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洲控股上涨5.12%,报3.9元/股
go
lg
...
目和优质土地储备。公司在2018年荣获
中
国
房
地
产
百强企业和城市运营商品牌TOP20,2019-2020年连续被评为蓝筹地产企业,旗下酒店和物业公司也获得了多项奖项。 截至4月19日,中洲控股股东户数1.83万,人均流通股3.63万股。 2023年1月-12月,中洲控股实现营业收入76.21亿元,同比增长7.59%;归属净利润-18.45亿元,同比减少2412.74%。
lg
...
金融界
04-25 10:14
中
国
房
地
产
新消息!碧桂园人民币债券二次延期,首次本地违约得以避免
go
lg
...
,避免首次本地违约。 据知情人士透露,
中
国
房
地
产
开发商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获得了推迟支付三只人民币债券的批准,暂时避免其首次出现本地违约。碧桂园是
中
国
房
地
产
债务危机的最大象征之一。 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票据持有人本周完成将票息和本金分期付款延长至9月的投票。该公司已经错过3月12日至4月12日的最初付款期限。30个交易日的宽限期即将到期,如果债权人不同意延期,他们可能会宣布违约。 碧桂园去年已经出现美元债券违约,成为房地产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这场危机扰乱了金融市场,损害了经济。它的 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上个月房屋销售暴跌83%,加剧了现金短缺。 这是碧桂园第二次延期支付这三笔债券,这三笔债券是由其主要在岸子公司发行的。 根据之前的延期计划,该公司有义务在3月12日支付息票,并在4月12日支付其4.8%债券的2%本金分期付款。它还必须在3月17日为另一只债券支付息票和2%的本金分期付款。然而,这些款项都没有支付,从而触发了30个交易日的宽限期。 这家建筑商还计划从6月份开始支付另一笔在岸债券。 所有这些款项现在都将推迟到9月份支付。 该公司最近警告说,它将错过报告年度业绩的最后期限,导致其股票在香港停牌。 该公司还在与一名债权人向香港法院提交的清盘申请作斗争。第一次听证会定于5月17日举行,届时该公司将必须展示其离岸重组的进展,以抵御可能的清盘令。
lg
...
风起
04-24 19:16
商汤涨逾30%!港股连日强势回暖,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涨逾4%再创年内新高
go
lg
...
中国香港股票评级上调至超配,理由是尽管
中
国
房
地
产
和宏观形势令人担忧,但盈利仍表现强劲,称在MSCI中国指数的成份股中,消费和互联网行业比重居高,随着消费出现初步回暖迹象,业绩料有更佳表现。此外上周五,证监会推出5项惠港措施,支持港股表现,腾讯、美团等权重龙头有望受益于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吸引更多内地散户及资金投资。
lg
...
金融界
04-24 15:10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一季度收入达365亿元 同比上升14.4%
go
lg
...
遇与风险挑战并存。2024年第一季度,
中
国
房
地
产
行业依然延续下行筑底态势,成交低迷。但中央政府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推出一系列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凭藉稳健的财务状况和厚实的资源优势,集团有信心以稳健优异的经营绩效回报股东的信任。
lg
...
格隆汇
04-24 12:11
代建模式重塑地产市场,解读行业标杆绿城管理(9979.HK)的打法和优势
go
lg
...
