战略的一部分,而这些腕带是我第一次访问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 Meta Reality Labs 总部时看到和试过的技术之一。此番探访是 Meta 第一次邀请记者参观其未来的技术研究设施,这些设施就坐落在 Facebook 硅谷总部以北的几座不起眼的办公楼内。 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 Meta Reality Labs 入口。 上次拜访雷德蒙德时,我试用了微软的 HoloLens 2。我的 Meta 之旅也有类似的经历。这一次,我试用的是 Meta Quest Pro,这是一款将 VR 和 AR 融合到一台设备之内的头戴设备,扎克伯格要靠它去推动自己的雄心壮志,实现更聚焦于工作的元宇宙战略。 Meta 最新的 Connect 大会新闻主要的关注点还是 Quest Pro,以及与微软、Zoom、Autodesk 和埃森哲等公司建立的新的工作伙伴关系,目标是让 Meta 与微软的混合现实雄心珠联璧合。 我还得看看他们的一些实验性研究项目。虽然这些项目还没有为日常使用做好准备,但可展示 Meta 下一步计划的确切目标。这些还很遥远的项目,以及更昂贵的 Quest Pro 头戴设备,它们的出现在对于 Meta 来说是一个奇怪的时刻,这家公司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到元宇宙的未来,但其最受欢迎的 VR 头戴设备 Quest 2 的销量仍然不到 2000 万。感觉未来还没有完全到来,但像 Meta 这样的公司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我与其他几位受邀记者一起体验了若干离奇古怪的演示。那感觉就像我在探索威利·旺卡(Willy Wonka)的巧克力工厂。但我也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即虽然 Quest Pro 看似是 Meta 硬件走向新方向的开端,但它离最终目标还很遥远。 Meta Reality Labs Research ,研究人员在演示用EMG 腕带测量运动神经元 神经输入:会适配人的腕带 Meta Reality Labs 的首席科学家 Michael Abrash 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这个词:“协同适应性学习” 。他说的是 Meta 自 2019 年收购 CTRL-Labs 以来曾多次讨论过的那款腕带。这是一个很难理解透彻的概念,但在几位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的展示下,我总算对此有所了解。戴着连接到电脑的笨重腕带,佩戴者只需动动手指,即可让卡通人物在无休止的游戏里面来回走动。然后,他们的动作似乎停止了。他们的动作如此轻微,以至于他们的手看起来几乎都没有动,但他们其实还在玩着游戏。这款腕带用 EMG(肌电图,对肌肉的电测量)来检测细微的肌肉冲动。 Reality Labs 神经运动接口总监, CTRL-Labs 前首席执行官 Thomas Reardon 在此次演示中发表了演讲。他表示,基于反馈的训练过程可以逐步让腕带佩戴者减小动作幅度,最终可以只用一个运动神经元。最终结果看起来有点像读心术,但其实是通过巧妙地测量展现运动意图的电脉冲来完成的。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用电脑演示一种神经输入腕带 扎克伯格在展示腕带的时候,用了一组类似的动作,也很轻微,但更明显。腕带的控制感觉与基于触摸的触控板或空中鼠标(air mouse)有点类似,能够识别靠压感的捏合、滑动和手势。 在描述 EMG 和神经输入技术的目标时,Abrash 表示:“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像与物理世界打交道一样自然和直观的界面。” 打字如何实现还没有出来。根据扎克伯格的说法,要达到能正常打字的速度和保真度需要更高的带宽:“现在比特率低于快速打字的频率,但首要任务是先得让技术可行。”到了一点时候,目标是让控制能做更多的事情。 Meta 认为这项技术可能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才能面世,感觉就太久了。但如果这个时间框架保持不变的话,它可能会与 Meta 预计的最终定型版 AR 眼镜一起面世。 EMG 腕带看起来像一块巨大的智能手表原型,那一段段的表带内置了传感器。 扎克伯格说,腕带是智能眼镜的关键,因为我们不想把控制器随时带在身边,而语音和手势跟踪还不够好。但最终他计划让这些类型的控制完全适用于任何设备,不管是 VR 还是其他设备都能识别。 这些控制看起来会牵涉到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输入语言,可能与手机或 VR 控制器上的现有控制相似,但会逐步适配人的行为。人们似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学会使用它。 Reardon 说:“大多数人都会知道很多关于控制上的事情,比方说如何在这个世界进行互动,如何移动自己的身体等。他们会理解简单的系统,比如字母。那就是我们的契合点,然后我们做这件事,这个非常深度的思想叫做共同适应,按照这个想法,人与机器将携手并进,沿着通往我们的目标之路共同学习,这个目标我们称之为纯神经界面。我们会利用神经运动接口将神经解码与运动解码融合到一起。与其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不如说这种语言会在机器和人之间进化,但它的开端是人们今天所做的事情。” 演示反馈如何会让腕带感知到幅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扎克伯格补充道:“共同适应这个东西很有深度。你没法与物理键盘共同适应。移动键盘的话有涉及一点点共同适应,比如你出现了一点拼写错误也没问题,它会预测 [你想输入的单词],但共同适应远不止于此。” 我自己没有戴上或试过神经输入腕带,但我能看别人是怎么用的。几年前,在 CES 上,我确实略为上手过一种不同类型的腕戴式神经输入设备,对此类技术的实际工作原理算是有了一点感受。它与我一年前试过的 Nextmind (后被 Snap 收购)的头戴式设备不同,后者是用大脑信号来衡量眼球运动。 使用 Meta 腕带的人似乎很容易就能做出动作,但那些都是基本的滑动游戏控制。这种控制设备如何才能配合 AR 眼镜执行更关键的日常使用? Meta 还没做出来这种效果:根据扎克伯格的说法,目前的目标是让技术能用,并展示自适应学习如何可以逐步缩小反应的动作幅度。我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日常设备上看到这项技术,但我想知道的是, Meta 怎么将这些原理应用到不是基于神经输入,而是靠机器学习辅助的那种控制上。在最终目标实现之前,我们能看到改进的控制器或手势跟踪组合吗?很难说。但这些腕带目前还是很遥远的赌注,不具备指日可待的可能性。 戴着一个支持空间追踪的头戴设备,我分辨不出它制造的音效与房间里的扬声器的区别。 超真实的 3D 音频 我尝试的第二组演示,展示了下一代的空间音频,其实就是 Meta 在 2020 年谈到过的研究——该公司原先计划在疫情爆发之前做现场展示的。空间音频已广泛用于 VR 头戴设备、游戏机和 PC 以及各种日常耳机,如 AirPods 的上面。 Meta 打算做的不仅仅是让音频看起来似乎来自不同方向,而是以让它看起来像是真的来自你自己房间的方式传播声音。 我们去参观了该实验室的隔音消声室,那是一个带有泡沫墙的悬挂空间,可以阻挡声波的反射。对方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的音箱,那是用来帮助研究声音是如何传播到人的耳朵,并探索声音在物理空间的运动方式的。之后,我们体验了两个展示声音的真实感的演示。 在 Meta 的消声室内,他们用了一系列的音箱帮助制造空间音频。 其中一个演示是我坐在拥挤的房间里,耳朵戴上麦克风,然后项目负责人在我周围走动,演奏乐器并在不同距离发出声音。录制了 40 秒之后,项目负责人用头戴式耳机给我回放了那段音频……里面有些地方听起来就像有人在房间里面我的周围走动一样。我认为,这种效果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为音频回声:运动在房间的空间里面产生的那种回荡的感觉。 