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债市早报:11月宏观经济数据走弱,12月MLF加量平价续作
go
lg
...
【央行发布《11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
债
券
市
场
简报》】12月15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
债
券
市
场
总托管量的2.7%。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27万亿元,占比68.2%;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0.75万亿元,占比22.6%。11月份,新增8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
债
券
市
场
。截至11月末,共有1071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11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
债
券
市
场
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25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570亿元。 (二)国际要闻 【欧央行放缓加息步伐至50基点,行长拉加德表态鹰派】12月15日,欧洲央行公布最新政策决议,如期放缓加息步伐,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加息后,欧洲央行边际贷款利率为2.75%,主要再融资利率为2.5%,存款便利利率为2%,达2008年12月以来最高。欧洲央行表示,预计将进一步加息,未来的利率路径将取决于数据,利率需要有足够的限制性(2%以上为限制性水平)。同时指出,将于明年3月以审慎有度、可预测的步伐启动量化紧缩。欧洲央行一方面下调经济增长预测,预计由于能源危机、高度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活动减弱和融资条件收紧,欧元区经济可能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陷入萎缩,并且预计在近期的萎缩后,经济将恢复增长;另一方面上调CPI增速预期,预计到2025年通胀将会回归到2%的目标区间。对于近期有所下降的通胀,欧洲央行认为,通胀下降主要是能源价格通胀降低所致。具体看,预计2022年GDP增速为3.4%,此前预计为3.1%;预计2023年GDP增速为0.5%,此前预计为0.9%;预计2024年GDP增速为1.9%,此前预计为1.9%;预计2025年GDP增速为1.8%。预计2022年CPI增速为8.4%,此前预计为8.1%;预计2023年CPI增速为6.3%,此前预计为5.5%;预计2024年CPI为增速为3.4%,此前预计为2.3%;预计2025年CPI增速为2.3%。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鹰歌嘹亮”,称通胀仍有上行风险,需要为降低通胀进一步加息。她表示:“相比美联储,我们覆盖面更大,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她认为,欧央行需要采取的行动超过市场定价体现的预期水平,预计未来还需不止一次加息50个基点。预计明年2月再度加息50个基点,此后可能再有两次各50个基点的加息。 【美国11月零售销售环比下滑0.6%,创一年来最大降幅】12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零售销售环比为-0.6%,低于市场预期的-0.2%,前值为1.3%,环比增速创去年12月以来最小纪录。扣除汽车和汽油后,11月核心零售销售环比为-0.2%,低于市场预期的0.2%,前值为0.9%,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下降。相关零售数据都没有经过通胀调整。细分来看,13个零售类别中有8个类别零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家具店、汽车及零部件经销商、建材零售环比降幅均超过了2%,电子产品零售环比下降1.5%,加油站零售环比下降0.1%。另外,食品饮料零售环比增长了0.8%,医疗及个人护理零售环比增长了0.7%。从零售数据结果来看,虽然零售商在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打折吸引了创纪录的消费者参与,但高通胀阴霾持续笼罩下,美国家庭的消费能力大打折扣,不得不削减不必要的支出。 (三)大宗商品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转跌,NYMEX天然气价格大幅收涨】12月15日,WTI 1月原油期货收跌1.17美元,跌幅1.51%,报76.11美元/桶;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跌1.49美元,跌幅1.80%,报81.21美元/桶。NYMEX 1月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涨8.39%,报收6.97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二、资金面 (一)公开市场操作 12月15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了6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Wind数据显示,当日有5000亿元MLF和2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1500亿元。 (二)资金利率 12月15日,MLF加量续做,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有所改善,但进入税期隔夜利率小幅上行:DR001上行2.88bps至1.220%,DR007下行19.10bps至1.485%,其他期限利率多数小幅上行。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三、债市动态 (一)利率债 12月15日,现券期货整体震荡偏弱,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截至北京时间20:0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19收益率上行2.75bp报2.915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20215收益率上行2.75bp报3.0500%。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债券招标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二)信用债 1. 二级市场成交异动: 12月15日,多数地产债成交价格相对稳定,9只债券成交价格偏离幅度超10%。其中,“20时代05”跌超13%,“19金科03”跌超14%,“20宝龙04”跌36%,“19中骏01”跌超38%,“21碧地01”跌超51%,“21金科03”跌超68%;“20宝龙MTN001”涨超10%,“金科优01”涨超17%,“20沪世茂MTN001”涨超22%。 2. 信用债事件: 金科股份:公司公告称,根据“20金科地产MTN001”、“20金科地产MTN002”2022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同意调整上述债券本息兑付安排并增加担保措施。具体担保条件为:发行人以“宜昌云玺台项目”的项目公司宜昌金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9%的股权、“南昌博翠天下项目”的项目公司江西中农房投资置业有限公司33%的股权以及前述股权对应的全部收益为“20金科地产MTN001”、“20金科地产MTN002”提供质押担保。上述债券已完成股权质押手续的办理,并取得《股权出质设立登记通知书》。 旭辉永升: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Elite Force与J.P. Morgan Securities (Asia Pacific) Limited及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订立在二级市场上大宗交易方式的配售协议,拟出售9000万股股份筹资4.37亿港元。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东吴证券公告称,“16徐州高新债”2022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已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前偿还2016年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的议案》。据议案内容,发行人拟于2022年12月30日提前偿还本期债券,加计每张债券0.2元的额外补偿。 新创建集团:公司公告称,有关以现金购买由发行人CELESTIAL DYNASTY LIMITED发行及由该公司无条件及不可撤回担保的6.5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4.25%有担保优先票据,收购要约已于2022年12月13日下午5时正(欧洲中部时间)届满,最终接纳金额9230.1万美元,占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3.36亿美元约27.47%。 隆利科技:公司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5,000 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南通二建:公司公告称,票据逾期触发了“20南通二建MTN001” 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应急事件,现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筹集“20南通二建MTN001”本息兑付资金以保障债券投资者权益:一是成立清收清欠小组,加快主诉案件的处理进度,力争在本期中期票据到期兑付前清收清欠资金9.7亿元;是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尤其加速年末工程款回笼安排进度,增加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三是公司承诺在本期中期票据偿付前不新增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不进行分红;四是高管个人筹资及股东增资预计3亿元。 陆家嘴:公司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陆家嘴集团持有的昌邑公司100%股权、东袤公司30%股权,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前滩投资持有的耀龙公司60%股权、企荣公司100%股权。 远洋集团:12月15日,远洋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拟向远洋集团提供50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工商银行将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房地产并购融资及其配套服务、租赁住房融资、预售资金监管保函、境外融资、内保外贷等综合融资服务,助力远洋集团长期稳健发展。 (三)可转债 1. 权益及转债指数 【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 12月15日,上证指数平开后震荡走低,收盘下跌0.25%,深证成指午后震荡走强,收涨0.32%,创业板指在科技板块带动下涨势强劲,当日收涨1.31%。行业板块快速轮动风格延续,当日汽车、半导体、电子等板块涨势强势,电力设备、汽车行业申万一级指数涨超2%,领跑市场,电子、计算机涨超1%,紧随其后;当日大部分行业下跌,前日领涨的大消费板块也出现回调,综合、煤炭、建筑材料、纺织服饰、交通运输、石油石化、银行、家用电器、社会服务等行业指数跌逾1%。 【转债市场指数震荡分化】12月15日,转债市场主要指数震荡分化,上证转债震荡整理微跌0.04%,中证转债、深证转债分别上涨0.02%、0.14%。转债市场当日成交额506.2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8.97亿元。当日转债个券多数反弹,461只个券中268只上涨,191只下跌,2只持平。当日,新上市南电转债收涨22.62%,大幅领先市场,汽车、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行业个券涨幅较为明显,存量个券中伯特转债、恩捷转债、岩土转债、杭氧转债、深科转债、横河转债等涨超5%;前期成交异常活跃、涨幅较大的惠城转债、盛路转债跌逾10%,深度回调,众信转债、英联转债等也出现明显调整。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2. 转债跟踪 12月15日,富淼转债、漱玉转债、汇通转债开启申购,南电转债上市;本周,华亚转债拟于12月16日开启申购,共同转债、新化转债拟于12月16日上市;下周,齐鲁转债拟于12月19日上市。 12月15日,国力股份发行可转债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双良节能、福蓉科技可转债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必创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2.95亿元, 12月15日,闻泰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且在未来三个月内(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3月15日)如再次触及向下修正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亚药转债公告预计触发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件。 12月15日,元力转债公告拟提前赎回,赎回登记日为2023年1月6日;杭氧转债公告不提前赎回,且在未来3个月内(即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3月16日)如再次触发提前赎回条款,均不提前赎回;英联转债公告预计满足赎回条件。 (四)海外债市 1. 美债市场: 12月15日,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走势分化。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23%不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5bp至3.44%。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 12月15日,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扩大5bp至79bp;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扩大2bp至14bp。 12月15日,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下行3bp至2.16%。 2. 欧债市场: 12月15日,受欧央行加息、后续加息预期继续强化影响,除英国外,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大幅上行。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5bp至1.93%,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6bp、30bp和18bp,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下行7bp至3.24%。 数据来源:investing.com,东方金诚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12月15日收盘) 数据来源:久期财经,东方金诚整理
lg
...
