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半夏投资李蓓:特朗普不会给市场带来非理性混乱
go
lg
...
本90年代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中国
人均
GDP
只有一万多美金,只有美国的1/4,日本那时
人均
GDP
跟美国已经差不多。中国工业化升级的程度大概相当于70年代的日本。“现在的中国跟日本1975年到80年代初长达5年的房地产调整和股市下跌更有可比性,这个阶段日本经过几年时间消化,后续经济发展水平和资产价格都创出了新高。同样遭遇阶段性的地产泡沫破灭和周期性的下滑,现在的中国跟90年代的日本比,后续的潜力和动力差距非常大。我们是在中青年时期遇到挫折,而不是中老年时期,我们非常有潜力。” 李蓓特别提到,当前政府资源与政策能力是中国经济的底气之一。“中国政府的资源跟全世界范围内其它国家比,是非常大的。未来还有很多可以使用的资源,一是政策性银行,它不会纳入央行报表,但能够起到一半财政、一半货币的效果。二是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中央企业体系,总资产80万亿,就在近期有两家央企获批发行5千亿长期债券用于稳增长。” 对于未来特朗普政府关税大棒的影响,李蓓表示,要相信中国企业的能动性。“如果关税是障碍的话,中国企业有足够的动机去套利。例如,企业去墨西哥开厂不行,但可以输出技术、收专利费,有些事情只有中国企业做得好,比如生产动力电池。我相信企业的能动性,关键是中国企业在生产效率和技术方面是否持保持高的竞争力。” 李蓓同时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不会给市场带来非理性混乱。“你看他的人选,马斯克是非常脚踏实地的企业家,贝森特是一位实战派基金经理,曾在索罗斯基金工作了二十几年,经历过英镑阻击战、亚洲金融危机的货币交易。这些人不是脚踏实地在全球开若干工厂,明白国际贸易如何运行,就是紧密联系着金融市场,了解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和运行机制。”她说,“幕僚人选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特朗普能选这些人说明他自己不是非理性的。如果他非理性,他完全可以选一些政治家,不关心人间疾苦,不关心市场波动,就是喊口号、喊打喊杀。他希望改善美国自身的处境,希望遏制中国,但他是一位商人,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扔两颗‘核弹’的人。” 对于2025年的中国股市表现,李蓓觉得会更好一点。 她认为,2025年“特朗普交易”会退潮。“财政部长的人选决定了美国总的赤字很可能不会继续上升,反而是小幅下滑,而美国政府赤字里面用来支付利息的部分会显著上升,因此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下降更多。由AI驱动英伟达等企业业绩大幅增长在2025年也会钝化,同时美国失业率缓慢回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下降,地产在放缓,如果再叠加财政小幅收缩的话,美国的经济和企业盈利会面临压力,投资者对美国股市和美元的热情会降低。” “在亚洲,无论日本还是印度,这些国家的股市都很贵。当前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是严重低配的,如果2025年中国的经济超海外投资人的预期,触底回升,那大概率会有一波资本回流,尤其是港股。目前央企红利ETF是6倍PE,整个MSCI中国的估值大约10倍PE,2025年指数实现20%以上的回报是大概率事件。”李蓓最后表示。
lg
...
金融界
2024-11-29
拉内需,为何这么难?
go
lg
...
