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国人解封后排长队办护照 数据显示:2023年出入境人数仅能恢复疫情前三成水平
go
lg
...
婚礼。我们很高兴我们现在可以走了。”
中
国
货
币
和股市周一走强,投资者押注重新开放可能有助于重振17万亿美元的经济,该经济正遭受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增长。 北京取消对游客检疫要求的举措预计将促进出境游,因为居民回国时不会面临这些限制。 但目前航班稀少,一些国家要求来自中国的游客进行阴性检测,以试图遏制一场让中国许多医院不堪重负的疫情。中国也要求旅客在出发前进行阴性COVID-19测试。 中国最高卫生官员和官方媒体一再表示,全国各地的COVID-19感染正在达到顶峰,他们正在淡化这种疾病现在造成的威胁。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周日晚间在一篇社论中称赞政府的病毒政策已从“预防感染”转向“预防重症”,“生活又向前迈进了!”。强调“今天,病毒很弱,我们更强大了。” 据官方统计,截至1月8日,中国仅报告了5,272例与COVID-19相关的死亡病例,是世界上感染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但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中国低估了疫情的规模,国际病毒专家估计,今年中国可能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摆脱了这些悲观的预测,亚洲股市周一攀升至五个月高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8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沪深300指数上涨0.7%,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5%,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6%。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拉尔夫·哈默斯(Ralph Hamers)周一表示:“清零政策的结束……将对国内支出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我们相信那些致力于在中国投资的人有很多机会。” 61岁的北京文案编辑迈克尔·哈罗德 (Michael Harrold) 告诉路透社:“能够恢复正常,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回到中国,下飞机,叫辆出租车,然后回家。”周日,他从华沙乘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哈罗德说,当他在2022年12月初前往欧洲过圣诞假期时,他一直预计在返回时必须隔离并进行几轮测试。 中央电视台周日报道说,从韩国到中国的直飞航班已接近售罄。该报道迅速登上了中国社交媒体网站微博热搜。 短期内,由于往返中国的航班数量有限,旅行者的需求激增将受到阻碍,目前中国的航班数量仅为COVID-19前水平的一小部分。 Flight Master数据显示,周日,中国共有245架次国际进出港航班,与2019年同日的2546架次相比,下降了91%。 大韩航空本月早些时候表示,由于首尔对中国游客持谨慎态度,它正在停止增加飞往中国的航班的计划。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韩国现在要求来自中国、澳门和香港的旅客在出发前提供阴性的COVID-19检测结果。 台湾于1月1日开始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入境者进行检测,周一表示,目前接受检测的人中近20%的新冠病毒呈阳性。 据中新网周日报道,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70-75%,但今年出入境人数预计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30-40%。
lg
...
Elva
2023-01-09
再见美元!这才是中国狂买黄金的真正目标:石油人民币
go
lg
...
,俄罗斯寻求增加人民币的使用,从而提振
中
国
货
币
和本已蓬勃发展的中俄贸易。俄罗斯采用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PIS)进行石油交易,绕过SWIFT系统。 (来源: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 如果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进一步与中国合作,通过CIPS处理的以人民币计价石油贸易量可能会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第四大石油生产商Gazprom Neft一直以人民币结算其所有与中国的原油销售,占其总销售额的1/3。伊朗、委内瑞拉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已经在中国结算部分石油以人民币交易。 随着更多国家分散美元风险,贸易量和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支付的范围可能会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发展可能会挑战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因为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主要基于其在能源和商品市场中的重要性。 人民币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一些市场人士最初估计,将石油贸易从美元转换为人民币,每月可以将价值6000亿美元至1万亿美元的交易从美元中转移出去。 据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显示,2022年11月,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使用最广泛的支付货币,占总量的2.37%。这比两年前的2%有所上升,但仍只占美元和欧元支付的一小部分。 (来源: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 每月有约100万亿美元的支付报文通过SWIFT传输,人民币的份额目前约为2.37万亿美元。再加上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的6000亿美元至1万亿美元的石油贸易,SWIFT系统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将上升到3%或更多,这将使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使用最广泛的全球货币。 黄金的作用 当然,石油人民币不会在一夜之间取代石油美元和基于美元的支付系统。然而,中国以黄金支持人民币石油交易的战略有助于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使人民币可兑换成黄金有效地将货币变成了外国人民币所有者的全球可投资资产,增强了他们对
中
国
货
币
的信心和需求。 如果这样的策略成功地让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加入石油人民币倡议,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因为它将改变石油贸易的动态,并可能使地缘政治天平向中国倾斜。各国或许可以通过使用人民币和CIPS来规避美元体系下的经济制裁,从而削弱美国监控和影响国际贸易和美元流动的能力。 人民币资产类别 中国正在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石油人民币体系可以让北京加快这一进程,同时保留对其资本账户的完全控制。维持和发展石油人民币网络也意味着,中国将不得不为黄金支持的人民币积累更多的黄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需要创造更多除黄金以外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可投资资产,以增强使用人民币的动力。对人民币更大的非贸易需求将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在岸资本市场,包括人民币对冲工具,以适应大量外国资金流动。
lg
...
