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A股日报 | 1月4日沪指收涨0.22%,两市成交额达7837亿元
go
lg
...
费电子、光伏设备、能源金属、数字媒体、
煤
炭
开采,跌幅居前。 2022年1月4日,沪深A股共有2817家公司上涨,44家公司涨幅超10%(含),强瑞技术、尚品宅配、火星人、百川畅银、呈和科技,涨幅居前; 有1871家公司下跌,4家公司跌幅超10%(含),*ST吉艾、丰原药业、国中水务、生意宝、立讯精密,跌幅居前。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04
中澳突发重磅消息!中国讨论恢复澳大利亚
煤
炭
进口、首批开放四家企业 澳元汇率飙升
go
lg
...
之后,中国官员正在讨论恢复部分澳大利亚
煤
炭
进口的计划。 (图片来源:彭博社)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二与部分电力和钢铁企业开会,讨论了恢复澳大利亚
煤
炭
进口一事。 报道称,该计划将首先允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四家企业自澳进口
煤
炭
。 两名知情人士表示,进口可能最早于4月1日恢复。 这一消息刺激澳元短线飙升。澳元/美元日内大涨1.46%至0.6824,这是大约三周以来的最大涨幅。 (澳元/美元30分钟图 来源:FX168) 澳洲股市
煤
炭
相关公司股价上涨,Whitehaven涨幅一度达到4.2%,New Hope攀升2.1%,Coronado Global Resources一度上涨逾3%。 中国曾是澳大利亚
煤
炭
的主要消费国,不过两国关系在过去数年因禁用华为等不少事件持续恶化,而澳大利亚要求调查新冠疫情源头一事,更促使中国在2020年末非公开禁止进口澳大利亚
煤
炭
。 中国还对一系列其他澳大利亚进口产品实施限制,包括葡萄酒、牛肉和龙虾。 不过,中澳关系近期逐步改善。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 在去年12月,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访问了中国,这也是数年来澳洲首位外长访问中国。
lg
...
会员
tqttier
2023-01-04
收评:沪指涨0.22%创业板指跌近1%,地产股活跃,装修建材板块领涨
go
lg
...
、保险等涨幅居前,光伏设备、能源金属、
煤
炭
行业、小金属、电池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重组蛋白、国资云、Chiplet、CRO、东数西算、云游戏、数字经济等概念活跃。 房地产板块大涨,新华联、三湘印象、新城控股、数源科技、中南建设等集体涨停; 房地产产业链抢眼,帅丰电器、皮阿诺、帝欧家居、兔宝宝、志邦家居、蒙娜丽莎、豪美新材、中装建设等涨停; 数据要素概念继续走高,华扬联众、甘咨询、海得控制、安妮股份、佳力图、声迅股份、凯恩股份等涨停; 信创概念有所降温,仅中远海科、久其软件、深桑达A、南天信息涨停; 电商概念反复活跃,跨境通、实丰文化涨停,天天在线、三五互联涨超5%; 碳交易概念午后发力,岳阳林纸涨停,百川畅银、冠豪高新、优利德等大涨; 银行、保险板块表现强劲,无锡银行、平安银行涨超4%,宁波银行、江阴银行、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超3%; 半导体板块受利空影响表现低迷,天岳先进、富创精密、长川科技、拓荆科技、江丰电子等跌超5%; 个股方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强瑞技术涨停; 继续收购新华三49%股权从而实现100%控股,紫光股份涨停; “果链一哥”立讯精密跌停; 5连板后大股东精准套现,中兴商业跌停。 对于A股,中信建投指出,当前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年报披露季即将到来,1月底前业绩大增的公司和有雷的公司需要全部披露业绩预告,行情总体弱势下年报增长或成为短期热点并带动行业预期转向,但业绩预告不及预期公司股价容易出现回落,这对市场情绪或有一定扰动。 中原证券表示,寒冬终将过去,未来或迎来暖春。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保持六成仓位,短线关注软件开发、通信服务、互联网服务以及风电设备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1-04
海螺水泥:首期拟择机发行绿色中期票据,募资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
go
lg
...
益最大化。 针对“公司今年第4季度外购
煤
炭
价格和第3季度相比,是否有所下降?” 公司回复:受国内外宏观因素影响,2021年下半年以来,
煤
炭
价格飙升并持续处于高位,2022年国内
煤
炭
市场仍处供给紧平衡状态,四季度市场煤价略有上涨。面对煤价高企,公司通过深化煤企的直供合作,提高煤企直供比例,推进
煤
炭
品种结构的优化,合理把控采购节奏,努力做好
煤
炭
成本管控。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04
可转债ETF(511380)成交额破3亿元,连续40日吸金,佳力转债涨近9%
go
lg
...
