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豆粕季度报告:关注点转向南美,内强外弱、近强远弱持续
go
lg
...
还将持续。 ★风险提示 宏观及
新
冠
疫
情
风险、俄乌冲突反复、南美天气风险等。 报告全文 1 再谈美豆面积与单产 北京时间9月12日晚USDA公布月度供需报告。报告将21/22年度美豆出口下调0.15亿蒲,期末库存相应上调0.15亿蒲至2.4亿蒲。22/23年度美豆收获面积调低至8660万英亩,单产下调1.4蒲/英亩至50.5蒲/英亩,总产降至43.78亿蒲;压榨和出口分别下调0.2亿蒲及0.7亿蒲;最终期末库存下调至2亿蒲。南美产量预估未做调整,中国22/23年度大豆进口量下调100万吨至9700万吨;主要因美国产量调降,22/23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由1.0141亿吨下调至9892万吨。USDA此番调整过后,美国22/23年度库存消费比由5.4%降至4.5%,且为14/15年以来的最低值。报告超预期利好,当天美豆11月合约上涨5%以上,中秋小长假后连豆粕也因此跳空高开。 关于面积:USDA9月供需报告里的产量数据,是NASS在8月25日至9月7日通过电话、信件、互联网及面谈等方式对农场经营者进行调查的结果,这些农场的大豆产量占到全美总产75%,NASS调查后更新面积数据、并记录随机选取的一定面积里大豆作物的植株数、豆荚数、粒重等用于预估大豆单产。大多数年份里,NASS在10月、而非9月报告中调整面积(2000年至今仅2002、2021、2022年在9月报告调整面积)。此外,除了NASS在3月31日公布种植意向报告、6月30日公布实播面积报告、每月和月度供需报告一同公布作物产量报告,FSA在每年8月至次年1月也会收集作物面积信息。两者相互验证,使得我们可以利用FSA数据对月度供需报告的面积做一些推断。 一般来说,8月至次年1月,FSA公布的面积逐月小幅增加,次年1月公布的最后一个面积数据和NASS公布的全美最终收获面积已经相当接近。如下图所示,2011-2021年,FSA9月面积和FSA1月面积比值在99.84%至99.91%区间,而FSA1月面积和NASS最终面积比值在98.78%至100.42%。此外,今年美豆种植进度和生长进度均落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正因为此,市场普遍预计9月供需报告美豆收获面积在8730万英亩左右。不料NASS给的收获面积低于市场预估,仅有8663万英亩,和FSA9月面积8653万英亩几乎相同。9月供需报告更新面积后,USDA会一直维持面积数据不变,直至明年1月,届时面积如果还有调整从数据上看也十分合理。 关于单产:此前我们已经多次阐述过,近些年来优良率和单产之间的关系不再线性,2021年全年美豆优良率都在历史同期偏低水平,但最终实现了51.4蒲/英亩的单产。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今年7-8月美豆产区干旱比例不断上升、对应的这一期间优良率不断下调,也并未让市场对美豆单产过度悲观。USDA8月供需报告给出了51.9蒲/英亩的历史最高单产(8月报告的确有高估嫌疑,因8月报告只反映截至8月1日的情况,而8月天气对大豆单产影响更加重要且8月部分地区干旱仍十分严重),8月22-25日Pro Farmer田间巡查也给出了51.7蒲/英亩的单产预估。市场平均预估9月报告仅会小幅下调单产至51.5蒲/英亩,并未想到USDA会调整到50.5之低。 我们对比发现,在Pro Farmer进行田间巡查的美国最重要七个大豆主产州(面积总和占美豆总面积的57%),USDA8、9月供需报告及Pro Farmer给出的单产预估差距并不大。相较8月报告,9月USDA大幅调低单产的依次是马里兰(-8蒲/英亩)、堪萨斯(-8)、路易斯安那(-7)、宾夕法尼亚(-7)、新泽西(-6),而他们大豆收获面积占比分别为0.56%、5.56%、1.23%、0.69%、0.11%。如下图所示,在观察四个州2016-2022年的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Passive)及单产后(路透上甚至没有新泽西的SMAP数据,可见它是多么不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州),我们仍然无法从中找到更多USDA在9月供需报告中单产调整的规律。气候对单产的影响之复杂,已经超出了我们的专业范围,但我们仍不禁心生疑问:2021年的高单产是个意外吗,还是说我们可以期待10-11月供需报告USDA上修单产预估呢? 一般来说USDA在10-11月供需报告仍可能调整单产,由于9月单产远低于市场预估,10月报告单产仍值得我们留意。10月将近,美国主产州也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USDA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9月25日美豆落叶率63%、收获率8%、优良率55%。干燥天气更有利于加快收割进度,今年三角洲地区土壤墒情过大,关注这一地区收获情况。 2 巴西产量前景及中国需求决定后期美豆出口 9月15日USDA已经恢复发布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截至9月15日美国22/23年度2572.7万吨,同比增10.93%,是除了20/21年度以外的历史同期第二高。21/22年度巴西减产超过10%,且今年巴西国内大豆压榨需求明显提升,我们测算截至8月底巴西大豆库存约3000万吨,在22/23年度大豆上市前对美豆出口的竞争相对有限。更远期的出口需求则取决于巴西22/23年度产量前景及中国需求如何。