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香港论坛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股市反弹+人民币走强,中国政府准备逐步放弃新冠清零政策?
go
lg
...
连续四天的下跌。 最新的反弹发生在全球
金融
行业
巨头齐聚香港参加峰会之际,中国的新冠清零政策必然会成为讨论的一个话题。 “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重新开放,复苏消费和吸引外国投资的努力就无法实现,”新加坡Malayan Banking Bhd高级外汇策略师Fiona Lim表示:“如果有关部门确认将缓解新冠疫情,人民币可能会大幅走强。”
lg
...
Sue
2022-11-01
区块链市场最大的长期热点:“双碳”区块链应用十大趋势
go
lg
...
,占区块链应用案例总数的12%,是除了
金融
行业
外,应用活跃度最高的行业。其中,环保主题应用占比最高,达到52%;其次是能源主题(38%)与矿业主题(10%)。 这些应用涵盖7大应用场景:碳排放管理、能源投资/交易、矿业投资/交易、供应链管理、资源回收/利用、资源监测/管理,以及生产/运营管理。 其中,碳排放管理应用占比最高,达到36%;其次是能源投资/交易应用(21%)与供应链管理应用(20%)。 本年度能源/环保区块链应用的区域分布非常广泛,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是除了金融应用外,区域覆盖面最广的区块链应用类型。其中,中国的应用占比最高,达到29%;其次是美国(18%)和日本(7%)。 本年度能源/环保区块链应用市场呈现出以下十大趋势: 1.全球加速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管理应用呈井喷态势 2020-2021年间,全球碳排放管理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已经从碳排放跟踪/计量快速延伸到碳排放审计/报告,再到碳排放交易/抵消环节的全链条,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并在行业覆盖程度、参与主体类型、产品与模式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快速而巨大的跃升。 上述趋势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以及中国的“双碳”战略大背景高度契合,将成为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的一个长期重要主题。在这个动能充足、持续壮大的市场中,那些能够贯穿碳排放跟踪/计量、审计/报告和交易/抵消三大环节,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公司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同时,大量的应用案例显示: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管理涉及能源、环保、金融、科技等多部门间的协同,涵盖碳抵消资源生成/获取、ESG报告、智能合约审计、数字资产市场构建、NFT应用导入、国际合作等重要主题,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可以预测的是,围绕该生态系统的国家间竞争将在所难免。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相关机构需要紧密关注的是:如何在标准制定、体系构建、交易市场建设、优质服务商培育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与足够的话语权,以及如何对国际市场进行有效拓展与融合。 2.多行业加大碳排放跟踪力度,并强化上下游协同 2020年,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跟踪应用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与汽车行业,主要涉及原材料跟踪溯源,以满足可持续性与合规要求。到2021年,该类应用开始在上述行业的大型企业中实现普及。 在本年度,该类应用进一步延伸到化学品制造、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消费品制造等更多行业,应用领域相应扩展到化学品、塑料、废弃物回收、可持续材料跟踪溯源等领域。同时,IBM日本、三菱重工、西门子、蚂蚁集团、Chia Network等多家机构在2021年密集推出面向垂直行业或跨行业的相关服务,加速了各行业碳排放跟踪应用的落地实施。 此外,在西门子、施耐德等相关大型企业的有力推动下,碳排放跟踪应用开始不断向工业企业的上下游延伸。这些行动促进了主要厂商与其上下游厂商的供应链协同与碳排放管理协同,并形成了更透明、完整、真实的碳排放数据跟踪体系。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其成效仍有待产业链各方的持续探索和实践。 3.区块链为ESG报告与审计赋予新的内涵 在2021年,加密资产投资服务商Diginex、工业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服务商Data Gumbo、公共许可区块链平台Topl、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等全球众多机构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报告与审计服务,以帮助企业满足监管机构、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需求。这些新的服务为传统的ESG报告服务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将从基础环节出发,有力推动整个ESG领域的发展。 从国内来看,随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碳中和存证产品,以及国网新能源云碳存证数字场景在浙江湖州首次上线,国内碳减排领域的核算、认证有了新的实践成果。这些进展将为国内碳交易、碳中和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厚实的基础。 4.碳交易平台建设风起云涌 在碳排放管理的终端环节——碳交易/抵消环节,基于区块链的碳交易平台层出不穷,且在整个碳排放管理应用中的占比最大,鲜明体现出碳排放管理正在加速向下游延伸。 在此背景下,基于区块链的碳交易/抵消生态已初具雏形。该生态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分别是:由AirCarbon(ACX)、Climate Impact X、Project Carbon、BITMO、SDG Exchange为代表的碳信用交易平台;由微软、BC科技集团、加密金融服务商Amber Group为代表的碳信用需求方;由澳大利亚牧场的碳固存项目、印度可再生太阳能项目、亚马逊雨林保护项目为代表的碳信用供应方。 值得关注的是,各平台的碳信用产品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旨,开始从综合型碳信用扩展到水信用、塑料信用、森林信用等细分市场,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总体来看,一方面,众多新的碳交易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正在对传统碳交易平台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如何持续提供标准化、全球化、高质量、可信赖的碳信用额度是碳交易平台健康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外,如何在全球碳交易平台建设中发挥有力作用,并推动面向全球的碳信用交易也是中国相关机构需要前瞻关注的重要主题。 5.区块链赋能能源行业供应链管理 2021年,区块链在能源计量、绿电溯源与认证、电力数据共享、电力运行保障、能源行业采购、特殊燃料供应、特殊行业用电管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等环节的应用进一步深入。 在绿电溯源环节:国网北京电力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北京冬奥会绿电溯源应用系统;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公司Acciona宣布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可保证绿色氢气可再生来源的区块链平台GreenH2chain。 在航空燃油、船舶燃油等特殊燃油供应与结算环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 Neft)的航空子公司Gazprom Neft-Aero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加油项目“智能燃料(Smart Fuel)”试点;丰田集团旗下丰田通商(Toyota Tsusho)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船舶加油订单及船用润滑油管理应用BunkerNote。 在能源行业采购管理环节:我国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在中国华电集团启动供应链与采购管理应用“阳光采购链”,这是“长安链”在发电行业的首次应用。 6.区块链推动能源生产与运营流程变革 2021年,全球能源生产/服务企业持续扩大区块链在能源生产与运营环节的应用。 在石油开采数据管理环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其海上石油平台将传感器与区块链技术进行结合,用于采集和跟踪管道中的石油量、新井的钻探速度、设施消耗的柴油量等核心信息。 在石油平台效率提升方面:Beyond Oil启动基于区块链的“太阳能石油项目(Solar Oil Project)”,利用太阳能发电对废弃和生产力低下的油井进行现代化改造。 在能源行业灾害管理环节:BlockApps与Blockchain For Energy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地震灾害信息授权平台“Seismic Entitlement Platform”,为更高效和可追溯的能源交易提供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 在能源行业网络安全管理环节:区块链身份管理服务商Xage Security获得美国能源部(DoE)的一份开发合同,以在关键能源输送系统中实施零信任机制,并帮助防止紧急情况下的网络攻击。 