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全球普遍跟随美国加息 为何中国选择降息?
go
lg
...
震荡:1993 年美元加息,墨西哥爆发
债务
危机;1995 年美元加息,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2001 年美元加息,阿根廷爆发
债务
危机;2005-2006 年美元加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2015 年底美元加息,爆发新兴市场危机。 美国加息影响美国自己,这还好理解。为什么每一次美元加息,其他国家也会爆发危机呢?为什么美国加息,其他国家会跟随加息呢?以及,为什么普遍加息的环境下,我国却在降息呢? 01 息差套利 为了理解美元加息的影响,首先就要讲到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息差套利。什么是息差套利呢,举个例子来说。 假如你是一个富豪,手里有 10 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要存在银行里面。再假如,在 2020 年初,英国和美国的存款利率都是 1%/年。这个时候,对你来说,钱存在英国还是美国没有区别,一年利息都是 1000 万美金。你秉持公平公正的理念,在美国存了 5 亿美金,在英国也存了 5 亿美金(对应的英镑)。 突然一天,美联储宣布加息了,导致美国银行的存款利息变高到 3%。你一看,这不行了,5 亿美金存英国一年利息只有 500 万,存美国利息却有 1500 万,一来一回有 1000 万的利差。你一个电话挂给秘书,让他通知英国的银行,你要把钱全都取走,换成美元转入美国银行。 不仅仅是你发现了这个套利空间,很多大型投资机构也发现了这个套利空间。于是大型投资机构纷纷从英国银行获得低息的贷款,拿到美国银行存起来赚取利差。这个过程就叫做「息差套利」。 息差套利会怎样影响经济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介绍什么是外汇市场。 02 外汇市场和货币贬值 你是一个大型投资机构的负责人,你发现了英美的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息差套利」空间,于是你从英国银行低息贷款 10 亿英镑,准备存入美国套取息差。 然而,你手里面的是英镑,你如果把英镑存在美国银行,无法享受美元的利息,因为银行的利息都是和币种绑定的。也就是说,你在把英镑存入美国之前,需要把手里面的英镑换成美元。于是,你就要在外汇市场上用英镑购买美元。这个过程,就是外汇交易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从英国银行低息贷出英镑,在外汇市场上购买美元,美元越来越抢手、越来越吃香。以前,100 英镑可以购买 120 美元,现在 100 英镑只能购买 110 美元。美元越来越「贵」,相对应,英镑就变得越来越便宜,经济学上,管这种现象叫做货币贬值。 事实上,从美国加息以来,各主要国家货币就开始出现贬值。 有人说,我又不炒外汇,货币贬值对我没啥影响。这是不对的,本币贬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输入型通货膨胀。 03 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的第一个后果 你可以不炒外汇,但一个国家不能不进口商品。只要进口,你就要用到美元,因为进口商品多数是用美元计价的。 举个例子。国际市场上,一双耐克鞋标价 10 美元。在英镑贬值钱,进口一双鞋需要 10 美元,合计 9 英镑;现在英镑贬值了,进口一双鞋虽然还是 10 美元,但却合计 11 英镑。在英国消费者看来,商品无疑更贵了。 耐克鞋仅仅是一个举例,实际上对很多国家而言,这种进口产品的通胀,首先体现为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工业国家要生产,就必须消耗能源,很多国家的能源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进口。比如石油就是美元计价,就算国际油价不涨,但本币贬值后,进口同样的石油就要消耗更多的本国货币。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就会体现在最终产品上面,国内消费者就会普遍感受到通货膨胀。以日本为例。有研究指出,「过去 10 年,日本总价格上涨的 90% 都来自进口密集型食品和能源产品」。 到这里,美国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就从金融领域,通过息差套利的途径,沿着外汇市场,逐步进入到其他国家的实体领域。正因为如此,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等重要的制造业国家,在 2022 年接连出现国际贸易收入下降乃至逆差的局面(因为进口商品价格大涨)。而欧洲的通胀也在这个条件下居高不下,苦苦支撑。 如果你以为美国加息的影响就这样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加息对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04 金融震荡:货币贬值的第二个后果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做「资本外流」。那么,什么是资本外流呢?资本为什么要外流呢?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沉浸式体验。 你是一个美国籍的国际投资者,你的资金在全球各大股市配置。假设 2022 年初,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 1:1。你通过研究发现,英国股市可能会迎来一波上涨的行情,于是你花了 100 万美元,换了 100 万英镑,然后将 100 万英镑购买了英国股市的股票。你的眼光很不错,买的股票涨势喜人,几个月下来涨到了 120 万英镑,你感到很开心。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新闻,美国加息了。你敏锐地感到,这可能会坏事。果然,那些指着息差套利的投机分子动起来了,他们大量低息借入英镑,买入美元。美元不断涨价,英镑不断贬值。你突然发现,股票赚的钱,原来都是虚的。你认真算了算账,从 2022 年初到现在,英镑对美元贬值了 15%,120 万英镑,现在就能换 102 万美元,直逼你的成本。 