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4月2日晚间要闻盘点: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农药行业反垄断合规指导会、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预计82万辆
go
lg
...
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
宜
居
、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城市数字经济创新活跃,数字治理高效精细,数字服务畅享便捷,数字应急韧性安全,生态环境智慧绿色;适数化制度机制实现突破创新、长效化运营确保可持续发展、协同化发展格局联动内外;数字设施大动脉畅通优化,数据资源大循环活力释放,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证券市场】 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16.18亿元 贵州茅台遭净卖出5.18亿元 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16.18亿元。贵州茅台、中国中免、阳光电源分别遭净卖出5.18亿元、3.12亿元、2.91亿元;宁德时代逆势获净买入7.26亿元。 【地方热点】 北京发布餐饮业支持新政 最高奖励百万元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北京将支持创建特色餐饮聚集街区,鼓励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餐饮聚集区培育建设和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街区项目按审定实际投资额,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政策还提出,鼓励餐饮业态和文旅体业态融合发展,对在公园、等级景区等公共场所内新开设的餐厅,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于提质升级的餐厅,按照审定实际投资额,分档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扬州:公积金贷款+购房提取总额不超过总房价 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对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额度、提取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予以调整。意见指出,公积金贷款+购房提取总额不超过总房价。购房缴存人家庭在办理购房提取后,后续仍可以办理提取公积金偿还住房贷款业务。职工家庭有未结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除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外,不得办理其他提取业务。此外贷款额度不得高于按照借款人及配偶还款能力确定的贷款限额;月还款额最高不超过借款人或家庭收入的60%。 深圳官宣于3月22日入夏 刷新入夏最早纪录 根据深圳福田国家基本气象站监测数据,深圳3月20-24日五天滑动平均气温为22.6℃,且经过观察,后续的“五天滑动平均气温”再低于22℃的概率相对较小,五天中首个日平均气温>;22℃为3月22日(22.9℃),即深圳于2024年3月22日入夏,较常年平均入夏日(4月20日)偏早29天。并且,今年入夏打破了深圳有气象记录(1952年以来)的最早纪录,此前最早入夏是2021年3月25日。 【重要公司】 华为投资控股:拟向股东分配股利人民币770.95亿元 据上清所披露,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分配股利的公告,拟向股东分配股利人民币770.95亿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还表示,上述股利分配系公司正常利润分配,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无不利影响。 抖音:1-2月累计处罚超过16万个欺诈账号 抖音发布的公告显示,2024年1-2月累计处罚涉及兼职、刷单等欺诈行为的账号超过16万个,日均发布刷单风险提示超3000条,通过96110提醒用户4万次以上。抖音发布“关于刷单、点赞、代发视频等兼职诈骗的提醒”,表示有部分账号在私信、群聊内集中发布兼职招聘信息,涵盖刷单、点赞、代发视频等多种类型,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通过小额报酬,诱导对方在第三方APP持续转账、充值,最终使人遭受财产损失。 小米回应SU7试驾车异响漏液:系一颗石子侵入刹车盘位置造成 针对网传小米SU7试驾车发现异响和漏液一事,小米王化回应称,异响系一颗石子侵入刹车盘位置造成,将石子取出后,异响消除,恢复正常。车身四周的水迹,是车辆有行驶过积水区,停车后车身留有水迹,属于正常现象。同日,雷军在微博发文表示,明天将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全国28城交付中心,也将于明日同步开启交付。 华为已撤回遥遥领先商标申请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去年9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两枚“遥遥领先”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运输工具,商标流程信息显示,今年1月,上述两枚商标被撤回注册申请,当前为无效状态。 58同城:3月全国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7% 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上涨35.6%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3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3月,全国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7%,一线城市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26.1%。重点监测的65城中,有22城新房线上价格环比上涨,有11城二手房挂牌均价环比上涨,二手房新增挂牌房源量明显回升,全国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上涨35.6%。
lg
...
金融界
04-02 21:24
广东放大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go
lg
...
