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谁拖了中国ChatGPT的后腿?
go
lg
...
。如果你与ChatGPT就一些更丰富的
宗
教
、文化、民族和地缘政治等议题展开过坦率的交流的话,你会意识到它在看似拒绝和审慎讨论这些议题的背后隐藏着某些特定的立场倾向,是与美国社会普遍公认的主流价值观微妙重合的。可以说,任何一个,而不是某一个自然语义的复杂模型,其模型建构、语料采集、训练和参数调整的过程,都是基于特定价值体系的“内容审查”的过程,都有着维系其价值体系的自觉。我们不是应该不应该在自然语义模型里“生成”中国的价值立场的问题,而是它该如何生成,才能真正地制衡英语主导全球互联网语料库必然导致的世界观与文化霸权,加强中文语言理解基准在全球自然语义处理体系的权重,进而为世界人工智能和人机对话的发展提供文化上的多样性。 我也严重不同意中文互联网信息内容质量太糟糕导致中国类ChatGPT模型语料源头被“污染”的说法,这同样是既偷懒又显得大聪明的判断。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总量原因,英语内容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质量堪忧的极端化内容也是最多的,它们都会影响自然语义模型训练的过程和结果。ChatGPT在早期的训练中优先使用内容质量较高的社交论坛Reddit上的高赞内容,是有特定的语料选择倾向的。如果中国优先选择知乎和得到等知识类社区,以及主流媒体优先作为语义模型的语料库的话,就不存在语料被污染的问题。更遑论以大部分持“中文内容质量低”的人们的外语水平和阅读广度,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论断。 但是无论如何,ChatGPT的横空出世,对我这么一个多年来一直呼吁“告别硅谷崇拜”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刺激,也是一个观念的挑战。 这不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差距就此拉大了,而是因为ChatGPT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模型,是一个真正可能从全人类——而不是某一个特定领域和行业的角度,推动社会生产协作与文明进程的工具。其意义大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堪比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的诞生。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大国,中国早就不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诞生时期的信息技术产业一穷二白的国家了,但是,我们却没有让这类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创新首先发生在中国,训练一个基础语料由中国文化与价值体系为建构的模型。 更何况,ChatGPT的模型训练方式,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大力出奇迹”的参数升级、反复训练和模型依据生成内容反馈持续迭代优化——这原本是中国团队最擅长的工作方法。当一家美国的创业公司用从微软融来的钱不惜代价投入巨额算力成本,大量雇佣非洲和中东的数据工人进行信息标注、用最高效率的迭代与Google这样的巨头进行自研语义处理大模型的“军备竞赛”时,你还是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这究竟是一家旧金山公司还是一家深圳公司。 像ChatGPT这样的自然语义处理模型应该可以诞生在中国但却没有诞生在中国,其原因还得从中国从事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无论巨头还是创业公司这些年在干什么开始说。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像ChatGPT这样的超大规模通用自然语义处理模型,由一家AI创业公司建构最可能产生奇迹,而在一家科技巨头内部通常不会实现更好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Google的LaMDA对话应用模型和近期仓促上阵的Bard都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也是百度接下来势必面临的挑战。 为什么?首先是因为通用自然语义处理建模太烧钱了。其实,烧钱通常并不是大公司的本事,反倒是创业公司的特权。科技巨头几乎都是上市公司,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砸在一项相当长时期看不到回报的事上,首席财务官在面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时的压力是很大的,也经常是被股价惩罚的,这导致大公司不敢做大冒险,不大冒险就不会有大迭代。什么叫“大力出奇迹”?就是先花大钱出大力,然后再祈祷奇迹的发生,而不是默认一定得出现奇迹,然后再决定花钱出力。 可惜,大公司只能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从ChatGPT受益颇丰的微软,也只敢从一开始的10亿美元,历时四年,直到今年的百亿美元,一笔一笔,持续地追加投资,以支持OpenAI在微软的“体外”,多年如一日地训练GPT模型。微软通过投资OpenAI获得的股权享有整合ChatGPT模型能力进入其Office和搜索引擎的优先权,它未来会不会吃掉OpenAI可能是一件不太好说的事,但至少市值近万亿美元,一年收入几百亿美元的微软,是绝对不敢一开始就“大力出奇迹”,兀自凭一己之力训练这个模型的。 其次,因为人们对科技巨头从事创新事业的容错度很低,而对创业公司的错误和偏差较为优容。Google为了应对以ChatGPT的压力,仓促推出了人机对话测试版Bard,被发现一些对话出现了基本的事实错误,于是被无限放大,市值一夜蒸发千亿美元。事实上Google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要不是被逼急了,它也不会这么冒失。Google在2021年公布的LaMDA模型,参数级别和信息搜索能力都明显高于当时OpenAI训练的GPT-3,但Google迟迟不敢公测其效果,就是因为害怕它出现失误,引发公众的不信任和股价的下滑。 Google在乎的,OpenAI都不在乎。从ChatGPT发布的第一天起,它就公开地说自己没有信息检索能力,语料库也只到2021年12月,更回答不了很多关于价值和道德判断的问题,还经常犯事实错误。对ChatGPT的自我“摆烂”,测试者很宽容地接受了,对它在编程、文学创作、格式化写作、寻医问诊等领域展现的信息关联、情感表达、逻辑结构、思维连贯性一系列能力惊叹不已,对它犯的错误轻轻带过。 2019年3月,在GPT-2模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后,成立了4年的OpenAI决定由一家非盈利的基金会转变成为一家商业公司。毕竟没有任何一家基金会能受得了它的首席科学家年薪150万美元,2019年5月,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出任OpenAI的CEO。接着,OpenAI获得了微软的10亿美元投资。2020年5月,OpenAI推出的GPT-3模型,参数从GPT-2的15亿陡升至1750亿,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强大的自动学习系统。 可见,一家含着金汤匙出生、融得到巨资、有巨头业务捆绑加持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从事通用的人工智能自然语义模型建构与开发,不计成本投入模型训练,是最理想的状态。最强大的模型带来的想象力和商业回报足以刺激微软和其它的投资者。 那么,怎么这个逻辑在中国就跑不通了?中国曾经有没有一个强大的通用自然语义人工智能模型,哪怕就是一个雏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看看微软首次投资OpenAI的时间:2019年7月。在微软押注OpenAI的GPT模型之后4个月,也就是2019年11月,微软负责必应搜索业务、同时也是微软人工智能最高负责人的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香港籍计算机科学家沈向洋宣布离开工作了20余年的微软。而沈向洋对微软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2014年主导研发的聊天机器人——小冰。 2020年7月,小冰从微软独立出来,成为一家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沈向洋出任董事长,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出任CEO。小冰独立之际已发展至第六代以上,产品形态涉及对话式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助手、人工智能创造内容提供者和一系列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小冰曾经引发公众讨论的,除了充满情感和女性性征的聊天机器人之外,还有它在汉语诗歌创作领域的惊艳表现——她出过一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收获了不少好评,以及更多的争议。 毫无疑问,一个能写诗,进行简单情感和基于常识的对话的小冰机器人,是几年前全世界范围表现上乘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模型。 沈向洋主导的团队不可能不懂搜索,更不可能不懂人工智能。而沈向洋从微软出走和小冰的“独立”,加之微软CEO纳德拉主导的对OpenAI的投资和合作绑定,其实是中美最顶级的人工智能操盘手,在通用人工智能模型领域的一次正式的分道扬镳。 那么,今天的小冰,还写诗么?它在做什么? 这两年,小冰早就不写诗了。它在忙着商业化。