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国能日新上涨5.14%,报49.48元/股
go
lg
...
品多年领跑行业,服务覆盖中国、东南亚、
非
洲
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9月30日,国能日新股东户数6185,人均流通股9791股。 2023年1月-9月,国能日新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40.45%;归属净利润5182.15万元,同比增长41.88%。
lg
...
金融界
03-29 14:40
三鑫医疗(300453.SZ):2023年眉山“西部药谷”建设的新生产基地顺利通过验收
go
lg
...
覆盖主要市场,国产化血透设备在东南亚、
非
洲
、南美洲等发展中地区的竞争优势大。 2023年,公司通过在部分国家的自主持证,提升了在东南亚市场的准入能力。 问:未来投资方向? 答:聚焦主业,坚持血液透析赛道,同时向血管通路及介入领域布局。一方面,持续丰富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公司积极布局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等治疗模式,已获得CRRT管路及附件注册证;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及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不断丰富产品群,陆续获得低钙透析浓缩液、枸橼酸型血液透析粉、高钙透析浓缩液等产品注册证,进一步提升患者透析质量。另一方面,在血管通路及介入领域深度布局,已获得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血管鞘组等产品注册证,血管通路及介入领域仍有10余个研发项目持续推进中。同时,公司积极关注外延项目,将进一步加大对现有赛道和新领域的探索。 问:公司湿膜透析器进展及竞争优势? 答:公司湿膜透析器含高通、低通两种类型,可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已处于注册发补阶段,即将取得注册证,获证后将填补国产湿膜透析器的空白。湿膜透析器可以缩短透析器预冲时间,节约临床医护人员时间;同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保护透析患者血细胞。 问:透析用留置针和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市场开拓情况? 答: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中重要的血流通道,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长期透析所必需依赖的基础,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日本是全球平均透析龄最长的国家之一,十分重视对透析患者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保护,通过广泛应用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和高频率使用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疏通内瘘等方式,保持内瘘畅通,保证透析质量。 目前,国内透析用留置针和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是严重依赖进口、亟需国产化的新产品,其中:公司新获证的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为第一个国产产品,打破了进口垄断,具备市场领先优势。该产品为二十三省血透产品集采中选产品,销量预计将实现放量增长。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针对透析内瘘治疗的血管介入器械以进口产品为主,市场价格高,仅极少患者使用,公司正积极配合推动此类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加速国产替代步伐。 问:输注产品业绩增长方向? 答:输注产品属于刚需产品,市场较为稳定。公司2023年业绩中,输注产品有所下降,剔除疫苗注射产品影响,输注类产品(不含疫苗注射器)实现营业收入21,647.97万元,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为1.17%。 分产品结构来看,输液器尤其是新型输液器市场有所上升。前些年,由于国家限制抗生素和输液产品使用的政策深入推行,国内输注产品市场有所收缩,2022年以来,随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该类产品市场规模有所扩大,目前保持增长态势。市场对安全类医用穿刺注射器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安全输注产品将进一步带动输注行业增长。 问:无针注射器市场情况。 答: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用无针注射器无针头设计,在进行药物注射时,采用高压射流原理,使药液形成较细的液体流,瞬间穿透皮肤到达皮下。因为注射原理的改变,药液在皮下弥散分布,起效时间更快,药物吸收率更高,能实现高效控糖;产品采用无针注射,在消除恐针心理的同时不会损伤肌肤,安全性高。公司无针注射器正通过线上和线下双渠道推广中。 问:心胸外科产品未来规划? 答:子公司宁波菲拉尔心胸外科产品主要集中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耗材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但市场份额高。公司围绕提升心胸外科手术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已有产品改型改进,同时扩大对相关领域新产品的研究创新,将进一步丰富心胸外科手术和自体血液回收机配套耗材等产品群。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9 13:53
中远海控:2023年净利润283.96亿元 积极“碳”索数智化供应链转型 尽显经营韧性与活力
go
lg
...