金融界
2022-12-16
怎么看待下半年首次MLF超额续作?
go
lg
...
超额平价续作,体现呵护年底流动性、稳定
债
券
市
场
信心、支持宽信用修复的政策意图。降准落地后再超额续作MLF,资金中枢抬升过程或放缓,但基本面长期修复的逻辑尚未扭转,预计长债利率维持震荡。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12月15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MLF操作利率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当日共有5000亿元MLF和2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500亿元。 ▍MLF续作量多价平。 12月共有5000亿元MLF到期,12月15日央行超额续作6500亿元1年期MLF,实现150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同时维持2.75%的利率不变。一方面,不同于今年8月、9月、11月的MLF缩量续作,以及10月的MLF等额续作,本月超额续作略超市场预期。另一方面,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偏弱,市场曾有MLF降息预期,本月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在降准刚刚落地后货币政策保持定力、观察政策效果。 ▍超额续作的首要考虑是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下半年以来MLF多缩量续作,主动回笼中长期流动性的背后意图是引导资金利率中枢回升。12月降准落地或意味着资金利率中枢已经回升至央行认为的合理水平,但中长期流动性水平下降叠加双节时点资金需求走高,1年期NCD利率持续上行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指向银行间对中长期流动性环境的担忧、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旺盛。因而央行在12月充分满足商业银行需求,MLF采取超额续作。 ▍逆回购散量、MLF超额续作的特征也表明央行意在调节中长期流动性。 今年以来央行的流动性管理主要集中在中长期流动性层面——二季度央行上缴利润、三季度逐步缩量续作MLF,而短期流动性方面的操作始终相对平稳——除月末时点逆回购投放规模短期提升外,多数时间都维持逆回购散量操作。进入12月后,回购市场资金利率有所回落,DR001和DR007分别围绕1.2%和1.7%的中枢震荡运行,但同业存单利率延续了宽幅抬升的趋势,一年期AAA级NCD利率一度上破2.7%达到年内新高。隔夜利率较低而NCD利率抬升的分化格局体现出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富余而中长期流动性缺失,也是今年以来央行着重于中长期流动性调节的结果。因而,在降准落地后12月MLF超额续作意味着类似于11月的资金面快速收紧阶段可能已经过去。 ▍理财赎回压力再度上行,流动性加量投放稳定市场信心。 11月上旬,在资金面趋紧、宽地产政策发力以及防疫政策优化措施落地的背景下债市全面走熊,短端利率宽幅上行,导致债基净值异动、理财市场发生较大规模赎回,而后央行放量逆回购以及公告降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情绪。12月中上旬理财赎回压力再度上行,短端利率抬升、信用利差大幅走阔。在市场出现较大动荡的时点,央行超额续作MLF,释放稳货币信号,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11月经济金融数据偏弱,降准和MLF超额续作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信贷投放。 此前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总量偏弱,居民中长贷同比大幅少增,社融同比有所回落;今日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同样疲弱,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基本上全面走低,显示经济总体仍然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11月以来,央行先后部署了“第二支箭”民营企业融资工具延期扩容、“金融16条”房地产市场支持举措等宽地产、宽信用政策工具。为巩固和推进宽信用进度,降准之后央行再超额续作MLF补充中长端流动性,以降低银行中长端负债成本,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仍需关注年底资金面波动。 12月5日降准释放了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本次MLF超额续作提供了1500亿元的流动性增量,当月共有6500亿元的中长期资金净投放。然而8月到11月间共有5500亿元的MLF净回笼,数月来企业端信贷需求回暖也对存量流动性形成一定程度消耗,银行间流动性水位有所回落。往后看,12月月中迎来缴税高峰期,而临近跨年时点,银行在MPA等信贷考核压力下融出意愿降低,叠加双节临近而现金需求回升,仍需要关注年底资金面波动。 ▍债市策略: 央行超额续作MLF实现150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补充了中长期流动性水位。在降准落地后12月MLF超额续作意味着央行中长期流动性回笼的过程告一段落,类似于11月的资金面快速收紧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但仍需关注年底资金面波动。对后续
债
券
市
场
而言,随着防疫优化政策落地而前期的宽信用、宽地产政策生效,预计经济基本面将迎来修复过程,降准落地后货币政策操作将更倾向于宽信用,总量宽松延续发力的空间可能相对有限,预计10Y国债利率仍将在2.9%附近震荡。
lg
...
金融界
2022-12-16
如何看待M2-M1缺口变大?
go
lg
...
速收紧阶段可能已经过去。 ▍对后续
债
券
市
场
而言: 随着防疫优化政策落地而前期的宽信用、宽地产政策生效,预计经济基本面将迎来修复过程,M2高增叠加降准落地,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将更倾向于宽信用,总量宽松延续发力的空间可能相对有限,预计10Y国债利率仍将在2.9%附近震荡。
lg
...
金融界
2022-12-16
中信证券:预计经济复苏或将在春节后开始加速
go
lg
...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债
券
市
场
:警惕2023年货币政策转向 随着各大城市落实防疫优化措施,下一波债市冲击大概率会出现在数据层面证实基本面修复斜率抬升的时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2023年政策部署做出更明确指示,基于12月政治局会议释放的稳增长政策信号,预计政策面信息大概率对债市不利。短期来看,预计长债利率将保持2.9%附近的高位弱势震荡态势。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措施落地,预计消费、服务需求回暖可能对2023年核心通胀回升产生一定压力,叠加猪周期下食品项的涨价压力,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或将趋于保守。需警惕明年货币政策取向转变的可能性。 中、微观层面有哪些投资机会 医疗健康:关注疫苗、新冠药物、家庭常备OTC和医疗服务的增量机遇 当下新冠呈现流感化发展,未来新冠疫苗需求将具有持续性,冬季将面临流感新冠叠加流行的风险,流感板块有望复苏。卫健委呼吁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需求缺口确定性增强。 预计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和新冠相关中药将是未来新冠防控重要保障,同时家庭常备OTC药物标的迎来业绩增量。 医疗需求复苏:防控政策放松下客流增速有望恢复,我们预计2022Q4起连锁药店行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强化;可选属性消费医疗(如辅助生殖、齿科、眼科、中医、医美等)方面,我们预计相关板块终端问诊量及消费需求有望恢复,业绩弹性值得期待。 同时考虑到防控措施逐步优化下未来海外通航有望逐步恢复,我们预计布局美国、老挝等地业务的企业或将受益。此外,预计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为FDA人员入境进行现场核查工作提供便利,国产PD-1成功出海在即。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消费产业:关注疫情动态,动态配置消费 我们预计疫情对国内消费的冲击和影响,2023年尤其是上半年仍将存在。2023年消费整体表现仍将主要受疫情管控政策节奏和影响经济的相关政策如地产政策等调整影响驱动,困境反转逻辑仍是主线逻辑,建议关注疫情走向,动态进行配置。自上而下重点配置三大主线机会:一是继续配置疫后修复弹性最为明显的出行链板块;二是动态增加白酒、消费互联网、运动等景气代表性强势能赛道的配置;三是关注粮食安全、地产产业链复苏主题下种业、家居等相关板块阶段性机会。另外,可自下而上优选发展周期较优、疫情下景气度相对较好、业绩兑现能力强的个股机会,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生产型企业、休闲食品企业等。 消费产业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1、出行产业链:出行链复苏依旧是消费产业中非常明确的配置主线之一。当下我们认为明晰复苏节奏和业绩弹性的α甄别更加关键,因此对于海外复苏路径复盘以及国内出行公司弹性测算变得尤为重要。参考海外市场,放开初期休闲需求推动客流和价格递次主导复苏,而疫情期间强化了经营优势的企业会被市场给予额外市值溢价。从业绩敏感性测试看,2023年乐观情景相对中性情景假设下,我们判断国内出行板块业绩弹性OTA>;餐饮>;酒店>;景区。 航空机场方面,前期政策落地推动航班量快速触底反弹,我们预计压制的探亲需求有望在2023年春运迎来释放,航空需求或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左右。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入境人员的管理措施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参考中国香港入境政策的演变,同时鉴于国内防疫措施已大幅放松,我们期待大陆入境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我们预计2023年3月底夏秋航季国际航班量将恢复至2019年20%并在全年持续放量,与国内需求修复有望形成共振。2023年航空机场基本面有望逐渐转入右侧,春运需求恢复&;入境政策再松动或为短期重要的观察指标,强烈建议关注航空周期张力以及枢纽机场的免税价值回归。 2、酒类:白酒静待预期改善,啤酒升级逐步兑现。