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深度解读就业、通胀及利率三边关系 美联储降息凭什么?
go
lg
...
調至接近零,以应对2007-2009年
金
融
危
机
和新冠肺炎疫情。 美联储的目标通胀率非常明确:自2012年以来,它一直以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衡量的2%的通胀率为目标。近几个月来,PCE开始越来越接近该水平。虽然它仍然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仍远远低于最近2022年6月超过7%的峰值。 美联储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率 Stockwell说:“没有像通货膨胀那样明确的失业目标。”“但为了保持通货膨胀稳定,重要的是保持失业率尽可能接近自然失业率。如果劳动力市场没有短缺或过剩,失业率就会存在。” Stockwell说,最高就业率不是0%的失业率,因为有些失业率是健康的。经济学家们总是会有摩擦性失业,这是由转型期的人驱动的,即你辞职寻找新机会,或者你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正在找工作。一些结构性失业,即工人因技术发展、全球化或消费者需求的广泛变化等因素而失业,也将永远存在。 Stockwell说:“充分就业是指只有那些因摩擦或结构性失业的人而失业。” 但随着通货膨胀的降温,美联储的充分就业目标更加受到关注。美联储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引用了招聘放缓和失业率上升的理由——失业率为4.2%,仍然相对较低。 尽管利率很高,但经济是如何继续增长的? 早在2022年,当美联储首次开始加息时,许多经济学家就认为经济衰退和更高的失业率即将到来。然而,到目前为止,两者都没有实现。相反,美国经济在2023年实际增长了3.1%。标准普尔全球评级预测2024年增长2.7%。 经济学家很快就指出,即使在最近的高峰期,按照历史标准,利率也没有那么高。Stockwell说,在利率开始上升之前,经济经历了大约15年的异常低利率。 Stockwell说:“我们现在的利率并不高。”“我们已经恢复到更正常的利率。”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并非所有行业都同时经历了一个火热的就业市场。例如,医疗保健、教育、州和地方政府等部门往往相对防通胀,对利率不敏感。这些部门一直在大量招聘。与此同时,大科技公司往往对利率敏感,更有可能在高利率环境中裁员。 更高的利率并不总是会像美联储希望的那样减缓消费者支出,因为它们不会对每个人产生平等的影响。如果你想买房子并锁定低抵押贷款,你正在与信用卡债务作斗争,或者你是一个寻求融资扩张的企业主,高利率是痛苦的。但有人在2020年或2021年锁定了低利率抵押贷款,并且没有携带循环债务,他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高利率的影响,因此即使价格继续上涨,他们也能负担得起继续消费。 这一切对利率意味着什么? 关于利率走向的猜测不乏。但鲍威尔在9月降息后的评论中表示,美联储将继续“一次会议”做出决定,强调了央行双重授权所需的平衡行为。 鲍威尔说:“我们知道,过快地减少政策约束可能会阻碍通货膨胀的进展。”“与此同时,过慢地减少限制可能会过分削弱经济活动和就业。”
lg
...
Heidi
10-04 19:56
经济学人:房价超级周期才刚刚开始
go
lg
...
