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下半部分,我将为你分享巴菲特财富人生的三个秘诀:浮存金、复利和不可思议的专注精神。浮存金和复利这两个词,听上去可能会有点陌生,我会在介绍财富秘诀的时候,再为你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 第一部分-影响巴菲特一生的三个男人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 那咱们为了区别这两位巴菲特,下面讲述的时候,我们统一称呼巴菲特的父亲为霍华德。 霍华德是一位职业的股票经纪人,不过他更大的兴趣是政治。 霍华德还曾经一度在华盛顿担任了国会议员的职务,但是为人正职的霍华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仕途上并没有特别高的成就。 另外作为股票经纪人,霍华德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 所以巴菲特并不是富二代,他没有从父亲这里继承到财产,但是霍华德却给巴菲特留下了一件无价的财富,叫内部计分卡。 内部计分卡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它的反义词,外部计分卡。 这个词更好理解一点。 人是社会动物,做什么的时候会站在别人的视角来审视一下,非常重视外部的世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这就是典型的按照外部计分卡形式的人。 那么内部计分卡呢就正好相反, 一个人从不关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评价自己, 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形式,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和权威的影响。 简而言之,一个按照内部计分卡做事情的人,他就是独立思考有主见的人。这个宝贵的品质,使得巴菲特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 能够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独立而理性的思考。 在重大金融决策的时候,不会摇摆不定, 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准则。 为了阐述清楚内部计分卡对于自己的投资生涯的重要作用, 巴菲特用一道选择题来说明,他问, 你是想被当作世界最伟大, 但实际上却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资者, 还是愿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无能, 而实际上却是最优秀的投资者呢? 很显然,巴菲特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 1999年,互联网风起云涌, IT产业爆发性的成长不仅诞生了很多世界级的富豪, 而且让所有人都沉浸在疯狂上涨的股票市场里面。 巴菲特却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批评了互联网产业, 他认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对未来的依赖太重了, 公司的价值都在不确定的未来, 所以他不看好IT产业。 这个话一出,引发市场人士的激烈批评。 这些人就说了,巴菲特这是为错过IT产业封口而找的借口,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而这一年,巴菲特的投资收益比以往每年都要低,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看巴菲特的笑话, 这个老头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是,坚持内部计分卡,坚持独立思考的巴菲特不为所动, 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反复重申他对IT产业的不看好。 那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进入新前年,科技股泡沫破灭, 大部分IT新贵都烟消云散,很多投资人都破产倒闭。 但是,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毫发未损。 巴菲特在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 经历了多次股灾,却依然能够保持卓越的投资收益, 这个和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内部计分卡, 不盲从,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你肯定会问了,我怎么样才能拥有内部计分卡呢? 这个和你的童年的经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小时候如果你的父母关注的重点是全部世界怎么看你, 他们因此忽视抹杀你的真实想法, 那么不论以后怎么调整,你多半还是使用外部计分卡。巴菲特呢,非常幸运,他有一位100%使用内部计分卡的父亲。 霍华德在巴菲特成长的过程里面, 言传身教,培养了巴菲特强大的内部计分卡。 巴菲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和父亲去看棒球比赛, 一般比赛间隙都会介绍一下观众席上的社会知名人士。 霍华德呢,因为政治和不妥协得罪了很多人, 所以当介绍到他的时候,他一起身,结果全场嘘声一片。 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巴菲特呢,发现父亲站在那儿一言不发, 坦然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所以巴菲特后来就感慨,他的父亲是一个真正不随大流的人, 他根本就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霍华德对巴菲特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 是在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带他进入了金融世界。 