第二个演示我是在一个放有四个音箱的房间里面。他们让我戴上一副 3D 空间追踪耳机,然后确定听到的音乐是来自音箱还是我的耳朵。我失败了。音乐的播放似乎毫无瑕疵,我在逛来逛去的时候不得不摘下耳机来确认声音的来源。 按照 Michael Abrash 在 2020 年的说法,这项技术不像神经腕那样,距离成为现实还很遥远。 Meta 的计划是在手机摄像头的帮助下,对 3D 音频做出个性化的调整,就像苹果刚刚给最新的 AirPods 增加的特性一样,但多了一项逼真的房间映射的额外好处。 Meta 的目标是最终让出现在任何空间内 AR 投影听起来都令人信服:这个目标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由全息物体组成的世界需要给人以与现实锚定的感觉。尽管,如果未来的虚拟对象听起来感觉像我试过的演示一样令人信服的真实的话,那真实声音和虚拟声音可能就很难区分,这会引起一大堆别的存在主义的问题。 戴着 VR 头显,与电脑屏幕上的头像说话:与虚拟角色的对话太逼真了,以至于感觉就像和他们在同一个房间里面一样。 与逼真得像照片一样的头像交谈 我站在一个黑暗的空间里,戴上特制的面部追踪 VR 头显,我对面出现了一张似乎被烛光照亮的非常逼真的脸庞,但其实那人身处 Meta 位于匹兹堡的 Reality Labs Research 办公室。我正在体验 Codec Avatars 2.0,它憧憬的是一个关于虚拟世界中的化身如何变得逼真的未来。 究竟有多逼真?很逼真。逼真到不可思议:我站得很近,看着对方嘴唇的动作、他的眼睛、他的微笑和皱眉。感觉就像和一个超级逼真的 PlayStation 5 游戏角色交谈,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意识到这是与真人的实时对话,以虚拟形象的形式进行。 我想知道面部跟踪到底有多好或局限性有多大:毕竟,我早期试用 Quest Pro 的时候就发现了用面部跟踪的局限性。我让对面的 Jason 的虚拟角色做出各种表情,他照做了。他说我是个话痨,这让我发笑。环境的亲密性让我感觉我必须靠近一点交谈,那感觉就像在山洞或昏暗的酒吧里一样。我想就有那么逼真吧。最终,这种逼真感觉开始好到以至于我认为自己在进行真正的对话了。感觉就像我在自己的视频游戏的过场动画里面一样。 不过 Meta 并不认为这会很快应用到日常的头戴设备上。首先,独立的 VR 头显的处理能力有限,房间里面的头像越多,图形处理的负担就越重。此外,跟踪技术还不适用所有人。 尝试与与一个Instant Codec Avatar聊天,用手机扫描人脸即可创建出来的。 我尝试的第二个演示有一个更精简版,上面展示了一个头像,它是通过用名为 Instant Codec Avatars 的新技术,通过手机摄像头进行面部扫描创建出来的。这张脸看起来比我自己用过的大多数扫描都要好。但我感觉自己只是在跟一个僵硬的、只能轻微移动的头像说话。最终的结果不如 Meta 现在使用的卡通化皮克斯式的头像那么流畅。 用一系列摄像机对一位演员提前进行 3D 扫描。我看到之后渲染的化身被叠加了一层数字服装。 最后一个演示展示的是一个全身的化身(从头到脚!),但不是直播的或交互式的。得先用一系列摄像机在一个特殊的房间对演员预先进行 3D 扫描。这项演示的目的是展示如何将数字化衣服逼真地披在化身上。从近距离看结果相当不错,但效果与逼真的视频游戏类似。他们似乎是在试水有朝一日在虚拟世界里面如何出售数字资产,但当前任何一款头戴设备都还不支持这种。 我的运动鞋用 Meta 新的捕捉技术进行了 3D 扫描,只需要手机即可。 对我的鞋子进行3D 扫描(还有超逼真的仙人掌和泰迪熊) 就像魔术表演里面的志愿者一样,我被要求脱下一只鞋子进行 3D 扫描实验。我的鞋子最后被放到桌子上,只需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不需要激光雷达。大约半小时后,我就可以开始用 AR 和 VR 看自己的鞋里。与空间音频一样,3D 扫描已经很普遍,有很多专门做将 3D 资产导入 VR 和 AR的公司。 Meta 的研究目标是用一种所谓的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s)技术,从而让各种手机摄像头扫描也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另一个演示将保真度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我的鞋被扫描后 AR显示的效果。 有几个东西是预先扫描好的,显然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准备好,它们捕捉到了复杂 3D 物体的光模式。在VR头显设备上看到的结果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包括一只泰迪熊,几颗仙人掌等的细节非常逼真。卷曲的皮毛似乎不像大多数 3D 扫描那样融合到一起或呈磨砂装;相反,呈现出来的效果是蓬松的,似乎没有角度。仙人掌上的刺纤毫毕现。 在我在 Reality Labs 尝试过的所有演示当中,这也许是最不能令人叫绝的。但这仅仅是之前已经在 AR 和 VR 演示中有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 3D 扫描和渲染的体验。目前还不清楚Meta 的研究示例在日常当中实现起来的实时性或容易程度如何,所以很难判断该功能的有效性。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将对象扫描成文件兼容的虚拟版变得更加容易的话,那就将成为任何公司实现统治虚拟世界这个野心的关键。大量企业已经瞄准了线上销售虚拟商品,下一步是让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对自己的东西做这件事。同样,这个也已经有在手机上使用的可能,只是看起来还没有那么好……还差点火候。 首席科学家Michael Abrash 在一堆VR 和 AR 原型头显前与我们交谈。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当我结束在 Meta 一天的参观,在停车场去打 Lyft 时,我脑海里面浮现的一个更大的疑问,是这一切汇总起来意味着什么呢? Meta 拥有全新的 Quest Pro 头戴设备,这是一款将 AR 和 VR 融为一体的尖端设备,它为通过面部跟踪控制头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的其余部分仍然是一系列的问号。 Meta 野心勃勃,想要在元宇宙开疆拓土,但通往那些地方的道路都还没有铺设完毕。神经输入、AR 眼镜、声音、物体和体验的虚实融合?这些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尽管去年Meta 收入出现了下降,尽管遭遇了通货膨胀和经济低迷,但该公司仍义无反顾地对元宇宙押下重注,这些项目是不是都能实现? Meta 这场实现虚拟世界愿景的持久战究竟能坚持多久? Meta 的VR 太阳镜原型,是该技术的“北极星”目标。 一天参观结束,当我们再度聚在一起时,Abrash 又一次把我们带回到同一个主题,即沉浸式计算最终会成为一场真正的革命。早些时候,我们曾在了一堵挂满了 VR 和 AR 头显的墙边驻足,这是 Meta 制作的所有实验原型的奖杯陈列柜。我们看到了有混合现实的,有的则是连着显示器,旨在展示看到的外部的样子,还有的非常小,似乎是要成为太阳镜一样的梦想 VR 设备。 这让我想到了智能手机进入主流之前走过的手机设计实验的漫长道路。显然,元宇宙的未来仍在路上。虽然现在大事物可能正在出现,但 AR 和 VR 未来真正的“智能手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不会出现。 站在头显陈列墙上,Abrash 说道:“有一点我非常确定,那就是 20 年后,这将是我们互动的方式。它将以我们以前从未做过的方式去做事情。但它的真正问题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困难。”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4
叶毓睿刊文《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元宇宙的“通天塔”需从元宇宙技术的“脚手架”开始
go
lg
...
