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2022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损失2.2万亿美元
go
lg
...
元的455家主权财富基金的的情况,发现
丹麦
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基金(ATP)经历了最艰难的一年,据估计暴跌了45%,使
丹麦
养老金领取者损失了340亿美元。 尽管存在这些动荡,但与2021年相比,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去年用于收购公司、房地产或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仍增长了12%。 他们总共在743笔交易上投入了创纪录的2575亿美元,规模达10亿美元的“巨型交易”数量也创下了历史纪录。 规模达6900亿美元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位居榜首,在72笔交易中支出了39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流入了房地产,并明显偏向于物流地产。 事实上,这些主权基金有史以来最大的10笔投资中,有5笔发生在2022年,始于去年1月,当时新加坡淡马锡集团(Temasek)斥资70亿美元从私募股权基金Bridgepoint手中收购了测试、检验和认证公司Element Materials。 去年3月,加拿大BCI同意与麦格理(Macquarie)一起收购英国国家电网天然气输送和计量部门60%的股份。两个月后,意大利CDP股权财富基金与黑石集团及麦格理联手,斥资44亿美元收购了Autostrade per l ‘Italia。 报告称:“如果2023年金融市场继续下跌,主权财富基金很可能会继续‘追逐大象’,以此作为满足其资本配置要求的有效方式。”
lg
...
金融界
2023-01-03
台湾新年迎“重量级外宾”! 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将于明年1月3日访台
go
lg
...
台湾外事部门周四(12月29日)公布,
丹麦
前总理、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将于2023年1月3日至5日访问台湾。 据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台湾外事部门发言人欧江安周四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及
丹麦
总理的民主联盟基金会(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主席拉斯穆森定于明年1月3日至5日访台,对此表达诚挚欢迎。 (图片来源:路透社) 欧江安说,拉斯穆森此行将会见蔡英文、赖清德,吴钊燮,并与“立委”及智库学者等交流,针对民主自由、中国军事威胁台海及区域和平稳定等重大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欧江安指出,拉斯穆森持续敦促国际社会关注台海安全,并呼吁国际民主社群与台湾加强交流合作,增进民主韧性与团结,共同应对威权主义扩张的挑战,此行并以实际行动展现对台湾的坚定支持。 欧江安提到,为宣扬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拉斯穆森于2017年创立“民主联盟基金会”,强化国际民主社群的团结;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邀请全球民主国家元首及政要与会。 欧江安指出,拉斯穆森自2001年至2009年担任
丹麦
总理,自2009年至2014年担任北约秘书长,不仅是国际声誉卓著的政治家,也是台湾坚定的国际友人。对拉斯穆森来访表达诚挚欢迎,期盼未来持续与国际民主伙伴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彼此共享的自由民主价值。 台湾“立委”林昶佐今年6月远赴
丹麦
出席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并获邀担任与谈人,曾与拉斯穆森见面。林昶佐周四受访时说,今年6月到哥本哈根出席民主高峰会,在会议上曾和拉斯穆森见面。除针对会议主题交流外,他也邀请拉斯穆森有机会到访台湾。 林昶佐说,得知拉斯穆森将在下周赴台的消息相当令人振奋,谢谢他以行动表达对台湾的支持。这一年来,多国政要陆续赴台,包括许多国家的议会团体,以及大家所熟知的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彰显台湾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对于多个西方国家访问团接连访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回应称,这些欧洲政客惯于恶意炒作涉华问题,毫无公信力可言,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这一小撮议员拙劣的政治炒作成不了气候,只会自取其辱,民进党勾连外部势力谋“独”的举措也必将失败。
lg
...
tqttier
1评论
2022-12-30
欧美股市2022大盘点:能源股成大赢家,科技、地产拖后腿
go
lg
...