巴菲特小的时候啊,一有机会就去父亲的办公室玩, 在那儿巴菲特就发现,自己对金融市场的数字非常感兴趣, 他甚至希望能够搞清楚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 七岁的时候,巴菲特就开始阅读父亲书架上关于债券投资的大部头的书籍。 十岁生日的时候,巴菲特希望生日礼物是去一趟华尔街。 霍华德呢,不仅带他去了华尔街,看到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甚至还带着小巴菲特去华尔街拜访了高盛集团的传奇CEO温伯格。 在那次的会面里面,大名鼎鼎的温伯格做了一件让巴菲特终身难忘的事情。 在他准备出门结束拜访的时候, 温伯格亲切地询问巴菲特,你最喜欢哪一支股票。 巴菲特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好运气,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他出生在一个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 他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巴菲特认为,父母是自己在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虽然他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过任何的财产。 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去哥伦比亚大学上学的时候, 就已经是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了。 而在哥伦比亚大学,他遇到了一位带领自己走上职业投资人道路的老师, 这个人就是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被誉为华尔街的教父,是一位非常经验丰富的股票投资专家。他于1949年出版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股票市场的运作规则,并详细展示了他如何运用理性和数学方法对股票进行评估。在格雷厄姆之前,没有人能够清晰解释股票市场的运行方式,投资更像是赌博,缺乏系统性。巴菲特的大学室友回忆说,当巴菲特读完《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时,他激动异常,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 从格雷厄姆那里,巴菲特不仅学到了科学系统分析股票市场的方法,还领悟到了两个非常关键的投资理念,分别是"烟蒂"和"资产配置的艺术"。 那么,什么是"烟蒂"呢?"烟蒂"是指香烟吸到最后,只剩下那个小烟蒂,也有人俗称为烟屁股。格雷厄姆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投资中,认为便宜且被忽视的股票就像是被随手丢弃在地上的烟蒂,它们可能看起来肮脏、毫无价值,但格雷厄姆擅长找到这些"烟蒂",点燃它们,并从中获取最后一点价值。 尽管听起来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找到这些"烟蒂",因为其中大部分确实是垃圾,只有极少数值得投资。为此,格雷厄姆研究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投资方法,其中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意味着要考虑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确保净资产大于负债,以降低风险。 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是在资本市场中寻找被低估的股票,然后将投资集中在那些实际价值大于股票价值的公司上。然而,要评估公司的真实价值,控制风险,并为自己留出足够的回旋余地,这才是"烟蒂"投资的核心。 在格雷厄姆的指导下,巴菲特接受了系统性的专业投资培训,熟练掌握了格雷厄姆和"烟蒂"投资的精髓,并成功将其实践于市场。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巴菲特就像捡烟蒂一样,购买了许多价格便宜的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烟蒂"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格雷厄姆还传授给巴菲特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资产配置的艺术",即将资金投入能够获得最高回报的领域。格雷厄姆的方法是,将从一项生意中获得的资金投资到具有更高潜力的另一项生意中,以确保在不同的投资周期中保持稳定的回报。这种多元化经营的思路为巴菲特未来创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奠定了基础。 巴菲特最初购并伯克希尔·哈撒维(Berkshire Hathaway)时,这家公司还是一家传统的纺织厂,属于日薄西山的传统产业。随后,巴菲特不断向其中注入新的盈利资产,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拥有股票、债券和大量现金的超级投资帝国。伯克希尔哈撒维旗下的多家保险公司覆盖了整个保险行业,还持有包括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联邦快递、华盛顿邮报、糖果公司等众多优质公司的股份。这家公司几乎难以归类为某一类型的企业。 有人开玩笑说,微软靠出产软件成为了世界500强公司,可口可乐依靠卖可乐成了世界500强公司。那伯克希尔哈萨维呢?它靠生产钱成为了世界最知名的企业。 