它成立了游戏工作室,为游戏提供NPC脚本对话内容;它与冬奥会合作,提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视觉评分系统;它为万得资讯提供人工智能生成的上市公司公告文本摘要;它给万科等企业定制了客服专用的虚拟数字人......它在努力地成为一家“赋能”各行各业,同时让自己能造血赚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 一句话,昔日代表了通用自然语义人工智能模型较高水准、中国人撑起全部格局的人工智能团队,现在成了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决策型人工智能混合的、为具体的场景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供应商。 你不能说这是小冰的“堕落”,毕竟它只从资本市场融资了数亿元人民币。按照ChatGPT的模型训练方法,这些钱一天就花完了。没了微软的护身庇佑,小冰得自己顾自己的命。可是,我也从来没听说过百度、腾讯或者字节跳动,想过要投资小冰,支持它继续搞通用自然语义人工智能的大模型。 不仅仅是小冰。过去几年中国也有其它从事通用人工智能自动建模和异构计算,让国内外7-8种芯片通过该模型接入软件的创业团队,但只要是拿这个模型出来融资,就搞不定任何的一个投资人。中国的投资机构从未表现过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兴趣,和哪怕一点点的想象力。 “超过85%的投资人一上来就要求我们介绍产品的场景,我们说我们帮GPU对接软件生态,连英伟达都用我们的模型,投资人说这个不算场景。我们说我们也有客户,卫星、码头、智慧城市和智慧工业的研究,他们说你干得太散了,我们不投”。这是我自己听到过的做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创业者对我的吐槽。 众所周知,中国的VC是最喜欢“教育”创业者的,当然也少不了教育从事人工智能创业的科学家。“你得在这个行业有点数据”,这是他们最爱教育AI创业者的一句话。 在某一个行业有数据,而且要专注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中国大多数号称投资人工智能的VC和PE们的思维定式。然后看的就是“场景有多大”,安防摄像头的场景足够大,于是估值模型就变成了中国这么大,能安多少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多少钱?总的摄像头盘子有多大?好,盘子足够大,摄像头这个细分领域我们投了。再看看港口智慧物流,中国有多少个港口?有多少个是深水港口?每个港口码头能为AI解决方案付多少钱?原来就付这么点儿钱啊,看来“港口”这个场景不够大,那我们不投。AI虚拟数字人做客服?能跟元宇宙挂上啊,那有故事有想象力,好,我们可以投投试试。 所以,你看到的情况就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四小龙”基本都在做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的生意,都变成了AI的项目实施和集成商,商业模式一如30年前的东软和软通动力,自己活得举步维艰,巨额亏损,还得撑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排面,撑着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的估值和想象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哪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人发自内心地相信一个通用的模型能在各个行业复用。其中偶尔有几个对通用模型有点耐心和兴趣的,基本都是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对中国团队搞通用模型的尝试真的是兴趣阙如。你以为是他们通过对比OpenAI和Google这样的公司的模型训练难度和水平,从而觉得中国团队做起这个事来有差距?那你还真是想多了。他们知道GPT模型研发是怎么回事的时间,也就是最近这俩月的事。 那些大言不惭“在我眼里商汤和旷视就是卖安防摄像头的”的一线投资经理,那些傲然地跟创业者说“你这个模型又不是场景”的一线投资合伙人,更遑论那些历史上几乎不投人工智能,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在鼓捣中国创业者“出海”搞加密货币的美元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今天都突然摇身一变,宣称要支持创业者搞“中国的ChatGPT”了。那么你倒可以想想,他们的信誓旦旦和踌躇满志,含有几分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理解和真诚,又有几分是投机和算计。 你更可以想想,一个超级自然语义模型的训练可能一天就得烧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更何况现在提供大模型训练的算力模块——世界顶级的GPU,因为美国的无理禁运而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以那些投资人过去这么多年的心性和行事风格,他们又能坚持得了几天,肯说服投委会投多少笔钱进去,还是能帮这些创业团队搞定GPU的问题?不定哪天,弄不好也就半年之后,他们就又开始催着这些做通用模型的团队,尽快“在细分领域实现商业化”。 以百度对飞桨PaddlePaddle模型投入的坚持,尚且不可避免它从一开始就将这个模型产业实践化,尽快追求在不同行业的商业化。而在很大程度上,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存在着海量数据、高质量有创造力的内容输出和产业应用落地的“不可能之三角”。 能实现海量数据和高质量有创造力的内容输出,就势必不能快速应用于某一个产业的具体落地——比如ChatGPT。 要想在人类创造的互联网最大范围的海量数据里创造具体的产业落地场景,就一定无法提供最高质量的结果,因为基于海量数据的内容生成与精准决策系统一定存在冲突——这其实是个废物。 如果想实现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以辅助精准的产业落地场景决策,就一定得牺牲最海量的数据,而以大多数精准的产业场景所拥有的数据,是无法支撑真正的大型模型训练和研究的——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产业细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今天面临的困境,也是所谓“产业ChatGPT”是个换汤不换药的伪命题的原因。 那些今天摩拳擦掌要大举杀入“中国的ChatGPT”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且不说你们兜里有几个钱和几块GPU,既然都上了这艘船,都觉得自己攥着船票,那通用人工智能的“不可能之三角”,你们决定舍掉哪一个角?这是个首先得想清楚的问题。 换而言之,哪个投资机构——无论是财务投资机构还是大公司的投资部门,有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投入训练自然语义大模型,无限拉长回报周期的定力?毕竟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群最没有定力,最着急找接盘侠的人。 中国从来就不缺优秀的创业者和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不例外。中国和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水平和积累是全球范围内最接近的,至少几年之前中国和美国在自然语义大模型的建构和训练上的差距也并不大。但是中国确实缺一些视野更开阔、不人云亦云、有定力有远见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 沈向洋、李笛、马维英、王小川和李志飞等这些人,他们出来做通用自然语义大模型的创业项目都挺靠谱,但问题是得换一批背后支持他们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有一些太擅长“做局”和投机,在加密货币等赛道上浸淫太深的投资机构混杂在其中,是应该被拉进黑名单的。 说句实话,尽管过去这么多年都没什么正经的投资机构在看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可毕竟还是有一些机构也投了不少回报周期极长的人工智能公司。比如那些投资了中国本土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VC,他们是对树立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全新的竞争力做出过贡献的。还比如那些投资了中国本土GPU的VC——这注定是一个充满艰险,面临美国封禁和打压,回报周期极其漫长的赛道;但这些本土新崛起的GPU玩家——无论是瀚博、壁仞还是其它,它们未来是可能为中国的通用自然语义处理模型提供弹药的。它们背后的投资人,如果有一天真的谋定思动,出手加持中国的自然语义大模型项目的话,我对他们可能有一些更不一样的预期和信心。 只是这样不咋咋呼呼、不拖后腿、不急功近利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中国的自然语义模型建构和训练需要这样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无论它是财务投资者,还是战略投资方,或是有国家意志加持的资本机构。 中国要有自己的通用自然语义大模型,它需要有为全球通用人工智能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体系和中国方案的愿景,需要从语料库选择、模型建构与训练、参数调整的全过程前置规避风险和法律、道德与伦理问题,更需要的是定力和耐心。 无论如何,它不能投机。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3
关于美国两党选民的五大误解,比如共和党人并不那么信教
go
lg
...