东,山海连城、景色秀美、美食众多、健康
宜
居
的广东。 我先介绍这么多,我们非常乐意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问题,谢谢大家。 陈文俊:谢谢王省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要再增长5%左右,刚才王省长也说了经济大省要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请问广东具体如何挑起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谢谢。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必须真正挑起大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今年广东的目标是5%,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我们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狠抓项目投资,去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2.2%,已经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技改投资增长22.4%、增速创6年来新高。今年安排1万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超过3200亿的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55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同时还储备了一大批的优质项目。我们将在去年推动超9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超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再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来自于活跃的市场、畅旺的人气。去年广东省的经营主体净增172.8万户、达到18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净增111万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企业780万户,占全国1/7。也给各位媒体介绍一下,今年1-2月,新设的经营主体3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8.2万户、企业14.8万户。在粤实有人口超过1.5亿人,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广东接待游客7607万人次,增长68%,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增长160%,广东现在人气很旺。今年1-2月,广东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工业增长10.6%,消费增长6.1%,投资增长4.3%、进出口增长24.9%。 我们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在服务企业方面,去年广东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000亿元,今年还将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推出一批新的惠企政策,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央部署了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我们广东既是制造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加大财税、金融、要素支持力度,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推进7大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品等以旧换新,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我们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干出“好成绩”,全年交出优异答卷。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五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请问五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还将有哪些举措推动大湾区建设?谢谢。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张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心。五年来,广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纲”,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实体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目前已经拥有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在全国第一。 三是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运行平稳有序,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起势良好。 五是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自“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已经达到183项。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携手港澳积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贝宁《外交标签》杂志记者: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请问作为先行省份的广东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深化与非洲在内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推动外贸发展?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大家都知道,广东是外贸大省,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64%,东莞外贸依存度达到124%,深圳达到113%,外贸外资在广东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通过率先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短短40多年来,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去年达到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多家在广东布局。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抓好外资外贸,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推动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所占的份额均保持稳定。特别是去年我们顶住各方面压力,完成了8.3万亿元,逆势增长0.3%,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去年达8433亿元,增长了25.2%,大概占全国4成。依托广东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几年我们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企业的投资都超过一百亿美元以上,中海壳牌三期去年开工建设,埃克森美孚一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将于明年建成。不少的外资企业在广东纷纷设立研发中心。我们连续两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我们也赴海外招商,去年在德国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欧洲经贸合作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两年的招商大会我们累计签约1700个项目,总金额4.7万亿元。今年1-2月,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982家、增长38.1%,这也充分表明广东是广大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 一是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出台稳外贸促增长、扩大中间品贸易等政策,培育更多“新三样”这样的新出口增长点,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巩固拓展多元国际市场。非洲是广东重要的贸易伙伴,去年广东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超过2700亿元、增长3.9%,占中非贸易的13.7%。深圳的手机,佛山的家具、中山的灯具,都广受非洲朋友的喜欢。特别是我们非洲朋友对传音手机可能知道的更多一些,传音手机专门设计为非洲朋友使用,我也去过这家公司,广受非洲朋友的喜欢。 二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让更多广东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品牌服务畅销全国、服务全国。 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直通车”“一站式”等重大外资项目的服务机制,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投资广东”品牌。下个月我们将举办第135届广交会,这是“中国第一展”,我们诚挚欢迎海内外的客商朋友们到广州参展参会,实现合作共赢。谢谢。 CNBC记者:广东是一个制造及出口大省,请问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及相关出口情况如何?在全省发展占比有多大?下一步高端制造有哪些计划,尤其在防范低效投资方面?谢谢。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涂高坤: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造业是我们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7%,加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今年1-2月,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明显的。 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货物进出口额中95%属于制造业产品;2023年制造业产品出口接近人民币5.4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占三分之二;今年1-2月,制造业产品出口8780亿元,同比增长27.2%。广东制造业通过与众多国外合作伙伴协同共赢,为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一直相信,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无论是衣食住行的传统产业、“上天入地”的新兴产业,还是想象无限的未来产业,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都非常重要。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广东拥有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我们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点”延伸成“链”、拓展到“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益、高质量的制造业领域顺畅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我们愿意继续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机会和选择。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们知道,广东是国家创新高地,也是经营主体大省,请问广东如何引导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谢谢。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 艾学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以来,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鲜明地体现为“4个90%”,也就是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新形势下,广东将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新物种”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格局。 为此,我们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让企业多参与。健全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与科技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我们要使创新资源配置向企业多倾斜。