更可怕的是,美联储还在不断地加息,也就是说,英镑贬值的趋势还可能继续。要是再这样下去,你的股票换成美元就要亏本了。怎么办?你告诉自己,当断则断。于是,你开始大规模抛售股票换成现金,并现金购买美元以「避险」。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也跟着抛售股票。股市开始逆转,负面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当多数人都在抛售的时候,就出现了股市的震荡。震荡的不仅仅是股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算一个,都可能发生震荡,道理都是类似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元周期的传导路径,美国加息导致出现套息空间,进而导致美元升值、本币贬值,这又进一步导致投资者抛售金融资产,最终可能诱发金融震荡。 既然是息差空间引发资本外流,进而引发金融震荡,那么,一个想法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我们也提高利息,不就能逆转息差空间了吗? 对的,这个想法非常直观,也有它的道理,这也是美国加息引发全球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加息的时候,好些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也跟着加息,避免出现息差空间。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加息能抑制资本外流,也会损害本国经济,这首先就会损害本国的实体经济。 05 用加息对抗加息 1)实体经济受损 用加息对抗加息,为什么会损害本国的实体经济呢? 假设你经营一家工厂,你的合作伙伴给你介绍一个项目,这需要投资 1000 万,一年后可以有 10% 的回报,但是你手里面只有 500 万,怎么办?找银行贷款!你来到银行,发现贷款成本不高,每年利息也就 5%,你毫不犹豫大笔一挥,就签下了借贷合同。「用银行的钱帮我赚钱,这才是老板该有的思维」。一年后,你连本带利还清了银行的借款,还净赚 75 万。 突然一天,美国加息了,你们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被迫跟随美国加息。水涨船高之下,借款利息从 5% 每年涨到了 15%。又是你的合作伙伴,再次给你介绍一个项目,还是需要投资 1000 万,一年后的汇报还是 10%,你手里还是只有 500 万。你还会找银行贷款吗?如果贷款 500 万,一年下来需要还给银行 75 万,只能净赚 25 万。你看了看账上 500 万的本金,叹了一口气,「算了吧,还开啥厂啊,把厂关了,钱放银行吃利息得了。」 越来越多的人和你一样的想法,于是企业的投资开始下降,新项目上得越来越少,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工人失业越来越多,在岗的工人工资也老不见涨,如此一来,国内的需求就会慢慢萎缩,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受损。 本币加息,除了可能损害实体经济外,还可能加剧金融市场震荡。 2)加剧金融市场震荡 金融资产定价有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即金融资产的价格正比于该资产提供的现金流,反比于市场的利率。比如某成熟市场的商业地产,每年能提供的租金是 1000 万,市场的利率是 5%/年,该商业地产的价值就是 1000 万/5%=20000 万。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做一个思想性实验。某成熟市场上有一个商业铺面,每年能提供 10 万元的租金,该市场的利率是 5%,那么,你愿意用多少钱买下这个铺面呢?如果店主喊价 30 万,你愿意买吗?你肯定愿意,因为 30 万存银行,一年后只能获得 1.5 万的利息,而买店铺却能获得 10 万的租金;如果店主喊价 100 万,你愿意买吗?你还是愿意,因为 100 万存银行,一年后只能获得 5 万的利息,而买店铺却能获得 10 万的租金;如果店主喊价 300 万,你愿意买吗?你就不太愿意了,因为 300 万存银行,一年后就能获得 15 万的利息,而买店铺却只能获得 10 万的租金。于是,最终的价格平衡点就落在 200 万附近,你的钱存银行和买店铺的收益是一样的。 因此,店铺的价格=年租金÷市场利率。换句话说,店铺的售价与年租金的多少成正比,与市场利率的高低成反比。一个每年能提供 10 万元租金的店铺,在银行利率为 5% 时,价值 200 万元。假设银行利率提高到 10%,那么店铺就只值 100 万元。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模型,排除了风险的差异、排除了涨价的预期等各种因素。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模型却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加息会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尤其是债券价格)。 以加息的方式防止资本外流,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副作用极大。一方面,它有可能一定程度遏制资本外流,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加速本国的金融震荡,导致其他不可控的结果。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跟随美国加息,除了可能冲击自身实体经济外,还会导致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诱发全球
债务
危机。 3)
债务
危机 你是一个穷人,你什么时候最希望借钱?很简单,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么,你什么时候最容易借到钱呢?也很简单,有钱人愿意把钱借给你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的利息还很低,那你一定会毫不犹豫把钱借了再说。这个道理是通用的,对你是这样,对国际市场的借贷主体(国家、大企业等)也是这样。 国际市场上谁是「穷人」?发展中国家多数都是穷人。谁是「有钱人」?那些老牌发达国家就是有钱人。2020 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大幅下滑,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国际借贷市场上寻求帮助。同期,发达国家为了刺激市场需求,普遍执行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长期维持极低的利率(甚至零利率)。在这样宽松的市场环节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借入外债,外债水平普遍经历了一轮上涨。 在发达国家普遍执行低利率的时期,发展中国家虽然背负庞大
