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预见2023】天风证券宋雪涛:今年
中
国
经
济
将呈现渐进式弱复苏,A股结构性机会值得积极把握
go
lg
...
斯政策时间。 ● 对于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来说,我更倾向于是一种缓慢的渐进式弱复苏。复苏是毫无疑问的,但复苏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消费和地产都存在不确定性。 ● 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主动发力下,叠加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可能存在较多的期待, ● 价值股重点要关注可选消费、中高端消费。成长股则要关注基本面见底、受到政策支持、估值有望修复的行业。 当前海外是70年代的滞胀重演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宋雪涛: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最主要的是供应链、地缘政治以及国际关系导致了供给不足,进而带来了全球性的滞胀。 海外现在是70年代的滞胀重演,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2020年短缺的是劳动力,2021年短缺的是供应链,2022年短缺的是能源。 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技术效率下降,蛋糕不再变大。因为供给不足,资源的稀缺性就成了核心问题,谁掌握了资源,掌握了供应链,掌握了地缘政治,谁的货币就能创造信用,谁的资产价格就能坚挺。 在这个时代里,需求是次要矛盾。掌握了供给,货币会创造信用,需求自然差不到哪儿去,反之掌握不了供给,需求也好不到哪儿去。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做三件事,一是做蛋糕,靠科技;二是分蛋糕,靠财政货币化和反垄断;三是抢蛋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在这三件事上,货币政策都没有发言权。 导致供给不足有三大原因 金融界: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整体通胀水平正在快速增长。这种全球性通胀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的高通胀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宋雪涛:当前面临的全球性通胀很有可能是长期的,核心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宏观环境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已经不一样了,不再是低通胀和需求不足的凯恩斯政策时间,而是可能会长期存在的供给不足。 导致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技术进步放缓,导致全球资源的蛋糕难以继续做大,全球进入存量博弈时代;二是新冠加速了人口的减少,放大了劳动力不足的缺口,而核心服务需求则是具有黏性的;三是全球供应链的紊乱,无论是能源问题,地缘政治问题,还是去全球化趋势,供应链都会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还在积极建设近岸和友岸的供应链体系,增加系统冗余和战略储备,并且新的矛盾可能还在积累。
中
国
经
济
复苏是毫无疑问的,但面临三大挑战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 宋雪涛:
中
国
经
济
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 第一是预期转弱、信心不足。大疫三年叠加地产下行,给居民收入、消费意愿、企业投资信心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留下了疤痕。经济的好转首先需要企业敢投资、居民敢消费,这都取决于预期和信心的恢复情况。 第二是出口的下降。首先我觉得今年美国出现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是浅衰退,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在0.2-0.3%。目前没有感觉到在美国有根深蒂固的资源错配,无论是金融部门,还是居民部门,还是企业部门。但是去年出口的基数很高,今年的外需坏不到哪里去,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基数对出口的影响就会很重要,高基数会制约出口对今年经济的贡献。 第三是国际关系的变化。无论是俄乌之间,还在中美、中欧之间的摩擦,在今年仍然有不确定性,这种地缘政治的问题在存量博弈时代可能会更加频繁。 对于2023年的
中
国
经
济
来说,我更倾向于是一种缓慢的渐进式弱复苏。 首先复苏是毫无疑问的,无论从政策层面的表态,还是疫情放开以后的内生修复,都指向2023年
中
国
经
济
进入复苏阶段。 但复苏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消费和地产都存在不确定性。 从对海外疫后消费的研究来看,在第一波疫情过峰以后,后续疫情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要比第一轮小得多,放开后疫情从长期影响变成了短期冲击,因此疫情已经不再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而如果疫后居民部门的收入来源以劳动性收入为主,那么对消费复苏的反弹高度不宜太过乐观。如果收入是无偿收入,比如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或者资产增值带来的财富效应,这类收入的消费倾向往往更高。比如2020年和2021年美国消费猛增,原因是居民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天量财政转移。这部分收入被中低收入家庭用在了改善性消费,比如家电家具、消费电子,还有汽车消费等。但是中国居民过去三年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所得,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这些钱毕竟是辛苦赚来的,花起来也没有那么随意了。 所以虽然去年积累了比较多的超额储蓄,但对消费的转化成为还需要看结构。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三年增加的超额储蓄主要在高收入群体手里。而低收入群体的储蓄率最低,消费倾向最高,如果收入恢复的慢,那么整体消费反弹的高度不宜太过乐观。 地产的核心是需求。随着房住不炒深入人心,地产去金融化,房地产需求侧的销售和供给侧的投资,越来越回归到一个本质问题——我们每年到底有多少新增的商品房需求?这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市场供需再平衡后的位置。 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剥离掉了金融属性带来的投机需求之后,剩下的绝大多数是居住属性带来的真实需求。真实需求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刚性需求,对应了新增城镇人口,随着人口负增长、城镇化进程放缓,这部分需求会持续下降。