%,旗下肥胖药物Wegovy供不应求的
丹麦
药企Novo Nordisk涨25%。 加息带来的利息收入回报还利好银行股,四季度欧洲银行股累涨19%,几乎抹去2022年全部跌幅。美国银行11月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欧洲基金经理把银行股视为“利率走高时的投资天堂”。但深陷巨额亏损、业务重组、客户大量流失的瑞信是个意外,今年暴跌66%且屡创历史新低。 2022年欧美股市最大输家:科技股 低息、低通胀与疫情期间“居家经济”的红利不再,美股大型科技公司经历了堪称噩梦般的一年,2022年总共损失了近4万亿美元市值,标普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年内累跌约40%。 明星科技股中,亚马逊和奈飞年内股价腰斩,Meta和特斯拉跌66%,谷歌跌40%,苹果和微软跌约30%。特斯拉年初曾是标普500指数中市值第五大的公司,Meta曾排名第六,突显变化之巨。特斯拉、Meta和亚马逊今年市值均跌穿1万亿美元,苹果周三盘中市值一度失守2万亿美元。 需求大起大落,全球半导体突然从疫情时的供应短缺转为过剩,曾经风头无两的芯片股暴跌。费城半导体指数一再刷新七周最低,年内跌36%,两年前美股表现最佳的AMD和英伟达跌超50%。 统揽今年科技股颓势莫过于“牛市女皇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基金的“打脸”表现。专注于押注成长股的旗舰创新ETF ARKK跌近70%,大量持仓的特斯拉、数字货币交易所Coinbase、云视频会议供应商Zoom、流媒体Roku和远程医疗平台Teladoc Health均深度跳水。 更高的利率和通胀、更慢的经济增长和疫情期间膨胀的估值,是成长股灾难的根源。华尔街见闻VIP文章《科技跑输周期,美股又开启5年新轮回?》提到,2022年道指罕见跑赢纳指,科技股带领的牛市不再,这是因为: “2022年与2011年一样,都受到滞涨的困扰,推动投资者进入道指避险。与2011年不同的是,FAANG盈利的高成长性消失殆尽,美联储也从2011年的偏鸽转向史诗级的加息,重创估值过高的纳指。” 华尔街见闻在总结三季度美股科技股财报时,援引高盛大宗商品主管Jeff Currie的言论称,美国科技公司三季报战况惨烈,堪称一场来自“旧经济的复仇”,科技股最糟糕的局面尚未到来: “过去十年间,美股受益于全球货币宽松,经历了一轮超长牛市,以FAANMG代表的科技类公司表现尤为亮眼,成为了推动纳指乃至整个美股不断走高的“发动机”。 但随着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潮水快速退去,次日风光无限的科技股业绩引擎陆续熄火。这可能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美联储继续瘦身资产负债表,科技股的估值预计还有回调空间。” 2022年欧美股市其他输家:加密货币、大麻基金、房地产 有分析称,今年加密货币领域最能体现“当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数字货币不仅受到高利率和经济低迷时期投资者集体避险的影响,行业大型玩家破产和欺诈丑闻也屡屡失控。 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和“币圈矿商”Marathon Digital 等上市公司暴跌超85%,来自Osprey、Grayscale、VanEck、Global X、Bitwise、First Trust、Invesco 和许多其他机构投资公司的加密货币相关基金,今年也都暴跌超70%。 押注大麻股票的基金今年也暴雷,行业激烈竞争令大骂公司很难产生利润。美股AdvisorShares、Global X和Amplify的大麻ETF年内均暴跌超过60%。 同时,欧美楼市在高利率环境下突显颓势,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类股承压,欧股房地产行业将创2008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分析指出,随着房地产价值的暴跌和按揭贷款成本进一步上升,对于过去多年因低息信贷而膨胀的欧美楼市而言,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尚未到来。 能源价格飙升和高通胀蔓延更多经济领域,由此带来的生活成本危机正冲击零售业。泛欧Stoxx 600指数的零售股是年内表现第二差的子版块且累跌30%,高通胀侵蚀的消费者支出,以及价格飞涨增加的公司投入成本,这些逆境都不太可能很快消退,欧美服装零售商备受冲击。 Federated Hermes Limited的欧洲股票主管James Rutherford表示,随着零利率环境的结束,过去鼎盛的投机性投资几乎被清楚,人们终于开始认真审视企业的核心基本面及其未来前景。他认为,未来一年的选股将至关重要,并预测市场将在公司基本面和盈利能力等层面变得更加挑剔。
lg
...