营航线、多条RCEP成员国航线、远东-
非
洲
航线、肯尼亚-莫桑比克支线、地中海-北非支线,加快推进秘鲁钱凯码头建设、签署收购埃及苏科纳部分码头股权协议等。同时,伴随旗下子公司2.4万标准箱环保型船舶、1.4万标准箱拉美极限型船舶陆续投入亚欧主干航线和新兴市场航线,公司运力规模稳步增长至304万标准箱。值得注意的是,2月27日,由中远海运集运、达飞、东方海外、长荣共同组建的海洋联盟宣布将合作期限至少延长5年至2032年,并于3月中旬发布了DAY8航线产品,中远海控全球服务覆盖面得到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中远海控加速在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的布局和建设,全链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报告期内,中远海控实现除海运以外的供应链收入人民币290.48亿元,占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7.3%,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应该来说,在2022年确定新战略后,2023年,中远海控供应链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一是围绕多个枢纽港打造的海外仓和多式联运体系已初显成效,成功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陆海快线等海铁联运服务;二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内单日调动7000台以上拖车、海外可调用5000台以上拖车的运营规模,形成覆盖国内151个地级市,海外43个国家的关务服务能力,推出近100个线上仓储服务产品。中远海控表示,未来拖车、关务、仓储的运营规模还将扩大。 以“数字智能+绿色低碳”转型 抢占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中远海控锚定“数字智能”与“绿色低碳”两大新赛道,加快转型升级,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图片来源:中远海控 在全面推进数字智能转型的背景下,中远海控旗下电商平台SynCon Hub整合线下全链资源,在批量打造“泰”、“恒”、“鸿运来”、“通”系列组合产品基础上,借助客户数字画像、供应链控制塔、智能客服平台等数字化手段,为千行百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报告期内,中远海控整车出口、锂电池、光伏、跨境电商等行业的货运量增幅分别达到146%、56%、24%、75%。中远海控参与创建并运营的GSBN平台已汇集航运、港口、银行、保险、货主等众多企业,并推出区块链提单、无纸化放货、电子保单、电子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等产品,其中,区块链电子提单签发突破10万份、无纸化放货服务已累计200多万标准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区块链生态初见规模。 锚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中远海控将绿色低碳转型实践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绿色船队建设方面,12艘2.4万标准箱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稳步开展,4艘现有船舶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完成签署工作,全球首制700标准箱纯电力集装箱船舶正式投入运营,同时,生物燃料试点工作再次取得新进展,为绿色船队建设积蓄坚实力量。绿色码头建设方面,境内控股码头集装箱泊位岸电实现100%全覆盖,累计接电4060艘次,接电量同比增加214%。基于公司在环保和可持续方面的出色表现,中远海控连续多年荣获美国“保护蓝鲸和蓝天计划”最高奖项——“蓝宝石”奖,并于报告期内入选为“中证国新央企ESG成长100指数”成份股和“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份股,树立起了绿色承运人的形象。 以“公司经营+市值管理”共振,公司价值有效释放 2023年,中远海控持续聚焦精细化经营管理,加速推动公司降本增效,报告期内,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2.68%。同时,公司利用充沛的现金优势,有节奏收缩负债水平,截至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7.4%,较上年末下降3.02个百分点,财务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前期获得各方关注的股权投资项目红利持续释放,报告期内,中远海控投资收益达到47.54亿元,同比增长88.85%。这也是中远海控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保持经营韧性的重要保障。 在市值管理方面,中远海控加快落实推动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并以持续高水准现金分红力度和沪港两地回购注销等方式,不断增强资本市场认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三年内,中远海控是市场上为数不多同时采用大股东增持、回购、分红三种手段向市场展现发展信心、提高股东回报的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大股东完成增持基础上,中远海控于2023年8月31日启动的A+H两地回购工作,截至2024年2月末共计回购A股及H股股份约2.15亿股,回购的所有股份均已完成注销。分红方面,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派发2023年末股息每股0.23元,加上2023年中期已向全体股东派发的现金红利,中远海控2023年度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人民币118.66亿元,派息比率达到50%,体现了持续回报股东的诚意。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4年,中远海控表示,将持续聚焦中远海运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的愿景,围绕“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的定位,积极推动供应链、智能互联、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生态的全面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公司表示将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积极落实各项市值管理工作,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29 13:44
广东放大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go
lg
...