产力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
中
国
房
地
产
业协会副会长、代建协会会长张亚东在近日的
中
国
房
地
产
代建峰会上强调,“代建商业模式既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也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代建行业的高速发展,充分印证了代建作为发展新模式、新质生产力的优越性。” 站在投资视角上,国家层面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为代建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同时也给投资者指引了一个具有潜力的投资方向。 作为标杆头部代建企业,绿城管理正是一个不错的观察样本。透过其近来最新的战略动作和成效,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家代建龙头的增长性所在。 1、代建行业是必然产物,长期增量空间十足 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代建模式的兴起不仅响应了市场的即时需求,更指明了房地产企业穿越周期的长期转型路径。 通过观察欧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房地产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房地产服务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单一开发商模式,向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代建模式的崛起,正是这一演进趋势的具体表现。 例如,在欧美市场,以“管理”为核心的轻资产运营服务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代建业务的市场渗透率在整体房地产服务市场中可达到20%至30%;在日本,三井、住友和三菱三大地产巨头通过代建等轻资产模式成功跨越经济危机的案例,对
中
国
房
地
产
企业在当前深度调整期中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借鉴这些国际经验,中国代建行业的增长路径已十分清晰,且拥有巨大增量空间。 在需求端,在“三大工程”持续推进以及“14号文”政策指引的双重驱动下,政府、国有企业以及资本方的服务需求显著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代建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投资公司的项目启动不足、保障性住房的筹建、城中村的全面改造、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的“保交楼”计划,以及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处理等。 例如,“十四五”期间计划筹建90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第三方机构预测,城中村的改造将有10亿平米左右规模。 更为重要的是,代建模式为地方政府、城投公司、央企、国企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通过代建,这些主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代建企业以其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管理,能够为项目提供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运营的全链条服务,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市场端,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收缩的背景下,代建行业飞速增长,尽显逆周期属性,同时也预示着其市场渗透率有望实现持续攀升,业内普遍预计代建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量级。 亿翰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代建行业整体新拓总建筑面积近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3%。这一显著的增长势头也吸引了近百家品牌房企纷纷跑步进入代建领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亿翰智库 累计中标的代建项目数量同样印证了代建行业的迅猛增长趋势。 克而瑞地产研究显示,2023年全年累计中标的代建项目数量达到了357个,同比增长50%。特别是在今年一季度,代建中标项目的数量达到了11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6%,创下了近年来单季度增量的新高。 从增长性的角度来看,中国指数研究院预测,代建市场规模在行业中的占比将以年均21.3%的速度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预计将由2021年的4.8%提升至2025年的12.5%,与当前欧美代建业务占比在20%-30%相比,如果以25%的平均值进行估算,国内代建行业的渗透率还有5.2倍的增长空间,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代建模式作为房地产业转型的新模式和新质生产力,能够保障开发规模,维持经济体量,保护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正逐渐成为
中
国
房
地
产
市场的稳定器,其长期增长性毋庸置疑。 那么,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如何快速适应新技术、新理念,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代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要求代建行业的从业者们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要有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我们不妨将视角进一步聚焦绿城管理。 2、把握行业脉搏,持续夯实成长确定性与领先优势 绿城管理凭借先发优势,在规模上已发展到了行业前列,持续保持房地产开发服务领域前列位,连续八年保持20%以上的代建行业市占率。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绿城管理的代建项目已布局全国29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122座主要城市,合约项目总建筑面积119.6百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7.9%。 当然,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背后必然离不开绿城管理前瞻性的眼光和及时的战略调整。 首先,绿城管理顺应行业形势变化,持续优化多元客户结构,不断深化政府、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业务机会。 财报显示,2023年新拓代建项目建面中,政府、国企和金融机构委托方的占比高达74.7%。若按合约项目建面测算,政府、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占比分别为 26.8%、34.2%、31.7%、7.3%。不仅反映了绿城管理在各类客户中的均衡发展,也揭示了其在关键市场领域的深入渗透。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住宅开发扩展到产业园区、公租房、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未来社区、市政配套、商业、酒店和办公室等多元化业务。这种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展示了绿城管理在市场变化中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绿城管理还结合多元化的客户结构与全国化的业务布局,推动商业模式升级,率先应用信息化工具,扩展代建业务内容,致力于打造平台型企业。 具体而言,公司对代建业务进行了深入的拆解和重构,将代建服务细化为6大步骤和23个关键触点,形成了独特的“M登山模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保障。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同时其通过“绿城M”APP的推广使用,还成功简化了经营决策流程,优化了考评机制,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人均效能。这种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B端客户的经营兑现度,也通过“M确幸社区”为C端客户打造了美好的生活场景,实现了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在构建平台型企业的过程中,绿城管理不仅注重内部资源整合,还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机会。公司推出的“百川计划”旨在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引进城市合作人,吸引优秀团队和优质代建项目,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现到财务数据上,稳健增长的业绩表现足以验证绿城管理商业模式及各战略举措的正确性和成长性,更彰显了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释放和成长潜力。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新拓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营收与利润持续提升,实现营收33.02亿元,同比增长24.3%,归母净利润为9.7亿元,同比增长30.8%,保持了代建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拥有充沛的现金储备。截至2023年末,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高达9.55亿元,同比增长31.8%,现金流的强劲增长为其持续投资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财务保障。现金及等价物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5.8%,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财务安全性和灵活性。 在股东回报方面,绿城管理维持高派息政策,每股末期派息0.4元,叠加每股特别派息0.1元,对应派息率约100%,展现出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的信心。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3、小结 如今,在代建行业标准化、多元化的趋势下,绿城管理不论是在规模扩张、市场份额提升,还是在业务拓展方面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新的成长潜力。相信随着盈利能力不断释放,市场也将会给予其新的认可和价值评估。 同样,近期多家券商机构也对绿城管理的增长给出了积极预期,如已有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招银国际、海通国际、中金公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给予公司“买入”、“跑赢行业”等评级,我们对其或许应当抱有多一些关注。
lg
...