在能源合资企业管理方面:GuildOne与Blockchain for Energy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合资企业管理平台,旨在解决合资企业管理中面临的潜在纠纷与高管理成本,以及因其复杂性而导致的项目延迟等行业痛点。 7.能源投资与交易应用的新变化 2021年,区块链进一步融入到能源投资与交易环节,并带来众多新的变化。 在太阳能行业:代币化模式在太阳能融资与交易中得到更广泛应用,并将由此重塑电力用户、生产者与零售商生态;如何将区块链与太阳能电池板再生技术相结合,以促进二手太阳能电池板回收与交易,相关公司已经开始前瞻性的探索。 在绿电交易领域:随着全国首份“绿色用电凭证”的开出,中国的绿色电力交易完成新的突破;以P2P太阳能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上网、交易开始扩展到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并将推动能源与汽车行业新的交互。 在能源等大宗商品交易领域:传统巨头、新兴数字资产交易所等各方机构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石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矿产品、贵金属、可回收钢材等大宗商品贸易与交易平台,以对传统贸易与交易平台进行数字化升级。 8.从生产到交易、结算:矿业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 在2021年,越来越多的全球矿业公司加入到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跟踪行动中,以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可追溯性与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生产信息收集、处理和存储的自动化,到通过对化学成分的科学分析来验证矿物来源,“化学指纹”等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集成,提高了矿业公司从勘探、生产到流通、溯源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此外,区块链正在改变矿业交易与结算的技术生态。例如,中国宝武、五矿国际、三钢国贸等中国矿业公司均已实现区块链在矿产品交易结算中的应用,EFFITRADE、MineHub等区块链平台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通道作用。 9.“区块链+资源回收利用”大量涌现 在2020年,区块链技术在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应用案例相对较少。但到了2021年,该类应用开始大量涌现。为此,资本实验室在《2022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中特别新增了该应用场景,具体涵盖海洋垃圾处理、水处理、综合废弃物回收、塑料回收、生活废弃物回收、锂电池回收等领域。 案例显示,各方机构主要将区块链应用于对回收物品的追踪溯源,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整个链条的透明度、可追溯性与合规性。有趣的是,该类应用与其它环节的区块链应用相结合,覆盖了从原材料开采、产品制造到产品流通、回收利用的全链条,实现了区块链应用在循环经济中的完整闭环。 10.“区块链+天气数据”:值得关注的新市场 除了以浙江台州“海洋云仓2.0”、云南大理“洱海卫士”为代表的水资源保护应用,以开放森林协议(Open Forest Protocol ,OFP)为代表的森林保护解决方案之外,2021年资源监测/管理区块链应用的最大变化在于:以气象、气候监测数据为核心的区块链应用开始走上前台。 此类应用主要通过在预言机网络部署实时节点,并将天气数据导入到各区块链平台实现,可以为区块链应用开发者提供当地实时天气预报、对冲市场,以及动态NFT艺术和游戏等新的产品和服务。有理由相信,基于区块链的气候/气象数据应用将为传统天气数据服务拓展出新的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并有望在未来“元宇宙”的架构和建设中发挥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1-01
三季报靴子落定,头部券商韧性十足,板块估值逼近新低,机构:重视左侧配置机遇,券商ETF(512000)份额增68亿份居首
go
lg
...
韧性十足,领跑其他券商。”招商证券非银
金融
行业
首席郑积沙团队表示,公司作为航母级券商,以规模扩张 为导向,收入体量远高于其他头部券商且竞争优势进一步拉大;业务方面,投行优势明显,机构业务全面领先,自营理念和效益引领行业,资本实力和规模效益等优势明显。 其他上市券商方面,中国银河、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四家营业收入紧随中信证券,营收金额均超200亿元。此外,9家券商营收超100亿元。从同比增幅来看,49家机构中仅有9家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东吴证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增幅最大。 归母净利润方面,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排名二三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28亿元、78.21亿元。同时,东方财富、银河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位列行业前十,均在50亿元以上。从增速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仅有东方财富、光大证券、方正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依次为5.77%、4.57%、0.64%。 若从三季度单一季度表现来看,东吴证券、华林证券、西部证券,以及中金公司四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同比依次增长90.4%、22.99%、3.1%、0.51%。 【机构:板块估值过度反映悲观预期,重视左侧战略配置机遇】 国泰君安最新研报指出,尽管Q3非银板块业绩普遍不佳,但也基本在预期之内。当前非银板块的估值反应了过于悲观的预期,当前非银板块从估值角度来看已经极具安全边际了。后续具备边际改善空间最大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我们建议增持投行业务具备竞争优势的券商。 华泰证券认为,A股券商板块估值处2019年以来0.5%低分位数,我们认为板块边际向下空间有限,估值性价比凸显。同时,监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各项准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推动各项对外开放措施渐次落地。近期转融资市场化、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等改革政策也已频频落地。未来伴随市场企稳向上,和后续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持续推进,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估值和仓位修复,建议重视左侧战略配置机遇,优选具备Alpha收益的龙头和特色中小券商。 截至10月28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最新市净率为1.17倍,低于历史上99%以上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在政策向好、资本市场建设高度持续提升、财富管理需求驱动、金融市场创新持续开放等长期正向因素助推下,板块配置价值显著。 【资金左侧配置券商板块持续火热,券商ETF年内份额增长超68亿份,保有份额升至280亿份新高】 资金方面,伴随券商板块估值、点位持续回调,热门ETF持续获得资金关注,最热券商ETF(512000)年内份额增长高达68.81亿份,最新份额升至280亿份历史新高,呈现明显的左侧加仓意愿。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覆盖了市场上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共49只,其中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分享大券商强者恒强的长期价值,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券商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基日为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2013年7月15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的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销售机构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不同,其风险等级评价与基金法律文件中风险收益特征可能存在不同,投资者在购买本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lg
...
有连云
2022-11-01
香港信贷(01273.HK):陈小菁获任执行董事
go
lg
...
香港信贷港股市值1.43亿港元,在多元
金融
行业
中排名第94。主要指标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2-11-01
大家资产再次蝉联中国金鼎奖"年度卓越保险资管公司"
go
lg
...
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发起主办的年度大型
金融
行业
评选活动,"年度卓越保险资管公司"作为该榜单的重要奖项,通过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度收益率等维度综合考量,严格甄选出符合要求、表现优秀的行业领先机构。
lg
...
美通社
2022-11-01
裕承科金(00279.HK)早盘高开逾13%,截至发稿,涨13.56%,报0.134港元,成交额2828.49万港元
go
lg
...
承科金港股市值22.04亿港元,在多元
金融
行业
中排名第26。主要指标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2-11-01
美国MSB牌照,使MetaTdex更合规
go
lg
...
