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香港论坛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万亿巨头奔向港股!
go
lg
...
同比增长89%,这主要得益于美的集团、
地平线
机器人
、顺丰控股、华润饮料这些大型IPO上市的拉动。 从2024年各月的表现来看,7月和12月是上市数量最多的两个月,均上市了10家。9月IPO募资金额最大,主要是因为美的集团在9月17日登陆了港股。 2024年,港股IPO募资金额排名前三的新股分别是美的集团、
地平线
机器人
-W、顺丰控股,分别募资356.66亿港元、60.87亿港元、58.31亿港元,三家公司合计募了475.84亿港元,占到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的54.3%。 其中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均已经在A股上市,此次赴港实现了A+H双重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是近三年来港股最大的IPO。 速腾聚创以10.59亿港元的募资金额排在第十名,70家新股的中位募资金额为4.2亿元;除美的集团外,其余69家新股的平均募资金额为7.49亿港元。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今年在港股上市的70只新股中,共42家在上市首日收涨,3家收平,25家收跌,上市首日破发率为35.7%,远高于A股市场新股1%左右的首日破发率。 其中,首日涨幅前两名是经纬天地、泓基集团,分别上涨164%、136%;不过,这两家公司募集资金金额较小,均只有1.2亿港元,首发价格也较低,都在1港元左右。首日涨幅前十名的公司中,只有毛戈平和老铺黄金的募资金额超过了10亿港元。 按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2024年在港股上市的70家企业中,来自工业和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均为17家;其次是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分别有10家和9家公司上市。 据Wind数据显示,与A股相比,港股的中签率分化比较大,今年港股新股共有7家公司整体中签率超过50%。 草姬集团以1216.79倍的认购倍数成为今年港股的“超购王”,整体中签率仅0.08%,上市首日上涨10.4%,不过此后6个交易日下跌了32.85%。晶科电子股份以987.45倍的认购倍数紧随其后,中签率为0.1%。 2024年登陆港股上市的企业中,有许多来自内地,其中北京、深圳分别新增11家港股上市企业,上海新增6家,进入前三名。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有71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2023年也有21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的热度高涨。随着今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情绪有所升温,加上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以及香港在优化上市审核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意愿进一步提升。 12月27日,万亿市值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公告赴港上市计划,有望成为明年港股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彭博社报道称,宁德时代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筹集至少50亿美元,约合360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2024年有22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领域。 其中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等已于今年下半年先后登陆港股;康乐卫士1月29日递交了发行H股申请,成为北交所第一家拟赴港上市的企业;歌尔股份、南山铝业、科大讯飞等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02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政策暖风频吹,2025年有望继续回温 政策方面,2024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激活香港市场。 在上市审批流程方面,2024年11月,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表示,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可以进入快速审批流程。 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进一步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2月19日,香港联交所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刊发咨询文件,其中包括拟降低A+H股发行人在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数门槛。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表示,香港联交所此次对公开市场的优化建议旨在为A股发行人赴港上市提供更大的灵活度,并确保他们的股票在香港市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未盈利、无收入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在2023年3月底正式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并在今年8月宣布就《上市规则》作出短期修改,进一步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8月23日,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市值门槛,同时下调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并对第三方投资者的独立性做了重新规定。 其中,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下调33%;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则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下调20%。 如今已有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希迪智驾、越疆机器人、五一视界5家公司根据港交所18C上市规则提交了上市申请。 对于2025年港股IPO市场的前景,德勤中国表示,美国再次降息以及中国内地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将增强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的动力和投资情绪。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估计,2025年香港市场预计会迎来80只新股,融资1300至1500亿港元,直言香港绝对有能力争取打入三甲。 欧振兴估计,2025年香港至少有5只集资规模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以上的新股,当中不少于3只预计是A股公司,亦预计有来自消费及金融的企业;至于集资规模50亿港元的新股预计有5只。 安永团队认为,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支持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政策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共同影响下,2025年香港IPO活动有望重拾升势并有机会重返全球排名前列。同时,内地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18C企业、A+H企业上市或将继续多点开花,推升香港IPO活动。
lg
...
格隆汇
2024-12-31
智驾企业赴港上市收官:万亿赛道的“渐进式”头号玩家,佑驾创新(2431.HK)投资价值几何?
go
lg
...