学界、商界、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探讨。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更是直接将公司改名为Meta,“all in”元宇宙。人们期待元宇宙能带来像互联网那样的颠覆,创造更多的商业神话。 不过,目前元宇宙的发展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其构建需要区块链、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信息技术的支撑。近期,一众元宇宙技术专家和产业一线佼佼者倾力撰写的元宇宙技术普及读本《元宇宙十大技术》问世,对于想要快速、清晰地概览元宇宙的全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路径的读者朋友而言,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不错的参考。 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虚拟化和智能化。初期看,元宇宙是多维共创互信网,中期看是创意、思想、意识的协作网,长期看是意识构建的智慧地球。那么,元宇宙该如何建设呢?有志于参与搭建元宇宙这座“通天塔”的朋友们,该从哪个“脚手架”开始入手呢? 图源:《元宇宙十大技术》 元宇宙是一个持续共享、实时响应、多人并发的数字新世界,这个数字世界不会凭空出现,它的搭建需要物理世界源源不断的算力输入。算力不仅支撑了数字人及其所在的虚拟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还支撑了数字人的思考和决策。如果要达到《雪崩》里描绘的metaverse体验,算力至少要提升一万倍;其中视觉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一共超过20倍,其他感官至少10倍,并发人数从现有的100到5000人,至少50倍。 不过,在算力提升到10000倍之前,并不是无所作为,随着5G、VR/AR等设备的普及,应用场景带来的挑战会倒逼设备的迭代、算力的提升。这里的算力不是狭义上的解释,而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和AI的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在为该书作序中谈到,元宇宙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虚像,而是基于技术体系支持的“虚拟现实世界”。解读元宇宙的技术体系,几乎是认知元宇宙的前提。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元宇宙“五大地基性技术”作为底层,元宇宙“五大支柱性技术”作为第二层次的元宇宙“十大技术”架构图解。不仅如此,全书对上述十大技术做了具有原创性且有深度并兼有宏观和历史视角的诠释。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对如下几个技术的探讨: 第一,数字孪生技术。没有数字孪生,元宇宙无从谈起。书中首先探讨了数字孪生的五点共性:数字孪生是一种虚拟空间中的数字模型、数字孪生模型对应的是物理空间实体、数字孪生模型的生成方式是利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的以及历史的数据并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抽象出来、数字孪生在时间轴上是覆盖对应实体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在功能上是映射与模拟和仿真。 进而,提炼出如下的数字孪生定义:“数字孪生是针对物理世界中的实体,通过采集其实时数据并综合其历史数据,利用数字化的方法抽象出来的能够对该实体进行全生命周期映射、模拟和仿真的虚拟世界中的数字模型”。 之后,通过时间、空间、数据、连接和应用等诸多维度,展现了“数字孪生的理想形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数据、建模计算、功能和体验四个层次组成的“数字孪生分层技术架构”。 第二,计算技术,因为元宇宙是基于数以亿计的个体设备组成的超大规模系统,对计算则形成了更多更大的挑战。“计算任务,跨越架构和平台”“计算位置,跨越云边端”“计算的交互,跨越虚拟和现实”。进一步分析,元宇宙计算呈现的一系列新的特征:一是软件实体和硬件平台分离,即软件工作任务,跟支撑它的硬件平台“解耦”;二是元宇宙计算的架构越来越多,设备形态也越来越丰富——系统层次结构导致 “集中和分布”并存;三是元宇宙计算的微观基础是“超异构计算”,即集合CPU、GPU(图形处理器)以及DSA(特定领域架构)各自的优势,从同构的CPU、异构的CPU + GPU,转换成CPU + GPU +各类DSA的超异构计算。为此,元宇宙需要计算技术的工艺创新和架构创新。 第三,存储技术。书中指出了数字资产如NFT或数字藏品存在的风险:链上索引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实际多存放在中心化设备上,如加密朋克头像存放在区块链游戏初创公司Lava Labs的中心化服务器上,原始数据损毁将导致NFT失去意义。面对这一挑战,就需要区块链存储——一种去中心化的存储,此外,本书介绍了区块链存储的定义、来龙去脉和分类,并积极探索了可能的发展路径。有趣的是,围绕着所有权、运营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探索了资源利用效率的变革。 第四,AI技术。无论元宇宙中的内容是凭空创造还是从现实中复制而来,AI将为元宇宙赋予创新的内容和智能的“大脑”。没有AI与元宇宙的结合,元宇宙的成长完全不可能。例如,GAN(生成式对抗网络)属于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它能够自动化生成内容或进行内容增强,使得AIGC成为元宇宙时代的重要内容来源。 AI对于元宇宙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虚实交融:AI弥补数字人和物理人之间的鸿沟,因为只有通过强化学习,虚拟人才会更像物理人;通过联邦学习,物理人变成了数字人,也能保留隐私。总之,“元宇宙对现实的影响可以从智能的层次提升到智慧的层次。元宇宙从物理人的行为中学习智能,反之物理人也能从元宇宙中汲取智慧。得到这样的结论是源自人们对元宇宙提供的这个巨大的人与环境的模拟系统的观察”。进而可以设想,未来元宇宙对能源、算力、存储、带宽资源的分配也将AI化。 在《元宇宙十大技术》这本书中,剖析了在未来元宇宙建构中,VR/AR等交互和展示、数字孪生、区块链、游戏和社交、AI、多元异构的计算架构、存储、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为有技术背景的读者思考和理解元宇宙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留下了新的问题和思考空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3
叶毓睿刊文《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元宇宙的“通天塔”需从元宇宙技术的“脚手架”开始
go
lg
...