小萧
2评论
2023-01-07
Mysteel:2022年钢材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go
lg
...
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有助于减轻
中
国
货
币
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 3) 疫情防控措施或将更加优化,有利于各项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 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 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叠加 2022 年低基数,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上年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取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的修复程度。 4) 根据多种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进行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景预测,预计 2023 年 GDP 分别增长 3.6%、5.3%、6.6%左右。 3. 海外宏观展望:下半年迎来曙光: 1)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发展的衰退预期将逐步转为现实,由“滞涨”和加息带来的后果将分批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通胀通胀控制至今效果仍一般,可能不得不通过超预期延长加息周期和峰值利率高点来对抗,此情形下,欧洲地区发达经济体目前最有可能率先展现衰退迹象,其次是其他已经充分进入加息周期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在经济全球化道如今程度的前提下,其他衰退痕迹并不明显的地区同样会由于贸易萎缩、需求下降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主要出口国家如中国、越南、印度等已经逐步出现出口增速放缓情况,料此情形在2023年上半年依然存在。 2) 2023年下半年,虽然全球技术性衰退仍在持续,但部分指标或将指向经济恢复预期。首当其冲为欧美国家主动或被动结束加息周期,即便在23年下半年未必会直接进入降息周期,但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信心恢复、改善全球流动性、商品需求的再提振起到明显促进。其次,全球疫情虽然扑朔迷离但总体影响消退的趋势并未改变,航运、供应链安全、劳动力等卡口效应继续减弱。俄乌冲突也有类似情境和演变方向,只是时间点更难判断。新兴经济体将快于发达经济体进入复苏,托底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呈现类似“L”型走势,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累积反弹力量。 4. 国内宏观展望:复苏之路坎坷: 2023 年,中国经济发展压力总体减轻,全年经济增速大概率高于全球增速,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随着疫情管控的逐步“放松”到可能存在的“放开”,强烈的政策信号指向防控优化的不断推进,全国各行各业、居民生活回归正轨,对于消费部门的反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我们可能看到第三产业的强劲恢复。 二十大各项战略落实的第一年,稳增长基调不会动摇,在制造业投资增速面临一定回落,地产投资尚未恢复的状态下,今年对国内经济起到重要托底作用的基建在2023年不会消退。 地产恢复仍需时间但前期种种不利因素或将在明年上半年逐步消化完,随着居民消费信心的不断上升,地产销售有望缓慢上行并在下半年形成地产投资的扭转,向国内地产行业新格局不断修正,届时地产拖累效应也将逐步减弱。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管控放松后的疫情阶段性冲击和由于中外经济状态差异造成的出口下降。 5. 预计2023年房地产行业缓慢复苏: 1)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供求两端表现均偏弱,房企资金压力不减。各地楼市成交规模预计同比下降两成到四成。全国土拍市场已出现明显缩量,2022年更是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次“腰斩”。如果企业买地意愿下降,2023年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还是新开工,都会由于供应问题,受到很大影响。 2) 短期政策略宽松:近期多部门出台利好政策,稳楼市预期更加强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联合发布“金融16条”、扩大“第二支箭”以及住建部等三部门发文通过“银行保函”置换部分“预售资金”。连续三重金融端利好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政策端支持力度传导至行业销售与投资仍需一定时间。 长期政策偏紧:“十四五”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二十大再提“房住不炒”。 3) 展望2023年,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不太可能反弹,最多与今年持平。2023年上半年交易量甚至可能还会继续走低,但下半年市场会有所好转。收入预期下滑是制约市场恢复的重要原因;高能级城市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策略方面偏向改善型产品及一二线核心地段产品;政策方面期待更大力度以支持需求释放。短期市场恢复需要时间,中长期市场规模仍在。 4) 中指研究院表示,2023年新房销售规模在低基数下或与2022年基本持平,但短期下行压力仍然突出,若经济及购房预期恢复较慢,新房销售规模或将继续下降。 从数据来看,虽然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回暖,商品房销售金额、房屋新开工和竣工面积累计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但整体房地产下行态势仍在持续。业内人士认为,土地市场疲软、销售规模同比跌幅扩大、新开工仍有较大跌幅等状况好转仍需时间。房地产高速发展的阶段已基本结束,在今年投资低基数的背景下,预计全年投资下降幅度有所收敛,降幅在5%左右;房地产施工情况钱低后高,预计全年新开工同比下降13%;预计全年螺纹钢消费同比下降6%。 6. 预计2023年基建托底,前高后低:2023年在外需变弱和地产拖累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政府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2023年上半年地产的拖累还没有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基建发力还将成为主要的稳增长力量。