债务
,但是他们每年支出的利息都很低,因此还债压力并不大。借债成为发展中国家度过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从 2022 年开始,在高企的通胀之下,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亚央行、印度央行等全部执行了加息操作,这空前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还贷压力。对某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以前每年可能只需要从外汇储备中支出 100 亿美元偿付利息,由于利息升高,现在每年不得不透支更多的外汇储备。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出现
债务
违约。 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会出现
债务
危机,部分欧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危机。目前欧洲很多国家
债务
高企,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如果利率进一步提高,则每年支付的利息也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赤字,这些赤字又需要进一步的融资,这又会推高
债务
占 GDP 的比例。 下两图为全球加权
债务
水平和
债务
违约情况。当前的全球
债务
水平已经逼近 80 年代的拉美
债务
危机的水平,为有史以来的第二高,全球发展中国家的
债务
问题越来越严重。 部分国家发生
债务
危机和多数国家
债务
恶化的概率大大增加,萧条的乌云笼罩在全球经济之上,而发展中国家无疑将是这场危机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方。 那么,加息的始作俑者美国,它就「风景这边独好」吗? 06 美国就风景这边独好吗 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加息就是在收割全球,这种说法不太准确,这种说法有一个隐含前提,仿佛美国可以不顾经济的客观规律,仅凭主观意愿就能想加息就加息。实际上,美国本次加息,是高通胀下的无奈之举,而美国加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可谓不大。 前段时间,美国几家银行相继出事,这个事情就和加息密切相关。就拿最初出事的硅谷银行来说,加息从数个方面加速了硅谷银行的破产。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加速,而不是直接导致。 硅谷银行的客户中,有很多是科技型公司,这些公司前几年发展势头比较好,在硅谷银行里面存有大量的资金。2022 年美国加息以来,这些公司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首先,公司融资成本会提高。这使得公司赚取的利润中,有更大一部分被金融资本侵蚀。其次,公司利润下滑,会影响公司股价,这又使得公司在股市上再融资的能力下滑。于是,科技公司就陷入一种螺旋下降的趋势之中。这种趋势直接表现为科技公司裁员速度加剧。美国信息业在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4 月的 24 个月中,合计裁员数 73.1 万,平均每月 3.05 万人;2022 年 5 月加息以来,裁员速度明显加速,至 2023 年 2 月,10 个月合计裁员数 43.1 万,平均每月裁员 4.31 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公司的收入越来越少,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以度过难关。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在硅谷银行提现,导致硅谷银行现金不足以支付,于是被迫兜售持有的资产。而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大多数是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种资产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可以简单理解为「资产的价格和市场利率成反比」(这是很多金融资产价格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随着美国加息,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在不断贬值。 硅谷银行开始抛售本就在不断贬值的资产,而这种抛售,无疑加剧了资产价格的下跌。于是硅谷银行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科技公司大量提现导致现金不足,为了应对兑付危机抛售资产,资产价格不断下降导致公司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滑。 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硅谷银行陷入死亡循环的时候,挤兑就出现了。人们疯狂地涌入银行,希望在银行破产之前把自己的现金取走。在这种疯狂挤兑之中,硅谷银行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加息导致美国科技公司加速衰退,进而出现了大规模提现的情况,另一方面,加息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贬值,进而降低了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而当这两个方面碰到一起的时候,挤兑破产就出现了。 