城市的服务员,是两党的核心。 3. 有
宗
教
信仰的民主党人和无
宗
教
信仰的共和党人也很常见。 民主党人通常代表最世俗的选民,他们一直赢得近90%的自我认定的无神论者以及大约80%的不可知论者的支持。 相比之下,共和党人则经常获得80%以上的白人福音派选票。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党派都信神,而另一个党派都不信。大部分民主党人都是基督徒,而在共和党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声称自己没有
宗
教
信仰。 共和党也并不像这些数据显示的那么虔诚,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表示他们"很少"或"从不"参加
宗
教
活动。 尽管共和党政客仍然代表着
宗
教
右翼的利益,尤其是在堕胎和LGBTQ权利方面,但两党都有虔诚选民和世俗选民。 4. 两党都依赖白人大学毕业生。 特朗普接管共和党后,许多白领共和党人转投民主党。但这种转变被过分夸大了。在2022年,只有52%的白人大学毕业生投票支持民主党,47%支持共和党。 结果是,两党都依靠白人大学毕业生获取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选票。 即使在特朗普在位期间——他对许多白领共和党人来说是特别讨厌的人,四分之一的共和党选民也是白人大学毕业生。 简而言之,许多支持小布什和罗姆尼的白人大学毕业生仍在共和党内支持特朗普。 5. 靠西班牙裔选票并非共和党获胜的途径。 2020年,特朗普在拉美裔选民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从那时起,政治分析家花在分析拉美裔共和党人上的时间和精力几乎超过了任何其他群体。 但拉美裔选民在美国共和党中仍然只占一小部分。 随着拉美裔美国人进入投票年龄,以及年长的白人共和党人的老龄化,共和党将需要增加他们在拉美裔选民中的选票份额。对共和党来说,明智之举是现在继续建立拉美裔基础,然后再从中获利。 但只有1/10的选民自我认同为西班牙裔。共和党想在2024年赢得选举,必须要在近白人工人阶级和亚裔选民基础上再接再厉,夺回失去的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郊区选民,或最终在黑人选民中取得进展。
lg
...
加美财经
2023-07-19
2023年房地产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分析
go
lg
...
前言 ESG理念从早期基于
宗
教
教义的道德观念融入于商业活动,到责任投资的兴起,再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面推广,最终形成目前的全面可持续金融实践。ESG的概念于 2004 年获得高度关注,从2006年联合国成立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开始,ESG投资逐渐获得全球的广泛认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投资策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追求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也紧跟国际市场的ESG发展趋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家园,积极推动ESG的发展。 中国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一方面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其在环境责任等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房地产业的绿色发展是实现国家绿色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房地产行业有责任提高公司的ESG整体水平,推动ESG的发展。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加持下,房地产企业愈加重视绿色发展,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房地产业ESG实践的效果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披露了ESG相关报告的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房地产业的ESG整体水平。 ESG评级结果分析 联洲信评(UCCR)ESG专项小组通过对企业官网及巨潮资讯网披露的ESG相关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截至2023年4月30日,A股房地产行业主动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有58家,披露比例为63.74%,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UCCR)ESG专项小组以此为样本,结合联洲信评ESG评级模型及标准,对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ESG绩效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目前上市公司ESG信息仍以自愿披露为主,缺乏规范格式,部分公司披露的ESG相关数据不齐全,降低ESG相关议题讨论的可比性。以下评级结果是以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和2022年度公司年报等公开信息为数据来源,评级信息存在不充分等局限性。联洲信评不对评级报告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作任何保证,评级结果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依据,仅作为基本参考。 总体评级结果 图1:房地产业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分布(家) 图2:房地产业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占比 从图1和图2 可以看出,本次被评级的房地产行业的58家上市公司中,获得AAA和AA评级的公司数量为0,ESG评级结果主要分布在BB、B、CCC之间。其中获评BBB级的公司有1家,占比为1.72%;获评BB级的公司有16家,占比为27.59%;获评B级的公司有31家,占比为53.45%,占比最高;获得CCC 的有9家,占比为15.52%;获得CC的有1家。整体上,ESG的表现比较差,未来需要房地产公司重视绿色发展,加强对ESG的建设。 总体分数分析 通过分析图3可以看出,整体上房地产行业的ESG得分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均值较低,说明房地产行业的ESG发展水平较一般。部分公司对ESG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ESG建设上的投入远远不够;部分公司意识到ESG建设的重要性,在经营中关注ESG,追求绿色发展,但有些公司对于ESG仅停留在意识上,实践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有些公司在实践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信息披露相对薄弱等问题。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公司,未来还需要不断践行ESG,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3:ESG得分分布情况(家) 通过分析5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ESG得分情况,ESG总得分的中位数为44.57,上四分位数为52.40,下四分位点为41.65,四分位差为10.75。而E(环境)、S(社会)、G(公司治理)这三个子类的得分的中位数分别为20.85、54.30、70.91,G(公司治理)的中位数最高,而E(环境)的中位数最低。5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离散程度最高的是E(环境),四分位差为16.66,最低的是G(公司治理)子项,四分位差为9.34。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在 G(公司治理)方面的治理比较完善,在S(社会)方面的建设处于一般水平,在E(环境)方面的建设和治理处于较差的水平,未来房地产公司要更加关注E(环境)的建设,提高ESG建设的整体效果。 图4:ESG得分情况 按省份分布评级结果分析 58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ESG评级结果按省份分布情况分析,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经济发达的省份或直辖市的ESG表现较好。而云南省、贵州省、辽宁省等西部省份和东北省份的评级结果较低。这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房地产公司更加重视对ESG的建设;而经济较差的地区,对ES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推动ESG实践的力度还不够,ESG的表现有待提高,未来需要加强绿色建设,营造绿色社区,构建绿色生活。 图5:按省份分的ESG评级结果分布 按公司规模评级结果分析 根据公司规模分析,58家房地产公司中,大型公司的评级结果明显高于中型公司。在58家房地产公司中,大型公司的占比为81.03%,其中,评级结果为BBB的公司中,大型公司占比100%;级别在BB级的公司中,大型公司占比为75%,中型公司的占比为25%;级别为B级的公司中,大型公司占比88.89%,中型公司占比11.11%;级别在CCC级的公司中,大型公司占比为0%,中型公司占比为100%。这表明,公司规模越大,ESG建设越完善,大型公司都取得比中型公司更好的成绩。 图6:按公司规模分的ESG评级结果分布 按公司性质评级结果分析 从公司性质分析,国有企业ESG的整体表现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国有企业中,ESG表现获得BB的占比为38.46%,获得B的占比为48.72%,获得CCC的占比为10.26%,而民营企业中,ESG表现获得BBB和BB的占比均为6.25%,获得B的占比为56.25%,获得CCC的占比为31.25%;外资企业中,ESG表现获得BB的占比为0%,获得B的占比为100%,获得CCC的占比为0%。整体上,国有企业ESG表现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好,说明在相关政策及规范的监管下,国有房地产企业的ESG建设质量相对较完善,但是整体的ESG表现都比较差,房地产企业未来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ESG实践中。 图7:按企业性质分的的ESG评级结果分布 图8:按企业性质分的ESG评级结果分布情况(占比)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披露了ESG相关报告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整体上,房地产行业的ESG 表现较差,最好的等级为BBB,占比仅1.72%,大部分的公司的评级结果为BB和B,说明房地产行业的ESG综合管理水平较一般,未来还需要加强相关投入,提高ESG的整体水平。 附表:联洲信评ESG评级结果释义 撰稿人:(UCCR)ESG专项小组
lg
...