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多地向企业开放共享,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更多地流向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特别是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的融资体系。 我们要在核心技术攻关中让企业挑大梁。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中由企业主导的项目比例提高到80%以上,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支持企业作为“发包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企业多赋能。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旨在推动前沿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的中试平台,便利更多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转化。 我们要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使创新企业受激励。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一批企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快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营商环境改革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请问广东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谢谢。 张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广东营商环境的关心。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全国领先。目前为止,全省的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着力优化“四个环境”,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一,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将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生物医药、教育文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率先有序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营造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我们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经达到94.07%,“零跑动”率92.63%。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出更多便利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营造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快研究出台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经营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第四,营造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我先回答这么多,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一大短板,对此广东去年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请问实施一年来成效怎样?下一步如何发力?谢谢。 王伟中: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二十大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过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我们把这一工程作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就是要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强县促镇带村,“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圆满实现。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比如,茂名高州市以产业攻坚牵引县域振兴,去年新引进超千万元项目74个、总投资超8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43.5%,带动全县生产总值突破76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县是龙头,县域强则市域强。我们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大力提升县域的教育、文化等方面设施和条件。广东的县域各有特色,必须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比如沿海的县有丰富海洋资源,我们支持他们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向海图强。镇是节点,在联城带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使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村是基础,必须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我们要做好“土特产”的文章,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比如,茂名大力发展荔枝、龙眼、橘红等特色农业,农业总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我们持续实施农村补短板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
宜
居
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定能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让广东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共同富裕。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我们了解到,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受到大家高度关注。请问广东在发展生物制造上有什么考虑?谢谢。 艾学峰: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生产产品,目前处于产业爆发前期,正向食品、医药、材料、能源等重要领域加速渗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的一个焦点。 广东在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的过程中,前瞻布局了生物制造产业。我们建成了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为合成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支撑,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开放共享,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我们打造了生物制造的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了合成生物创新创业综合体、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开放式的创新载体。特别是去年,广东获批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建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这是目前该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载体。我们培育了一批生物制造的“新物种”企业。近三年全国每两家合成生物公司中就有1家落户广东。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全球首次构建最全面人类免疫细胞发育图谱”先后入选近两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接下来,我们要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一是优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布局。抓紧制定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根据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结合广东的创新优势和产业需求,谋划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布局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二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发。统筹用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制造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三是促进生物制造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进一步强化场景应用,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医药健康、工业和材料、农业与食品、新型能源、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刚才省长介绍到广东森林覆盖率达到53%,广东正在推进绿美广东建设,请问接下来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张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你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心。广东四季皆绿,正如你提到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53%。近年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主要考虑就是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和窗口。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六大行动”。 一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今年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两个“200万亩”的任务,挖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森林康养等美丽经济。 二是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目前,我省已经建设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县镇村的绿化美化工作。 三是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建设104个示范保护地;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水平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万亩级的红树林示范区。 四是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的绿化品质提升,统筹推进森林步道、绿道、碧带、古驿道建设,推动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串珠成链,加速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构建互联互通的绿美生态网络。 五是实施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升行动。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开展古树名木的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实施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留住绿美广东的乡愁记忆。 六是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围绕唱响“我为广东种棵树”的主旋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植绿护绿,以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美丽家园。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百年大计,我们将以此作为牵引,守护好南粤大地一草一木、万水千山,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让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谢谢。