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东方证券:给予博威合金买入评级,目标价位22.26元
go
lg
...
利空间有望提升。公司受益于美国对中国在
东
南
亚
光伏组件企业的关税豁免政策,加上硅料价格下跌,组件利润空间修复,我们预计新能源板块业绩在未来1-2年增长确定性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0、1.06、1.35元,参考同行23年21X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22.26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光伏组件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假设变动影响测算结果风险、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国海证券杨阳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0.78%,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6.5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1.22。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3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2.08。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博威合金(601137)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该股好公司指标3星,好价格指标2.5星,综合指标2.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1-11
1000万中国人或将赴泰!泰国副总理亲自迎接中国旅客 泰铢一骑绝尘成亚洲最佳货币
go
lg
...
旅游业,包括在疫情前严重依赖中国游客的
东
南
亚
。 Vittayanuntapornkul已经额外雇佣了会讲中文的人和司机,带领游客游览清迈著名的Doi Suthep寺庙、瀑布和山区景观。 上个月宣布取消隔离后,在线旅游网站的预订和搜索量立即出现激增。去哪儿网平台表示,其航班搜索量在15分钟内增长了7倍,泰国、日本和韩国是最热门的目的地。 周一,泰国迎来中国放开新冠防控措施后第一批游客,伴随着鲜花和礼物,3名泰国内阁部长由副总理率领亲自前往接机,并为中国旅客送上兰花花环及口罩等伴手礼。此举显示中国游客对于泰国这个旅游大国的重要意义,外国游客中,中国人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周一的这个航班来自厦门。 机场迎候大厅里,中国游客收到花篮和礼品袋。悬挂的欢迎横幅上写着:“中泰一家人”,“神奇的泰国永远欢迎我们的中国家人”。 (来源:泰国头条新闻) 一名中国游客说,“感觉很好,感受到泰国人民的好客之情,以礼物欢迎我们”。问他来泰国干什么,他说,“吃!玩!欣赏泰国的文化。” 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在机场对记者们说,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游客人数在持续增长,“对泰国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好迹象,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以及其它机会”。 阿努廷透露,据泰国公共机场有限公司预计,2023年赴泰中国旅客人数将达到700万至1000万人次。 首批抵达泰国的叶子对红星新闻记者描述了她走出飞机舱门时看到的画面,她说:“我出来的时候,看到有非常多的媒体记者,摄像机非常多,还有一些穿警服或制服的人。有的记者采访了下飞机的小朋友。” “副总理给了我一个花环,他还给了其他人。”叶子说,“我当时不知道他是副总理。收到花环的时候,我还是很欣喜。首先是见到这个阵仗,这么多人。感觉自己像明星走红毯,(明星走红毯可能)都没有这么多人。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人是真的非常友好。” 谈及收到的伴手礼,她说:“他们发了保温袋和一些旅游的宣传册。我还收到一个卫生防疫包,里面有口罩和洗手凝胶。” 据报道,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育塔萨用中文对中国游客说:“中泰一家亲,欢迎你们来泰国。”叶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听到有人说这句话。她说,现场的泰国人基本上都会讲中文,一直在用中文欢迎他们。 “每个人都需要工作” 去年底,中国取消了严格的防疫政策,随后病例激增,医院迅速不堪重负,这促使全球十几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行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英国、印度和美国等国家现在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入境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据报道,阿努廷周一表示,泰国政府已经取消了周末宣布的一项要求入境旅客出示疫苗接种证明的防疫政策,理由是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已经拥有足够的免疫水平。邻国马来西亚表示,将对所有入境旅客进行发烧筛查,马来西亚总理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表示,政策不会“歧视任何国家”。 据当地媒体报道,当马来西亚的一些人对中国重新开放的消息做出负面反应时,该国旅游部长钟英兴(Tiong King Sing)建议人们“说话要谨慎”,不要给人留下中国不欢迎他们的印象。 在清迈经营一家餐馆的Piyanut Intarachai说,对抵达的游客进行筛查是个好主意。“应该检查他们的疫苗接种卡,甚至要求进行新冠检测。我知道它不能提供100%的保护,但总比没有强。” 但Intarachai补充说,他并不担心新冠病毒。“新冠无处不在,不仅在中国。这里每天都有新病例。但就目前的紧张局势而言,情况有所缓和。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和收入来过自己的生活。” 疫情暴发前,游客们会在Intarachai的Kao Soy Nimman餐厅排队,渴望品尝他的特菜Khao Soi——一种泰国北部著名的椰子咖喱面汤。他说,他的绝大多数客户来自中国。然后新冠疫情来袭,游客几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那里空无一物,一无所有,没有收入。” 疫情前,中国是该地区国家最大的游客来源国之一,约占泰国游客的三分之一。 泰国当局预测,今年将有大约500万中国游客来泰国旅游,这对旅游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尽管仍不到2019年游客人数的一半。 旅游经营者满怀希望 旅游咨询公司Pear Anderson的创始合伙人Hannah Pearson表示,针对中国游客的要求较少,可能会让
东
南
亚
成为那些确实选择旅游的人更欢迎的目的地。 但她补充称,泰国及其邻国不太可能迎来大量游客,她说:“那里的航空运力根本不够。” Pearson表示,
东
南
亚
的航班运力仍比2019年下降三分之一,并补充说,高燃油成本可能加剧了这一情况。“当运营成本更高时,这意味着航空公司更不愿意恢复这些能力或航班频率。”如果航空公司不确定是否会有需求,他们就不想冒着赔钱的风险增加航班。 然而,Anchalee还是充满希望的。几乎一宣布中国将重新开放,她的电话就开始响起询问声。3月底之前她的日程已经排满了。 她说:“我相信中国游客回泰国的次数会比以前更多,因为他们已经三年不能出门了。”“我们准备好了。我认为新冠疫情最糟糕和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lg
...