任其继续下坠。 整体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人均
GDP
也在不断上升,最终消费却越来越差。 背后的缘由,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心知肚明。 想要长久而有效的改变,就必须要从源头处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之前多次聊过的,由于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我们的税基多在生产端,特征仍是生产型社会。 生产的商品当然必须要流通才能实现循环,但流通可以向外流通。 这就导致非常依赖出口带动经济。只要外贸能继续强有力输出,就缺乏动力促进向内流通。 而一旦出口不振,内循环又长期被轻视,立刻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同时,在宝贵的高增长期,大量资本用于扩张,且以所有制为锚定,投向了低效的国企,而没有用于提高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机制。 这就导致出现的一个悖论:GDP增速与效益成反比。 今年就是个非常典型的情况,GDP增速大概率能保持在4.5%-5%,但税收却下降了5%…… 简而言之,过去的增长,国内消费市场的贡献微弱。 长此以往,有效需求占比越来越低的同时,居民储蓄率也越来越高。 总有“砖家”将中国人过低的消费率和过高的储蓄率,归咎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听起来无懈可击,实则不完全对。 勤俭是全世界所有文化都认可的美德,并非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有。 请问,各位活了这么多年,见过的人没一万也有八千,遇见了几个真有钱但是不愿意花的? 国人储蓄高、消费低,可能确实有践行传统美德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长期围绕投资、出口模式所建立的分配制度导致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 另一个关键点是,2009-2021年,房地产过热,消费力相对较强的中产大量透支未来。 原本就弱的内需,进一步削弱。 …… 过去到现在模式的结果,是居民相对贫穷;而要拉动内需,本质上就是让居民有钱去消费。 长期来看,这两者其实是相悖的。 拉动内需真正的关键点,从来不单纯是放多少水。 要想进入良性循环、持续共振,必须连同整个模式一同改进。 希望接下来的增量政策,能触及到真正的核心内容。 03 尾声 经济活动以谁为中心运转,财富就往哪里流动。 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县、镇乃至一个村的市场,都是这个逻辑。 既然重心长期不在内部消费,财富也较少往内部消费市场流通。 此时此刻,再寻求提振内需,所需付出的代价自然不会如表面上那么简单。 以这种视角来看,再次diss某些砖家的言论:中国人有钱,只是不愿意消费。 这种观点,不仅无知,更是无耻。 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总说中国市场有14亿人,规模足够大,但真正有效的消费人数是多少?根本没人统计。 内需强不强、市场大不大,不是看有多少人,而是有多少钱真的往这里流通。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真正好转了? 当消费观>生存观时,就是了。(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1-13
中国立法者即将出台刺激政策应对经济压力,市场对未来消费恢复的信心面临考验
go
lg
...
因是成本问题。考虑到中国有14亿人口,
人均
GDP
不到13000美元,这使得直接刺激措施的效果面临挑战。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系统来识别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分析师普遍预计,如果美国在选举后对中国出口加征关税,北京可能会开放财政政策以支持消费,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 相关国际动态 本周的立法会议可能不会是提高政府债务限额的“最后期限”,高盛经济学家认为,年末的立法会议和明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也是值得关注的时机。投资者可能会在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前获知政府的规划,随后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来年设定议程。 编辑观点 中国政府在面对国内外经济压力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直接的消费刺激政策可能面临实施效果不佳的挑战,尤其是在缺乏针对性政策的情况下。市场对未来刺激政策的反应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府在后续会议中的进一步措施。 名词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负责国家法律的制定与修订。 财政刺激政策:政府采取措施以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以推动经济增长。 国有银行:由国家拥有和控制的银行,主要负责国家的金融稳定与发展。 相关大事件 2024年11月4日至8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预计将推出财政刺激计划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1-05
中国人大常委会即将走流程批准财政刺激计划,但不太可能真正让市场放心
go
lg
...
家若实施此类计划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中国
人均
GDP
不足1.3万美元,仅为美国的15%,同时储蓄倾向也更高。 另一个担忧是消费刺激的效果,因缺乏合适的系统来精准识别最需要帮助的群体,资金可能浪费。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如果美国在选举后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更多关税,北京可能还是会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消费,因为这一情境可能会显著拖累经济增长。 据高盛经济学家称,本周的立法会议可能并不是提升政府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年底前的另一场立法会议,以及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年会,都是可能的时机。 投资者或许能够提前了解政府的计划。政治局通常会在12月初召开会议,重点讨论经济问题,紧随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来年制定经济议程。 “好消息是,现在投资者更不敢轻易做空市场了,因为我们还不确定会出台哪些具体数字,且下一次会议可能会带来更明确的信号。”DWS投资香港公司亚太区首席投资官吴双荣表示,“消费部分仍是一个未知因素。”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11-05
”绝对危机“!Wealthsimple负责人:加拿大企业创新不足,减少移民使问题恶化
go
lg
...