以上我们大致介绍了美国加息对国内和国外经济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整体回顾,以便我们形成一个更全面的概念。 07 回顾美国加息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美国加息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这篇文章我们用尽量简化的方式帮助大家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美国加息会导致美元和其他货币出现息差套利的空间,投机资本会从本国借入低息贷款,购买美元后存入银行,以套取利差。 (2)大量的投机者购买美元,就会使得美元升值、本币贬值。 (3)本币贬值有两个直接后果。其一、本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变贵」,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其二、本币贬值会导致金融市场震荡,加速资金外流。 (4)为了缓解本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和资金外流,其他国家可能跟随美国加息,而这种加息又会带来三方面的问题。 (5)首先,本国加息会直接损害实体经济。加息导致融资成本上涨,降低企业的投资预期,进而降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因此也降低了工人的总体工资,最终可能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损害实体经济。 (6)其次,本国加息可能加剧金融市场震荡。如果本国大幅加息,可能降低金融资产的价格,加剧债券市场、楼市等主要金融市场的震荡。 (7)第三,发达国家跟随加息可能导致
债务
危机。有可能出现
债务
危机的,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某些
债务
负担严重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等。一旦持续加息,这些国家支付的利息就会大幅攀升,大大增加了
债务
违约的风险。 (8)美国加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收割全球」。美国加息对国外有影响,对国内照样有影响。一方面,加息导致实体经济利润被侵蚀,提现的冲动加强;另一方面,加息导致国债等资产价格下跌,而银行有大量持有国债,因此导致中小型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目前,美国已经有三家银行破产,另据《今日美国》5 月 4 日的报道,美国还有近 190 家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美国加息对自身的影响不止如此,这里我们只是略微分析了目前的一些热点事件。 (9)上述这一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相互作用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全球经济出现疲软。 08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国为什么能够选择不加息 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什么能够不加息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三元悖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对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全部都实现。 我们回顾上面的例子。美国加息后引发某国出现息差套利空间,导致某国投机机构从本国借入低息贷款后购买美元,进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又可能诱发资本外流,进一步加速贬值。该国为了防止本币贬值,就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而导致提高利息,减轻资本外流。 这个例子中,某国选择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放任资本的大进大出),因此就不能既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又保持汇率的固定。要稳定汇率,就必须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而被迫跟随美国加息;要执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不跟随美国加息,就要承受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但是,如果某国放弃了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对资本实行了某种管制,那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执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并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汇率。而我国恰好就是这样的国家。 IMF 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标」,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处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如果某国指标值小于 0.25 则是资本管控状态。2020 年,我国该项指标是 0.16,为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放弃了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以换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我国目前的汇率政策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有可能在美国加息引发全球加息的大背景下,选择不加息。