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国务院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里面提到要推进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请问在促进企业改造方面,广东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涂高坤:大家知道,当前,国务院正在部署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昨天国务院召开全国会议进行部署,这为我们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技术改造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广东长期致力于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政策方面,出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制造业当家22条”、“技改十条”等法规政策,并通过“粤商通”平台向近700万家企业进行政策推送。在资源要素方面,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建立项目用地指标预支使用机制,开通节能审查“绿色通道”,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格力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在示范引领方面,突出打造一批技改力度大、成效明显、行业带动性强的示范企业和项目,复制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比如,佛山以家电为突破口,采取“链主企业出资+产业链企业配套”的模式,通过平台输出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超过一百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上的工作举措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刚才王伟中省长讲到,去年我们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创201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今年1-2月又增长22.8%。不少企业反映,实施技改以后,生产效率提升了1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把技术改造作为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最关键密码,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关键工程之一,坚持“小技改不停步”。我们将持续落实技改政策,全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开展广东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技术改造赋能提升工程,确保政策“红利”充分惠及企业。我们将持续开拓企业技改路径,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我们将持续培育技改主体和创新载体,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各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谢谢。 央广网记者:我注意到,今年广东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话题大家都非常关注,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接下来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布局?谢谢。 王伟中: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诚如您所讲,这两年我们连续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也是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8,广东去年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GDP比重是3.39%。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广东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更责无旁贷。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 一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年我们坚持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先后布局10多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比如针对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ECMO、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难关。针对“缺芯少核”的问题,我们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在模拟芯片、传感器、光掩模等方面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应用推广,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这些万亿级的传统产业发挥优势,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比如在低空经济方面,广东这方面研发创新起步比较早,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占到全国90%、占全球超过70%,有大家都熟知的大疆、亿航智能、小鹏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空中的士”在广东首飞,深圳到珠海从空中只需要20分钟左右,开车的话大概需要2小时45分左右,2026年有望正式开启载人飞行,这将为广东催生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创新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前景可期。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为才搭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热忱欢迎到广东来创新创业、成就梦想。谢谢。 陈文俊:谢谢王伟中省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朋友的光临,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lg
...
格隆汇
03-29 12:06
绿景中国地产(00095.HK)公布年度业绩 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收益上升约313.7% 已无任何一笔美元债
go
lg
...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让城市成为“
宜
居
,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宜养之城”,将做最受尊敬的城市价值创造者的目标落到最实处。
lg
...
格隆汇
03-28 18:58
如何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长划了这些重点
go
lg
...
来回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
宜
居
安居,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旧区改造。2022年7月26日,我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为这项持续了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片旧改完成以后,我们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进“两旧一村”的改造,也就是推进零星的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不成套的老旧住房的改造,还有城中村的改造。我们从去年开始,打算用十年时间、两届政府的时间来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任务的完成。去年是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改造任务,共完成了12.3万平方米的零星旧改,29.6万平方米的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各类更新改造的路径,这几年通过实践,实现了“两个创新”: 一个是模式创新。比如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的职工住宅改造和瑞康里不成套的里弄改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项目。比如,瑞康里的项目我们探索了自愿申请腾退、异地实物安置、原地回购或者原地回租这四种组合安置方式,实现了居民按需选择、项目降本增效。 另一个是政策创新。出台了城市更新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了“三师”负责制,也就是通过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这三师进行联动,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破解城市更新当中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设计品质不高,还有标准规范不适配等问题。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条件。同时我们除了“两旧一村”,还要实施好老旧工业区、老的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的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还有吴淞创新城等一批更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浦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几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能否介绍一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创新?谢谢。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在浦东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前面龚市长介绍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批”: 一是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挂牌交易,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浦东新区创制性法规、管理措施、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分别达到18部、23部和2部。 二是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全国首单海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顺利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运行,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率先开展。 三是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境外专业人才临时执业许可制度加快探索,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达到90家,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做到“三个下功夫”,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一是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我们将制定实施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有序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落实版权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二是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将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化离岸经贸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不断提升要素集聚辐射水平。 三是在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上下功夫。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自由贸易账户、商事调解、企业合规改革领域,年内再制定6部浦东新区法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我想问的是,对于国际人才,上海有哪些吸引力,特别是如何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到上海?