格隆汇
04-24 10:03
代建模式重塑地产市场,解读行业标杆绿城管理(9979.HK)的打法和优势
go
lg
...
产力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
中
国
房
地
产
业协会副会长、代建协会会长张亚东在近日的
中
国
房
地
产
代建峰会上强调,“代建商业模式既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也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代建行业的高速发展,充分印证了代建作为发展新模式、新质生产力的优越性。” 站在投资视角上,国家层面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为代建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同时也给投资者指引了一个具有潜力的投资方向。 作为标杆头部代建企业,绿城管理正是一个不错的观察样本。透过其近来最新的战略动作和成效,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家代建龙头的增长性所在。 1、代建行业是必然产物,长期增量空间十足 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代建模式的兴起不仅响应了市场的即时需求,更指明了房地产企业穿越周期的长期转型路径。 通过观察欧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房地产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房地产服务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单一开发商模式,向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代建模式的崛起,正是这一演进趋势的具体表现。 例如,在欧美市场,以“管理”为核心的轻资产运营服务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代建业务的市场渗透率在整体房地产服务市场中可达到20%至30%;在日本,三井、住友和三菱三大地产巨头通过代建等轻资产模式成功跨越经济危机的案例,对
中
国
房
地
产
企业在当前深度调整期中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借鉴这些国际经验,中国代建行业的增长路径已十分清晰,且拥有巨大增量空间。 在需求端,在“三大工程”持续推进以及“14号文”政策指引的双重驱动下,政府、国有企业以及资本方的服务需求显著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代建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投资公司的项目启动不足、保障性住房的筹建、城中村的全面改造、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的“保交楼”计划,以及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处理等。 例如,“十四五”期间计划筹建90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第三方机构预测,城中村的改造将有10亿平米左右规模。 更为重要的是,代建模式为地方政府、城投公司、央企、国企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通过代建,这些主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代建企业以其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管理,能够为项目提供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运营的全链条服务,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市场端,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收缩的背景下,代建行业飞速增长,尽显逆周期属性,同时也预示着其市场渗透率有望实现持续攀升,业内普遍预计代建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量级。 亿翰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代建行业整体新拓总建筑面积近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3%。这一显著的增长势头也吸引了近百家品牌房企纷纷跑步进入代建领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亿翰智库 累计中标的代建项目数量同样印证了代建行业的迅猛增长趋势。 克而瑞地产研究显示,2023年全年累计中标的代建项目数量达到了357个,同比增长50%。特别是在今年一季度,代建中标项目的数量达到了11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6%,创下了近年来单季度增量的新高。 从增长性的角度来看,中国指数研究院预测,代建市场规模在行业中的占比将以年均21.3%的速度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预计将由2021年的4.8%提升至2025年的12.5%,与当前欧美代建业务占比在20%-30%相比,如果以25%的平均值进行估算,国内代建行业的渗透率还有5.2倍的增长空间,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代建模式作为房地产业转型的新模式和新质生产力,能够保障开发规模,维持经济体量,保护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正逐渐成为
中
国
房
地
产