第二类是改善需求,对应了存量的城镇人口的住房面积提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但斜率也在放缓。第三类是更新需求,和房龄有关,棚改以后,2030年以前这部分需求空间也不大。 这三类需求加起来看,去年房地产销售的断崖式下滑,既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一方面,去年销售的断崖滑坡有一些偶然性,未来下滑幅度会放缓。另一方面,未来3年地产市场真实需求整体还会下行,预计到2025年以后会企稳。就2023年而言,预计商品房市场大概率会企稳,比去年有小幅负增长,降幅明显收窄,但是反弹比较困难。 所以在房地产需求长期下行的阶段,融资政策放松只是加快了行业供给的出清,加速了供需再平衡,但是对于需求反弹的作用有限。因为长期潜在需求下行的趋势已经很清晰,小规模刺激没有用,大规模刺激的副作用更大,即使解决了短期问题,也给未来留下新的隐患。 不过,地产数据可能会和实际体感存在差异。对今年地产投资拖累最大的将是土地购置费,但这部分不计入GDP。而在保交楼优先的政策目标下,施工强度上升,反映在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的投资增速上,这部分是计入GDP的。因此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从去年的巨大拖累,变成今年的微弱贡献。 消费、投资为
中
国
经
济
稳增长蓄能加力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宋雪涛:第一是制造业。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产业政策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要求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具体来看,产业政策方面明确提到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及“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科技政策方面则提到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预计将会是2023年主要的发力点。这一点在地方两会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所以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主动发力下,叠加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可能存在较多的期待,预计有望维持7%以上的增速。 第二是消费。一方面,虽然消费回暖的程度还取决于政策支持的方式,以及是否会直接对中低收入群体发钱,但国内已经完成了第一波疫情的过峰,意味着接下来疫情不再是消费的主要约束因素,消费回暖的方向基本确定。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对消费的支持态度比较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地方政府也在地方两会、“新春第一会”中表现出了积极提振消费的意图。 财政政策或将较为积极 货币政策不会收紧,但进一步宽松的概率也不大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预计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宋雪涛:财政政策可能会比较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把对财政政策的要求从“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改为“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对赤字、专项债、贴息等财政工具提出了“优化组合”的要求,意味着今年的财政支出还会保持积极。主要是因为今年消费、地产的修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政策不追求强刺激,但在上半年还需要基建来承担平衡和托底的职能。预计赤字率有望提升到3.0-3.2%,政策性金融工具还有扩容的可能性。 货币政策可能不会收紧,但进一步宽松的概率也不大。去年,央行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实已经暗示了今年货币政策不会更宽松了,因为提到了 M2 的滞后性通胀,政策的担忧已经流露出来了。另外,宽货币的目的是宽信用。2022年信用没有宽起来,主要是因为信心不足。2023年,如果信心恢复了,信用创造的机制就恢复了,货币不需要那么多了。所以预计2023年流动性不会比 2022 年宽松,大体上流动性是会回到 2022 年 4 月份前比较偏中性的状态。 人民币汇率不会太弱,可能还是会保持小幅升值的走势,因为今年中国和海外经济周期又反过来了,
中
国
经
济
复苏,海外经济衰退。目前我们判断全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枢可能在6.7左右。 价值股重点关注可选消费、中高端消费 成长股的估值、基本面有改善空间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宋雪涛:总的来说,A股在今年初期可能是情绪改善,风险溢价回落,但最终的改善程度要看分子,同时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比较大。 价值股重点还是要关注可选消费、中高端消费。因为超额储蓄主要在高收入群体手里,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可能率先复苏,超额储蓄转化为高端可选消费,比如航空旅游、酒店餐饮、医疗服务以及奢侈品消费等。 成长股则要关注基本面见底、受到政策支持、估值有望修复的行业。因为今年宏观经济大概率是一个弱复苏的格局,所以价值股的表现可能并不会是一帆风顺,成长股也存在相应的机会。同时政策层面明确表示了对产业链、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所以成长股的估值、基本面也有改善的空间。 复苏的强度会制约资本市场的高度 但结构性机会仍值得积极把握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宋雪涛:2023年是疫情之后经济稳步复苏、市场主体信心缓慢修复的一年。随着疫情影响淡化,在“稳增长政策”的保驾护航下,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增速逐步上修。我们预计今年GDP会在去年低基数的情况下,实现5.5%左右的增速。其中,在线下消费场景修复、居民收入回升以及部分超额储蓄释放的背景下,消费有望实现8%左右的增长;土地购置费虽然会拖累房地产投资继续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但在“保交楼”等政策的作用下,影响GDP核算的建安设备投资有望保持1.5%左右的增长;另外,在政策的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在6%左右;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7%以上的增速。最后,出口则可能在-3%左右。 总的来看,尽管复苏的强度会制约资本市场的高度,但宏观基本面的方向向好,政策整体宽松回暖,但结构性的机会还是值得积极把握。
lg
...
金融界
2023-02-03
中国买家强势回归澳洲,今年预计将投资$48亿购房!澳网友炸开锅:“不能让他们买”
go
lg
...