金融界
2023-07-07
MEME热潮已褪去--为什么依旧看好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
go
lg
...
是社会演化的自然结果。大到家族与村社、
宗
教
与团体,小到兴趣小组与各类俱乐部,都是社群组织形式的呈现。直到互联网的出现,这种小而窄的传统社交疆界才被打破。 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会将这一弱链接转化为强链接。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能打破传统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价值传递的边界,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通过Token激励为社群参与者创造经济利益,通过共识建立起一同认可的社群信仰。共识的破裂、信仰的丢失,让MEME终究是昙花一现,直到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共识被长久维持、价值被永续传递的可能。 据介绍,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是全生态链Web3.0平台MateBase(mbaaswap.com)推出的全新生态,旨在给优质的初创型项目提供一个聚集流量、孵化成长的交易环境。MbaaSwap首创了“高通缩、非通胀,出矿即涨”的全新挖矿模型,它可以让更多优质项目实现稳定社群、坚定信仰、强化共识的目标,助力其顺利进入Swap主板。目前,MbaaSwap已经正式上线LP算力挖矿,核心通证MBAA关注度一度超过MEME热潮。为什么依旧很多人看好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 让优质的初创项目不再被埋没 在加密市场,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项目上线,而作为一个区块链初创型项目,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有一定的社区支持和认可。MbaaSwap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社区,帮助项目团队在潜在投资者与用户之间建立联系和信任的桥梁,共同推动的发展和成功。 通过这个桥梁,初创项目团队可以分享他们的理念和规划,与社区成员保持交流,并得到反馈和支持。社区成员也可以通过MbaaSwap了解到项目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与传统的加密资产交易所不同,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允许初创项目发行自己的代币,确保代币的合规性和流通性,并提供市场营销和推广支持,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支持。可以说,MbaaSwap让优质的区块链初创型项目不再被埋没、也可以被全世界看见。 创新的经济模型让价值得到长期释放 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是一个基于去中心化自主交易协议的孵化平台,它采用了更加安全的UNI的 V2源码,全码开源、权威审计、无暗仓、无预留、完全丢弃底池等措施,以增加用户的信任和参与度。 当前参与加密市场的投资者大多充斥着浓厚的投机心理,而往往急功近利的心态最终都很难在市场中获利,MbaaSwap孵化器则是通过创新的机制来平衡投机者和管理人性。而且投资参与过程中实际上也在不断添加MbaaSwap底池,这就间接的促成了投资者的联合坐庄意识,客观上夯实了社区共识。 MbaaSwap孵化器试图区块链算法的绝对公平性,让每一个参与生态的用户自发的形成共识建立起信任,继而都能从中获利。代币经济模型决定了一个项目能否持续的走下去,更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一个好的经济模型是需要平衡项目方、生态贡献者、用户三方利益的。早入场有先机、后入场有补偿、节点有算力加成,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就很好的兼顾了这一点。共识来源于社群对未来价值的认同,很显然,MbaaSwap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更看好MbaaSwap创业板孵化器的原因。 总之,MbaaSwap孵化器是一个创新的、具有前瞻性的生态,它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特点,为初创项目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孵化环境。在这个生态中,用户可以享受到许多优质的服务和收益,包括LP挖矿、算力收益、节点收益等。此外,MbaaSwap孵化器还为许多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生态系统,将为整个Web3.0市场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05
MAYA 致力于探索玛雅文明文化 推动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go
lg
...
殿和舞台。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为了居住和
宗
教
仪式,也显示了他们对工程学和建筑技术的深入了解。 玛雅文明的高度发展程度表明,他们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上高于他们的时代。这使得玛雅文明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玛雅文化,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元宇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的是包括我们所在的宇宙和其他可能存在的宇宙在内的整个宇宙体系。在元宇宙中,每个文明都在不同的位置和发展阶段。玛雅文明在元宇宙中的位置取决于我们对宇宙多元性的理解。 从历史学角度来看,玛雅文明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他们没有与其他古代文明建立联系的证据,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宇宙中独自演化的。然而,这并不排除玛雅文明与其他文明有过接触或影响。而MAYA致力于通过研究玛雅文化中的共同元素和智慧,来理解玛雅文明与元宇宙中其他文明的关系。 MAYA介绍 MAYA玛雅(简称:MAYA)是由Ametapark Charitable Foundation Inc主导发起,JumpCapital、Rarestone Capital、kyros Ventures、Double Peak、CryptoJ、Illusionist Group、Dialectic等多家知名风投机构注资研发,打造以强大的Web3人工智能(Chat GPT)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为支持,提供用户个性化的推送和智能组织的Web3聚合器。平台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信息搜索、交流和组织方式。区块链技术将确保用户数据的隐私与安全,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交互环境。 MAYA是一个融合了人工智能、玛雅文明元素、四维世界、区块链技术和元宇宙概念的全新Web3人工智能(Chat GPT)应用。我们以区块链作为公链引擎,结合人工智能,为用户打造一个集人类数据资产于一体的中台。通过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和与玛雅文明交流,我们致力于传承人类文明、拥抱未来科技的价值,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智能的人工智能平台。 MAYA发起初心 MAYA将带您穿越时空回到古老而神秘的玛雅文明,将中国姓氏家谱传承的理念融入元宇宙概念中。通过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创建属于自己姓氏的家谱,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至元宇宙中。用户可以与家族成员分享祖先的故事和智慧,感受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这不仅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也将为用户创造一个寻根问祖、传承智慧的场所。通过结合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四维世界的关联以及人工智能(Chat GPT)元素的概念,为您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之旅。 第一部分:认识玛雅文明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您介绍玛雅文明的起源、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我们将通过精美的艺术作品、文字和音频,重建玛雅文明的辉煌历史和神秘宇宙观念。你将有机会深入了解玛雅人的智慧、神秘的多维宇宙观以及他们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 第二部分:人类进程与四维世界的关联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人类文明进程与四维世界之间的关联。通过图表、动画和互动元素,我们将向您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何与四维世界的概念相互融合。您将亲自感受到人类进程与四维世界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对我们的文化、科学与技术的影响。 第三部分:人工智能元素的概念融入 作为MAYA的核心创新元素,我们将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通过与人工智能专家合作,我们将在人类进程和四维世界之间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桥梁。您将深入了解人工智能(Chat GPT)如何运用于这个NFT项目中,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意、智慧与互动体验。 在MAYA平台,用户不仅可以与当前的朋友、家人分享生活,还可以与未来的自己进行交流,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可信性和安全性。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将自己的个人数据上传至区块链中,这些数据将成为用户的资产。通过区块链中台,用户可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授权,实现数据的可持续价值。我们相信,用户的数据资产将成为人类智慧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模式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区块中,为用户创造出一个可信的未来自我。用户可以与未来的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方向,亦可与过去的自己回首过往,感悟人生轨迹。 MAYA的目标是促进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融合,为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人工智能服务,包含个人助理、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等。为用户及开发者提供面向消费者的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平台,让用户无需了解加密和区块链技术,同样可以使用MAYA享受人工智能服务,运用去中心化、智能化、安全高效等特点,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匹配策略,为投资者敞开了大门,提供了足够安全的进场渠道,让广泛的投资者能够轻松使用人工智能享受到去中心化金融带来的红利。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01
学习IT技术为什么推荐选择无类教育
go
lg
...