巴西主产州已经陆续开始播种,截至9月23日马托格罗索大豆种植完成1.97%,快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截至9月19日帕拉纳州播种完成6%,去年同期为3%。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巴西主产区降水情况良好,目前市场机构几乎悉数将巴西新作产量看在1.5亿吨以上。不过仍需要警惕过早交易南美丰产、若再度出现干旱减产则可能给价格带来更大冲击。 除巴西外,阿根廷优惠汇率政策刺激农民卖粮。9月4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宣布了一项持续至9月30日的优惠汇率,期间销售大豆的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200比索,而不是官方的140比索。阿根廷农民长期更愿意持有大豆作为保值资产以应对国内恶性通货膨胀,这一政策令农户销售意愿提高。阿根廷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9月7-14日两周阿根廷农户分别卖出21/22年度大豆200和220万吨,对比8月最后一周的销售量仅有26.8万吨。阿根廷大豆一向具有价格优势(最近船期的阿根廷大豆出口FOB价格为570美元/吨,巴西和美湾分别为601和596),因此据悉中国在过去两周采购了多达300万吨阿根廷大豆(2021年全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数量仅有375万吨)。不过,阿根廷官方称这一优惠汇率政策只是临时政策,因此对国际大豆出口市场是一个短期影响因素。 美国国内压榨需求良好。NOPA数据显示21/22年度其会员单位累计压榨大豆20.7438亿蒲,同比增2.73%;USDA数据显示截至8月累计压榨大豆20.287亿蒲,同比增2.88%。USDA9月供需报告将22/23年度美豆压榨需求下调0.2亿蒲至22.25亿蒲,主要是基于产量下调。现阶段美国国内大豆压榨利润丰厚,和可再生柴油产能相匹配的稳步增加的大豆压榨产能、政策层面给予的支持都利好未来美国压榨需求。 3 国内豆粕去库,内强外弱、近强远弱格局持续 供给:由于国内盘面压榨深度亏损,6月起我国进口大豆数量逐月下滑。5-8月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分别为966.5万吨、822.5万吨、788.3万吨和716.6万吨,9-10月大豆到港可能继续下降。8月我国大豆压榨量明显超过进口量,大豆库存下降。进口大豆到港偏低的情况下,豆粕消费在持续好转。我们以油厂为统计口径计算的周度出口提货量,由6月最低的130万吨左右升至近期最高170万吨,因此油厂豆粕库存从6月底最高111.75万吨降至上周42.82万吨,为现货价格及近月期价带来强有力支撑。 未来需求能否持续?每年四季度至春节前是豆粕全年消费旺季。养殖利润从今年7月起开始转正,四季度至春节前仍可能保持合理利润,良好的利润也利好豆粕饲料需求。在存栏下降、猪价上行的大周期里,饲料产量或因此下降,但豆粕消费将随着养殖利润同步转好。这一点在数据中基本可以得到验证,中国饲料工会显示2022年1-6月猪料总产量同比降6.8%,1-7月同比降幅扩大至7.4%,1-8月继续扩大至7.9%;而我们计算的2022年1-6月豆粕表需同比降7.83%,1-7月同比降幅缩窄至6.67%,1-8月降幅继续缩窄至5.95%。21/22年度(10月至次年9月)豆粕全年消费下降大势难改,22/23年度豆粕需求及相应的大豆压榨量能否如USDA所预期恢复至9700万吨还有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四季度豆粕消费边际好转基本确定。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要把豆粕等饲料粮减量替代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全行业深入实施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加大力度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尽快推进替代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事实上,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豆粕减量替代及低蛋白日粮配方就常常被提及。我们认为短时间内这一政策对豆粕消费的影响十分有限:首先,豆粕在全球及中国都是体量最大、氨基酸最均衡的优质蛋白原料。中国一年豆粕消费量大约7000万吨,位居第二的菜粕仅1100万吨(国产菜籽产量按国家统计局数据)。豆粕在所有饲料中均可以添加,但是菜粕、棉粕等杂粕的使用领域存在一定限制。其次,豆粕添比下降的前提是保证动物营养。例如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原料添加时,由于小麦蛋白含量更高,豆粕添比自然可以下降。如果要降低豆粕用量、转而使用其它杂粕,可能也需要额外添加氨基酸,成本角度是否更经济并不确定。第三,不论是饲料工业协会还是农业农村部的倡导,也许能得到大型饲料养殖企业的响应,但是国内养殖规模化程度并不高,调整配方需要技术支持,中小养户的配方调整可能更多取决于其利润情况。如我们在上文所述,养殖利润对豆粕消费的影响比存栏对豆粕消费的影响更大,因为在利润丰厚背景下养殖户更倾向于提高豆粕添比、增加出栏体重等。