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程序。依据裁定,若现金清偿不足,将拍卖、变卖贝因美集团名下相应价值财产。这意味着被冻结的3697万股质押股份若被法院强制执行,可能引发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后续的被动减持,必将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如果按当前股价计算,对应市值约18.8亿元。 鉴于贝因美集团持有的公司股份被质押/冻结比例较高,贝因美在公告中称,贝因美集团正在积极与各债权方协调妥善解决相关债务问题,确保其控股股东地位不受影响。上市公司将持续关注控股股东质押风险,并按规定及时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政策利好与市场预期共振 但是,当前二级市场的热烈反应似乎与基本面的或有风险形成了强烈反差。当前贝因美动态市盈率达78.57倍,显著高于乳制品行业平均水平,股价走势与公司治理和股权方面的风险形成背离。 3月18日盘面显示,贝因美开盘即获百万手封单,全天换手率仅2.11%,资金净流入5031万元。这种强势表现源于多重利好叠加:呼和浩特市3月16日发布的育儿补贴政策明确向三孩家庭发放乳制品消费券,与贝因美"0-6岁全阶段营养"产品矩阵高度契合;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取得亚马逊品牌认证,北美市场拓展获实质性突破;技术面上,股价突破年线压制形成"黄金三角"多头形态,MACD指标持续走强。 市场分析指出,乳制品板块近期呈现政策与消费双重驱动特征。除贝因美外,皇氏集团、骑士乳业等乳企同期涨停,反映出资金对行业复苏的强烈预期。贝因美作为兼具"三孩概念+跨境电商+低价股"多重标签的标的,更易获得游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4年通过品牌授权介入母婴用品领域,与政策支持的"银发经济"形成协同。公司在2月27日回答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婴配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辅零食、纸尿裤等产品。同时全力拓展全家营养业务,公司已开发了乳铁蛋白营养奶粉、免疫球蛋白营养奶粉、鱼油植物甾醇酯营养奶粉等适合中老年人群的成人营养奶粉,积极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积极打造第二曲线,是贝因美当前释放的积极信号。从历史数据来看,贝因美的业绩长期下滑。202年收入25.28亿元,不抵上市之前的2009年,收入为32.45亿元。上市14年,收入竟然减少了30%,贝因美的确亟需找到自己的第二条增长路线。 控股股东或将出局? 贝因美由谢宏一手创立。他不仅担任贝因美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也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成功生养教体系的创立者。1991 年,谢宏成功研制出符合中国婴幼儿生理特质的婴幼儿配方食品 —— 贝因美婴幼儿速食营养米粉。1992 年,谢宏辞去大学职位,正式创办贝因美公司。2011 年 7 月,贝因美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深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婴童食品企业 。 然而,近年来贝因美集团陷入了债务危机。历史公告显示,该股东自2023年12月以来已累计披露5次股份冻结公告,最新冻结使得其质押/冻结股份比例攀升至98.85%,接近满仓质押状态。值得玩味的是,最新一次申请冻结是在3月,申请人是宁波维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其正是2024年通过司法拍卖取得贝因美4.44%股份的新晋第二大股东。若本次申请的4.37%冻结股份再遭法拍,宁波维贝持股比例将升至8.81%,超越贝因美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 为化解控制权危机,贝因美集团正多线应对:一方面就冻结向法院提交执行异议,主张已通过《财产抵债协议》用4800万股抵偿债务;另一方面加快资产处置,3月13日公告显示,子公司拟投资8000万元建设年产3000吨米粉生产线,试图通过扩大代工业务改善现金流。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预留份额的分配,也显露出稳定核心团队的意图。 不过从监管维度观察,2023年2月,深交所已就股权冻结事项发出关注函,要求说明控股股东偿债计划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特别是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强制平仓风险,并判断是否可能导致你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尽管当时贝因美在答复函中表明不存在这方面的风险,但监管函下发的2023年2月,贝因美集团除已委托表决的48,000,000股外,还持有148,418,500股本公司股份,其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74%;而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最新冻结使得其质押/冻结股份比例攀升至98.85%,接近100%质押状态。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若贝因美集团质押股份遭强平,需提前15个交易日履行减持预披露义务,这对二级市场而言或将是重要风险预警时点。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享受政策红利带来的股价上涨时,更需清醒认知控股股东高质押率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此外还有投资者关注该公司未来是否分红问题。资料显示,该公司在过去十年一直未分红,仅在上市第2年的2012年中期进行了10派7、2012年进行了10转5派5.8,以及2013年10派6转6.5。董秘表示:“目前公司暂未达到分红的条件,未来在弥补未分配利润亏损后会进行分红,以回报广大投资者长期以来的支持和信任。”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