央行最新的经济预测认为,未来两年,该国
人均
GDP
将上升。尽管人口增长放缓,但央行预计,较低的利率将提高人均支出和商业投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预测是在联邦政府大幅下调移民目标的前一天发布的。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移民人数的增加,一些经济学家警告,廉价劳动力的稳定供应,使企业的投资热情下降,提高生产率的技术和设备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lg
...
Lisa
2024-10-30
生娃不如养宠物?韩国为何容不下新生儿
go
lg
...
如果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所花的成本和
人均
GDP
比较,澳大利亚是2.08倍,新加坡是2.1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韩国是7.79倍,而中国仅次于韩国,是6.3倍。 而相比韩国,中国的情况也许还更复杂。 02 难以弥合的矛盾 早在几十年以前,中国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大国。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就变成了全世界最大、体系最全的工业化国家,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的教育培养时间也越来越长。 1978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1.55%,也就是说,当时社会上200个人当中,只有三个人能进行高等教育。 但到了2023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60.2%,也就是说,现在你在路上找十个00后,就有六个是大学生。 学历的普遍增长,带来的除了老生常谈的学历贬值问题,还增加了孩子的培养成本,也大大延长了人的教育培养时间。 过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会进行高等教育,因此大多数人18岁就可以参与工作,等到二十几岁,在社会上早已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就想找个家庭安稳下来。 到现在,随着阅历的普遍提高,本科已经成了基本要求,哪怕专科,不少人也想着努力升本,可读完本科,就已经22岁。 如果对学历的要求更高一点,还要学到25岁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则要熬到30岁。 再加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不少父母都不鼓励孩子恋爱,结果就是: 升学率有了,生育率降了。 太多年轻人,毕业前还不允许恋爱,但一毕业家里就开始张罗相亲准备结婚。 我还没玩够呢,干嘛要结婚? 也是因此,前段时间上海发布的数据显示,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0.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而这些女性中,平均初育年龄是31.66岁。 这个年纪生育,甚至早已不是老一辈口中的“适龄”。 但如果想要在30岁之前生孩子,那么需要在29岁之前怀孕,28岁之前结婚,结婚之前订婚需要一年,谈恋爱需要两到三年。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在上班仅仅三年或者硕士刚毕业的25岁,遇到对的另一半,才有可能按照老一辈人的期望,在30岁之前结婚生子。 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刚出社会摸爬滚打,没有经济基础,也还不想失去自由,自然,对于婚姻和孩子相当反感。 这种长时间进程的错位,导致现在年轻人对于儿童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理论叫人格终生发展论,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什么年龄段,人格都会不断发展,每个阶段,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而成年的时间被分成两个阶段,18-30岁是成年早期,30岁以后的是成年期。 成年早期的课题是亲密与孤独,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成年人,往往迫切地想要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成年期的课题则是生育感和自我专注。 如果在成年期生育孩子或者教育孩子,有了生育感,那么人格就会倾向于关心他人。 但如果没有获得生育感,则会更加倾向于自我关注,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 而现在的大多数人,在本该培养生育感的年纪,仍旧处于追求亲密感的阶段,所以在自己养的猫,和陌生人的孩子之间,他们会毫无疑问的选择自己养的猫。 以韩国为例,早在2014年,韩国就建立了大量的“无儿童区”。到目前为止。地图显示,韩国有超过500个公共场所设立了“无儿童区”。 民意调查显示,73%的韩国成年人都同意设立“无儿童区”,他们认为设立“无儿童区”非常合理,可以减少公共场所的噪音。 但这种“无儿童区”禁止的不只有儿童,还有带着儿童的父母。 同样,韩国人的“厌童”也扫射到了没有管教好孩子的妈妈身上。 在韩国,很多人用“妈虫”一词来形容这类妈妈,后来直接被用来代称没有收入的全职妈妈,足以看出韩国人对于婚育人群的恶意。 国内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前有咖啡店店主直接标注“3-13岁儿童禁止入内,店主厌童”,后有吉祥航空上的小孩子被陌生人直接关进卫生间进行教育。 没人喜欢熊孩子,也没人喜欢不讲道理的父母。 但年纪小的孩子难以遵守秩序是天性,偶尔的哭闹并不是父母管教就能解决的。 随着人生进程的逐渐错位,在“厌童”的年轻人,和婚育的家庭之间,鸿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03 尾声 现如今,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割裂。就像不婚不育群体和已婚已育群体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一样,不同群体的人,越来越难以互相理解,已婚和未婚,城里人和农村人,穷人和富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 在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彻底爆发之前,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小到弥合已婚未婚群体之间的鸿沟,大到减轻所有人买房、就业乃至生存的压力,靠的绝不是个人的忍让和理解,而是社会的投入和发展。 问题是,我们现在到底敢于投入多少呢?(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0-23
中国旅游消费“天时地利人和”重聚,未来哪些领域值得一看?