因此,未来随着我国养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豆粕减量替代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但现阶段它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替代消费方面,1月合约豆菜粕价差已经扩大至接近1000元/吨的历史高位,主要水产养殖集中地区广东现货价差为1080元/吨、南通现货价差为1170元/吨,豆粕相比菜粕使用的性价比全无。不过随天气转凉,水产需求最旺季逐渐过去,在生猪养殖利润丰厚且菜粕使用领域受限的情况下,预计菜粕替代不会成为影响豆粕消费的主导因素。 4 总结与展望 USDA9月供需报告超预期下调美国新作面积及单产,最终期末库存下调至2亿蒲。和以往年份规律不同,面积数据和FSA9月面积基本持平,但USDA下次调整将会在明年1月。单产的大幅下调主要发生在产量占比很小的州,我们并未找到更多USDA调整的规律,USDA在10-11月仍会调整单产,保持关注。10月美豆进入收获期,今年三角洲地区降水偏多,未来关注天气对收获进度的影响。就美国自身平衡表而言,4-5%的库存消费比对应的是偏紧的供需格局。 巴西主产州已经陆续开始播种,截至9月23日马托格罗索大豆种植完成1.97%,快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截至9月19日帕拉纳州播种完成6%,去年同期为3%。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巴西主产区降水情况良好,目前市场机构几乎悉数将巴西新作产量看在1.5亿吨以上。若南美丰产预期兑现,届时我们会看到CBOT大豆进一步下行;不过需要警惕过早交易南美丰产、若再度出现干旱减产则可能给价格带来更大冲击。 国内方面,由于进口榨利不佳,我国进口大豆到港下降;季节性消费旺季及养殖利润改善共同影响下,目前我们维持对四季度豆粕消费边际好转的观点不变;因此9-10月油厂豆粕去库或将持续,继续支撑现货及近月期价。关于盘面榨利,我们认为CBOT大豆下跌来修复榨利的概率更大,叠加人民币贬值,内强外弱局面还将持续。 5 风险提示 宏观及
新
冠
疫
情
风险、俄乌冲突反复、南美天气风险等
lg
...
金融界
2022-09-29
紧张局势重燃!哈里斯到访韩国、金正恩提前发射导弹“迎接” 朝鲜料很快进行第7次核试验
go
lg
...
计算可能性,但假设朝鲜会根据国际关系和
新
冠
疫
情
做出综合决定。” 另一名议员柳尚范表示,国家情报院认为朝鲜早些时候声称
新
冠
疫
情
结束是“不可靠的”,因为朝鲜多次封锁了靠近中国边境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地区,然后又重新开放。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上个月宣布战胜了新冠病毒,并放松了一些限制,尽管该国从未证实有多少人感染了病毒,显然是因为缺乏进行广泛检测的手段。 本月初,金正恩建议,该国可以在11月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并警告称,随着以往感染形成的免疫力水平在10月左右下降,疫情将再次暴发。
lg
...
夏洛特
2022-09-29
提升透明度!面对批评,加拿大央行宣布将发布货币政策审议摘要
go
lg
...
的系统中没有投票。” 加拿大央行在应对
新
冠
疫
情
方面受到了批评人士的罕见攻击,其中包括对通胀的错误判断,这导致人们再次呼吁央行公布会议纪要,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加拿大央行决定发布摘要之际,人们越来越担心加息的步伐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央行已在6个月内将政策利率上调了300个基点。 分析师称,提供类似于美联储和英国央行(BOE)公布的会议纪要的摘要,可能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波动。 Desjardins Group宏观策略主管Royce Mendes表示:“这些数据可能为加拿大央行理事会如何做出这一决定提供有价值的背景,将填补一段时间以来明显存在的空白。”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含了多少新信息,Mendes补充道。 加拿大央行已经在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开幕声明中,以及在做出其他决定后的讲话中,包含了一些会谈细节。 “即使是一个基本的概述。也可以纠正或澄清潜在的误解,至少对市场不会是负面影响,”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首席加拿大策略师Andrew Kelvin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三发布了98页的报告,此前与加拿大央行进行了自愿审查。报告包括10项建议,其中包括加拿大央行公布其利率决定的摘要,并提高其与政府的“双边合作”的透明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建议加拿大央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下加强披露。加拿大央行表示,提供更多信息并非“当务之急”,部分原因是央行自1998年以来就没有干预过外汇市场。 目前加元兑美元上涨0.3%,达到1美元兑1.3684加元,或1加元兑73.08美分。
lg
...
Sue
2022-09-29
利率上升,房市承压!多伦多8月平均月租金同比飙升21%
go
lg
...