2023 年 1 月,德邦证券发布研报《如果降息,会降哪一个?对债市影响又如何?》,报告指出,如果央行降息,可能加剧资本外流的冲动,但是在我国资本管制的模式下,我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资本的外流。因此,德邦证券得出结论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较为充足,资本外流压力可控,构成降息的基本条件。」 然而,有了降息的条件,并不一定要降息。要理解我国为什么选择在此时降息,这就必须要回顾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 09 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降息 一个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可能有三种去向: (1)被消费者买了(比如食品、衣服、手机等),用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也就是说,被消费者消耗掉了,这就是消费。 (2)被企业买了(比如机器、原材料等),用来生产其他的商品,也就是说,被企业消耗掉了,这就是投资。 (3)如果国内的消费者(含政府)不买,企业也不买,那就只能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或者企业,这就是出口。 由于我国还会购买国外产品,因此计算时会减去进口,形成净出口。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用货币计量,就构成了 GDP。(很多学过宏观经济学的朋友会问,那政府采购呢?在这里呢,政府采购被放入了消费或者投资中。比如我们打开 wind,输入政府消费,我们可以发现,它属于最终消费项下的一类)。 一个商品,如果消费者不买、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和企业也不买,这个商品就卖不出去,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或者大量设备闲置不能投入生产(因为没有订单),就会形成危机。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因此看一个工业国的经济是复苏还是恶化,从产能利用率入手会更准确。产能利用率的同行指标大致如下: (1)低于 80% 属于产能过剩。 (2)低于 75% 属于产能严重过剩。 (3)高于 90% 属于产能不足,需要投资扩产。 近三年来我国工业领域基本情况如下图。绿色部分是小于 75% 的,黄色部分是小于 80% 的。2020 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最低,随着疫情好转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2021 年得益于外贸订单大量回流,我国产能利用率达到这三年来最好的情况。2022 年以来,产能利用率再次下滑,到 2023 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几乎再次回到 2020 年上半年的情况。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29
出乎预料!中国启动阶段性收紧IPO恐“适得其反” 令经济前景蒙阴
go
lg
...
亿美元融资额的两倍多。 由于房地产行业
债务
危机加深的溢出效应,中国私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变得困难且昂贵,因此决定放慢 IPO 步伐。 银行家和分析师表示,再加上私募股权公司对中国投资的兴趣减弱,企业获得增长资本的途径将减少,并会影响近期业务计划。 东方资本研究董事总经理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表示:“放慢 IPO 步伐对股市影响不大,但在经济急需提振之际,将进一步抑制私营部门获得资本的机会。” 中国证监会周日(8月27日)表示,将启动阶段性 IPO 限制,以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尽管没有透露限制措施将持续多久,不过银行家预计 IPO 审查将更加严格,注册程序也会更长。 据交易所数据显示,超过 650 家公司正等待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 随着中国当局加强对海外 IPO 公司的审查、香港面临流动性短缺,以及中美紧张关系给纽约上市希望蒙上阴影,最新举措将使中国企业几乎没有股权融资选择。
lg
...
marsh
2023-08-29
中国突发重磅消息!美媒:中国大型银行考虑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 最早可能周五采取行动
go
lg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
债务
风险和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lg
...
tqttier
2023-08-29
碧桂园最新消息!“16碧园05”将于周六到期,寻求增设40日宽限期
go
lg
...
款,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国不断加深的房地产
债务
危机将破坏金融部门和更广泛的经济复苏的担忧。
lg
...
云涌
2023-08-29
“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中国承诺加快财政支出以提振经济
go
lg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
债务
风险和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更接近政府设定的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此前一系列报告显示,中国出口大幅下滑,消费者支出疲软,房地产危机不断恶化。
lg
...
天马行空
2023-08-29
决策分析:外资不抛了!中国股市领涨,今日小心美国数据“爆冷”
go
lg
...