起更趋明朗化。从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证券、
金融
行业
来看,世界各国都秉持着严厉监管的态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 所以MSB牌照的取得意味着MetaTdex将在合规监管中拓展DeFi金融业务,为平台全球用户区块链资产的加入与退出多了层政策防护,用户资产支配将更自由、更顺畅!这得益于MSB有义务监管其注册登记的会员企业与专业人士,并保障市场与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在趋向规范的加密市场中,合规逐渐成为交易所的标配,便于其业务向全新的区域市场渗透。若无牌照运营许可,极易受到一些主权政府的相应制裁。 据了解,MetaTdex在获得美国MSB牌照的同时,已同步向多个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牌照申请,如欧盟地区,英国地区、亚洲的新加坡地区等。未来,MetaTdex将更加积极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合规的数字资产金融服务,为平台用户提供政策防护。 目前,MetaTdex已拥有二十多万活跃用户,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阿联酋、马来西亚、土耳其、意大利、匈牙利、塞浦路斯、美国等区域用户基数日益壮大。MetaTdex将拥抱合规提升至战略高度,可针对细分市场开展本地特色化运营,如拓展服务语种、开发新产品(如永续合约、NFT)、社区互动、WEB2机构合作等,最大限度提升DeFi金融用户的体验感。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31
狗狗币单周涨94%!你还看好比特币持续10月多头行情吗?
go
lg
...
叙事不一定会改变。” 加密交易商与传统
金融
行业
的同行将期待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该会议定于周三结束。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定价,联邦基金期货合约的交易员几乎可以肯定美联储本周将加息75个基点,即0.75个百分点,但越来越多的猜测是官员可能会放缓步伐12月的增长。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快的价格上涨往往不利于比特币等风险资产的价格。 本周还将带来美国劳工部定于周五发布的10月份就业报告,经济学家估计,该月经济增加195000个工作岗位,比9月份的263000个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强劲步伐。强劲的增长可能会给美联储施加压力以保持更高的利率,专注于比特币的投资公司Nydig的研究主管Greg Cipolaro周五写道:“由于宏观背景仍在不断变化,这种反弹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加密平台Freeway缺乏透明度 在一段现已从YouTube上删除的视频中,自称是英国保险公司Aon首席投资官的乔尔·克鲁格(Joel Krueger)表示,尽管利率上升,加密抵押平台Freeway能够通过某种策略持续产生回报、通货膨胀或任何其他类型的经济萎靡不振。 那是什么策略?他在现已删除的视频中说,嗯,它高度多样化,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管理。它在过去有效,将来也会有效。相信克鲁格的话;没有必要解释什么。该公司最近暂停了提款。 Freeway提出了一种黑盒战略,你看不到这个魔法盒子里有什么,但你只需要相信它是有效的。这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精神。任何想要认真对待不被视为骗局的项目都会将代码发布到GitHub上,开源代码让投资者可以窥视项目内部并查看它是如何运行的。 所有主要的DeFi项目都这样做,比如Uniswap和Pancakeswap,以及任何想要被认真对待的新兴DeFi项目,比如Tranchess,甚至是像Opium Protocol这样相当小的和不起眼的项目,其市值不到200万美元。 仅仅因为代码发布在GitHub上,并不意味着开发人员就不能大刀阔斧地带着资金潜逃。而Terra是一个开源平台,但它失败了。不同的是,投资者通过分析代码应该已经意识到市场风险。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关于Do Kwon和项目的信息供投资者考虑;这不是一个黑匣子项目,只是一个半透明的项目。这并不能反驳这样一种观点,即在开源软件中,透明度是力量的源泉。 如果Freeway是开源的,那就意味着有代码经验的人可以确保公众了解该平台的工作原理。Freeway将能够准确解释产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整个事情的运作方式。该项目将通过粗略的尽职调查测试。 以太坊质押池飙升限制收益率 以太坊质押似乎是加密交易者获取收益的新宠方式,事实上它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它正在降低收益率。这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一个月前的“股权证明”模型下用于计算收益的公式的结果:股权收益采取以太坊区块链的本地加密货币以太形式授予,可用于质押收益的以太币总量在所有质押账户之间分配。因此,发送到区块链进行质押的以太币越多,每个质押者可用的百分比就越低。 据Coinbase机构称,合并后的质押收益率约为4至5%,远低于分析师最初预测的9至12% 。根据加密分析师的说法,目前的一个问题是投资者无法立即取出他们的以太币,因此即使抵押收益率持续下降,他们仍被困在协议中。在以太坊的下一次重大升级“上海”预计将在2023年发生之前,提款选项不会真正可用。 数字资产管理公司Arca Funds研究副总裁霍茨(Nick Hotz)说:“你只能投入,但不能退出。” 因此,与传统债券市场不同,在传统债券市场中,收益率可以根据供求关系上升或下降,以太坊的质押收益率没有响应性。“在未来,这将是有反应的,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债券市场,如果经济中有更多的事情发生,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霍茨称。 根据Dune Analytics数据,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超过1400万以太坊目前被抵押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其中包括在第三季度转向权益证明时的存款激增模型生效,称为合并(Merge)。与第二季度末相比,所抵押的以太币数量增加7.5%。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31
【比特日报】狗狗币单周涨94%!比特币维持10月多头历史 以太坊质押池飙升限制收益率
go
lg
...