金融界
2022-12-30
规模暴跌98.62%!负收益率债券时代即将结束?
go
lg
...
益率转为正值。 欧洲央行以及瑞典、
丹麦
、瑞士央行前几年都将目标利率维持在零以下,导致欧洲出现了大量负收益率国债。如今,这些国家的利率都已经转为正值,欧洲央行也已经将利率从1月份的- 0.5%提高到2%。 专注于海外债券的投资者发现,随着负收益率的消退,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投资机会已经出现。Loomis Sayles全球固定收益联席主管施韦策(Lynda Schweitzer)表示: “日本和欧洲的负收益率无疑使投资全球固定收益产品极具挑战性。” 施韦策称,近年来,Loomis Sayles的全球债券团队为了确保其配置欧洲和日本债券的收益率为正,纷纷转向购买这些地区风险更高的债券,例如公司债和抵押贷款或汽车贷款支持的债券。随着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再次升至零以上,她和其他债券买家可以再次以较小的风险锁定海外正收益。 负收益率的债券是一种违反直觉的投资,因为它们实际上要求债券持有人为自己借出去的钱支付利息。因此,其存在促使投资者寻找回报更稳定的替代品。世界各地出现的低收益率甚至是负收益率国债,为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在2021年底前持续一年的上涨奠定了基础。 尽管如此,近年来许多投资者还是找到了购买负收益率债券的理由。一些人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存放大量欧元或日元,因此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负收益率。还有一些人购买了负收益率债券,但是他们并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只是想在收益率进一步下跌时卖出获利。 非日本投资者还能通过将其投资与货币对冲相结合,从日本低收益率的政府债券中获利。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级投资经理霍查(Ella Hoxha)称,该公司的一些固定收益基金通过短期掉期将美元兑换成日元,并将日元投资于日本短期政府债券的策略获得了4%以上的收益率。 自2016年以来,日本央行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零以下,试图刺激低迷的经济增长,但如今不断上涨的物价正令这一措施面临考验。该央行称其近期收益率曲线政策的变化是一次技术性调整,但此举仍引发了该央行明年是否会提高目标利率的辩论。 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在上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称,他们认为日本央行的决定是“未来几个月政策利率可能进一步上调的一个迹象”。 领导Spectra Markets的外汇交易员和宏观分析师唐纳利(Brent Donnelly)则认为,日本央行的道路将取决于担任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的人是谁。唐纳利称: “他们可能选择鸽派,也可能选择鹰派,你只需要知道这个信号就行了。”
lg
...
金融界
2022-12-30
负收益债券正在退出市场 从18.4万亿到2540亿几乎完全抹去 日本央行将何去何从?
go
lg
...