、美容护理、传媒、通信行业涨幅居前,仅
煤
炭
、建筑材料2个行业下跌。 东吴证券表示,建议以安全性定择券思路。能源革命赛道具有可持续性,可长期关注;积极布局防控放开后增长的相关板块;抓住短期供需错配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可参与
煤
炭
、燃气、生猪养殖等板块的投资机会;此外,对于长期逻辑成立、短期表现呈现相对韧性的军工等板块,符合国家长期战略的信创等板块,可以积极挖掘其中个券的机会。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04
煤
炭
股午后跳水,山西焦煤跌5%,
煤
炭
ETF(515220)跌超2%
go
lg
...
煤
炭
股午后跳水,山西焦煤跌5%,兖矿能源、陕西煤业、潞安环能、平煤股份、山煤国际等跌逾3%。
煤
炭
ETF(515220)跌超2%,成交额超1.4亿元。 开源证券认为,
煤
炭
行业受供需双向影响,但一季度同时也将面临供给的弱现实,供需双弱将导致
煤
炭
价格仍将维持高位。当前
煤
炭
股已得到充分调整,且隐含了一季度经济偏弱的预期,此外又是高股息&低估值,不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且具有足够高的安全边际,攻守兼备。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1-04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涨2.3%,恒生科技指数涨3.39%,阿里巴巴大涨8%
go
lg
...
算、内房股等板块涨幅靠前,苹果概念股、
煤
炭
股、啤酒、旅游酒店股、小金属、黄金等板块跌幅靠前。 内房股、内地物管股活跃,旭辉控股集团涨超15%,旭辉永升服务大涨12.36%,新城发展、宝龙地产、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等涨超10%。 苹果概念股中,舜宇光学科技跌近10%,比亚迪电子跌超4%。
lg
...
金融界
2023-01-04
午评:A股分化沪指涨0.32%创业板指跌0.64%,房地产产业链异军突起
go
lg
...
居前,光伏设备、中药、能源金属、电池、
煤
炭
行业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装配建筑、Chiplet、新型城镇化、东数西算、Web3.0等概念活跃。 房地产板块大涨,中南建设、新华联、三湘印象、新城控股等涨停; 房地产产业链抢眼,帅丰电器、皮阿诺、帝欧家居、兔宝宝、蒙娜丽莎、豪美新材、中装建设等涨停; 数据要素概念较为活跃,华扬联众、安妮股份、佳力图、声迅股份、凯恩股份等涨停; 信创概念有所降温,中远海科、久其软件、深桑达A、南天信息涨停; 个股方面,“果链一哥”立讯精密盘初跳水一度逼近跌停; 5连板后大股东精准套现,中兴商业大幅低开逼近跌停。 对于A股,东北证券指出,市场仍在中期修复的逻辑中、逢低布局,风格均衡些并适度关注双创主线大概率会先行止跌企稳的试盘布局机会。预计1月份有机会逐步修复至20日均线3130点附近或略上方些位置。方向上,低估值权重中的金融地产尤其是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消费类有回落但医药食品等仍有低吸的挖掘机会,科技成长类的军工、芯片、信创、储能以及全球货币紧缩尾声阶段的贵金属等;且倾向于中短期内科创50相对上证50指数更占优些。 东方证券表示,考虑到春节效应,反弹不会一蹴而就,短期震荡攀升是主基调。随着优化防疫和地产政策加快落地,经济活动信心逐渐重建,将提振股票市场做多热情。由于市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传统行业股票有所反弹,但经营景气将跟随经济复苏而回升,估值吸引力依然较强;新兴产业股票估值大幅度回落,但业绩增速依然处于高增长区间,行业龙头公司竞争力仍然突出,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中期布局机会。从当下时点看,年报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可对业绩增长明确的行业或个股进行重点参与。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具备长期吸引力,虽然短期指数走势或有所反复,但机遇大于风险,投资者可对优质个股保持低吸为主。一、重点关注稳增长发力方向以及政策持续加码下有望迎来行业景气边际改善的地产、建材等板块;二、随着疫情防控逐步优化,建议关注免税酒店、机场、航空等板块有望迎来复苏机会;三、逢低关注前期调整较大的大安全板块,包括军工、半导体、信创等;四、逢低关注高景气的大储、海风等成长板块。
lg
...
金融界
2023-01-04
Mysteel参考丨2022年我国
煤
炭
市场分析及2023年展望
go
lg
...