叙事不一定会改变。” 加密交易商与传统
金融
行业
的同行将期待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该会议定于周三结束。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定价,联邦基金期货合约的交易员几乎可以肯定美联储本周将加息75个基点,即0.75个百分点,但越来越多的猜测是官员可能会放缓步伐12月的增长。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快的价格上涨往往不利于比特币等风险资产的价格。 本周还将带来美国劳工部定于周五发布的10月份就业报告,经济学家估计,该月经济增加195000个工作岗位,比9月份的263000个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强劲步伐。强劲的增长可能会给美联储施加压力以保持更高的利率,专注于比特币的投资公司Nydig的研究主管Greg Cipolaro周五写道:“由于宏观背景仍在不断变化,这种反弹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加密平台Freeway缺乏透明度 在一段现已从YouTube上删除的视频中,自称是英国保险公司Aon首席投资官的乔尔·克鲁格(Joel Krueger)表示,尽管利率上升,加密抵押平台Freeway能够通过某种策略持续产生回报、通货膨胀或任何其他类型的经济萎靡不振。 那是什么策略?他在现已删除的视频中说,嗯,它高度多样化,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管理。它在过去有效,将来也会有效。相信克鲁格的话;没有必要解释什么。该公司最近暂停了提款。 Freeway提出了一种黑盒战略,你看不到这个魔法盒子里有什么,但你只需要相信它是有效的。这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精神。任何想要认真对待不被视为骗局的项目都会将代码发布到GitHub上,开源代码让投资者可以窥视项目内部并查看它是如何运行的。 所有主要的DeFi项目都这样做,比如Uniswap和Pancakeswap,以及任何想要被认真对待的新兴DeFi项目,比如Tranchess,甚至是像Opium Protocol这样相当小的和不起眼的项目,其市值不到200万美元。 仅仅因为代码发布在GitHub上,并不意味着开发人员就不能大刀阔斧地带着资金潜逃。而Terra是一个开源平台,但它失败了。不同的是,投资者通过分析代码应该已经意识到市场风险。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关于Do Kwon和项目的信息供投资者考虑;这不是一个黑匣子项目,只是一个半透明的项目。这并不能反驳这样一种观点,即在开源软件中,透明度是力量的源泉。 如果Freeway是开源的,那就意味着有代码经验的人可以确保公众了解该平台的工作原理。Freeway将能够准确解释产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整个事情的运作方式。该项目将通过粗略的尽职调查测试。 以太坊质押池飙升限制收益率 以太坊质押似乎是加密交易者获取收益的新宠方式,事实上它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它正在降低收益率。这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一个月前的“股权证明”模型下用于计算收益的公式的结果:股权收益采取以太坊区块链的本地加密货币以太形式授予,可用于质押收益的以太币总量在所有质押账户之间分配。因此,发送到区块链进行质押的以太币越多,每个质押者可用的百分比就越低。 据Coinbase机构称,合并后的质押收益率约为4至5%,远低于分析师最初预测的9至12% 。根据加密分析师的说法,目前的一个问题是投资者无法立即取出他们的以太币,因此即使抵押收益率持续下降,他们仍被困在协议中。在以太坊的下一次重大升级“上海”预计将在2023年发生之前,提款选项不会真正可用。 数字资产管理公司Arca Funds研究副总裁霍茨(Nick Hotz)说:“你只能投入,但不能退出。” 因此,与传统债券市场不同,在传统债券市场中,收益率可以根据供求关系上升或下降,以太坊的质押收益率没有响应性。“在未来,这将是有反应的,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债券市场,如果经济中有更多的事情发生,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霍茨称。 (来源:Dune Analytics) 根据Dune Analytics数据,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超过1400万以太坊目前被抵押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其中包括在第三季度转向权益证明时的存款激增模型生效,称为合并(Merge)。与第二季度末相比,所抵押的以太币数量增加7.5%。#NFT与加密货币#
lg
...
小萧
2022-10-31
链游发展新思路:Crypto Game资产租赁模型设想雏形
go
lg
...
基过的小伙伴,认识有一段时间了,都是从
金融
行业
转型到WEB3的从业者,大家一起多次深入沟通讨论过链游的方方面面。这次Jonas抛出一篇关于Gamefi NFT的租赁模型的文章,期待和大家一起探讨。Jonas的推特:@jojonas_xyz,瓜友们可以关注并交流。 太长不看版本 (1)为什么选择租赁系统? 基于对crypto game未来的判断,如何融合非crypto玩家与crypto玩家体验,成了一个需要重视的命题。而租赁系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即,通过在大R玩家与免费玩家之间实现资金与时间的资源调配,让占玩家群体绝大多数的免费玩家更便捷地游玩游戏,并拓宽crypto game所能接触到的玩家市场。在保证非crypto玩家与crypto玩家各自体验的同时,又不至于让二者的体验之间显得太过割裂。 (2)租赁系统的利弊 利:①,降低用户门槛;②,提升大R投资意愿;③,高级NFT的保值;④,在①的基础上,可以面向更广阔的玩家市场; 弊:①,打金产业化;②,设计产出被拉满,引发货币通胀; (3)NFT租赁流程设想 ① 为了对玩家更体验友好,需要做到无许可、无抵押,并且论证这在crypto game现阶段依然是可以实现的; ② 在把握租赁系统整体目标的前提下,为出租人设计随市场需求浮动的后付租金,为承租人设计剩余部分的比例收益,最终的剩余部分流入租赁池,作为所有出租人的质押归属奖励; ③ 实现流程:出租者选择租赁期限,NFT进入对应租赁池→承租人无许可无抵押租赁NFT→到期支付租金(市场决定;点对点支付;以游戏内产出支付)→支取自己的比例收益(官方或治理系统决定)→剩余部分流回池子中,作为出租NFT的收益池。 (4)选择合适的租赁系统上线时间,实现第二增长 (5)租赁系统的变化——参考永续债券,出租人永久托管自己的NFT (6)租赁系统的过程中,哪些参数可以被治理系统所调节? 以下是正文—— 最近在思索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来“融合”不同玩家类别。 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把crypto game目前面临的受众分为三类,分别是“传统游戏玩家”、“crypto玩家”,以及“crypto非玩家”。考虑不同群体的行为路径,就存在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避免不同玩家群体的体验割裂 关于“crypto非玩家”的分类 为什么我会把“crypto非玩家”也放在受众群体?