先行省份的广东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深化与
非
洲
在内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推动外贸发展? 对此,王伟中回应称,广东是外贸大省,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64%,东莞外贸依存度达到124%,深圳达到113%,外贸外资在广东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通过率先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短短40多年来,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去年达到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家在广东布局。 下一步,广东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 一是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出台稳外贸促增长、扩大中间品贸易等政策,培育更多“新三样”这样的新出口增长点,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巩固拓展多元国际市场。 二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让更多广东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品牌服务畅销全国、服务全国。 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直通车”“一站式”等重大外资项目的服务机制,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投资广东”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广东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纲”,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实体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目前已经拥有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在全国第一。 三是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运行平稳有序,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起势良好。 五是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自“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已经达到183项。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4场,请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先生介绍情况,并与大家互动,他为大家介绍的主题是“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与王伟中省长一起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先生,省发改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先生。 下面,先请王省长介绍情况。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伟中: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情况。首先,对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殷切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去年4月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亲临广东视察,要求广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我们把这个概括为“一点两地”。 广东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出“1310”具体部署,也就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我们连续两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一是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筑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外贸大省,去年我们的GDP是13.57万亿元,占全国的1/10,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我们“快、准、实”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努力完成2024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任务。 二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中央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重大平台等重大机遇。我们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今年3月1日横琴合作区实现了分线管理、琴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今年将建成通车,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三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广东规上工业企业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居全国首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我们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巩固现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把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打造成新的五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我们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四是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明确“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加快把我们这个短板变成“潜力板”。 五是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去年广东空气质量的优良率94.8%,森林覆盖率53%,广东基本实现了“绿起来”,现在到了要“美起来”的时候。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主要从优化林分和林相这些方面着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南粤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六是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省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共同富裕。广东就业总人口约7000万,占全国的1/10,其中农民工总量4365万、去年新增117万人,我们将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努力多作贡献。 各位媒体朋友,岭南处处是春天,广东时时无闲人。我们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多到广东走一走、看一看,报道宣介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创新力的广东,山海连城、景色秀美、美食众多、健康宜居的广东。 我先介绍这么多,我们非常乐意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问题,谢谢大家。 陈文俊:谢谢王省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要再增长5%左右,刚才王省长也说了经济大省要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请问广东具体如何挑起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谢谢。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必须真正挑起大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今年广东的目标是5%,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我们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狠抓项目投资,去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2.2%,已经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技改投资增长22.4%、增速创6年来新高。今年安排1万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超过3200亿的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55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同时还储备了一大批的优质项目。我们将在去年推动超9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超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再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来自于活跃的市场、畅旺的人气。去年广东省的经营主体净增172.8万户、达到18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净增111万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企业780万户,占全国1/7。也给各位媒体介绍一下,今年1-2月,新设的经营主体3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8.2万户、企业14.8万户。在粤实有人口超过1.5亿人,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广东接待游客7607万人次,增长68%,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增长160%,广东现在人气很旺。今年1-2月,广东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工业增长10.6%,消费增长6.1%,投资增长4.3%、进出口增长24.9%。 我们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在服务企业方面,去年广东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000亿元,今年还将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推出一批新的惠企政策,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央部署了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我们广东既是制造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加大财税、金融、要素支持力度,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推进7大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品等以旧换新,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我们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干出“好成绩”,全年交出优异答卷。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五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请问五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还将有哪些举措推动大湾区建设?谢谢。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张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心。五年来,广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纲”,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实体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目前已经拥有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在全国第一。 三是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运行平稳有序,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起势良好。 五是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自“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已经达到183项。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携手港澳积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贝宁《外交标签》杂志记者: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请问作为先行省份的广东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深化与