市场的稳定器,其长期增长性毋庸置疑。 那么,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如何快速适应新技术、新理念,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代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要求代建行业的从业者们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要有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我们不妨将视角进一步聚焦绿城管理。 2、把握行业脉搏,持续夯实成长确定性与领先优势 绿城管理凭借先发优势,在规模上已发展到了行业前列,持续保持房地产开发服务领域前列位,连续八年保持20%以上的代建行业市占率。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绿城管理的代建项目已布局全国29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122座主要城市,合约项目总建筑面积119.6百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7.9%。 当然,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背后必然离不开绿城管理前瞻性的眼光和及时的战略调整。 首先,绿城管理顺应行业形势变化,持续优化多元客户结构,不断深化政府、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业务机会。 财报显示,2023年新拓代建项目建面中,政府、国企和金融机构委托方的占比高达74.7%。若按合约项目建面测算,政府、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占比分别为 26.8%、34.2%、31.7%、7.3%。不仅反映了绿城管理在各类客户中的均衡发展,也揭示了其在关键市场领域的深入渗透。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住宅开发扩展到产业园区、公租房、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未来社区、市政配套、商业、酒店和办公室等多元化业务。这种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展示了绿城管理在市场变化中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绿城管理还结合多元化的客户结构与全国化的业务布局,推动商业模式升级,率先应用信息化工具,扩展代建业务内容,致力于打造平台型企业。 具体而言,公司对代建业务进行了深入的拆解和重构,将代建服务细化为6大步骤和23个关键触点,形成了独特的“M登山模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保障。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同时其通过“绿城M”APP的推广使用,还成功简化了经营决策流程,优化了考评机制,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人均效能。这种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B端客户的经营兑现度,也通过“M确幸社区”为C端客户打造了美好的生活场景,实现了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在构建平台型企业的过程中,绿城管理不仅注重内部资源整合,还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机会。公司推出的“百川计划”旨在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引进城市合作人,吸引优秀团队和优质代建项目,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现到财务数据上,稳健增长的业绩表现足以验证绿城管理商业模式及各战略举措的正确性和成长性,更彰显了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释放和成长潜力。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新拓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营收与利润持续提升,实现营收33.02亿元,同比增长24.3%,归母净利润为9.7亿元,同比增长30.8%,保持了代建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拥有充沛的现金储备。截至2023年末,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高达9.55亿元,同比增长31.8%,现金流的强劲增长为其持续投资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财务保障。现金及等价物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5.8%,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财务安全性和灵活性。 在股东回报方面,绿城管理维持高派息政策,每股末期派息0.4元,叠加每股特别派息0.1元,对应派息率约100%,展现出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的信心。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3、小结 如今,在代建行业标准化、多元化的趋势下,绿城管理不论是在规模扩张、市场份额提升,还是在业务拓展方面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新的成长潜力。相信随着盈利能力不断释放,市场也将会给予其新的认可和价值评估。 同样,近期多家券商机构也对绿城管理的增长给出了积极预期,如已有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招银国际、海通国际、中金公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给予公司“买入”、“跑赢行业”等评级,我们对其或许应当抱有多一些关注。
lg
...
格隆汇
04-24 10:03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已经势在必行:全球化带来什么,去全球化就会带走什么
go
lg
...