一个明显的考虑在于,即使这类群体不玩游戏,crypto game的代币也难免会进入他们的视野,并且被纳入对投资标的的考虑范围之内。站在“crypto非玩家”群体的角度来看:他们会以一套不同于游戏认知标准的评价体系来看这个币,比如交易活跃度、流通盘大小、市值成长空间等(而非代币的产出消耗、游戏规则等);或者干脆将其当作二级炒作或者量化交易的标的。 无论如何,他们是一定会被牵扯到crypto game的生态之中去的。以及,很多时候角色是混杂的,“crypto玩家”与“crypto非玩家”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本文只是为了逻辑清晰而将其人为划分出来。 从crypto game设计的角度考虑,“crypto非玩家”群体可以是流动性提供者,是为市场动态平衡出力的套利者,是代币炒作的主力,但也可能是游戏寿命终结的掘墓人。所以无论如何,他们仍然是需要考虑的主要群体。 尽管根据一份样本方面没那么令人信服的 最新调查 显示,这群人占整个玩家群体的比例已然不足3%——也是,谁不爱游戏呢? 传统游戏玩家与crypto玩家的割裂 很大程度上,传统游戏玩家与后两者是割裂的。第一波GameFi浪潮根本没有考虑这波群体(按照上文的调查,占比约81%)的存在;在此之后的各大链游尽管都在推出免费游玩渠道,但通览下来,更像是缝合而非融合。 如何有机融合传统游戏玩家与crypto玩家, 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相似且优秀的体验(目标一),并且还要确保经济系统的持续稳定(目标二)?这是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是,这两个目标很多时候是相悖的。经济系统的持续稳定,意味着系统流出的价值需要与流入维持着一个平衡状态。而这个出入口太不受控——这是游戏资产金融化带来的弊病之一,因为金融化过于依赖市场,也就放大了市场情绪对经济表现的控制作用。一旦系统持续价值净流出,就会像货币乘数效应一样开启杠杆下跌的潘多拉之盒。 这与目标一是矛盾的。因为保持相似体验,要求免费玩家不能在游戏中有太多落差,至少在游戏内容上。——分成两个分支是最为干脆利落的方法,但显然不够完美,也不具说服力。你不能明目张胆地区别对待你的用户,至少在游戏中不能。 而一旦游玩路线趋同,就会面临问题:你不能让免费玩家同样获得激励代币,即使数量放缩为百分之一也不行,否则柠檬市场的悲剧会继续重演。所以你只能为他们提供完全不同的游戏内货币——假使叫做“金币”。由此带来的割裂感会蔓延到整个游戏。 这种割裂无处不在,让我们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基于游戏的治理系统设计了丰富的外观体系,该如何为两边的玩家定价?站在NFT的角度,限量限时的收藏品,并且可以在游戏中使用、加成治理能力,或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站在普通玩家内购的角度,他们同样支付了成本,却只能获得外观本身。如果我们追求公平,我们应该为二者赋予不同的定价——这就是所谓的“割裂感”。 一些其他的途径,比如允许普通玩家支付货币将其游戏内收藏品mint为NFT,藉此来弥补玩家群体的割裂,所带来的问题会更多。——比如“逆向选择”,即只有珍贵的非NFT才会被mint;进而导致“柠檬市场”,即原本稀有的一些NFT烂大街了。 NFT借贷:是否应加入游戏 上节是关于融合玩家体验的部分思考。 显而易见的是,这么做的好处多多:为游戏带来更多的流量、也就意味着更强大的社区共识;玩家群体的增加带来更多的价值捕获——游戏作为互联网产品而言,享有高开发成本低零售成本、网络效应的特征;此外,请不要忽略免费玩家中潜藏着的大批“消费者”,这是真正的王牌。 因此,crypto玩家与免费玩家的体验融合在我看来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需要去解决困难,而非另寻出路。这就带到了本文的主题,因为直观来看,NFT借贷有可能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大思路。 注:租赁行为仍建立在资产收益权的逻辑之上,因此本文仍延续NFT打金的基本思路。考虑到市场上已经出现将NFT作为纯粹收藏与消费属性的产品(epic上首款链游Blankos),未来crypto game的发展路径有可能分化。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强调此点。 为什么想做租赁系统? 该不该在游戏中加入NFT借贷呢?(话说这个说法虽然高大上但有点拗口,下文全部用”租赁系统“代替了) 我个人关于NFT借贷最早的论述其实是在《认识链游、以及stepn、skyweaver体验报告》这篇文章之中。当时我提到,“NFT作为入场券”并非一个明智的做法,因为这会阻碍更多玩家进入(同时也阻碍了更多“消费者”——anyway早期GameFi并没有给消费者留通道);而租赁系统可以解开这种限制,但会带来新的问题——产出会被拉满。 stepn这个例子是说,如果一个玩家买了三十双鞋,他自己大概率不能每天跑满,但如果他能租给别人,就能把这些产出拉满,长期来看是不利于游戏经济的。 但随着思考深入,我发现了一些盲点: 1、即使stepn不出租赁系统,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大家会花钱请大学生跑,这其实就是场外的租赁系统。“将产出拉满”、“能白赚一定要赚”这是人类的天性,既然避免不了,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2、租赁系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本质上,租赁系统完成的事是资源调配,即在“时间充裕但财富不足”与“时间不足但财富充裕”的群体间实现时间和金钱的交换。租赁系统需要满足的刚需在于,免费打金玩家的赚钱需求,与大R玩家的社交/成就感/躺赚anyway反正是需要持续游玩才能满足的需求。 3、大R真的有时间玩游戏吗?从群体特征来说,无论是站在社交或者什么角度,大R都不可能持续坐在电脑前老老实实打金。相反,在“热恋期”后,日常的游戏活动可能会被打金工作室、机器人等代替。还是那句老话——既然避免不了,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4、租赁系统可以释放针对免费玩家的入口,将游戏推向更广阔的游戏市场。前有Axie游戏公会养活一代菲律宾群体(虽然现在养不动了),前前有互联网公司为了争抢市场反过来补贴用户,免费是用户增长之利器。而一个需要共识的产品,首先是需要足够广阔的基础用户量支撑的——你不能指望一个总计百人的社区里诞生共识,那只能叫做“共同意见”而已。 5、如果免费玩家能打金并且不会影响到系统总产出呢?即我们之前提到的目标一和目标二。类比于现在的链游公会,很多游戏者就是在用劳动时间换取奖励,这些奖励是从NFT所有者那里分来的。甚至可以让这一类型的产出整体只到90%,租赁系统是满足了大R和免费打金玩家的刚需,所以产出稍微调小预计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租赁系统的优劣势 现在来梳理下租赁系统的优劣势: 优势:①,降低用户门槛;②,提升大R投资意愿;③,在①的基础上,可以面向更广阔的玩家市场; 劣势:①,打金产业化;②,设计产出被拉满,引发货币通胀; 对比下优劣势,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优势所影响到的,都是外部因素;劣势影响到的,恰恰更偏内部因素,而设计者完全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避免这些因素。 第一个劣势,针对打金产业化 即租赁系统面向免费玩家而设计,如果租赁有利可图,则会吸引大量机器人“鸠占鹊巢”——不仅原本的设计目的达不到,还会带崩游戏经济。