能连续多年上涨。 2007-2009年
金
融
危
机
后,全球房价按实际价值下跌了6%。但没过多久,房价又开始回升,并超过了危机前的峰值。 当新冠疫情爆发时,经济学家们预测房市将崩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市场出现了热潮,戴着口罩的购房者争相购买理想住房。 2021年起,各国央行开始加息以遏制通胀,市场担心房价将大幅下跌,但实际价格仅下降了5.6%,现在又迅速回升。 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房价似乎总能持续上涨,未来几年房价可能会更加顽强地“抗拒重力”。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的房价按实际价值计算相对稳定。当时,建筑商在需求旺盛的地方建房,从而防止房价因需求上涨过快。 前英格兰银行经济学家大卫·迈尔斯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詹姆斯·塞夫顿的一篇论文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交通基础设施的扩展,也有助于抑制房价。更好的交通使人们可以住得更远,增加了经济上有用的土地数量,减少了城市中心对空间的竞争。 二战后的一系列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些动态,形成了今天的住房超级周期。 政府开始补贴抵押贷款,20至30岁的人口生育率高,住房需求增加。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原本已拥挤地区的住房需求。20世纪下半叶,各种土地使用法规和反发展理念涌现,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更加困难,城市的扩展能力受限。 曾以建设能力著称的城市,如伦敦和纽约,逐渐放慢了步伐。发达国家的人口相对于住房建设的比例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随后稳步下降,至今约为当时的一半。房价也因此开始持续上涨。 过去几年,房市的波动比三年前的乐观预测还要小。 尽管央行提高了利率,许多抵押贷款持有者并未受到影响。许多人在疫情前后选择了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从而避免了利率上升的冲击。在美国,许多人选择固定30年期利率,家庭的抵押贷款利息支付占收入的比例保持稳定。 新购房者面临更高的贷款成本,但工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影响。G10国家(由十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小组,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金融稳定。虽然名字叫“十国集团”,但实际上,G10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了十一个)的工资水平,自2019年以来已经上涨了20%。 并非所有地方都毫发无损。 在德国、新西兰和瑞典,自疫情高峰以来,实际房价已经下跌了超过20%。然而,在其他地方,房价仅略微下跌,房市甚至呈现出某种繁荣态势。 美国的房价几乎每月都在创下新高,过去一年按名义价值上涨了5%。葡萄牙的房价也在飞速上涨。那些房市疲软的地方也在逐渐复苏。2011年至2019年间,由于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罗马的房价按名义价值下跌了30%以上。如今,罗马的房价也开始回升。 短期内,房价可能会继续上涨。 利率的下降提供了支持。在美国,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的利率已从最近的高峰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在欧洲,由于央行降低了政策利率,许多固定利率贷款的借款人将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再融资。 但更深层的因素也在发挥作用,有三个因素将确保未来几十年住房超级周期的持续。 第一个因素与人口统计学有关。发达国家的外来人口正在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快增速。移民需要居住的地方,研究表明,这通常会推高租金和房价。 巴塞罗那大学的罗莎·桑奇斯-瓜内尔近期的一篇论文指出,移民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平均房价就会上涨3.3%。 面对创纪录的移民涌入,加拿大和德国等国的政客正在加强移民限制。但即使在最严格的政策下,发达国家接受的移民人数仍可能比过去更多。 由于老龄化人口的需求,发达国家可能不得不继续接收更多移民,而非严格收紧边界。高盛估计,如果哈里斯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净移民人数将从2024年超过200万的水平缓慢下降至每年150万。 如果特朗普在分裂的国会环境下获胜,他们预计净移民人数将降至每年125万。 第二个因素是城市化。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许多人认为城市地区的吸引力将下降。随着远程工作的兴起,人们理论上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并在家工作,从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宽敞的住房。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人们比过去更多地在家工作,但大城市依然保留了其吸引力。 在美国,37%的企业位于大城市,与2019年持平。发达国家整体就业中发生在首都城市的比例近年来有所增加。在日本、韩国和土耳其,首都地区创造的工作机会比其他地方更多。 这些城市也更具娱乐吸引力:自疫情前以来,英国酒吧和酒馆在伦敦的占比有所上升。所有这些都增加了紧凑型城市中心的居住空间竞争,而这些地方的住房供应本就有限。 城市的成功使第三个因素的影响更为复杂:基础设施。在许多城市,通勤变得更加困难,限制了人们可以居住离工作地点多远。在英国,过去十年间平均行程速度下降了5%。 在许多美国城市,交通拥堵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许多政府几乎无法建设新的交通网络来缓解压力。加州的高速铁路,原计划连接洛杉矶和旧金山及其之间的广阔生活空间,可能永远不会建成。 一些经济学家希望“YIMBY”运动(在我家后院建房)的兴起会有所帮助。那些对新住房持欢迎态度的人似乎赢得了辩论,甚至影响了一些政客。 某些地方已经按照YIMBY的方案,通过改变土地使用规则来鼓励建设。2022年初,新西兰的住房建设许可达到了历史新高,帮助压低了房价。 然而,除新西兰外,YIMBY的影响仍然很小。 经济学家克努特·阿雷·阿斯特维特、布鲁诺·阿尔伯克基和安德烈·阿努森的一篇论文发现,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住房“供应弹性”,即住房建设对需求增长的反应下降了,没有发现自疫情以来建筑活动普遍增加的证据。 供应问题在城市最为严重。美国最昂贵的城市圣何塞,去年仅批准了7000套住房的建设,比十年前的建设速度大幅下降。即使在自豪于避免其他大城市错误的休斯顿和迈阿密,建设速度也较为缓慢。 未来几年,住房市场可能会面临各种冲击,从经济增长波动、利率变化到银行业危机。然而,随着人口结构、城市经济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效应相互作用,考虑一下迈尔斯和塞夫顿在2017年提出的预测:“在许多国家,房价持续上涨快于收入增长是可能的。” 全球最大的资产类别很可能会变得更大。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10-04 00:00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AI只能完成5%的工作、不会引发大量失业!
go
lg
...