明年基建投资增长诉求和资金束缚的逻辑并存。就资金来源来看,狭义财政支撑有限,广义财政或接力支撑投资,在今年高基数的背景下,投资增速将有所收敛,预计在5%-8%的区间。 基建投资增长趋势有望延续。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政府加强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意愿强烈,可以期待财政继续发力推动减税降费和基建投资。明年专项债申报规模扩大,项目准备将更加充分,结构性缺项目问题有望缓解。政府部门目前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配套信贷资金募集顺畅。我们判断2023仍将是基建大年,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预测2023年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仍可以达到7%-9%。 7. 预计2023年商用车销量回升: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758万辆和27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增量主要是“缺芯”带来的全球汽车产量下降,拉动我国汽车出口量。乘用车销量与2022年小幅增长,预计2023年全年销量为238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3%%;预计商用车2023年全年销量为38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5.2%。 乘用车:阶段性补贴政策大概率会延续(可能减少补贴额度),一是参照2009年购置税政策补贴政策后的第二年延期政策;第二是2022年第四季度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车市需求并未全部释放。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有政策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如果新能源政策退出,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将会变小,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仍是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方向,因此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是较高增长,但是需关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整车价格上涨,可能会出现短期压制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压力。 商用车:预计2023年的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力下降,物流运输能力有所改善。工业品产量和建筑业逐步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商用车需求会得到一定的释放。 8. 预计2023年工程机械销量小幅增长: 1) 预计2023年挖掘机销量会有小幅增长,全年销量约为270000台,同比2022年增长1.32%;预计2023年国内销量继续承压,销量约为145000台,同比下降8.72%;预计2023年出口量仍保持增长态势,增速会有收窄,预计全年出口125000台,同比增长16.14%。 2) 国内建筑业有望逐渐恢复,首先是2022年基建项目落地施工,同时预计2023年房地产行业下半年会有所好转,下游行业对于挖掘机的需求会有增长,但是考虑到2022年底切换“国四”销售放量,预计2023年挖掘机国内销量会有所减少。 3) 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海外经济会趋向平稳,预计出口仍有增长空间。从生产层面来看,海外部分地区的工程机械的供应链仍会受到一定影响,反观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布局优势日趋明显,预计2023年出口量保持增长。 9. 23年家电行业整体依旧消费不佳,降幅约1%— 3%: 当前家电市场整体实为一个存量市场,整个行业消费很难有一个大幅度变化。根据当前市场形势以及发布的一些信息政策来看,明年一季度还是一个复苏缓和的阶段,产销量的变化不是很大,整体还是向下。在二季度后会有一段时间是内销爆发时间,像6.18等都会给市场带来一小波行情的上涨。而在高温时间的三季度中,制冷类产品会有所上升,并且随着三季度房产恢复后,家电整体依旧是一个上升的势头。而到明年年底,整体或将维持一个较稳的态势。 明年的经济衰退已成定型,家电的海外销路还会更差,所面临的情况很不乐观,传统家电上除了彩电以及智能小家电上,其他家电产品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定的冲击。对比内销的一个较稳态势,外销下滑基本是成为整体行业呈弱势下降的核心因素。因此整个家电行业明年增速依旧是负增长降幅约为1%—3% 10. 集装箱船和气体运输船依然是主力,邮轮明年或将领跑: 2023年全球海运形势依旧不太乐观,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船舶使用周期在15年左右的情况来看,23-24年将会是一个替换周期的年份。因此,对23年整体分两个方向判断: 1) 航运方面:23年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船一定是一个过热的态势,按照当前手持订单以及明年即将交付的订单来看,明年还将交付大量箱船订单,让本就即将饱和集装箱航运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而在油船方面,油价以及油船运费让大量船东积极下单,这种势头目前还在继续当中,并且明年油价看多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油船订单还会有所增加;最后就是近年来的黑马LNG船了,随着欧洲能源危机出现,LNG船的需求瞬间拉伸,我国LNG船的订单也是暴增,但这种情况很难持续,因此从航运需求方面考虑,明年整体造船需求除油船会影响新接订单外,整体情况并不十分友好。 2) 替换方面: 有机构预测明年全球船舶置换量从 0.50 亿载重吨上升至 1.57 亿载重吨,年均复合增速约 14%,开启一轮老旧船舶更换大潮,此外,随着 2023 年 IMO 环保新规落地,置换速度有望加速。 综合来看,明年船舶行业总体发展同比有所回落4%。 11. 预估2023年粗钢表观消费同比微增0.62%: 1) 铁水&废钢:2023年,随着疫情缓解,废钢供应有望增加1500-2000万吨,同时,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电炉企业占比的提升,钢铁行业对铁矿的依存度继续下降,预估铁水产量或下降1000万吨左右; 2) 半成品:生铁、钢坯等半成品的净进口或表现各异,生铁进口减少、钢坯进口或有小幅增长空间; 3) 粗钢: 在行业利润薄弱的预期下,明年转炉废钢比增减变化不大,综合转炉和电炉炼钢两大主体,明年粗钢产量小幅下降600万吨(降幅0.59%); 4) 库存变化:预期同比多累库100万吨; 5) 消费:结合钢材进出口数据,预估2023年粗钢消费同比微增0.62%。 12. 