非
洲
在内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推动外贸发展?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大家都知道,广东是外贸大省,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64%,东莞外贸依存度达到124%,深圳达到113%,外贸外资在广东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通过率先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短短40多年来,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去年达到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多家在广东布局。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抓好外资外贸,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推动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所占的份额均保持稳定。特别是去年我们顶住各方面压力,完成了8.3万亿元,逆势增长0.3%,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去年达8433亿元,增长了25.2%,大概占全国4成。依托广东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几年我们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企业的投资都超过一百亿美元以上,中海壳牌三期去年开工建设,埃克森美孚一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将于明年建成。不少的外资企业在广东纷纷设立研发中心。我们连续两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我们也赴海外招商,去年在德国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欧洲经贸合作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两年的招商大会我们累计签约1700个项目,总金额4.7万亿元。今年1-2月,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982家、增长38.1%,这也充分表明广东是广大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 一是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出台稳外贸促增长、扩大中间品贸易等政策,培育更多“新三样”这样的新出口增长点,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巩固拓展多元国际市场。
非
洲
是广东重要的贸易伙伴,去年广东对
非
洲
进出口总额超过2700亿元、增长3.9%,占中非贸易的13.7%。深圳的手机,佛山的家具、中山的灯具,都广受
非
洲
朋友的喜欢。特别是我们
非
洲
朋友对传音手机可能知道的更多一些,传音手机专门设计为
非
洲
朋友使用,我也去过这家公司,广受
非
洲
朋友的喜欢。 二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让更多广东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品牌服务畅销全国、服务全国。 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直通车”“一站式”等重大外资项目的服务机制,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投资广东”品牌。下个月我们将举办第135届广交会,这是“中国第一展”,我们诚挚欢迎海内外的客商朋友们到广州参展参会,实现合作共赢。谢谢。 CNBC记者:广东是一个制造及出口大省,请问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及相关出口情况如何?在全省发展占比有多大?下一步高端制造有哪些计划,尤其在防范低效投资方面?谢谢。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涂高坤: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造业是我们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7%,加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今年1-2月,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明显的。 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货物进出口额中95%属于制造业产品;2023年制造业产品出口接近人民币5.4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占三分之二;今年1-2月,制造业产品出口8780亿元,同比增长27.2%。广东制造业通过与众多国外合作伙伴协同共赢,为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一直相信,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无论是衣食住行的传统产业、“上天入地”的新兴产业,还是想象无限的未来产业,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都非常重要。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广东拥有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我们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点”延伸成“链”、拓展到“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益、高质量的制造业领域顺畅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我们愿意继续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机会和选择。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们知道,广东是国家创新高地,也是经营主体大省,请问广东如何引导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谢谢。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 艾学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以来,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鲜明地体现为“4个90%”,也就是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新形势下,广东将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新物种”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格局。 为此,我们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让企业多参与。健全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与科技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我们要使创新资源配置向企业多倾斜。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多地向企业开放共享,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更多地流向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特别是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的融资体系。 我们要在核心技术攻关中让企业挑大梁。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中由企业主导的项目比例提高到80%以上,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支持企业作为“发包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企业多赋能。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旨在推动前沿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的中试平台,便利更多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转化。 我们要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使创新企业受激励。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一批企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快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营商环境改革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请问广东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谢谢。 张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广东营商环境的关心。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全国领先。目前为止,全省的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着力优化“四个环境”,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一,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将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生物医药、教育文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率先有序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营造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我们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经达到94.07%,“零跑动”率92.63%。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出更多便利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营造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快研究出台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经营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第四,营造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我先回答这么多,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一大短板,对此广东去年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请问实施一年来成效怎样?下一步如何发力?谢谢。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二十大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过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我们把这一工程作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就是要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强县促镇带村,“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圆满实现。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比如,茂名高州市以产业攻坚牵引县域振兴,去年新引进超千万元项目74个、总投资超8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43.5%,带动全县生产总值突破76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县是龙头,县域强则市域强。我们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大力提升县域的教育、文化等方面设施和条件。广东的县域各有特色,必须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比如沿海的县有丰富海洋资源,我们支持他们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向海图强。镇是节点,在联城带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使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村是基础,必须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我们要做好“土特产”的文章,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比如,茂名大力发展荔枝、龙眼、橘红等特色农业,农业总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我们持续实施农村补短板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定能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让广东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共同富裕。