格鲁之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预言未来经济和
金
融
危
机
加剧的末日论者,是因为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炒作无休止,而且它还引发了投资热潮和科技股的疯狂上涨。 阿西莫格鲁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前景光明,但它实现预期的可能性很小。根据他的计算,未来十年,只有一小部分工作(仅 5%)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至少得到人工智能的大力支持。这对工人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但对那些投入数十亿美元投资该技术、期望它能推动生产力激增的公司来说却非常糟糕。 “很多钱都会被浪费,”阿西莫格鲁说。“你不会从那 5% 中得到一场经济革命。” 阿西莫格鲁已成为警告华尔街和美国高管层对人工智能的狂热已经过度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人士之一。阿西莫格鲁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这是该校教师的最高头衔。十年前,他与人合著了《国家为何失败》一书,这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从此在学术圈外声名鹊起。多年来,人工智能以及更广泛的新技术的出现一直是他经济学著作中的重要内容。 看涨者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使企业能够自动完成大量工作任务,并开启医学和科学突破的新时代。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预测,随着更多公司和政府对该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几年将需要高达 1 万亿美元的支出来升级数据中心设备。英伟达的名字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热潮的代名词。 人们对此类说法的怀疑开始增多,部分原因是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使微软和亚马逊等公司的成本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收入增长速度,但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愿意为有望乘上人工智能浪潮的股票支付高额溢价。 阿西莫格鲁设想了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呈现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情况(也是迄今为止最温和的情况)是,炒作热度逐渐冷却,对“适度”使用这项技术的投资开始扎根。 第二种情况是,狂热持续了一年左右,导致科技股崩盘,投资者、高管和学生对这项技术感到失望。他称这种情况为“人工智能春天之后是人工智能冬天”。 第三种也是最可怕的情况是,这种狂热持续多年,导致公司裁员数十人,向人工智能投入数千亿美元,“却不知道他们要用它做什么”,当技术没有成功时,他们只能手忙脚乱地试图重新雇佣员工。“现在整个经济都受到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什么?他认为,这是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的某种结合。他说,在高管层内部,人们太害怕错过人工智能热潮,以至于无法想象炒作机器会在短期内放缓,而且“当炒作加剧时,跌势不太可能平缓。” 第二季度的数据表明了支出狂潮的规模。仅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 Meta Platforms 四家公司就在本季度投资了超过 500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大部分用于人工智能。 阿西莫格鲁表示,如今的大型语言模型(如 OpenAI 的 ChatGPT)在许多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那么为什么它们不能在许多工作中取代人类,或者至少为人类提供很大帮助呢?他指出,可靠性问题以及缺乏人类级别的智慧或判断力,将使人们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将许多白领工作外包给人工智能。他说,人工智能也无法使建筑或清洁等体力工作自动化。 “你需要高度可靠的信息,或者这些模型能够忠实地执行以前工人所做的某些步骤,”他说。“它们可以在一些地方通过一些人工监督来做到这一点”——比如编码——“但在大多数地方它们做不到。” 他说:“这对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说是一次现实检验。”
lg
...
Peng
10-03 02:36
VOA:A股飙涨迎假期 经济政策是“饮鸩止渴”还是“从长计议”?
go
lg
...
房的背后原因恐为避免银行业崩溃,而引发
金
融
危
机
。 邱俊荣告诉美国之音:“银行业如果保不了,那后面就不是炒不炒房的问题而已,带来的金融崩坏会更难收拾,所以我觉得,(中国政府)现在与其说想要兴利,(不如说)怎么样让整个经济不崩溃,可能是比较重要的考虑。”
lg
...
佳华168
1评论
10-01 18:14
鲍威尔称将进一步降息、支撑经济软着陆,但“并不是急于迅速降息”
go
lg
...