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增强人才赋能作用,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持续壮大,比如去年我们共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达到17.2万人,同比增长了12%。现在上海全市人才总规模已经超过675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也持续提升,通过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重点产业人才引育专项等政策,我们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上海已经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这几项数据都排在全国第一位,上海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 我们也深知,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所以,我们要放眼全球,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着重想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还有“海聚英才”赛会平台这四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人才在上海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效能的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的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的放权松绑力度,构建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了解到,近期上海增设了3万多台外卡POS机,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请问上海还将为境外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旅游提供哪些便利?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广大境外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着眼于形成“以移动支付作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新体系,推动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 一是移动支付。我们推动银联、支付宝、微信创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户在境内商户端进行移动支付。目前,中国银联已经能够支持180多个境外钱包的用户在银联直联商户端进行支付,支付宝也能支持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钱包在国内支付。 二是刷卡支付。去年,我们聚焦了重点商圈、重点区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领域、区域,实现了重点商户外卡POS机服务全覆盖。目前,上海的外卡POS机刷卡总量和客单价均位于全国城市第一位。 三是现金支付。上海布局了较多的人民币现金支取或兑换网点,包括8000多台ATM机、中资银行网点3500多个、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网点13家和外币代兑换网点183家,通过这些设施,境外人士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取现金来进行支付。 随着来沪境外人士的不断增加,上海将进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点,切实推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努力营造一个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两个优化”上进一步下功夫。 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支付的便利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外卡POS机布局设置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在机场等区域设置一站式服务台,同时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的全覆盖,加快打造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一些重点的商圈街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设。近期,我们还将出台有关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具体举措。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内容。在今年年初,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已经上线运行,这个门户的定位就是“欢迎您、帮助您”,方便来沪的境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我们将坚持用户导向、换位思考,持续提升多语种、场景化的功能,让来沪的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实用,真正爱用,也欢迎大家能够多关注、多使用,同时也给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后上海也发布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请问,上海将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联动?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上海五个国际中心建设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以金融和科创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科技的自立自强也离不开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可以说,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 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已经逐步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眼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依托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主要有几个措施: 一是做优科技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已经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列全国前列。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因为初创期风险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是又需要资金支持。最近我们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 二是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地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在570家当中占了90家,上海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上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和市值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募集资金达到2300亿元。我们将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功能,努力把上海资本市场打造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贷和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技术、数据、人才等新型要素的特点,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新信贷、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这对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就很有帮助。下一步,我们还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谢谢。 寿小丽: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lg
...
金融界
03-28 12:08
如何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长划了这些重点
go
lg
...
来回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
宜
居
安居,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旧区改造。2022年7月26日,我们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为这项持续了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片旧改完成以后,我们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进“两旧一村”的改造,也就是推进零星的二级旧里以下的房屋改造,不成套的老旧住房的改造,还有城中村的改造。我们从去年开始,打算用十年时间、两届政府的时间来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任务的完成。去年是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改造任务,共完成了12.3万平方米的零星旧改,29.6万平方米的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畅通了各类更新改造的路径,这几年通过实践,实现了“两个创新”: 一个是模式创新。比如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的职工住宅改造和瑞康里不成套的里弄改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项目。比如,瑞康里的项目我们探索了自愿申请腾退、异地实物安置、原地回购或者原地回租这四种组合安置方式,实现了居民按需选择、项目降本增效。 另一个是政策创新。出台了城市更新实施意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了“三师”负责制,也就是通过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这三师进行联动,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破解城市更新当中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设计品质不高,还有标准规范不适配等问题。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条件。同时我们除了“两旧一村”,还要实施好老旧工业区、老的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的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还有吴淞创新城等一批更新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浦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几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能否介绍一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创新?谢谢。 顾军:感谢您的提问。在浦东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前面龚市长介绍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浦东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去年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批”: 一是一批首创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挂牌交易,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浦东新区创制性法规、管理措施、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分别达到18部、23部和2部。 二是一批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全国首单海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顺利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板启动运行,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率先开展。 三是一批开拓性创新加快突破。