2023年钢材价格预判(Myspic普钢价格指数) 13. 2023年钢市展望: 宏观: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强烈,通胀控制与利率调整仍是主旋律,内外增速差加剧,国内防疫转向,经济反弹为大概率事件,下半年利好总体更多。 供给:2023年,随着疫情缓解,废钢供应有望增加1500-2000万吨,同时,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电炉企业占比的提升,钢铁行业对铁矿的依存度继续下降,预估铁水产量或下降1000万吨左右;在行业利润薄弱的预期下,明年转炉废钢比增减变化不大,综合转炉和电炉炼钢两大主体,明年粗钢产量小幅下降600万吨(降幅0.59%)。 需求:2023年海外衰退风险加剧,外需变弱。房地产行业缓慢复苏,对撑钢材需求支撑不足;广义财政接力基建推动内需托底钢材需求,前高后低。在外需不确定性变化的情况下,2023 年形成由基建、制造业、地产以及消费共同发力形成内需释放的动力。 进出口:国内需求和消费韧性较海外相比偏好,进而支撑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成本:在海外衰退加剧预期和国内需求环境不佳的大环境下,原料价格重心整体下移,成本随之下降,预计粗钢成本年均水平达到3100元/吨左右。 价格:展望明年海外通胀及经济衰退压力依旧较大,但国内宏观整体稳定,经济恢复趋势保持。其中铁矿石现货价格年均水平或在90-100美元/吨左右;双焦2023年均价至少下移500,达到2700附近;普钢价格指数全年在3700-4600元/吨之间浮动(振幅900元/吨)。 风险点提示: 1、防疫放开后的感染冲击 2、国内房地产行业继续拖累消费恢复预期 3、海外经济衰退预期下需求持续萎缩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1-06
刚刚!突发三大利好
go
lg
...
股市之外,汇市持续拉升。 据
中
国
货
币
网5日数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926,调升205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9131。截至今天下午15点,在岸人民币报6.8715,离岸人民币报6.8740,双双重回6.8时代。 对于人民币后续走势,更加友好的环境令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平稳运行。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经济需求恢复趋势确定,令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增强;二是美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加之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制约了美元汇率大幅走强。 财政部、央行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资产大涨,与积极的政策有关。消息面上,财政部、央行、外汇局多方集体发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望支撑2023年经济复苏。 首先,财政部明确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据新华社消息,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 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其次,央行、外汇局齐发声。 央行网站4日消息,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提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加入国际清算银行(BIS)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推动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升至12.28%。会议要求,2023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视频形式召开2023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部署2023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提到,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夯实外汇管理基础工作。 除了政策利好外,还有两项数据预示经济转暖。 第一,去年12月财新中国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PMI)录得48,较预期46.8高,并较11月高1.3个百分点;第二,中汽协日前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900万辆,新能源车市将维持高景气度。 A股将如何变化? 财政部、央行接连发声,在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下,中国经济复苏,市场信心修复,2023年A股市场也有望迎来较强的表现,机构多数判断2023年A股、港股的表现将位居全球资本市场前列。 从目前的市场量能和多空格局来看,A股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当中。这个过程可能会有所反复,但短期惯性依然存在,中期浓厚的利好预期也在逐步兑现。因此,投资者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对于2023年的A股,机构也较为乐观,多家券商对2023年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机会进行了梳理和研判,“否极泰来”成了新一年的关键词。中信证券最新观点是:这个阶段市场风格更偏成长,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领域。 一方面,随着加息结束和美国陷入衰退,当美债收益率进入稳步下行通道后,有利于全球权益的成长风格。另一方面,“二十大”后第一年预计改革类政策密度高,全国“两会”后关于税制改革、资本红绿灯、绿色低碳、共同富裕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政策落地成为重要看点。具体方向包括: ①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 ②科技安全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 ③国防安全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 ④粮食安全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抢占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 除“四大安全”之外,还建议关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的中国优势制造业(智能汽车、化工)。
lg
...