能会转为正值。 欧洲中央银行以及瑞典、
丹麦
和瑞士的中央银行都在2010年代后期将目标利率维持在零以下,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大量负政府债券收益率。但现在每一个央行都使利率再次上升。到2022年底,欧洲央行的利率已从1月份的负0.5%攀升至正2%。 随着负收益率的消退,专注于海外债券的投资者看到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投资的竞争环境正在打开。 Loomis Sayles全球固定收益联席主管Lynda Schweitzer表示:“日本和欧洲的负收益率无疑使全球固定收益投资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她说,近年来,Loomis Sayles的全球债券团队转而购买风险较高的欧洲和日本债券,例如公司债券和由抵押贷款或汽车贷款支持的债券,以确保以欧元或日元计价的正固定收益率。随着这些货币的政府收益率再次升至零以上,她和其他债券购买者可以再次以较低的风险锁定在海外市场的正回报。 负收益率的债券是一种违反直觉的投资,因为它们实际上要求债券持有人为借给政府资金的而付额外的款项。 他们还可以让投资者寻找能够提供更稳健回报的替代方案。全球许多政府债券的低收益率,有时甚至为负收益率,为到2021年底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持续数年的上涨奠定了基础。 尽管如此,近年来许多投资者还是找到了以负收益率购买债券的理由。有些人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存放大量欧元或日元,别无选择,只能吞下负收益率。其他人则买入负收益债券,希望在收益率进一步下跌时在到期前卖出获利。当收益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涨。 日本以外的其他投资者通过将投资与货币对冲配对,从日本的低收益政府债券中获利。 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级投资经理Ella Hoxha表示,该公司的一些固定收益基金通过在短期掉期交易中将美元换成日元并将日元投资于短期日本货币而获得了超过4%的收益率政府债务。该交易的大部分收益来自货币对冲,因为在美国利率相对较高的时候,外国人愿意支付更多的钱借入美元。 日本央行自2016年以来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零以下,以试图刺激经济增长乏力,但不断上涨的物价正在考验该行对该战略的承诺。 央行将近期收益率曲线政策的变化描述为技术性调整。但此举仍引发了关于官员们明年是否会提高目标利率的争论。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将日本央行的决定视为“未来几个月可能进一步调整政策利率的迹象”。 负责Spectra Markets的外汇交易员和宏观分析师Brent Donnelly表示,该行的道路将取决于谁被选为接替将于明年任期结束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他们可能选择鸽派或鹰派,你可能只需要知道这个信号。”
lg
...
楼喆
2022-12-29
“三年了”“2023,与世界不见不散”!泰、法、加、澳等多国发微博欢迎中国游客
go
lg
...
旅游局、澳大利亚旅游局、新西兰旅游局、
丹麦
国家旅游局、挪威国家旅游局、荷兰旅游局官方微博、西班牙国家旅游局、葡萄牙国家旅游局、奥地利国家旅游局、瑞士国家旅游局等纷纷在微博发帖,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 其中,法国驻华大使馆表示,“中国朋友,法国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加拿大旅游局写道:“在夏洛特敦市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维多利亚街,相约在维多利亚式建筑前,傍晚带着啤酒,吹着海风,在日落下谈心。弥漫在夜空的光与此相契合,月与海浪漫无尽,寻找自由与远方。明年夏天,我在加拿大等你来” 泰国国家旅游局表示,“三年了,神奇泰国等你们三年了!”
lg
...
夏洛特
1评论
2022-12-28
欧洲电价不断涨 电动汽车不再便宜
go
lg
...
每千瓦时电支付了0.21欧元,但落后于
丹麦
,
丹麦
的平均用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46欧元。 电力成本并不是导致电动汽车比汽油车更便宜或更昂贵的唯一因素。汽车的价格,包括潜在的补贴、保险成本和维修价格,都在影响着汽车寿命周期中的成本。 安永负责该公司在英国电动汽车业务的合伙人Maria Bengtsson表示,目前对拥有一辆电动汽车总成本的研究表明,在电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让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便宜将需要更长时间。 “当我们在能源危机前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看到的是2023年至2024年左右出现转折点。