疫情放松背景下,消费修复预期开启,结构上以本地流量为主的餐饮场景有望最早看到修复,无论白酒还是啤酒均将受到一定的带动。①白酒:关注点逐步从政策博弈向春节打款、动销情况、疫情放开对正常生产生活影响、渠道库存变化等方面聚焦。总体判断疫情高峰期间影响可控,建议维持配置并动态调整,重点关注两条投资主线。②啤酒:判断2023年行业仍处于高端化兑现阶段,行业中高端销量望保持双位数增长。我们判断啤酒行业景气度前高后低,2023H1有望跑赢板块指数、2023H2需观察成本波动情况。 3、新零售:政策、业绩筑底,价值回归可期。管控边际放松以及地产、消费等相关政策刺激下的景气度修复或成为半年至一年维度板块行情持续上行的重要变量,年内降本增效带来的盈利端长效改善将大概率延续。电商行业整体规模进入平稳增长期,各玩家收入增速、盈利能力预计出现明显分化,关注核心品类/场景格局稳固、有一定结构性增量、并且盈利提升路径明晰的头部公司。本地生活行业年内疫情导致服务业中小商户经营活动和现金流受损较为严重,同时抖音强势入局,在用户心智、产品形态上构成差异化竞争。 4、运动鞋服:国产崛起与细分领域爆发。疫情管控趋于优化已较为明确,运动行业有望持续迎来边际改善和复苏,随着国牌崛起与海外品牌竞争压力缓解,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向头部国牌转移;鞋服作为可选消费弹性更高,反弹力度更大。 5、食品:短期压力犹存,长期曙光已现,底部择机布局。建议布局三主线:①需求复苏、成本改善后,经营和业绩具备明显弹性的公司。②具备成长能力的公司;③估值极具安全边际的细分行业龙头。 6、美妆:增速放缓,护肤品消费刚性强于彩妆。展望2023年,首选质地优良、产品力/营销力/渠道力综合能力强、疫后复苏弹性较大的优质品牌龙头;其次,重点推荐随着研发/原料端重要性提升、具有一定资源积累的产业链上游受益标的;再次,推荐产业链复苏时,受益于下游需求拉动同时自身业务优化的企业,关注ODM/OEM生产商。 7、种业和生物育种:粮食安全再获国家高层强调,种业迎来强政策支持期,“三期叠加”驱动行业加速演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即将拉开序幕。 8、家居:震荡仍是主旋律,密切关注需求变化。当前疫情形势导致前端潜客池短期难以补充,预计23H1板块压力犹存。短期可逢低布局明年春季躁动行情,同时密切跟踪需求拐点信号。中长期来看,看好具备综合性渠道管控能力、强产品力的家居品牌发展。 制造产业:关注家电、叉车和工业机器人的复苏 1、家电:①白电:盈利修复可期,关注左侧布局机会。原材料价格企稳压力缓解、地产政策积极信号密集释放、疫情管控稳步推进,白电龙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②厨电:关注专业化、性价比和新兴品类成长。未来若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叠加“保交楼”政策效果的传导,洗碗机、集成灶销售或有恢复性增长。③按摩器具: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消费有望加速复苏,出行链复苏利好按摩器具。 2、机械:①叉车:预计国内需求底部复苏在即。随着国内疫情政策进一步优化和生产的恢复,叉车需求有望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逐步复苏进入上行阶段。②工业机器人:换人趋势延续,行业拐点将至。我们认为疫情对国内制造业企业做了一次市场教育,刺激了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的需求。 制造产业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汽车:23Q2-Q4国内汽车销量存超预期可能 我们预计随着防疫政策更加精准和放开,我国汽车行业销量可能更加类似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防疫政策放开后的局面,呈现复苏趋势。综合判断23Q1国内汽车销量将承压,2023Q2-Q4国内汽车销量存在超预期可能。建议关注以下三类投资机会:1)在电动车赛道规模效应正在加速显现的整车企业,特别是在DHT/増程式混动赛道有布局的整车企业;2)智能化需求确定性强的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特斯拉和蔚小理的核心供应商;3)在欧洲能源危机背景下,具有全球替代能力的零部件企业。 汽车板块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相关行业/板块投资机会一览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不及预期;国内政策推进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恢复低于预期;局部疫情反复超预期;国内防疫政策收紧的风险。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对应消费需求下降超预期;中国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或来自海外需求不足、中国大陆消费不足或政府投资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或导致需求不足及国产供应链的阶段性供给不足;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海外通胀和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汇率波动;中国及全球经济恢复低于预期。 药品研发失败的风险;在研药物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上市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疫情发展超出预期风险,新冠病毒变异超预期风险,新冠疫苗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新冠药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流感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流感疫苗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医疗服务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散点疫情反复从应用场景、购买场景、购买意愿等多维度影响美妆尤其是彩妆的需求,疫后复苏的力度、持续性存在低于预期可能性;国际美妆品牌势能仍显著高于本土品牌,在业绩压力下,或进行更大幅度的打折促销,加大对本土品牌形成压制;线上占比达到一定程度后,美妆品牌对线上依赖度过高,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关系存在失衡风险;研发投入到产品力提升、消费者认同,需要多年的积累,甚至一定程度的试错,可能对短期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政策监管从严,新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活动约束增多,可能导致行业和企业增速相应放缓;合成生物学前期投入大,成分培育周期长,或进度缓慢、品种有限,可能对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消费需求不及预期;自然灾害影响;消费回流、居民出游低于预期;出入境和旅游管控超预期;居民消费意愿和出游心理恢复慢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客户流失;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问题;公司扩张不及预期;新门店、新项目新业务、新渠道拓展不及预期;成本大幅上涨,社保、消防等规范收紧影响经营;经营效率、盈利能力不达预期的风险等。餐饮恢复不及预期;提价成效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民航需求不及预期;国际线加班不及预期;油汇影响超预期;市内免税店分流超预期。资本加持,行业竞争失序的风险;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估值压制因素;通胀超预期,提价能力不足影响盈利能力的风险;缺芯导致整车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汽车需求放缓的风险;关键原材料大幅涨价的风险;自动驾驶事故导致相关企业估值大幅下降的风险。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地产销售复苏低于预期;家电公司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需求景气度下降等。海外衰退对国内出口产业链需求造成压制;核心零部件受制于进口。
lg
...
金融界
2022-12-16
欧洲央行鹰派转向令债市投资者措手不及 德债收益率升至08年以来新高
go
lg
...
欧洲央行有可能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前景令
债
券
市
场
投资者措手不及,短期德国国债收益率升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令欧元区风险最高的国债遭遇重挫。 上月,通胀显示放缓的初步迹象,但欧洲央行周四大幅上调了未来两年的物价预期,也对加息力度将开始放缓的押注浇了一盆冷水。相反,行长拉加德表示,加息幅度将不得不超过投资者的预期。 货币市场交易员对这一鹰派信息的反应是提高加息押注。他们现在预计,欧洲央行到明年7月将把存款利率上调至3.15%,而周四决议前为2.9%左右。 鉴于明年将有创纪录的供应量,国债前景已然黯淡。一项追踪欧元区国债的指数今年下跌了超过14%,势将录得有纪录以来表现最糟的一年。总的来看,分析师们预计下一季度收益率将迈向新的周期高点。 “对于欧元区国债收益率来说,形势非常黯淡,” 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固定收益策略师Laureline Renaud-Chatelain表示。 “欧洲央行似乎是在对抗政府的财政刺激,所以在欧洲央行缩减债券持有量之际,投资者会看到更多的债券发行,和更多的加息,”Renaud-Chatelain表示。
lg
...
金融界
2022-12-16
债券交易员对美联储的说法不买帐 押注明年将降息
go
lg
...
约为5%,美联储的点阵图正在迎头赶上,
债
券
市
场
反应较为温和不会令人惊讶。市场认为,通货膨胀将随着美联储激进的紧缩政策而下降。
lg
...
金融界
2022-12-16
“新债王”冈拉克:美联储加息应止步于此 经济衰退可能性超过75%
go
lg
...
人认为的更快,甚至可能降至零。他认为,
债
券
市
场
已经“完全消化了通胀已见顶并正在消退的事实”。 在谈到标普500指数时,冈拉克表示,似乎“每个人”都考虑到了4250点的目标,但他怀疑,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该指数能否达到这一高位。
lg
...
金融界
2022-12-15
美股开盘:道指跌近350点 科技股多下挫特斯拉跌超2%再创两年新低
go
lg
...