15倍,对比已经在港股上市的可比公司如
地平线
机器人
、知行汽车科技、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商汤等,公司的PS估值处于较低区间。 进一步综合考虑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收入、毛利率等财务数据逐年提升,佑驾创新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潜力。 总结 走渐进式路线,“攀登珠峰,沿途下蛋”,在智驾行业中,佑驾创新是典型代表之一。公司保持了长期主义也实现了较好的商业化能力,业绩逐步改善则是对长期主义最佳犒赏和正向反馈。 遵循“大池才能养大鱼,大赛道才有机会出现大企业”的市场规律,全球超万亿规模的汽车智能化市场中完全能够承载多家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企业。 无论成长空间具体如何,佑驾创新凭借正确的战略布局和差异化竞争力,将始终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长期保持成长,是可以预见的。
lg
...
格隆汇
2024-12-27
IPO观察丨智能驾驶行业洗牌加速,佑驾创新聆讯通过,亏损近7亿,面临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双重考验
go
lg
...
了三家该领域企业的成功登陆。具体来看,
地平线
机器人
-W于2024年10月24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随后,文远知行于10月25日、小马智行于11月27日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上市。佑驾创新此番通过港交所聆讯,意味着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已有四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成功或即将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上市。 尽管上市热情高涨,但今年内上市的多家智能驾驶企业均面临股价“破发”的困境。这主要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高昂成本以及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累计经营亏损约43亿元,
地平线
机器人
-W的累计亏损则超过226亿元,佑驾创新的累计亏损也接近7亿元。因此,如何加快商业化进程、实现盈利,成为当前智能驾驶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除了亏损问题之外,聚焦佑驾创新也可以进一步发现,身处一个“烧钱”的赛道,目前佑驾创新的“钱包”并不富裕。从2021年—2023年,佑驾创新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万元、1.39亿元、1.50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6.9%、49.9%、31.5%。 然而,在高研发投入的背景下,截至上半年,佑驾创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2亿元,且流动负债中包含贸易应付款及应付票据、合同负债、借款、租赁负债以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合计为3.6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而与之相比,在今年上半年,处于同行业的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495亿元人民币和3.35亿美元,均明显高于佑驾创新。 在毛利率表现方面,佑驾创新于2021至2023年间实现了逐步增长,分别为9.7%、12%及14.3%。进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攀升,由去年同期的8.3%增至14.1%,显示出一定的盈利能力提升。然而,横向对比行业内其他企业,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仍存差距。具体而言,文远知行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26.9%的毛利率,而地平线则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79%的高水平。此外,黑芝麻智能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0%,同样领先于佑驾创新。相比之下,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仅高于同期小马智行的10.5%。 在智能驾驶领域,高毛利率不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其技术成熟度、市场竞争力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毛利率越高,往往意味着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或市场定价方面拥有更强的优势。对于佑驾创新而言,其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可能反映出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或规模效应上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这一现状不仅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与后续融资能力,进而制约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从智能驾驶底层发展逻辑来看,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是提升毛利率的关键,佑驾创新需加强这两方面工作,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
lg
...
金融界
2024-12-25
港股早訊丨中國春來2024財年收入同比增長8.9%,高盛維持地平線機器人“買入”評級
go
lg
...
”评级,目标价570港元。 高盛:维持
地平线
机器人
-W(09660.HK)“买入”评级,目标价6.1港元。 编辑总结 根据TodayUSstock.com报道,当前港股市场整体表现稳中有进,资金流向显示投资者持续关注互联网科技及新能源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国内外政策及经济数据表明,汽车及电信行业仍有增长潜力。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低估值且业绩增长稳定的优质公司。 名词解释 低空经济:指以低空飞行相关产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压力测试:金融监管机构模拟极端情况下对银行资本和风险的影响评估。 相关大事件 2024年12月23日:中办、国办发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意见》。 2024年11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8%,中国增长2.5%。 2024年11月:工信部公布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947亿元。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2-25
佑驾创新开启招股,基石投资者认购超5亿港元
go
lg
...
业的上市公司已经有多家,包括港股上市的
地平线
机器人
、黑芝麻智能、知行汽车科技、速腾聚创等,还有美股的Mobileye、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它们的PS估值中位数达到21倍。所以,佑驾创新的上市估值相比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处于较低的位置,仍有一定的提升潜力。 $佑驾创新(02431)$
lg
...