学界、商界、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探讨。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更是直接将公司改名为Meta,“all in”元宇宙。人们期待元宇宙能带来像互联网那样的颠覆,创造更多的商业神话。 不过,目前元宇宙的发展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其构建需要区块链、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信息技术的支撑。近期,一众元宇宙技术专家和产业一线佼佼者倾力撰写的元宇宙技术普及读本《元宇宙十大技术》问世,对于想要快速、清晰地概览元宇宙的全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路径的读者朋友而言,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不错的参考。 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虚拟化和智能化。初期看,元宇宙是多维共创互信网,中期看是创意、思想、意识的协作网,长期看是意识构建的智慧地球。那么,元宇宙该如何建设呢?有志于参与搭建元宇宙这座“通天塔”的朋友们,该从哪个“脚手架”开始入手呢? 图源:《元宇宙十大技术》 元宇宙是一个持续共享、实时响应、多人并发的数字新世界,这个数字世界不会凭空出现,它的搭建需要物理世界源源不断的算力输入。算力不仅支撑了数字人及其所在的虚拟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还支撑了数字人的思考和决策。如果要达到《雪崩》里描绘的metaverse体验,算力至少要提升一万倍;其中视觉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一共超过20倍,其他感官至少10倍,并发人数从现有的100到5000人,至少50倍。 不过,在算力提升到10000倍之前,并不是无所作为,随着5G、VR/AR等设备的普及,应用场景带来的挑战会倒逼设备的迭代、算力的提升。这里的算力不是狭义上的解释,而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和AI的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在为该书作序中谈到,元宇宙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虚像,而是基于技术体系支持的“虚拟现实世界”。解读元宇宙的技术体系,几乎是认知元宇宙的前提。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元宇宙“五大地基性技术”作为底层,元宇宙“五大支柱性技术”作为第二层次的元宇宙“十大技术”架构图解。不仅如此,全书对上述十大技术做了具有原创性且有深度并兼有宏观和历史视角的诠释。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对如下几个技术的探讨: 第一,数字孪生技术。没有数字孪生,元宇宙无从谈起。书中首先探讨了数字孪生的五点共性:数字孪生是一种虚拟空间中的数字模型、数字孪生模型对应的是物理空间实体、数字孪生模型的生成方式是利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的以及历史的数据并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抽象出来、数字孪生在时间轴上是覆盖对应实体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在功能上是映射与模拟和仿真。 进而,提炼出如下的数字孪生定义:“数字孪生是针对物理世界中的实体,通过采集其实时数据并综合其历史数据,利用数字化的方法抽象出来的能够对该实体进行全生命周期映射、模拟和仿真的虚拟世界中的数字模型”。 之后,通过时间、空间、数据、连接和应用等诸多维度,展现了“数字孪生的理想形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数据、建模计算、功能和体验四个层次组成的“数字孪生分层技术架构”。 第二,计算技术,因为元宇宙是基于数以亿计的个体设备组成的超大规模系统,对计算则形成了更多更大的挑战。“计算任务,跨越架构和平台”“计算位置,跨越云边端”“计算的交互,跨越虚拟和现实”。进一步分析,元宇宙计算呈现的一系列新的特征:一是软件实体和硬件平台分离,即软件工作任务,跟支撑它的硬件平台“解耦”;二是元宇宙计算的架构越来越多,设备形态也越来越丰富——系统层次结构导致 “集中和分布”并存;三是元宇宙计算的微观基础是“超异构计算”,即集合CPU、GPU(图形处理器)以及DSA(特定领域架构)各自的优势,从同构的CPU、异构的CPU + GPU,转换成CPU + GPU +各类DSA的超异构计算。为此,元宇宙需要计算技术的工艺创新和架构创新。 第三,存储技术。书中指出了数字资产如NFT或数字藏品存在的风险:链上索引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实际多存放在中心化设备上,如加密朋克头像存放在区块链游戏初创公司Lava Labs的中心化服务器上,原始数据损毁将导致NFT失去意义。面对这一挑战,就需要区块链存储——一种去中心化的存储,此外,本书介绍了区块链存储的定义、来龙去脉和分类,并积极探索了可能的发展路径。有趣的是,围绕着所有权、运营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探索了资源利用效率的变革。 第四,AI技术。无论元宇宙中的内容是凭空创造还是从现实中复制而来,AI将为元宇宙赋予创新的内容和智能的“大脑”。没有AI与元宇宙的结合,元宇宙的成长完全不可能。例如,GAN(生成式对抗网络)属于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它能够自动化生成内容或进行内容增强,使得AIGC成为元宇宙时代的重要内容来源。 AI对于元宇宙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虚实交融:AI弥补数字人和物理人之间的鸿沟,因为只有通过强化学习,虚拟人才会更像物理人;通过联邦学习,物理人变成了数字人,也能保留隐私。总之,“元宇宙对现实的影响可以从智能的层次提升到智慧的层次。元宇宙从物理人的行为中学习智能,反之物理人也能从元宇宙中汲取智慧。得到这样的结论是源自人们对元宇宙提供的这个巨大的人与环境的模拟系统的观察”。进而可以设想,未来元宇宙对能源、算力、存储、带宽资源的分配也将AI化。 在《元宇宙十大技术》这本书中,剖析了在未来元宇宙建构中,VR/AR等交互和展示、数字孪生、区块链、游戏和社交、AI、多元异构的计算架构、存储、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为有技术背景的读者思考和理解元宇宙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留下了新的问题和思考空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3
Meta在元宇宙中举行Connect开发者 更多的商业性工具将被纳入
go
lg
...
个标志引导大家穿过庭院,等待首席执行官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的主题演讲,参会者可以自行选择线路进入Horizon版本的 Metaverse圆形剧场。很多人没想到必须“步行”参加活动,有些人因为步行迟到了大约一分钟,有一个标志牌会显示已有1,200人在会场里。 参会者必须四处走动才能收听演示文稿的各个部分。部分人担心戴着设备的普通商务与会者可能会在会议中途打字后找不到找到他们的控制器。 还有人担心不能同时戴着VR设备并打字。显然,Meta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设置VR设备通过小型摄像头“看到”你周围的世界。 起初,很多人认为在这种媒介上观看演讲是没有必要的。Meta高管们通过预先录制的视频出现,以他们的真人形象宣布各种产品。 VR活动中的礼仪似乎也在开发中。很多人不得不挪动身子,以免听到房间里的十几个人在演示过程中的谈话,、以及其他噪音。 最后,全新的扎克伯格Avatar出现在舞台上,穿着他在现实生活中拥有的灰色毛衣、紧身蓝色牛仔裤和运动鞋。他告诉虚拟观众,很快大家就会有腿了。这个公告很受欢迎。所有的化身都飘到舞台上庆祝,就像在模拟人生音乐会中一样,但即使在虚拟世界中,扎克伯格也得到了保护,他的被一个虚拟的栏杆拦住。有些人将五彩纸屑或竖起大拇指的表情符号抛向空中。 会议结束后,参会者推出的速度很快,院子马上就变得空无一人了。 PC Mag显示Quest 2耳机重达17.7 盎司(1.1 磅)。即使在调整和重新调整肩带之后,这个重量还是会全部拖在使用者的脸上,对皮肤的拉扯也很明显,这对需要化妆的女性工作者来说非常不友好。 周二,该公司表示即将推出更多逼真的头像。根据Verge报道的两份Meta内部备忘录,Meta本身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员工每周至少使用一次Horizons。即将进入其元宇宙的大量工具将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则显然是在试图给人们一个使用它存在的理由。
lg
...