达到2528加币,进一步超过2019年
新
冠
疫
情
爆发前记录的2461加币高点,目前的平均价格也比去年4月创下的每月1972加币的疫情低点高出28.2%。 8月租金也环比上涨,自7月以来上涨2.7%。大多伦多地区的租金已连续4个月上涨2%或以上,5月份的涨幅为5.7%,创下多年来的新高。 租金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利率环境的上升,“这使得拥有一套房子更加昂贵,导致转售市场的价格迅速下跌,”报告中表示。 由于预计加拿大央行将继续加息,对租赁房产的需求可能会持续。 在多伦多房产市场上,公寓租金跃升20.1%,所有物业类型中平均租金最高的地区是Bay Street Corridor,达到2779加币。 今年第三季度迄今,多伦多的平均租金较第二季度上涨了13.8%,领先于North York (10.1%)、Scarborough (9.4%)、Etobicoke(5.7%)和Mississauga (5.1%)。 Bullpen公司总裁Ben Myers表示:“从5月到8月,因为利率变化、转售房价调整和典型的季节性秋季上涨导致租户需求飙升,大多伦多地区的租赁市场经历了4次显著的月租上涨。” 他还指出,TorontoRentals.com网站上的房源在8月份达到多年来的新高,比过去一年翻了一番,比2020年8月上涨了166%。 他表示:“由于供需极度失衡,潜在租户的空置率有限。据CMHC统计,今年迄今为止,多伦多都会区新落成的房屋数量同比下降22%。”
lg
...
Sue
2022-09-28
NFT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金钱或艺术
go
lg
...
NFT市场的繁荣 在2020年期间,
新
冠
疫
情
的爆发推动了加密市场的发展。去中心化金融市场的增长帮助许多加密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利润。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随之激增,随着2021年的到来,NFT领域开始感受到了这种影响。 这段时间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Beeple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CROSSROAD,这首次为NFT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而后相关讨论又继而扩散到其他NFT市场甚至社交媒体平台,因为每个人都想要分一杯羹。 随着NFT获得主流关注,骗局盛行,以赚快钱为目的的PFP项目使市场饱和,独特的1/1艺术品不再受欢迎。这让许多在市场繁荣前就加入NFT领域的人感到沮丧。 但是,不要将市场繁荣及主流社会对利润的关注与NFT亚文化实际参与者的价值观和关注点混为一谈。 NFT的使用 NFT亚文化所推崇的共同一体意识,也可以从空间的联合和利用NFT促进共同利益的方式中看到。 例如,在乌克兰爆发战争后,Web3社区的成员在短短几天内联合起来,他们筹集了数百万美元,来支持在地球另一端的战争受害者。 而在这之前,NFT领域的许多人还针对气候问题的缓解努力尝试。Nifty Gateway甚至通过承诺抵消NFT足迹来应对区块链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期创造一个净正面影响力。 其他创作者将NFT作为植树造林和提高对其他重要社会问题的认识的一种方式。 是的,NFT社区是艺术、技术、社区建设和慈善事业创新的孵化器。随着时间的推移,NFT培育了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社区,其意义不仅仅是金钱或艺术,这个空间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并且确实改变生活的地方。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09-28
如何才能抓住中国未来二十年财富增长的巨大机遇
go
lg
...
。 目前我们遭遇了史无前例、百年一遇的
新
冠
疫
情
,大家感受得到确实很不容易,我们终于熬过来了。对于中国现在的表现,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全世界是非常出色的,中国是主要经济体里面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 为此,友邦千盛协会,开启了春雨计划,目标3年内助力至少100万困难群众,并服务1000万中小商户及机构,服务和完善生态圈的所有商家,接口开放,资源共享。 友邦千盛协会从思维、方法、道路等方面出发,并和普通投资者的思维进行比较,让你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投资和创业,使赚钱成为一种习惯。你和财富自由距离有多远呢?其实只是缺少思维方法和道理,教会你像富翁一样思考和行动,快速寻找和把握机遇,最终让你实现财富自由。 友邦千盛协会可以让你正确认识投资理财,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选择并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如果你想开启理财之路,加入友邦千盛协会,会让你具备一定的财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南。 行动起来,开启属于你的理财之路吧,我相信,我们终将富有!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09-28
人民币暴跌不已!中国央行恐放慢宽松步伐,多个分析人士最新解读……
go
lg
...