资$48亿买房” 报道称,2022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了3%,是近40年来的最低增速,这使得许多中国人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找投资机会。 亚洲房地产网站居外IQI(Juwai IQI)表示,预计在2023年,中国买家将在澳洲房市投资48亿澳元,是2022年两倍。 这意味着本地投资者将面临更多竞争,但买家数量的增加或能撑起不断下跌的房价。 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买家会在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珀斯和黄金海岸这几个城市投资。 自去年5月工党胜选以来,澳中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中国最近恢复了团体出境游,并宣布将停止认证通过线上学习获得的学历,此举意味着在澳洲大学注册的数万名中国学生将需要在第一学期前来到澳洲,主要前往墨尔本、悉尼和布里斯班。 居外IQI的首席执行官Kashif Ansari表示:“这将是大部分中国人3年来首次有机会进入海外房市。” 澳洲仍是中国买家的首选地,而非美国和加拿大。 Plus Agency(在悉尼和上海均有公司)的Peter Li表示:“他们每天会收到5、6组中国买家的预约。” 许多人正在寻找住房,其他人则在寻找投资机会。 “楼花尤其受欢迎,因为他们可以先付定金,然后有充足的时间把钱转过来。” 虽然在抵达澳洲的数万中国学生中,大部分人将租房住,但也有很多富裕的家庭将为他们的小孩购买公寓。 澳洲国际教育协会的Phil Honeywood表示:“我们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中国学生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公寓。” 二,澳洲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原因 澳洲对中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年中国人口减少了85万,而澳洲增加了29.1万。 人口减少意味着房产需求减少,而人口增长意味着对现有和新房产的需求增加。 中国人口的下降趋势暂无结束的迹象,平均每名女性生育1.15个孩子,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澳洲的人口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保持增长。 这使得中国房产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降低,更多中国人进入澳洲房市,并将其作为一个安全的投资市场。 中国人口下降将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其他方面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人口学家、联合国人口司前司长Joseph Chamie说,这些影响也会对国外产生影响。 澳大利亚房地产对中国投资者有利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销售结构,大多数房产都是不是永久产权。 三,中国买家回归引发澳洲网友热议 新闻一出,广大澳洲网友明显坐不住了: “除非你是当地居民,否则你不应该买房子。” “一点也不傻。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人的,不是中国人或苏格兰人的。” “尽快修改法律,别让他们买地,我们都会后悔的。” “现在就在澳洲演变成住房危机之前修改法律吧! “澳大利亚人不允许在中国拥有房产。没有理由不反过来也一样。” 结语: 数万名中国学生、新移民的突然涌入,预计将导致悉尼、布里斯班和墨尔本CBD的租金在未来几周上涨约5%。 中国房产投资者的大举回归会否对独立屋和公寓的价格产生类似影响,还有待观察。 对于中国买家回归,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理性留言。
lg
...
澳洲亿忆网
2023-02-03
中国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 盘活社会资本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go
lg
...
效率,高质量、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助推
中
国
经
济
转型升级。 改革后多层次市场体系将更清晰 2018年11月,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首被提出,这标志着我国注册制改革进入启动实施阶段。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逾一年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2021年11月,北交所揭牌开始,同步试点注册制。 经过四年的试点,证监会指出,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规则总体认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行人、中介机构合规诚信意识逐步增强,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趋完善,市场结构和生态显著优化,具备了向全市场推广的条件。 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则是沪深交易所主板。证监会强调,改革后主板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相应的,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并与科创板、创业板拉开距离。这就意味着,主板改革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不仅涉及沪深交易所主板、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也涉及已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在制度规则层级方面,既有证监会规章、规范性文件,也包括证券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方面的业务规则,以及规则适用指引、业务指南等具体操作性文件。在规制内容方面,除了IPO,还有再融资、并购重组,也涵盖了交易、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在产品方面,不仅包括股票,还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优先股、存托凭证等。 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等 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改革在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等方面作出详细安排。证监会的职能也将有所转变,以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具体而言,审核注册机制是注册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此次改革证监会对发行上市审核注册机制做了进一步优化,即保持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不变,进一步明晰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职责分工,提高审核注册的效率和可预期性。同时,加强证监会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 同时,在主板交易制度改革方面,本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三种,一是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从主板实际出发,对两项制度未作调整。一是自新股上市第六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主要考虑是,从实践经验看,主板存量股票及新股第6个交易日起波动率相对较低,10%的涨跌幅限制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股票的定价需求。二是维持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 董登新指出,注册制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企业大开绿灯,注册制的包容主要是针对高成长性、高科技、具备较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 此外,在放管结合方面,证监会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在“放”的同时加大“管”的力度,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职,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在注册制下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制衡方面,证监会强调下一步将建立发行人廉洁承诺机制,深入推进中介机构廉洁从业建设。 董登新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信息披露的监管将成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严查严打证券违法犯罪,包括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和财务造假,这将是落实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一环。市场在强调市场监管和法治化的同时,也会逐渐淡化过去过度的行政干预,通过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让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未来的退市制度,也将会发挥更强的淘汰机制作用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lg
...
金融界
2023-02-03
梁杏:2023年港股市场投资机会
go
lg
...