楼喆
2022-10-12
元宇宙有多烧钱?至少投资700亿美元 远超iPhone、安卓和无人驾驶
go
lg
...
确有这种可能。尽管 Meta CEO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Mark Zuckerberg)一再宣称元宇宙将掀开互联网的 " 新篇章 ",但回顾历史却不难发现,以如此庞大的投资来押注一个全新的科技平台罕有先例。按照扎克伯格自己的说法,这笔赌注要到 " 本 10 年结束时 " 才能看到回报——换言之,这家 Facebook 母公司至少要还要再等 8 年才有可能从中获得收益。由此便引出了一个问题:Meta 的回报是否足以证明这笔投资的合理性? 要作出判断,最好的方法就是将 Meta 的赌注与其他科技公司对新平台的投资做个对比。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苹果和谷歌之前也曾开发过 iPhone 和安卓这种突破性新技术,但他们的投资却远低于 Meta。但对苹果和谷歌而言,这些投资都实现了巨大的成功。这两家公司仍在投资开发新技术,但多数投资都是在产品正式发布之后,回报更加明确后才追加的。 与 Meta 的元宇宙赌注最为接近的当属无人驾驶汽车和网约车了。前者吸引了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通用汽车等巨头入局,后者则由 Uber 和 Lyft 等公司开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的投资金额依然小于 Meta 的元宇宙投资,而且是由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它们的回报仍然不够明确。 当然,这种对比并不精确。没有一家参与其中的企业披露过总的投资数据,但 Meta 披露的信息可能是其中最多的。公平起见,应该单纯对比产品正式商用前的投资,才能更好地判断 Meta 的元宇宙项目是否划算。尽管 Meta 目前已经开始出售虚拟现实(VR)头显,但元宇宙概念仍处于发展初期。扎克伯格认为,这项技术将会营造一个 " 数字世界 ",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他人的的存在感,潜在应用场景涉及社交、工作以及各种数字产品的销售。 由于重点是产品发布前的投资金额,所以网约车不能计算在内,尽管无论以何种标准来看,该行业都很烧钱—— Uber 等参与者直到现在才开始慢慢扭亏为盈。 Meta 的投资也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一家老牌企业能否通过巨额投资创造新的市场?在以前,这种新市场通常是由踌躇满志的创业公司开创的。华盛顿大学美国史教授玛格丽特 · 奥玛拉(Margaret O'Mara)说:"Meta 的做法很新颖,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大企业以往很难做到的事情。" 奥玛拉表示,大企业通常很难开创新市场,因为他们庞大的资源不仅不能提供帮助,反而会成为绊脚石。" 正因为拥有丰富的资源,所以才不够灵活。" 她说," 企业会变得过于循规蹈矩。" 不过,奥玛拉也指出," 从影响经济的长远角度来看,投入大量资金探索未来,建立令人振奋的新市场,还是要好于股票回购。" 以下就是过去 15 年,科技行业对最引人关注的新技术进行的投资。但请注意,这些数据并没有根据通胀进行调整。 Meta 投资元宇宙 潜在投资总额:700 亿美元 结果:未知 这一数据是基于扎克伯格披露的投资和回报时间框架计算而来,还参考了 Meta 的 Reality Labs 部门最近的投资金额——该部门专门为元宇宙开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Meta 披露,Reality Labs 在 2019 至 2021 年的运营亏损为 210 亿美元,年亏损达到 100 亿美元。2022 年上半年,Reality Labs 亏损 57.6 亿美元。这表明该部门今年还会亏得更多。不过,Meta 最近几个月已经着手限制各部门的支出。 扎克伯格在今年的 Meta 年度股东大会上说:" 我们今后 3 至 5 年会投资和亏损大量资金。" 假设 Meta 在未来 5 年至少每年投资 100 亿美元,到 2026 年的软硬件等项目投资就将达到 700 亿美元。但这还只是保守数字。实际上,他们到 2030 年代初期的投资很容易接近 1000 亿美元。 还可以通过研发支出来衡量 Meta 的投资金额,这项支出第二季度已经占到该公司总营收的 30%,远高于多数科技巨头。 苹果 iPhone 投资总额:最多 34 亿美元 回报:1.6 万亿美元 iPhone 销售额,而且仍在增加 根据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 乔布斯(Steve Jobs)在 2010 年接受的采访,苹果最早从 2000 年代初就开始研发 iPhone。苹果工程师最初为一款平板电脑设计了一个触摸屏,但根据乔布斯的回忆,他认为把这款屏幕应用到手机上很有前景,所以调整了项目方向。 在 iPhone 诞生前几年,苹果 2002 至 2007 年的研发支出总计为 34 亿美元。其中几年最多占到苹果总营收的 8%,但随着苹果的营收增加,这一百分比开始降低。尽管该数字也包含了 iPhone 之外的其他项目,但却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 iPhone 的投资规模——据报道,第一代 iPhone 的投资可能超过 1.5 亿美元。 此处没有计算苹果在第一代 iPhone 发布后,为后续版本投入的资金。倘若将此计算在内,肯定会远大于 34 亿美元。但此后的 iPhone 销售足以反哺后续的研发。事实上,苹果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百分比已经在 2010 年降至 2.7%。2016 年达到 3%,但现在又达到了那时的两倍。 谷歌安卓 估算投资总额:最多几亿美元 回报:至少贡献数百亿美元营收 谷歌投入到安卓开发中的资金也相对较少。他们很可能是为了紧追苹果而决定开发这款移动操作系统的。至少在乔布斯看来的确如此——根据《乔布斯传》的记载,他声称安卓是 " 偷来的产品 "。 苹果为了启动这个项目而收购了创业公司安卓,但花费却不高。监管文件显示,2005 年,也就是谷歌收购安卓的那一年,该公司共进行了 15 笔收购,现金和股票支出总额为 1.3 亿美元,但由于金额都不大,所以没有单独列出。 谷歌 2005 至 2008 年安卓发布当年的研发总支出为 67 亿美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为 10% 至 13%。但安卓可能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一位前管理者透露,在首款安卓手机发布时,谷歌内部的安卓团队规模不到 100 人。 与苹果一样,谷歌也在持续投资安卓,每年都会为该系统增加一些新功能,但安卓系统也已经为该公司贡献了不菲的广告收入。 2016 年,甲骨文估计安卓的营收达到 310 亿美元,为谷歌贡献 220 亿美元利润,主要渠道是在安卓设备上投放广告以及谷歌应用商店的数字交易佣金。甲骨文之所以公布这一数据,是因为该公司当时起诉安卓使用 Java 软件存在侵权行为,但他们计算安卓财务数据的方法还不得而知,其中可能包括了谷歌通过安卓设备获得的谷歌搜索引擎和 YouTube 广告服务收入。 据估计,谷歌为了成为苹果 Safari 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每年至少要付出 100 亿美元。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手中握有安卓这张底牌,谷歌支付给苹果和其他移动操作系统开发商的费用还会更高。 无人驾驶汽车 估算投资总额:超过 270 亿美元 回报:微不足道的营收 目前来看,无人驾驶的烧钱程度似乎与元宇宙最为接近。但即便是由多达 30 家公司分摊这些投资,其总额依然远低于 Meta 一家公司对元宇宙的投资。 2020 年初就有报道显示,30 家企业过去几年至少向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投入了 160 亿美元。自此之后,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 270 亿美元。作为其中的 6 家关键企业,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Waymo、通用汽车旗下的 Cruise、亚马逊旗下的 Zoox、Argo AI、Motional 和苹果目前每年合计投资至少 40 亿美元。(特斯拉没有被计算在内,因为该公司要求驾驶员在使用 Autopilot 半自动驾驶软件时依然要负责操控汽车。) Alphabet 对 Waymo 的投资最大。2020 年初有报道称,Waymo 截至 2019 年底获得的总投资至少为 35 亿美元。现在估计至少达到了 55 亿美元,但在经历了 13 年的发展后,该公司却很少有营收入账。与此同时,由通用汽车控股的 Cruise 自 2013 年创立以来也至少花费了 55 亿美元,目前正在旧金山通过无人驾驶服务创造微不足道的营收。 来源:新浪科技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7
资产缩水5000亿,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梦还能实现吗?