夏洛特
2023-01-11
“美元见顶”拐点!机构展望:黄金已建立新的技术牛市 2023全年实现1880目标价
go
lg
...
技术⽜市趋势。” 另外,由印度、中国和
东
南
亚
部分地区推动强劲的实物需求、央⾏的新采购,以及⾮常强劲的零售⾦币/⾦条需求在1600美元的低位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并将继续为2023年提供⽀持全球增⻓放缓、通胀微弱和去全球化确保⻩⾦在不确定性升级时充当安全的多元化⼯。 报告写道:“2022年,我们预测平均⻩⾦价格为1800美元,2022年3⽉修正为2000美元/盎司,2022年8⽉修正为1800美元/盎司。2022年⻩⾦收于1824美元/盎司,报告修正平均1802.60美元。我们的看涨案例没有发挥作⽤,因为我们⾼估了以下3个仍然有效的驱动因素,我们只是早了⼀点提出展望。” 按照报告所称,其中3个仍有效的金价驱动信号: 1. 地缘政治恐慌溢价在2022年解除的速度和幅度,都⽐预期快得多,投资者参与和对价格下跌的兴趣⼏乎没有回报。虽然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但西⽅制裁的间接影响表明,⻩⾦为消费者提供了对冲区域通胀和政治不确定性的对冲⼯具,以及是⼀种公认的资产,可以有效地让中央银⾏更快地去美元化,尤其是受制裁的。 和相关的贵⾦属战略重新配置,可能会成为2023年⾦价的新驱动⼒,届时购买对价格的敏感性将降低,政策和周期将变得更加敏感。 2. 对美联储的恐惧压倒了通货膨胀,⻩⾦在2022年未能成为可靠的通货膨胀对冲工具。虽然通胀会下降,但不会在2023年达到⽬标,但它仍然是⼀个更⾼的通胀机制,这是⼀个由供给侧驱动和结构性,包括去全球化、内向型中国等,由相对较慢的美联储驱动机制。 3. 股票、债券和加密货币的⼤规模财富损失意味着,⻩⾦在2022年没有机会,因为持续贬值(由ETF流出驱动),其中现⾦/美元为王。传统60/40投资组合的空前失败不太可能在2023年重演,虽然股票收益可能有限且艰难,但这允许投资者增加⻩⾦持有量以应对增⻓放缓。 “我们的平均价格预测为1880美元/盎司,考虑到投资者社区拥有严重不⾜和结构性看涨驱动因素,去全球化和内向型国家政策推动⾮G10国家加快去美元化/再商品化,不可持续的美国和全球债务路径、货币重估担忧、潜在的悬⽽未决的主权危机等,这些通常在美联储激 进的加息周期之后出现。” “⻩⾦⼀直在下跌,因为美联储采取强硬态度对抗通胀,但从现在开始的行情,它并没有⾛出或偏离上升轨道。”#2023年前景展望#
lg
...
圈内人
2023-01-10
中阳期货:能源危机使欧洲成为世界主要天然气市场
go
lg
...
下出现了罕见的天然气消费下降,而南亚和
东
南
亚
的大部分地区根本无法承受飞涨的现货液化天然气价格。鉴于液化天然气的碳足迹与欧盟的气候野心之间的冲突,买家已经恢复到确保长期交易,甚至欧洲的买家之前也不愿长期锁定供应。 然而,据Timera称,到2025年的大部分液化天然气供应已“锁定”,尽管欧洲正在扩大其液化天然气进口能力,但供应将有限,直到2025-2026年卡塔尔和美国的大型新项目上线活力。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11月表示,到2024年,欧盟和英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预计将比2021年提高34%,即每天68亿立方英尺(Bcf/d),引用来自国际液化天然气进口商集团(GIIGNL)和贸易媒体的数据。EIA表示,荷兰、波兰、芬兰、意大利和德国新增和扩建的LNG再气化能力约为1.7Bcf/d。 上周,德国在威廉港新启用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码头迎来了第一艘装载液化天然气的油轮,货物来自美国的卡尔克苏通道出口设施。随着液化天然气进口的增长,欧洲可能仍难以满足其天然气需求,尤其是如果中国的需求在今年某个时候反弹的话。根据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份报告,如果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降至零,而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需求反弹至2021年的水平,则欧盟2023年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可能达到270亿立方米。 大宗商品交易商托克在12月份表示,随着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输送量的大幅下降,欧洲将在2023年需要“大量”液化天然气。托克在其截至9月30日的年度报告中表示:“虽然欧洲应该通过消耗库存和减少需求来避免今冬停电,但鉴于来自俄罗斯的流量大幅减少,欧洲将需要在2023年进口大量液化天然气。”。 中阳期货表示,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将不得不保持高位,以便该大陆能够继续吸引大部分液化天然气货物,与其他主要需求中心竞争。这位大宗商品交易员预计,欧洲将“在明年冬天及以后”优先考虑供应安全。
lg
...