心。同样的,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大家认可
中
国
经
济
向好发展的趋势方向,有了这个认可之后资金会做多中国,换取更多的人民币参与到股市当中。 4、如何看待港股科技的投资价值 主持人:如何看待港股当前的估值水平? 梁杏:我们以恒生指数为例,恒生指数的估值水平最大值为17.57倍,平均值为10.6倍,最小值是去年四季度的7.23倍,当前的估值是11.15倍,处于中等水平。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了,按照分位点来看,现在70.22%应该处于很高的位置了,怎么还是中等水平?其实这个分位点是按出现的时间加权计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平均值是10.6倍。大部分时间大约在10-12倍这个区域之间,加权之后分位点就变成了70.22%。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估值分位更高一些,可能也会遇到一些调整和波动,但拉长时间来看,预计仍有一定空间。 另外,从历史上看,会出现港股估值远远低于A股估值的特点,甚至在AH股都上市的同一家公司股票也会出现港股估值长期低于A股的情况,这是因为AH股中的港股长期处于折价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1/31 主持人:港股科技ETF(513020)从行业构成和重仓股上看具有哪些特征? 梁杏:港股科技ETF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第一大行业是生物医药相关,占比31.9%;第二大行业是软件与服务,占比23%,对应计算机、互联网;第三大行业是技术硬件与设备,占比13.7%,也包含了一些光伏设备在里面;第四大行业是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占比12.8%。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零售业、芯片和芯片生产设备等。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1/31 前十大重仓股包含腾讯控股、美团、药明生物、小米集团、快手、比亚迪、百济神州、中芯国际、理想汽车、京东健康。(仅供参考,不构成个股推荐) 主持人:我们知道港股科技的行业分布整体还是比较均衡的,那对于占比靠前的几个细分行业后续的投资机会,您是怎么看的? 梁杏:我们刚才提到港股科技里面包括生物医药、计算机、新能源车、芯片等等行业。具体来看: 1)我们比较看好生物医药行业在未来2-3年的表现。一方面,随着疫后经济基本面修复,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都会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后续的业绩还是值得期待的;另一方面,目前医药集采的力度相较之前有所降低,而且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也会边际减弱;最后,经过这两年的持续下跌,医药行业的估值已经非常低了,后续的空间也比较大。所以,整体来看,现阶段我们比较认可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2)计算机行业以及互联网平台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单从网民人数来看,我国触网的人数在10亿左右,总人口也就14亿,所以继续增长的速度有限。但是我们还是比较看好现有网民在互联网软件交叉使用,以及新APP出现后的一些发展机会。比如微信的用户也会使用支付宝对吧。 另外,我们也比较看好互联网科技研发的机会,后续可能还会跑出一些创新的黑马企业。所以整体来看,互联网板块依旧保持着成长板块的特性,可以期待互联网迸发出新的平台和商业模式。 3)新能源车行业基本面依然向好,但2023年可能会受到出口下滑的扰动,中间会有波动,长线依旧看好。 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无论是人均收入总值还是PMI在2021年下半年以及2022年全年整体趋势都是下行的,所以我们现在判断整个2023年海外很多国家的经济走势可能会继续下滑,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些影响。 4)芯片行业有三重周期,短周期是需求周期(2-3年);中期的创新周期大概是5-10年,例如4G时代到5G时代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需求,即便是没有新公司成立,老公司也需要加强研发的投入,这个投入主要体现在更改硬件,其中芯片的需求周期是5-10年;长期还有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周期,长线大概20-30年。 现在芯片正处于需求周期往下走,创新周期和自主可控周期往上走的阶段。因为防控的干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已经开始出现了下降,就会导致整个芯片的需求往下走。但是科技创新周期和自主可控周期都还是在的,所以我们经常说芯片产业是短空长多。 随着疫后经济逐渐复苏,如果修复的比较顺利的话,有可能下半年芯片的需求短周期就会起来,从而出现三重周期同步向上的趋势。 5、2023年配置思路 主持人:最后想请梁总分享一下,2023年我们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优先级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梁杏:2023年股票市场表现可能会比去年理想,可以适当增加A股或港股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一方面,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流动性支持充分。另一方面,政策方面有相对乐观的预期。 今年,信创产业可能会慢慢从政策预期转向基本面落地,有望成为全年主线,可关注软件ETF(515230)、计算机ETF(512720)。港股方面,可以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等品种。 建议今年适当回避债券资产,我们知道经济复苏与债市成反比,复苏过程中债市大概率表现不好,可以用银行理财、类固收以及货币基金等来替代。 另外,黄金通常与美元资产的表现成反比,2023年我们对于美元的预期是美有关部门会放缓加息甚至降息,所以也可以关注一下黄金基金ETF(518800)的投资机会。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3
美国加息超预期偏鸽,后市怎么看?
go
lg
...
紧,但节前复苏预期已有所交易,需要等待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实际信号,短期或维持震荡,可继续观察。感兴趣的投资者可继续关注黄金基金ETF(518800)、有色60ETF(159881)及矿业ETF(561330)。(详见《徐成城:经济复苏+加息预期放缓,矿业板块有望迎来修复?》) 海外流动性走向宽松对港股也构成一定利好。2月2日港股反弹,游戏、医药、科技板块尤为亮眼,游戏沪港深ETF(517500)涨2.29%,港股科技ETF(513020)涨1.02%。 数据来源:WIND 今年·1月国内基本面复苏超预期叠加海外加息预期下调带动外资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港股领涨全球主要市场,其中以互联网、汽车、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成长板块涨幅居前。国内外多重拐点出现显著提振投资者情绪的背景下,资金对港股关注度也有所提升;根据中信证券统计,2022年Q4沪深港通类基金管理规模有所上升,录得31601亿元,环比上升2.6%。虽然节后有所调整,但随着美国加息的实质性放缓、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未来消费复苏、盈利修复预期下,互联网成长领域+医药、游戏、地产等大消费领域等驱动下,港股或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可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但短期需警惕近期估值抬升较快带来的调整波动风险。 经过4年的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与规则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已经卓有成效,为资本市场打开增量空间。根据中金研究所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A股市场通过注册制上市的企业共1004家,总市值达9.6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例分别为19.8%/10.5%。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通过注册制上市的企业分别有504/413/87家,市值分别为6.8/2.8/0.09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研究所 本次注册制改革全面覆盖沪深交易所主板、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以及已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制度安排包括发行承销、交易、退市等各项基础制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上市条件(主板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限制等要求;设置 “持续盈利”“预计市值+收入+现金流”“预计市值+收入”等多套多元包容的上市指标)、改进主板交易制度(一是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优化审核机制(相关部门与交易所审核注册机制更加明晰)。此外还突出主板定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加速推进有望使得权益市场快速扩容,长期来看,为居民资产配置提供更多选择,居民资产有望持续向权益市场转移;证券公司的投行、信用、经纪等业务有望直接受益,支撑行业估值中枢上移。当前行业估值处在历史较低位,后续在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红利下,证券板块或有一定的估值修复动力。海外流动性充裕、国内经济复苏较快、政策扶植的背景下,市场交投情绪有望进一步回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继续关注证券ETF(512880)。 数据来源:WIND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3
中国投资者回来了!澳大利亚押注“
中
国
经
济
重振雄风” 煤炭、留学生与房产投资前景受益
go
lg
...