go
lg
...
,彭博社发布报道称,Meta首席执行官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为押注元宇宙,身家缩水一半多,达5000亿人民币。目前在全球亿万富翁中排名第20位,是2014年以来最低的排名。 据了解,他的财富在去年达到了1421亿美元的峰值,当时该公司的股价高达382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他对元宇宙的押注会拖累公司的股价,并且预计该项目会在3-5年内损失大量资金,这点在Meta发布的财报中就可以预见。 2021年Meta旗下的虚拟现实部门 Reality Labs 总收入约23亿美元,净亏损近102亿美元;也就是说,仅在2021年,Meta 在元宇宙上就烧掉了10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扎克伯格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并且还存在很大差距。 扎克伯格与元宇宙 作为迄今为止最火爆、最有争议的概念,元宇宙话题从去年一直到现在都在被很多人谈论。Meta更是把元宇宙视为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其野心是不言而喻。从去年更名到现在,扎克伯格为元宇宙都做了哪些? 更名:Facebook变Meta 2021年10月,扎克伯格在Facebook Connect 2021大会上,宣布将Facebook品牌将正式更名为Meta,而Meta正是元宇宙“Metaverse”的缩写。这一决定也正式表明,扎克伯格和他所领导的Meta,未来将会在元宇宙方面大有作为。 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将公司更名为META,以及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元宇宙的战略时,扎克伯格说,他非常欣赏艾伦·凯的名言:“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自己造硬件。” 据了解,Facebook(现Meta)对于元宇宙的关注并不是从2021年才开始。早在2014年时,Facebook便花费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知名VR设备开发商Oculus,并借此开始布局VR领域。而VR设备,恰好是当前进入元宇宙的一个重要入口。 重组架构:将AI团队并入虚拟现实部门 2021年12月,Meta Platforms宣布将人工智能团队合并入开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产品的Reality Labs部门。据悉,该团队此前是负责监督Facebook平台有害内容的核心。但随着调整,该团队将更多地专注于虚拟现实相关的工作。Meta的发言人表示专注于研究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团队将获得更多资源。 向部分地区开放Horizon Worlds “Horizon”本质是Meta创建的一个初步的VR社交平台,其中包括 Horizon Worlds 和 Horizon Venues、会议应用程序 Horizon Workrooms 和 Horizon Home,Horizon可以让人们在元宇宙中进行创造和互动,支持20个人同时在线,值得注意的是,用户需要使用Oculus Quest 2头盔来创建角色。 今年1月,Horizon Worlds在北美地区上线。6月,开始陆续为部分欧洲地区开放。 今年8月,扎克伯格在 Facebook上传了一张虚拟自拍,以庆祝元宇宙虚拟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在法国和西班牙上线。照片中,扎克伯格手持摄像机进行自拍,并且配文称,期待用户能够在Horizon Worlds里共同探索交流,创造使人“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 随后引来大量吐槽,有人认为画质不如1997年的 PC 游戏。还有人把它和 2007 年发布的模拟现实类游戏《第二人生》、以及90年代的PS游戏放到一起对比。 后来他又发布了一张新的图片,效果看起来比之前要好一些,他解释称,早些时候发布的照片是为了庆祝发布而拍摄的,所以比较简陋。还表示Horizon的图像功能远比图片展示出来的强大,在配套头显(headset)中也是如此。 成立首个元宇宙国际标准联盟 今年6月,包括Meta、微软、英伟达在内的多家科技企业联合宣布,成立首个元宇宙国际标准联盟。据悉,该组织名为“元宇宙标准论坛”(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就构建开放元宇宙所需的互操作性标准进行全行业合作,未来将探讨缺乏互操作性阻碍元宇宙部署的原因,以及如何协调和加速标准开发组织(SDO) 定义并推动元宇宙标准制定相关的工作。 为何要构建元宇宙? Meta之所以急于打造元宇宙主要原因是广告业务萎缩,急需寻找一个新的出口。 众所周知,此前Meta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广告业务,但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开来,各大行业遭到重大打击,经济呈下行趋势。再加上其他因素,如果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出口,Facebook的广告业务将产生滑坡危机。 想要打破这种危机,就得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复制另一个自己,将已有的存量用户迁移到全新的平台上,形成新一轮的指数级增长。腾讯从QQ到微信,字节跳动从头条到抖音,都是这样复制自己完成新一轮增长蜕变,促成了它们的第二增长曲线。 所以Meta也不得不寻找一个代表未来的新故事,那就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出现让Meta找到了新的方向。借助元宇宙的宏大概念包装与公司改名,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改名元宇宙占据了品牌制高点,Facebook也有望借助元宇宙的社交游戏场景带动VR产品出货。可以说元宇宙是Meta多元化增长的宏伟蓝图。 元宇宙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成立初衷并不是要替代现有世界,而是要创造一个和现有世界平行的一个全新世界。它不仅仅是关乎VR,还与AR、NFT、web3.0、人工智能等行业有着密切联系。AR和VR是元宇宙的入口,NFT是元宇宙虚拟变现的关系,web3.0是元宇宙的运行基石,而人工智能则是元宇宙的发展动力。 具有极致沉浸和交互的元宇宙,对工业、社会,以及科技迭代,都能够有很大提升,在人力、时间和交易等方面也能降低成本。它的出现会成为包容和公平的积极力量,弥合当今物理和数字空间中存在的一些鸿沟。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尽管扎克伯格对元宇宙非常痴迷,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投入的大量资金并没有来带质的飞跃。 此前,Meta公司还遭到员工吐槽,原因是强迫员工将共享办公桌作为“新工作场所体验”,要求员工来办公室前提前预订办公桌。员工认为,把削减成本说成“新体验”,对员工很“不诚实”。除此之外,由于财务压力,Meta从今年开始实施了多项削减成本的举措,包括推迟招聘、减少福利等。 对于Meta而言,移动互联网、流量广告的红利期已经进入尾声,提前布局元宇宙、抢占先发优势的战略毋庸置疑。只不过,元宇宙作为颠覆性的新生事物,其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变现,并不容易。面对当下进退两难的局面,如何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或许才是关键所在。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1
Facebook股票陷入死亡螺旋? 随着用户逃离 销售额下降 押注元宇宙未来是否可行?