所以,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呢? (1)设置参与门槛。 门槛该来自于哪里呢?这个门槛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应该表现出一副欲拒还迎的样子。比如说,如果让免费玩家提供钱包地址,算法根据地址活动进行排查,固然可以踢掉大部分机器人,但就犯了“拒之门外”的问题——大部分承租人可能正是来自于“非crypto群体”,你让他们从哪里弄活跃钱包呢? 比如说,每次登入时加一个验证码系统,可以剔机器人、没有“拒之门外”,但是没有“欲拒还迎”。 比如说,为承租人设置几个随机任务,如果租赁期间任务无法完成,则产出没收;如果任务难度适度、足够随机、足够有意思,这个就算一个不错的方式了。 又比如,免费玩家需要足够的游戏活跃度,才能够达成租赁系统的前提条件。——这个站在我们的角度似乎很恶心,但试想一个从未接触过“打金”概念的“非crypto玩家”,特别是那些完全没有充值愿望的普通玩家,这个设置会不会勾起他们的兴趣呢?毕竟,“租赁NFT”这件事从“官方推的一个功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游玩目标”了。 (2)承租人一定要有利可图吗? 如果租赁功能的主要目标群体是web2中的免费玩家,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认同我之前的讨论,你会发现,只需保持二者游玩体验不割裂,便已然足够。由此,租赁NFT的玩家,其所有产出都会在租赁到期后交付出租者,或者说他可以保留其中一小部分。 (3)限制机器人。 如果最后,免费玩家仍旧能“白嫖”,就需要对机器人做限制。怎么限制呢?方法很多。我提一个搞怪的方式吧,假设租赁期一个月,要求一个月后才能提产出,然后租赁期结束时弄个图灵测试,机器人通不过?对不起资产充公,感谢您为游戏做出贡献,您的产出将和其他可敬的贡献者一起,作为逢年过节的红包发给全体玩家。听我说谢谢你…… 第二个劣势,设计产出被拉满 这个我觉得还是大家胃口被吊起来了,50天回本嫌慢,按利率计算已经是日利2%了。有人会说本在贬值……想想这是因为什么。 当然,具体到解决办法上,这块我在前面也有铺垫,即:租赁系统满足了大R和免费打金玩家的刚需,所以产出稍微调小预计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假设我们将产出调整至正常的80%,其中20%给承租人,60%给出租者;对于大R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错的“躺赚”机会;对于游戏而言,有利无伤;对于承租人来说,虽然很不错,但似乎稍微有点激励不足。 btw插一段,与传统利率对比,年化收益超过20%即存在本金损失风险。按前述大R躺赚收益计算,20%/60%/365这个数字对于crypto而言不够刺激,但即使翻上10倍也才日利0.9%也就是回本110天,这甚至在很多人来看都不够…… 按我的观点的话,这个胃口必须被打下来,不然还是玩纯消费NFT的游戏去吧,比如blankos,照样卖得不错——Crypto Game真的没有义务让玩家100天回本。如果你非得说100天回本还不如去买理财,那…… 顺便说一句,100天回本的年化是365%,考虑贬值趋势则因游戏而异了;而p2p暴雷的年化大概在80%…… 承租人激励 回到承租人激励的问题上来。 前面提到,租赁NFT的玩家,其大部分产出应该交予出租者。为了给予其更多激励,我们给他多一些选择,比如说现在他也可以选择以折价的方式购买自己使用租赁NFT所产出的资产。 综合前述假设,我们举个例子。一件NFT,持有者想要出租,先选择租赁期限(给定5天、1个月、3个月、一年);不同租赁期对应的奖励系数是不一样的,比如5天只有正常产出的40%、1个月60%、3个月80%、一年100%。在选择租赁期限后,该NFT进入对应的租赁池,并且开始获得线性归属的收益(表现为NFT质押进租赁池的质押收益),该收益租赁系统所有收益里的剩余部分。考虑到,如果该“质押收益”分租赁期归属,会导致越短的租赁期池反而可以获得越高的收益;因此,收益将在总租赁池中根据NFT自身价值进行分配。 而一个非crypto玩家(或者是crypto免费玩家),在游玩免费路线一段时间后,将达成一定的游戏内成就,无论该成就是推到哪个副本、杀死哪只boss、或者是每日活跃多少,总之在一些合适的条件与合适的时间点后,他们拥有了租赁NFT免费打金的资格。 于是他们进入租赁系统,看到了眼前一个类似于marketplace的界面,可以对租赁期、租金、NFT本身等进行筛选。在选出心仪的NFT(包括租赁期)后,他们可以无许可地租赁,只需在租赁期届满后,从产出中支付租金、支取自己的比例收益即可。 甚至更进一步,租赁到期后,承租人日久生情、希望直接留下出租者的NFT,怎么处理?我认为可以留个途径,但需要加价,比如120%之于市场价。因为承租人愿意加价购买,证明了该NFT对其有特殊情感,贵一点也能接受;而出租者用一个NFT资产的损失(心仪的NFT预计也不会租出去),换来概率性的收益加成,转身面对自己10000个NFT的仓库开心地笑了。 NFT租赁流程设想 说回出租流程,似乎与现有的NFT借贷流程并不相同。 无抵押、无许可设计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抵押、无需许可。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对比现有NFT借贷(当然,他们大多是用NFT作为抵押标的),并没有填补实际需求——为什么我要去租一个NFT?以及为了租这个NFT向协议里抵押大量资产? 前一个问题,在非游戏的场景下暂时是无解的(场景本身具有很多想象力,但目前并未出现成熟的链上租赁市场);后一个问题,则是因为算法确保的免信任环境并不能解决目前链上地址所意味着的“零成本身份”。 为什么链上借贷大多选择低效率的超额抵押?明显的原因在于,身份锚定的丢失导致信用体系无法构建。一个简单的脚本,就能够很轻松地创建成百上千个匿名地址,即使对这些地址做行为分析,如果背后的使用者具有较高的技术反侦察意识,也无法确认这些地址背后的真实身份锚定。这样的环境是无法构建信用体系的,无信用,也就无低成本的金融。 综合这两点,现阶段通用NFT借贷协议的出现只能说为时尚早。 而在游戏里,却可以完美解决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游戏可以很轻易创造租赁需求呢?因为游戏相当于基于人类的娱乐选择上创造了一个世界。用户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就会遵循世界观的设定去操作、来获得所需要的反馈。如果暂时无法拥有某个游戏资产,但又想使用它,租赁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那为什么游戏内租赁无需抵押呢?很简单,因为玩家在游戏内的行为沉淀就是抵押,玩家的角色养成、背包里的材料、完成的任务记录,所有这些都是。且不论现在的crypto game仍旧运行于中心化服务器上,即使是完全的on-chain game,玩家也没办法拿自己在游戏内的沉淀(信用)做赌注。——如果租完不还,四舍五入就是不想玩游戏了,那租了作甚? 后付租金、固定收益 另外一个,后付租金,固定收益。 首先考虑一个正常的租赁过程:以租房子为例,承租者租了房子,为此支付1000刀,到期后退租搬走;以链游公会为例,出租资产,收益比例分配。后者而言,属于后付租金,却并非固定数额——一般地,租赁物的孳息由承租者获取,也就是说,出租人支取的收益实际上正是承租者支付的租金。 为什么我认为出租人应获取固定数额的租金呢? 假设出租人支取比例租金,这意味着出租人的收益实际上取决于承租者的打金情况;而对于承租者而言,其赚取更多产出的激励并不强烈——反正自始至终都是免费入场的。相对于无抵押无许可入场的承租者,出租人应该是更风险厌恶的,所以需要锁定他们的收益。 反过来,承租人就应该获得剩余部分收益吗? 