度,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和2008年
金
融
危
机
这类重大危机时才有大幅降息。 市场普遍认为,鲍威尔并未发表任何言论激发市场押注美联储将再次降息50个基点,可他明确表示,美联储将根据数据采取行动。 市场反应 鲍威尔讲话后,两年期美债收益率短线从3.6%一线拉升至3.65%上方,日内整体涨幅在鲍威尔讲话之际扩大至将近10个基点。美元兑日元上涨1%,报143.65。标普500指数跌0.2%,道指跌超200点、跌幅0.5%,纳指跌0.2%,费城半导体指数跌1.5%。 期货市场定价表明,美联储更有可能在11月6日至7日的会议上谨慎行事,降息25个基点。然而,交易员们认为12月的降息幅度将更为激进,降息50个基点。 #鲍威尔 #降息 #通胀 #劳动力市场
lg
...
MonetaMarkets亿汇
10-01 17:43
重磅!鲍威尔浇灭11月降息50个基点预期?
go
lg
...
20 年的新冠疫情和 2008 年全球
金
融
危
机
等事件中才采取如此大幅度的行动。 鲍威尔在谈到这一决定时表示,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信念,即是时候“重新调整”政策以更好地反映当前情况了。从 2022 年 3 月开始,美联储开始应对不断飙升的通胀;政策制定者最近将注意力转向了劳动力市场,鲍威尔称其为“稳固”,尽管“过去一年明显降温”。 鲍威尔表示:“这一决定反映出我们越来越有信心,通过适当调整我们的政策立场,在经济温和增长、通胀持续下降至我们的目标水平的环境下,劳动力市场的强劲可以保持下去。” 鲍威尔补充道:“我们认为,不需要看到劳动力市场进一步降温就能实现 2% 的通胀目标。”他没有透露下一步的走势。 鲍威尔称美联储尚未预先确定政策,这与过去的声明一致。 期货市场定价表明,美联储更有可能在 11 月 6 日至 7 日的会议上谨慎行事并批准降息四分之一个百分点。然而,交易员认为 12 月的降息幅度将更为激进,降息半个百分点。 鲍威尔则表达了对经济实力的信心,并认为通胀将继续降温。 根据美联储上周五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支出指数, 8 月份通胀率约为 2.2%。尽管这一数字接近央行 2% 的目标,但不包括汽油和食品杂货的核心通胀率仍为 2.7%。政策制定者通常认为核心通胀率更能反映长期趋势,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比许多其他商品波动更大。 通胀最顽固的领域或许是住房相关成本,8 月份该成本又上涨了 0.5%。不过,鲍威尔表示,他相信该数据最终会赶上租房续租价格的下降。 “住房服务通胀继续下降,但速度缓慢,”他说。“新租户租金的增长率仍然很低。只要这种情况持续,住房服务通胀就会继续下降。更广泛的经济状况也为进一步的通货紧缩奠定了基础。” 市场反应: 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上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2个基点,报3.771%。
lg
...
Dan1977
10-01 02:07
魏加宁:拯救日本经济的不是货币财政政策而是体制改革,中国面临的真问题不是财政刺激
go
lg
...