go
lg
...
个新兴的挑战,尤其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马克
扎
克
伯
格
花费大量时间来宣传其虚拟世界,这可能是公司的未来,但目前几乎不占公司近期收入的一部分,而且每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开发。 扎克伯格表示,他希望在未来十年内,虚拟世界“将覆盖10亿人,并“承载数千亿美元的数字商务”。他在6月表示,“北极星”将在本世纪末达到这些数字,并围绕数字商品创造“大规模经济”。 投资者对此并不热衷,他们抛售股票的方式让一些观察家质疑下行压力是否真的是Meta无法从中恢复的死亡螺旋。 没有人暗示Facebook有倒闭的风险。该公司仍然在移动广告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拥有地球上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之一。尽管最近一个季度的净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6%,但Meta仍创造了67亿美元的利润,并以超过400亿美元的现金和有价证券结束了这一周期。 Facebook面临的问题是它不再是一个“增长的故事”。该公司收入增长最慢的一年是2020年的大流行,Facebook当时仍增长了22%。分析师今年预测收入将下降。 过去两年,美国和加拿大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有所下降,从2020年年中的1.98亿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1.97亿。据FactSet估计,在全球范围内,用户数量在此期间增长了约10%,预计到 2024年将每年增长3%。 应用营销公司Liftoff的首席执行官Jeremy Bondy表示:“我认为未来几年现金流不会呈螺旋式上升,但我只是担心他们不会赢得下一代用户的青睐。” 预计Facebook 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增长将徘徊在个位数,然后回升。但即使是这样的赌注也有风险。下一代年轻人现在正在转移到TikTok,用户可以在其中创建和观看简短的视频。 Meta一直试图通过其名为Reels的短视频产品来模仿TikTok的成功,该产品一直是Facebook和Instagram的主要关注点。 Meta计划将用户Instagram信息流中,通过算法推荐的短视频数量从 15%增加到30%,Bondy推测该公司可能会“从这种算法转变中获得巨大的收入流”。 然而,Facebook承认Reels商业化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格式对广告商的效果如何。 在担任首席运营官超过14年后将于周五离开公司的Sheryl Sandberg在7月的最后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就广告而言,视频比照片更难,Facebook必须向企业展示如何使用Reels的广告工具。 除了用户增长停滞和经济放缓之外,Facebook至少还有一个需要担心的因素:苹果。 2021年的iOS隐私更新,称为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削弱了Facebook通过广告定位用户的能力,使该公司今年损失了约100亿美元的收入。 Meta指望人工智能驱动的广告最终弥补苹果方面的变化。 但这可能于事无补。在线营销专家和顾问Chris Curtis见证了社交网络随着趋势的变化和用户的移动而兴衰,而这个问题是人工智能无法解决的。当你查看Meta的用户数量时,他们表明该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上一次Facebook的市值如此之低是在2019年初,当时该公司正在应对剑桥分析隐私丑闻的持续影响。从那以后,Facebook的声誉进一步受损,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由举报人和前雇员Frances Haugen泄露的文件。 在更名为Meta之前的Haugen传奇故事的主要内容是,Facebook知道其产品对儿童造成的许多危害,并且不愿意或无法对它们采取任何措施。一些美国参议员将该公司比作大型烟草公司。 著名品牌建设书籍的作者丹Denise Lee Yohn表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 Facebook 去年底更名为Meta改变了公众对该公司的看法。修复受损品牌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她指出,2009年Domino's Pizza成功地从危机中恢复过来。那年4月,一段由两名餐厅员工恶作剧制作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其中一名员工在公司的一个厨房做饭时对食物做出了令人作呕的行为。两名员工都被捕并被指控犯有食品污染罪。 2009年12月,Domino's Pizza推出了一场名为“Pizza Turnaround”的营销闪电战。该股在2010年第一季度上涨了63%。 Yohn表示,该公司的做法是,“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比萨很糟糕,因此我们实际上将对我们提供的产品做出实质性改变,并改变人们的看法。”虽然它最初听起来像是营销话术,但“他们实际上确实发生了变化。” Yohn表示,另一方面,扎克伯格并不是“作为一个认真对待改变自己的文化、改变自己以及创建一家能够迈向他所设想的未来的公司的领导者。” Meta的声誉受损也可能损害该公司招募顶级人才的能力,这与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其当时是很多工程师最有价值的着陆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Facebook广告主管表示,尽管TikTok由一家中国母公司拥有,但在招聘方面,它现在比Meta更有优势,因为Facebook被认为缺乏“职业道德”。 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Ben Zhao表示,随着他所在部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为TikTok和字节跳动工作表现出兴趣,他看到这种情况正在实际发生。 为了保持竞争力,考虑到今年市场对科技股的影响,Ben Zhao表示Meta和谷歌“不得不付出更多,并且不得不分发更有利可图的股票期权。” 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Longbow Asset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Jake Dollarhide表示,尽管如此,扎克伯格仍有证明其怀疑者是错误的历史。 Dollarhide记得Facebook 2012年首次公开募股后不久,投资者纷纷逃离,嘲笑该公司“从PC转向移动世界”的能力。 Facebook的移动端业务很快就火了起来,到2013年底,该公司的股价开始上涨。 扎克伯格在转向移动端方面的成功让Dollarhide相信Meta可以从其向元宇宙的赌注中获利。在第二季度,Meta的Reality Labs部门(包含其虚拟现实耳机和相关技术)创造了4.52亿美元的收入(约占Meta总销售额的1.5%),亏损28亿美元。 Dollarhide表示:“我认为扎克伯格非常聪明,非常有野心,我不会赌扎克伯格失败,就像我不会赌伊隆马斯克一样。” Dollarhide的公司没有持有Facebook的股票,不过自2014年以来,他更喜欢苹果和亚马逊等科技公司的发展轨迹,这两家公司是他们的主要持股。“现实情况是,他们可以被视为一家价值公司,而不是一家成长型公司。” 无论未来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发生什么,扎克伯格都明确表示,公司的未来在于虚拟现实,他寄希望于围绕虚拟现实形成的新业务。 来自芝加哥大学的Ben Zhao则表示,元宇宙的前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真正的问题是,日常用户准备好迎接元宇宙了吗?底层技术是否已经准备好并足够成熟,可以无缝过渡?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目前可能不完全取决于Facebook或Meta本身。” 如果扎克伯格是对的,也许10年后Meta的股价从现在看来就像打折价。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对死亡螺旋的预测将被嘲笑像2012年巴伦周刊的封面故事一样,当时的标题为“Facebook价值15美元”,大拇指朝下。但4年后,它的交易价格接近130美元。
lg
...