行存款准备金率。 这将使中国政府支持受
新
冠
疫
情
和房地产危机打击的经济的努力进一步复杂化。接受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放缓至3.4%,这将是40多年来的最低增速。 中国央行与鹰派的美联储(Fed)的政策分歧加剧了资本外流,并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加大了对人民币的保护力度,设定了更高的人民币每日中间价,提高了做空人民币的成本。 周三,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7.2192元,为14年来的最低水平,而离岸人民币则跌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以下是分析人士评论的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货币政策前景的影响。 澳新银行集团高级中国经济学家Betty Wang: “过去几周,中国央行一直在寻求放缓人民币贬值的步伐,尤其是在人民币走势过快的时候,”她在周三说,“在货币方面,人民币快速贬值限制了中国央行在近期降息的空间。” 该行预计中国央行在第四季度不会降息,但认为有可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填补任何流动性缺口。 Pinpoint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Zhang Zhiwei: “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特别是在降息方面,是相当有限的。”Zhang Zhiwei说,“货币宽松政策的有效性也值得怀疑。” 他指出,尽管货币政策在应对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房地产行业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问题方面“略有帮助”,但“不能仅依靠降息来解决这些问题”。 天风证券有限公司包括分析师Sun Binbin在内的团队: “不排除中国央行未来行动的节奏和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分析师在周二的报告中写道。M2同比增速与中国外汇储备增速之间的差距值得关注,以寻找中国央行可能采取行动的线索。 “中国央行必须控制M2的增速,”他们写道,“市场对10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景感到担忧,因为此举将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产生重大影响。” 他们认为,今年内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因为社会融资总量可能在10月份之前略有回升。平衡国内宽松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需要,只会让这种情况更不可能发生。 中信证券包括分析师明明在内的团队: 他们在周二一份讨论本月中国债券市场调整原因的报告中写道,“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猜测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他们表示,中国央行最近从金融体系中净撤出一年期政策贷款,也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尽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考虑到目前的现金状况和人民币汇率,可能不会在10月份下调。” 申湾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Meng Xiangjuan: 周一盘后,她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8月份的降息、人民币贬值和逆回购操作数量较少,短期内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已经降温。” “随着美元持续走强和美国债券收益率飙升,国内政策面临越来越大的约束,导致中美收益率差距扩大,人民币下行压力加大,”她说。
lg
...
厉害啦
2022-09-28
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十大保险公司出炉 退货运费险、保证保险成保费收入领头羊
go
lg
...
联网车险业务的投入逐步加大。另一方面,
新
冠
疫
情
影响以及客户群体代际更迭所带来的线上自主投保偏好正逐步显现。 上半年,96.8%的互联网车险业务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且业务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泰康在线、国寿财险等五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76.1%,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市场增量主要来自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三家公司。 随着车险综改推进和市场化竞争加剧,行业头部公司依托其客户、品牌和服务等方面多年的积淀,在车险线上化经营方面形成相对优势。 2.非车险首次负增长,主要因意健险业务收缩 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441.1亿,同比负增长4.3%,是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意健险业务的大幅调整。意健险保费收入151.7亿(其中健康险124.2亿,意外险27.6亿),同比负增长24.5%,较去年同期减少49.2亿;非车财产保险(不含意健险,下同)增速较高,保费收入289.4亿,同比增长11.2%。 互联网非车险市场集中度高于车险。其中,非车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前五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5.6%,经营主体以传统大公司为主;意健险保费收入前五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74.1%,业务规模领先是两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和泰康在线,贡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非车险主销产品比较集中。保证保险、退货运费险和健康险三个险类保费占比合计81%,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151.5亿(34.4%)、退货运费险82.7亿(18.7%)、健康险124.1亿(28.1%)。 (1)保证保险业务较为集中,单一经营主体市场份额高 上半年保证保险保费151.5亿,同比增长2.2%,占互联网非车险的34.4%。单一经营主体市场份额较高,平安产险保费占比69.8%。 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发挥保证保险等险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的支持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立足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群体的融资增信问题,发挥互联网优势,服务对象涵盖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细分领域高周转、急用款的微型企业和消费类客群,其中约半数为小微企业客户,上半年为其提供了超千亿融资金额的保证保险增信服务。 (2)健康险业务有所恢复,但同比仍大幅负增长 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124.2亿,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恢复,但同比负增长达23.2%。2021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在政策引导下,互联网健康险快速整改,虽然短期内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业务销售中非理性因素导致的风险得以释放,为今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互联网健康险以医疗保险为主,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惠民保类业务崭露头角。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中医疗险的保费收入109.6亿,占比88.2%。其中,百万医疗占据半壁江山,保费收入57.5亿,占比46.3%;重疾险11亿,占比8.9%;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区域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惠民保)保费收入7.5亿,占比6%。 (3)新电商崛起等多因素叠加,退货运费险高增长 上半年退货运费险保费收入82.7亿,占互联网财产保险的15.6%,较去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1.3%,同比增量达28亿。退货运费险的高增长与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退货运费险与电商行业相互促进,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愿,也降低了消费者与商家因退货运费而发生的纠纷,“提供退运险”成为很多商家推广产品时的一个卖点。在培养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习惯同时,助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与互联网生态高度融合的经典保险产品,退货运费险的业务节奏与电商、物流行业同频共振。从下图的月度保费分布情况可以看到,2月份春节期间物流暂停、4月份多地疫情导致物流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出现相对低点;6月份受电商大促等因素影响,单月保费突破20亿。 (三)渠道结构总体均衡,险种来源各具特点 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自营业务保费收入212.9亿,占比40.1%;中介渠道保费收入306.8亿,占比57.8%,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渠道保费收入165.3亿,占比31.2%;保险经纪人渠道保费收入141.5亿,占比26.7%。总体来说,渠道结构相对均衡。 从不同险类的渠道来源来看,保证保险业务九成来自保险公司自营业务中的“嵌入非保险机构H5页面”(外部引流);健康险和退货运费险均以中介渠道为主,分别贡献81.4%和94.0%的保费;车险则主要来自保险公司自营业务平台(43.6%)和专业代理渠道(39.7%)。 从自营业务的细分来源来看,保费收入前三的分别是嵌入非保险机构的H5页面[ 渠道来源按照相关政策的新分类办法,“嵌入非保险机构APP中的H5页面”保费收入归属于保险公司自营业务,实际该类业务流量来源于第三方]、公众号和APP,保费收入分别为143.0亿、22.4亿和21.5亿,合计占自营平台的87.8%。 