恢复健康,并有效地抵御了2008年全球
金
融
危
机
的冲击;后一类改革的成效,或许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日本政府主管部门放开了出租车的市场准入,但是出租车行业协会又不想降低出租车费,结果就出现了出租车供过于求的局面。 最后是2012年,安倍内阁推出的“三支箭”,鼓励民企投资。安倍“三支箭”中的“第三支箭”其实就是改革。 安倍内阁甚至还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战略特区”构想。我们曾经到日本考察过一些“战略特区”,发现这些所谓的“战略特区”其实就是学习模仿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的经典做法。连日本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自己都不否认。 2014年,安倍内阁更是强调了改革优先于财政扩张,并在《金融时报》发文称“我的‘第三支箭’就是要打倒挟持日本经济的恶魔”,并且明确提出要对日本经济实施“结构性改革”。 所以,日本经济最终能够走出“大衰退”的阴影,靠的是不断地推进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二、从中日两国之不同看辜朝明的“日本药方” 最近,辜朝明在中国香港做了一次精彩演讲,同时对解决中国当下的经济问题开出了他的“日本药方”——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他的建议不无可取之处,但是解决不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疑难杂症”。 (一)中国企业出现“惜借”现象,主要原因并非为了修复资产负债表 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理论”指出,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后,许多企业开始旷日持久地修复资产负债表,进而集体“躺平”,停止了借贷行为。如今,中国企业也罕见地出现了企业“惜借”现象,据此,辜朝明建议“当公司不借钱时,政府必须借钱”。 然而,中日两国虽然同样出现了“惜借”现象,但是,背后的原因有着很大的差别。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出现“惜借”现象,并非为了修复资产负债表,更不是要追求“负债最小化”,因为当下的中国企业对于资产负债表并不像日本企业那么敏感。我们认为,企业“惜借”的根源是信心不足,由于民营企业政策不够稳定,国际市场订单不断减少,国内营商环境差强人意,即便能够拿到银行贷款也无处可投,更无法偿还。 首先,相较于日本企业强有力的信用约束,中国企业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敏感度相对较弱。其次,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和投资指数持续走弱。近年来,中国舆论场上经常出现“消灭私有制”“民营企业卖国论”“民营企业离场论”“国进民退”等错误言论,严重打击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长江商学院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BCI)指数”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投资前景并不乐观。 (二)中国企业虽然也想“出口还贷”,但是面临着“逆全球化”的挑战 在辜朝明的理论中,日本企业为了还贷,便努力通过增加出口换取外汇,从而逐步偿还银行贷款。然而,当下由于一些国家采取“去风险化”的逆全球化政策,中国企业出口订单不断减少。 由于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产能是为出口服务,过去大部分订单来自欧美市场,一旦市场“脱钩”,势必会出现“产能过剩”。又由于经济学讲的是“有效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出口受阻,企业破产,员工失业,收入下降,那么,仅仅依靠“内循环”是解决不了生产过剩危机的。 面对此情此景,企业不敢借贷应是明智抉择。 (三)政府债台高筑,财政扩张能力有限 辜朝明为中国开出的药方就是实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但是,在这方面,中国与日本存在着显著不同。首先,从日本战后的三个时期看:在高速增长时期,政府债务为零;到中速增长时期,政府债务开始出现;到了低速增长时期,政府债台高筑。 但是,与日本不同的是:早在高速增长时期,中国政府就已经债台高筑。现在即使想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中国与日本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尽管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但大多是中央政府债务,而日本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相对较小。况且,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是实行“地方自治”,对于下级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原则上是没有兜底责任的。 与之明显不同的是,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在不少地方官员意识里,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是负有最终兜底责任的。在地方政府缺乏自我约束的条件下,就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严重的道德风险,并最终拖垮中央财政。 三、日本“大衰退”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推动日本走出“大衰退”的真正动力,就是不断地推进改革,而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启示一:正视危机,才能够克服危机 要想治病,首先需要承认身体有恙,要去看医生;其次要找对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然后还要开对药方,抓对药;之后,服药的时候还可能因为药太苦而难以下咽;最后,等到药服下之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产生药力,逐步见到疗效。 日本“大衰退”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起初,日本政府迟迟不承认日本经济有病。 泡沫经济破裂初期,日本政府还停留在过去高速增长时期和泡沫经济虚假繁荣的幻觉当中,不肯承认日本经济有病。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日本政府力挺世界银行专家撰写了1993年的年度报告,标题就是《东亚奇迹》,鼓吹“东亚模式”,强调“政府作用”。 但是,没过两年,1995年日本就爆发了“住专危机”,一些在泡沫经济时期成立的专门给房地产提供贷款的专业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 后来,日本政府开始承认日本经济病了,却以为仅仅是短期的经济周期现象,也就是说,只是头疼感冒而已,用不着动手术。于是,继续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进行刺激,分歧只是究竟是采用货币政策,还是采用财政政策有效。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才意识到是日本体制出了问题,而且病根就在日本政府自己身上。 