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境外专业人才临时执业许可制度加快探索,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累计达到90家,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做到“三个下功夫”,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一是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我们将制定实施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有序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落实版权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二是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将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化离岸经贸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不断提升要素集聚辐射水平。 三是在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上下功夫。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自由贸易账户、商事调解、企业合规改革领域,年内再制定6部浦东新区法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我想问的是,对于国际人才,上海有哪些吸引力,特别是如何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到上海?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增强人才赋能作用,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上海人才总量持续壮大,比如去年我们共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达到17.2万人,同比增长了12%。现在上海全市人才总规模已经超过675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也持续提升,通过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重点产业人才引育专项等政策,我们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上海已经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这几项数据都排在全国第一位,上海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 我们也深知,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所以,我们要放眼全球,延揽各类顶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着重想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还有“海聚英才”赛会平台这四大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人才在上海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效能的体制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大人才的发现、推荐、评价等各环节的放权松绑力度,构建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精准对接人才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了解到,近期上海增设了3万多台外卡POS机,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请问上海还将为境外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旅游提供哪些便利?谢谢。 华源: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广大境外人士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许多境外人士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第一站。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着眼于形成“以移动支付作为主体、银行卡支付为重点、现金支付为兜底”的支付服务新体系,推动支付“上海方案”持续优化。 一是移动支付。我们推动银联、支付宝、微信创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户在境内商户端进行移动支付。目前,中国银联已经能够支持180多个境外钱包的用户在银联直联商户端进行支付,支付宝也能支持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钱包在国内支付。 二是刷卡支付。去年,我们聚焦了重点商圈、重点区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7万台以上,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领域、区域,实现了重点商户外卡POS机服务全覆盖。目前,上海的外卡POS机刷卡总量和客单价均位于全国城市第一位。 三是现金支付。上海布局了较多的人民币现金支取或兑换网点,包括8000多台ATM机、中资银行网点3500多个、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网点13家和外币代兑换网点183家,通过这些设施,境外人士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取现金来进行支付。 随着来沪境外人士的不断增加,上海将进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点,切实推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努力营造一个境外人士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两个优化”上进一步下功夫。 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支付的便利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外卡POS机布局设置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在机场等区域设置一站式服务台,同时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的全覆盖,加快打造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一些重点的商圈街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设。近期,我们还将出台有关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具体举措。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内容。在今年年初,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已经上线运行,这个门户的定位就是“欢迎您、帮助您”,方便来沪的境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我们将坚持用户导向、换位思考,持续提升多语种、场景化的功能,让来沪的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实用,真正爱用,也欢迎大家能够多关注、多使用,同时也给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后上海也发布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请问,上海将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联动?谢谢。 龚正: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上海五个国际中心建设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以金融和科创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科技的自立自强也离不开与之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可以说,无科技不金融,无金融不科技。 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已经逐步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眼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依托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主要有几个措施: 一是做优科技投资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滋养科技企业源头创新。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已经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列全国前列。我们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因为初创期风险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是又需要资金支持。最近我们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 二是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地发展。科创板设立五年来,已经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达到57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在570家当中占了90家,上海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上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和市值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募集资金达到2300亿元。我们将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功能,努力把上海资本市场打造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贷和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技术、数据、人才等新型要素的特点,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新信贷、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们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这对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就很有帮助。下一步,我们还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科技企业急需的专项融资产品。谢谢。 寿小丽: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lg
...
格隆汇
03-28 12:01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业2023年度十件大事”
go
lg
...
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
宜
居
宜业和美乡村”等精神,持续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五、2023年,商业健康险发展外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保险业贯彻落实《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要求,开展试点,创新服务,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多样化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 六、2023年,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整治市场乱象,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保险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引导行业下调预定利率,全面落实“报行合一”,科学规范市场秩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七、2023年,保险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扎实做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八、2023年,保险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精神,积极推动绿色保险赋能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九、2023年,保险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海外布局,不断丰富金融保险产品,加强多方合作,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 十、2023年是保险资管业专业化经营第20年。保险资金坚持长期稳健投资,胸怀“国之大者”,强化风险防控,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lg
...