老虎证券
2024-12-17
佑驾创新:有妖股潜质!
go
lg
...
门槛极高! $英伟达(NVDA)$ $
地平线
机器人
-W(09660)$ 汽车制造商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比较强,对供应商往往极限杀价,比如前段时间,比亚迪向供应商发送《2025年乘用车降本》的邮件,要求要求所有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从全球汽车零部件公司来看,毛利率普遍低于25%,比如日本首屈一指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毛利率只有14.4%,德国大陆集团只有23%: 佑驾创新也没能逃脱厄运,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只有14.1%: 从产品价格来看,佑驾创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平均售价从2021年时的833.9元,一路将至今年上半年的472: 从竞争格局来看,佑驾创新的市场份额只有0.6%,并不领先: 在港股上市的同行知行汽车科技,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只有7%,可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知行汽车科技(01274)$ 好消息是,佑驾创新成长性还算可以,近年来营收连续增长,今年上半年达到2.4亿,同比增长45%: 但估值方面,按照上限定价计算,首发市值81亿港币,假设佑驾创新下半年营收增速和上半年保持一致,全年营收达到7亿左右,则市销率在11倍左右。 目前,知行汽车的市销率为3倍: 佑驾创新的成长性和毛利率都比知行汽车要好,估值略高是合理的,但11倍的估值有些偏高。 不过从基石认购的情况来看,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地平线认购至少1166万港币,占发行股份的1.7%,最炸裂的是康诚亨国际,认购至少5.28亿,占发行股份的比例高达79%以上: 佑驾创新本次上市融资额也就6.6亿左右,两家基石就占到了81%,意味着上市后的流通盘并不多,或有炒作可能!
lg
...
老虎证券
2024-12-17
正式登陆港交所,三个角度看毛戈平(01318.HK)的投资价值
go
lg
...
第二大单月融资额纪录,涌现了美的集团、
地平线
机器人
-W、华润饮料等大型IPO项目。11 月,港股IPO市场维持活跃,顺丰控股等7家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并有26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创下年内新高。 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投资者增强对港股IPO市场的信心和兴趣,特别是对其中的优质标的报以较高的期待。 毛戈平借此暖风迎来更好的上市机遇,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和追捧,成为今年港股IPO“冻资王”,也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多重动力。 2、获得业绩验证,在理性消费时代持续增长 在港股市场中,价值终将回归基本面、业绩,毛戈平近期再次披露亮眼的业绩,增强投资吸引力。而且,当下的消费时代更加理性和有选择性,这种理性体现在消费者明确知道自己的消费目的,对品牌提出更高要求,美妆企业实现持续高增长的难度提升,也更能检验出经营质量。 今年以来,从整个化妆品市场来看,需求端表现疲软,上半年化妆品社会零售额仅同比增长1%,6月单月数据同比下滑14.6%,遭遇最大跌幅,6月以来已罕见的“四连跌”。 这也使得美妆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不乏头部企业出现收入、利润下滑。以国际美妆集团为例,上半年欧莱雅中国大陆销售额录得低个位数增长,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资生堂中国地区销售额在各地区业务中增速最慢,剔除汇率因素同比下滑7.6%,核心净利润同比下降10.1%。 而看回毛戈平,其业绩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41.0%,归母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增长41.0%,均创下新高,整体毛利率达到84.9%。 相比之下,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毛戈平具备了更强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 在这背后,还值得留意的是,其一,毛戈平的彩妆、护肤业务齐头并进,在夯实彩妆优势基础上,稳步推动在高端美妆核心品类护肤品上的发展。上半年,护肤业务的毛利率也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来源:公司财报 其二,毛戈平在稳固线下基本盘的同时,推动线上快速增长。截至上半年,毛戈平来自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0.9%和49.1%,最大收入来源的线下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为46.1%。 来源:公司财报 由此看到,毛戈平围绕多个方向巩固原有优势,培育新的优势或者说增长点,趋于多元、均衡发展。这也正是其与国妆品牌的差异化布局所在,随之增强发展确定性、成长性,领先优势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还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这样的预期下,化妆品消费潜力有望更好地释放,毛戈平的领先优势也有望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保持较快增长。 