但如果你假设未来的成本为0.55美元,那么转折点就会推迟到2026年。”她说,如果驾驶电动汽车的成本再次上升,临界点将被进一步推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电动汽车充电成本的提高影响了电动汽车的销售。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在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里,全电动汽车的总销量为259449辆,较上一季度增长11%,较上年同期增长22%。第三季度,全电动汽车占欧盟新车总销量的11.9%。 电动汽车用户看不到任何成本缓解的迹象。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在德国,电价已经从今年上半年的每千瓦时0.33欧元上涨了三分之一,一些电力公司已经宣布,1月份电价将升至每千瓦时0.50欧元以上。德国政府的独立经济专家小组预测,从中期来看,这些价格可能会下降,但不会恢复到乌克兰危机前的水平,这意味着电动汽车所有者将继续要付出更高成本。 科隆的市政公用事业公司莱茵能源(Rheinenergie)在11月表示,将在明年1月将电价提高到每千瓦时0.55欧元。今年10月,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地区电力公司EnBW将每千瓦时的电价上调至0.37欧元,较上月上涨37%。 在欧洲,通过快速充电网络为电动汽车充电是最昂贵的方式。特斯拉、Allego和Ionity等运营商在主要公路沿线建立了路边充电站,电动汽车车主可以开车到那里,插上电源,在短短15分钟内为电池充电。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燃油经济性估算以及欧洲当前的充电和汽油价格,一些传统汽车现在的汽油价格比使用快速充电站的同等电动汽车更便宜。 在美国环保署2023年燃油经济指南的超小型车部分,Mini Cooper Hardtop是电动汽车和汽油动力汽车中效率最高的车型。在Allego快速充电网络上,Mini电动车主行驶100英里的费用为26.35欧元,该网络每千瓦时收费0.85欧元。传统的Mini车花20.35欧元可以获得足够的燃料来完成同样的旅程。在小型双门SUV车型中,日产的汽油动力车型Rogue轻松击败了现代(Hyundai)的Kona Electric,两者的成本相差19.97欧元至22.95欧元。斯巴鲁Ascent标准SUV四轮驱动,行驶100英里的成本低于特斯拉Model X。 如果电动车主只在家里充电,他们的花费一般仍比传统汽车用户少,但这一差距已大大缩小。 分析师说,大约80%的电动车充电是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进行的,所以如果电动车只在家里附近使用,一般来说仍然是最便宜的选择。但是,一旦进行较长的公路旅行,司机就更有可能使用快速充电站,因为其他选择需要太长的时间。 使用来自美国标准壁式插座的120伏交流电给特斯拉充电需要几天时间。根据德国ZVEI电子工业协会的说法,在欧洲,230V是交流电标准。安装在街角、超市、工作场所和家庭车库的欧洲充电器,完成对特斯拉的电池充电需要一晚。超级充电桩网络使用直流电,需要至少480伏的电力,可以在15分钟内提供行驶大约200英里所需的电力。
lg
...
金融界
2022-12-28
金价突破1806、白银“年底望向25关口“!荷兰国际集团、德国商业银行等多家机构观点一次看
go
lg
...
对全球供应链也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丹麦
银行展望称,欧元/美元继续走高。丹斯克银行的经济学家上调他们的预测,现在预计该货币对将在6-12个月内走低至0.9,之前分别为0.95和0.93。 “我们坚持长期以来对欧元/美元的看跌观点,正如我们所见,欧元将在2023年继续挣扎,其原因与2022年挣扎的许多原因相同。不过,我们已经上调了我们的预测预测,现在预计欧元/美元将在6M-12M跌至0.98,而0.95和0.93上个月。” “什么会触发欧元/美元进一步上涨,例如升向1.15并打破我们长期持有的看跌观点?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全球能源危机。如果供应形势缓和,那么欧元区经济前景将大大改善并支撑欧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中国,更快地结束新冠限制将支持中国经济,并有利于欧元区和欧元。”
lg
...
小萧
1评论
2022-12-27
黑田东彦卸任在即,交易员押注政策转向
go
lg
...
在 7 月退出了负利率政策,随后瑞士和
丹麦
的央行也在 9 月退出。经历了近 10 年的低利率后,随着物价压力加剧以及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即将卸任,央行改变策略的迹象开始出现。有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计划改变与日本央行达成的通货膨胀协议相关报道更是火上浇油。
lg
...
IreneLim
2022-12-20
粤开策略:2023年A股投资策略
go
lg
...