金融界
2023-01-10
美股开盘:道指纳指涨近百点 热门中概股多走高富途控股涨逾8%
go
lg
...
元,较目前股价倍升。 唯品会正式在
东
南
亚
上线电商服务 唯品会正式在
东
南
亚
上线了其电商服务。而今年以来,唯品会已两次在海外市场出手,分别投资了专注日用百货品牌出海的跨境电商项目Qpendo和户外功能性服装品牌热醒Rexing。 高途公司重新符合纽交所持续上市标准 高途公司宣布,已收到来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信函,通知公司已经重新符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持续上市标准,即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手册第802.01C章节部分规定的连续30个交易日内最低平均股价为每股1.00美元。 高盛上调微博评级至“买入” 高盛分析师Timothy Zhao将微博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为25美元。该分析师预计,基于更快的重启及更强劲的宏观/家庭消费前景,2022年品牌广告支出的疲软趋势将在2023年逆转。Zhao表示,微博超过三分之二的广告营收来自零售/消费相关项目。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微博的营收/利润将加速增长,这与它从2020年年中到2021年年中的复苏路径相似。 斗鱼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LPL赛事直播权 1月9日,斗鱼正式宣布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简称:LPL)赛事直播权。与此同时,斗鱼还将获得二路直播、主播OB、复盘节目等内容权益,以及LOL资源制作宣传视频和文字内容,如重播、集锦、新闻和评论等多元化内容。 B站增发新股约4.1亿美元用于回购可转债 B站宣布以26.65美元/ADS的价格,发行15,344,000股美国存托股(ADS),募集总款项约4.1亿美元。本次发行ADS所得款项中,部分用于回购公司2026年12月到期的可转债,回购票面价值总额3.85亿美元,剩余所得款项将用于为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进行的可转债回购再融资,以及充盈公司的营运资金。
lg
...
金融界
2023-01-09
一周IPO观察:11只港股招股,陆道培医院递表;强生、GE分拆上市
go
lg
...
II(ALPA)$ 达成最终合并协议
东
南
亚
金融科技即服务(FaaS)宣布与$Stonebridge Acquisition Corp(APAC)$ 公司DigiAsia达成业务合并协议 面向医疗保健行业的基于云的SaaS公司iCoreConnect与$FG Merger Corp(FGMC)$ 签订业务合并协议
lg
...
老虎证券
2023-01-09
中信证券:重点关注低估值、业绩改善趋势明显、竞争优势稳固、现金流稳健的头部互联网公司
go
lg
...
增长39%/32%/27%/27%。③
东
南
亚
、拉美:电商仍在加速渗透,疫后居民消费能力及消费信心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电商保持较高增速。根据eMarketer,
东
南
亚
/拉美地区2022年电商市场增速约为29.6%/18.8%。 广告:广告收入同比先增后减,主要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双重因素影响。①2020-2021年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速提升,虽然受疫情影响广告主预算在疫情前中期(2020年)同比或有所下滑,但是随着疫情逐渐放开和海外宏观层面放水,广告单价同比实现回暖;同时疫情管控下用户流量增加,广告展现次数持续提升。②2021年中至今:广告收入同比增速下降,虽然主流App用户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但是随着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广告展现次数同比增速有所下降;同时海外宏观环境进入通胀+加息阶段,对广告主投放预算有负面影响。 ▍风险因素: 政策监管超预期导致板块估值进一步下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电商、游戏、广告等行业增长不及预期;利率上行或流动性收紧导致市场估值中枢的下移;互联网公司降本增效不及预期导致业绩回暖不及预期;新业务及新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或投资亏损超预期;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新规对广告收入的影响超预期导致广告收入不及预期;美股PCAOB监管超预期导致的美股退市风险;核心股东减持风险等。 ▍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当前互联网板块的上涨主要是由预期改善驱动,长线资金的持续流入有望带来行情演绎的持续性。未来需重点关注2023年复苏兑现及全球配置资金的流向。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低估值、业绩改善趋势明显、竞争优势稳固、现金流稳健的头部互联网公司。
lg
...
金融界
2023-01-08
正官庄的销售额连续十年在全球高丽参市场排名第一
go
lg
...
%。 海外销售正逐渐从中国大陆、台湾和
东
南
亚
拓展至欧洲和中东。此外,KGC还分析指出,"全球本地化战略",如通过针对本地消费者的营销活动重新打造本地商业模式,以及通过建立适合各国数字市场环境的平台增强全球在线业务的竞争力,改善了海外出口业绩。 KGC表示,通过Euromonitor发布的这项公告,可以再次确认韩国作为高丽参出产地的地位以及正官庄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高丽参品牌的地位。KGC补充表示,这将导致韩国高丽参在全球广受欢迎,可以为世界各地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lg
...