有人就计算过,如果你在伯克希尔哈萨维成立的时候投资1万美金给巴菲特,那么到今天你将获得超过2亿美金的税后收入。伯克希尔哈萨维的股票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增长, 已经从巴菲特入手的时候不到10美元到今天的26万美元一股, 估计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巴菲特的挚友: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多年来的得力合作伙伴,可以说这两位一起打造了伯克希尔哈撒维帝国,并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投资记录。在许多巴菲特的粉丝看来,有时候很难区分巴菲特和芒格,因为他们两人实在太相像了。 巴菲特和芒格都有一头银发,连梳头发的方式都一模一样,他们的步态也相似,身体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这两位经常穿着一款灰色的西装,看起来不太讲究打扮。两人还戴着类似的老式眼镜,但从中透出的目光都充满智慧。他们不仅外形相似, 而且思考的方式、投资的策略都很相似。 不仅外表相似,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投资策略也非常相似。以至于后来芒格接受审查时,甚至被相关部门问及是否是巴菲特的分身。面对这种幽默的问题,芒格的回答充满个性。他首先承认自己和巴菲特在行为模式和说话方式上有些相似,但他也表示,自己从不做次要合伙人,他有自己的活动范围。的确如此,在巴菲特和芒格长期的合作中,两人相互影响、吸取对方的长处。这俩人自从1959年在朋友组织的午餐上认识以后, 就一见如故, 热烈的交谈从那个时候开始, 持续到今天已经将近60年。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金融世界里的一段佳话。 虽然在外人看来,巴菲特名气更大一些,但是芒格的粉丝也不少。芒格为巴菲特带来很多新的投资理念, 也帮助巴菲特完善了自己的投资哲学。 比如巴菲特就常常提到芒格的鞋扣理论,并且表示这个理论给了他很深的启发。那所谓的鞋扣啊, 就是过去老式皮鞋上的金属扣子, 可以固定鞋带的小玩意儿。 鞋扣理论来自芒格的一个同学的父亲。这个同学的父亲有一个朋友, 计划在鞋扣市场囤积居奇。因为鞋扣市场非常小, 所以这个人最后占据了整个鞋扣市场, 因此沾沾自喜。 垄断鞋扣市场让他感觉良好,就自认为是各个方面的全能专家,对所有的事情都高谈扩论,指手画脚。 芒格认为,这个方式是大错特错的。芒格也是一个好为人师的, 他喜欢步道。但是, 他始终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保持谨慎, 从来不在这些领域发表看法, 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鞋扣的受害者。 这里引申出去一些内容,查理芒格的投资方法论之一:多元思维模型。他非常强调这种多元思维模型。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曾经说过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科学),社会才能进步。而芒格认为,人也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芒格天生喜欢琢磨,喜欢寻根究底,对各种问题拥有浓厚的兴趣,且以学习过程为乐,终身学习。 芒格给出的答案就是他的多元思维模型,或者他叫做普世智慧——芒格说掌握80~90个模型就差不多,虽然非常重要的就那几个。多元思维模型实际上是一种跨学科融会贯通的思维模型,其与当下的教育体系是违背的,后者更倾向于培养专才,而不是芒格讲的通才。 这种模型听起来很难,但是芒格认为你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并不难做到。如果你只能记得一些孤立的东西,而不能建立一套体系将他们连接起来,那么就没用了。不能掌握足够的跨学科知识,知识认知领域过于单薄的情况下,人们就可能陷入“锤子困境”——对于那些拿着锤子的人来说,全世界都像钉子。也可能会带来“鞋扣情结”——一个人在鞋扣行业取得领先后,觉得自己在各个行业都具备领先的技能。 综合来看,在芒格多元分析模型里面,比较重要几个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尤其是心理学——投资机会往往来自他人的误判,这个他人包括其他投资者,或者企业经营者等。他还有一些其他知名的投资方法论,诸如聚焦能力圈、耐心等待机会、集中投资、长期持有等等,都是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反复研读的,以后我们有机会也可以专门介绍芒格。 那说回巴菲特,受到芒格鞋扣理论的影响,巴菲特也给自己圈定了一个能力范围。他总结自己, 只能做好能力范围之内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钱, 第二件事情是投资, 第三件事情是自己的生活。除此以外, 巴菲特既不感兴趣, 也不会随便指手画脚。这一点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里表现得非常突出,那就是:巴菲特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坚决不投。 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忘年交好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强力推荐,让他去买微软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依然选择拒绝。因为他自己, 首先对IT行业不了解, 第二个, 也没有兴趣了解。 此外,芒格还对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注入了很多新的想法,完善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比如说, 让巴菲特重新思考"烟蒂投资策略"。 