2022年以来,我国
煤
炭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而需求增量有限,下游行业增长缓解,但受国际能源危机影响,
煤
炭
价格大幅上涨。考虑2023年
煤
炭
产量有望与2022年持平、
煤
炭
进口量下降而需求有望小幅增长,且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存在,
煤
炭
价格依然有较强的支撑,
煤
炭
保供稳价工作依然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2022年以来
煤
炭
市场供需矛盾明显缓解,但国际能源危机加剧推升
煤
炭
价格大幅上涨 1.2022年以来我国
煤
炭
生产供给大幅增长 2022年1-11月我国原煤产量保持大幅增长。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生产原煤40.9亿吨,同比增长9.7%,日均产量1226万吨。2022年以来,在
煤
炭
长协保供政策以及产能释放影响下,我国
煤
炭
企业生产积极性高,叠加铁路运力提升,港口
煤
炭
中转作业增加,带动我国
煤
炭
产量大幅增长。 2022年1-11月我国进口煤同比大幅回落。1-11月我国进口
煤
炭
2.6亿吨,同比下降10.1%。进口量大幅回落,主要是印尼
煤
炭
出口禁止政策以及俄乌局势影响全球能源危机,
煤
炭
需求结构有所调整,欧洲采购印尼和美国资源增多,导致印尼和美国
煤
炭
出口结构调整,1-11月我国印尼
煤
炭
进口量回落14.1%,美国进口量砍半,进而影响我国
煤
炭
进口总量回落。 尽管进口量大幅回落,但国内煤矿产量大增,带动
煤
炭
总供给大幅增长。结合
煤
炭
产量及进口量,1-11月国内
煤
炭
总供给量43.6亿吨,同比增长9.2%。 图1:全国原煤月度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图2:全国原煤产量单月同比(单位:%)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图3:全国
煤
炭
进口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2022年以来
煤
炭
需求增量有限 1-11月全国火电发电同比增长仅为0.8%,电力行业用煤需求增幅较小。1-11月份,全国发电量76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增速明显低于去年。发电量增速偏低主要是2022年以来疫情阶段性爆发,影响下游各行业用电需求转弱,1-11月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3.5%,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1.6%,导致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增速明显偏低。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背景下,我国发电结构明显优化,1-11月清洁能源发电(除火电发电)明显增加,同比增长5%,占比提升至30.6%,而我国火电发电占比降至69.4%,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火电增速仅为0.8%,较去年同期下降9.1个百分点。 图4:全国发电量情况(单位: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图5:全国发电量月度同比(单位:%)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图6:全国火电发电累计占比(单位:%)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钢需求减弱。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在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明显增加,分别增长8.9%、9.3%,对钢材需求有一定提振,不过,房地产是钢材消费的主要行业,用钢需求明显回落,拖累钢材整体消费走弱,1-11月粗钢表观消费下降2.6%,国内钢厂限产、减产情况增多,导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4%,生铁产量同比下降0.4%。1-11月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558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用煤需求明显走弱。 建材行业用煤需求走弱。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2022年以来,资金紧张、“烂尾楼”事件影响1-11月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38.9%,施工面积下降6.5%,竣工面积下降19%,对建材消费明显回落,传导至生产端,建筑材料产量大幅下降,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0.8%,平板玻璃同比下降3.6%。1-11月建材行业用电量368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用煤需求明显走弱。 有色行业用煤需求有所增加。2022年以来,受地缘冲突影响,国际
煤
炭
、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涨,导致海外有色金属生产成本大增,企业生产出现阶段性减产。不过,国内能源价格波动幅度不及国际,国内企业生产积极性依然较高,且仍有新增产能计划,除夏季南方水电供应短缺导致缺电影响生产外,其他月份产量保持较高增速,1-11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4.2%,其中耗煤最大的品种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3.9%。1-11月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67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化工行业用煤需求增长。在政策扶持新能源行业持续向好背景下,化工产品需求有所提升,叠加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企业生产表现较好,用电需求大幅增加。2022年1-11月,化工行业用电量4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对用煤需求有一定提振。 3.供需缺口持续收缩,但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助推煤价大幅上涨 2022年以来,我国