美通社
2023-01-06
东
南
亚
拒绝“跟风”对中国游客施加入境限制 旅游业料是最大受益者
go
lg
...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东
南
亚
的旅游经济体将成为中国取消旅行禁令的主要受益者,因为它们在入境前避开了欧洲、日本和美国对中国游客实施的COVID-19测试。 尽管该病毒在其14亿人口中肆虐,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从周日(1月8日)开始开放边境,此举有望在国内实施三年严格限制措施后释放出一波渴望出境游的旅客。 CIMB经济学家Song Seng Wun表示,这些新近流动的中国游客将选择“麻烦最少”,前往不需要检测的目的地,这反过来又有利于
东
南
亚
。 他补充道:“支线机场越繁忙,对其经济越有利。” 虽然澳大利亚、英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等国家要求对入境中国的COVID-19测试呈阴性,但从柬埔寨到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
东
南
亚
国家都拒绝了此类要求。 除了马来西亚和泰国对飞机废水进行病毒检测外,该地区的11个国家将像对待其他国家一样对待中国游客。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说:“我们没有采取歧视(针对)任何国家的立场。” 根据ITB China贸易展览会2022年1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多达76%的中国旅行社将
东
南
亚
列为出境游恢复的首选目的地。 准备迎接中国游客回归
东
南
亚
是许多依赖旅游业的经济体的发源地,在这些经济体中,过去几年中国人曾经是海滩天堂、豪华购物中心和赌场的主要游客,而在大流行期间,这些都因中国人的缺席而受到重创。 现在,他们的旅游业正准备迎接中国游客的回归。 花旗表示,2019年,1.55亿中国人出境旅游,支出2546亿美元,接近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其研究人员预计大众旅游的“有意义的复苏”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 在越南,2019年1800万外国游客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而新加坡的国际游客中约有五分之一是中国人,消费额为9亿新元(6.71亿美元)。 泰国已经预计今年将迎来500万中国游客,约占2019年1099万中国游客的一半。邻国马来西亚预计今年将接待150万至200万中国游客,而大流行前为300万。 马来西亚旅游和旅行社协会副总裁Ganeesh Rama表示,正准备在中国城市进行路演以吸引游客。 淡化对健康的担忧 官员们淡化了其他国家表达的健康担忧,例如美国对信息不足的担忧,以及担心中国更多的病例可能会产生新的病毒变种。 新加坡表示,它具有很高的人群免疫力,因为大约40%的人感染了冠状病毒,83%的人接种了疫苗,同时它还提高了医疗能力。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教授Karen Grépin同意这种做法,并补充说:“每天,各国都会从世界各地输入数千例 COVID-19病例。” 在巴厘岛,度假岛旅游委员会主席Ida Bagus Agung Parta表示将“加强我们的防御”,因为工作人员本月将接种第二剂加强剂疫苗。 北京的盟友柬埔寨首相洪森将其他国家的检测要求描述为旨在“吓唬人”的“宣传”。 洪森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说:“无论其他国家想做什么,都是他们的权利,但对柬埔寨来说,这是对中国人的邀请:中国游客来柬埔寨吧。”
lg
...
Dan1977
2023-01-06
全球大瘟疫简史
go
lg
...
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之后SARS从
东
南
亚
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7月,全球SARS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均不再增长,疫情基本结束。根据WHO数据,截至2003年8月,中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全球累计患病8422例,死亡916例。 SARS流行期间民生经济遭遇短暂冲击。疫情期间政府限制人员流动,叠加民众自主减少外出和消费活动,一定程度阻碍了经济发展。2003年4-6月中国客运量明显减少,其中5月客运量减少至8.09亿人,仅是2月的54.9%。2003年全国二季度GDP增速从11.1%下滑至9.1%,其中运输物流业和住宿餐饮业下滑明显,分别降至2.3%和7.4%。然而疫情过后经济快速恢复,住宿餐饮业甚至出现短暂爆发,GDP增速恢复至10%。 SARS爆发间接撼动了部分地区政治局势。例如,中国香港爆发疫情后,民众认为特区防治不力而导致社区大规模传染,引发了民众对特区的不满情绪。同年爆发约50万人参加的游行,其中游行口号包括“非典危,港人更危”、“无能管治,灾难绵绵”等,可见SARS的爆发是当时政治游行的催化剂。此外,香港旅游业因疫情而倍受冲击,严重影响香港经济,因此香港特区向中央请示,催生了对内地居民的“自由行”政策,使中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进入历史新篇章。 SARS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冲击,一部分幸存者至今仍遭受激素治疗的后遗症。对医护人员而言,由于初期不知疾病的传染性,大量医者因防护不足而感染,2003年5月6日北京公布确诊SARS患者1897例中医护人员就有335人,约占18%。据统计,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分别有13位和8位医护人员人因此殉职。对一些患病后治愈的幸存者而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抢救中使用的激素类药物易引发后遗症,有人因此长期遭遇疾病折磨和经济困境,这部分人在10年后才被广泛关注。 5.3 战疫历程: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疫情初期,信息的隐瞒或误判导致民众和政府掉以轻心,加剧了传播风险和防疫难度。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政府表示所有病人的病情均在控制当中,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全国近期内不会发生大范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民众毫无戒备之心,广州民间如期举办大型活动,例如2月12日广州举办现场球迷超5万人的中国和巴西的足球友谊赛,2月18日举办了罗大佑万人演唱会。中国政府也未能及时向WHO通报疫情,2月10才将疫情通知了WHO,且仅包括广东省的发病状况。同时,中国拒绝WHO调查人员进入北京考察,因此外界也未能第一时间了解疾病情况。直到4月4日,国家旅游局仍宣布中国一切旅游活动正常进行。 信息公开后,中国各部门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疫情,防疫工作步入正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政府认识到了SARS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开始严肃应对。4月19日时任总理温家宝正式警告地方官员,瞒报少报疫情的官员将面临严厉处分。4月20日北京公布共有确诊339例(原先仅37例)。当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多项政策和人事任免,包括:卫生部宣布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多所高校停课、任命王岐山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等。