风电建设持续加速,2022年5月德国、
丹麦
、荷兰、比利时四国提出的海风建设规划目标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增加10倍;欧洲各国上游高成本传导至电价,分布式能源的竞争力凸显,居民自建分布式风光意愿强烈。美国方面免税政策持续,同时积极规划海上风电,按照拜登政府宣布的203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30GW的目标,未来十年间美国年均新增海风装机3.34GW。 2)国产化替代加速,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产业链有望修复 多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我国企业在风电主轴、铸件、塔筒、海缆等细分行业产能领先,具备行业壁垒和规模优势。在相对落后的轴承等高技术壁垒领域,我国企业依托于销售电价、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基地成本等优势,有望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迭代,风电相关成本持续降低,LCOE竞争力显现,目前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进程加速推进。2022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5000元/kW,其中风机成本占比40%,假设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h,则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2元以下,极具竞争力;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已降至约3500元/kW,相较2020年降幅近36%。今年二季度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将反映到22Q4及明年的业绩中,轴承、锻铸件等相关环节边际利润改善将得到体现,风电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 明年风电需求旺盛与供给降本形成共振,建议关注:1)风电整机龙头企业;2)具备成本优势且产能领先的风电环节企业;3)铸件、塔筒、法兰、海缆等领域有海外布局的制造企业。 2、光伏:需求持续高增,产业链供需错配改善,竞争格局改变 1)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高增: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贡献动能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佳和整县推进政策支撑需求高增。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十四五”时期规模近300GW,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已部分开工,因此2023年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具备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装机更具经济性,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将持续提升。成本方面,分布式电站造价显著低于集中式电站;收益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第三方纳入参与主体范畴,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显现,同时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有望提高分布式收益率。 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共52.6GW,前九月累计新增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结构上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成为光伏装机增量的主要力量,预计2022年增幅超过100%,分布式市场景气持续升温。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5月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提出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番,2030年总装机量达600GW,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提高近2.6倍。此外,欧盟计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审批程序,放宽环评标准,利好光伏发展。 2)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缓和供需矛盾,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 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硅料全年供给产能进一步扩充,预计超1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长单签约总量,目前签约总量已达363.1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86.71%,创近年新高。 上游价格下滑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供需错配问题解决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将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具体环节来看,上游硅片技术发展趋向大型化、薄片化;中游N型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加速降低,经济性凸显,其中TOPcon技术已实现量产,HJT和xBC技术各有优势,当前仍在快速发展迭代,未来N型电池得益于高效率低成本,其出货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下游微型逆变器受分布式发展,又由于其效率、安全、成本更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石英坩埚、银浆、胶膜等辅材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1年硅片、电池、组件、多晶硅的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比重的97%、88%、82%和79%,国内光伏企业已在全球多区域布局产能,相关技术和产品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链利润重分配,竞争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建议布局1)具有规模优势、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2)各环节细分领域新技术领头企业。 3、储能: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放量发展,关注新型电池技术 1)储能作为“碳中和”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发展空间广阔,明年保持高增速。 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根据of-week预测,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储能装机量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93%、104%。得益于储能行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类拓展,国产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快速上升,有望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 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储能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提高,政策要求强制配储,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储能项目累计招标超12GW/26GWh,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和电力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收益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在政策支持和规划目标引领下,2023年国内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储能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海外方面,美欧为储能建设主力。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与中国类似,储能需求以能源转型下的电源侧建设为主,同时受IRA政策推动,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 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有30-40%的下降空间。中科海钠数据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约为0.26元/Wh,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从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导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和度电成本的优势,钒电池被视为是在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2022年8月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的商业化运行也标志着钒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关注电源侧、电网侧钒电池的应用发展。 