证券之星
2023-01-05
1月4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现转向,这有助于稳定中国金融市场,减轻
中
国
货
币
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 机构:增强进攻性 高仓位迎战2023年 经历了2022年跌宕起伏的行情后,机构逐步加快进攻节奏,以较高仓位迎接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私募整体仓位升至八成以上,偏股主动型公募基金仓位也保持八成以上。展望2023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2023年资本市场充满结构性机会,后续投资将兼顾成长与价值。机构增强进攻性站在2023年的起点,机构仓位愈发积极。 多重因素迎来转折 沪指强势收复3100点 1月3日,A股2023年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一系列“稳增长”超预期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总体回升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机构一致预期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科技股走势活跃昨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下探后集体反弹,沪指率先翻红,午后一举冲破3100点整数关口并持续上涨。 证券时报 配额之争尘埃落定 氟化工产业格局有望重塑 过去三年,是氟化工企业最卷的时期。以R32为代表的第三代制冷剂,在配额争夺战中,价格大幅下降。“生产一吨亏一吨,一亏就是三年”成为行业的真实写照。 上市券商再融资不可任性 昨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上市券商再融资进行了回应,透露出最新的监管意图,即上市券商要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顾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切忌盲目融资,失了分寸。如果把券商再融资放在资本市场大环境来看,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的普遍性问题。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是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A股公司画像:战略新兴产业实力出圈 市场生态持续完善 2022年,A股市场值得记录的历史性大事件不断。这一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500家,占比首次突破50%大关。这一年,A股市场顶住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正增长,且盈利能力高位趋稳。这一年,A股市场生态持续完善,退市公司数再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商誉、股权质押情况明显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正在迈入新阶段。证券时报·数据宝基于六类标志性大数据,为2022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画像。 财政部: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刘昆进一步指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 证券日报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6.9” 专家预计本月将延续波动回升态势 2023年的首个交易日,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6.9”关口。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上涨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情绪面改善。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渐优化,经济社会生活将逐渐回归正轨,市场对于2023年经济增长信心更强。另一方面来自交易面支撑。出于流动性需要,企业结汇有所增加。境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的预期强化,纷纷看多人民币资产,跨境资本流入也在增加。 地方两会密集点题促消费 今年消费有望明显好转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促消费列为2023年重点工作。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在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驱动,其中消费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各地密集部署促消费相关举措,2023年我国消费有望出现明显好转。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愈发常态化 专家:预计2025年全年实施公司将超千家 2023年1月3日,海信家电公告称,拟发行2961.8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596人。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市场上股权激励愈发常态化。数据显示,按预案日并剔除未通过与停止实施案例,2022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推出816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人数达22.48万人,涉及股份数量1183788.77万股,授予股份占总股本比例的平均值为2.02%。 券商投资策略报告聚焦:新能源领域三大赛道2023年蕴藏投资新机遇 2023年如何进行行业配置?《证券日报》记者在梳理券商2023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时注意到,多家券商不约而同将新能源视为统筹能源领域“安全”和“发展”两大主题的关键。在平安证券、国泰君安、开源证券、华西证券等券商公布的2023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中,“新能源”均为高频词,券商普遍表示2023年新能源领域将孕育投资机会,特别看好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三大细分赛道。 人民日报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年朋友圈再扩大:徐汇区集中签约17个重点项目 布局汽车新四化“核爆点” 区域经济走出V型反转态势。1月3日,上海市徐汇区举办2023年投资促进大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共有17个重大项目、新一轮21家“投资促进合作伙伴”集中签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22年,徐汇区域经济走出了V型反转的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正增长。据统计,该区财政收入增速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达6%。 手机厂商的底层软件大战:为何要自建数据中心? 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安卓很长一段时间都“低”IOS系统一等。