go
lg
...
是较为清晰的,基本是延着“总体GDP/
人均
GDP
的提升-消费提升及其占比提升-旅游出行消费金额的提升”路径进行的。 我们看到在发达国家GDP构成里面,消费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其中美国在2024年第2季度,美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7.7%,我国这一数据即(家庭)消费约占GDP比重大约落在38%一线附近。随着国内金融体系的精细化和政策的引导,预计未来中国(家庭)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接受调研的受访者表示,在中国,家庭平均旅行支出已经占据甚至超过他们年收入的五分之一,若未来这一比例仍能保持,那么推导出旅游出行消费支出跟随GDP、消费的增长而日益壮大。 按旅游业直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2023年旅游业收入或占全球GDP的3%,而按照上述路径进行,中国的数据,或将长期维持在这一数据的两倍以上。 其次,也和旅游出行消费在全社会的参与者结构有莫大关系。 比如,不同年龄和收入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出现分化。低收入群体对旅游的计划性最低,更倾向于短途旅行,而中高收入人群计划性更强,更愿意选择品质较高的旅游服务和出境游。还有一点就是,年轻人成为旅游主力军,其中23-40岁的中青年消费群体占比最高,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动下,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年轻人获取旅游目的地攻略的首选。 再者,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释放。自9月25日以来,央行、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密集释放了力度空前的刺激政策,带动内地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强劲反弹。资本市场的强劲反弹在短期内显著提振了居民和企业对于经济复苏前景的信心。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更是有望在四季度传导至消费领域,居民对于旅游服务的消费有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短期案例可参考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居民的旅游消费热情高涨,全国多个地区的假日客流量与旅游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 长期维度,资本市场的繁荣通常意味着投资者的财富增加,这会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使他们更愿意进行旅游消费。根据财富效应理论,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公众持有的资产的名义总额增加,财富的增长会促使公众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从而消费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更倾向于进行高端旅游消费,如选择更舒适的住宿、更精致的餐饮服务以及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这种消费升级趋势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历史上可以参考的案例就是,在二战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繁荣与兴起。拉斯维加斯的复苏曾被视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缩影,当然,背后也显示出其与美国资本市场周期存在莫大的关联性。二战后的美国,确实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牛市,这一时期的牛市从1949年持续到1959年,十年内增幅达到了273%。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下人均收入提高以及历史上最大牛市带来巨大财富效应,才使得彼时的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娱乐和旅游消费,这为拉斯维加斯的旅游业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巨大基础。 二、地利与人和:地域优势与国民潮流势不可挡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实施了多项政策以促进该行业的持续增长。这些政策全面覆盖了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不仅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反映了对国民旅游规划的深度关注。例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都体现了中国在旅游业政策支持方面的最佳时期之一,显示出国家对旅游业长期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地利”方面,除了有重磅的长期政策支持之外,中国市场的多元的、独特的比较优势同样不容忽视。 