认为的要快的多,甚至可能在未来降至零,
债
券
市
场
的价格变化也反应出通胀已经见顶并正逐渐回落。 对冲大佬阿克曼:除非经济深度衰退,否则美联储无法实现通胀目标 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比尔·阿克曼认为,只有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美联储才能实现2%的通胀目标。他表示: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不再可信。去全球化、向替代能源的过渡、工资增长等因素都会导致通胀。美联储现在可能不会改变通胀目标,但将来可能会这样做。他还指出,目标通胀率维持在3%左右将是长期增长更好的策略。他表示:我不认为美联储可以使通胀率回到2%,而不会出现严重的、破坏就业的经济衰退。即使回到2%,也不会长期稳定在这一数值。接受3%左右的通胀率是实现强劲经济和就业增长更好的策略。 富国银行:美联储宽松周期尚未到来,市场寻求在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 美联储今天放慢加息步伐至加息50个基点。至少以过去两个紧缩周期的标准来看,加息幅度仍然相当大,反映出通胀水平仍远高于FOMC的目标,而就业市场紧张加剧了潜在的价格压力。此外,加息步伐只是当前紧缩周期的一个因素。尽管加息幅度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进一步加息的结束。实际上,会后声明坚持认为,继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适当的。鲍威尔指出,一些更具粘性的通胀来源仍然存在。总而言之,尽管紧缩周期的结束似乎即将显现,但宽松周期的开始仍有一段距离,因为完全消除通胀看起来更加困难。然而,FOMC仍然决心恢复价格稳定,并准备忍受经济和就业市场的一些痛苦以恢复价格稳定。现在,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2023年,寻找评估今后货币政策道路所需的数据。 小摩语出惊人:CPI超过5%的发达国家10年才能回落到2% 摩根大通表示,对于通胀率超过5%的发达国家来说,CPI回落到2%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最终可能需要将利率提高到6%-7%的水平,这意味着加息周期会更长,这种说法令人毛骨悚然。该投行称:跟我们新兴市场客户群的对话显示,联邦基金利率可能需要达到6%- 7%的区间。因为对于那些CPI超过5%的发达国家来说,CPI回落到2%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 大摩看涨油价:中国经济复苏推升需求,布油明年中有望重返110美元 摩根士丹利周三表示,由于需求上升和供应持续紧张,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3年年中反弹至每桶110美元左右。大摩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对油价持积极态度,因为投资水平低、俄罗斯供应面临风险、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结束以及美国页岩气产量放缓将使供应受到限制,在这种背景下,需求复苏(中国经济重新开放、航空业复苏)将推动油价上涨。 高盛看好大宗商品成2023年表现最好资产类别!回报率或超40% 高盛认为,新产能投资不足、全球增长复苏以及美联储加息放缓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并预测衡量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主要指标S&;;P GSCI Total Return Index将在2023年再上涨43%。高盛分析师表示:2022年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即使是今年早些时候出现的超常高价,也无法创造足够的资本流入,导致供应端的反应无法解决长期短缺。高盛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攀升至每桶105美元,高于目前的约82美元。该行还预测,铜价将从每吨8400美元左右跃升至10050美元,亚洲基准液化天然气价格将从每百万英热单位33美元升至53.10美元。 特斯拉柏林厂最早将于16日开始实行三班制,实现24小时运作 据《科创板日报》15日讯,德国勃兰登堡当地报纸《Märkische Oderzeitung (MOZ)》报道称,$特斯拉(TSLA.US)$已让柏林超级工厂准备好迎接三班制。三班制最早可能在2022年12月16日开始。三班制中,每8小时将轮换一个班次,三个班次开始时间分别为6点、14点、22点。三班制开始实施后,特斯拉德国柏林厂将实现24小时运作。 马斯克减持价值约35.8亿美元特斯拉股票,年内总抛售额达400亿美元 当地时间周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文件显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出售了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价值约35.8亿美元的2200万股股票。此次披露的出售使得马斯克在过去一年里出售的特斯拉股票总额达到近400亿美元。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票却是今年主要汽车制造商和大型科技公司中表现最差的个股之一,主要因为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可能会分散他在特斯拉的投入时间以及精力,以及后续马斯克可能不断抛售特斯拉股票来填补被其私有化的推特的巨额债务。 微软斥资1.9亿美元低价收购数据中心芯片与存储设备制造商Fungible 据报道,微软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数据中心芯片与存储设备制造商Fungible,这一收购金额较Fungible成立以来的融资总额低了约1.34亿美元。分析师Dylan Patel表示,在这笔交易之前,Fungible曾试图融资,但未能成功,随后试图将自己出售给Meta Platforms。他补充称:微软起初考虑与Fungible合作定制芯片,但最终决定低价收购这家公司、员工和知识产权。 再生元制药/赛诺菲旗下抗炎药Dupixent获欧盟批准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 再生元制药公司与赛诺菲安万特周四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批准抗炎药Dupixent(达必妥,通用名:dupilumab,度普利尤单抗)用于治疗适合接受系统性治疗的中度至重度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成人患者。随着欧盟委员会的批准,Dupixent成为欧洲和美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的靶向药物。 FDA推迟阿斯利康/默沙东前列腺癌药物sN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把阿斯利康和默沙东旗下药物奥拉帕利(Lynparza)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延期3个月,以便有更多时间审查这两家公司的申请。据悉,该药物用于联合强生旗下阿比特龙(abiraterone)和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年患者。两家公司周四表示,他们将继续与FDA合作,以促进该机构完成审查。 Grab将推行成本削减措施,冻结大部分招聘 东南亚网约车和送餐公司Grab Holdings首席执行官Anthony Tan周三在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该公司正在推出削减成本的措施,以应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这些措施包括冻结大部分招聘、冻结高管的工资以及削减差旅和费用预算。Tan指出:做出这些决定是不容易的,但它们将帮助公司变得更健康,以加速实现可持续的、能够盈利的增长。他还表示,东南亚过去和未来都不避免会受到价格和利率上涨对业绩增长产生的影响。 微软的目标是在非洲扩张互联网,并长期采用云计算 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 (Brad Smith) 表示,微软公司的目标是到2025年确保非洲再增加1亿人访问互联网,并与一家卫星提供商合作,为长期采用云技术奠定基础。自2017年以来,它根据Airband计划帮助扩大了5000万人访问互联网,其中包括近1000万非洲人。 强生和默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持久抗体 据媒体,周三公布的两项研究数据显示,强生和默克公司研发的埃博拉疫苗产生了抗病毒抗体,对儿童和成人都是安全的。在西非进行的研究数据显示,两家公司研发的疫苗在第一次接种后14天就产生了抗体,并且在一年的时间内,在儿童和成人中都能检测到不同水平的抗体。 大摩:欧盟对Apple Store新规影响苹果1%整体营收 苹果为满足欧盟即将出台的《数字市场法》,计划于2024年允许在iPhone和iPad等苹果设备上侧载和运行第三方应用商城,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对苹果整体营收的影响并不大。摩根士丹利预估苹果即便失去欧盟所有的App Store收入,对苹果公司2024财年服务业务收入的影响为4%,对整体营收的影响为1%。如果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允许侧载和替代应用商店,那么对苹果公司2024财年全球服务业务收入的影响为9%,对整体营收的影响为2%。 大摩:相比AT&;;T更看好Verizon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Simon Flannery将Verizon从持股观望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从41美元上调至44美元,并指出该股的总回报率将超过20%。该分析师表示,Verizon在2022年表现不佳之后,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标准来看,其股价都具有吸引力。Flannery认为,该公司2023年的运营业绩还有改善的空间。到2024年,它的自由现金流将增加45%。 相比Verizon,Flannery不看好AT&;;T,并将其评级从增持下调至持股观望,目标价为20美元。他指出,AT&;;T在2022年的持续出色表现导致它相对估值的吸引力下降,尤其是与Verizon相比。Flannery表示,虽然AT&;;T的执行力仍然稳健,但预计2023年的增长将放缓,原因是该公司的无线业务难度变大,同时有线业务也面临长期压力。 高盛:内存行业前景惨淡,下调西部数据评级至卖出 高盛分析师Toshiya Hari将西部数据的股票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43美元下调至31美元。该分析师从多个消息来源了解到,NAND供应商提供低于现金成本的价格,试图在宏观经济仍然疲软的背景下降低库存。鉴于内存行业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再加上毛利率处于历史低点,Hari将西部数据的评级下调至卖出。他认为,西部数据的净财务杠杆可能会受到投资者更严格的审查,并可能在短期内限制其经营活动,对其后周期竞争地位构成风险。 携程集团发布2022 Q3财报:净营收69亿元 同比增长29% 携程集团公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在第三季度,随着暑期旅游市场的触底反弹,以及海外旅游市场的稳健复苏,携程集团业绩再超预期。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为69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45亿元;经调整EBITDA为14亿元,同比增长164%。 传蔚来布局超豪华汽车市场,多家自主品牌瞄准百万级新能源赛道 12月14日,有消息称,蔚来汽车正在规划百万级超豪华轿车,对标奔驰迈巴赫,目前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内部人士称,这款车型基于蔚来汽车第三代平台打造,顺利的话将于2024年上市发布,并面向全球出售。一名蔚来汽车内部人士和接近蔚来汽车人士均向界面新闻表示,尚未听到过该消息。 就在三天前蔚来汽车媒体沟通会上,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秦力洪明确指出,蔚来汽车在40万元级以上纯电动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77.6%,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带来的价值并不明显。
lg
...
金融界
2022-12-15
中诚信国际:地方债、城投债净融资双双转负,城投债配置需关注理财赎回抛压冲击
go
lg
...
