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和44.1%。在此当中,欧洲以及东南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地区,销量分别达150万辆与7.5万辆,同比增长38%与250%。 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全球占有量持续加大。Canalys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5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40%,为22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表示,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20%。并且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出口量数据视图/图源:Canalys 从出口地区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目的地有南美、东欧等传统优势地区,也有东南亚、比利时、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和大洋洲等近两年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随着极氪、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先后吹响进攻发达地区的号角,欧洲成为了中国汽车出海的一片热土。 据统计,在欧洲市场中,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0.1%飙升至2023年前7个月的2.8%。这一增长趋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尤为显著,从2019年的0.5%上升至2021年的3.9%。2023年,中国制造商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8.2%的份额,销售了86000辆电池电动汽车。 在此当中,英国成为了中国新能源品牌的最主要战场。2023年前7个月,英国市场约5%的新车销量来自中国。据英国本地媒体FleetNews报道,名爵(MG)已成功在英国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长城欧拉也在去年正式进军英国市场。而其他中国汽车品牌如BYD、领克、奇瑞OMODA和蔚来也正计划陆续进入英国市场。 对此,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LeasePlan商业总监Chris Black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英国市场意味着这些品牌已经掌握了核心部件的研发,在未来这些车型将会迭代并更加便宜,他们(中国新能源品牌)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已经领先一步,成为了欧洲本土品牌竞争的主要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已在欧洲获得新车碰撞测试(NCAP)的中国品牌奇瑞C5在今年年初将会登陆英国市场,并计划在2030年在英国设立工厂,强化交付能力。在此之前,该款汽车已在同样是右舵行驶的澳大利亚市场长期认证,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产品的交付期明显好于其他品牌。”英国汽车经销商Aston Barclay首席营销官Mark Hankey认为,“如果竞争对手在交付周期内难以完成交付任务,中国品牌往往会被列入候补名单。” 越来越多的欧洲客户选择国产新能源汽车 不仅是英国市场,在欧洲其他地区中国新能源品牌也在积极布局。据彭博社报道,由中国生产的BYD Atto 3 (元Plus版)在瑞典获得了2023年7月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售出721辆跨界运动型多功能车,超过了大众汽车的ID.4。 在法国,从2023年1月至5月中国进口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了290%。其MGZS是自2020年以来在法国最畅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20年到2023年8月,共售出32847辆,比亚迪汉排名第二共销售了10312辆汽车;Aiways U5(爱驰)是法国第三畅销的中国电动汽车,共售出7035辆。此外,在德国、挪威和荷兰等市场,新晋新能源品牌的蔚来(Nio)的ET5、ET7和EL7,以及红旗E-HS9、极氪001等车型也积极布局,抢占市场。 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DIGITIMES资深分析师Jessie Lin预测,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持续繁荣。至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有望攀升至1300万辆高峰,与此同时,欧洲市场销量也将逼近400万辆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汽车制造重镇匈牙利在2023年成功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亿纬锂能三大电池巨头投资,投资总额高达数百亿元,旨在加强其本土供应链。这一举措不仅在未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匈牙利与欧盟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助于消除关税壁垒,进一步压缩中国品牌汽车的成本。 优势之一,物美价廉 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起来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先发优势,自主品牌的崛起如今按下了“快进键”,我国车市的竞争格局也在重构。新能源转型响应积极、持续投入研发、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欧洲市场,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大多数欧盟国家都在渴望一款无须高昂价格的新能源汽车从而摆脱他们对于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而这也为以“物美价廉”著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打入欧洲营造了较好的经营氛围。 而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畅销欧洲,价格优势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制造产业在定价机制与服务体系领域,欧洲新能源产业落后中国品牌30%。 对此,汽车行业咨询公司JATO Dynamics曾表示,"眼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差距正逐渐拉大,中国品牌平均零售价不到欧洲和美国的一半。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为31,165 欧元(33,000 美元),而欧洲为 66,864 欧元(70,700 美元),美国为 68,023 欧元(72,000 美元) 多个中国品牌新能源欧洲价格/图源:Forbes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价格较低,并且更具性价比。