4月26日民政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SARS患者遗体要及时、就地火化,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4月30日卫生部通知要求SARS防治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5月9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信息公开也引起了WHO与世界各国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全球警报系统和对疫情防治的协调统筹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由于越南河内向WHO通报了病情,3月12日WHO发出全球警告,建议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并成立医护人员网络以协助研究SARS疫情。自4月2日WHO先后进入中国广东、北京和澳门协助调查,疫情信息逐步公开,世界各国建立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4月15日WHO将中国广东、山西、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内和新加坡列为疫区。之后,加拿大发布了多份隔离令,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采取了疑似病例隔离、学校停课等措施。疫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防止公民前往疫区。5月-7月,WHO陆续将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从疫区中除名。 SARS期间,中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及时调整防范措施,阻止了疫情后发省份和地区的疾病扩散。例如,山西、内蒙古、北京等地的疾病传播多数源自于从广东返乡人员,且农村地区传染风险大,这些规律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4月22日国家旅游局规定不得组织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防止疫情通过旅游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四川农村视察防疫执行情况,四川政府也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措施了跟踪隔离等措施。后来四川全部病例均为输入型,未发生本地传播。截至5月中旬,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地区中,有7个地区无病例,12个地区确诊病例控制在个位数。 SARS之后,中国就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了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处理机制,信息透明成为公共决策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中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该法,信息公开的裁量权在地方政府而非中央。这一法律漏洞导致广东省政府未能及时通报病情。2005年该法被修订,规定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预防、控制措施,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公布、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应依法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6 危险重重:麻风病、炭疽病、黄热病、肺结核、疟疾、伤寒、MERS 麻风病:“隔离”的抗疫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由曾经的残忍、粗暴逐渐转变为文明、科学。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患者身体组织出现肿胀或溃烂,易致失明或身体残疾。公元前1000-600年古埃及和印度已有该病的记载,后来疾病于中世纪爆发于欧洲,中世纪后爆发于亚洲,至今麻风于部分贫困地区依然流行。世界各地均有患病,主要集中在南亚、
东
南
亚
、非洲和拉丁美洲。早期人类用较粗暴隔离的方式应对麻风。中世纪欧洲对麻风病人进行排斥,病人甚至曾与犹太人一起被屠杀;古代中国民间将麻风病人弃置荒野,使逃亡者逐渐聚集成“麻风村”。随人类对疾病的认知进步,隔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和科学。中世纪欧洲有教会专门收留麻风病人,11世纪英国建立了第一个麻风病禁锢所,13世纪欧洲已有19000个禁锢所,18世纪中国建立了第一所慈善性质的“麻风院”,19世纪印度将麻风病人单独隔离至收容所。1940年代抗生素问世,麻风病方得以治愈。然而至今世界上一些医药贫困的地区依然有麻风病在流传。 炭疽病:人畜共患,催生了生物武器,书写了残酷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历史篇章。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接触传播,宿主多为动物皮毛及畜产品,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或水肿,最快1-2日即可夺命。公元前1500年已有疑似炭疽症状的记载,20世纪通过羊毛自然传播的炭疽在世界多国大规模流行。后来,人类发现炭疽杆菌容易繁殖、存活时间长、致命快,且通过动物传播隐蔽性强,很多强权国家借此研发生物武器。一战期间,德国间谍在纽约港口向运往欧洲的马匹身上注射炭疽病毒,造成牲畜死亡以扰乱敌国后勤供应;二战期间,英国在格鲁伊纳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直至1990年英国官方才宣布该岛已脱离危险。二战后,兽用疫苗和抗生素已经能有效防止炭疽的自然传播,然而人类仍未阻止人为传播。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爆发后,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导致17人感染,5人死亡,并造成城市恐慌。 黄热病:科学家以生命代价证实蚊子是传播媒介,成为疫情防控的转折点。黄热病由黄热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突出表现为黄疸、发热、出血等。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黄热病病毒起源于非洲或美洲猴子中的相似病毒。作为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黄热病早期主要在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流行,17世纪商贸活动往来将黄热病的流行地区扩大到北美和欧洲。在数百年不断出现的疫情中,黄热病主要杀伤白人和印第安人,而黑人患病较少,这可能与白人和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黄热病而缺乏免疫力有关。1668年黄热病首次出现在纽约,此后黄热病在美国各地间隙性爆发达百年之久,1800年黄热病开始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大规模爆发,并曾导致巴塞罗那六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面对黄热病的威胁,欧美各国政府主要吸取了防控黑死病的经验,如隔离检疫、清洁城市环境等,但由于缺乏对黄热病传播途径的认知,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1900年,美国军医里德奉命研究黄热病的防治方法,过程中其两名助手自愿接受感染蚊子的叮咬导致一人死亡、一人健康严重受损,最终以生命的代价证实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由此灭蚊成为预防黄热病的主要手段,成为人类控制黄热病疫情的转折点。