事业,因为世界上永不凋落的两大产业就是
宗
教
和教育。同时像字节跳动,华为、BAT、字节等大厂也都在关注人的成长、赋能行业以及企业发展 ,为此无类教育也要为全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注入力量和生命!无类教育要在数字科技社会中寻求价值贡献,在中国互联网与数字科技中蓬勃发展,引领世界潮流。 无类教育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IT行业一直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稳步向前发展,用优秀的实力和业绩,助力了无数大学生实现了自己的IT梦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6-30
Crypto内核:自由、承载与乌托邦
go
lg
...
参与开始,经历启蒙运动时期的个人权利和
宗
教
自由的探索,发展到现代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和产权观念,以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无阶级差别的理念。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由探索产生出的意识形态分歧依旧深远的影响着我们。时至今日与部分行业或者体系的中心化对抗中也会产生新的道路去探索自由并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 如今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如Google、Facebook、Amazon等,对个人数据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他们的商业模式。他们收集、存储和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并通过广告和其他商业活动获得收益。然而,这种对个人数据的控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所有权等。基于这种背景下,Gavin Wood提出的下一代互联网给了区块链创业者思路,将传统互联网与区块链结合打造出下一代互联网,个人信息自由,民主,去中心化,由所有参与使用的人共同创建、维护,同时也将利益关系从传统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给用户,用户再把信息提供给他们产生利益的方式转为由参与者共建再把利益普及给所有参与者的模式。 这个新的互联网模式被称为Web3,它的关键特征主要是: 1. 去中心化:Web3使用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的协议,消除了单一中心化的权威机构,并通过分布式网络实现更加可靠和安全的数据交换和存储。 2. 用户控制和数据所有权:Web3赋予用户对个人数据的直接控制权,用户可以选择何时共享、存储和管理自己的数据,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3. 去信任化和透明性: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Web3实现了去信任化的交易和合约执行,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验证性。 4. 资产确权及交换:Web3提供了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支持,使用户可以进行去中心化的价值交换和资产管理。 总体而言,Web3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自由、公平和民主的互联网,使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据,并实现更加安全、私密和可信的在线交互。 Web3这种宏大的愿景似乎不亚于当年比特币对改变传统金融的愿景,但事与愿违的是在非金融应用上,Web3大部分项目目前的表现差强人意,由此引申出一些问题比如在非金融应用中使用区块链是否有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与传统互联网行业融合?区块链是否该继续贯彻金融属性?引用Vitalik Buterin在Where to use a blockchain in non-financial applications?一文中的观点,远离区块链万能主义"blockchain everywhere”也远离区块链极简主义"blockchain minimalist”,我个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项目是否具有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本文接下来将围绕这个观点从一些非金融领域的主流用例展开探讨上述的问题。 Web3应用的框架难题 追寻自由还是从实际出发是个复杂的问题,区块链最开始是为解决金融集权所设计的,分布式架构,共识机制,数据结构,这些设计都不可避免的让整个网络非常低效,不同于Web2基于集中式的服务器模型,区块链需要验证事务并且要确保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得到更新,一条结果才能成立。虽然后来的区块链从业者为了增加区块链的可能性做了无数努力,从建立以太坊,构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虚拟机),让智能合约能在上面运行,达成应用运行的可能,在可扩展性上,围绕EVM的缺陷,做二层,侧链,分片或者改变共识机制增加一些创新做一条新的公链。所有公链相关的从业者都在为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做努力,即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性(Security),可扩展性(Scalability)。 我并不否认这些努力是无用功,相反推动区块链的扩展性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我们一直是在中本聪构建的框架里发展,还不具备将应用做到Web2的程度,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始终高于可扩展性,即使不可能三角被打破,在架构上区块链的本质也是一个巨型的线性表格,这是区块链的无形框架,这种设计本身的意义是为了消除点对点之间的对手风险以及降低对帐摩擦的成本,而在今天Web3应用在区块链上构建程序就像在Excel里去构建一个app一样限制多且低效,脱离框架就不符合Web3本身的意义,符合框架就不得不接受一些不可避免的低效与繁杂。 所以目前做app应用项目的思路则是通过折中的方式去重构一个Web2某一类的app,比如社交或者视频应用,结合应用部分上链或者把资产,用户数据剥离开来上链,最终得出一些简陋,低效,且空白的Web3产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需要的社交平台是有足够多资源浏览及互动的而不是一个繁杂的任务平台,他们需要的视频平台是要有用户原创内容以及丰富的影视库浏览的,现行的Web3视频平台喜欢通过代币模型将用户捆绑,而不专注于内容,这类产品是以"blockchain everywhere”为底层逻辑把先达成Gavin Wood对Web3的理念做为首要目标,并将这个理念凌驾于用户价值和高效的生产效率之上,这是把理想放在现实之上的行为,纵观人类工业产品的发展史,始终是一个寻找平衡的过程,所有理念超前或者本末倒置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告终,即使它们符合小部分人的需求也难以得到发展,因为用户量足够大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青睐,有了足够多的资金以及用户的强需求,产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这是一种正向关系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目前应用类项目的情况是有点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单纯的为了上链而上链,我个人认为现阶段的情况下更多的应该是帮助或者引导传统的游戏公司以及Web2公司进行上链,通过他们高质量的服务与内容改变这类产品的现状,区块链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效益及可能性而Web2的强大则会带来更多的用户以及开发者去推进Web3应用的建设,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乌托邦式的SSI 自我主权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简称SSI)是一个概念,它提倡让个人或实体对自己的数字身份进行完全的控制和管理。它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身份,就像他们拥有自己的个人物品一样,而不是依赖于政府、公司或任何中心化的第三方实体来确认或管理他们的身份。 