弱,这种权宜之计可能会逆转,”野村首席
中
国
经
济
学家Lu Ting表示。 如果是这样的话,回到中国的澳大利亚商界领袖可能想趁着太阳晒干草。 根据贸易商和船舶追踪数据,中国将在2月初接收至少两批澳大利亚煤炭,这是自本月早些时候取消自2020年实施非官方进口禁令以来的首次解冻。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和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唐·法雷尔(Don Farrell)将于下周举行虚拟会晤,届时将讨论贸易制裁解冻课题。 当前,煤炭贸易商将关注这些货物通过海关的难易程度,以寻找非正式禁令真正结束的迹象,并希望将更多的澳大利亚煤炭运往中国。
lg
...
秉哥说市
2023-02-03
2月3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好年。预计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和企业盈利增长的前景较好,看好中国股票投资领域中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因地制宜 农信社改革步伐提速 推进农信社改革频频出现在各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省份明确表示将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等。多地在监管指导下,因地制宜,积极进行差异化探索。专家分析,今年以来农信社改革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推出更多改革举措。 上海证券报 开年来减税降费政策连发 为助企纾困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力提效。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增强精准性针对性,及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 长三角港口见闻:新能源汽车出海忙 今年以来,汽车出口持续火热,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加速出海,特别是欧洲市场份额增长突出,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量市场。去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连续7年位居国内车企榜首。其中,欧洲成为上汽首个“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上市公司掀起投资热潮 百亿级扩产项目“多地开花”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依然是投资热点,从重庆到佛山,从曲靖到简阳,多个电池生产项目将上马,还有复合铜箔这样的先进产业即将投建。光伏产业也不遑多让,有公司一出手就给投资地带来了从原材料到硅片、光伏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手笔不可谓不大,龙头间的投资“碰撞”更是颇具看点。 盘点A股“百亿营收俱乐部”:半导体公司尤为亮眼 从细分行业来看,首次跻身“百亿营收俱乐部”的公司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含量较高,行业遍及半导体、锂电材料、光伏设备、医疗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此外,传统行业中,水电行业和重型机械行业各有1家公司时隔多年后,营收重新突破百亿元。 证券时报 北向资金创纪录买入A股 超配中国资产成共识 北向资金的动向和迫切程度并非无迹可寻。2022年末以来,在发达经济体频现衰退阴云之际,多个头部外资机构却纷纷调高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以及中国资产的上行空间。同时,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外资机构在近期更是发出了“三连击”:机构调研看多、研报观点翻多、真金白银做多。 大力推动稳外贸 业界建言增强政策针对性 专家表示,应指导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纺织品、服装、家具、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做到减税、降费与退税并举,加大现有助企纾困和跨周期调节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贸易调整援助,尽快改善贸易条件。 注册制发审制度迎变局 不会出现扎堆上市情况 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主板上市门槛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强化了板块大盘蓝筹的定位,与科创板、创业板拉开距离。同时,在上市节奏方面,预计仍将维持相对稳定的发行节奏,不会出现扎堆上市、短期新股供给大量爆发的局面。 6天6省市集中开工 各地新春开局拼经济热情高 兔年开局,河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等多省靠前发力,公布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清单。从各省项目目录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仍然是扩大投资的有力支撑。同时,各地新春开局即冲刺热情不减,密集举行省级集中开工仪式,力争为新年拼经济打好基础。 证券日报 中国证监会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召开 明确五大重点工作 强调统筹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 会议明确了2023年资本市场五大工作重点,包括全力以赴抓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更加精准服务稳增长大局,统筹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成效。 全面注册制改革扬帆起航 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驶向新征程 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将总结试点注册制经验,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本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在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各市场板块实行。其中,改革重中之重是主板,精简公开发行条件,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着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 1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4.7% 一季度触底回升可期 2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4.7%,较2022年12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虽然该指数在新年首月仍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落态势,但季节因素影响被业内看作是主要原因。综合来看,随着后续供需条件进一步改善,一季度物流触底回升可期。 多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超10% 重点项目“靶向精准” 地方两会往往被看作新一年各地经济工作的重要风向标。近期地方两会相继落幕,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有24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最低为3%,最高达13%。