煤
炭
供应增速大于需求,供需缺口持续收缩,全国25省下游动力煤库存明显高于2020、2021年同期水平,库存可用天数长期高于2021年同期,基本面边际转弱,叠加在坑口和港口限价政策指导下,动力煤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落。不过,2022年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加剧了全球能源危机,带动国际
煤
炭
、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高点较2月25日涨幅分别为84.4%和107.8%,助推国内煤价长期处于高位。1-11月秦皇岛港5500K动力煤价格为1302元/吨,同比增长25.8%。 二、年底供需双增,煤价或震荡走弱 年末
煤
炭
供应有望增加。在保供政策、新增产能释放以及疫情防控不断优化背景下,
煤
炭
产量将有所增加,但煤矿事故发生,以及疫情持续存在,
煤
炭
产量增量有限,预计12月日均
煤
炭
产量或在1200万吨左右,低于前11个月日均产量1226万吨,预计2022年
煤
炭
产量将达到44亿吨左右。在蒙煤和俄罗斯煤进口量增加背景下,预计全年进口煤量将达到2.9亿吨左右。 年末下游进入消费或不旺。冬季拉尼娜现象将持续整个冬季,并有可能达到中等强度标准,冬季取暖用煤需求将增加。但疫情政策调整,国内新冠感染人数暴增,导致企业制造生产或不及预期,将影响整体用煤需求。 综合供需情况来看,年末煤价或震荡走弱,预计2022年煤价或在 1300 元/吨,同比上涨 25.6%。 三、2023 年
煤
炭
需求或小幅增长,叠加全球能源危机依然存在,高煤价有较强支撑 2023年我国
煤
炭
消费或小幅增长,主要增幅在电力行业。由于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需求,全国用电量将与GDP增速高度相关。2023年我国经济将处于复苏阶段,GDP增速将达到5%左右,预计2023年用电量同比增长4.5%。我国电力行业长期依赖于火电发电,但随着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落地发电,以及南方降水情况好转,水电发电将增强,将抵消部分火电发电,火电发电占比将继续下降,但明显用电量基数较大,预计火电发电同比或继续微增,或在0.5%。 2023年我国
煤
炭
产量或维持在44亿吨。2023年保供政策仍是
煤
炭
生产的主旋律。“十四五”时期,
煤
炭
仍有增产计划:新疆提出新增产能1.64亿吨/年的煤矿项目建设,产能增幅60%以上;内蒙古提出新建一批大型煤矿,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产能占比达到92%;陕西力争2022年全年核增产能800万吨以上;山西提出对符合核增条件的煤矿“应核尽核、应增尽增”,释放先进
煤
炭
产能。但我国尚存在大量的中小煤矿,中东部、西南地区存在大量产能规模60万吨以下的矿井,该部分产能合计5亿吨左右,随着60万吨及其以下矿井的逐步枯竭,该部分矿井将全部退出,预计2023年仍有部分落后产能退出。因此,预计2023年煤矿有效产能或维持2022年水平。 全球能源危机仍然存在,预计2023年进口煤或降至2.8亿吨。近期,日本经济产业省报告称,2026年之前可以按稳定价格供应的长期LNG(液化天然气)合同,目前都已经售罄;美国和卡塔尔是有能力为欧洲带去额外天然气供应的国家,但两国在2026年之前也几乎不会再有新的产能上线。这将导致欧洲面临高价天然气资源,欧洲将继续增加
煤
炭
采购量,分流我国部分进口资源,主要在印尼和美国
煤
炭
资源。高价天然气将继续推动国际煤价上涨。预计2023年进口煤或降至2.8亿吨。 2023年
煤
炭
供需基本面依然偏强,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存在,煤价支撑较强。若煤价涨幅过大,或出台实施限价政策,并继续采取增加
煤
炭
产量的策略缓解涨价压力。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1-04
储能技术路线选择:锂电、钠电、氢能、钒电产业链谁将胜出
go
lg
...
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煤
炭
的清洁高效利用和火电的灵活性改造,给了储能市场更多“性价比”的约束。国内储能的未来:一定是市场化竞争、多技术路线并存。储能的下游是电网、电站运营、户用等,与车用锂电(认证周期长、一致性要求高)进入壁垒高、集中度高不同,很难出现寡头的格局,更多是以经济性和成本优势为核心的充分竞争,从产业史上来看和光伏产业更为相似。 放在产业大背景里去看技术路线的差异、演变和未来,我们希望完成系列报告之后可以回答以下类似的细节问题: 1、氢能领域丰田选择金属双极板,巴拉德选择石墨及复合板,作为双极板厂商哪个才更有未来? 2、钠电负极厂商,面对性能强成本高的硬碳、性能弱成本低的软碳,更优的选择是什么? 3、钒电体系承袭于氢能,除一致的材料降本之外,叠加了钒的提纯。如果储能的终极是液流体系(全钒、锌溴、铁铬、有机),钒的上游资源企业是否具备在提纯领域快速降成本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研究储能的技术路线的选择和投资机会,必须以“长时储能需求和经济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储能时长才真正意义上代表了储能的市场空间。 1. 万亿储能市场:电化学储能迎来机遇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7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12700千瓦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达90%以上。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为克服风光电的间歇性、波动性,整个电力系统正从“源-网-荷”到“源-网-荷-储”转化,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 市场格局:电化学储能占比迅速提升,锂电仍为主流。储能目前主要集中在抽水蓄能和锂离子电池储能两种形式。