在巴菲特投资生涯的前期,他都是遵循着格雷厄姆的烟蒂原则,买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格雷厄姆的这套投资方法, 本质上就是用量化的方法对每个股票进行分析。虽然说是一个笨方法, 但只要理性的执行, 把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投资的时候时刻谨记, 买入就是为了卖出, 绝对不要贪恋的原则, 就可以保证赚到钱。 巴菲特呢就是通过投资烟蒂公司,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但是, 巴菲特并没有意识到格雷厄姆的烟蒂理论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格雷厄姆是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的投资人,他的投资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悲观色彩, 始终保持着对金融灾难的警惕。这种悲观主义导致的结果就是, 格雷厄姆的投资始终停留在非常辛苦的"弯腰减烟蒂最后吸一口"的苦差事上, 赚辛苦钱。这个理论在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成熟的时候, 非常奏效。因为市场上有很多被低估的股票, 但是呢, 随着经济的好转,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票市场, 这样整体的股票价格都会被推高, 便宜的股票就会越来越少。而且, 过热的市场会引发垃圾股票的价格, 都被热炒, 不理性的市场不适合烟蒂投资的逻辑。 但是巴菲特仍然没有放弃烟蒂投资,毕竟他曾经是通过这个投资赚了钱的,人的习惯不容易改变,就连巴菲特也不例外。 受到巴菲特的影响,芒格也在采用烟蒂的原则,寻找好的投资机会。但是芒格的寻找标准不一样, 他喜欢做大生意。芒格不满足巴菲特, 只盯着公司的资产负债来考察公司。 他认为,这些研究报告只能反映公司的部分问题,他更关注的是这家公司的无形资产方面的内容, 比如说,它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商业模式以及行业前景等等。 与此同时,巴菲特在进行烟蒂投资的时候也遇到了瓶颈。一方面, 股票市场蓬勃发展, 便宜的烟蒂公司已经很难寻觅。另一方面, 此时巴菲特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他的合伙人公司可以调动的资金高达数千万美元, 他已经不是股票市场上的散户了。 那巴菲特就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为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花钱购买已经被高估的烟蒂公司, 肯定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那芒格的投资策略, 就为巴菲特打开了思路, 也让巴菲特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后来总结,以合理的价格,买一个好公司,要远远胜过 一个好价格买一个合理的公司。也就是说, 以贵点的价格买一个管理制度完善, 公司经营者具有良好口碑, 有信誉的公司, 远比以便宜的价格, 买一个各方面都有瑕疵的公司要划算。 另外巴菲特还诚恳的表示, 好的投资就是寻找有一流管理的一流生意。这点芒格很早就理解了, 而自己是一个迟钝的学习者。 所以在这之后,巴菲特开始逐步脱离自己投资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钱购买尽可能便宜的股票, 抛弃了买入就是为了卖出的短期投机策略。他开始进入自己投资生涯的成熟期, 他更多地去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 未来发展, 管理层的水平等等更为抽象的问题。只有优秀的公司才能够进入巴菲特的法眼。从这个时候开始, 巴菲特开始逐步形成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策略。 第二部分-巴菲特的三个财富秘诀 巴菲特作为全球超一流的股票投资家,尤其是在变化莫测的股票市场上能够保持着几十年的超高收益,他一定是有许多成功秘诀。 那么在这部分里,我就来为你继续分享巴菲特成功的三大财富秘诀:浮存金、复利和超强的专注力。 浮存金 首先来为你介绍一下,浮存金。说白了就是预先收取,然后再支付的钱。 这么说,你一下就明白了,这个钱一进一出,这中间是有时间差的。那么如果利用这个时间差,把这些钱拿去投资,岂不是非常合适?没错,确实有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坚持这么做,这个人就是巴菲特。他旗下的保险公司就是在为巴菲特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大量的浮存金,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其实很多行业也都有浮存金,比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理发店、餐厅、健身房,总是希望顾客能够办一张卡,然后预存一些费用,然后可以刷卡消费。但是这些零售和消费行业的浮存金跟保险行业的浮存金相比,那个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保险行业的浮存金有着天然的巨大优势,购买保险的消费一般都很高,每个人的保费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二,理发店和餐厅尽管预先收取了费用,但是这些客户很快要来消费。这些钱不能在账上趴很久,但是保费完全不一样。保费从收取到赔付,中间有时候可能长达数十年,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赔付。 买过保险的朋友都知道,买保险,绝大部分人都是赔钱的,是用自己的现金去购买一份保障而已。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保费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现金流。