1936年,美国细菌学家泰勒发明了黄热病疫苗,进一步削减了黄热病的威胁。至今,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已不再有黄热病出现,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政府公共卫生意识不足、执行不力等因素使得黄热病仍然间歇性爆发,黄热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世界卫生安全的主要瘟疫之一。 肺结核:防控阶段性胜利后的忽视导致再度流行,移民难民流动及细菌耐药加大防控难度,至今每年死亡150万人。肺结核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也没有传染性,只有10%的感染者会恶化为开放性结核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血、体重减轻等,致死率50%。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时代,发病主要与拥挤环境、营养不良有关。随着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增加,18世纪末欧洲的肺结核疫情达到顶点,每年的总人口死亡率达到1%。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首次分离出结核杆菌,1921年卡迈特发明卡介苗,1944年链霉素被发明,人类防治肺结核的手段不断丰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肺结核疫情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忽视防控工作,加上移民难民流动的增加、多重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及HIV关联肺结核患者的增多,1990年代后肺结核再度全球流行,1993年WHO宣布肺结核疫情进入全球紧急状态,2006年发起结核病防治计划但未能达成2015年的防治目标。据估计,仅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以来全球就有至少2亿人死于肺结核,而目前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潜伏性结核病,美国也有5-10%的比例,全球每年死亡150万人,死亡者95%来自发展中国家。 疟疾:目前全球感染者达2亿,疫苗、药物研发及国际间合作仍需加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患者2-3天发作一次,表现为发热、畏寒等,在中国又被称为“打摆子”。疟疾的流行历史较长,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疟疾的历史记载。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疟原虫可能来源于感染黑猩猩或大猩猩的近亲物种。由于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但也曾在欧洲和北美流行。1880年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发现疟原虫,1898年苏格兰医生罗斯证实蚊子是疟疾的病媒,随后灭蚊和防蚊成为预防疟疾的主要手段并产生明显效果。药物方面,秘鲁原住民最早发现金鸡纳树树皮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该疗法1640年传入欧洲,后化学家发现其有效成分是奎宁,20世纪中叶氯喹和青蒿素先后被发明,一系列新的药物降低了疟疾的威胁,但多年的使用使得抗药性疟原虫不断出现。疫苗方面,直到2015年第一种疟疾疫苗才被成功研发出来,但其保护效率不高且仅能维持一年半。由于疫苗长期缺乏且蚊子和疟原虫通过进化而抗药性不断增强,加上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不足,疟疾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全球疟疾感染者达2亿人,死亡44万人,死亡者90%来自非洲。 伤寒:“伤寒玛丽”让人类发现了“健康带菌者”,推动免疫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人权的热议。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严重者可导致肠穿孔以致命。伤寒杆菌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伤寒杆菌携带者容易通过其接触过的水和食物向外散播细菌。1906年美国一位富人雇佣了一位爱尔兰移民“玛丽”做厨师,结果一屋子里的11个人中有6人感染伤寒。经医学专家调查,玛丽之前的7个工作地点都曾爆发过伤寒,累计22人患病。然而,外表健康的玛丽抗拒检查,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在多次反抗后才被警察强制带走。玛丽成为了第一位无症状伤寒病菌携带者,她的出现吸引大量医学研究,医学发现了人体免疫机制在病原体毒性有限时能阻止发病,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另一方面,美国卫生部曾对玛丽进行强制隔离并要求其不能再当厨师,但由于大众缺乏对“健康带菌者”的正确认知,且玛丽本身带有“移民”、“女性”等易引起社会歧视的标签,政府被媒体和大众指控侵犯人权。然而,1915年玛丽又引发了一场25人的大感染,公众对玛丽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憎恶。“伤寒玛丽”也因此成为代名词,推动了社会关于疾病和人权的思考。 MERS:源自中东却在三年后的韩国意外爆发,医疗业私有化和公共卫生管理缺失是罪魁祸首。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中东呼吸综合征)与SARS类似,均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始发于沙特,主要在中东地区流行。根据WHO数据,截至2020年1月全球共有MERS确诊病例2519例,死亡866例,死亡率高达34.3%。全球共有27个国家出现过确诊病例,但超过80%的病例都在沙特。然而2015年5月韩国突然爆发MERS,成为全球仅次沙特的第二大疫情国。5月20日一名从中东出差回国的韩国男子确诊,5月29日该男子已传染9人,6月8日韩国确诊68人,7月11日确诊数达186例、死亡38例,1.7万人隔离,2900多所学校停课,引起社会极大恐慌,疫情持续近7个月才消停。MERS的爆发揭露了韩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多重漏洞。疫情初期,韩国政府拒绝公开收治MERS患者的医院名单,而医院是MERS传播的主要场所,导致疫情加剧、民众恐慌。信息不透明的背后是韩国医院私有化和管理体系漏洞。韩国医疗体系私有化程度高,众多私人医院担心影响“生意”而不愿公开名单,同时政府也担心信息公开导致医院不肯接收新的病人而选择不作为。疫情结束后,韩国政府开始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2018年9月韩国再次出现MERS病例,但政府仅一个月就控制住了疫情。 7启示 7.1 瘟疫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黑死病削减了欧洲30-50%的人口,天花导致3亿人死亡,西班牙流感致死破5千万,霍乱至今每年仍然夺走几百万生命……宏观上是数字,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瘟疫对经济的冲击长期来自人口削减对生产力的破坏,短期来自商贸活动停滞带来的直接影响。然而,我们难以准确估计其真正影响,因为没有人知道“假如没有瘟疫,世界会发生什么”。同时,天灾背后的“人祸”也让人刻骨铭心,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导致的犹太人被迫害和屠杀,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医院瘫痪,2001年恐怖主义散播炭疽细菌引发骚乱,2003年SARS导致板蓝根脱销,人心的恐慌与猜疑、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随瘟疫一幕幕上演。