如果我在这里回答,是,结果会导向:承租人越战越猛,将设计产出完完全全地拉满,并且获得与自己劳动对应的产出,翻身农奴把歌唱。看似很美好,但对不起,我是设计者,我不可能让你把设计产出拉满了(除非提前把这个上限先压了一半)。 于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我在此再割一刀:承租人可以获得比例收益,但基数是扣除租金后的产出。 纳尼? 让我们回顾一下租赁系统的目的:满足大R躺赚需求、满足免费玩家需求、将游戏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如果租金不先扣除,就会产生承租人摸鱼导致产出无法支付租金的尴尬局面;即使最终仍有可能产出不足租金,但在优先级确保上,市场浮动的租金仍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产出不足租金,只能让出租人蒙受损失,不过这种并非普遍情况,并且我们会对承租人的声誉做相应处理。 ——根本就不在意承租人有多努力好吧?(啊,我可真无情) 事实上,站在免费玩家的角度,无许可无抵押租一套NFT,租赁期满后用产出支付租金,自己再拿一部分,实实在在的白嫖,又何乐而不为呢? 点对池收益 于是来到最后,当出租人和承租人分别从租赁行为中支取了自己的收益,剩余部分该怎么处理? 先排除直接给出租人或者承租人,不然前面白弄了;接着考虑考虑有没有值得奖励的第三方,想来想去我寻思这儿也没中介啊;最后觉得要不去个池子吧,毕竟所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东西都可以先扔池子里再做打算。 于是就扔池子里了。 在Morpho这篇文章中,我详细对比了“点对点借贷”与“点对池借贷”之间的差异,后者的优势包括:即时流动性、稳定生息(for lender)、利率透明、无到期日等;劣势则包括资金利用效率低、借贷利差大、利率缺乏市场调节。 对于crypto game而言,资金利用效率低、借贷利差大反而是好事,这意味着代币抛压更小。在点对池模型下,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搭便车”。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承租人搭便车→出租者收益减少→出租者减少→出租者供不应求→租金上涨→承租人难以搭便车→…… 而更即时的匹配,或许才是更核心的要求。 当然,严格来说,贷方无需使用现金支付利息,而是通过游戏内资产,这些资产是他租赁NFT所赚取的。 再次回顾:出租人的利益和承租人的利益都被很好地照顾到了吗? 于承租人,无许可无抵押的租赁、免费的游玩打金,最终赚取一些比例收益。对他们来说,收益固定与否、甚至收益多少与否,都并非质的区别;核心区别在于:免费体会NFT资产的一些特征、免费游玩且能够获得金钱激励。 于出租人,出租自己多余的NFT,躺着赚取收益。出租人的核心关注点在什么呢? 收益与资产安全。 (1)先是资产安全。由于无许可无抵押,出租人需要知道自己的NFT借出去是安全的;这个很容易保证,假设你的游戏使用了类似于stepn/skyweaver的自建钱包,直接禁止租赁系统的NFT做transfer即可;假设你的游戏是跳转网页链接玩家自己的钱包(那也不存在前述“非crypto玩家”这回事啊= =)……好像也没啥办法,但这个和整篇论述的前提矛盾了,我不认为今后的crypto game会不需要考虑非crypto玩家,并且我认为游戏自建或者使用第三方钱包与账号系统对接也会是趋势。 至于无许可,主要是为了提升借贷双方的匹配效率;许可行为在出租者将NFT加入借贷池的时候已经一次性完成了。你非要许可也行,没那个必要。 (2)然后是收益。这块貌似欠缺了点,因为出租人只拿到固定收益(租金),难免会有些激励不足。考虑两点: ①租金是随市场浮动的。“固定”二字指的是事先固定好的收益,而非实打实的数额。举个例子,玩家组一把超级波波枪,预计产出400币,但在出租者挂出这把超级波波枪的时候,就已经标明了租金,比如说300币等值的U。承租人选择租下,就意味着租赁期满需要付300U。 什么?你说币跌了?承租人的所有产出都满足不了300U? 这有两种可能:1、这段时间币价大跌,正常产出但不足额;2、根本就没正常产出,承租人偷懒。此时制度设计需要先从承租人着手,否则容易出问题。比如,规定承租人支取收益后,剩余部分若不足约定租金,全部支付给出租人,从池子里补偿或者干脆不管了;此时承租人啥也不干照样可以不拿钱,这就不行。而如果约定优先满足出租者,承租人就会努力游玩打金否则出租人机会损失不说,自己还白干了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还是不满租金,承租人就不会租,需求降低可以让租金也降低,直到市场恢复动态平衡的状态。 ②收益的补充。纯粹的租金看起来“差点意思”。想想这么一个经历:你把你的宝贝存在了某个地方,约定了三个月,三个月你来取利息,顺带决定要不要续存——熟悉不?这可不就是定期存款! 定期租金从体验上来说,不利于“出租人”的留存,因为定期租金给予的激励体验是断层的——出租人仅在支取租金当日获得快乐;而如果有一个池子,不停地向出租人归属奖励,就可以把这种体验延续。 如果用收益分配的剩余部分,去承担这个归属奖励的池子的角色呢? 现成就有(前述)四个租赁池。 于是这样一个租赁系统的设计思路就可以被搭起来: 出租人就此获得双重收益(尽管绝对值不一定很高):一是但凡出租必然会有的租金支付,该租金随市场需求调节,到期支付;一是但凡出租必然获得的租赁池质押奖励,连续归属。 承租人拥有了免费打金的“钞能力”,尽管不多,但需要注意,该系统面向的主要群体是“非crypto玩家”,主要目的是融合不同群体的游玩体验。 对于游戏而言,基于租赁刚需所做的产出削弱,甚至还让总产出减少了。 怎么加?加在哪?以及后续思考 来到下一个问题:怎么加?加在哪? 怎么加? 包括:哪些资产纳入租赁范围?以什么方式租赁? 先看纳入资产的范围。crypto game内的资产基本来自于游戏内各类物品对应的NFT、代币,如果对NFT详细分类,主NFT(基于现有GameFi思路,即用于打金的NFT)、副NFT(宝石等起辅助作用的物品)、外观NFT、道具NFT、治理类NFT(比如徽章、典藏物品等)。适合租赁的包括主NFT、外观NFT。 对于外观NFT而言,租赁需要发生在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说白了就是,要等游戏已经有足够多玩家时),承租人心理类似于现实世界;当然,如果外观NFT具有一些小小的、神奇的赋能,那市场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主要还是看主NFT。来到第二个问题,以什么方式租赁? 在传统对所有权的定义中,将其划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类,可以分别模糊对应到持有、游玩、打金、交易四个方向。一般来说,游玩和打金是高度重叠的。租赁意味着游玩权利的转移,承租人支付租金换取游玩权利,就如同房屋出租一般。这带来几个问题: ①承租人无法通过游戏内行为改变NFT本身; ②承租人是否一定需要获得最终收益的一部分? 考虑②,用户需要为租赁行为支付租金吗?因为用户可以租光碟看电影、可以租设备使用、甚至租steam账号去玩游戏,但你不能指望玩家花钱租NFT去玩一坨shit。当产品力难以吸引更多用户时,收费不是一个好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形成了现有的公会生态:玩家租赁也可以赚钱。(都没有人对比过这个差异,租赁NFT的理想逻辑不应该是和租光碟一样吗,体验式经济hhh) 总之,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承租人实际上成为了“雇员”。早在现代企业理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就为雇员和老板之间的薪酬模式做出过争论,一般是认为“风险偏好的一方获取剩余收益”。