金额高,使用周期长,而且成本低廉。 既然浮存金有那么多优点,怎么其他人没有像巴菲特一样利用浮存金投资呢?原因很简单,巴菲特起步非常早。 上世纪五十年代,巴菲特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保险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如何利用保险浮存金进行投资,他有大把的资金来购买便宜的股票。 那巴菲特是怎么做到的呢? 回到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秋学的时候,差不多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巴菲特偶然发现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除了投资股票之外,还担任一家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企业的董事长。爱学习的巴菲特带着疑问亲自到这家企业探个究竟。 就是在这次拜访中,他了解到,这家企业是一个在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汽车保险业务。和传统的汽车保险公司依靠保险经纪人出售保险业务不一样,这家公司通过邮购营销把保险产品寄递到目标客户的办公室或者家里,那么成本自然就大大下降了。 那你可能会问了,成本是降下来了,但是没有保险经纪人的把关那些酒鬼啊,经常超速驾驶的人收到营销的邮件购买了保险,那这个公司不是赔得很惨吗? 这一点他们早就想到了,为了规避那些保险公司不希望遇到的客户,他们只向政府雇员销售汽车保险。我们都知道,政府雇员是非常遵纪守法的,他们不但不会酒后驾驶,也不会超速,他们的谨慎还会降低出险率,这相当于变相又降低了公司的成本。 所以巴菲特回到哥伦比亚大学还不到48个小时,立刻抛售了自己资产组合的四分之三的股票,把套现出来的钱全部拿来购买这家保险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开始逢人就推荐这只股票,还预测他将会在五年之后价格翻番。但是很可惜,很多人都没有像巴菲特那样深刻地明白保险行业的威力,他们就嘲笑巴菲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在当时,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保险,复杂的精算在外人看来更像是赌场里的赔率。巴菲特阴差阳错通过跟这家公司打交道,走进了保险行业。巴菲特甚至一度想在毕业之后去做一个精算师。不过呢,随着对保险行业的不断深入了解,尤其是当他发现保险浮存金这个更大的秘密以后,巴菲特找到了自己愿意做一辈子的事情,赚钱。巴菲特知道,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它必须要盈利。收取了巨额的保费之后,保险公司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用钱赚钱,而赚钱恰恰是巴菲特最感兴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在巴菲特看来简直就是免费的资金。从收款到支付,中间间隔长达几十年,而且还不需要付利息,哪有比这样的买卖更完美的呢。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如日中天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其实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保险帝国。它囊括了包括售险、财产险、健康险和再保险等所有种类的保险业务,也给巴菲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弹药,能够在资本市场上买到极具价值的企业和股票,使巴菲特的财富呈几何成熟的增长。 当然,除了保险之外,巴菲特还在搜寻其他可以获得稳定浮存金的公司。 蓝筹印花公司,就是巴菲特另外一个浮存金宝库。这家公司对于巴菲特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这是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芒格的第一次联手合作。 上个世纪60年代,芒格向巴菲特推荐了一家名叫蓝筹印花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发行礼品券。那个时候,美国的商家非常盛行用各类礼品券来招揽顾客进行促销。最开始的时候,是商家们自己发行礼品券。但是后来,随着这样的促销活动越来越受顾客的欢迎,有一些公司就开始专门从事礼品券的业务。蓝筹印花,就是当时的最大的礼品券的公司之一。但是等到巴菲特和芒格关注到这家企业的时候,礼品券市场其实已经不在发展的黄金期了。蓝筹印花也处在业务缓慢衰退期。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商议以后,依然决定出手购买蓝筹印花。 首要的原因就是,蓝筹印花拥有大量的浮存金。商家们向蓝筹印花支付大量现金购买印刷的礼品券。到消费者前来兑换这些礼品券之前,这些现金都趴在蓝筹印花的账上。所以蓝筹印花积累了大量的现金。但是因为管理层的保守,这些现金并没有被好好使用。 另外一方面就是,礼品券市场正在萎缩,蓝筹印花的股价也很低迷。这就给了巴菲特一个超级的好机会。于是巴菲特和芒格两个好朋友一拍即合,联手拿下蓝筹印花。从拿下蓝筹印花的第一天起,巴菲特就开始帮助这家礼品券公司转型。他把趴在蓝筹印花账户上的浮存金拿来购买了一系列优质的公司,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浮存金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资帝国,但是凡事都有两面。 现在巨额的浮存金也给巴菲特带来了新烦恼。 最新的消息显示,伯克希尔哈萨维的账上有将近1400多亿美元的现金。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银行账上趴这么多现金,那实在是无比幸福。但是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些钱趴在账上,那就意味着浪费,巨大的浪费。