在全球地缘政治危机频发的背景下,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对稳定为邮轮、出入境旅行等国际旅行业态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开辟了新局面,表现为免签国数量的快速增加和旅游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中国的现代文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代艺术展览、音乐节、电影节和美食节等文化主题活动,为年轻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市场的下沉趋势也值得关注。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性价比更高、更轻松的旅游体验,这导致了旅游市场的下沉化趋势,使得小众城市和三线以下城市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以2024年“十一”假期的旅游出行数据为例,国内旅行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尤其是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出游消费增长迅速。 而国民出行潮流的兴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在中国,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低线城市、小机场城市、县城和中心城镇正成为国内旅游新的增长点。 三、旅游业发展确定性提升,领先平台被机构相中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旅游出行板块的前景被一致看好,卖方研究机构普遍认可行业的确定性比以往是有了不少的升高,且逐渐形成了新的特点。 比如,方正证券最新研报看好OTA市场后续机会,其指出受旅游行业高景气与在线化率提升驱动,未来OTA市场或将呈现坡长厚雪。 另外,安信国际发布研报也表示,当前旅游市场呈现出的新趋势有:预订窗口进一步缩短,错峰出游趋势明显;出境游增速强劲,用户目的地出现分化等正持续加强。新的旅游趋势对供给侧的调整有一定参考价值,因此其看好OTA平台运营侧的敏捷度优势将放大。该行维持携程、同程旅行2024年全年业绩预测,看好携程供给侧优势及出入境游中长期潜力,同时看好同程旅行用户规模优势及复购率增长带动用户价值提升。 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资本市场开始预期四季度将有更大力度的促销费政策出台。一旦成行,那么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家庭消费有望进一步受益,10月21日A股旅游酒店及民航板块出现普涨行情,也初步反映出市场与产业的持续共振机会。 正如前述分析,既然“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重聚,那么放在旅游赛道的一批优质公司身上都有不错发展机遇。 由环球旅讯与数字100联合推出的《2024年Q2中国旅游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指出,从旅游预订习惯变化来看,OTA依然是用户预订的首选,但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兴趣内容平台逐渐崭露头角。 在已上市的OTA平台来看,携程、同程旅行各有千秋——两者在中国OTA(在线旅游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并且其市场份额均较2019年有所增长。其中,同程旅行,在大众旅游市场、下沉市场及年轻用户市场的布局均拥有明显优势,且当前其用户消费频次及人均消费金额均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 与同业竞争者对比,2024上半年,同程旅行营收同比增长48.77%,高于同期其它OTA增速,显示出该公司拥有更高增长弹性。 站在长期维度,同程旅行的领先优势仍处于快速实现转化与释放阶段。 比如今年看到的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化战略逐渐成型、快速落地。2024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同程旅行国际机票日均票量创下新高,同比增长超过160%;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近140%,这表明同程旅行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和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集和赋能产业链、快速推动国际布局,这些得到验证的有效战略举措,或将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更大的市场潜力。 同程旅行近日还获得摩根大通增持近4800万港元金额的对应股份,据了解,此次增持后,摩根大通最新持股数目约为1.18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5.09%。 摩根大通作为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某程度上能折射出对中国旅行出行业在国民消费中持续占据重要位置的高度认可。同程旅行有望在新一轮牛市行情中被更多机构投资者和“聪明资金”看好。
lg
...
格隆汇
2024-10-23
穷国逆袭,有多难?
go
lg
...