从中不难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今年各地主抓工作之一。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钟声:阵营对抗没有前途 互利共赢人心所向 本届美国政府到处拼凑“小圈子”,企图围堵中国,迟滞甚至阻碍中国发展。这种违逆时代潮流、制造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的做法,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担忧。即使在美国盟友中,也有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跟随美国盲目反华行不通,与美国对华政策保持距离、加强战略自主符合自身利益,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才是正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A股发行制度三十年演进:行政审核渐退 选择权交给市场 自1993全国统一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建立,开启了行政主导的审批制以来,先后经历了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三种股票发行制度的变迁。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既标志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逐步走向成熟,也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全新篇章。 消费电子寒潮下 数据中心成半导体厂商竞逐新“战场”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海量数据涌入,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传输,数据中心业务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增长点。”IDC亚太区研究总监郭俊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C、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疲软,而利润丰厚的服务器市场的增长有助于弥补PC芯片需求的下滑,从另一个方面推动芯片巨头业务方向的转变。 第一财经 旅游火爆之后 这些行业今年有望反弹复苏 研报认为,2023年有望实现困境反转的细分行业集中在地产链(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服务)、出行链(航空机场、旅游及景区)、大消费(酒店餐饮、服装家纺、互联网电商)及信创(软件开发、IT服务、计算机设备)、传媒(影视院线、游戏、广告营销)与半导体等。 光伏去年四季度业绩分化显著 或成今年利润格局演变前兆 2023年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仍是新能源行业的最大看点。目前看,产业链价格延续了去年大幅震荡的走势,硅料价格“雪崩”后大幅反弹,直面终端的组件厂能否多挣三五斗引人关注。 经济参考报 新能源车“压价竞争”何如“创新竞争”靠谱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新车型上市,车企对多元化、新兴消费需求的响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电动、智能、网联等领域技术的持续进步,大大提升了产品体验感,新技术“上车”会成为新的市场亮点,带动消费。 机构看好
中
国
经
济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增强 2023年人民币汇率以及A股强势开局。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累计升值超3%,连续3个月升值。在“真金白银”加仓布局人民币资产的同时,外资机构也纷纷表示,看好
中
国
经
济
前景,海外投资者普遍预计,
中
国
经
济
将在2023年率先复苏,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2-03
【预见2023】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低估值价值优于成长,新基建或成今年的经济增长亮点
go
lg
...
词。站在兔年大门开启时刻,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有哪些核心增长点值得关注?A股又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金融界《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核心观点: ● 疫情因素趋于影响力的边际钝化,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转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之下对美国甚至是全球经济引发的衰退担忧; ● 由于疫情影响等疤痕效应的存在,经济复苏难以一蹴而就,整体偏弱复苏的演绎,经济总量上预期不会有太大的亮点,更多是政策松绑再刺激的结构性复苏; ● 从内部而言,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供给冲击、需求疲软、预期不足;而外部,则需警惕美国高利率周期维持的时间长短,外围经济衰退带来的出口端的影响; ● 进入存量经济+存量流动性的环境,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确定性,本质上利好价值投资,风格上低估值的价值会优于成长; ● 在消费升级以及场景化消费回归的背景下,看好医美和创新药; ● 当前市场没有大的利空因素,良性的市场预期之下,节后预期维持修复节奏,在犹豫中前行,在震荡中盘升; ● 推荐阅读《乌合之众》,投资中保持独立判断和清醒认知,是每个投资人的必修课之一。 我们的关注点 应从加息周期转向衰退周期 金融界:浅析全球性通胀背后的原因。 余定恒:全球高通胀主要是基于新冠疫情和战争背景下对供应端的冲击叠加美联储的史诗级的放水。目前来看,经历2022年激进的加息进程,美国2022年12月份CPI的增长速度降至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的年率也降至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诸多迹象表明美国通胀开始出现降温的迹象。虽然全球性高通胀的局面是暂时的,但是通胀的估值中枢在抬升。虽然供给端在不断恢复,但全球回不到疫情以及战争之前的低价消费品时代。相对于通胀来说,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从加息周期转向衰退周期。 金融界:您认为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前景? 余定恒:世界范围内,疫情因素趋于影响力的边际钝化,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转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之下对美国甚至是全球经济引发的衰退担忧,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地缘政治,俄乌冲突正在加速撕裂全球化的纽带,过往几年展现出的逆全球化的趋势,世界范围内的阵营划分,包括对中国的经济围剿,地缘政治的全球对抗状态势必会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供给冲击、需求疲软、预期不足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
中
国
经
济