遥远的历史显得模糊,冰冷的数字缺乏震撼,只有当我们亲身经历的时候才深感瘟疫的残酷。 7.2 瘟疫危机往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落后、不健全的社会形态或制度的弊端往往在瘟疫中被放大,而瘟疫导致的生存危机又能够迫使人们突破旧有社会形态或制度,进而使人类文明在危机中不断前进。例如黑死病期间,宗教忏悔和种族迫害均未能产生防治效果,反而隔离检疫措施使很多城市免于瘟疫或者疫情缓解,对比效果的强烈冲击使得人们思想逐步从中世纪的宗教禁锢中走出,成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端。2003年SARS爆发初期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引发政府信任危机,事后我国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改革进程。2015年的MERS爆发也引发韩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监管的反思。抗疫经验和教训就这样不断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动力,与人类文明进步相生相伴。 7.3 瘟疫是在人类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文明进程中产生的 从表面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传染病的根源,但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中只有近1万年才出现瘟疫,说明瘟疫的产生可能也有人类自身的因素。从演化生物学看,瘟疫的产生需要微生物获得感染人的能力并持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这些均需要人类的一系列“配合”才能实现,如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大约1-1.2万年前,原以四处打猎为生的人类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灭绝而被迫定居,并先后驯化了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变化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直接条件。一方面,定居后伴随而来的老鼠、驯化后的牲畜等提供了潜在的病原体并与人类长期接触,继而这些病原体通过定向进化而变为人类传染病;另一方面,定居使得人类排泄物与食物、饮水开始有了交叉污染的可能,为众多传染病提供了传播的条件。大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首先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出现使得人口聚集,这为传染病的大流行提供了条件。人类文明在定居、驯化动物、城市等过程中得以发展,但也为瘟疫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瘟疫因此被称为“文明病”。 7.4 捕杀野生动物正在成为新传染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以来,捕杀野生动物在人类各类嗜好和生活陋习的驱动下增多,造成野生动物所带有的病原体获得了接触人类并适应人体环境的机会,多种新传染病因此产生。经调查,19世纪末鼠疫的全球第三次大流行是人们追求皮草服饰和大量猎杀土拨鼠导致的,近年来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也被证明其直接或根本来源是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且与食用野味有关。因此,保护野生动物、改变生活陋习对减少新传染病的发生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7.5 科学是人类战疫史上最有力的武器 以祈祷来驱散病毒、以杀猫来消灭鼠疫、以板蓝根来治疗怪病、以偏方来求得心安……不科学的防疫措施和应对方法非但不能遏制疫情,甚至可能加剧传播、伤及更多生命。相反,19世纪下半叶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科赫法则使得众多的传染病得以明确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一方面为针对性的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疫苗开发提供基础。20世纪中叶以来发明的抗生素、重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更是极大丰富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手段,显著降低了众多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此外,科学精神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1796年詹纳正是通过细致观察、理性分析和严谨试验的科学精神而发明牛痘疫苗,又如1854年英国伦敦爆发的霍乱中,斯诺首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即地图标记的方法确定传染源为一口水井,随后水井的封闭大大缓解了疫情。历史证明,现代科学及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是人类战胜瘟疫的最有力武器。 7.6 政治不可凌驾于科学之上,政府要重视防疫,信息要公开透明 政治不可凌驾于公共健康权益和科学之上。19世纪,欧洲现代化建设、殖民统治、重商主义正值鼎盛时期,而检疫、隔离等措施与之相矛盾,因此执政者轻视且执行不力,最终导致霍乱疫情扩散。1918年美国的执政者隐瞒疫情的严重性,将战争利益放置于防疫之上,导致西班牙流感随“一战”蔓延至全球。2003年中国部分地方政府为遏制恐慌和维护稳定而瞒报病例,错过了防疫的最佳时机。2015年韩国政府未公布患者所在医院更让民众感到恐慌。重视不够、瞒报误报、措施不力往往导致疫情快速恶化,不仅不能带来稳定,反而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社会猜测和恐慌,最终祸及自身。因此政府应将公共卫生安全放置首位,信息公开透明,直面疫情并第一时间组织抗疫防疫工作,尊重专业人士意见,确保行政措施科学有效。 7.7 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防疫的根本 除医学进步,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并确保执行是防疫的关键所在。14世纪意大利部分城市专业卫生机构的出现使得隔离检疫等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并使一部分城市免于黑死病疫情,19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国家通过卫生立法强制牛痘疫苗的全民接种并得以逐步控制天花流行, 19世纪饮用水的清洁及厕所革命使得霍乱疫情得以大幅缓解。反面来看,一战期间,虽然已经有霍乱疫苗,但匈牙利和奥地利军队未注射疫苗,仍然造成传染悲剧,而德国的强制性疫苗接种帮助德军躲过一劫。因此面对各类可能突发的传染病,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卫生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执行力、最终使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是防疫的根本。 7.8 瘟疫无国界,全球应携手抗疫 无论是蒙古鼠疫席卷欧洲、印度霍乱向西传播,还是中东MERS占领韩国、美国流感蔓延世界,一种疾病从“地方病”进化为“世界病”的过程,均离不开商贸、旅游、战争、殖民等人类文明之间的交往。