大规模西逃,导致柏林墙危机。当时,西德
人均
GDP2.3
万美元,东德
人均
GDP1.1
万美元。 时至今日,柏林墙虽然已经倒塌了三十多年,但在教育、宗教、经济、政治……几乎方方面面,东部与西部始终存在差距。 东部五州的
人均
GDP
和养老金总额,整体上只有中西部的三分之二水平(当然也很富有)。 …… 又比如,曾经的南、北越。 与德国一样,南北的差异,直至统一49年后的今天,仍然普遍存在。 越南南部GDP占全国总量超过三分之二,仅仅胡志明市,占比就高达18%。 按越南标准,北方贫困率为10.4%,南方为5.6%。 …… 如果你去越南旅游,与当地人谈及南北战争。 多数情况下,北方人都会很自豪,认为自己击退了殖民者和侵略者;南方人的优越感则在于,他们认为是南方几十年如一日为北方输血,如果当初各自独立发展,未必会输给今天的韩国…… 不过,世界是复杂的。 上面的公式确实能解释普遍现象,但具体到不同时期,或许要复杂得多。 人是会变的,制度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比如,仍然在对峙的南、北韩…… 01 汉江奇迹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日据时期,实行“南农北工”政策。绝大部分工业设施都集中在矿产丰富的北朝鲜,南朝鲜主要作为粮食和棉花产区,差异极大。 客观来说,北方的底子比南方强不止一筹。 三年战争后,南方原本就脆弱的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彻底成为废墟,南北差距也越来越大。 没有工业支撑,连仅有的农业也摇摇欲坠。 1956年,韩国全年粮食产量仅400万吨,原本的粮食产区,在产量上还不如以工业为主的北方。 此外,北、南两国,化肥产量、纺织品产量、捕鱼量之比分别为10倍、1.7倍、1.4倍,差距同样十分明显。 直到1961年,韩国
人均
GDP
仍然只有82美元,远远低于当时低收入国家94.8美元的标准,是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全国2400万人,2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54家,失业人数高达240万。在煤矿,24%的矿工是大学生,50%以上是高中生。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高中生含金量有多高?但也只能做这样的工作,甚至还抢不到。 现在有个词叫作“脱北”,但彼时恰恰相反,“越北”才是热门词汇。 英国《经济学人》时评:“期望韩国的发展,就好比期望垃圾桶里开出鲜艳的玫瑰!” 60年代首尔附近农村 依然借用经济学家迈克尔·利普顿的一句话:如果你渴望工业化,必须先做好发展农业的准备。 现代日本崛起的前提,是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全体国民拥有基本的消费能力。 有关日本土改、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举措,我们在《日本大米荒背后》聊过一些。 现代韩国发展的路径,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 战后的韩国,之所以如此贫穷,除了工业基础匮乏,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土地高度集中在少部分私人大地主手里。 全国60%以上的耕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全国农户仅有13.8%属于自耕农,绝大部分都是佃农,农民的综合税率高达50%。 50年代,迫于美军压力,李承晚政府全面实行土地改革,规定农民用五年时间、付出土地年产量的1.5倍给地主作为补偿款。 几乎是白嫖得了耕地,子耕地占比迅速提高到96%。 但无论如何,拥有了生产资料,民间才能进行广泛的原始积累,为后来的工业化、乃至实现“汉江奇迹”,打下了基础。 60年代,韩国开始从纯农业国向轻工业升级。 1961年,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政府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促进出口和控制进口积累外汇。 本质上依然处于积累阶段。 韩国毕竟不是日本,后者本身曾经就是工业国,农业国想要工业化,初期只能由政府推动。 1.与美国达成协议,向越南出兵30万,换取1.5亿美元贷款,并承包大量建设工程。 2.顶着民间一致反对,与日本签署《日韩基本条约》,获取5亿美元贷款和底端产业转移。 3.向西德派遣5000名护士、5000名矿工,换取借款,这些人年均为韩国创汇5000万美元,一度达到了GNP的2%。 4.承包环境恶劣的中东建筑订单,先后派遣100万劳工,去沙漠赚取外汇。 5.在美军基地周围建立“军营镇”,鼓励女性提供服务,并称她们为“为国家赚取美元的爱国者”。 …… 在此期间,韩国人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所有人都在燃烧自己。 以至于,当时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人对韩国人普遍的刻板印象,就是他们根本不用睡觉。 为了保证燃烧国民赚回钱不白费,政府甚至把国内的企业家关起来,逼迫他们同意发展见效慢、利润低的重工业,同时给予它们强力的保护。 1.倡导“身土不二”,鼓励国民使用国产商品; 2.提高关税,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限制国民使用外国产品; 3.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外汇必须用于技术引进和工业发展,违者甚至可以判处死刑。 …… 毫无疑问,直到这一时期,韩国根本不是“包容性制度”,反而像“汲取性制度”,很多做法比苏联模式更激进。 但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 1960-1980年,韩国
人均
GDP