久用就卡顿、杀后台严重、整体系统繁杂等问题,都是长期影响安卓阵营使用体验的门槛,也是苹果用户常常感慨无法习惯安卓阵营手机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终端厂商一方面下潜软件底层,对安卓系统能力进行拆分和优化;另一方面则是向上,借助云计算的能力,优化整机使用体验。 第一财经 A股股权激励2022年总量下降 2023年将迎来哪些变化? 受宏观环境及A股市场行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A股股权激励公告总数同比减少,但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数同比微增,年度占比在近6年来首度超过50%。 房地产全面洗牌后如何走?地产大佬们这样说 近日来,碧桂园、中国恒大、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中海集团、绿地集团、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掌舵者,均通过新年致辞的方式,总结2022年的工作、并对2023年行业及企业发展做出展望。 经济参考报 公募基金年度观察 2022年十余家公募基金股权变更 各路资本争相入场 公募股权变更2022年频繁上演,券商、外资机构等各路资本争相入场,对基金公司股权颇有“兴趣”。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底,民生加银基金、中融基金、富国基金等十余家公司股权变更,中小公募股权变更的情况较为集中。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目前,还有13家基金公司申请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 2022年A股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退市新规落地逾两年 “空壳”“僵尸”公司加速出清 退市新规落地两年多来,“僵尸”公司和“空壳”公司加速出清,继2021年的1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后,2022年A股市场共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业内专家表示,退市新规实施后,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退出渠道不断畅通,“应退尽退”成为共识,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04
利好突袭!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飙升超600点 两部门最新宣布:1月3日起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至次日凌晨3点
go
lg
...
发送的交易数据和市场行情时间相应延长,
中
国
货
币
网公布的实时成交量价图、市场行情时间相应延长。 4. 非集中办理人民币购售业务的境外机构,向外汇交易中心报送信息的截止时间调整为交易日次日12:00;风险准备金政策实施期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外汇市场9:30-次日3:00的交易均纳入风险准备金征收计算。 5.金融机构可根据合理审慎和内部管理实际,基于前台交易和(或)后台会计,确认结售汇综合头寸日报表的数据基础和交易日截止时间,但截止时间不应早于当日16:30。 三、服务支持 1. 外汇场务热线(4009787878-1-1)服务时间由6:30-24:00调整至6:30-次日3:10。 2. 应急交易等相关场务服务截止时间延长至凌晨2:30。 特此通知。 中 国 外 汇 交 易 中 心 2022年12月30日 关于调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权重的公告 中汇交公告〔2022〕57号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代表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计划根据《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调整规则》(中汇交公告〔2016〕81号),调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权重。新版指数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一、调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权重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权重是采用考虑转口贸易因素的贸易权重法计算而得,现版指数采用的是2020年度贸易数据。为进一步增强指数代表性,新版指数采用2021年度贸易数据作为权重进行调整。经历史回溯试算,新版和现版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运行趋势基本吻合。 表1 新版CFETS货币篮子和权重 二、保持BIS货币篮子和权重不变 国际清算银行(BIS)自2019年4月以来未调整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及权重,故交易中心继续保持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和权重不变。 表2 BIS货币篮子和权重 三、调整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权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2年8月对SDR货币篮子权重进行了调整,交易中心相应调整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货币篮子权重。 表3 新版SDR货币篮子和权重 中 国 外 汇 交 易 中 心 2022年12月30日 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四季度(总第99次)例会于12月28日召开。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2022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lg
...
夏洛特
2022-12-30
管涛:应当慎重使用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
go
lg
...
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引领。 他指出,
中
国
货
币
政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长期性的工具,也就是再贷款再贴现。近年来又创设科技创新专项贷款,目前余额约为3万亿。管涛预计,明年配合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的实施,不排除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出。 管涛表示,从今年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实现精准、专款专用,能发挥总量工具无法发挥的作用。 管涛表示,应当慎重使用降准降息总量工具,关键取决于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此外,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进一步释放红利。通过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g
...
金融界
2022-12-1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三大“积极”信号,发展提45次、“稳”提31次,十大关注点+三大板块投资机会
go
lg
...