至今仍是中国政策的重要特征。 但如今,
中
国
房
地
产
业的大幅下滑,再加上巨大的债务负担,已经削弱了任何投资抵消的效力,大大降低了反周期政策可能带来的好处。这就把重点完全放在了中国消费者身上。 如图 3 所示,家庭消费占中国经济的比重过低,早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罪魁祸首是缺乏全面的社会安全网;退休和医疗保障尤其不足。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老龄化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受恐惧驱使的预防性储蓄,而不是自由支配的消费。在这一紧迫挑战得到解决之前,消费不足和储蓄过剩的现象将持续存在。 此外,中国深陷困境的房地产市场,为这一态势增添了新的因素,房价下跌和家庭财富减少加剧了经济脆弱性,从而阻碍了私人消费。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将继续阻碍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对于一个急需新增长点的经济体来说,这一结果尤其令人担忧。 中国国内消费的滞后与政府对中国经济状况的官方立场不符。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在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5.2% 的增长中,最终消费支出估计贡献了 4.3 个百分点,占 80% 以上,几乎是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的 1.5 个百分点的三倍。 这些数据描绘了一幅以消费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长图景,其强劲程度令人惊讶。与我所描述的中国消费不足的差异,主要是技术性的,可追溯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国际标准,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 注: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这是一个由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标准,用于指导各国如何编制和报告国民经济的统计数据。这个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统一的、国际间可比较的会计准则,帮助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表现。 国民账户体系,将最终消费视为家庭消费加上企业和政府单位等 “更广泛群体 “消费的总和。根据最新数据,后两类消费占2022年中国GDP的比重约为16个百分点,这使得基于国民账户体系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22年预计达到53.2%,远高于家庭部门的37.2%。 因此,当中国政府夸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优势时,我们必须明白,他们所使用的国民消费指标比我所使用的要宽泛得多。我只关注家庭最终消费支出,这是中国经济中长期疲软的一个部分,但仍然是推动早该实现的、而且日益紧迫的再平衡最主要的因素。 消费者主导经济再平衡的论点已经深入人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与中国进行的第四条磋商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的家庭储蓄率(2022 年约为 33%)与全球家庭储蓄率的中位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约为 12%),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可能反映了资产价格所承受的压力,包括房屋,但也包括正在经历三年熊市的股市。 注:IMF的第四条款咨询(Article IV consultation)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其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常规经济评估。根据IMF的规定,每个成员国都需要定期接受这种咨询,通常是每年一次。在这个过程中,IMF的经济学家会对成员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审查,评估经济政策的适当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 GDP 的 8%,处于可比国家的低端,是日本的一半。因此,IMF得出结论:”扩大社会安全网的措施,将减少家庭对预防性储蓄的需求,对于再平衡至关重要。” 随着地缘政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饱受债务困扰的
中
国
房
地
产
市场持续低迷,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 增长前景可能取决于生产力 不过,即使消费者主导的经济再平衡在未来几年无法实现,也并非全盘皆输。在这种情况下,以生产率为基础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方案将更加突出。 经济学理论明确指出,要在工人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保持 GDP 的稳定增长,就必须从每个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附加值,这意味着加快生产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力对于中国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同样重要。经济学家指出了生产力增长的几个主要来源,包括技术、人力资本投资、研发以及国家产出结构的产业间转移。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之父罗伯特·索洛说得最好,他把生产率看作是技术进步的 “剩余 “代表,是在考虑了劳动力和资本对产出的实际贡献之后的结果。 保罗·克鲁格曼在 1994 年发表在《外交事务》的一篇著名文章中,将索洛的增长核算框架付诸实践,强调了 “汗水与灵感 “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区别。克鲁格曼对 1997-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发出了先知先觉的警告,他认为,快速增长的东亚四小龙的成功最终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们的成功是建立在 “追赶式 “增长的基础上的,而这种增长是通过建设新的产能和把工人从低生产力的农村地区带到高生产力的城市来实现的。 他总结说,这些经济体未能贯彻索洛生产率残差中蕴含的天才灵感。 中国政府在考虑如何提高生产率时,应该吸取这些教训。可以说,中国已经将 “汗水 “这一概念发挥到了极致,从建立在人口快速增长、前所未有的城市移民,以及对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基础上的发展模式中获益匪浅。 但汗水的局限性日益明显:据联合国估计,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在 2015 年达到顶峰,到 2049 年将减少近 2.2 亿。此外,中国的城市化率已接近 70%,开始趋于平稳,而投资总额占 GDP 的比重仍然非常高,超过 40%。 鉴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现在必须从 “出汗 “转向 “出灵感”,这凸显了生产率在塑造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方面可能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消费者主导的经济再平衡仍然令人失望的情况下。 