注理财等资管产品的赎回情况,防止受制于
债
券
市
场
负反馈带来的进一步抛压冲击,可边走边看、在中低等级城投信用利差进一步拉大的时点择机配置。从区域挖掘上看,建议继续围绕二十大报告及我国区域重大战略进行布局,可关注承接专项债等重点项目的地市级、区县级城投企业,如对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湖北、广西、重庆等承接专项债项目较多的省份进行挖掘;以及关注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的县级城投区域。从风险规避上看,需持续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区域、债务负担较重及非标融资占比较高的主体保持慎重。 五、政策及热点事件 从地方债来看,11月地方债发行定价基准“变轨”,多只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发行上市,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均进一步提升;此外,多地人大建立听取政府债务报告制度,积极贯彻落实地方债审查监督职能。在市场化方面,11月9日广东省发行的2只地方债[3]首次以“财政部-中国地方债收益率曲线”为定价基准,这是继2021年6月以来地方债发行利差突破“同期限国债加点25bp”隐性限制后的又一重大市场化突破。近年来,我国地方债规模扩容、定价能力增强、发行市场化水平逐步提升,财政部于2020年11月鼓励具备条件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2021年8月提出研究编制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曲线,2022年3月“财政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曲线”正式发布,在经过8个月的稳定运行后开始被作为新定价基准。新基准实施后,地方债投标标位区间下限将整体下降,定价空间将进一步加大,发行利率将更合理地反映地区信用差异。在对外开放方面,继2021年10月深圳、广东离岸人民币地方债首发后,2022年11月迎来新一轮发行,当月海南、广东、深圳三地政府共发行7只离岸地方债,规模共计120亿元,并首次创新蓝色债券品种。截至11月底,我国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已达11只、总规模192亿元,侧重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涵盖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等。在地方债监管方面,11月22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召开的部分省(区、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地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座谈会介绍,截至10月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台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积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多数地方人大探索建立了听取政府报告债务情况制度,如政府财政部门每年向人大报告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情况制度、每半年向人大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每季度向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提供政府债务报表及说明的制度等,地方人大对地方债的审查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从城投企业与隐债监管来看,银保监会12号文强化融资租赁公司隐债监管,相关城投企业非标融资或继续收紧,但城投企业被移出私募债负面清单,城投私募债有望适度扩容;此外,财政部发文推动PPP规范发展、严防隐债风险。11月28日,银保监会公布《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12号),要求融资租赁公司摒弃“类信贷”经营理念,严禁将涉嫌新增隐债及被处置后可能影响公共服务正常供应的构筑物作为租赁物,并引导分步压降构筑物租赁业务。后续来看,各地银保监局将持续严肃查处融资租赁公司新增隐债、违规参与置换隐债、虚构租赁物、租赁物低值高买等违法违规行为,较为依赖融资租赁途径融资的城投企业或面临流动性的进一步收紧。在非标融资收紧的同时,城投私募债有望适度扩容,但严控隐债下紧融资仍难大幅改善。12月9日,中证协发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承接负面清单指引(2022年修订)》,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移出负面清单,但同时将“本次发行不符合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或者本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移入负面清单。在隐性债务严监管背景下,城投私募债发行可能迎来一定利好,但整体仍将保持偏紧状态。此外,PPP领域也在强调防范隐债风险。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财金〔2022〕119号),要求地市级、县区级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国企(上市公司除外)可以代表政府方出资参与PPP项目,不得作为本级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重申防范隐性债务风险,提出严禁政府方在项目合同中通过各种条款为社会资本兜底、严禁以名股实债方式融资、严禁通过抽屉协议或阴阳合同等方式规避监管,并将PPP项目政府方相关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整体来看,融资平台参与PPP项目的限制与2019年《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提出的“禁止本级政府所属的各类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公司参股并能对其经营活动构成实质性影响的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本级PPP项目”相比有所放松,但强调加强对社会资本方资质的穿透式管理,对参与主体资质的审核力度有所强化。 [1] 因wind统计口径调整,地方债、城投债现券交易规模较往期报告有所更新。 [2] 偏离度=(成交净价-估值净价)/估值净价,本报告对异常成交的统计口径为偏离度绝对值大于等于2.0%,且成交金额超1000万元。 [3] 为2022年广东省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八期)、2022年广东省地方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九期)。
lg
...
金融界
2022-12-15
粤开策略:2023年A股投资策略
go
lg
...
增长点。二是深化债券交易制度改革,提升
债
券
市
场
流动性。通过引入竞买成交机制、延长交易时间、调整债券交易申报数量和价格控制方式等,使债券交易机制更加符合债券交易基本规律和债券投资者交易习惯,从而为券商固收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三是北交所
债
券
市
场
建设提速,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券商业务打开空间。财政部在北交所顺利发行国债揭开北交所
债
券
市
场
发展新篇章,未来北交所生态功能将日益完善,也为专注服务北交所的券商提供新的机遇。 第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资本市场功能要有效发挥,必须始终以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为基础。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6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优质司法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秉持资本市场“三公”原则依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202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开始实行,将期货品种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同时提出鼓励套期保值、推动农产品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等内容,进一步增强期货市场多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系列上位法的丰富完善,不仅优化了市场法律环境,更为券商业务发展提供了依据,规范了路径。 第三,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开创新局面,不仅加强了行业竞争格局,更拓宽了跨境业务种类,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目前,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多家全资子公司。一方面,监管层积极支持我国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拓展跨境业务范围,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将全球资产管理模式、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风控经验带入中国,对丰富我国资本市场格局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证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三、2023年盈利展望:明年利润端有望大幅修复 (一)整体业绩:业绩增速下探磨底,明年预期利润大幅修复 从高频数据工业企业利润来看, 1-9 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 -2.30% ,较 1-8 月下滑 0.20pct ,仍处负增长区间,但降幅有所收窄。从量、价、利润率角度拆分来看, 9 月呈现量升价跌态势,量对利润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受价格因素拖累较为明显,价格和利润率均走弱。 9 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 3.90% ,较前一月增加 0.3pct ; PPI 累计同比增速由 8 月的 6.60% 大幅下降至 5.90% ; 1-9 月工业企业累计利润率也出现小幅回落,较 1-8 月下降 0.06pct 。 从整体业绩来看,由于欧美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国内局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三季度A股业绩增速延续下行态势,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但降速趋缓。根据分析师一致性预期,四季度开始企业盈利端将明显提升,在经济复苏预期叠加低基数的影响下,2023年全A/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望实现46.16%和75.81%的大幅增长。 营收方面,三季度全A/全A(非金融)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1.04%/13.71%,较中报累计同比增速下降0.42pct/0.34pct。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1Q3相较21Q2基数明显减小,因此三季度营收单季度同比增速出现边际上升。 盈利方面,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仍继续下探,但降速趋缓,预计为本轮盈利周期低点。三季度全A/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61%/3.11%,较中报增速继续下降0.69pct/1.41pct。 (二)上市板&;宽基指数&;风格业绩:双创亮眼,大盘占优,利润向下游分配 从上市板来看,科创板维持高景气,创业板盈利大幅修复。科创板2022Q3收入及盈利增速均表现突出,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达32.96%,较22H1略有下降0.09pct,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较2022H1的19.10%提升至24.27%;创业板2022Q3盈利改善幅度较大,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提升1.66pct至20.78%,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由负转正,为8.31%,较2022H1增速大幅改善9.43pct。综合收入及盈利增速来看,2022Q3创业板及科创板均大幅领先整体A股市场,景气度占优。 我们选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宽基指数来观察大中小盘的三季度业绩情况,不难发现结构分化现象愈发显著,大盘在业绩绝对增速上占优,而中小盘在业绩边际改善上占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几个月的风格轮动较快、市场占优主线并不明晰。 从单季度营收增速来看,大盘表现占优,但小盘边际改善明显。三季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61%/9.44%/2.79%/4.45%,大盘股延续了今年以来较高的绝对增速。从降幅来看,在总体经济弱复苏、需求端疲软的背景下,三季度大盘受到的冲击显著大于小盘,降速明显,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增速分别较22Q2变动-2.77pct/0.08pct/2.39pct/3.55pct。 从单季度净利润增速来看,中盘盈利边际改善,其它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以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6%和4.06%,而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股仍为负增长。从边际改善角度来看,与22Q2单季增速比较,仅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增速有所改善,降幅小幅收窄。 今年以来,由于地缘冲突扰动、全球滞涨格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上游呈现高景气度,增收又增利,造成中下游成本端压力凸显。从三季报盈利增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上升,能源价格出现回落,尽管上游的绝对增速仍在高位,但增幅已出现明显下滑,较中报下降10.01pct。从利润占比的角度来看,上游及中游占比均有所下降,由于三季度PPI大幅回落+CPI温和上行,下游盈利占比大幅抬升6.95pct,预计在经济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利润端将有望继续抬升,中游占比大幅下滑至近三年的低位,主要是受制于上游资源品价格高企、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利润被大幅挤压。 风格方面来看,三季报较为明显的是周期大幅回落+消费边际修复。成长、消费的净利润增速领先,金融仍为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成长>;消费>;稳定>;周期>;金融;其中消费和稳定风格边际改善幅度较大,分别提升12.26pct和4.86pct,而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的加强,周期风格盈利增速快速回落。 上游和下游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从ROE边际变化来看,2022Q3较2022H1分别上升了0.92pct和0.91pct,中游延续自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较2022H1下降了0.75pct。通过横向对比,上游—下游和中游—下游的三季度ROE剪刀差正在快速收窄,进一步印证了下游板块盈利能力的修复,随着PPI-CPI剪刀差的持续收窄以及经济复苏预期,预计未来利润有望继续从上游向下游分配。 (三)行业业绩:分化显著,高景气与困境反转表现突出 三季报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和盈利能力的三重梳理情况: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从盈利增速绝对值来看,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5个行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三季报延续中报高景气度、保持较高盈利增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品及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煤炭、石油石化。 从盈利增速边际变化来看,消费板块盈利修复趋势明显,三季报较中报盈利增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社会服务、公用事业、汽车,主要集中在中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下游行业,其中前三者的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盈利能力方面,结合ROE边际改善幅度+利润率提升幅度来看,三季度ROE(TTM)上行的申万一级行业占到一半,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改善幅度大的前五个行业为农林牧渔、综合、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分别提升7.85pct/ 2.02pct/ 1.55pct/ 1.12pct/1.04pct,主要得益于净利率拉升,上述前五行业的净利率修复也较为显著,分别提升3.68pct/1.94pct/0.69pct/0.27pct/1.03pct。 综合三季度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均表现较为突出的申万一级行业: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四)2023年预期视角:明年大消费、地产链、新能源预期向好 一致预期视角下,我们对申万一级行业进行梳理,以期寻找2023年各行业景气确定性方向。我们根据2023年最新一致预期的盈利增速、预期增速较三季报的边际变化,整理出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预期盈利大幅改善、预期盈利保持稳定、预期盈利景气回落四组行业,主要关注业绩延续高景气和景气大幅改善带来的机会。