瘟疫无国界,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都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巨大的风险使得公共卫生领域的全球合作持续推进,20世纪WHO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SARS期间WHO对各国的预警、督促和治疗建议有效遏制了疾病的全球传播,2017年WHO的终止霍乱全球规划也已经进入实施。但目前世界各地的卫生资源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全球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协作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7.9 未来传染病仍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 从遗传角度,细菌和病毒具有比动植物快的多的繁殖和进化速度,其中遗传稳定性差的RNA病毒及单链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能力,因此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更大。而在可见的未来,人类与牲畜、宠物及野生动物的接触将无法避免,这为寄生于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提供了适应人体环境并传播的机会。同时,未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全球人员流动的加快都将为病毒或细菌的人际传播提供越来越有利的环境。反观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数年时间,无法在疫情爆发后的短期内完成研发,生产方面也不具备迅速满足全球需求的充足供应能力,隔离等防疫措施将仍然是未来面对突发疫情的主要手段,手段的单一性使得未来传染病的防治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比尔盖茨曾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突发传染病”。 7.10 人类的自我救赎:短期应急与长期防疫 短期应急: 1)迅速响应。疫情线索出现后要迅速加以研判,确定疫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尊重专业人士意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并确保执行。 2)明确源头。尽快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疾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及时公开。针对传播方式采取相应措施阻隔传染源。 3)病原鉴定。获取样本后,开展实验室检测、诊断及病原学鉴定工作。 4)信息公开。树立坦诚、公开的理念,启动疫情监测系统和疫情通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跟国际社会和科技界的沟通,共同战胜疫情。 5)隔离追踪。在疫情初期应第一时间隔离患者,并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建立专门的收容收治场所,并加强隔离场地人员流动控制和健康人员的防护措施;确保疑似病例和高危感染人士隔离观察。 6)积极治疗。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隔离治疗,全力救治并减免费用,及时制定传染病的标准化治疗指南或方案,同时加强医护人员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 7)后勤保障。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援疫区,做好准备应对疫情期间民众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可能发生的困难,维护社会各环节稳定运作。 8)经验总结。随着对疾病的认知进步以及疫情始发地区的防疫效果,应不断总结治疗和防范经验,不断完善疫情应对措施。疫情后期也要有序推进复工复学,尽量减弱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长期防治: 1)加强配套法制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制建设,包括重大事件应急、信息公开、医者保障、吹哨人保护、市场监管、媒体舆论等,一方面确保合理措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公权力被滥用。 2)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预警和监测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传染病的监测、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疫情中卫生机构任务职责分配、传染病分级、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医疗物资储备与调用等。 3)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和管理。加强饮用水、下水道、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制度;强化对畜牧业的检疫工作;开展群众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4)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实施分级诊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支持、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5)加大医疗科技投入。加大对基础医学、药物及疫苗、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医学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依靠科学对抗瘟疫。 6)加强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杀及贩卖野生动物等活动;大力倡导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活陋习;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 7)重视全球合作与履责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合作,进行国际传染病防治、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经验交流,有能力的国家应积极帮助世界贫困地区早日战胜疾病。
lg
...
金融界
2023-01-06
上一页
1
•••
436
437
438
439
440
•••
48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胜选将重燃通胀!美联储“传声筒”:关税重磅政策可能停止降息计划……
lg
...
非农大“爆雷”、金价却高台跳水 原因可能是TA!如何交易黄金?
lg
...
中国突传重磅消息!路透独家:中国研究人员基于Meta模型开发军用人工智能模型
lg
...
创纪录数量的美国富人正计划在大选后离开美国
lg
...
【美股收评】非农远低预期降息“板上钉钉”,亚马逊领涨华尔街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海外华人投资#
lg
...
27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6讨论
#美国大选#
lg
...
98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1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