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仍占据最大比重,主要得益于较低的成本和满足长时储能的需求,但其份额持续下降;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占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2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增速稳定在50%,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同比增长91%,预计“十四五”时期市场将稳步、快速增长。 按照IEA公布的《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的指引,要求到203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630GW,风力发电的年新增装机达到390GW,这是2020年创纪录新增装机数据的4倍。我们按照中国光伏/风电装机全球占比40%简单测算(252GW、156GW)。 假设1:我们以2021-2025年复合增速5%,2026-2030年复合增速3%作为用电量的测算,2025年同比2020年累计新增发电量2万亿度电都需要由清洁能源来提供,约占全社会总发电量的20%以上。 假设2:我们按照2030年光伏新增装机252GW倒算,2021-2030光伏新增装机的复合增速在17.56%,累计装机复合增速20.42%。如果以更合理的制造业生产逻辑拟合,2021-2025年假设新增装机复合增速25%,2026-2030年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依然有10%。 假设3:我们按照2030年风电新增装机156GW倒算,2021-2030年风电新增装机的复合增速在8.04%,累计装机复合增速17.54%。 基于碳达峰测算:如果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在2025年达到25-30%的临界上(2020年仅占比5-7%),间歇性能源对于电网的冲击下,储能成为解决电网消纳问题的必然选择。面对2021年国内1.87GW的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来讲,需求增速弹性巨大。 2. 经济性考量:借鉴海外光伏储能发展史 2020年风光发电占比最高的国家包括瑞典(19%)、德国(18%)、葡萄牙(18%)、英国(17%)和芬兰(17%)等,欧洲平均占比在12-13%(国内的数据5-7%)。由于葡萄牙、瑞典、芬兰装机规模过小不具备参考意义,我们主要关注德国和英国,其中以德国作为表后储能装机参考、以英国作为表前储能装机参考。 2.1 德国户用光伏与储能的发展依赖经济性 光伏发电景气度与政策导向高度同频,对补贴依赖度较高。德国于1990年制定“1000户屋顶计划”,拉开其光伏产业发展的序幕;1998年,政府进一步提出“10万屋顶计划”;2000年,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4年、2008年、2012年对该法案进行了三次修订,明确光伏发电强制上网电价,使德国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光伏标杆国家。2010-2012年,德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连续三年超7GW。随着光伏电站装机成本的下降,德国政府也逐渐削减上网电价补贴,装机容量增速逐渐趋于稳定。2018年,政府提出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电力需求中的份额增加到80%的目标,2021年,该目标被提前至2030年。伴随着愈发激进的政策目标的提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逐年提升。截至2021年底,德国光伏装机量达59.9GW,2021年新增装机5.3GW,新增装机以分布式为主,户用光伏装机占比呈上升趋势。 储能装机方面,用电侧储能占比持续提升,结构特征显著。储能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投资成本下降,叠加逐年上涨的高昂电费,推动了德国表后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据Energie Consulting统计,至2020年底,近70%的德国户用光伏发电项目都附带电池储能系统,户用储能装机已超30万个,单户规模约为8.5kWh。 随用电侧储能占比提升,德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功率与容量的配比趋向1kW/2kWh。综合近年光伏和储能系统新增装机数据来看,德国户用光伏装机倾向于配置10%、2h储能,和当前我国政策中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所要求的配比相似。 单户光伏与储能装机并无必然联系。以户用屋顶光伏200W/平米,100平米/户的屋顶面积测算,单户光伏系统装机规模约20kW。单户储能装机平均8.5kWh,和非光伏发电时段的单户用电量基本匹配,户用储能系统占用空间较小,用户接受度高。 储能系统成本呈下降趋势,已具备良好经济效益。依据派能科技招股书披露数据,除2020年上半年略有回升外,2017-2019年储能电池系统销售单价逐年下降,销量增势强劲。经测算,德国500?/kWh系统成本下的户用储能系统静态投资回收期6.22年,获利能力较强。 2.2 英国领跑欧洲表前储能市场,主要基于光伏装机的高速成长 光伏发电装机于2014-2016年经历高速成长期。2014年,英国发布“光伏发电战略”,重点扶持分布式(屋顶式)光伏系统。2016年4月,再生能源义务法案(RO)对所有光伏项目的补贴终止;2018年,英国终止支持屋顶太阳能项目计划。 随全社会光伏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英国的电化学储能装机于2016-2019年出现显著增长。截至2020年底英国表前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近570MW,占欧洲储能表前装机规模的47%。英国储能表前装机平均配置时长近1小时,主要起提升并网灵活性(能量时移)与电网稳定性(辅助服务)的作用,经济性考量相对较弱。2020年,能量时移和辅助服务储能新增装机分别为175MW和62MW,合计占同年新增装机的80.6%。 2.3国内:经济性促使分布式光伏配套更高比例的储能 经济性驱动下,分布式储能装机空间可观。2017年以前,集中式光伏IRR高于分布式光伏,主要基于补贴因素;2018年以后,分布式光伏IRR实现反超,装机热情高涨。