从2023年PE估值来看,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和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行业均有望迎来估值大幅消化。 1)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国防军工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三季报盈利增速的靠前排名。 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社会服务、钢铁、房地产、计算机、交通运输、商贸零售、传媒、建筑材料、轻工制造、电子、美容护理行业预期2023年盈利增速将大幅上升,边际改善幅度均超过50pct,集中在三季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行业。 3)预期盈利保持稳定:建筑装饰、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通信行业预期盈利增速较中报变化幅度较小,预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4)预期盈利景气回落:综合、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为今年业绩高增的上游资源品行业。 综合来看,预期视角下2023年盈利增速绝对值+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前五高景气申万一级行业为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美容护理、计算机,2023年业绩表现或将占优,建议关注上述行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从预测盈利能力来看,关注预期2023年高ROE但当前PB处于历史低分位的盈利能力强+低估值(高性价比)行业,主要集中在下游消费相关板块,排名靠前的行业有家用电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通信、建筑材料等行业。 结合边际变化来看,2023年各行业的盈利能力预计均有提升,其中ROE预期修复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社会服务、房地产、纺织服饰、建筑材料,主要为当前ROE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未来盈利能力有一定修复空间。 从更细分的申万二级行业来看,我们分别选取预期盈利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排名靠前的前50个细分行业:1)预期盈利高增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教育、影视院线、养殖业;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体育、航空机场、影视院线。 结合来看,细分行业中2023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主要集中在:1)前期受疫情影响、有业绩修复预期的线下消费服务,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教育、航空机场;2)猪价有望上涨在2023年见顶,叠加低基数效应,盈利将有所改善的养殖业。 申万二级行业的预期盈利能力方面,预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受益于经济回暖预期的房地产链、消费服务相关行业,综合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包括综合、养殖业、饲料、医疗美容、旅游零售。 四、2023年流动性展望:结构改善预期较强 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调整幅度较大,A股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明显放缓,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且顶点临近,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效果初显,经济底有望加速到来,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助力增量资金加速回流A股。增量资金中主要的资金流入项有散户资金、以及北上、公募、保险等机构资金,主要流出项是产业资金净减持和IPO资金分流。 资金流向是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盈利预期、政策导向、估值水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趋势最直接的推动力。预计明年北上资金、险资等为代表的机构将贡献主要增量资金,产业资金解禁减持和IPO将保持平稳增长。综合来看,预计中性情景下净流入约1500亿元,乐观情境下净流入约5000亿元。 (一)资金供给 1、居民财富入市 “房住不炒”背景下,长期看居民财富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但近期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叠加房地产下行、权益类净值类产品波动等因素影响,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财富流向储蓄,预计2022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大幅缩减。 疫情三年以来居民消费意愿和场景受到限制,加之今年以来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地产下行下购房意愿不足,我国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尽管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但住户存款总量却持续走高,且其中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预计今年全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增量不显。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将是复苏的一年,权益市场有望在基本面支撑下表现向好,此前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等前期压制因素有所缓解,预计2023年居民通过购买股票直接入市的规模有望提升至4000~5000亿元。 2、公募基金 今年以来在市场宽幅震荡的大环境下,基金发行持续遇冷。截至2022年10月3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型)总发行份额5,687亿份,去年同期权益类基金总发行份额为18,503亿份,基金发行同比大幅下降,处于冰点期。 展望2023年,市场有望复苏向好,此外,高层反复强调要提高资管机构的权益投资占比,加上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增量资金将稳步入市。我们预计公募基金整体发行规模将明显复苏,2022年至今新发基金份额与2019年底、2020年初相近,同处于市场阶段性底部,预计2023年新发基金额度为11000亿元~15000亿元。 从权益类基金的区间净申赎份额来看,多数年份处于总赎回份额大于申购的状态,当指数持续上行的时候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更大。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处于震荡下行阶段,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净申赎份额约为-2305亿份。展望2023年,A股市场修复行情下,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预计全年权益类基金净赎回份额为3000~3500亿份。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H1,公募持仓占比居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占比较小的行业分别为综合、环保、美容护理、纺织服饰、钢铁。 从公募持仓行业集中度来看,在市场大幅回调期间,公募仍偏好成长、消费风格,其中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持仓占比均超过10%,电子持仓占比约为9.07%,CR4约为47%,与22Q1季度相比,前四大重仓行业没有变化,持仓占比均有所降低。市场在经过阶段性底部后逐步修复,成长和消费风格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明年A股有望企稳回升,成长、消费风格届时有望继续获得公募基金青睐。 3、北上资金 2022年至今北上资金波动较大,1-2月延续21年的流入趋势,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持续扰动经济、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等国内外扰动因素导致资金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3月份单月净流出约451亿元。恐慌情绪得到集中释放后,5月中下旬随着行情反弹出现短暂净流入,7月后再次大幅流出。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减轻,外资在成本压制缓解后净流入边际改善,预计2022全年北上资金净流入约1000亿。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加息等重大外部事件扰动下,北上资金短期均呈现大幅净流出态势,如2019年5月、2020年3月、2020年9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10月单月净流出额分别为537亿、679亿元、328亿、451亿和573亿。然而短期恐慌情绪释放后,后续仍会加速回流A股。展望2023年,北上资金将在国内基本面夯实+海外流动性收紧缓解下加速回流,今年流入额创2016年以来最低,明年将在内外支撑下恢复常态,预计净流入规模约2000~25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明年有望重新回流前期重仓板块以及在市场波动中依然坚定流入品种。年末至明年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驱动下,家用电器、汽车以及非银金融等短期大幅流出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北上资金青睐。2022年10月份北上资金波动期间仍然继续加仓上游原材料和中游高端制造,重点关注有色金属、煤炭以及电力设备等景气板块。 4、保险资金 我国的保险资金受到投资偏好和约束特征的影响,以收益率稳定及本金安全为第一要务。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9%,资金运用余额接近25万亿元,但是其中关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为2.97万亿元,占比为12.1%,配置比例相较于年初进一步降低。 此外,养老金将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养老金储备的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颁布,未来我国个人养老金部分将进一步扩充养老金储备。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养老金股票市值占总市值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而我国这一数值显著偏低。随着养老金“入市”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拓深,长线资金“压舱”可期。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保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市场修复背景下权益类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险资入市规模将好于今年,预计可带来增量资金约1500~2000亿。 5、杠杆资金 杠杆资金对市场的波动较为敏感,可以有效反映出市场的风险偏好,我们选用融资净买入金额来代表杠杆资金的入市增量规模。从历史流入情况可以看出,融资净买入资金与A股走势相关度较高,指数上行的时候融资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反之则呈现出净流出。2022年前三季度,融资资金净流出2684亿元。 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指数修复股市进入复苏行情,杠杆资金入市增量规模显著提高,预计2023年全年融资净买入约2000~3000亿元。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自21年以来整体呈走低趋势,当前占比约7%,2015年到2020年间保持在10%上下震荡。2023年指数有望企稳回升,届时伴随着成交额的增加,两融交易占比有望恢复到之前的均值水平。 (二)资金需求 1、一级发行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深化改革不断推进,2018年以来A股IPO规模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10月底,A股IPO首发上市企业数量为335家,同比下降约22.5%,但融资总额同比上涨,1-10月IPO累计发行规模为5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预计四季度整体IPO规模增长较三季度有所放缓,全年总发行规模约6000亿元。增发市场来看,今年1-10月累计发行规模为5399亿元,同比减少约7.5%,增发企业数量为265家,同比下降约36.5%。 企业增发受经济形势、市场情绪和自身股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会有所降低,市场持续下行会导致投资者参与增发的意愿降低。此外,企业自身股价如果回调幅度过大,基于融资成本的考量,也会降低增发的意愿。预计第四季度延续前三季度较弱的增发意愿,全年增发规模合计约6000亿元。综合首发和增发规模,2022年资金需求合计约12000亿元。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持续完善,全面注册制有望加速落地,伴随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A股上市公司将迎来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北交所成立一年有余,企业备战上市与具备上市条件间的时滞性影响逐步消除,2023年北交所将迎来上市小高峰。结合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的基本形势,预计2023年一级市场发行意愿小幅回暖,规模较今年平稳增长,全年首发和增发规模约12000~14000亿元。 从IPO的板块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IPO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科创板近三年规模占比均保持在40%上下,创业板和科创板对增量规模贡献较大,北交所成立时间较短,目前上市规模占比较小且增长相对缓慢。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以及计算机首发规模居前。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力设备首发数量居前。IPO的规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的行业景气度,以及未来国家的产业导向和行业趋势。 2、产业资本净减持 从产业资本来看,主要股东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相关度较高。股东净减持规模的增加会对指数上涨形成一定压制,并在市场回调的时候强化下跌的趋势,而当市场处于阶段性大底时,重要股东的减持规模也会有所降低。截止2022年11月14日,重要股东合计净减持规模为3589亿元,同区间解禁规模为39912亿元,占比为8.99%。当前已披露的2022年全年个股解禁规模为4.82万亿,按照这一比例估算2022年重要股东全年净减持规模约为44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年11月14日,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同时减持规模较大的行业市场表现相对更差。展望后市,2023年预期解禁额度较高的行业,股东减持的预期相对较高,并对指数形成一定压制,但是最终指数的表现还取决于其他增量资金对产业资本减持的对冲。预计2023年市场修复行情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平稳增长,约为4000~5000亿元。 五、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一)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基本面的支撑下可以比今年更乐观,但疫情放开后,消费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警惕内生需求恢复不足的预期差。 从库存周期来看,2023年相较于去年双周期(库存周期与朱格拉周期)向下的阶段压力将显著缓解。目前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的尾段,根据我国3~4年一个库存周期的规律来看,我们预计中国有望在明年二季度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对应到美林时钟来看,即从衰退期进入复苏期,周期可类比2012~2013年和2018~2019年。 2013年是颇具代表性、对当前具有借鉴意义的一年。我们曾在去年的年度策略中将2022与2012年的经济周期和环境进行类比,判断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那么2023年将进入复苏阶段,对应的可类比2012~2013年。2012年面临经济转型、降速,市场预期较为悲观。2013年,信贷脉冲刺激、地产基建投资托底,同时,政策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上彼时正值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于是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创业板率先复苏,成分股中计算机、传媒等权重板块持续上行,带动创业板在2013~2015年走出一波牛市。 从流动性来看,2022年在外部收紧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仍然坚持“以我为主”,多次降准降息。2023年,预计上半年美联储结束加息,叠加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国内货币政策将从“灵活适度”到“精准有力”。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之下,基建、制造业预计继续高增长,加上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需求回暖、信心提振之下,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将更加顺畅。