氢能: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当前多国发布或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科研,俄罗斯以出口氢能为导向,美国助力产业脱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达到1.15亿吨。 全球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电源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2023年储能发展仍将如火如荼,重点关注1)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受益全球高需求的海外布局企业;2)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技术领先企业。 4、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支持下高景气持续 1)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26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按照当前增长趋势,预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4.5%。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分区域来看,欧洲受地缘冲突下的供应链限制、能源危机和补贴政策到期三重影响,本土销量将延续低迷走势,美国随着《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市场对于23年税收减免退坡的顾虑得以消除,本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码,短期内将刺激市场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5.2pct,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展望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高增,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锂电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 2023年中国电池产业技术迭代加速,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等新技术有望落地中高端车型。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电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宽温性等优势,依照锂电池发展经验,其有望在汽车、储能领域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当前已有量产产线,预计2023年可实现装车;复合箔具有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良率还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新技术的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海外产能布局企业将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 2023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产业链环节上,新技术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3)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的海外产能布局企业。 (二)大消费:线下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生物医药 未来消费行业的复苏主要受到疫情放松后需求回暖进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于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变化后消费恢复经验。 香港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疫情管控的收紧及放松,全面的防疫政策逐步宽松是在2022年4月中旬。2022年2月香港爆发第五波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短期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远超前几轮疫情的情况,并于3月初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本轮的峰值,超3万例,约一个半月后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香港政府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 2022年以来,台湾的疫情经历了5-6月和9-10月两轮反弹,今年防疫政策全面开始解除管制是2022年4月26日,较香港而言消费相关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大约用时3个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从消费支出来看,香港22Q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下滑5.8%,较2019年同期下降14.6%,22Q2和Q3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大规模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实现同比正增长;从零售业数据来看,4月14日政府宣布将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零售业销货总价值直至10月才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消费数据修复历经约两个季度的时间。 4月底台湾开始执行“重症清零,管控轻症,不求确诊清零”,消费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速仍维持正增长,于三季度恢复19年同期水平;零售业营业额月度增速仅在5月有较明显的回落,6月、7月实现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22.53%、18.09%,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行情走势来看,22Q1受疫情影响恒生指数震荡走弱,后续随着逐步宣布全面放宽社交距离限制,6月底出现短期小幅反弹高点。在开放后较短时间里各行业均未实现大幅正收益,但消费相关行业相对坚挺,在3个月时间维度里大消费板块均表现较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日常必选消费和服务向可选消费、制造业传导。 22Q1台湾在宣布逐步在各个方面解除防疫管制半个月后,台湾加权指数出现反弹,并于5月底达到反弹高点。由于半导体产业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疫情后全球电子需求量的高企使其电子制造及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从台湾股市各行业的走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电子制造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表现一直较为坚挺,消费方面线下场景修复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传导。 国内未来防疫优化下消费行业演绎推演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10月同比增速为-0.5%,自20年以来月度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8-10%的增速水平,内部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分化,消费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疫情对消费活动影响显著。从线上线下消费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历史低位,但占比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线下消费受损较为严重。 根据港台经济复苏经验,在防疫宽松政策全面推进后,经济恢复并非一蹴而就,各项消费指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约1-2个季度的缓冲期,从股市行情的角度来看,在开启全面放松的防疫政策后,市场反弹通常会滞后0.5-1个月,反弹持续超1个月达到高点,并且由于疫情还有小幅反复的可能,会对市场会造成一定扰动。考虑到12月6日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未来消费相关行业的恢复趋势较为确定,但修复速度还需关注疫情的演变及政策落地实施情况。 借鉴港台经验来看,在防疫政策全面放宽后,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首先被放开,直接促进了出行、聚会等社交活动的恢复正常,从港台股市行情来看,消费相关行业表现均占优,线下消费会逐步修复,必选消费较有韧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 1、线下消费场景: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在疫情影响下,出行及服务等线下消费受损程度较为明显,修复弹性更大。并且从盈利一致预期角度也同样印证未来线下消费服务的业绩修复空间较大,在申万二级行业中2023年预期盈利高增及改善幅度排名均居前五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根据港台全面开放后大消费板块各行业的走势,服务业率先回暖,且行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年疫情走向好转的大趋势较为明确,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后,出行和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但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根据港台经验在防疫全面放宽之后,疫情仍有短期反复扰动的风险。 