应减弱、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趋缓,有助于
中
国
货
币
政策宽松空间的打开。同时,货币政策有必要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进一步支持“稳信用”。但货币政策发力的方向或更加聚焦,正如会议中提到,“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将是货币政策“精准”支持的重点所在。 第八,产业政策发展安全并举。 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本次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二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与二十大的要求一脉相承,是新发展阶段拉动投资增长的核心。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和安全并举”的重点方向,也即产业层面的增长动能,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传统产业升级的方向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主要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其次,“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安全”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本次会议对2023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包括三方面:一是自主可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需聚焦“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二是能源安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三是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最后,“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均面临调整,这一过程孕育着的新机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需“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第九,防风险重点是稳地产。 本次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五点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其中较大篇幅聚焦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同时强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对中国经济广义影响可达两到三成,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息息相关,在金融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核心所在。 回顾2022年,尽管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松绑”房地产政策、央行银保监会推动房贷利率较大幅度下行,但地产销售尚未企稳。需求端刺激乏力,背后是疫情后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预防性储蓄抬升、房地产风险事件冲击的共同影响。2022年11月以来,房企融资政策“三箭齐发”,相比于前期更加务实,政策更多向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房企)融资端倾斜。但是政策出台到明显见效需要时间,叠加疫情冲击,11月房地产相关数据继续走弱,对地产链条的进一步支持仍有必要。 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相关表述更为积极有力。对房地产市场,要“确保”平稳发展,明显强于2022年7月政治局会议的“稳定”;在“保交楼、稳民生”的基础上,新增“保稳定”,或旨在遏制房地产产业链风险的蔓延。 对房地产企业:一方面,“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的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明确了对优质头部房企的支持,直指其“资产负债状况”,“保主体”的信号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支持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参照郑州大干30天文件内容,“搜集挪用、抽逃楼盘资金的线索……全面核查是否存在资金被抽逃挪用情况,及时将线索提交给办案机关”。 尤为重要的是,会议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次会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参照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我们认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或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将在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及“租购同权”方面更进一步。 第十,助力民营企业信心恢复。 本次会议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三点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于恢复民营企业信心。 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预期转弱问题越发突出。11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新闻指数攀升至年内高点,而与企业信心及投资相关的PMI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均进一步下滑,至年内的绝对低位和统计以来的偏低分位。预期转弱背景下,2022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显著下滑,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双减”、互联网行业整顿等,均对民间投资(尤其是第三产业)起到抑制作用。 本次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这正是对社会舆论的有效纠偏,对民营企业家担忧的有力回应。具体地,会议提出四点举措:一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二是,“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会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转向,或意味着平台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平台经济是前期监管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稳定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会议提出“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而2022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为“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对平台经济的态度已然从最初对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转变为对其“大显身手”的支持。 稳增长、安全和养老服务相关的板块值得关注 东吴宏观认为2023年为主题投资大年,稳增长、安全和养老服务相关的板块值得关注。结合大会、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十四五”规划,我们对科技、生物、能源、粮食、养老服务和产业链这七大领域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投资主线聚焦医药、半导体、信创、新能源。我们认为核心关注点有三个: 一是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领域。“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作为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和粮食能源保供的领域。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并提出“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支持养老服务消费”。我国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有望迎来政策红利,重点关注养老服务相关领域,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医疗研发等领域前景向好。此外,保障民生的粮食和能源安全领域也值得关注,涉及储能、种植业等产业。 三是产业链韧性的相关领域。总书记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第七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自主、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十四五”规划指出,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数字经济、信创、电力设备、新能源等行业有望迎来政策红利。
lg
...
金融界
2022-12-17
基建ETF(159619)上涨5.23%
go
lg
...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
中
国
货
币
政策执行报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加量投放。截至22年10月,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第二批金融工具投放4400亿元。受益于金融工具对基建项目的融资支持,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加快。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海通国际推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有望带来4-5倍的配套贷款。第二批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预计将在22Q4分批实现开工建设,配套贷款有望继续跟进。 专项债方面,2022年10月,全国发行新增相关部门债券455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6亿元、专项债券4399亿元。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统计,今年共使用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29亿,预计年末剩专项债务限额空间约1万亿。而从专项债投向看,截至11月15日,10-11月合计发行新增专项债4605亿,占结存限额总规模的92%,其中约有四成资金投向基建领域,约有7.4%的资金用作项目资本金。 行业数据来看,10月基建相关央企订单同比高增长,基建行业景气度较高。建筑央企月度订单数据显示,多家公司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2022年1-10月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化学新签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6.96%、8.81%、18.29%,较9月份增速分别增长2.96、2.81、-18.37个百分点。2022年1-9月中国中铁和中国 铁建新签订单分别同比增长35.20%和17.71%。高增长的订单数据为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增添了一定的确定性,也反映出基建行业仍具有较高景气度。业绩高景气+国企红利,基建行业近期可能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风险提示:提及个股仅用作观点展示,不构成个股推荐;机构研究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构成投资者选择具体产品的依据。) 后市展望: 展望Q4及2023,目前消费走弱(10月社零再度转负)、出口低景气运行、房地产投资下行态势持续,基建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Q4或仍将保持相对高位。财政、货币政策积极发力,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基建行情有望在明年从博弈政策转向环节进入基本面兑现阶段,加之国企改革已到收官阶段,国企业绩也有望进一步兑现。目前基建板块处于历史低位,感兴趣的投资者可继续关注逆周期修复的投资机会,关注基建ETF(159619),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建材ETF(159745)、金融ETF(510230),但要警惕政策不及预期、公共卫生防控反复带来的调整风险。 数据来源:Wind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5
格上每日收评—2022年12月02日
go
lg
...