0%,至0.31港元,突显出人们对中国
债务
缠身的房地产行业仍存在严重疑虑。 聚焦数据 在亚洲其他地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是可能决定利率是否需要进一步上升的美国数据。 周二晚些时候将公布职位空缺数据,之后将公布更广泛的就业数据和供应管理学会(ISM)调查,债券交易员正为这些数据转向疲软做准备。 “人们预计劳动力市场会有所放缓,通胀也会降温,”悉尼经纪公司CommSec的高级经济学家Ryan Felsman说。 美国国债延续隔夜涨幅,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5个基点,至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2个基点,至4.1922%。 这给美元带来了一些温和的下行压力,兑欧元跌破200日移动均线切入位至1.0833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也略有走低。 澳元/美元小幅上涨0.3%,至0.6440美元,即将上任的澳洲联储主席Michelle Bullock将在当天晚些时候发表讲话。 日元仍徘徊在周一触及的10个月低点附近,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已累计下跌约10%。 交易员们担心,日元走弱可能很快会促使政府出手干预。日本政府一份报告显示,该国多年来与通缩的斗争出现了拐点,但几乎没有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46.30。 大宗商品方面,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2%,至每桶84.27美元。 欧洲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出现震荡,因澳大利亚天然气钻井平台的薪资和工作条件引发的僵局不断加深,工人们计划从下周开始罢工。8月份以来,荷兰基准价格上涨了40%。 日内焦点与风向标: 07:30 日本7月失业率 14:00 德国9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 21:00 美国6月FHFA房价指数月率、美国6月S&P/CS20座大城市房价指数年率 22:00 美国7月JOLTs职位空缺、美国8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
lg
...
云涌
2023-08-29
大型科技股全线上涨,港股整体走强!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盘中涨超2%
go
lg
...
;提升金融市场基建,有关部门正积极提升
债务
工具中央结算系统。 3)昨日小鹏官宣和滴滴的“大动作”!小鹏将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则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业务合作层面,小鹏将生产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为“MONA”,该车型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 4)下周一即将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的东方甄选,近日公布2023财年全年业绩,总营收由去年的6亿元暴增651%至45亿元,净利润为9.71亿元,相较于2022财年实现扭亏为盈。 蔚来、小米集团等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将于今日盘后披露Q2财报,值得重点关注。本次业绩披露期进入尾声,科网龙头公司业绩数据整体乐观,港股科技板块有望迎来预期的重新调整,前期受压制的部分公司有望在较好的业绩和运营数据、以及利空因素的出清作用下迎来新一波估值修复行情。目前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踪标的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24.18倍,处于近3年0.64%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3年来99%以上的时间,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有望迎来新一轮反攻行情。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g
...
有连云
2023-08-29
中国官媒齐喊话!A股超4700股上演疯狂大反攻 美媒重磅信号:中国要求共同基金避开抛售
go
lg
...
刺激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决心摆脱
债务
拉动的增长模式,中国却有所保留。8月21至25日,彭博社在全球范围内对455名受访者进行新闻终端和在线读者调查,其中57%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不会推出激进的大规模刺激措施,而是采取温和的措施。 在香港,受比亚迪公司盈利稳健后股价上涨的推动,恒生中国股市上涨1.9%,该指数前一交易日收市上涨1.2%。 Laura Wang 和Fran Chen等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8月28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北京的举措可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资者情绪,并在短期内略微鼓励交易活动,但其长期影响将有限。 周日宣布的其他措施包括降低保证金融资存款比率,以及中国证监会承诺放慢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步伐。另外,彭博社周一晚间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讨论私人信息的报道称,中国证券交易所要求一些共同基金避免净出售股票。
lg
...
小萧
2023-08-29
这可能就是中国迟迟没有大规模刺激的原因!美媒:习近平反对西方式增长模式
go
lg
...