保险公司结合险种特点和消费者习惯,不同自营平台的主销产品和经营策略有所不同。保险公司公众号和APP均以车险为主、健康险为辅,车险占比分别为51.8%、67.4%,健康险占比分别为32.6%、20.9%;外部引流的H5页面则以保证保险为主,占比92.9%。 (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力服务社会民生 上半年,各财产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响应中央六稳六保政策要求,持续探索保障社会民生的创新保险产品,不断深入细分领域满足居民风险保障需求,拓展保障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受疫情、地缘政治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承压。财险行业推出可线上投保的企业营业中断险、信用保证保险、团体保障险等,扩展责任到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身故和伤残责任,进一步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特定时期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积极帮助企业铸牢风险防控屏障,共同抗击疫情、渡过难关。 积极发挥互联网普惠和便捷优势,保险公司与政府以及互联网平台多方合作的惠民保类业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已病、高龄等人群均可投保,弥补了基本医保与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空白,提高了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满足其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此外,定制化团险开始放量,门急诊、已病/慢病人群保险及手术意外等产品供给持续丰富,覆盖人群稳步提升。 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解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领域的诸多问题,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全面、更实惠的保险保障,是保险行业的使命担当。互联网财产保险发挥普惠服务和高效连接的优势,为外卖、快递、拼车、代驾、家政等领域的新市民群体提供适配的雇主责任险、职业意外险等产品,满足其工作变动相对频繁、时间灵活等需求,例如面向外卖骑手群体的专属产品等,有效提升外卖骑手的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产品的可及性、获得感。 此外在积极探索创新险种方面,极限运动意外险、出租责任险、景区安全责任险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在细分领域发挥保险风险管理的作用。 二、面临问题与挑战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之下,互联网财产保险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数字经济、普惠保险、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方面持续创新探索,用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方法极大地扩展了保险保障需求的覆盖面和覆盖场景,为社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互联网财产保险在发展中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具体如下: (一)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待丰富,需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第一,产品供给方面,受线上交易特点、风险控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的责任和形态相对简单。当前互联网用户能够自主购买的通常是形态简单、标准化、价格低的产品,尚未形成保障全面、责任丰富的互联网财产保险产品体系。此外,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需要紧密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加速创新,不断丰富产品供给。 第二,服务供给方面,服务的使用率和体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在车险和健康险等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与保险责任相关的增值服务体系,但多以营销推动目的为主,服务使用率和服务体验均有待提升,亟需建立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使用场景等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完备体系。 第三,客户体验方面,需大力提升保险条款的通俗化和流程简便化。互联网保险与传统销售模式的差异在于全流程线上化,由客户自主了解产品并完成投保过程。保险作为复杂的金融产品,条款内容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比较晦涩难懂。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年龄群体的广泛使用,中老年人也成为电商平台使用者、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者,如何提升保险产品、服务和流程的“适老化”,如何让普通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是互联网保险创新和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财产保险作为保险行业拥抱互联网、拥抱科技的先锋军,具有天然的数字化经营属性,承载着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历史使命,行业各经营主体要回归客户的真实需求,回归创新发展的初心使命,助力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任重道远,需持续优化客户体验 互联网财产保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创新的模式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但也存在一些多种原因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亟需各经营主体予以重视。例如,互联网健康险“首月X元”等不规范的营销模式偏离了创新发展的初衷,片面强调“首月X元”,却未对保费缴纳整体情况、保险责任等重要内容充分提示,易使消费者忽视产品重要信息。加之一些广告界面设置不规范,故意诱导消费者勾选“领取”“自动续费”等选项,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保险行业有序发展,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于2021年8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管理、销售管理、理赔管理、信息安全等乱象频发领域,重点整治销售误导、强制搭售、诱导销售、费用虚高、违规经营和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有效遏制了营销端不理性的乱象,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上半年行业经营情况来看,治理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营销端既往存在的诸多乱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行业经营的底线要求,事关保险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认知,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有责任严格遵守监管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心、便捷、实惠的产品和服务。 (三)数据信息保护的要求升级,需强化意识提升技术 互联网财产保险从投保到服务全流程线上化,且因其产品普惠、碎片化的特点,涉及海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高于传统业务,这对各经营主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政府和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客户信息保护和金融行业信息安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网络安全定级备案,定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落实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措施。销售相关的自营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三级;非销售相关的自营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军,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正当和必要原则收集、处理及使用个人信息,重视信息安全和客户信息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各经营主体要发挥技术优势,在信息安全技术上不断精进、提升,升级和改造信息安全系统,提升数据和客户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四)险企自有数据存在局限性,需破解线上风控难题 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线上“无接触”的销售方式,险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核验客户真实的健康、财产等状况,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保险骗保骗赔,给行业的健康持续经营造成了隐患。 目前,许多公司正在探索通过大数据进行核保核赔端的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提升承保端的逆选择识别风险,助力理赔端的反欺诈工作。然而,由于保险公司自身的数据资源有限,难以形成与业务实时动态特点相匹配的大数据,导致不少线上业务处于“高危”状态,对逆选择、不如实告知等欺诈行为缺乏有效应对方式。 针对线上隐蔽性强、涉众性广、复杂性高的风险,互联网财产保险各经营主体要立足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防范,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积极与拥有实时动态大数据的平台合作,探索兼顾客户信息保护和经营风险控制的数据联动模式,推动和完善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障互联网消费者的权益。 