于是,桥本政府于1996年推行了“行政体制改革”,把22个省厅(相当于中国的部委)精简压缩到12个;其次是小渊政府于1998年推行了“金融大爆炸”改革,大大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再次是小泉政府时期,竹中平藏力推金融改革,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最后是安倍政府提出“三支箭”,其中第三支箭就是改革。 只是中国的专家和媒体大都只关注“第一支箭”(货币政策)和“第二支箭”(财政政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三支箭”(体制改革)。 正是因为日本政府首先从自身改革动手,并且坚持不懈地推动市场化改革,才使得日本经济逐步走出衰退。因此,拯救日本经济的,既不是货币政策,也不是财政政策,而是体制改革。前两者充其量只是对推进改革的配合,而绝不是主角。 (二)启示二:未雨绸缪,防范危机,兜住民生底线 日本自泡沫破裂以后,虽然出现了长期发展停滞和通货紧缩,也出现了政局动荡,有十年左右几乎一年换一个首相,甚至连战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也一度被迫下台。但是,日本并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更没有发生社会动乱。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在“失去的三十年”里,日本国内经济虽然持续放缓,但是海外资产却在大幅增加,GNP增长快于GDP增长,因此,必要时日本企业可以将国外资金调回国内,用于偿还国内债务。 其次,日本早在高速增长时期就建立起来一整套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尽管在“失去的三十年”里,经济持续下行,许多企业破产,大量人员失业,但是,国民的日常生活还是能够有一定保障的,至少不会饿死人、冻死人。 再次,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是实行地方自治,并且奉行“请求主义”。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即使政府债务再多,只要不向中央政府提出申请,中央政府是不会主动出手相助的。 政府之间尚且如此,国民之间就更是如此。因此,日本人的习惯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很少向他人求助。 最后,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是自力更生的教育:从小学教科书开始,就反复强调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不断灌输凡事靠自己的独立思想,并且将所有权意识贯穿于教科书,使日本人从小就懂得:无论任何情况,不是自己的东西都绝对不能拿。 因此,即使企业经营失败,经营者首先是检讨自己的责任,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去找政府有关部门。 极而言之,即使真的生活不下去的时候,日本人也大多是“自裁”,很少去伤及他人。 相比之下,假设同样的大衰退局面发生在中国,会是什么状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们一再提醒中国政府要警惕危机:1994年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危机管理;1995年提出要警惕
金
融
危
机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03年提出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2005年提出要防范房地产泡沫,“千万不要重蹈日本覆辙”;2009年提出要防范地方政府平台风险,警惕商业银行给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增长过快风险;2016年提出转型期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要防范房地产价格下跌时各级政府面临的风险。 (三)中国能否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如前所述,日本之所以能够走出“失去的三十年”的经济困局,真正原因是桥本、小渊、小泉、安倍等几届日本政府,从政府自身改革入手,坚持不懈地不断推进改革,努力克服旧体制的束缚,打破利益集团的藩篱,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根据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要想避免重蹈日本覆辙的惟一办法就是: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天赐良机,旗帜鲜明地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全力以赴地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 只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行动,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新的改革红利,拉动新的增长。 首先,据我们2018年的测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不公平竞争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公平损失和福利损失大约占到GDP的22%;如果我们能够切实推进竞争政策,真正实现公平竞争,我们就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红利”,GDP增速每年至少可以提高2个百分点。 其次,如果我们能够推进高铁体制改革、地方国企改革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我们就能够有效化解高铁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国有金融机构风险,从而获得“化解风险红利”。 最后,市场经济就是民营经济。 如果我们能够在全国人大设立评估委员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提供国企数据,由全国工商联提供民企数据,然后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逐个加以对比评估——凡是民营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做得较好的领域,国有企业就坚决退出——让国有企业集中精力去做民营企业做不了、做不好的领域。通过“民进国升”,获得“布局调整红利”。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实现新的一轮思想解放,我们就能够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如果我们能够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就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就能够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早日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文章转发自公号宏观经济智库,来源:中国改革 关于作者:魏加宁,国研中心宏观经济部原副部长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10-01 00:00
中国的“不惜一切代价”时刻会奏效?
go
lg
...