3、高端国货渐迎崛起时刻,受益市场规模与份额双升 无论是从国家还是行业自身发展层面来看,高端品牌的发展均是势在必行。 大国崛起需要高端品牌,高端品牌承载着文化传播、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消费市场K型发展背景下,高端品牌愈发凸显价值,政策端、市场端共同推动国货崛起向高端领域延伸。比如可以看到,近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国货高端品牌集体迎来高光时刻。 美妆作为重要消费领域,只有毛戈平一个领先的高端品牌,有望受益于这一逻辑演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零售额计,MAOGEPING是中国市场十五大高端美妆品牌中唯一的国货品牌。 目前来看,毛戈平也已进驻香港丝芙兰,迈出向海外扩张,打造品牌国际影响力的第一步,并在最新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IPO募集资金中的15%用于支持海外扩张和收购,意味着其将持续推进出海战略。那么,未来毛戈平有望在文化传播、国际竞争中展现更多担当作为,并转化出独特优势。 同时,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妆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只有塑造自身品牌差异化才能拥有长期竞争力,关键突破点还是在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一端是研发和成分,一端是品牌。品牌方面,建立消费者认知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使高端化成为更难而有价值的高地,竞争格局较好。 上文也提到,国际美妆集团在华业绩下滑,毛戈平等稀缺的高端国货品牌或许有望填补、抢占其让出的市场份额,更充分地分享高端美妆消费红利。 此外,毛戈平在研发上有所加码,包括正在建设杭州研发中心,预计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等,以开发专有产品配方,促进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功效。 随着相关布局铺开,未来毛戈平或许亦能够实现两端驱动,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不妨保持关注。
lg
...
格隆汇
2024-12-10
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2025之“金格奖”——“年度卓越投资价值IPO”奖项揭晓:
地平线
机器人
-W(09660.HK)、美的集团(000333.SZ/00300.HK)、文远知行(WRD.US)等5家企业上榜
go
lg
...
中格隆汇“金格奖”年度卓越公司评选中,
地平线
机器人
-W(09660.HK)、华润饮料(02460.HK)、连连数字(02598.HK)、美的集团(000333.SZ/00300.HK)、文远知行(WRD.US)5家企业荣获“年度卓越投资价值IPO”奖项。(排名不分先后,按公司首部字母顺序排列) “年度卓越投资价值IPO”奖项旨在表彰在主营业务、业绩增长、为股东创造价值等方面表现优异的新上市企业,公司在所处行业具有显著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本次评选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团等方式得出最终结果。 第九届·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2025之“金格奖”年度卓越公司评选活动,由格隆汇主办,获得【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平安】全程首席支持合作,也获得【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香港中国并购公会、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广东省通信行业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金融人才协会、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促进会、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佛山市上市公司协会、深圳市南山区资本市场协会、深圳市宝安区上市企业协会】等单位的协办支持,获得【新思哲、东方马拉松、东方港湾、福建滚雪球投资、日斗投资、华安合鑫】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还有【赛力斯集团、商汤、国泰君安、交银国际、灼识咨询】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全程支持。 此外,【东方财富、36氪、美通社、和讯、钛媒体、投资界、中国经营报、Zaker、证券之星、野马财经、投资家、证券市场红周刊、云掌财经、FX168财经集团、投资者网、投中网、乐居财经、科技金融在线、览富财经网、香港商报、睿思、创业邦、DoNews、商业新知、TechWeb、瑞财经、品牌方舟、Bamboo Works咏竹坊、Morketing】提供媒体支持。 格隆汇以“全球视野,下注中国”为初衷,本次评选旨在打造出投资圈中最具参考价值的上市公司排行榜。此次“金格奖”上市公司评选覆盖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纽交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上市公司。
lg
...
格隆汇
2024-12-06
港股IPO热度回升,累计募资额已超去年全年
go
lg
...