在这个模型中,个人可以直接拥有和控制他们的身份数据,并决定何时、如何以及与谁共享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各种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护照号码,以及更复杂的数据,如教育记录、银行记录或医疗记录等。 自我主权身份的概念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下做到了接近完成,在区块链中SSI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标识符或者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这是一种新型的标识符,用于在数字空间中提供持久的、可验证的、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DID的主要目标是为实体(如人、组织、设备等)提供一种控制自己在线身份的方式,而无需依赖任何中心化的注册机构。 在技术上,DID是一个具有特定格式的字符串,通常与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关联。DID可以使实体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身份声明,而无需通过中介(例如,社交媒体平台或电子邮件提供商)进行验证。 DID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们由实体自己控制,而不是由第三方颁发。实体可以创建、更新和撤销自己的DID,而无需通过任何中心化的注册机构。 DID是实现自我主权身份(SSI)模型的关键工具,它使实体可以拥有和控制自己的身份,而不是依赖于中心化的身份提供商。 例如,一个DID可能看起来像这样:“did:example:123456789abcdefghi”。在这个例子中,“did”是固定的标识符元素,表明这是一个DID。“example”是所谓的DID方法,它说明了这个DID是如何在特定的区块链或DLT上创建和管理的。“123456789abcdefghi”是DID的具体标识符部分,它在所关联的区块链或DLT中是唯一的。 自我主权身份是Web3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带有很强乌托邦意味的概念,"乌托邦"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词,由“ου”(无)和“τόπος”(地方)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托马斯·莫尔的作品《乌托邦》中,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社会或社区。我觉得乌托邦和DID是很匹配的词,它既是打破Web2到Web3壁垒的那把锤子,又是一把不存在的锤子,如上文所述“自我主权身份的概念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下做到了接近完成”,为什么要用接近完成这个词? 因为DID如区块链的三角难题一样,也有自己的三角难题,“隐私”、“去中心化”和“Sybil抵抗”。比如比特币、以太坊和许多其他的加密货币系统并未将用户身份的记录过程中心化,而且用户在创建自己的数字钱包地址时,也无需提供任何个人信息。然而,这种做法却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些将这些地址视为唯一身份标识的项目就极易受到Sybil攻击。 为了避免这种攻击,某些Crypto项目要求用户进行额外的客户身份验证(KYC)程序,例如提交由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明。这样做的确有效地阻止了Sybil攻击,但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牺牲一定的隐私,同时这种验证方式也并不符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因为它依赖于其他非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方法。 证明一个人在一个网络中是唯一的,同时保证隐私及去中心化,这件事是困难的,目前主流的方式是通过社交图谱通过关系网确认或者通过orb的虹膜扫描确认,但无论那种方式都存在逻辑问题,比如社交图谱只需要更新关系网就可以更新一个新的身份而Worldcoin的Orb虹膜扫描自称是只保存虹膜的哈希数据,但这种中心化的方式无法保证多个环节内不出现人为作恶的情况。现实总是带有一些反乌托邦色彩,但我认为区块链技术在DID上的运用是必要的,DID也是可以通过在三角之间权衡而实现的,也许将SBT(灵魂绑定代币)引入或者通过手机设备的本地生物识别可以在三角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Web3的承载 去中心化存储 目前去中心化存储的主要特性包括: 1. 分布式:在去中心化存储系统中,数据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分布在全球的许多不同的节点(通常是个人计算机)上,而不是存储在单一的中心服务器上。 2. 安全性:由于数据被分布在多个节点上,这使得去中心化存储系统更加安全,不易受到单一点攻击。同时,许多去中心化存储系统还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 3. 容错性:由于数据被复制并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上的副本仍然可以提供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4. 透明性:许多去中心化存储系统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这意味着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的,可以被任何人查看,增加了透明度。 5. 抗审查性:由于数据是分布式存储的,并且往往通过加密保护,去中心化存储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审查性,即使在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尝试封锁或审查的情况下,数据也可以被访问和检索。 6. 持久性:因为数据被复制并存储在全球的许多节点上,所以去中心化存储具有很高的持久性,即使某些节点失效或消失,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节点上找回。 去中心化存储是区块链非金融应用中发展较为早期的赛道,做为Web3数据承载的关键容器,去中心化存储一直有两个最关键的痛点,高门槛及性能较弱,这点与用户价值有些背道而驰,但去中心化存储我认为是符合使用区块链技术必要性的,目前也有一些项目再继续拔高它的上限比如ETH Storage和Arweave,无论是web3 app还是将来的Metaverse,都需要一个足够的去中心化的容器去承载数据与前端,我对这项技术的未来依旧是乐观的,目前要做的方向也比较简单,继续提高速率以及降低gas费用在存储空间以及可存储内容上做出升级,达到符合用户价值的程度,我相信去中心化存储的特性会比传统中心化存储更具吸引力。 Bitcoin 综上所述,我提出了三个比较关键的web3非金融用例,可以看见目前Web3整个概念都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它们都因为某些问题而受到局限性,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历一些歪路。 Gavin Wood在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理念时,并没有考虑区块链的低效及违背商业原则的情况,导致从业者有先造屋顶再造楼的怪象出现,我同Vitalik Buterin的观点一样,区块链并非万能也并非只能极简的使用,每一个技术的运用都应该考虑现状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浮躁的心态只会导致更快的失败,如果说Web3要有一个精神标杆,Bitcoin也许很符合,中本聪设计的每个代码虽然并不复杂但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Bitcoin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任何人,它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以及对后续从业者的启迪在15年后的今天依旧深远的影响着我们。 Why buy bitcoin是YBB的标语,而上文是我的回答,我希望有一天当有人问我为什么all in web3时,我也能有我的答案,我对它的期望同样是颠覆传统,打破垄断,属于人民的技术,无人能够阻挡潮流的涌动,希望各位从业者共勉。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6-23
Web3内核:自由、承载与乌托邦
go
lg
...