该坚持财政纪律,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巨额
债务
。知情人士说,这使得中国不太可能出台类似于美国和欧洲的刺激或福利政策。 《华尔街日报》称,据两位了解中国政府决策的人士透露,习近平的文章是有意在这个时候发表的。习近平在2月份发表了这一讲话,但直到中国公布了显示经济持续疲软的新数据后,这一讲话才被公开。 知情人士说,现在公布讲话,领导层意在压制国内外敦促北京采取更多措施提振经济的声音,特别是那种针对家庭而不是政府项目的财政方案。 另一家党报《学习时报》8月16日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反对向消费者发放现金。该刊物称:“虽然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但这样做的成本太大,在中国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行的。” 知情人士称,中方官员告诉跨国机构的同行,习近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了很多苦难——当时他住窑洞,挖沟渠——这帮助他形成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观点。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方传达的信息是,西方的社会支持只会助长懒惰。” 了解北京想法的人士表示,习近平早在2016年就曾表达过他对促进百姓消费的看法。习近平当年在启动扩大中国工业改革后不久发表讲话说,中国不应该优先考虑需求,而应该解决“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更多的工厂和工业,以免过度依赖从海外购买西方供应的商品。 习近平在后续讲话和著作中也警告说,如果北京采取过多措施支持家庭促进消费,将会带来风险。在2022年《求是》的一篇文章中,他警告地方政府不要做出“过度保障”,这可能使国家陷入“福利主义”。 瑞银(UBS)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家庭将可支配收入的33.5%用于储蓄,高于2019年的29.9%。中国家庭储蓄率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任何进一步的刺激都应该符合党的目标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北京最终可能会支持更激进的刺激措施,尤其是如果此举可能远远达不到政府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的话。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北京最初拒绝放弃严厉的新冠控制措施,只是在成本过高时突然改变方向。 经济学家和了解中国政府想法的人士说,目前更可能的选择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和其他政府支持项目的支出,以及在最近几次降息之后进一步放松信贷。 这些举措反映出北京方面倾向于让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么投资基础设施,要么将资金引导到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能够推进共产党目标的特定行业。 《学习时报》8月16日的文章强调了长期投资拉动模式的好处,称“投资不仅能产生即时需求,而且是增长的真正动力”。 但许多经济学家担心,要让中国再次恢复活力,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在道路、工厂和其他推动经济增长的硬资产上的投资回报一直在递减,因为政府已经没有有用的项目可建了。 经济学家说,消费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如果得到适当的鼓励,消费可能会推动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家庭消费自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38%的水平上。美国的这一比例是68%。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不采取行动的风险 《华尔街日报》表示,一些经济学家警告称,中国等待的时间越长,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就越大,这可能会使中国从一个可靠的全球增长来源变成世界经济的风险。 纽约咨询公司22V Research的中国研究主管Michael Hirson说:“投资者正在等待北京将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刺激政策的迹象。最新的信号表明,尽管存在不足以应对中国当前挑战的风险,但中国仍将继续采取保守的做法。” 中国政府的刺激方案进一步受到高
债务
水平的制约,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高
债务
水平。 熟悉北京决策的人士说,习近平及其团队认为,他们必须谨慎对待刺激措施,以免破坏限制
债务
和抑制投机的努力,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 到目前为止,北京提供的刺激措施都是零零散散的,而且效果有限。由于信贷需求不温不火,几次降息都未能扩大经济活动。
lg
...
tqttier
3评论
2023-08-29
中国房地产危机恶化 为何铁矿石价格依然坚挺?背后或传递中国经济重要信号
go
lg
...
平或略有下降。 即使在房地产行业,尽管
债务
风险继续困扰着该行业,但也出现一些小的乐观迹象:一些政府支持的开发商报告销量有所回升。 据永钢资源有限公司(Yonggang Resources Co. )交易和研究主管Jiang Hang说,总体结果是一个“躺平”的市场——指的是人们经常讨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即公民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来维持生活。他说,钢厂的库存并不多,但它们仍在必要时买进,以满足眼前的需求。
lg
...
tqttier
2023-08-29
上一页
1
•••
996
997
998
999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英媒: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派“高级特使”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
lg
...
特朗普宣誓就职前,中国“果然”出台重磅政策!统一全国市场计划发布了……
lg
...
中国陷入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通货紧缩阶段!
lg
...
特朗普正考虑全国紧急状态!黄金拉升直逼2670 但大涨已无可能?
lg
...
怎么回事?英国股债汇三杀,中国放出一招救人民币 接下来等非农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8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0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