3年全年(70家),但得益于美的集团、
地平线
机器人
、顺丰控股、华润饮料这些大型IPO的上市,今年港股前11个月的募资金额已超去年全年(463亿港元),可以看出今年香港IPO热度有所升温。 今年11月,港交所共有7家新上市企业,分别为梦金园、顺丰控股、晶科电子股份、国富氢能、德翔海运、傲基股份、九源基因。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中国快递物流行业龙头顺丰控股11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物流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顺丰控股发售价为每股H股34.3港元,首发募集资金为58.31亿港元,与美的集团、
地平线
机器人
一起位居今年港股新股募资额前三。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今年11月在港股上市的晶科电子股份首日涨超47%,并在公开发售中获得了5677.83倍的超额认购,成为今年香港市场新股“超购王”,发哥在文章《涨超47%!“超购王”晶科电子股份港股上市》中有详细介绍。 今年前11个月在香港上市的60只新股中,共33家在上市首日收涨,3家收平,24家收跌,上市首日破发率为40%,远高于A股市场新股1.1%左右的首日破发率。 其中,今年香港上市新股中,首日涨幅前两名依然是经纬天地、泓基集团,分别上涨164%、136%;而且首日涨幅前十名里面,有四家首发价格在1港元左右或低于1港元。 分行业来看,2024年1-11月在香港上市的60家企业中,来自软件与服务行业的最多,达到13家;同时有8家来自资本货物行业,包括集信国控、荣利营造、中深建业、天津建发等建筑工程领域企业;还有不少医药企业,包括华昊中天医药、同源康医药、荃信生物、盛禾生物、盛禾生物等。 今年在香港IPO上市的公司中有不少来自内地,分城市来看,今年前11个月,北京和深圳分别新增9家港股上市公司,并列榜首;上海新增5家位居第三;香港新增4家位居第四;广州、杭州、武汉各新增3家港股上市公司,进入前五。 随着今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情绪有所升温,加上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以及香港在优化上市审核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意愿进一步提升。 政策方面,今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激活香港市场。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进一步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已有上百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其中多宗案例为赴港上市。 目前,重塑能源、多点数智已完成申购,预计将于12月6日登陆港交所;同时毛戈平正处于招股期,也将在12月上市;还有越疆科技、草姬集团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处于待上市阶段。 此外,今年11月有26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创年内新高,包括佑驾创新、挚达科技、汇智控股、新吉奥、优乐赛、西普尼、长风药业、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大众口腔、五一视界、翰思艾泰、轩竹生物等,可见港股IPO市场表现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未盈利、无收入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在2023年3月底正式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并在今年8月宣布就《上市规则》作出短期修改,进一步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其中,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下调33%;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则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下调20%。 如今已有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希迪智驾、越疆机器人、五一视界5家公司根据港交所18C上市规则提交了上市申请。 在上市审批流程方面,今年11月,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表示,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可以进入快速审批流程。 目前,港股市场已有超过150只“A+H”股,今年以来顺丰控股、美的集团、龙蟠科技成功完成H股上市,另外还有钧达股份、康乐卫士、赤峰黄金、安井食品等多家A股企业也正在推进赴港上市。无论是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还是优化上市审批流程,都有利于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 据安永预计,2024年全年香港市场将有约70家企业首发上市,筹资不超过1000亿港币,将位列全球IPO筹资额第四位,前三名分别为印度国家和孟买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同时东京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列第五、六、七位。
lg
...
格隆汇
2024-12-05
中一签赚7万以上!壹连科技创业板上市,依赖宁德时代
go
lg
...
企业黑芝麻智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地平线
机器人
陆续在港股上市,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也成功在美股上市。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一大批车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迅猛,渗透率不断提高。 据中国工业汽车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1.6%。 图片图片来源:招股书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关注,以及相关领域技术的进步,汽车智能化加速前行。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联网、OTA在线升级、语音识别等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主流配置,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出口的汽车整体单价较低,品牌竞争力较差;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一些头部车企的电动车为高端车型,品牌溢价能力大幅提升,且备受市场青睐;国产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也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腾飞。
lg
...
格隆汇
2024-11-22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1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的一幕!南华早报独家:两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对调职务 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习近平会晤告吹?《纽约时报》:中国官员不愿安排峰会 原因是……
lg
...
习近平拒绝与扎克伯格会面?中美突发消息:美国调查Meta争取中国市场准入行为
lg
...
美国突传重磅消息!《华尔街日报》:特朗普互惠关税率“部分国家”低于20%
lg
...
FX168日报:美军紧急派第二支航母赴中东、黄金突然飙升!特朗普关税传大消息 华尔街大鳄希夫发可怕警告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7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852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1037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