参与开始,经历启蒙运动时期的个人权利和
宗
教
自由的探索,发展到现代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和产权观念,以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无阶级差别的理念。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由探索产生出的意识形态分歧依旧深远的影响着我们。时至今日与部分行业或者体系的中心化对抗中也会产生新的道路去探索自由并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 如今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如Google、Facebook、Amazon等,对个人数据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他们的商业模式。他们收集、存储和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并通过广告和其他商业活动获得收益。然而,这种对个人数据的控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所有权等。基于这种背景下,Gavin Wood提出的下一代互联网给了区块链创业者思路,将传统互联网与区块链结合打造出下一代互联网,个人信息自由,民主,去中心化,由所有参与使用的人共同创建、维护,同时也将利益关系从传统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给用户,用户再把信息提供给他们产生利益的方式转为由参与者共建再把利益普及给所有参与者的模式。 这个新的互联网模式被称为Web3,它的关键特征主要是: 1. 去中心化:Web3使用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的协议,消除了单一中心化的权威机构,并通过分布式网络实现更加可靠和安全的数据交换和存储。 2. 用户控制和数据所有权:Web3赋予用户对个人数据的直接控制权,用户可以选择何时共享、存储和管理自己的数据,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3. 去信任化和透明性: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Web3实现了去信任化的交易和合约执行,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验证性。 4. 资产确权及交换:Web3提供了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支持,使用户可以进行去中心化的价值交换和资产管理。 总体而言,Web3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自由、公平和民主的互联网,使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据,并实现更加安全、私密和可信的在线交互。 Web3这种宏大的愿景似乎不亚于当年比特币对改变传统金融的愿景,但事与愿违的是在非金融应用上,Web3大部分项目目前的表现差强人意,由此引申出一些问题比如在非金融应用中使用区块链是否有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与传统互联网行业融合?区块链是否该继续贯彻金融属性?引用Vitalik Buterin在Where to use a blockchain in non-financial applications?一文中的观点,远离区块链万能主义"blockchain everywhere”也远离区块链极简主义"blockchain minimalist”,我个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项目是否具有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本文接下来将围绕这个观点从一些非金融领域的主流用例展开探讨上述的问题。 Web3应用的框架难题 追寻自由还是从实际出发是个复杂的问题,区块链最开始是为解决金融集权所设计的,分布式架构,共识机制,数据结构,这些设计都不可避免的让整个网络非常低效,不同于Web2基于集中式的服务器模型,区块链需要验证事务并且要确保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得到更新,一条结果才能成立。虽然后来的区块链从业者为了增加区块链的可能性做了无数努力,从建立以太坊,构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虚拟机),让智能合约能在上面运行,达成应用运行的可能,在可扩展性上,围绕EVM的缺陷,做二层,侧链,分片或者改变共识机制增加一些创新做一条新的公链。所有公链相关的从业者都在为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做努力,即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性(Security),可扩展性(Scalability)。 我并不否认这些努力是无用功,相反推动区块链的扩展性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我们一直是在中本聪构建的框架里发展,还不具备将应用做到Web2的程度,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始终高于可扩展性,即使不可能三角被打破,在架构上区块链的本质也是一个巨型的线性表格,这是区块链的无形框架,这种设计本身的意义是为了消除点对点之间的对手风险以及降低对帐摩擦的成本,而在今天Web3应用在区块链上构建程序就像在Excel里去构建一个app一样限制多且低效,脱离框架就不符合Web3本身的意义,符合框架就不得不接受一些不可避免的低效与繁杂。 所以目前做app应用项目的思路则是通过折中的方式去重构一个Web2某一类的app,比如社交或者视频应用,结合应用部分上链或者把资产,用户数据剥离开来上链,最终得出一些简陋,低效,且空白的Web3产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需要的社交平台是有足够多资源浏览及互动的而不是一个繁杂的任务平台,他们需要的视频平台是要有用户原创内容以及丰富的影视库浏览的,现行的Web3视频平台喜欢通过代币模型将用户捆绑,而不专注于内容,这类产品是以"blockchain everywhere”为底层逻辑把先达成Gavin Wood对Web3的理念做为首要目标,并将这个理念凌驾于用户价值和高效的生产效率之上,这是把理想放在现实之上的行为,纵观人类工业产品的发展史,始终是一个寻找平衡的过程,所有理念超前或者本末倒置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告终,即使它们符合小部分人的需求也难以得到发展,因为用户量足够大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青睐,有了足够多的资金以及用户的强需求,产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这是一种正向关系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目前应用类项目的情况是有点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单纯的为了上链而上链,我个人认为现阶段的情况下更多的应该是帮助或者引导传统的游戏公司以及Web2公司进行上链,通过他们高质量的服务与内容改变这类产品的现状,区块链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效益及可能性而Web2的强大则会带来更多的用户以及开发者去推进Web3应用的建设,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乌托邦式的SSI 自我主权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简称SSI)是一个概念,它提倡让个人或实体对自己的数字身份进行完全的控制和管理。它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身份,就像他们拥有自己的个人物品一样,而不是依赖于政府、公司或任何中心化的第三方实体来确认或管理他们的身份。 在这个模型中,个人可以直接拥有和控制他们的身份数据,并决定何时、如何以及与谁共享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各种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护照号码,以及更复杂的数据,如教育记录、银行记录或医疗记录等。 自我主权身份的概念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下做到了接近完成,在区块链中SSI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标识符或者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这是一种新型的标识符,用于在数字空间中提供持久的、可验证的、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DID的主要目标是为实体(如人、组织、设备等)提供一种控制自己在线身份的方式,而无需依赖任何中心化的注册机构。 在技术上,DID是一个具有特定格式的字符串,通常与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关联。DID可以使实体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身份声明,而无需通过中介(例如,社交媒体平台或电子邮件提供商)进行验证。 DID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们由实体自己控制,而不是由第三方颁发。实体可以创建、更新和撤销自己的DID,而无需通过任何中心化的注册机构。 DID是实现自我主权身份(SSI)模型的关键工具,它使实体可以拥有和控制自己的身份,而不是依赖于中心化的身份提供商。 例如,一个DID可能看起来像这样:“did:example:123456789abcdefghi”。在这个例子中,“did”是固定的标识符元素,表明这是一个DID。“example”是所谓的DID方法,它说明了这个DID是如何在特定的区块链或DLT上创建和管理的。“123456789abcdefghi”是DID的具体标识符部分,它在所关联的区块链或DLT中是唯一的。 自我主权身份是Web3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带有很强乌托邦意味的概念,"乌托邦"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词,由“ου”(无)和“τόπος”(地方)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托马斯·莫尔的作品《乌托邦》中,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社会或社区。我觉得乌托邦和DID是很匹配的词,它既是打破Web2到Web3壁垒的那把锤子,又是一把不存在的锤子,如上文所述“自我主权身份的概念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下做到了接近完成”,为什么要用接近完成这个词? 因为DID如区块链的三角难题一样,也有自己的三角难题,“隐私”、“去中心化”和“Sybil抵抗”。比如比特币、以太坊和许多其他的加密货币系统并未将用户身份的记录过程中心化,而且用户在创建自己的数字钱包地址时,也无需提供任何个人信息。然而,这种做法却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些将这些地址视为唯一身份标识的项目就极易受到Sybil攻击。 为了避免这种攻击,某些Crypto项目要求用户进行额外的客户身份验证(KYC)程序,例如提交由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明。这样做的确有效地阻止了Sybil攻击,但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牺牲一定的隐私,同时这种验证方式也并不符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因为它依赖于其他非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方法。 证明一个人在一个网络中是唯一的,同时保证隐私及去中心化,这件事是困难的,目前主流的方式是通过社交图谱通过关系网确认或者通过orb的虹膜扫描确认,但无论那种方式都存在逻辑问题,比如社交图谱只需要更新关系网就可以更新一个新的身份而Worldcoin的Orb虹膜扫描自称是只保存虹膜的哈希数据,但这种中心化的方式无法保证多个环节内不出现人为作恶的情况。现实总是带有一些反乌托邦色彩,但我认为区块链技术在DID上的运用是必要的,DID也是可以通过在三角之间权衡而实现的,也许将SBT(灵魂绑定代币)引入或者通过手机设备的本地生物识别可以在三角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Web3的承载 去中心化存储 目前去中心化存储的主要特性包括: 1. 分布式:在去中心化存储系统中,数据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分布在全球的许多不同的节点(通常是个人计算机)上,而不是存储在单一的中心服务器上。 2. 安全性:由于数据被分布在多个节点上,这使得去中心化存储系统更加安全,不易受到单一点攻击。同时,许多去中心化存储系统还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 3. 容错性:由于数据被复制并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上的副本仍然可以提供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4. 透明性:许多去中心化存储系统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这意味着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的,可以被任何人查看,增加了透明度。 5. 抗审查性:由于数据是分布式存储的,并且往往通过加密保护,去中心化存储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审查性,即使在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尝试封锁或审查的情况下,数据也可以被访问和检索。 6. 持久性:因为数据被复制并存储在全球的许多节点上,所以去中心化存储具有很高的持久性,即使某些节点失效或消失,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节点上找回。 去中心化存储是区块链非金融应用中发展较为早期的赛道,做为Web3数据承载的关键容器,去中心化存储一直有两个最关键的痛点,高门槛及性能较弱,这点与用户价值有些背道而驰,但去中心化存储我认为是符合使用区块链技术必要性的,目前也有一些项目再继续拔高它的上限比如ETH Storage和Arweave,无论是web3 app还是将来的Metaverse,都需要一个足够的去中心化的容器去承载数据与前端,我对这项技术的未来依旧是乐观的,目前要做的方向也比较简单,继续提高速率以及降低gas费用在存储空间以及可存储内容上做出升级,达到符合用户价值的程度,我相信去中心化存储的特性会比传统中心化存储更具吸引力。 Bitcoin 综上所述,我提出了三个比较关键的web3非金融用例,可以看见目前Web3整个概念都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它们都因为某些问题而受到局限性,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历一些歪路。 Gavin Wood在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理念时,并没有考虑区块链的低效及违背商业原则的情况,导致从业者有先造屋顶再造楼的怪象出现,我同Vitalik Buterin的观点一样,区块链并非万能也并非只能极简的使用,每一个技术的运用都应该考虑现状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浮躁的心态只会导致更快的失败,如果说Web3要有一个精神标杆,Bitcoin也许很符合,中本聪设计的每个代码虽然并不复杂但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Bitcoin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任何人,它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以及对后续从业者的启迪在15年后的今天依旧深远的影响着我们。 Why buy bitcoin是YBB的标语,而上文是我的回答,我希望有一天当有人问我为什么all in web3时,我也能有我的答案,我对它的期望同样是颠覆传统,打破垄断,属于人民的技术,无人能够阻挡潮流的涌动,希望各位从业者共勉。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6-21
保险业重磅新书:全方位剖析6家企业,深度解读保险+健康模式
go
lg
...