事实上,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生产率增长不足的危险,并越来越重视避免出现日本那样的情况。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淘汰非生产性的 “僵尸 “企业,提高存活企业的生产率,同时还强调以技术为主导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产业升级。 虽然实现以生产率为主导的增长是这些努力的目标,但中国决策者现在却以一种略有不同的方式来阐述这一目标,即习近平强调的以 “新生产力 “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国家媒体将此称为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今年 2 月,习近平将新生产力定义为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为核心指标,通过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形成的生产力”。 无论如何表述,关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都是我喜闻乐见的。在去年的中国发展论坛上,我强调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难题(如图 4 所示,自 2011 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对结构再平衡成败的至关重要性。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表明,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很可能是连续失去几十年增长的关键所在。 要扭转这一趋势并非易事,尤其是目前中国经济更多地依靠生产率较低的国有企业的支持,而生产率较高的私营企业的 “动物精神 “仍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但习近平直面这一问题是正确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对中国应对最终的增长挑战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汗水到灵感的转变。 中国的政策挑战 我并不是轻率地提出这种更为谨慎的观点,也因此受到了不少批评,尤其是那些长期持有偏见的美国政客和他们的媒体同僚,他们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批评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看法。凯恩斯曾谦逊地说过:”当事实发生变化时,我就会改变我的想法。” 这句话经常被人称道(虽然并不正确)。毫无疑问,围绕中国经济的事实已经发生了变化。 直到最近,我的中国朋友们还比较乐于讨论中国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债务、人口结构变化和日益加剧的通货紧缩风险,是否与长期困扰日本的问题相似。鉴于日本未能解决严重的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结构性和体制性基础,是导致其长期萎靡不振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些同样的担忧在今天的中国也引起了反响,因此我们应该问一问,中国经济是否可能陷入类似的陷阱。 此外,扭转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趋势,符合我提出的再平衡框架和习近平最近的政策言论。 归根结底,这不是学术研究。只描述问题而不提出解决方案是徒劳的。本着这一精神,最后我将从中国再平衡的角度来评估中国当前的政策战略,并提出三个初步结论: 首先,中国政府需要更加开明的政策来应对严重的增长挑战。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所依赖的所谓 “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虽然必要,但并不充分,而且与中国在过去金融危机后成功运用的工具包过于相似。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似乎再次诉诸于大量注入现金的粗暴手段,以解决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和股票市场的重大混乱。但这些措施可能不足以抵消强大的结构性阻力,也无法推进经济再平衡的目标,这表明今年 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面临下行风险。 其次,短期的反周期策略,无法有效解决阻碍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外部压力和滞后的家庭消费使中国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中长期增长目标。习近平最近对 “新发展模式 “中 “新生产力 “的关注,以及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提高生产力的供给侧举措,都令人鼓舞。 但是,鉴于中国近来全要素生产率的下滑趋势,生产力方面的挑战对中国来说尤为严峻。因此,中国的经济领导人必须对中国的政策设计与全要素生产率泥潭之间的分析和实证联系,加深基于模型的评估。 最后,现在是中国政府改革社会安全网的时候了,以此来启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再平衡。目前,在李强报告的 “2024 年主要任务 “清单中,加强社会服务的排名太靠后,仅列第十位。重点需要从固守数量,提高全国医疗保健和退休计划的参与率,转向通过增加这些计划提供的福利来提高福利计划的质量。 只有这样,老龄化人口的过度储蓄才能被消费倾向的提高所取代。 遗憾的是,中国最新的政策措施,如 “无忧消费 “计划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都比较模糊,而且只着眼于短期。这些刺激措施不太可能促进家庭消费的长期增长,从而提高其在 GDP 中的超低份额。 实现经济再平衡的道路,一定是直通中国消费者尚未开发的潜力。 考虑到灵感赤字最终导致东亚经济增长奇迹崩溃,中国决策者必须抓住时机。根深蒂固的反周期政策思维与中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格格不入:通货紧缩的风险日益加剧,而人口迅速老龄化与严重的生产力问题之间的致命互动又加剧了这一风险。 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回到早先促进创新动物精神的努力上来。这就意味着要停止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法规,这些法规扼杀了曾经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削弱了企业和工人的信心。 但中国的政策议程不能孤立地制定。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其他国家密不可分,而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依赖中国。中美冲突——迄今为止只是一场贸易和科技战争,但新冷战的苗头已初露端倪——对中国的国内政策目标构成了重大威胁。 解决冲突必须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当务之急,并且需要一个新的基于信任的接触架构,就像我在《意外的冲突》一书中提出的那样。 大国的最佳状态是奋起应对严峻挑战。今天的中国正是如此。要想鼓起勇气,重拾过去改革者成功的想象力,就必须采取更广泛的经济管理方法。 关于作者:斯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是耶鲁大学教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著有《不平衡》(Unbalanced: 美国与中国的依存关系》(耶鲁大学出版社,2014 年)和《意外的冲突》(Accidental Conflict: 美国、中国和虚假叙事的冲突》(耶鲁大学出版社,2022 年)。
lg
...