三、未来趋势与展望 (一)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全面走向线上化、数字化,财产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将加速拥抱互联网、拥抱数字经济。互联网财产保险当前仅占财产保险行业的6.6%,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政策端,银保监会高度重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规范和引导,大力推动财产险业务线上化,为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20年5月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财产险加速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市场端,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使用深度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高度发达,为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网民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截至今年6月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21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同时,互联网使用时长和深度明显提升,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较2021年底提升1个小时。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互联网财产保险作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必将加速融入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浪潮。 (二)合规经营是行业创新发展前提 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发展历程,我国逐步构建了立体化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为依据,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为核心,以《互联网保险销售可回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立体化制度体系。相关政策厘清了互联网保险的业务本质,主要体现了以下监管原则:第一,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第二,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第四,鼓励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外部环境相对复杂。强化监管、防范风险,是互联网财产保险创新发展的前提。互联网保险要在充分汲取互联网行业追求极致客户体验、积极探索模式创新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有序创新、合规经营。行业各经营主体应筑牢合规经营意识,真正理解监管政策背后的逻辑和实质,在监管红线范围内推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监管政策的底层逻辑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防范风险,这与各经营主体的出发点和利益点完全一致。无论哪个行业、哪家企业,只有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和信赖,才能蓬勃发展;只有敬畏风险,构建体系化的风险防范、识别和化解机制体制,才能行稳致远。合规经营,不仅仅是政府和监管对行业的指导和要求,更是各经营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 (三)数字化探索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保险在新技术应用和实践方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起到了创新引领作用,不仅激发了行业的创新活力,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通过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覆盖产品设计、定价、营销、服务、反欺诈等全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可复制的样本。 双碳背景下,互联网车险正在加速与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新能源车产业创新融合。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销售260万辆,同比增长120%,占新车销售比例达到21.7%。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部分新能源车企采用互联网直销模式,区别于传统燃油车以4S店为主的销售模式,且新能源车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能够采集实时、丰富的数据,为互联网车险提供了创新的试验场。虽然当前这一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车险必将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引领车险的数字化探索进程。 非车险的数字化探索同样空间巨大。以百万医疗产品为代表的互联网健康险,近年来在服务端延伸布局上有了一定的探索,与线上问诊、送药、健康管理等数字化健康医疗体系不断打通,初步具备了提供一站式健康风险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健康医疗产业加速数字化,互联网健康险与健康医疗产业的融合深度将持续推进,从而加速行业产品、服务等供给侧改革进程。其他非车险领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各行业全面深入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农险、责任险、企财险、家财险等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提供创新的数字化范本。 互联网财产保险领域的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必将成为整个财险行业的先行者,引领行业加速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四)保险新自营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互联网保险起步于险企的官方网站,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平台创新合作,与场景共生共创,经营平台日趋多元化,业务承接平台既包括由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经营的平台,例如PC官网、APP等,也包括在互联网场景中和大流量平台上独立运营的自有阵地,例如小程序、公众号、电商平台的自有店铺等。 自营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行业公认“难而正确的事”。如何将“获客—留存—复购”的经营路径形成高效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行业多年来探索的重要课题。从近期保险行业的经营实践中能够看到一种新的趋势,部分险企正在尝试转变自营平台的经营思路,从千方百计将互联网用户引流到官网、APP等自建平台,转变为“就地经营转化”。 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意识到,与其花费高额费用将客户引流到互动频率偏低的APP,不如在获客平台上直接经营转化,部分险企开始尝试入驻流量平台自建店铺,广告投放、内容营销、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专业的保险知识和产品,依托平台大数据精准识别和服务目标客群,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客户经营闭环”。 各经营主体在探索自营业务与互联网平台融合互通的过程中,应坚守监管合规底线,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强化内容审核、销售人员资质管理等,利用好新媒体等新工具,探索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创新经营模式。 (五)客户真实需求是发展的切入点 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讲话中指出:“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分析了解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保险供给必须能够直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靠营销或抬高渠道手续费。” 回顾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发展历程,从传统业务线上化阶段,到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场景化、智能化阶段,能够清晰地看到产品、服务、营销模式等不断演进迭代的脉络,其中始终不变的主线是坚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从认知到实践,从营销模式到服务体验,正在全面渗透到互联网财产保险经营的全流程。 当前,80、90后群体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力,了解和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真正洞察和满足80、90乃至千禧一代,从他们真实鲜活的需求出发,提供与其需求匹配、与其个性喜好吻合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决定互联网保险前途未来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广大老年人群、乡村人群等正加速线上化、数字化,其保险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不同客户群体的真实需求出发,回归创新发展的初心,互联网财产保险必将以便捷的体验、实惠的产品和安心的服务,更好地服务互联网产业和用户,成为行业数字化的先锋军,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势之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必将与时俱进、创新迭代,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百姓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lg
...