但是巴菲特却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资本市场已经被培育得非常成熟,到处都是投资者,投机者也有很多。所以巴菲特已经很难像最初的时候,在股票都很便宜的时候,大把大把把它们买进来。对于巴菲特来说,趴在账上的1400多亿美元的现金,是他的投资生涯遇到了一个新挑战。他可能需要找到新的投资方法,才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 复利 重复的复,利率的利,也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利滚利。把上期投资所得的本金和利息都作为下一次投资的本金。所以每一次投资或者继期周期开始的时候,本金是不断增加的。 复利这个东西,其实有着非常神奇的累积效应。了解过复利公式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复利的计算公式里,隐藏着巨大的数学放大效应。虽然每次都只是增加了小小的利息部分,看起来呢,也并不会让投资的收益增加很多。但是天长日久,这个数字将是相当惊人的。 给你来简单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存入了1万美元,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每年都把所得的收益放到下一年的投资里面去。那么到80岁的时候,这个人的最后收益是多少钱你能想象吗?是6亿美元。 今天的我们当然都已经知道复利的威力了,但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巴菲特才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当时,年仅10岁的小巴菲特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叫做《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在这本看上去很像鸡汤成功学的书里,巴菲特第一次知道了复利这个概念。 这本书告诉巴菲特,他需要先赚1000美元,然后以此起家,只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每年把所得持续投入进来,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年仅10岁的巴菲特深深的被触动了,他仿佛看到自己口袋里的钢镚,正在变成一张一张的美元百元钞票。他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的优点就在于,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立下当百万富翁的誓言,巴菲特就开始努力地向这个目标进发了,他想尽一切办法赚钱。 14岁的时候,巴菲特就已经积累到了启动所需的1000美元资金。此后,巴菲特一直采用复利投资,就是把赚到的每一笔钱都投入到他的生意当中。 其实,投币担子机的生意就是一个典型的巴菲特式复利投资。高中生巴菲特投资了25美元,买了一台二手的威尔逊牌投币担子机。他能跑到自己家附近的理发店,跟理发店店主说,自己是威尔逊担子机公司的代表,受公司委派来谈合作。理发店不会承受任何风险,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只需要腾非常小的一块地方,放一个担子机,就可以获得担子机带来的一半收益。 理发店店主一听,还挺划算的,一方面可以额外收取担子机的收入,一方面担子机也会带来更多的客流。于是呢,巴菲特的第一笔担子机投资就成交了。结果一周以后,巴菲特就把自己投资的25美元给收了回来。他马上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里所讲的那样,用赚到的25美元买了第二台担子机,也就是把所得收益放入到下一次的投资里面去,进行复利投资。随着收入的增加,巴菲特还在持续购买担子机,并且把担子机铺到更多的理发店。与此同时,他还订阅了刊登二手担子机信息的刊物,随时跟踪担子机市场的发展,看到便宜的二手担子机,果断拿下。结果这个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到后来巴菲特所在高中,人人都知道他的担子机生意,同学们都想入伙,就像是追着抢手的股票一样。 这个时候,巴菲特真正亲身体会了复利的魔力,他就像一个发动机一样驱使着金钱为自己辛勤的工作。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巴菲特都在实践复利投资。 当巴菲特的身价已经超过了36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大富豪时,他在回答关于理想的企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理想的企业就是具有极高资本回报率的企业,能够借助大量资本实现高额利润,是可以成为赚钱机器的公司,这样才能够通过这些企业实现资金周转并购更多的赚钱企业。 从高中的时候担子机到登上世界富豪榜,你会发现,巴菲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他的投资策略始终没有变化,即不断地从保险业获取投资资本,通过研究和评估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然后进行投资,此后让复利效应发挥作用,推动财富呈几何数量级的增长。 当然,巴菲特还特别指出,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有两个基本原则需要永远记住,第一个原则是不要损失本金,第二个原则是记住第一条。 巴菲特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概括了投资的核心,投资的关键不在于收益率有多高,而在于不要损失本金,一个年度的亏损需要在后面的时间里用更高的回报来弥补,因此就要冒更大的风险,这往往得不偿失。 巴菲特非常喜欢用一个比喻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他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巴菲特这里说的“很湿的雪”指的是投资的本金,这部分他已经通过保险业解决了,那么“赚钱”呢就是帮助巴菲特找到了很长的坡。