。 回顾中国如何应对1990年代的亚洲
金
融
危
机
。当其邻国遭遇资本外逃、货币贬值和银行倒闭时,中国维持了其外汇汇率的稳定,大约为8.33人民币兑1美元。这种稳定掩盖了内部的巨大压力,1998年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飙升至24%。但这是一个国内问题——到1997年,外汇储备是短期外债的八倍。通过减少储户回报和金融压制,银行得以重组。 这种压制策略在2004年和2016年再次得到应用,如今也是最新政策措施的基础。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占GDP的43%,储户的选择有限,因此这些储户只能忍受低回报——这是金融压制的阴暗面。这远非免费的午餐。从债券到股票再到房地产,这一被束缚的受众为政策付出了代价,收益率低迷。市场经济必须在更少的资源下做更多的事,在更自由的环境中竞争全球资本。 短期内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但其局限性同样明显。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正在下降,缩小了为日益复杂的经济填补资金缺口的资本池。领导者无法仅凭意志力增强经济——激励措施才是真正的推动力。金融压制只是将问题推迟到下一代,对于中国日益缩小的人口来说,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影响更加迫切。或许是时候设计一种新的“捕鼠器”。 “这不是一个新兴市场的心态。这是一个新兴超级大国的心态,” 一位宏观投资者说。这一次,成为头条的是中国的外汇重估,而不是他过去对贬值的著名预测。 “世界误解了中国,认为它是意识形态驱动的。1979年标志着务实主义的转变,”他继续说道,提到邓小平打开中国大门的那一重要时刻。“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中国在1979年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亮相标志着其新时代的开始。控制通胀成为了优先任务,经过15年的努力得以实现。1994年,双轨制的外汇系统被取代,为现代化、融合的经济奠定了基础——虽然在转型前进行了最后一次贬值。 中国通过内部手段管理银行危机,1998年和2004年都进行银行资本重组。这些行动并不像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所为。 汲取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痛苦的经验教训,中国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了调整。“中国正在改写规则,”投资者评论道,眼神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线索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市场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规则……而政治家们在修改时需要用粗重的笔。”
lg
...
风起
09-30 19:31
格隆对这波行情五个焦点性问题的回答
go
lg
...
么干的大背景,高度相似,也是2008年
金
融
危
机
之后,日本进入了新一轮经济通缩,叠加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失业。这导致东证指数自2007年7月之后经历了持续3年的阴跌,跌幅高达60.3%,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2010年10月,日本央行决定购买追踪东证指数和日经指数的ETF,开创了央行购买ETF的先河。 效果如何? 短期成效非常明显。政策宣布后,3个月指数涨了19.7%。但,之后指数开始掉头向下,一个月之后,指数不但较2月高点下跌了21%,还跌破了政策颁布前的市场低点。 日本股市真正走牛,是在2013年安倍晋三重返首相职位,推行“安倍经济学”,“三箭齐发”,经济摆脱通缩之后。股票市场此时才正式启动了一轮持续牛市,3年时间,指数涨幅达到131.5%。 纯粹的央行买入动作引致的流动性改善,并不能带动股票市场的长期上行。最终,资本市场反弹的可持续性和高度,一定是取决于经济能否成功摆脱通缩,企业盈利能否触底反弹。 所以,如果你哪天发现经济告别通缩,企业盈利恢复,再去退掉媳妇,卖掉房子,两横一竖,会更稳妥。 03未来会不会发展成真正牛市? 有相当的可能性。我们需要观察,也乐见其成。 做出以上判断,是基于现实上的两大积极因素: 1)美联储降息,会为全球提供流动性,我们把这个称为美元的流动性反哺。我们的预测是,近年75-100个基点,明年100个基点,后年50个基点,大致三年时间,联邦利率降到3以下去。这回为全球提供3年的宽松期。 当然,美联储降息,是在释放流动性,但能不能争取得到,那是你的本事。因为钱也可能去印度、去越南。 研究好美联储,你的财富大门就打开了一大半。国内有很多其蠢无匹的人,天天把美联储动作和收割挂在一起,加息也是对全世界的收割,降息也是对全世界得收割,而且这种理论还真有一堆人信。你说人要蠢到什么程度才会这么去琢磨事情? 第2大积极因素,中国开始搞经济了。 我们过去很长时间,其实是没有全力以赴搞经济。邓公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当然,我们要观察这个搞经济的持续性。就像民企是自己人。