基于德国光伏及储能的发展历史,分布式储能装机量主要基于工业企业的用电量和峰谷电价差,体现经济性,最高可配比到光伏装机的4-5倍,想象空间巨大。 早期分布式装置90%以上的电量全部供给周边高用电密集度的工业,后期随着组件成本的持续下降,分布式光伏IRR进一步提升,则低用电密度的工商业,利用分布式+大储能的模式也将体现经济性。 政策催化推动行业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集中式光伏上网指导电价和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都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2018年补贴退坡,装机量也相应下降。 截至2020年,国内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7.5%,对电网的冲击并不大。根据我们的测算,风光电发电量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25-30%的临界上,政策推动电网侧和发电侧配套储能比例的提升。 国内用电侧储能经济性已现。我们以10MW/40MWh储能系统为例进行测算,在未考虑税收优惠时,储能IRR达8.60%,在考虑税收优惠的情况下IRR已达10.46%。 3. 国内储能的空间:短期看政策波动、长期看经济性 储能政策缺乏统领性的、可量化计算的国家政策,多为各省市依据自身情况制定。 发电侧:各地依据本地情况出台配储比例政策,常见要求配储10%、2h。 电网侧:各地依据本地情况出台政策,通过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的价格机制完善来促进储能发展。 用电侧:1)分布式光伏配储:2022年起,部分地方分布式光伏也开始要求配储,依照目前整县推进的模式,其实类似集中式光伏的配储要求。部分地方对分布式光伏配储能项目提供额外补贴,但更多还是作为必须的配储要求发布。2)峰谷价差套利:部分地方出台配置储能用户的峰谷电价优惠,但主要还是通过加大峰谷价差,以此鼓励工商业用户配储。暂未见针对户用(家庭)的储能优惠政策。3)5G基站:未明确配储要求,部分地方对配储基站的峰谷电价做出调整(2020年山东:降低低谷电价)。 3.1 发电侧:政策性配储规模的核心是合理的IRR 目前,各地依据本地情况出台配储比例政策,常见要求配储10%、2h(0.2wh)。长期来看,配储规模的增长弹性取决于光伏和储能装置成本的持续下价,理论上是维持光储一体化资产的合理IRR。我们按照2030年光伏和储能的成本测算,配储0.6wh的IRR可以达到6%。 3.2 用户侧:峰谷电价差套利 国内用户侧的峰谷电价差套利,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小工业和商业。按照地区分布,主要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储能装置的经济性体现在两峰两谷(平),每天可以有效充放电两次的区域,比如广东、浙江、江苏等。 我们可以以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第二产业的30%和第三产业的合计用电量,作为峰谷电价差套利的储能市场规模。 国内储能的未来:市场化竞争、多技术路线并存。我们的结论:钠锂求异,氢钒求同,寻找上游材料的投资机会。 储能的下游是电网、电站运营、户用等,与车用锂电(认证周期长、一致性要求高)进入壁垒高、集中度高不同,很难出现寡头的格局,更多是以经济性和成本优势为核心的竞争格局,更像是光伏产业。 4. 钠锂求异:产业链重合度高,关注上游原材料 4.1 锂电钠电原理相同,钠电产业化道路平坦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摇椅式”原理相同,利用钠离子(Na+)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可逆脱嵌实现充放电。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设备基本可实现兼容,降低了产业化难度。 钠电产业链布局承袭锂电,利于产业化快速导入。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布局尚不成熟。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结构与锂电类似,包括上游资源企业、中游电池材料及电芯企业。 4.2 钠锂求异:以负极材料为例 硬碳占据负极主流,改善首周循环效率为商业化关键。硬碳材料由于高比容量(300 mAh/g左右)、低储钠电压(平台段电压在0.1V左右)、长循环寿命、来源广而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负极材料。目前,商业化的钠离子电池所使用的负极几乎都是硬碳,硬碳比石墨更易合成。 在商业化应用过程中,硬碳面临着首周库伦效率较低的问题,其在酯基电解液中首周库伦效率大多在50-80%左右。因此,需要通过改进前驱体、改善合成条件等方法减少其内部缺陷,制备出孔隙率低且缺陷少的硬碳。 规模化后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原料价格、残碳率(单耗)、电费(温度和时间)。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硬碳成本应该低于人造石墨,软碳成本使用无烟煤之后则更低。 原料价格:过去优质负极材料主要采用进口原料(主要指进口针状焦),2019-2020年原料国产化替代加速,产品成本显著下降。2021年以来,国内负极材料主要原料的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下游需求持续增长,供需博弈下原料价格的上涨已成定局,负极材料厂商成本承压,而压力能否传导至下游电池厂商,取决企业基于技术壁垒和客户资源所构筑的议价能力。 残碳率(单耗):石墨负极材料中,天然石墨单耗相对确定,人造石墨单耗波动较大,依据负极材料厂商披露的数据计算,单耗在1.21-2.28区间内。单耗可能随石油焦和针状焦用量的占比差异而有所变化,除高端人造石墨主要采用针状焦为主外,其余不同品质的负极材料原料用量的具体配比未知。硬碳/软碳负极中,酚醛树脂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环,残碳率高于其它高分子聚合物,理论值在55~70%,产业化后可能低于50%,原料单耗2以上;生物质原料的残碳率可能只有20%;无烟煤的残碳率大概50-80%,但软碳性能弱于硬碳。 加工费用:无论是软碳还是硬碳,由于其温度和时长要求远远低于人造石墨,成本结构可参考天然石墨,大规模产业化后制造费用(含电费能耗等)可能略高于天然石墨。 5. 