金融界
03-27 14:04
中国经济不会步日本后尘?专家称关键要做到这三条
go
lg
...
。中国的国土面积辽阔,许多地区虽然不适
宜
居
住,但却适合发展特定产业,例如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设施。这种规模效应意味着中国的增长路径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30%以下,这标志着消费偏好的转变。人们不再仅为了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而消费,而是开始追求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去年的情况已经显示,尽管政府一直在鼓励消费,但消费增长并不明显,然而人们却愿意花钱去旅游,这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变化。这时候服务业一定占大头,养老、教育、医疗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是重点方向,而不再是硬的基础设施。
lg
...
金融界
03-27 11:16
大力推动养老产业转型升级
go
lg
...
产业政策,培育老龄文化、老龄健康、老龄
宜
居
、老龄制造、数字经济等养老产业的新增长点,打造区域养老产业集群。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新领域,构建政府指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养老产业发展新格局,拓展养老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赋能服务对象。引导老年群体提高对养老新业态产品的认可度,掌握高端化、智能化知识技能,不断产生新服务需求。加强养老产业服务对象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链接,深入开发养老服务中间产品,加强跨领域的大数据资源整合,推动养老二、三产业融合,催生数字经济时代多样化养老服务新需求,不断赋能新型养老服务对象。(中工网)
lg
...
金融界
03-21 17:00
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转型新动能 2024石景山区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举行
go
lg
...
年英才)给予5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构建
宜
居
宜业的人才生态,面向高精尖人才提供房屋免租、贷款贴息等创业支持,做好人才落户、居住证办理、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 启动全球产业生态合作计划 构筑未来产业生态合作伙伴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石景山区全球产业生态合作计划也在当天全面启动,该计划将通过搭建全球产业生态合作平台,促进石景山区相关产业和企业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石景山区还与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航、北理工等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并与多家行业协会、企业商会、产业平台、投资机构签约结为未来产业生态合作伙伴。 作为未来产业生态合作伙伴签约方之一,石景山未来产业育成中心由石景山区和国投(北京)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对标世界先进科创人才服务平台,建成面向全球高层次人才、高端产业引育的央地合作标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在垂直领域形成服务闭环,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突出“服务留才”“项目育才”,营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硬科技产业发展新引擎。 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表示,与知名高校、未来产业生态伙伴建立合作联系,将搭建起联通国内外高端产业资源交汇的舞台,最大程度展现石景山区开放优势,将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加强劲的动力。 全力建设高品质特色园区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本次会上,石景山区区长李新介绍,近年来,该区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梯次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格局,推动重点产业功能区、高精尖产业和“五子”联动融合发展。 2023年,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1244.9亿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1272.2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三,增速位列中心城区首位;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319亿元总量位列全市第四,增速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形成了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产业抓紧布局,全区产业转型成效突出,首都城市西大门不断释放产业活力。 会上,石景山区发布了《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作为全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按照北京市“一区十六园”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要求,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变革方向,在全市率先印发《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以首钢园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构建“一核心、两组团、五个特色园区”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做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率先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和系列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组合拳,通过建中心、搭平台、落场景、聚企业、强算力等多措并举,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热土,在全市“一超多强”布局中展现更大担当。目前石景山区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3,开工建设一期610P智能算力中心,成功落地“百度千帆大模型(北京)创新基地”、工信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产学研用金结合,承接中关村核心区外溢资源,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落地,引育一批通用底座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搭建一批服务平台,举办一批特色品牌活动,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 做精科幻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三届中国科幻大会,中关村通力获评北京市首批引领型标杆孵化器,建成全市首家光场成像重大技术平台,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00余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科幻产业集聚区整体亮相”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年度十件大事”。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擦亮中国科幻大会“金名片”,聚焦科幻数据采集、内容制作分发、沉浸式体验技术创新应用等领域,实现底层核心技术突破,搭建科幻产业一站式制作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巩固先发优势、促进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京西科幻之城。 做优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这是原中国银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集聚光大卡中心、中铁建资本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2021年底中国电科集团入驻,共同建设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目前在园单位32家,2023年实现全口径税收10亿元。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高校智库”四方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智能科技园龙头引领作用,持续释放“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效应,吸引持牌金融机构、链主企业等各类优质资源导入;依托智能研究院等智库,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争取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落地,政企携手建设京西数字金融新增长极和智能科技产业新高地。 做实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园区集聚东土科技、航天云网、融硅思创等龙头企业22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导区入驻率已达90%,核心区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年底结构封顶。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强化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源优势,聚焦网络通信、数据智能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加速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做大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石景山区被列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的虚拟现实组团承载区,集聚终端器件、内容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120余家,虚拟动点等11家企业获评2023年“中国VR50强”,引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华为云计算公司共同打造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与北重东厂双园融合,统一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统筹设施配套和招商运营,构建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国内规模较大的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和硬件研发基地。
lg
...