2018年就说的,但后面几年的做法与这个定性还是有相当差异的。你们参加了8月拼多多的业绩会吗?那是一场机器诡异的业绩发布会,他们的高管全场都在说自己的不好。背后是拼多多顾及涨得好,黄峥倍排到了首富,他们吓坏了。 流动性、经济基本面,这是牛市的根基,再配合我们的低估值,牛市也就顺利成章。这三个要素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搞经济。 04该怎么操作? 只说两点: 1)两个字,要快。四个字,要快,要狠。三个一点:胆子大一点,下手快一点,动作狠一点。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个迅速,无比重要。要克服前面旷日持久熊市折磨导致地心灰意懒、草木皆兵。手快有,手慢无。你要做好三年不开张,一旦开张就要管三年的准备。 不要犹豫,不要等。人固有一死。宁可死在行情发动时,也不可死在行情发达时。行情初期死了,那是你时运不够,最多算是被贪婪和野心撑死的,死了也是个烈士,死得其所。但行情过热时才贪婪,然后因为贪婪而死掉,那就是蠢死的,没有人会瞧得起你,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说的难听点,这种人,死了是不能进祖坟的。 2)注意退出。一项投资策略真正的考验,不是如何开场,而是如何收场。真正的牌桌高手,不是拿到一手好牌的人,而是知道何时退出牌桌的人。投资是为了赚钱,想赚钱,就一定要以退为进,以终为始,把赚到的钱落袋并锁定。没有涨到天上的大树,再大的牛市都一定会终结。投资本身是天然带有赌性的玩意,久赌必输。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需要你拿你和你家庭的未来去赌的东西。永远会有下一个牛市,你得让自己一直活着。 05什么时候撤退? 两个参考: 1)前次口罩行情,算是局部转向行情,大盘涨了17%。这次彻底转向,逻辑上不低于这个。目前大盘还只涨了13%。 2)估值水平,主要看股息率。我们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2.2%,沪深300股息率3%,回到2.7%,大概10%空间,能去往3380点左右。回到2.5%,那就还有17%的空间,对应3580,大致3600的位置。 当然,会有人追问一个问题,买什么呢?其实在牛市,买什么,最不是个问题。你只需要根据相关行业的估值弹性、业绩弹性,也就是贝塔值的高低,做个排序,由高到底去撸一遍就好了。这个次序非常重要,一定要由高到低的顺序去撸。比如,行情启动初期,贝塔值最高的,一定是券商、保险、交易所、资产管理机构这类公司。再比如,在当下,买房,就肯定不如买房地产股。 好了,格隆再次祝福所有人都能在这波行情里赚得盆满钵满,更期待我们的经济能借助这波纠错行情的加持,由点及面,真正走好,把它推动成一波股市、经济彼此成就的真正牛市。
lg
...
格隆汇
09-30 19:06
暴力拉升难以持续!当前大盘只是2月上涨的“放大版” ,牛市启动时机未到!
go
lg
...
,后面还有最后一波下跌。我依然认为全球
金
融
危
机
会爆发,全球股市会暴跌,这将是A股最后一波下跌的驱动力。11月美国大选结束,美联储再度降息可能就是全球股市的拐点。 现在应该不少观点都认为沪指2440、2635就是历史大底(有人测算过,如果没有“无形之手”强力托举大行等权重,沪指可能早已跌破2440)。而无论如何,我目前依然认为这两个低点会破掉。如果我错了,那么就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没有衰退,全球股市继续牛,或者全球经济软着陆,总之是近两三年依然不会有
金
融
危
机
。另一方面就是全球
金
融
危
机
如期爆发,但由于国内率先开始“着陆”,最坏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国际
金
融
危
机
对国内的冲击小到不会令股市再创新低了。 如果我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那么11月-12月底(最晚明年年初)美股将引领全球股市展开暴跌,A股反弹结束后完成为期数月的最后一跌,将2018/2019年低点跌破后在明年见到真正的历史大底。如果我的判断部分正确,那么11月依然是拐点,大盘会出现大幅回调,只不过不会破今年2月的低点,然后启动牛市。如果我的判断完全错误,那就是牛市直接开启,后面将是长期震荡上涨。 未来我们都可以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去观察几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会愈发明朗,我主观认为自己至少不会完全错误。(公 号“中产投资”)
lg
...
金融界
09-29 18:51
上一页
1
•••
11
12
13
14
15
•••
46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猝不及防!中国股市突然遭遇暴跌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突发!一则数据暴击欧元,美元冲破108,黄金触及2700 比特币大狂欢
lg
...
市场突然剧烈震荡上行!知名美媒记者:华尔街未来几天可能有“大事”发生……
lg
...
普京一再暗示动用核武器,黄金暴拉触及2700!小心这一巨大利空
lg
...
【比特周报】中国“最懂区块链官员”宣告开除党籍和公职!特朗普一举刺激比特币上破9.9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