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我们了解到,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受到大家高度关注。请问广东在发展生物制造上有什么考虑?谢谢。 艾学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生产产品,目前处于产业爆发前期,正向食品、医药、材料、能源等重要领域加速渗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的一个焦点。 广东在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的过程中,前瞻布局了生物制造产业。我们建成了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为合成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支撑,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开放共享,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我们打造了生物制造的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了合成生物创新创业综合体、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开放式的创新载体。特别是去年,广东获批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建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这是目前该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载体。我们培育了一批生物制造的“新物种”企业。近三年全国每两家合成生物公司中就有1家落户广东。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全球首次构建最全面人类免疫细胞发育图谱”先后入选近两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接下来,我们要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一是优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布局。抓紧制定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根据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结合广东的创新优势和产业需求,谋划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布局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二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发。统筹用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制造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三是促进生物制造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进一步强化场景应用,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医药健康、工业和材料、农业与食品、新型能源、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刚才省长介绍到广东森林覆盖率达到53%,广东正在推进绿美广东建设,请问接下来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张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心。广东四季皆绿,正如你提到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53%。近年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主要考虑就是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和窗口。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六大行动”。 一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今年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两个“200万亩”的任务,挖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森林康养等美丽经济。 二是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目前,我省已经建设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县镇村的绿化美化工作。 三是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建设104个示范保护地;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水平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万亩级的红树林示范区。 四是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的绿化品质提升,统筹推进森林步道、绿道、碧带、古驿道建设,推动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串珠成链,加速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构建互联互通的绿美生态网络。 五是实施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升行动。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开展古树名木的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实施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留住绿美广东的乡愁记忆。 六是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围绕唱响“我为广东种棵树”的主旋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植绿护绿,以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美丽家园。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百年大计,我们将以此作为牵引,守护好南粤大地一草一木、万水千山,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让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谢谢。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国务院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里面提到要推进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请问在促进企业改造方面,广东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涂高坤:大家知道,当前,国务院正在部署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昨天国务院召开全国会议进行部署,这为我们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技术改造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广东长期致力于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政策方面,出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制造业当家22条”、“技改十条”等法规政策,并通过“粤商通”平台向近700万家企业进行政策推送。在资源要素方面,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建立项目用地指标预支使用机制,开通节能审查“绿色通道”,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格力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在示范引领方面,突出打造一批技改力度大、成效明显、行业带动性强的示范企业和项目,复制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比如,佛山以家电为突破口,采取“链主企业出资+产业链企业配套”的模式,通过平台输出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超过一百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上的工作举措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刚才王伟中省长讲到,去年我们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创201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今年1-2月又增长22.8%。不少企业反映,实施技改以后,生产效率提升了1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把技术改造作为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最关键密码,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关键工程之一,坚持“小技改不停步”。我们将持续落实技改政策,全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开展广东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技术改造赋能提升工程,确保政策“红利”充分惠及企业。我们将持续开拓企业技改路径,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我们将持续培育技改主体和创新载体,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各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谢谢。 央广网记者:我注意到,今年广东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话题大家都非常关注,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接下来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布局?谢谢。 王伟中: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诚如您所讲,这两年我们连续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也是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8,广东去年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GDP比重是3.39%。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广东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更责无旁贷。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 一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年我们坚持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先后布局10多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比如针对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ECMO、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难关。针对“缺芯少核”的问题,我们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在模拟芯片、传感器、光掩模等方面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应用推广,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这些万亿级的传统产业发挥优势,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比如在低空经济方面,广东这方面研发创新起步比较早,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占到全国90%、占全球超过70%,有大家都熟知的大疆、亿航智能、小鹏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空中的士”在广东首飞,深圳到珠海从空中只需要20分钟左右,开车的话大概需要2小时45分左右,2026年有望正式开启载人飞行,这将为广东催生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创新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前景可期。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为才搭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热忱欢迎到广东来创新创业、成就梦想。谢谢。 陈文俊:谢谢王伟中省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朋友的光临,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lg
...