钒氢求同:降本之路方向一致,关注共用组件 5.1 液流电池为储能“量身打造” 液流电池具备两大核心优势:1)安全:从根本上避免爆燃,2)耐用:活性物质衰减缓慢,工作寿命长达15-20年,加之储能系统一般是静态设施,对重量、体积的要求不高,能量密度并非关键指标,使得其尤其适合作为大规模储能系统。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已成熟、综合性能好,是目前所有液流电池技术中最成熟、最可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其除液流电池的普遍优点外,还有三项优势:1)环境友好:全封闭运行,几乎零排放;2)残值较高:电解液钒元素不发生损耗,残值约70%;3)回收方便:电解液只含单一过渡金属,容易提取。虽然钒电体积相对锂电更大,但是户用储能钒电产品体积仍有一定竞争性,叠加其安全、高生命周期性价比两大优势,除大规模储能系统外,小型化全钒液流电池同样能与家用光伏配套使用。 5.2 钒氢同体系,模块化结构中电堆为核心 全钒液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结构与原理类似,电堆是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发生电化学反应和产生电能的场所,电解液或氢气储存在外部储罐中。 鉴于单个电池单元输出功率较小,实践中通常通过将多个单元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电堆来提高整体输出功率。以氢燃料电池为例,电堆是由双极板与膜电极交替叠合,各单体之间嵌入密封件,经前、后端板压紧后用螺杆拴牢,构成的复合组件。 从成本构成看,电堆是电池系统的价值量核心,国内电堆在核心材料缺乏与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短板。钒氢共用材料中,目前石墨双极板基本实现国产化,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仍主要依赖进口。 电堆的降本之路:据GGII统计,电堆近年的降价幅度约为每年30%。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降价幅度约为每年15%。2021年,批量采购的电堆价格已降至2000元/kW以下,这也使得燃料电池系统价格低于5000元/kW成为可能。 5.3 钒氢尚处产业化初期,共用组件更具高确定性未来 气体扩散层(GDL):位于气体流场层和催化层之间,主要由碳纸/碳布经疏水处理和微孔层涂覆形成。气体扩散层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碳纸基材,而基材的质量则取决于上游碳纤维。碳纸的制备中,体现技术难度的主要在打浆环节,该环节需要控制打浆度以确保碳纤维的切断的长度适中,粘合剂、分散剂等溶液的材料选择与配比均会影响碳纸的性能。竞争格局方面,龙头包括日本Toray、德国SGL以及美国AvCarb等,其中Toray、SGL均布局碳纤维全产业链。 质子交换膜(PEM):目前主流技术是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PEM逐渐趋于薄型化,由几十微米降低到十几微米,降低质子传递的欧姆极化,以达到更高的性能。竞争格局方面,美国的科慕和戈尔领先市场,后者产品系列最为丰富、产品实际应用案例最多,是车用燃料电池市场的主导者 。国内研制能力强、已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主要是东岳未来,其以完整的含氟精细化工产业链为特点。 双极板(BP):依材质可分为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和复合双极板。氢燃料电池目前主要采用石墨板或金属板,钒液流电池倾向复合板。国产化进程方面,石墨板基本已实现国产化,金属板已有部分企业实现量产,复合板尚处研发阶段。 5.4 钒氢求同:以双极板为例 石墨板适应需求趋于薄型化,乘用车为金属板带来机遇。石墨板:由于其高耐腐蚀性、高耐久性,以及相对较低的技术壁垒,率先实现国产化,在对体积较不敏感而对耐久性敏感的特种车、商用车领域示范应用。然而,石墨双极板的制作周期长、机械性能差、加工难度大、制作成本高等劣势也不可忽视。市场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开发出超薄超精细石墨双极板,提前突破了国家制定2025年前单组石墨双极板厚度1.5mm的要求,功率密度开始接近丰田第一代金属双极板的水平。金属板:抗腐蚀性差,寿命过短是其应用的阻碍,然而随着涂层工艺的持续进步与突破,其有望实现和石墨板相同的使用寿命。丰田汽车公司率先在旗下Mirai燃料电池汽车上使用金属双极板和涂层,解决了腐蚀、成本和导电等一系列问题。凭借其机械性能优异、高体积功率密度、成本低廉且易批量生产等优势,金属双极板将在乘用车规模化应用的进程中实现突破。 市场格局:仍以石墨板为主,金属板或后来居上。氢燃料电池方面,202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市场规模达3.1亿元,石墨板(包含碳塑复合板)和金属板的市场占比分别为65%和35%,2021年石墨双极板与金属双极板趋于平分秋色。GGII数据显示,2021年H1金属双极板出货量在双极板总出货量的占比已达45.0%(2020年同期为36.0%)。钒液流电池方面,基本不考虑金属板,即使是涂层处理后的金属板,在酸性液体环境中也难以长期稳定工作。石墨双极板(机加工)不被看好,因为其机加工过程复杂且成本高。钒液流电池主要采用碳塑复合板,因为其热塑或模压工艺相对机加工简单,但是混合高分子树脂所带来的电阻率增加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趋势:细密化程度、流道深宽比更高,版型更小,能够使单板能够支撑的功率密度更高,每kW所需板数下降,从而降低电堆集成的难度以及成本。目前100kW电堆一般需要350-400节单芯,而Ballard已经实现140kW高功率电堆仅需309节,大幅减少双极板数量,提升电堆功率密度。 国内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据GGII统计,2021年期间,国内主流双极板企业出货量增长显著,金属双极板领域已出现单个企业单个客户出货达百万片级别的现象;石墨板市场各家出货也均有较大增长,表现明显的是原万片级出货企业的出货量级达到10万片以上,头部企业的出货更是达到了50万片/年以上。 6. 乘新能源之风、寻材料类平台 国内目前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赛道,可以类比1970-2000年电子产业在日本的地位。