此外,外资机构普遍对明年国内经济信心提升,资金有望大幅回流,为明年重要的资金增量。 运行节奏上,有三种情境的推演。 乐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重要会议定调积极发展经济,房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基建、地产等“旧经济”托底刺激经济,同时,防疫放开后消费持续复苏,形成“投资-需求”正循环。此外,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调结构等战略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硬科技、绿色双碳等符合长期战略方向的新兴成长行业,基本面强劲。流动性上,美联储转鸽,在一季度结束加息,外部流动性收紧结束,对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压制缓解,人民币资产在强劲基本面的吸引下引流外资布局,内外资金合力。此种情境下,预计全年指数表现较强,顺周期、消费、成长板块均有表现。 悲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复苏乏力,防疫政策放松,但大面积感染叠加三年疫情习惯下消费意愿下行,居民储蓄率继续上行,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仅现有落地),但需求低迷之下行业整合出清,行业继续下行拖累经济,财政发力但基建独木难支,宽货币-宽信用-实体经济传导受阻。新兴行业方面,前两年在部分领域形成过剩产能,受到外需回落下,高增长受阻。外部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步伐放缓,但走得更远”,叠加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金入市不及预期。此种情境下,预计复苏证伪后,估值修复行情后将持续回落,前期政策预期较强的板块占优。 中性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地方/全国两会定调明年经济发展方向,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地产企稳,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带动新老基建发力,二季度全国进入人员流动/生活秩序正常化阶段,但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复苏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复苏曲线被拉长。外部流动性方面,在国内上、海外下的周期错位下,人民币资产仍具备一定吸引力。此种情境下,预计行情节奏或为: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我们认为中性情景出现的概率更大,一是虽然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但“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疫情影响下需求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二是疫情阴霾下消费的修复程度有待验证,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倾向于减少消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内需弱回暖是否能够对冲外需的回落;三是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市场“弃旧迎新”,旧经济估值承压,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有限。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整体环境比今年更好,但复苏之路并非坦途,行情节奏: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二)2023年配置逻辑:把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逻辑 2022年,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稳增长和成长轮动表现,下跌过程中稳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反弹阶段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板块是主旋律,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防疫政策有序放开,地产链、线下出行消费链相继表现。 2023年,在经济复苏阶段,从经济、政策、流动性三方面寻找线索:1)与经济周期强相关的基建地产链、大消费等顺周期板块有望率先表现;2)在经济动能切换、调结构的长期目标以及内外流动性宽松阶段,绿色低碳、硬科技、专精特新等成长板块有望持续受益。同时自下而上的角度关注:1)需求侧从高景气/困境反转寻找线索;2)供给侧从行业整合出清方向寻找线索。 六、2023年行业配置:自主安全、需求复苏、供给出清等主线 2023年,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需求复苏/困境反转逻辑的:基建地产链、消费等;2)供给整合出清的:房地产、建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生猪养殖;3)景气/自主安全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国防军工、芯片半导体;4)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 (一)绿色低碳: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 1、风电:大基地+分散式+海风建设贡献动能;国产化替代和原材料推动产业链修复 1)国内政策积极布局,海外能源转型迫切,陆海风内外需求旺盛 国内方面,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陆上风电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逐步提速;海上风电未来需求有望超预期,平价上网和走向深远海成必然趋势。 2022年1-10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共21.14GW,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增长10%。结构上看,补贴退坡背景下,2020年陆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经历“抢装潮”,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猛,海上风电在风电新增装机占比明显提高。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风电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加上各地区推动风电下乡,推进清洁能源农村发展,未来分散式风电建设需求和热情高涨。 海外方面,俄乌战争背景下欧盟各国加速新能源转型,海上风电建设持续加速,2022年5月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四国提出的海风建设规划目标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增加10倍;欧洲各国上游高成本传导至电价,分布式能源的竞争力凸显,居民自建分布式风光意愿强烈。美国方面免税政策持续,同时积极规划海上风电,按照拜登政府宣布的203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30GW的目标,未来十年间美国年均新增海风装机3.34GW。 2)国产化替代加速,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产业链有望修复 多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我国企业在风电主轴、铸件、塔筒、海缆等细分行业产能领先,具备行业壁垒和规模优势。在相对落后的轴承等高技术壁垒领域,我国企业依托于销售电价、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基地成本等优势,有望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迭代,风电相关成本持续降低,LCOE竞争力显现,目前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进程加速推进。2022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5000元/kW,其中风机成本占比40%,假设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h,则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2元以下,极具竞争力;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已降至约3500元/kW,相较2020年降幅近36%。今年二季度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将反映到22Q4及明年的业绩中,轴承、锻铸件等相关环节边际利润改善将得到体现,风电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 明年风电需求旺盛与供给降本形成共振,建议关注:1)风电整机龙头企业;2)具备成本优势且产能领先的风电环节企业;3)铸件、塔筒、法兰、海缆等领域有海外布局的制造企业。 2、光伏:需求持续高增,产业链供需错配改善,竞争格局改变 1)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高增: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贡献动能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佳和整县推进政策支撑需求高增。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十四五”时期规模近300GW,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已部分开工,因此2023年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具备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装机更具经济性,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将持续提升。成本方面,分布式电站造价显著低于集中式电站;收益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第三方纳入参与主体范畴,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显现,同时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有望提高分布式收益率。 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共52.6GW,前九月累计新增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结构上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成为光伏装机增量的主要力量,预计2022年增幅超过100%,分布式市场景气持续升温。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5月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提出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番,2030年总装机量达600GW,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提高近2.6倍。此外,欧盟计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审批程序,放宽环评标准,利好光伏发展。 2)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缓和供需矛盾,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 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硅料全年供给产能进一步扩充,预计超1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长单签约总量,目前签约总量已达363.1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86.71%,创近年新高。 上游价格下滑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供需错配问题解决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将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具体环节来看,上游硅片技术发展趋向大型化、薄片化;中游N型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加速降低,经济性凸显,其中TOPcon技术已实现量产,HJT和xBC技术各有优势,当前仍在快速发展迭代,未来N型电池得益于高效率低成本,其出货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下游微型逆变器受分布式发展,又由于其效率、安全、成本更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石英坩埚、银浆、胶膜等辅材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1年硅片、电池、组件、多晶硅的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比重的97%、88%、82%和79%,国内光伏企业已在全球多区域布局产能,相关技术和产品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链利润重分配,竞争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建议布局1)具有规模优势、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2)各环节细分领域新技术领头企业。 3、储能: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放量发展,关注新型电池技术 1)储能作为“碳中和”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发展空间广阔,明年保持高增速。 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根据of-week预测,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储能装机量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93%、104%。得益于储能行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类拓展,国产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快速上升,有望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 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储能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提高,政策要求强制配储,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储能项目累计招标超12GW/26GWh,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和电力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收益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在政策支持和规划目标引领下,2023年国内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储能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海外方面,美欧为储能建设主力。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与中国类似,储能需求以能源转型下的电源侧建设为主,同时受IRA政策推动,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 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有30-40%的下降空间。中科海钠数据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约为0.26元/Wh,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从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导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和度电成本的优势,钒电池被视为是在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2022年8月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的商业化运行也标志着钒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关注电源侧、电网侧钒电池的应用发展。 氢能: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当前多国发布或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科研,俄罗斯以出口氢能为导向,美国助力产业脱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达到1.15亿吨。 全球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电源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2023年储能发展仍将如火如荼,重点关注1)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受益全球高需求的海外布局企业;2)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技术领先企业。 4、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支持下高景气持续 1)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26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按照当前增长趋势,预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4.5%。