楼喆
2022-10-01
Facebook和KB-home强强联手 Metaland崭新元宇宙时代已到来
go
lg
...
0月28日,Facebook首席执行官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在Facebook Connect大会上宣布,将Facebook更名为“Meta”,来源于“元宇宙”(Metaverse),并与KB-home联手将真实的地产引入元宇宙,注入更刺激的玩法。 KB Home是一家美国老牌知名住宅建筑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是美国最大的住宅建筑商之一,业务遍及八个州共计36个市场。主要服务于首次和首次上升的购房者以及活跃的成年人,相较于其它住宅建筑公司,KB Home的不同之处在于依照客户意愿再结合公司顶尖的技术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客户也能够参与到住宅建筑中来。 Meta的用户遍布全球,拥有强大的号召力,精密的算法,加上KB-home的智能数字化城市以及个性化筑造,两者强强联合,最终是否能够在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中创造出真实财富,我们拭目以待! 共同开发Metaland元宇宙城 Metaland元宇宙城是Meta与KB-home共同创建的元宇宙虚拟城市,将线下实际的城市复制到线上,缔造线上虚拟王国。 Metaland元宇宙城打破集权、中心化的机构规则和传统投资理念,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基因下,重构元宇宙社区。引领区块链行业领域生态圈建设,形成一个自由、平等、安全、可信、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新生态。 加入Metaland用户将得到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毫无疑问Facebook和KB-home的这次联手将极大推动元宇宙的发展,一个崭新的元宇宙纪元正式拉开序幕!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09-28
勒紧裤带!美国科技股“将再次暴跌10%以上” 强势美元打击“科技企业财务利润大降”
go
lg
...
两年内与人和企业互动的方式。这种情绪与
马克
扎
克
伯
格
如何描述虚拟世界的潜力不谋而合。这是“下一个前沿”,当这位亿万富翁将公司名称从Facebook更改为Meta Platforms Inc.时,他说。 他的公司表示,对Reality Labs也就是生产虚拟现实耳机等硬件的Meta部门的投资在2021年使营业利润减少100亿美元。计算机图形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希望其Omniverse平台能够提供动力元宇宙的一些基础框架,软件制造商Unity Software Inc.也是如此。无数的科技公司,无论规模庞大,都对元宇宙抱有很大的野心。然而,尽管行业领导者做出了巨大的承诺,但MLIV受访者对其潜力的热情并不高。 从好的方面来看,专注于可持续和节能产品的科技公司可能会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中受益。在俄罗斯限制对严重依赖邻国的天然气供应后,电价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各国政府正在与潜在的经济崩溃作斗争。 投资者看到高额电费和燃料稀缺推动了绿色解决方案的发展。零售业者最为乐观,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油气危机将鼓励可持续电子产品的发展。60%的专业受访者表示同意。 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院长雷切尔·凯特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在能源效率方面投入更多,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更多,那么我们将处于更好的位置。” “过去12个月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近五倍,这为清洁能源设备供应商提供良好顺风,SolarEdge或Enphase等公司有望在今年将销售额提高50%以上,”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级清洁能源分析师Rob Barnett表示。 受访者在定位方面更加乐观,大约1/3的人表示他们计划增加对科技股的敞口,不到1/3的人表示他们会减少,其余的人表示他们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保持稳定。科技在某些指标上仍然具有吸引力,例如当前的市盈率与其10年平均水平相比,而像苹果这样的公司仍然是巨大的现金产生者。更普遍地说,很难避免科技,像是标准普尔500指数迄今为止最大的板块,接近27%。#美联储加息风暴#
lg
...
小萧
2022-09-26
经济衰退信号?! Meta计划削减至少10%成本 预计大部分的成本削减来自裁员
go
lg
...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发表的评论。首席执行官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上个月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稳步减少员工人数的增长。” 报道称,谷歌还要求部分员工申请新工作。Alphabet股价上涨0.4%。谷歌没有置评请求。7月,谷歌和Meta都通知员工招聘放缓。 Meta股价暴跌,扎克伯格财富缩水710亿美元 Meta首席执行官
马克
·
扎
克
伯
格
个人财富2022缩水了710亿美元。目前,扎克伯格的财富规模是559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中排名20位,这是他从2014年以来的最低排名。 两年前,38岁的扎克伯格身价1060亿美元,跻身全球亿万富翁精英群体之列,只位于杰夫·贝佐斯和比尔·盖茨之后。他的财富在 2021年9月飙升至1420亿美元的峰值,当时该公司的股价高达382美元。 接下来的一个月,扎克伯格将公司名称从Facebook更改Meta,正式宣布进军元宇宙。随着他在科技领域努力寻找立足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走下坡路。 Meta在2022年的表现比大多数FAANG同行都要糟糕。今年,Meta股价下跌了57%,作为对比,苹果跌了14%,亚马逊下跌了26%,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了29%。视频巨头奈飞今年跌了大约60%,在跌幅上,Meta正在“追赶”奈飞。 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技术分析师Mandeep Singh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它在虚拟现实领域的赌注,Meta这个社交巨头各方面的指标应该接近于Alphabet。Singh认为,如果Meta能够分拆WhatsApp或Instagram等社交工具,则可以避免整个公司市值被元宇宙计划拖累的负面影响。 目前,扎克伯格几乎所有的财富都来自于Meta的股票。根据该公司最新报告,扎克伯格持有350万股股票,Meta最近的股价大约在146美元的水平。
lg
...
Dan1977
2022-09-22
上一页
1
•••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然祭出3521%超高关税!诺奖得主、逾千名经济学家联署“反对”征税政策
lg
...
中美突传重磅“撤资”消息!英国金融时报独家:中国撤回对美国私募股权投资
lg
...
特朗普连日本都搞不定、中国武器化人民币!黄金狂飙一度突破3500,日元也爆了
lg
...
“新美国秩序”正在形成?!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攻击引发“股债汇”三杀
lg
...
中国突发消息!路透社:地方政府“出售比特币”补充国库 行业敦促建立国家储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4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04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