面临的挑战? 余定恒:2021年是中国的手术之年,从地产到教培,再到打击平台经济的无序扩张,按照历史的推演,2022年理应定义为“稳增长之年”,但是由于众多宏观变量的裹挟,中美,俄乌,诸如美联储史诗级的加息,诸如疫情的卷土重来等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2022年经济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值得乐观的是,2022年干扰经济增长的宏观变量都出现了相应的拐点迹象,所以着眼2023,不论是对于经济还是二级市场都应该要更加乐观一点,延续2022,稳增长依然是2023年政策的主色调,由于疫情影响等疤痕效应的存在,经济复苏难以一蹴而就,整体偏弱复苏的演绎,经济总量上预期不会有太大的亮点,更多是政策松绑再刺激的结构性复苏。 内部而言,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供给冲击、需求疲软、预期不足。供给端随着乙类乙管的实施逐渐迎来修复;需求疲软首先源自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绝对负增长背景下的长期需求不足,其次来自于三年疫情的疤痕效应,就业就收入复苏不达预期;信心及预期不足则需要政策面的刺激力度给够,重振企业家信心,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带动就业和消费端的回升。外部而言需要警惕美国高利率周期维持的时间长短,外围经济衰退带来的出口端的影响。 政策松绑刺激的结构性复苏 新基建或成2023年的经济增长亮点 金融界: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余定恒:经济在总量上不会有太大的亮点,更多是政策松绑再刺激的结构性复苏,比如地产松绑和平台经济等。消费是慢变量因素,从迫切性来看,基建可以形成资产,同时对于投资及产业的拉动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二十大反复提及要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和网络强国,从迫切性和收益性及政策导向来看,新基建应该会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的亮点。因此,今年上半年,新基建板块值得关注。 人民币汇率预期回归常态 6.5-7区间内震荡 金融界:新一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余定恒:在美联储正式进入降息通道之前,货币政策的发力空间不大,提振市场信心更多依赖财政政策刺激,政策部门应合理加大赤字,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汇率而言,短期看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长期看经济基本面情况。整个2022年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一度突破7.3的关卡,跌幅较大。随着加息进入拐点,同时
中
国
经
济
基本面逐步复苏,2023年人民币汇率预期回归常态,在6.5-7的区间内震荡。 低估值价值优于成长 看好保险、医美、新基建等板块 金融界: 2023年资本市场趋势预判,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余定恒:总的来看, 2023年一季度将呈现政策友好局面,偏不弱的震荡。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一年美国依然是高利率时代,美股的调整还将继续,国内的宏观环境将进入利率上行,社融下行的格局,货币政策整体发力空间不大,流动性趋于平稳,进入存量经济+存量流动性的环境,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确定性,本质上利好价值投资,风格上低估值的价值会优于成长。 在社会融资总额见顶、增速见顶回落、以及全社会资金价格见底回升的背景下,利好低估值的价值股,这个方向上我看好保险行业;在消费升级以及场景化消费回归的背景下,我看好医美和创新药,这主要跟人口老龄化有长期关系。在产业趋势和延续的维度上,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我还会布局一些今年有大量新品推出、未来有可能胜出的龙头公司。最后提一点,在政策友好的背景下,上半年可以关注新基建,如车联网板块。 犹豫中前行 震荡中盘升 未来三年可以更加乐观一点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余定恒:2022年是宏观变量裹挟的一年,中观的产业趋势难以对抗宏观的下行力量,主要的干扰因素有中美关系、疫情防控、美联储加息三大灰犀牛和俄乌冲突、国内重要会议两大黑天鹅。值得庆幸的是,这五大宏观变量都出现了边际的拐点,股票恰恰是预期的艺术,只要稍微一个拐点的出现,就能很好地释放上涨的动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宏观的干扰因素变少,2023年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着眼3年维度,国内的机会依然来自于休养生息大背景下的政策兜底,而风险点正是在有效内需疲软背景下政策力度的不足,今年两会可以作为很好的政策观察窗口,如果积极,则未来三年可以更加乐观一点。 当前市场没有大的利空因素,良性的市场预期之下,节后预期维持修复节奏,在犹豫中前行,在震荡中盘升。两会作为重要的观察窗口,3月中开始进入政策、基本面多重验证区间,隐含波动率预期上升,保持高位震荡。 金融界:请您推荐一本您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籍。 余定恒:《乌合之众》是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书,作为一本出版在100多年前的书籍,勒庞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是群体心理学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在个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之后,他的智力水平就会大幅度下滑。只有在情绪方面,群体的整体水平才会上升,而其他方面则与之相反,会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智商下降,独立人格丧失,就好像被群体的操作系统所接管一样,表现出这种群体的无意识。而群体只会干两件事:落井下石和锦上添花。我们常说,股价走势是市场的合力,落井下石对应杀跌,锦上添花对应追涨。股票市场运行特征也是典型的乌合之众。股票这一大众博弈的群体活动中,理性的力量永远无法战胜潜意识的掌控,在强大的趋势面前,内心的平静可以瞬间被攻破,所谓的理性力量在涨跌的诱惑中被击得粉碎,从而陷入追涨杀跌的韭菜行为特征。在投资中保持独立判断和清醒认知,是我们每个投资人的必修课之一。
lg
...
金融界
2023-02-02
星展中国被纳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
go
lg
...
与资源,推进绿色创新和绿色增长,为推动
中
国
经
济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据了解,星展银行已帮助多家内地企业完成可持续融资,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债券、社会责任银行承兑汇票、绿色贷款、绿色及可持续贸易融资、绿色存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内地企业及所在行业加速转型,迈向净零排放未来。截至2021年末,星展中国绿色信贷同比增长78.21%。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8日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内容是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地提供碳减排贷款,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3年1月,央行宣布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lg
...
金融界
2023-02-02
全面注册制时代开启!券商板块巨振,基金经理火线解读!医疗回暖顶流ETF连续4日“吸金”
go
lg
...