强大的政策扶持、技术推动的变革和成本下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驱动、在全球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光伏和锂电的崛起就是典型的案例,因为新能源市场的机会和增速被市场认可,资本投入下一代技术导致的变革也最为迅猛,比如电池环节的锂电-钠电-钒电,甚至氢能,比如光伏领域的PERC-TOPCon-HJT-钙钛矿。 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迭代,我们认为,电池和光伏龙头企业由于资金、人才、规模等因素具备天然的优势,但依然没办法完全避免新技术带来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上游优秀的材料龙头,面对技术路线之争带来的下游集中度走向分散,将在整条产业链的话语权增强。以电池为例,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一直以宁德时代为主要的客户,未来很可能拓展给钠电龙头提供硬碳、给氢能和钒电龙头提供石墨双极板等等,这个我们在《储能的技术路线选择(二)》有详细的举例。 新能源领域单一技术路线的需求和应用空间,不应该是上游材料龙头估值的天花板,我们看好在新能源高速成长和快速技术迭代的长周期里,出现具备中国特色的材料类平台企业。 7. 日本电子产业的繁荣带动上游材料集团的产生 1970-1985 年为日本电子行业的黄金时代,电子产业产值增加了5倍,内需增加了3倍,出口增加了11倍,出口是绝对的行业增长拉动主力。根据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统计, 1978 年日本在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中占比 46%,超过美国占比 30%,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均领跑世界水平。 由于日本国内完整的纵向产业链,带动了一系列上游材料集团的产生。21世纪开始日本电子产业衰落,从2000年占据GDP的5%到2018年占GDP的2%。日本电子产业的衰落主要是错过了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事实证明,持续站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前沿并保持领先在长周期上非常困难。 与此相反,日本电子产业衰落20年过去了,日本依然在电子上游的元器件、材料和精密设备市场实力强劲,依然保持全球的领先地位。材料和设备由于认证周期、规模效应、产品一致性等等属性,可以在更长周期上保持龙头的领先地位和壁垒。 7.1 日本在主流半导体材料领域市占率仍超过50% 全球半导体大硅片前五家企业市场份额93%,日本占据一半以上。全球半导体掩膜版主要被美国Photronics、日本DNP以及日本Toppan三家公司所垄断。 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液市场主要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垄断,包括美国的Cabot、Versum和日本的Fujimi和日立。其中,Cabot全球抛光液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已经从2000年约80%下降至2017年约35%。 光刻胶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长期为美日公司所垄断,CR5高达87%,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日本四巨头JSR、东京应化、日本信越与富士电子市占率加和达到72%。 7.2 显示领域,日本材料企业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FPC上游的材料PI膜目前全球市场由国外少数美日韩企业所垄断,包括美国杜邦,韩国SKC、Kolon PI,日本住友化学、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钟渊化学(Kaneka)和东丽等。 即便在2017年,国内面板产能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上游的核心材料,日本依然占据了重要地位。显示用偏光片领域,住友化学、日东电工占据了全球产能的40%。 偏光片上游主要原料PVA膜、TAC膜基本垄断在日本企业,尤其是TAC膜至今国内没有实现规模化的产能。同样,PET、COP等保护膜的主要厂商均在日本。 8. 日本电子材料企业长周期财务表现稳健 21世纪以来日材料企业ROE中枢维持在8%合理水平。住友金属矿山及信越化工这净利率呈上升趋势明显,二者业务中起拉动作用的分别是资源业务及半导体硅业务,其余厂商净利率均维持在5%以下。 日本企业逐步明确全球产业链中的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定位。虽然,2000年以后日本电子产业产值开始急剧减少,但是企业电子材料相关业务营收却呈上升趋势,增速与全球半导体销售增速基本匹配,同时,经营利润率亦有小幅提升。 以信越化工为例,其电子及功能材料业务营收2001-2009年、2010-2021年(业务分类调整)均呈上升趋势,2001-2009年经营利润率由14%增长至24%,目前稳定在28.5%左右;半导体硅业务近年量利齐升,营收经历2010-2013年波动后,2014年之后稳步提升;经营利润率由9%(2010年)增长至39%(2021年),盈利能力强劲。
lg
...
金融界
2023-01-04
上一页
1
•••
658
659
660
661
662
•••
78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离全面关税更近一步:小心市场风向突变!法国政府传垮台危机,今日久等PCE
lg
...
PCE“大爆表”!美联储首选通胀指标10月份仍处于高位,金价急跌近10美元
lg
...
2.8%!美国经济表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第三季度GDP修正值持平于初值
lg
...
特朗普阵营突传将与中国会面!日媒:谈判减少伊朗石油购买 解决中东与俄乌冲突
lg
...
决定黄金命运的时刻来了!小心美国PCE数据让金价突然“大变脸” 高级分析师金价技术分析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16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28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