简言之,老板承担了更高的风险,所以雇员只支取固定薪酬,老板获取超额收益。然而,如果雇员只能拿固定薪水,谁又有激励替老板干更多活呢?这才有了薪酬激励制度,期权、提成之类玩法众多。 但现实世界的经济是一个环,每个人都同时充当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角色,每个人都是其他产品线上的终端。游戏却难以存在这层关系,如果雇员更受激励,产出更多,反而不利于整个经济系统。这块具体我前面应该说过了。(发现本文结构有些莫比乌斯,我开始慌了) 总之,承租人并非必须要获得最终收益的一部分,这是以他作为“玩家”身份去考虑的;但作为“生产”行为的一份子,承租人有必要获得最终收益的一部分。具体前面有做讨论,便不再详细说明。 关于租赁方式,其实还有一些思考,本来是放在前面,但前面流水一般哗啦啦下来,反而不知道放哪里,最后决定就放这吧,反正我估计文章这么长也没几个兄弟能看到后面。(这太莫比乌斯了) 由此,实际的租赁过程为:出租者选择租赁期限,NFT进入对应租赁池→承租人无许可无抵押租赁NFT→到期支付租金(市场决定;点对点支付;以游戏内产出支付)→支取自己的固定收益(官方或治理系统决定)→剩余收益回到池子中,作为出租NFT的收益池。 这个逻辑上就跑通了。 加在哪? 指租赁系统何时上线,是游戏上线后,还是上线一段时间后?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刚才所说的,租赁系统能够带来什么:降低用户门槛、面向更广阔的玩家市场;提升大R投资意愿;打金产业化;设计产出被拉满,引发货币通胀; 游戏上线后,合适吗?INO是游戏的首批NFT玩家,如果INO未达预期的话,先别租赁系统了。现在我们假设一个非常火爆的游戏,INO1000人外面还有10000人想进来,这个时候游戏上线了,开租赁会发生什么?首先,初始的NFT、代币价格均会被拉的很高,因为新进入者需要NFT;嫌弃价格过高的会去租赁,于是租金也被炒高了。等到需求消耗差不多时,最早1000人盆满钵满,租赁系统的目标一个没实现…… 那么上线一段时间后呢?假设同样的INO1000外面10000,上线一段时间后,随着新NFT被生产,市场情绪逐渐磨平,经济在高度震荡后,开始进入一段正向循环期。这种正向循环总有拐点,在p2e框架下,也就是新增流速开始乏力的时候。租赁系统适合在这个时候推出,按照互联网黑话叫做寻找第二增长点。 租赁系统瞄准的群体,就是我们文首提到的81%。通过租赁系统,多余的NFT被“蓄水”,新玩家也得以零成本涌入。由于新玩家群体是自带“消费者”角色的,他们的进入也有望带来更稳定的经济周期,甚至是新一波经济增长。 出租人门槛 前述提到,为了防止机器人挤出正常的租赁需求,承租人一方需要设置参与门槛。那么出租人一方呢? 出租人的门槛或许应该体现在NFT之上。考虑到NFT在当前设定下,其在游戏内的主要实用用途为打金,中低级NFT一般对应到游玩个体,很少会被闲置;而会限制吧NFT的玩家,基本在中高用户层,比如大R。如果允许所有NFT被出租,以来会极大增加租赁系统负载,一旦产生供过于求的局面,便会将利益拱手让给机器人;另外,考虑到产出拉满,这并不利于NFT实现其本身的“蓄水”职能。 而如果只允许中高级NFT租赁,一方面让租赁系统回到健康状态,一方面提升租赁系统本身在玩家心中的定位,另一方面也能对低级NFT的消耗做出促进。 脚本处理 租赁系统的前提是,做好针对脚本的处理机制。毕竟如果闲置NFT可以脚本刷收益,那么总收益明显较低的租赁系统便不具有任何竞争力。 考虑出租人处理多余NFT的行为,有三种选择,出售、用挂和租赁。 为了让租赁成为最优选择,需要租赁带来的利益最大。然而,在现有设计中,出租人去租赁,仅能够获得脚本收益(全收益)的一部分,并且也不一定比出售更优。 路径A是想办法限制脚本;路径B是让租赁最为有利可图。 路径A: 限制脚本只需针对出租人群体,对于承租人,即使他们使用脚本刷,白嫖收益,也只是填补了市场空白;一旦出租人不足或者承租人过量,租金就会被拉高,脚本就没办法无限去刷。 限制脚本首先应找到脚本行为。针对脚本设计图灵测试,需要是人类能够很轻松达成、脚本却无法分辨的一些操作。比如,针对每日打金时间超过2小时的玩家(假设大部分玩家在2小时内),在非战斗时间随机弹出“选择您今天杀了哪种怪?”基于图形验证,但做两个修正: (1)图形与游戏有关,比如“选择您今天刷过的怪”保证随机性(随机弹出,随机图形)的同时,体验上不跳脱出游戏; (2)认知修正,把“针对脚本的验证”改成“随机出现的有奖问答”,选择正确后可以花费gas领取奖励(类似于ERA7的签到,也可以不领取)。由于出租者肯定是web3玩家,所以签到支付gas也是ok的。 路径B: 1、给租赁增加额外收益。不能是产出上的,如果产出加成,刺激大家去租赁,反而会产生非正常行为,最终整体产出拉高;可以是偏治理的,比如提升声誉分,比如达成条件给予外观NFT抽奖等。 2、给脚本增加惩罚。如果能够通过日志发现玩家的外挂行为,不必封号,给对应装备标记,对应装备在X天内无法产出,除非进入三个月租赁池。 3、租赁总期限达成一定额度的装备,出售时减免手续费用。 当然,这些措施存在有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何不做成永续债券? 前文未提到的一个问题是,租赁系统的产出在给到出租者后,很难控制他们不“挖提卖”。由于前文的一个假设,即NFT在出租过程中是锁定状态的(否则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承租人擅自给洗点了之类的),大部分出租者很难再接收“刺激”去持续给NFT升级。 另外就是,租赁系统相当于蓄了一部分NFT,但这部分NFT存留的意愿是不够的,如前所述,租赁系统的收益是在全产出基础上做折扣的,只能通过一些“非物质激励”去许以加成。当出租人将NFT从池子中取出时,与自身养成状态不匹配的属性,并不会激励出租人一口气养成该NFT,反而更倾向于将其直接卖出。所谓“离家青梅竹马,归来已非良配”。 ——那还不如走了就别回来了。如果将租赁系统做成威力加强的黑洞版呢? 即玩家选择出租NFT时,相当于以该NFT换取了一张永续年息债券。此后,只会收到租金,以及借贷池收益,而永远无法将NFT从池子里取出。相当于借贷池由官方或者说治理系统永久托管了。而承租人这一侧,仍旧是正常的租赁流程。 引入治理系统 这块暂时不做过多叙述了。显而易见能想到的包括利用“声誉分”做一个虚拟“信用”体系,并且为该“信用”赋予一些治理权加成;又或者是在脚本处理方面,结合治理活跃、声誉分等指标去判断脚本等。以后再进一步引申,主要本篇也啰哩近万字了(主要还是夜深了),不可闭门造车,期待有更多交流启发。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30
上一页
1
•••
438
439
440
441
442
•••
45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磅!纽约时报:特朗普希望与习近平达成一项更大更好的贸易协议 中美在讨论让领导人互访
lg
...
特朗普、马斯克突传“罕见”行动!《富爸爸》作者:美国经济将崩溃 万物泡沫坚定持仓比特币
lg
...
【直击亚市】特朗普对中国最新攻击!美元热度减弱,德国选举结果出炉了
lg
...
决策分析:中国言辞发生实质性转变!美国PCE万众瞩目,英伟达意外恐波动8%
lg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解冻”科技业!金融时报: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周期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6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75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905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