从82美元增长至1592美元,制造业年均增长率16.6%,重化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高达54%。 这或许也是下面这张图想表达的,在积累阶段,汲取性制度效率更高。 如果韩国不如此激进,或许也能越来越好,但明显不可能如此快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是继续带来高速增长的汲取性制度,还是改换成包容性制度? 如果不变,短暂的高速增长后,迎来的将是更长期的坠落;如果能变,就能在高速增长期后,继续增长。 很明显,韩国成功转变了。 02 比奇迹更宝贵的是…… 国有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创造了汉江奇迹。 但到70、80年代,形势渐渐有了让人熟悉的变化。 彼时,韩国没有私有银行,而国有银行由政府严格控制,放贷全靠政府指令,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评级反而是次要的。 巨大的运作空间,造成了严重的贪腐,金融领域的不良经营和亏空现象愈来愈严重。 到70年代末,GDP增速迅速下滑,通胀率一度飙升至30%以上。 很快,欣欣向荣的韩国经济就已经发展到债台高筑,企业腐败严重,管理机制僵化,政府指标不符合实际等诸多负面情况。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身亡。次年8月,全斗焕就任总统。 全斗焕时期,韩国依然是高度威权社会。 但在经济方面,全斗焕与朴正熙几乎是背道而驰,取消朴正熙时期的《有关国家保卫的特别措施》,开始抛弃高度统制: 1.减少大量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 2.大规模私营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3.实行金融自由化,将五大商业银行股份出售给私人,放松对外国投资的管制。 4.颁布《限制垄断及公平交易法》,促进公正自由竞争; 5.提出“改善企业素质措施”,强行砍掉102家没有竞争力、单靠政府补贴来生存的企业(约占财团所控企业的16%)。 …… 同时,相继出台扶植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调整法》(1982年)和《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1986年),鼓励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业特别法》(1985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业发展法》(1986年)。 全面自由化后,韩国经济立刻重新焕发出活力,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1980年韩国GDP增长率是-3.7%,1981-1984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2%,通胀率也从1980年的28.7%降至2.3%…… 1980年韩国的总储蓄率是23.8%,1983年达到30.4%;经常项目逆差从1980年的53亿美元下降到了1984年的14亿美元, 同期经常项目逆差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下降到2%;1980年韩国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到了1985年突破300亿美元…… 1986年,韩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2.9%,而物价增长仅为2.8%,制造业资本自由化率达到97.5%,投资环境近于完全自由化。 1988年,失业率达到2.5%的历史最低水平。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也给力,借助80年代中期“低油价、低汇率、低利率”三低利好,韩国第一次开始有能力减少外债。 正如前文所说,韩国的原始积累,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靠借。 虽然全斗焕在韩国人眼中不算好人,但如果不是他结束计划统制,韩国最迟在80年代末,就可能如东欧国家一样,被巨额债务拖垮。 繁荣继续。 正如60年代日本提出“一亿总中流”概念一样,80、90年代的韩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中产,稍微努力下就能跻身高收入群体。 所以人人奋进。 全斗焕倒台后,韩国正式进入皿煮时代,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 1992年,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股票市场;1993年,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同时给予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国民待遇;1994年,取消对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外证券的限制;1995年,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韩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1997年,取消国内投资者购买外国股票限制…… 然而,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韩国政府担心国企和银行受到冲击,重新恢复了利率管制。 一些重要改革措施迟迟未能出台,甚至出台后又被取消。 半途而废的改革,埋下了很多隐患,有些直至今日仍无法消除。 1997年11月,韩国爆发金融危机,国民经济陷入衰退,曾于1995年获得的“高收入国家”头衔也一度失去。 直到金大中上台后,进一步消除官制金融风气,才将一度迷茫的韩国重新拉回自由化、国际化改革道路,2000年后再度迅速崛起。 