金融界
03-20 18:54
国寿嘉园·北京乐境正式落地 又一高品质养老社区将亮相首都
go
lg
...
疗资源丰富,致力于构建集活力养生、适老
宜
居
、健体康复、丰富文娱于一体的综合型健康养老养生模式,是中国人寿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速养老服务布局、深耕银发经济的重要举措。 国寿嘉园·北京乐境内设800平米的医疗配套空间,可提供专业护理、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等一站式服务,为入住长者带来健康幸福、如意自得的全新享老生活体验。社区外医疗资源丰富,10km范围有多家三甲医院,有效覆盖院前急救、慢病调理、中西医结合、骨科、肝胆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老年常见病科室,满足长者日常医疗及紧急就医需求。 国寿嘉园·北京乐境整体设计遵循“两轴+九园”的规划理念,以轴线式布局,打造街区化的开放空间,并且较大程度减少了脚程距离,让居住长者便捷通达各个生活空间。室内设计方面,全景落地窗令室内外景致无缝链接,精心打造室内超大面宽,减少因空间局促而发生的跌倒风险,暖系色调搭配熏香木椅,为入住长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 国寿嘉园·北京乐境打造中式庭院,为长者营造平静祥和的颐养环境。社区配备近10,000平米的生活服务空间,覆盖泳池、SPA水疗、健身房、瑜伽教室、阅览室、共享厨房等全功能生活业态,将娱乐融入生活,满足长者老有所乐的精神需求。 国寿嘉园·北京乐境秉承“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社区内全部采用适老化设计,保障长者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安全便捷。室内全屋配备易于抓握的圆形扶手,便于长者行走;座椅选用圆角结构,避免长者起身、行动磕碰;智能管家与环境(温度湿度)监测设备,有效实现智能服务呼叫、智能娱乐、视频互动、家居控制等功能;房间内随处可见紧急呼救按钮,浴室扶手和座椅的设置都突出设计的安全性、人性化、适老化,为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创造更多便利性舒适感。 中国人寿集团旗下专司健康产业投资和养老服务运营子公司——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健康养老产业专业化投资和养老服务体系化运营两方面持续发力,以投资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助力银发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标准、打造服务队伍、强化服务能力,形成具有国寿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公司养老产业布局已覆盖北京、天津、苏州、厦门、成都、石家庄、青岛、杭州、深圳、昆明等十余个城市,可提供养老床位数超8700张,业态涵盖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等,充分满足长者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lg
...
金融界
03-20 14:47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2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市场周评:俄乌冲突骤然升级!普京重大宣布 金价暴涨近153美元 油价飙升逾6%
lg
...
中国房地产突传“撤资”利空!新加坡资管巨头:将大幅削减对华仓位……
lg
...
重磅!特朗普提名这位对冲基金经理为财政部长 将负责执行提高关税和减税
lg
...
金价周五飙升近47美元的原因在这!普京发重要信号 分析师金价技术前景分析
lg
...
金价惊人暴涨后技术面大变脸!FXStreet分析师黄金下周预测 这些因素恐引爆行情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