注意,巴菲特在这里说的“很长的坡”是指需要沿着长时间的平稳下降的坡滚下来,才能变成大雪球,而不是沿着陡峭的坡急速滚下来,那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好了,上面为你介绍了保险业加赚钱,这是巴菲特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两个财富秘诀。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其实是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是人人都知道的投资法则,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资本市场上没有第二个巴菲特呢?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取得巴菲特一样辉煌的投资成绩呢? 事实上,资本市场上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他们收购保险公司,获取投资本金,然后寻找投资项目进行赚钱投资,简直就是按照伯克希尔哈撒维的模式在打造自己的公司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超越巴菲特的业绩,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信托公司都希望模仿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和投资组合,他们的做法在外界看来的确很像伯克希尔哈撒维,但实际上并不是。为什么不是?巴菲特看似毫不费力地取得的成绩背后,隐藏着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力才能完成,这才是巴菲特成功的关键所在。 专注力 巴菲特在回答“人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给出的答案就是专注。巴菲特的专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连他的搭档查理·芒格对此都深表佩服。他说,巴菲特简直就是一部专注的学习机器。 我们解剖一下巴菲特的专注就会发现,他其实并没有专注在什么高难度的事情上。巴菲特的专注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一些很简单而且也很笨的事情。 2004年,已经74岁的巴菲特从经纪人手中接过一本包含了韩国股票的详细列表的书。巴菲特一直在研究全球经济,他希望能够寻找到被忽视和低估的国家和市场,在其中寻找值得投资的好公司。那这次呢,他锁定了韩国。 确定目标之后,巴菲特开始一夜一夜的翻阅这本书,一页一页的钻研,每一页的每个数字他都不会放过。因为韩国的企业会计规则和美国的不一样,为了不轻易被这些数字迷惑,巴菲特又开始研究韩国的会计准则。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全球最富有的人亲自在做的事情吗?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巴菲特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平常的工作状态。他每天早上,从他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出发,早上八点半到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他也用了大半辈子了。巴菲特就开始专注的工作。 他首先会阅读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然后是伯克希尔哈撒维旗下公司传递过来的各种报表和数据,从卖出了多少份汽车保险到拿到了多少监狱的看守制服订单等等。巴菲特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可以记住这里面非常多的数字。然后巴菲特开始钻研自己没有买的几百家公司的报告,以及学习他认为值得投资的海外市场的情况。 必要的时候,巴菲特会亲自去拜访这些企业,并且跟企业的管理者、股东面对面的交谈。但这个并不是金融投资家的通常做法。大多数投资者喜欢坐在办公室里读别人的报告。 巴菲特呢,就像是一个对所有细节都关注的侦探,他不仅会阅读成百上千公司的一手信息,而且他还会去股票交易所调取相关公司的更多资料,甚至会去图书馆找到几十年前的报纸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研究这些公司。就好像当年跟随格雷厄姆学习的时候,巴菲特会搜索关于他的一切资料。无意中就发现,格雷厄姆从来没有对外披露他担任着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这件事激发了巴菲特的好奇,他亲自到这家公司拜访,然后走进了保险行业。巴菲特在解释他为什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在这些细节里,用这么笨的方法做投资的时候,是这么回答的。 他说,对我来说,就像是认识一个女孩子,你必须要亲自了解她的一切。 举个例子来说明,巴菲特了解得有多么深,纳税申报单也是巴菲特认真学习的材料。他在钻研的过程里面就发现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家知名儿童福利机构的纳税申报单有问题。于是呢,他就拿出研究上市公司财报的镜头,发现了这家福利机构非常恶劣的滥用捐款。巴菲特呢,通过媒体曝光了这个事情。这个报道还获得了当年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大奖普利策新闻奖。和这个新闻分享普利策奖的另外一篇获奖作品,就是《华盛顿邮报》揭发尼克松竞选丑闻的水门事件的报道。足以证明巴菲特的这个发现有多么重要。 不过,巴菲特除了非常生气这些人滥用善款之外,他更心疼的是那些钱被随意堆放在哪里,没有合理的利用,连预算都没有。