比如,外资可以投资非上市公司,甚至允许外国人拥有商业银行和成为银行高管——利用外资参股整顿金融系统。 他还试图推动财阀业务互换,以打破财阀的垄断,但是很多财阀则趁机垄断了更多的领域。 再之后的事情,更加错综复杂而精彩,但不是本文的重点。 03 尾声 韩国几十年的发展,的确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基本事实。 比如,汉江奇迹那一段历史,中文互联网相当一部分人固执地认为,韩国的崛起就是靠美国援助、男人流血、女人卖S,跟自己关系不大。 首先,如果靠外援、卖S就能经济繁荣,那泰国、菲律宾以及拉美的许多国家,早就是发达国家了。 其次,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都是这样的,韩国并不是个例。 英、法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甚至还要超过韩国人;乃至远赴东南沿海进厂的那两代人,谁不是这样。 …… 数据不能证明所有事情,但绝对能说明大多数事情。 1961年,韩国
人均
GDP82
美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1994年,
人均
GDP
突破一万美元;2006年,
人均
GDP
突破2万美元,完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23年,
人均
GDP
达到35570美元,超越日本…… 至少在经济层面,韩国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而它的成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证明“制度影响繁荣”这一研究的正确性。 哪怕此时此刻,许多人对韩国式的内卷和阶级固化感到恐惧……平均每年有60万人移民海外,远远超过出生人口(2023年23万),移民率冠绝世界…… 这些现象都很不好,但也很难说多坏。 韩国人吐槽的生活,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尤其是他们的北方同族,做梦都羡慕的。 至少对普通人而言,在一个现代国家生活的下限,远比在古代生活的上限高得多。 就像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时常会抱怨大环境这不好、那不好。 但再怎么抱怨,难道真有人愿意回到50年前、甚至100年前去? 不会的。(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0-22
7天7000亿!国庆最热门的赛道
go
lg
...
服务消费崛起是不可忽视的大趋势,不论是
人均
GDP
的逐渐攀升,还是城镇化的逐步推进,都在引导着服务消费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扩容和升级。 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波泼天富贵。 但对企业来说,如何接住这一波泼天富贵,却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想要发展服务消费,关键就是要提升供给质量。 给消费者提供符合价值的服务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才能更好的接住这一波泼天富贵,进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至于能够辐射整个地区经济。 这样的企业,不会只有宋城演艺一家,也不该只有一家。(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0-09
刺激政策奏效了!9名中国大亨跻身世界富豪行列 券商、房地产巨头喜迎逆转
go
lg
...
数据,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按
人均
GDP
产出计算,中国在全球排名第99位。加剧这场危机的原因是中国大力推行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而这些企业的生产力远低于私营企业。按市值计算,自2020年以来,国有企业在中国百强企业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中国提高生产力依赖于创新,但截至目前,2024年新成立的公司数量接近于零,与2018年成立的5万家初创企业相比大幅下降。“创业精神已死,”一位北京高管上个月告诉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根本原因是初创企业和风险投资资金缺乏吸引力,”罗奇解释道。“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很难解决一些问题。”#中国经济#
lg
...
圈内人
2024-10-09
上一页
1
2
3
4
5
•••
2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养老金面临沉重压力!中国年轻人保留现金、数千万工人可能停止缴纳退休金……
lg
...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美国拟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结束20多年前WTO伙伴协议
lg
...
中美重磅!高盛:特朗普恐对多数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 而不是60%
lg
...
黄金下周预测:这些因素恐点燃金价大行情!分析师金价技术前景分析
lg
...
华尔街对特朗普政策180度大转弯!通胀“卷土重来”恐再度引发“股债双杀”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81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11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