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分区域来看,欧洲受地缘冲突下的供应链限制、能源危机和补贴政策到期三重影响,本土销量将延续低迷走势,美国随着《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市场对于23年税收减免退坡的顾虑得以消除,本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码,短期内将刺激市场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5.2pct,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展望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高增,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锂电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 2023年中国电池产业技术迭代加速,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等新技术有望落地中高端车型。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电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宽温性等优势,依照锂电池发展经验,其有望在汽车、储能领域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当前已有量产产线,预计2023年可实现装车;复合箔具有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良率还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新技术的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海外产能布局企业将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 2023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产业链环节上,新技术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3)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的海外产能布局企业。 (二)大消费:线下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生物医药 未来消费行业的复苏主要受到疫情放松后需求回暖进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于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变化后消费恢复经验。 香港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疫情管控的收紧及放松,全面的防疫政策逐步宽松是在2022年4月中旬。2022年2月香港爆发第五波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短期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远超前几轮疫情的情况,并于3月初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本轮的峰值,超3万例,约一个半月后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香港政府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 2022年以来,台湾的疫情经历了5-6月和9-10月两轮反弹,今年防疫政策全面开始解除管制是2022年4月26日,较香港而言消费相关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大约用时3个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从消费支出来看,香港22Q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下滑5.8%,较2019年同期下降14.6%,22Q2和Q3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大规模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实现同比正增长;从零售业数据来看,4月14日政府宣布将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零售业销货总价值直至10月才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消费数据修复历经约两个季度的时间。 4月底台湾开始执行“重症清零,管控轻症,不求确诊清零”,消费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速仍维持正增长,于三季度恢复19年同期水平;零售业营业额月度增速仅在5月有较明显的回落,6月、7月实现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22.53%、18.09%,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行情走势来看,22Q1受疫情影响恒生指数震荡走弱,后续随着逐步宣布全面放宽社交距离限制,6月底出现短期小幅反弹高点。在开放后较短时间里各行业均未实现大幅正收益,但消费相关行业相对坚挺,在3个月时间维度里大消费板块均表现较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日常必选消费和服务向可选消费、制造业传导。 22Q1台湾在宣布逐步在各个方面解除防疫管制半个月后,台湾加权指数出现反弹,并于5月底达到反弹高点。由于半导体产业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疫情后全球电子需求量的高企使其电子制造及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从台湾股市各行业的走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电子制造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表现一直较为坚挺,消费方面线下场景修复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传导。 国内未来防疫优化下消费行业演绎推演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10月同比增速为-0.5%,自20年以来月度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8-10%的增速水平,内部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分化,消费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疫情对消费活动影响显著。从线上线下消费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历史低位,但占比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线下消费受损较为严重。 根据港台经济复苏经验,在防疫宽松政策全面推进后,经济恢复并非一蹴而就,各项消费指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约1-2个季度的缓冲期,从股市行情的角度来看,在开启全面放松的防疫政策后,市场反弹通常会滞后0.5-1个月,反弹持续超1个月达到高点,并且由于疫情还有小幅反复的可能,会对市场会造成一定扰动。考虑到12月6日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未来消费相关行业的恢复趋势较为确定,但修复速度还需关注疫情的演变及政策落地实施情况。 借鉴港台经验来看,在防疫政策全面放宽后,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首先被放开,直接促进了出行、聚会等社交活动的恢复正常,从港台股市行情来看,消费相关行业表现均占优,线下消费会逐步修复,必选消费较有韧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 1、线下消费场景: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在疫情影响下,出行及服务等线下消费受损程度较为明显,修复弹性更大。并且从盈利一致预期角度也同样印证未来线下消费服务的业绩修复空间较大,在申万二级行业中2023年预期盈利高增及改善幅度排名均居前五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根据港台全面开放后大消费板块各行业的走势,服务业率先回暖,且行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年疫情走向好转的大趋势较为明确,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后,出行和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但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根据港台经验在防疫全面放宽之后,疫情仍有短期反复扰动的风险。 2、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养殖 就各行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水平恢复程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增长超过了以家用电器、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相对具有较强韧性但增盈利速较疫情前有明显放缓(19Q3、20Q3、21Q3、22Q3食品饮料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分别为19.47%、12.17%、13.02%、12.47%)。根据港台股市经验,在当前防疫管制开启全面宽松的时点食品饮料行业板块具有韧性,并且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社交聚会逐步恢复,酒类饮料等将有望出现显著的需求反弹,并且成本端随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将利好利润率表现。白酒的产品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确定,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行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增长前景。 今年能繁母猪去产能将逐步影响生猪出栏量,猪价拐点已现,有望于2023年见顶,利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增长。短期来看,冬季是猪肉消费需求旺季,猪价有望维持在年内高位。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被消化,未来一年生猪行业盈利有望边际回暖,并且生猪价格的增长趋势确定,养殖户将扩大补栏,养殖量将回升,将带动饲料行业受益,叠加低基数效应,养殖产业链将迎来高景气。 3、可选消费 总体而言,可选消费疫情受损程度大于必选消费,随着防疫宽松政策的推进,行情演绎将有望从必选消费传导至可选消费,修复空间较大。综合来看,就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可关注促消费政策出台的可能。 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之下,线下消费受损明显,增速由2021年高点转为负增长,3~6月、8~9月受到持续冲击。展望2023年,在防疫政策优化下,客流复苏将带动可选消费核心渠道的免税板块受益。同时,稳增长下刺激消费、海南自贸港等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驱动,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明年业绩弹性较大,积极布局免税产业链阿尔法机会。此外,受益于社交“重启”的餐饮、酒店、旅游板块需求也将迎来回暖。 4、生物医药 参考美国、英国、韩国及国内港台政策松绑之后表现,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要求下,新冠防控相关直接需求将持续存在,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等重点领域。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看好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 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抗原应用市场空间打开新局面。关注上市较早、曾在海外大量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主要国家市场验证的相关产品,重点关注其中产能效率高、成本优势大的细分龙头公司。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抗体、NC膜、平台渠道企业均有望分享红利。 2)中药: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预计,如发生疫情冲击下的大面积感染,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中药(尤其是非处方药物)需求将会迅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三药三方”、解毒镇痛类中成药及其相关产业链。 3)新型疫苗:国内来看,推进疫苗序贯免疫相关工作提上日程。考虑到居民前期普遍接种的为传统灭活病毒路线疫苗,我们认为,序贯免疫中已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型疫苗更具备竞争力,建议关注已有新型疫苗产品在研或上市的相关企业。 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1)创新药:创新药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医保支付价格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批量上市、出海业绩值得期待。医保支付方面,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总体上较为温和,创新药价格调整预期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方面,2023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药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性。 2)医疗器械: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集采政策政策边际缓和三向托底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全年成长逻辑。医疗设备方向,预计政策红利叠加品牌认知度提高,国内龙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耗材和试剂方向,集采政策边际转暖,具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化迅速、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CXO:头部公司高增长态势不减,考虑到疫后修复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恢复,具备(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本土CXO有望再创佳绩。 (三)金融&;基建&;地产链 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拖累了经济企稳,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临近年底,政策松绑力度持续加大: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悉数落地。我们认为2023年,房企的现金流和负债表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后,成为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因此之后的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因城施策下的局部调整为主。市场对行业未来需求和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因此需求端的政策宽松仍值得期待。 回溯历史,2000以来共经历四轮较大级别的地产行情,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其中,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因此持续时间和超额收益明显;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因此行情的持续和超额收益较小。 历次的地产行情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本面下行→政策边际宽松→基本面证实/证伪。房地产是观察下游需求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其对于中游制造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并且由于其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市值占比大。从过去四轮的表现来看,板块内的行业轮动为:开工环节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银行、挖机、重卡等表现,接着竣工环节相关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板块,最后传导至地产后周期与销量相关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七、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上一页
1
•••
480
481
482
483
484
•••
55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冲击全球!美元跌了、比特币歇了 黄金惊现过山车行情
lg
...
马斯克突然语出惊人!比特币骤跌失守9.35万、黄金下探2605低点 拜登将宣布中东停火
lg
...
特朗普决定与一则报道让黄金“血流成河”!金价崩跌逾90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PCE数据或“大爆表”?!金价暴跌、一度失守2660
lg
...
突发大行情!金价日内暴跌近100美元!中东欲停火“叠加”特朗普财政部长人选、令多头一蹶不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1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