巴菲特认为,不能把钱用来赚钱,那也是罪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项娱乐活动能够让巴菲特分心的话,那就是打桥牌。这几乎是巴菲特除了投资之外的最大的爱好。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三个人会打桥牌,他不介意永远坐牢。巴菲特对桥牌这个兴趣爱好的专注程度,不亚于他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因为专注打桥牌,巴菲特还差点就成为世界桥牌锦标赛的冠军。为了能够成为专业桥牌手,巴菲特拜了世界冠军奥斯伯格女士为师。在奥斯伯格的建议下,巴菲特甚至同意让人在他的书房装上一台电脑,这样他就可以每天饭后都玩上几个小时的桥牌。 要知道,让巴菲特用电脑这个事儿,连比尔盖茨都没有成功过。比尔盖茨曾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说服巴菲特用电脑。比尔盖茨说,电脑可以让巴菲特随时关注自己公司的股价走势。巴菲特的回答是,我可不想五分钟看一下结果,更何况我对股价走势比谁都清楚。比尔盖茨还不死心,他说他要派微软最漂亮的销售小姐去叫巴菲特用电脑。结果呢,巴菲特的回答更酷,你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但是我还是会拒绝。 但是对于桥牌,巴菲特选择从了。他不仅每周至少要在电脑上玩12个小时桥牌,他还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做T型股。所以巴菲特对桥牌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为了能够跟奥斯伯格和几位网友切磋牌技,把多年来固定的晚饭时间都提前了。而且玩起桥牌来,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有一次,他家里飞进了一个蝙蝠,正在房间里横冲直撞,结果巴菲特依然端坐在电脑前紧盯着电脑屏幕打着桥牌,眼睛根本就没舍得离开。嘴里还一边念叨,啊,没关系的,他不会打搅我的桥牌游戏。 自从有了冠军级老师的指导,巴菲特进步神速,他已经不满足于在互联网上跟人打牌,而是希望跟更高水平的选手竞赛。于是,奥斯伯格带着巴菲特报名参加了桥牌的顶级赛事世界桥牌锦标赛。他们参加的是男女混合双打的比赛。这个赛事影响力很大,参赛的选手非常多。不过当巴菲特出现在赛场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认出他来了,成为了赛场的一个焦点。奥斯伯格的心理预期啊,是通过真实的比赛为巴菲特积了一些实战经验和比赛积分。结果,巴菲特却来劲了。他虽然说水平不如专业选手,但是表现得异常专注,一上牌桌,根本感觉不到身边很多围观自己打牌的群众。比赛的时候,巴菲特沉着冷静应对,他的心理素质特别好,完全发挥出了在家里打牌的水准。而且他还能时刻关注到搭档奥斯伯格的动向,这两人配合默契。最终,巴菲特的专注弥补了自己不够专业的排气,他和搭档竟然打进了决赛。 这个时候,巴菲特却突然选择退赛。退赛的原因是,他得到消息,马上要去谈一笔投资。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发现,那个熟悉的爱钱如命的巴菲特出现了。巴菲特说,他虽然已经玩得很开心了,但是那场投资机会实在太重要了,错过就没了。于是,巴菲特不顾年事已高,冒着曼哈顿的风雪,赶紧去找对方。结果,这次投资并没有成行。这件事情之后,巴菲特有些遗憾,他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坚持参加决赛,也许还有机会赢得桥牌锦标赛。不过这个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不过对于巴菲特来说,只要能够在投资上赢一把,输掉这个冠军也不在乎。所以巴菲特一直认为他是幸运的人。幸运的人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一种让自己更容易发现机会的心理状态。 比如,有一次巴菲特被问到,投资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巴菲特说,我只能说我是个幸运的人,是那种会把金块当做石头踢出来的人。幸运总是眷顾着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能够在机会面前敏锐地嗅到金矿的味道,然后不停地挖掘,直到寻找到它。巴菲特的专注是他成功的关键,他不仅在投资上专注,就连平时的生活也充满了专注。 有一次,巴菲特说,我永远都会为一家普通的美国公司的股东,而且我会永远把它当成我自己的公司一样去看待。对于巴菲特来说,投资不仅仅是赚钱,更是一种责任。他认为,自己是那些股东的代表,他需要保护股东的权益,为他们创造价值,这是他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也是巴菲特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巴菲特也会犯错误,但他犯的错误很少。 当巴菲特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他对未来的预测时,他说,我对未来的预测准确率不高,我可能会错,但是我会尽力去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错了,我会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这种谦虚和承认错误的态度,也是巴菲特成功的秘诀之一。 总之,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投资策略和金融智慧,更来自于他的专注、责任感和谦虚。这些素质共同构成了巴菲特成功的关键,也是他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的原因。 好了,关于巴菲特的财富故事就为你分享到这里。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公司介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主营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