全面的展现。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
宗
教
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这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对写作的感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耗时2年打磨出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未来·值得:洞见“保险+健康”的转型与发展》。 查尔斯·赫尔曼·利亚曾说:“一般人们都会承认,对一切图书的真正考验是在于它们给读者的生活和行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不敢豪言壮语为读者打开一道门,或者是一扇窗,但求能轻轻掀起历史的帷幔,为读者透出一缕光,那便是很开心的事了。希望这本书能够不负所望,给保险、科技、健康、投资等领域的终身学习者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纵观历史、追根溯源,方能开拓视野、扩展格局。洞悉当下保险业的脉动,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选取其中各具特色的企业,抽丝剥茧进行研究观察。《未来·值得:洞见“保险+健康”的转型与发展》一书,站在历史、行业的高度,选取了国内外保险与健康领域颇具代表性的6家企业(美国联合健康、泰康、众安、友邦、平安好医生、水滴),用18万字全方位超细致逐一解读,全面介绍影响6家企业的关键人物,深入剖析其生态系统和业务布局背后的逻辑,从投资和企业家视角、跨界视角和国际视角审视“保险+健康”的组合发展路径,并结合当下保险业转型提出了笔者的洞见。本书的立意及研究对象与方法获得了3位《财富》世界500强险企董事长与和睦家医院创始人的认可与支持,他们欣然联袂为本书作序,在此,“忠衣信裳”向他们和所有关心支持平台发展的新老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本好书,能见人见事见时代,观潮观势观未来。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终身学习者。
lg
...
金融界
2023-06-21
借我一束光照亮未来:AI 可能掀起第五次科技革命吗?(下篇)
go
lg
...
,而且西方进入了大几百年的黑暗中世纪,
宗
教
、封建制度和城堡才是西方人千年以来熟悉的历史,公侯伯子男,各个有封地。所以西方人对于割裂的国土并没有像东方人那么强烈的抵触,不想在一起过了,先拳头挥一挥,然后大家各自投票看看是不是真不想过了,大不了就分行李各过各的。 然后就到了 1492 年,和我们上文接上了,哈哈哈,绕回来了。现在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华民族用了 1840 年后的一百年苦难历程给 1492 年的拍脑袋国策买了单,而最近这四十年海峡两岸都有了进入了“神武景气”时期的迹象,道路可以不同,但是方向是一样,就应该是“民乐国泰”,这个词里的前后顺序很重要,我感觉要比“国泰民安”更好。现在的希望就是从 1840 年开始的社会实验尝试阶段早已经过了,不要再出现开倒车的阶段吧。 5. 无解的结局 回到 1926 年大雪纷飞的莫斯科红场广场,四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人生之路各有悲欢,蒋公和邓公在上篇介绍过了,而张锡媛和邓公在三年后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一起为了伟大坚定的信仰而努力着,当时在上海一起做地下工作,和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同住在公共租界的一幢小楼中。可惜在 1930 年时张锡媛在生孩子时难产而死,小孩也没保住。到了 1990 年,已经 86 岁的邓公再次来到了上海,给上海浦东新区的奠基站台加油。当他带着女儿来张锡媛的墓前祭拜时,不胜伤感对女儿说道:“张锡媛是少有的漂亮”,真的是“此时落花人独立,回首微雨燕双飞”。 而冯弗能和蒋公的爱情就像大多数人的初恋一样,美好而短暂。在冯玉祥也开始清共后,冯弗能就回国了,后来就和普通人一样过完了一生,病逝于 1979 年。 在红场的一片白雪茫茫中,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依然萧飒地伫立在那里,鸟瞰着卑微的人世间。小儿女们之间的嬉戏欢笑和悲欢离合在演变的大历史里也就是沧海一粟。这些青年人准备点燃自己的青春为了理想中的乌托邦而奋斗,就像整整 100 年前那些铮铮铁骨的俄国十二月党人,一群热血青年贵族,和他们的同样出身高贵的妻子们,为了信仰抛弃了生来的锦衣玉食,不避生死地赴汤蹈火,以求唤醒整个国家反对沙皇专制,建立一种新兴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而 100 年后的今天,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多元而迷茫的状态,一方面是科技生产力的不断跃迁升级,另外一方面就是各地缘的政治势力进入了不稳定的角力转态。如果说就科技发展上看,这一波的 AI 入世是释放了未来十年的生产力升级信号,哪怕就当做是狂飙的怒马,我们也能尝试找到缰绳去尽量控制它,比如区块链技术,而缰绳最终还是掌握在马车夫即人类的手中。但是如何破解地球村里各势力越来越浓烈的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难道是镌刻在人类大脑里的铭文? 借一束微弱的历史之光,尝试偷窥下模糊的未来。 本篇完结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6-21
上一页
1
•••
21
22
23
24
25
•••
3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交易!彭博社:大量资金撤离沪深300指数转向“这资产”……
lg
...
2.8%!美国GDP稳步增长!消费者支出强劲,美联储有更多的空间?
lg
...
路透:中国祭出投资"杀手锏",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引爆冲突!
lg
...
无视中国10万亿传闻!3份报告绝对冲击市场,特朗普交易引爆黄金与比特币
lg
...
降息前景并不乐观!“小非农ADP”人数意外走高 金价走低、美元拉涨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海外华人投资#
lg
...
27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4讨论
#美国大选#
lg
...
96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0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