格隆汇
03-29 12:06
卓然股份上涨5.09%,报16.3元/股
go
lg
...
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亚洲、欧洲、北美洲、
非
洲
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9月30日,卓然股份股东户数6207,人均流通股2.28万股。 2023年1月-9月,卓然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46亿元,同比增长0.98%;归属净利润5781.98万元,同比减少13.36%。
lg
...
金融界
03-29 09:42
王毅同贝宁外长巴卡里举行会谈
go
lg
...
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共同维护
非
洲
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lg
...
金融界
03-29 08:23
美的(000333.SZ)财报面面观:突破增长瓶颈,厚积薄发稳步向上
go
lg
...
同时依托海外电网渠道优势积极拓展亚洲、
非
洲
和南美洲的储能市场,实现储能业务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基于消费电器领域扎实的根技术,快速打造车规级热管理、电驱动系统、底盘执行系统三大产品线,现有的三大系统八条产品线陆续量产交付,2023年出货量达到75万台,同比增长400%。 在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业务方面,该业务以库卡集团为核心,主要围绕未来工厂相关领域,提供包括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及传输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医疗、娱乐、新消费领域的相关解决方案等。过去一年,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能布局。目前,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广东顺德)已经全面投产,库卡中国华东制造基地(苏州昆山)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库卡中国产能布局。2023年库卡集团的收入和盈利均创历史新高,库卡中国的收入贡献由2020年的15%上升至2022年的22%以上,在中国的业务表现尤为突出。 在智能建筑科技方面,公司聚焦楼宇产品、服务及相关产业,以楼宇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打通楼宇交通流、信息流、体验流、能源流,为用户提供智能可持续的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美的智能建筑科技在全球拥有6大产品制造基地和7大研发中心,销售网络遍及全球市场,已形成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系列齐全的专业智慧楼宇产品矩阵及服务网络。据《中央空调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美的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销售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并在离心机组、螺杆机组、模块机组等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均处在国内品牌的首位。 不难看出,B端业务已经持续显现增长潜能,实现了对美的整体业绩增长的有效拉动。通过不断向B端转型,也正使得美的能够在各个新兴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也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前美的也正在从中国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的转变迈出关键的一步。公司不断加快海外业务布局与增长,并致力于构建全球化产业链能力。目前,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3个研发中心和40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超过19万人,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海外设有17个研发中心和21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布十多个国家。 年报显示,2023年美的集团海外营收达1509.05亿元,同比增长5.79%。 全球化战略布局下同样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公司不断夯实经营内核,积极推进市场拓展与布局优化、致力于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此,这也为美的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与商业向善,开启高质量增长新篇章 在美的集团的经营战略中,技术创新和ESG方面的布局与成绩也已成为公司开启高质量增长新篇章的重要支撑。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美的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在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建筑科技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还拓展了市场份额。 此外,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下也有效的帮助公司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持续打开新增长动能。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及全球创新布局,过去3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超过390亿元,其中2023年研发投入145.83亿元,同比增长15.57%。 美的致力于通过“2+4+N”全球化研发网络,面向全球吸纳研发人才,以充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建立研发规模优势,同时因地制宜围绕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实现本土研发。公司拥有研发人员超过23000人,硕士、博士等顶尖人才5000多人,其中外籍专家约500人。美的亦积极推动海内外科研能力提升和技术布局,目前已与国内外124家高校开展战略、项目及技术研究合作。 其次,美的也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员工福祉。 