2、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养殖 就各行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水平恢复程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增长超过了以家用电器、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相对具有较强韧性但增盈利速较疫情前有明显放缓(19Q3、20Q3、21Q3、22Q3食品饮料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分别为19.47%、12.17%、13.02%、12.47%)。根据港台股市经验,在当前防疫管制开启全面宽松的时点食品饮料行业板块具有韧性,并且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社交聚会逐步恢复,酒类饮料等将有望出现显著的需求反弹,并且成本端随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将利好利润率表现。白酒的产品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确定,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行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增长前景。 今年能繁母猪去产能将逐步影响生猪出栏量,猪价拐点已现,有望于2023年见顶,利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增长。短期来看,冬季是猪肉消费需求旺季,猪价有望维持在年内高位。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被消化,未来一年生猪行业盈利有望边际回暖,并且生猪价格的增长趋势确定,养殖户将扩大补栏,养殖量将回升,将带动饲料行业受益,叠加低基数效应,养殖产业链将迎来高景气。 3、可选消费 总体而言,可选消费疫情受损程度大于必选消费,随着防疫宽松政策的推进,行情演绎将有望从必选消费传导至可选消费,修复空间较大。综合来看,就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可关注促消费政策出台的可能。 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之下,线下消费受损明显,增速由2021年高点转为负增长,3~6月、8~9月受到持续冲击。展望2023年,在防疫政策优化下,客流复苏将带动可选消费核心渠道的免税板块受益。同时,稳增长下刺激消费、海南自贸港等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驱动,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明年业绩弹性较大,积极布局免税产业链阿尔法机会。此外,受益于社交“重启”的餐饮、酒店、旅游板块需求也将迎来回暖。 4、生物医药 参考美国、英国、韩国及国内港台政策松绑之后表现,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要求下,新冠防控相关直接需求将持续存在,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等重点领域。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看好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 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抗原应用市场空间打开新局面。关注上市较早、曾在海外大量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主要国家市场验证的相关产品,重点关注其中产能效率高、成本优势大的细分龙头公司。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抗体、NC膜、平台渠道企业均有望分享红利。 2)中药: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预计,如发生疫情冲击下的大面积感染,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中药(尤其是非处方药物)需求将会迅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三药三方”、解毒镇痛类中成药及其相关产业链。 3)新型疫苗:国内来看,推进疫苗序贯免疫相关工作提上日程。考虑到居民前期普遍接种的为传统灭活病毒路线疫苗,我们认为,序贯免疫中已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型疫苗更具备竞争力,建议关注已有新型疫苗产品在研或上市的相关企业。 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1)创新药:创新药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医保支付价格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批量上市、出海业绩值得期待。医保支付方面,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总体上较为温和,创新药价格调整预期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方面,2023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药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性。 2)医疗器械: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集采政策政策边际缓和三向托底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全年成长逻辑。医疗设备方向,预计政策红利叠加品牌认知度提高,国内龙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耗材和试剂方向,集采政策边际转暖,具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化迅速、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CXO:头部公司高增长态势不减,考虑到疫后修复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恢复,具备(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本土CXO有望再创佳绩。 (三)金融&;基建&;地产链 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拖累了经济企稳,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临近年底,政策松绑力度持续加大: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悉数落地。我们认为2023年,房企的现金流和负债表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后,成为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因此之后的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因城施策下的局部调整为主。市场对行业未来需求和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因此需求端的政策宽松仍值得期待。 回溯历史,2000以来共经历四轮较大级别的地产行情,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其中,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因此持续时间和超额收益明显;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因此行情的持续和超额收益较小。 历次的地产行情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本面下行→政策边际宽松→基本面证实/证伪。房地产是观察下游需求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其对于中游制造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并且由于其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市值占比大。从过去四轮的表现来看,板块内的行业轮动为:开工环节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银行、挖机、重卡等表现,接着竣工环节相关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板块,最后传导至地产后周期与销量相关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七、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上一页
1
•••
98
99
100
101
102
•••
11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经济低迷重磅信号!彭博社:市场押注中国重演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螺旋”
lg
...
市场周评:瞬间疯狂!非农“爆表”突袭全球,人民币惨跌,英国恐重演“1976债务危机”?
lg
...
中国银行业重大挑战:贷款不足!这是一场完美风暴?
lg
...
本周非农亮瞎眼,黄金为何还涨了?分析师:再买入等待深度回调至……
lg
...
下周展望:美联储今年不降息?CPI绝对冲击,别忘了中国GDP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8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14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