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0日,德生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独家承销人为华泰国际。 德生堂成立于1999年,立足于甘肃省金昌市,从事药品医疗服务,业务涵盖医、药、险、养等多个领域,截至去年9月末拥有1,047家药店、1家互联网医院、50家线下医疗诊所和24家线下康养中心。 该公司的营收高度依赖药品线下零售,去年前9个月线下零售营收12.64亿元,占整体收入76%:另外,其线上线下整合(O2O)零售收入也持续增加,去年前9个录得1.5亿元,同比大升115.3%,占公司收入9%,远高于上一年同期的4.8%,这些业务集中于甘肃省及西北地区,也就是德生堂的“发源地”。 据初步招股文件援引研究机构灼识咨询的报告,由于连锁药店更容易吸引来自当地小区的客户,区域市场集中度往往比全国市场高,2021年,德生堂在甘肃省运营的药品零售商中,线下营收排名第一,占甘肃省线下药品零售市场的25.3%,在西北地区的线下药品零售营收排名中位列第三。 德生堂披露,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药店、开设和收购诊所等医疗机构、提升互联网医院运营、O2O及B2C模式的服务能力,以及扩充产品和服务种类等。 阿里健康入股 在德生堂上市前,阿里健康曾两度注资,每次代价9,444.4万元。截至招股书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创始人龙岩持有70.56%股份,阿里健康及江苏紫金弘云各持股5%,但后者的合伙人之一,也是阿里健康控制的实体,意味阿里健康实际控制该公司10%股权。同时,阿里健康的首席财务官及执行董事屠燕武,亦同时担任德生堂的非执行董事。 不过,阿里健康投资的药店并不止德生堂一家,还有漱玉平民、华人健康、贵州一树等公司。由于中国药店市场格局分散,德生堂的未来发展也可以预见激烈竞争。 从招股文件披露的数据来看,德生堂的营收近年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7.53亿元上升14.8%至2021年的20.14亿元;去年前9个月,其营收为17.07亿元,较上一年继续增长16.4%。 公司近年营收上升,主要归因于全渠道药品零售业务增长,以及综合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持续完善。其中,药品零售是公司营收的绝对“主力”,近年来,该公司全渠道药品零售业务的营收,均占总营收接近98%。 但德生堂的业务长期亏损,直到去年前9个月才勉强扭亏为盈,期内利润为77.2万元,而2021年同期的亏损达到4,086万元。但在去年四季度新冠疫情升温期间,多地实施的封控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德生堂的线下药品零售业务也受到打击,最终或影响全年盈利表现。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德生堂扭亏的背后原因,可能反而是因为大量关店。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以来,由于全国爆发新冠疫情,德生堂调整经营和销售策略,已经关闭上千家分店,其中仅2022年前三季度,就关闭了574家,期内营收成本及销售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前一年同期的66.4%和26.1%,分别降至65%和24.7%。 行业竞争激烈 在医疗行业的不同赛道中,药店的专业门坎相对较低,德生堂面临众多竞争对手,拓展之路恐怕不容易。 根据灼识报告,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相对分散,以2021年营收计算,前10名连锁药房营收占比不到市场的20%,而即使在主力业务线下药品零售方面,德生堂的营收在全国药品零售商仅排在第16位,占整个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0.3%。 不过,这一行业已经涌现多家上市公司,2014年,一心堂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交易的连锁药店;此后,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等同业纷纷在上海挂牌,这些公司2021年营收均破百亿元,是德生堂的5倍以上。 由于市场分散,这些已上市企业仍持续扩展以提高市占率,例如一心堂和益丰药房在2021年新增自建门店数量逾千家,老百姓和大参林也分别新增超过800家和900家门店,与大减门店的德生堂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近两年还有泉源堂大药房、华人健康、达嘉维康以及养天和大药房等多家药店筹备上市。在越来越拥挤的赛道上,德生堂想脱颖而出,或许需要更具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来源:bambooworks)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