在环境方面,公司致力于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回收服务网络目前已全面覆盖中国区县以及重点乡镇级市场,过去一年,回收废旧家电共计309.8万台。此外,公司在节能减排项目中投入超过1.32亿元,推进1875个节能项目。年内光伏系统发电量超过2.2亿度,装机容量达280兆瓦,绿电购买量743.92万度。与此同时,28家工厂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35家工厂获得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37家工厂获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也已经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承诺履行以联合国公约为基础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社会方面,美的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教育、扶贫等社会事业发展。在国内,公司启动“美一次”系列公益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在海外,公司亦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致力于当地和谐社区的构建。 在公司治理方面,美的建立了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公司重视员工关怀与激励,连续10年推出长期激励计划,累计授予超1.5万人次。过去一年,美的在包括员工宿舍建设、员工餐补等员工关怀方面上的投入更是高达24亿元。公司同时也入选《福布斯》2023“全球最佳女性友好企业”榜单。 可以看到,通过围绕技术创新和ESG方面的布局和成绩,美的集团正在积极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公司将科技赋能与商业向善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还能够为社会和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下,美的展现出了清晰的高质量增长蓝图,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美的已构建清晰的新业务版图,实现了C端和B端的双轮驱动。这不仅夯实了基础、提升了稳定性和盈利能力,还开辟了更多的增量空间,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取得的持续突破。 未来,无论是来自C端高端品牌的增长,还是B端持续兑现的新成长曲线,以及海外市场的强劲驱动,都将为公司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撑。这也将有助于公司赢得市场更广泛的认可,进而为公司带来价值重估的新机遇。
lg
...
格隆汇
03-28 15:30
美的(000333.SZ)财报面面观:突破增长瓶颈,厚积薄发稳步向上
go
lg
...
同时依托海外电网渠道优势积极拓展亚洲、
非
洲
和南美洲的储能市场,实现储能业务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基于消费电器领域扎实的根技术,快速打造车规级热管理、电驱动系统、底盘执行系统三大产品线,现有的三大系统八条产品线陆续量产交付,2023年出货量达到75万台,同比增长400%。 在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业务方面,该业务以库卡集团为核心,主要围绕未来工厂相关领域,提供包括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及传输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医疗、娱乐、新消费领域的相关解决方案等。过去一年,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能布局。目前,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广东顺德)已经全面投产,库卡中国华东制造基地(苏州昆山)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库卡中国产能布局。2023年库卡集团的收入和盈利均创历史新高,库卡中国的收入贡献由2020年的15%上升至2022年的22%以上,在中国的业务表现尤为突出。 在智能建筑科技方面,公司聚焦楼宇产品、服务及相关产业,以楼宇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打通楼宇交通流、信息流、体验流、能源流,为用户提供智能可持续的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美的智能建筑科技在全球拥有6大产品制造基地和7大研发中心,销售网络遍及全球市场,已形成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系列齐全的专业智慧楼宇产品矩阵及服务网络。据《中央空调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美的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销售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并在离心机组、螺杆机组、模块机组等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均处在国内品牌的首位。 不难看出,B端业务已经持续显现增长潜能,实现了对美的整体业绩增长的有效拉动。通过不断向B端转型,也正使得美的能够在各个新兴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也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前美的也正在从中国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的转变迈出关键的一步。公司不断加快海外业务布局与增长,并致力于构建全球化产业链能力。目前,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3个研发中心和40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超过19万人,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海外设有17个研发中心和21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布十多个国家。 年报显示,2023年美的集团海外营收达1509.05亿元,同比增长5.79%。 