加美财经
04-24 06:35
会员
一个被忽视的黑马赛道
go
lg
...
性最弱,估值也最低。 02 最近十年,
中
国
房
地
产
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2015年新一轮政策刺激之后,2016年地产景气度非常高,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大增22%以上。 2018年,地产销售增速已经滑落至1.3%,当年万科喊出“活下去”的悲壮口号。 2020—2021年,虽然仍在疫情期间,但由于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地产销售仍然维持小幅增长态势。 2022年,楼市调转船头,出现历史性拐点,当年销售面积大幅下滑逾24%。后来,疫情放开至今,地产销售依然承压下跌。 2021-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整整少6亿平方米,累计减少35%。这个减量规模不小,并且地产销售还尚未触底。从卖出商品房到产生家电需求,中间会有1-2年的滞后效应。 以空调为例。2023年中国空调销售量为1.7亿台,同比增长11.2%。其中,内销9959.7万台,同比大增13.8%。如此靓丽表现跟地产疲软的销售表现截然不同,主要原因就是卖房与卖家电有时滞效应。 不过,存量更新需求在政策驱动下,有望对冲新增需求的放缓。今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强调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紧接着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要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2年,内销量减少竣工增量,得到冰箱、洗衣机、彩电更新需求为3039万台、2949万台、2842万台,占内销出货总量的56%、53%、83%。本轮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有望加快释放更新需求。 从国内需求维度看,从2024年开始,几大家电巨头相较于过去会有愈来愈明显的增长压力,尽管更新需求量也比较大。尤其是格力,业务单一,压力会更大一些。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家电还有海外业务这条增长曲线,可以适度对冲国内业务。我们大胆设想,倘若家电没有海外这条线,恐怕会跟现在的水泥、防水、建材、家居一样失去业务增长想象力,估值也会越来越便宜。 美的是全球化最早的家电巨头,2014年海外营收占比高达35%。后来,海外仍然有所提升,2023年占到41.6%。海尔海外成长性很好,2014年海外占比仅12%,2023年已经提升至51.9%。海信2023年海外占比为32.6%,跟过去十年变化不大。格力全球化是最差的,2022年海外占比仅12%,2016年还曾占比15%。 中国家电巨头凭借着完善供应链、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迭代能力,在全球市场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综合竞争力。2019-2023年,国内白电在南亚东南亚、拉美保持着连续5年的增长,前者出口金额从243亿元增长至322亿元,后者从119亿元增长至206亿元。 欧洲地区除2022年略有下滑外,其余年份也都保持着增长态势。美国地区最近两年略有下滑,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另据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电全球制造份额已经达到44%,自主品牌不足20%(含收购),可见未来还有不小市场份额的增长空间。 除此之外,家电巨头们还有多元化业务增长逻辑。比如,海尔走的是与家电相关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布局商用冷柜、商用冷藏等业务,海信则通过并购日本三电进军汽车空调业务,美的则走的非家电多元化之路,在机器人、电梯、医疗器械、新能源零部件等进行扩张。 不过,多元化业务相较于营收规模庞大的家电主营业务占比过小,比较难成为未来主要增长引擎。 03 对国内家电行业,北向资金向来比较看好,重仓合计持有1729亿元,占行业总市值10%,占北向总市值的9.5%。其中,美的持仓市值993亿元,仅次于贵州茅台位列所有重仓股第二名,持仓占比亦高达20%以上。此外,还分别持有格力、海尔、海信为255.6亿元、175亿元、21.8亿元。 从外资持仓规模来看,散户投资者并不用太过担心家电巨头们因地产持续下滑进而冲击业绩基本面,因为海外市场还可以攻城略地,提供了不小增长空间。 当然,家电也要区别来看,格力业务基本盘在国内,且主要锚定在空调上,未来增长压力颇大。海信、美的、海尔增长要相对略好一些。 不过,很现实的是,国内家电巨头们基本已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未来潜在回报率理应更低一些。并且,近两年估值整体修复了不少,也需警惕回撤风险。(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4-23 18:57
雪上加霜!中国钢铁内需萎靡 拜登欲提高关税至25% 多国已加入“抵制”行列
go
lg
...