金融界
2022-09-28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成立 管轶任首任院长、曾经抨击清零政策
go
lg
...
政府避免2004年初SARS再次爆发。
新
冠
疫
情
爆发初期,管轶赴武汉疫调,并判断这次疫情感染数量将是SARS的10倍起跳。 管轶于2021年11月接受凤凰卫视采访,他直言,病毒会长期与人类共存,清零没有机会了;不要动不动就做全员核酸检测,应该做一下全员抗体检测,看看国民接种疫苗后,体内到底有多少抗体,“这种老虎屁股应该要摸一下”。 他认为,如果国民体内抗体没问题,就可以分地区逐步开放;如果抗体普遍不行,就赶紧批准高保护率的mRNA疫苗,绝不能让利益集团自己过桥了就把桥拆掉,这已经失去人性,绑架国家的公共政策。 管轶的观点获得舆论回应,不过相关报导和影片随后则被全面下架、移除。 据公开资料显示,管轶,1962年生于江西宁都,医学微生物学专家,英国皇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新发病毒性疾病学讲座教授及于崇光基金教授(病毒学),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所长、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院长。管轶长期从事流感和其他新发呼吸道病毒的生态、演化和发病机制研究,是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并最先提出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宿主的科学家之一。
lg
...
tqttier
2022-09-28
鹏扬基金施红俊:十万亿赛道腾飞而起,布局数字经济核心资产正当时
go
lg
...
有一定压力的。 第二个是逆全球化,
新
冠
疫
情
以来和冲突的频繁爆发,导致各个国家更为重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促使产业链回流,而这势必会影响到通胀。而地缘政治的风险也促使资金回流,投资数量大幅减弱。 尽管这一年市场面临诸多逆风,但中国局部经济仍有诸多亮点。其中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能源等结构性机会,成为了市场运行的主旋律。展望未来,产业深度变革中又将出现哪些新的机会?在鹏扬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经理、指数投资总监施红俊看来,答案十分明确。 “数字经济在政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已越来越多,它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施红俊表示。一贯前瞻布局特色指数产品的鹏扬基金也将推出全市场首只数字经济主题ETF,鹏扬中证数字经济主题ETF扬帆于风口来临之前。 施红俊,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小企业评级部部门经理,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员、固定收益主管、研究开发部副总监。现任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数量投资部总经理兼指数投资总监。 面对为何看好数字经济这个问题,施红俊回答道。 “我们过去依赖房地产的粗放发展模式现在已经面临很大的瓶颈,现在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在《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深刻,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是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而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结合,只有把核心技术产业抓在自己手里,才能通过新经济来拉动中国经济再次腾飞。” 回顾过去,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始终高于GDP整体增速。即使在受
新
冠
疫
情
影响的2020年依然保持9.5%的较高增速。从2016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原先的22.6万亿元增加至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0.3%提升至38.6%,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展望未来,政策的“东风”已经提前吹起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号角。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根据发展计划,预计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将达到3万亿元以上,并将以25%的年均复合速度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所以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甚至更远的未来,数字经济都会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最核心的是两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二是产业数字化。我认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抓手主要是体现在围绕科技创新的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一点在《规划》中有具体的描述,“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 第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主要指的是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新基建”对扩大有效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 时代赋予的机会不可错过,但怎样去抓住呢?施红俊选择了ETF作为投资工具,他所负责的鹏扬中证数字经济主题ETF是全市场首只数字经济主题ETF。“在指数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找出最核心的、跟数字产业化关联度较高的优质标的,努力为投资人带来优秀的回报率。”
lg
...
证券之星
2022-09-28
上一页
1
•••
552
553
554
555
556
•••
61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引爆行情!美元大跌70点 金价短线巨震26美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重大决定冲击全球!美元跌了、比特币歇了 黄金惊现过山车行情
lg
...
特朗普重大宣布震惊市场!比特币猛烈反弹9.8万、黄金2717持稳上行 普京作战惊传“巨响”
lg
...
PCE数据或“大爆表”?!金价暴跌、一度失守2660
lg
...
【直击亚市】黄金今日暴跌60美元!特朗普重大决定打击美元,全球股债涨声欢迎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