全球化战略布局下同样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公司不断夯实经营内核,积极推进市场拓展与布局优化、致力于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此,这也为美的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与商业向善,开启高质量增长新篇章 在美的集团的经营战略中,技术创新和ESG方面的布局与成绩也已成为公司开启高质量增长新篇章的重要支撑。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美的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在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建筑科技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还拓展了市场份额。 此外,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下也有效的帮助公司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持续打开新增长动能。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及全球创新布局,过去3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超过390亿元,其中2023年研发投入145.83亿元,同比增长15.57%。 美的致力于通过“2+4+N”全球化研发网络,面向全球吸纳研发人才,以充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建立研发规模优势,同时因地制宜围绕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实现本土研发。公司拥有研发人员超过23000人,硕士、博士等顶尖人才5000多人,其中外籍专家约500人。美的亦积极推动海内外科研能力提升和技术布局,目前已与国内外124家高校开展战略、项目及技术研究合作。 其次,美的也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员工福祉。 在环境方面,公司致力于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回收服务网络目前已全面覆盖中国区县以及重点乡镇级市场,过去一年,回收废旧家电共计309.8万台。此外,公司在节能减排项目中投入超过1.32亿元,推进1875个节能项目。年内光伏系统发电量超过2.2亿度,装机容量达280兆瓦,绿电购买量743.92万度。与此同时,28家工厂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35家工厂获得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37家工厂获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也已经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承诺履行以联合国公约为基础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社会方面,美的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教育、扶贫等社会事业发展。在国内,公司启动“美一次”系列公益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在海外,公司亦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致力于当地和谐社区的构建。 在公司治理方面,美的建立了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公司重视员工关怀与激励,连续10年推出长期激励计划,累计授予超1.5万人次。过去一年,美的在包括员工宿舍建设、员工餐补等员工关怀方面上的投入更是高达24亿元。公司同时也入选《福布斯》2023“全球最佳女性友好企业”榜单。 可以看到,通过围绕技术创新和ESG方面的布局和成绩,美的集团正在积极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公司将科技赋能与商业向善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还能够为社会和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下,美的展现出了清晰的高质量增长蓝图,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美的已构建清晰的新业务版图,实现了C端和B端的双轮驱动。这不仅夯实了基础、提升了稳定性和盈利能力,还开辟了更多的增量空间,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取得的持续突破。 未来,无论是来自C端高端品牌的增长,还是B端持续兑现的新成长曲线,以及海外市场的强劲驱动,都将为公司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撑。这也将有助于公司赢得市场更广泛的认可,进而为公司带来价值重估的新机遇。
lg
...
格隆汇
03-28 15:21
埃夫特-U上涨5.1%,报10.1元/股
go
lg
...
品饮料等各行各业,并出口到欧洲、亚洲、
非
洲
、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9月30日,埃夫特-U股东户数1.74万,人均流通股2.99万股。 2023年1月-9月,埃夫特-U实现营业收入14.26亿元,同比增长44.45%;归属净利润-5436.85万元,同比增长40.10%。
lg
...
金融界
03-28 15:07
京山轻机上涨5.29%,报13.93元/股
go
lg
...
全球,包括俄罗斯、土耳其、欧洲、中东、
非
洲
、越南、拉美、东南亚、北美及印度等10多个大区域,并在印度中央邦尹多尔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制造工厂。 截至9月30日,京山轻机股东户数10.99万,人均流通股5279股。 2023年1月-9月,京山轻机实现营业收入49.54亿元,同比增长59.40%;归属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48.40%。
lg
...
金融界
03-28 14:28
上一页
1
•••
127
128
129
130
131
•••
36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传美国对华限制不严格,全球风向变了!法国政府准备让步,中国还在等
lg
...
FX168日报:特朗普阵营传大消息!黄金突然变脸的原因在这 日元暴涨近200点
lg
...
彭博:为何中国多名高级军事领导人被免职?
lg
...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传涉嫌腐败遭到调查 中方最新回应来了!
lg
...
中欧突发重磅!《华尔街日报》:瑞典确认“中国船只”破坏海底电缆 中国最新回应来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