上,鸽派信号初露端倪。中信建投认为,在
中
国
经
济
复苏稳步回升和金融持续改革并加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叠加美国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继续加大流入A股趋势明显,内外资有望形成合力推动A股估值向上修复。因此,2023年市场震荡攀升仍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热点回顾及解读】 今日A股窄幅整理,截至收盘,沪指涨0.02%,深成指跌0.22%,创业板指跌0.44%,北证50跌1.78%。两市成交10259亿元,连续两日突破万亿关口! 北向资金继续“买买买”,但加仓势头有所放缓,今日全天净买入近27亿元,为连续第17日加仓! 从个股表现来看,今日A股市场共2311只个股上涨,2565只下跌,193只持平,赚钱效应好。 板块方面,消费、医疗回暖,半导体行业大涨,ChatGPT概念持续发酵;券商高开低走,军工、锂电池题材表现不振。 资金方面,电子、食品饮料、传媒、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主力净流入额居前,其中电子行业主力净流入22.14亿元高居首位。从近5日维度来看,计算机、有色金属、汽车为三大主力净流入额超百亿元的板块。 【ETF全知道热点盘点】今日重点聊聊券商、医疗两个板块主题的交易和基本面情况。 一、【券商ETF(512000)】 千呼万唤始出来,昨天盘后A股全面注册制官宣正式启动。但奇怪的是,今日券商股似乎并不领情,券商板块高开后迅速下跌,盘中持续弱势振荡,东方证券、国盛金控、国金证券均跌超4%,中信建投、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等跌幅居前,仅红塔证券等5股红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收盘跌逾2%。 热门ETF方面,一键跟踪券商板块行情的券商ETF(512000)高开低走收跌1.92%,盘中巨振近4%,但全天成交额超12.55亿元,继续大幅放量,交投激增近30%,最终险守10日均线。 面对情绪上的高开低落,大家也不要因为一日的走势所气馁,A股这样的场面其实数不胜数,理性客观的看待其实相对情绪反应更重要。 券商ETF(512000)基金经理丰晨成盘中火线解读到,A股市场历经30余年,发行制度经历了由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向注册制过渡的阶段。经过近4年的试点,注册制的相关制度与规则得到了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检验,各主体对注册制理念、制度、影响理解渐深,市场平稳运行,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经具备。截至2023年1月底,A股市场通过注册制上市的企业共1004家,总市值达9.6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例分别为19.8%/10.5%。 全面注册制改革是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上市发行制度上,实现了各板块的统一。 对券商投行业务而言,注册制下的主板上市条件更多元包容,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可缩短审核周期,有助于减少企业上市排队时间,提升发行效率。 全面注册制改革中短期对A股市场尤其是券商基本面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对市场情绪面的影响。我们测算了过往两次试点注册制消息公布后市场后续走势,可以看出市场在其后一个月、三个月都走势积极,券商板块的表现都较市场表现更优。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中泰证券认为,注册制制度建设里程碑事件,利好券商长远发展!总体上,全面注册制推出时点略超预期,制度内容基本符合预期,利好券商长远发展。当前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总量层面:经济复苏预期下市场偏好提升;政策层面:以全面注册制为起点,新制度建设周期逐步开启;估值层面:当前板块1.3倍PB, 近10年13%低分位。 资料显示,券商ETF(512000)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一键囊括49只上市券商股,其中前5大权重占比达43%,前10大权重占比达58%,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大资管”+“大投行”龙头齐聚;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吸收了中小券商阶段性高爆发特点,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二、【医疗ETF(512170)】 你方唱罢我登场。与高歌猛进后短暂休整“蓄力”的券商板块不同,医疗板块在连续多日调整后再度反弹上攻,显著回暖!CXO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康龙化成涨超4%,皓元医药涨近4%,博腾股份涨近3%。中证医疗指数收涨0.64%,日线二连阳。 热门ETF方面,两市规模最大医疗ETF(512170)早盘一度冲高涨近2%,随后震荡回落,午后维持窄幅震荡,最终收涨1.09%,全天成交额4.2亿元。行情数据显示,医疗ETF(512170)最新规模超183亿元,稳居两市规模最大医药医疗类ETF!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ETF(512170)已连续4个交易日连续获资金净申购,累计“吸金”超3亿元! 2022年调整年,医疗ETF(512170)持续获得资金大手笔加仓,2022年全年,医疗ETF(512170)基金份额增长超134.5亿份,位居所有主题ETF首位,震荡调整中持续获得资金加码。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2Q4以来,南北向资金共同加仓医药生物板块,其中以医疗设备、研发外包、药品及医疗服务板块最为明显。南北向资金的加仓突出医疗医药板块当下三大投资核心逻辑:医疗新基建、创新产业链及医药消费复苏。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已逐渐走出公共卫生防控带来的扰动与波折,当下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未来将围绕三大核心逻辑持续增长。 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医疗器械直接受益于公共卫生防护、医疗物资出口等需求,抗疫概念股合计18只,权重近4成,COVID-19检测概念12只;同时覆盖8只CXO龙头概念股。医疗服务概念则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高成长领域,具备长期国民级需求增长。 风险提示:券商ETF被动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7.6.29,发布于2013.7.15;医疗ETF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券商ETF、医疗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2-02
上一页
1
•••
871
872
873
874
875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一则传言暴拉中国股市!日元大破位,欧元本周跌麻了
lg
...
市场传闻中国下月有“大事”!中国股市突然大涨 究竟怎么回事?
lg
...
FX168日报:俄乌突传大消息!金价亚盘飙升25美元 日元暴涨近170点的原因在这
lg
...
普京政府突传一则超重磅消息!
lg
...
俄罗斯发动联合袭击、普京“放狠话”!金价短线急涨近12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3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2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3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