CPI和PPI走势,2022年第三季度
中
国
货
币
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物价涨幅总体温和,但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报告称,展望未来,我国经济总供求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通畅,居民通胀预期平稳,具备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报告也提示,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目前地缘政治冲突仍扰动世界能源供应,发达经济体高通胀黏性较强,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一段时间以来我国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对此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货币政策及时加大实施力度 在货币政策方面,易纲表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为稳增长和稳就业,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加大了实施力度。在总量上,近期人民银行降准25个基点,引导市场利率有所下降。同时,人民银行还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易纲此前也表示,从经济运行效果看,我国宏观政策力度把握是比较合适的,既有力支持了宏观经济大局的稳定,又在全球高通货膨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的基本稳定,还兼顾了内外均衡。 往后看,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宽信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后续监管部门将继续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 新闻二:监管机构要求四大行向房企提供带担保离岸贷款? 刚刚过去的11月,多重融资利好政策的出台,让房地产行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11月28日,证监会宣布调整优化上市房企股权融资5项措施,被业内称为“第三支箭”正式落地。此前的11月中旬,央行等部门发布的“金融16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披露,“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截至11月底,包括六大行在内的11家银行已与28家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意向性授信金额超22950亿元。同时,新城控股、龙湖集团等多家房企的债券注册申请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三支箭”的落地效率超出市场预期,这本身对于化解供给侧风险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三支箭”已经全面覆盖了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重要的是如何更快更有效落实,包括涉及的借贷资金快速到位,债权的审批相关流程加速,以及资本市场更快通过相关房企的股权融资请求等。 11月发债规模下降明显 虽利好政策在11月密集发布,但发布多集中在中下旬,且为框架形式发布,政策细则落地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房企融资环境改善及规模仍值得观察。 市场情绪已经得到很好的提振,‘第三支箭’射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房地产股票和民营地产债均实现较大涨幅,不过地产大涨在短期内主要是情绪面主导的,后续要持续关注房企融资方面增量资金的落地情况。11月的地产信贷数据、房企开发到位资金数据、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进展等,这些关键指标是关注融资政策的利好是否有实际传导到房企资金面。 房企高杠杆症结仍待解 从10月国家统计局及11月机构公布销售和融资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还处于探底之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也是11月房地产金融侧政策快速发力的重要原因。而此轮权益融资放开,增加房地产企业资本金后,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房企高杠杆这一问题? 房企高杠问题源于过往十年的高周转,以及由此带来的房企规模的快速扩张,随着行业规模降档、销售放缓,房企现金回流也难以保持原有水平。因此,房企高杠杆问题的解决,是随着行业产能出清,加速优胜劣汰,利润率回归稳定常态后,逐步下降解决的。 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齐发之后,市场的关注点还体现在将来政策面上是否还会有“第四支箭”射出,以及在销售端,购房者如何消除观望情绪入场买房。 目前“三支箭”已经全面覆盖了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不需要有更多的针对房企资金侧的其他渠道政策出台。更重要的则是现有的‘三支箭’如何更快更有效落实,包括涉及的借贷资金快速到位,债权的审批相关流程加速,以及资本市场更快通过相关房企的股权融资请求等。 (来源:财联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2-12-02
上一页
1
•••
40
41
42
43
44
•••
4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房地产突传“撤资”利空!新加坡资管巨头:将大幅削减对华仓位……
lg
...
市场周评:俄乌冲突骤然升级!普京重大宣布 金价暴涨近153美元 油价飙升逾6%
lg
...
中美重磅!彭博专栏:特朗普贸易战曾让中国措手不及 但中国领导人这次准备好了
lg
...
金价惊人暴涨后技术面大变脸!FXStreet分析师黄金下周预测 这些因素恐引爆行情
lg
...
重磅!特朗普提名这位对冲基金经理为财政部长 将负责执行提高关税和减税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