的钢铁出口潮正激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中
国
房
地
产
市场的萎靡不振导致国内钢铁需求锐减,从而推动了钢铁出口的激增。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中国在第一季出口了近2600万吨钢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 其中,出口到埃及在第一季增长了9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出货量增长了81%。如今,后者已是中国钢铁的第三大目的地,仅次于越南和韩国。 尽管东亚仍是主要市场,但对印度、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出货量正迎头赶上。 全球贸易摩擦“一触即发” 尽管美国几乎不从亚洲最大经济体进口钢铁,但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强力呼吁,对某些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中美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非唯一一个抵制这种做法的国家。 根据Kallanish Commodities的数据,第一季钢铁出口到巴西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到哥伦比亚和智利的出货量,分别上升了46%和32%,促使这三个国家正在制定贸易措施来应对这一冲击。 智利钢铁生产商Cap SA在政府对一些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后,撤销了关闭工厂的决定。 产能过剩 中国自2019年以来每年生产约10亿吨钢铁,但过去一年建筑活动的急剧下滑让钢厂陷入困境。#
中
国
房
地
产
危机# 许多钢厂已经从生产建筑材料如钢筋的产品转向生产热轧钢卷,原因是这些产品能在其他行业以及海外找到了更多的买家。 钢铁分析师还表示,中国热轧钢卷的出口受到了一种税务漏洞的推动允许中国交易商削减增值税支付,并提供更便宜的出口报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高级官员上周呼吁打击非法出口,但没有针对细节详细说明。
lg
...
marsh
04-23 16:07
腾讯控股2日涨逾9%,重站上330港元,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午后继续攀升涨超4%!
go
lg
...
中国香港股票评级上调至超配,理由是尽管
中
国
房
地
产
和宏观形势令人担忧,但盈利仍表现强劲。称在MSCI中国指数的成份股中,消费和互联网行业比重居高,随着消费出现初步回暖迹象,业绩料有更佳表现。 此外上周五,证监会推出5项惠港措施,支持港股表现,腾讯、美团等权重龙头有望受益于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吸引更多内地散户及资金投资。 国泰君安表示,考虑到当前已有的部分领域的政策支持以及腾讯等公司的回购,互联网偏低的估值和过度悲观的风险溢价将迎来较大修复。此外,互联网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在AI领域的投入并取得有效进展,盈利预期有望改善。 布局工具上,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权重股汇聚腾讯控股、美团、小米集团、快手等不同互联网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其中持仓腾讯控股、美团、小米集团、快手、京东健康权重近70%,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0%,龙头属性突出。 风险提示:港股互联网ETF被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6.12.30,发布于2021.1.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4-23 13:57
上一页
1
•••
48
49
50
51
52
•••
20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重大决定引爆行情!美元大跌70点 金价短线巨震26美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特朗普重大宣布震惊市场!比特币猛烈反弹9.8万、黄金2717持稳上行 普京作战惊传“巨响”
lg
...
黄金突然大变脸!中东传重要停火消息 金价日内大跌逾17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中国准备应对特朗普60%-100%关税!德勤分析师:中企“海外并购”活动可能突然激增
lg
...
黄金开盘大行情!金价急跌后飙升近30美元 伊朗突传重要消息 两张图看黄金技术前景 投资者如何获利了结?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0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5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