例如比亚迪海豹作为一款中型轿车,以其204马力的强大动力傲视同侪,其欧洲市场的售价为24106欧元或26197美元。而在欧洲本土市场能够做到价格对标的,则是由斯洛文尼亚生产的雷诺Twingo Equilibre,尽管售价达到了24320欧元或26430美元,但其马力却仅有81马力,远不及比亚迪海豹的动力表现。 左图为比亚迪海豹,右图为雷诺Twingo Equilibre/图源Forbes 欧洲汽车供应商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制造商可以比欧洲同行低1万欧元(10618美元)的价格生产新能源汽车,这一压倒性的成本优势将给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可以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汽车,因为它们的研发成本更低,资本支出水平更低,劳动力成本也更低。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目前拥有2.5万名员工,其中一线操作人员年薪约为12万,而德国超级工厂的工人年薪高达31.68万,美国超级工厂则为27.3万元人民币。 此外国产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成本也同样低于海外品牌。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以比亚迪为例认为,其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即核心技术搞自主研发,自建一系列的配套工厂来生产车辆;这样就能够从原材料环节开始控制整车制造成本,而其他依靠外部供应商的主机车则要在采购环节算上供应商企业的利润。 因此,比亚迪汽车零部件自产率较高,如海豹已经达到75%的零部件来自公司自研自产。大量依赖本土供应链,比亚迪的零部件自制比例要高于美国生产的特斯拉及德国生产的大众新能源汽车,进而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 “我们做了测算,把这个车(比亚迪)运到欧洲,加上关税、运费,在欧洲市场依然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即使以后欧洲市场要求本地化生产,依然比西方现有车企在欧洲所生产的成本要便宜1/4左右。”巩旻说道。 从性价比到“智价比” 中国汽车企业的出海不仅仅局限于整车的价格优势,还会覆盖到技术环节。技术出海也是中国从汽车消费大国转变成汽车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燃油车时代,中国自主品牌以高性价比立足;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掌握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实现换道超车。 从“性价比”到“质价比”至“智价比”,中国企业持续引领全球汽车技术新航道。在电动化方面,中国如今拥有全球最完整高效的三电产业链, 三电技术及迭代速度都具有领先优势;智能化是近几年中国车企在海外独特的优势标签,例如,ADAS、语音交互、车载娱乐等,都给消费者带来 耳目一新的体验。技术以及相关专利出海,不仅是对企业本身实力的认可,也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此当中,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极氪将目光锁定在了欧洲市场。有极氪内部人士向金融界透露,欧洲市场是汽车历史最悠久、豪华品牌密度最高、全球最成熟的市场。因此,如想要拿下欧洲市场,加大研发端的投入,满足当地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是极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极氪此次出口的极氪001和极氪X在智能化与本土化方向深入挖掘。在软件方面其在智能座舱内全新开发了DHU(抬头显示)技术,并且全系车型支持欧洲九国语言,导航系统采用HERE地图,支持CarPlay,第三方App可以兼容YouTube等欧洲主流应用。 同时,欧洲EDR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不仅符合欧洲法律法规,还进一步考虑当地文化用车习惯,全方位实现本土化。并且根据欧洲市场用户智能化即时更新的需求,极氪对车机软件版本重新开发,欧版极氪001和极氪X均具备了OTA(无线下载)功能。 而在传统硬件领域, 极氪001和极氪X所使用的SEA浩瀚架构,是全球协同研发的架构,拥有全球最大带宽,尺寸规格不设限,能力进化不设限,是极氪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极氪能快速进入欧洲、赢得消费者认同的基础。极氪方面表示,“我们力争2030年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并开展更多国际合作。” 欧洲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链视图/图源:亿欧智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如今仍处于“拓荒期”。接下来北汽极狐、长安、埃安等众多新能源品牌也将带着“杀手锏”陆续登陆欧洲市场。在此当中,极狐汽车的主销车型森林版阿尔法T和阿尔法S均已完成了欧洲标准认证,也将欧洲市场规划到了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在技术出口方面,早在2021年,北汽新能源就以高安全、强智联、高效能为技术特点的整车架构与E/E架构,搭建出首款具备全冗余架构的BE21平台,首次实现技术出海,成为行业唯一一个向汽车发 达国家进行专利使用授权的技术输出者。 而如今,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方面,北汽极狐旗下汽车采用高能量密度电芯和模组,通过结构优化,能量密度达到194Wh/kg,实现了行业第一,从而满足消费者对高效能源的需求。 续航方面,以最新上市的极狐阿尔法T5为例,该车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匹配极狐自主研发的效率高达95%的极锋动力系统和极光电池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使得阿尔法T5百公里能耗13.9度,综合续航为同级最长,达到了660公里。 北汽新能源方面向金融界表示,如今,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正旺。出海已经成为极狐汽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在扎实的技术研发基础上极狐引入场景化开发理念,将车辆与特定场景融合,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吸引力,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接下来,极狐汽车会持续加大全球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中国品牌丰厚的智造底蕴和技术能力。”极狐方面负责人向金融界说道。 结语 无论是周易或是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都象征着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变,易变,唯变不变。同样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及产业链也是在与传统燃油汽车工业、商业体系的角力过程中,积攒到一定程度的势能后才顺势出海。 长期以来,欧洲市场以其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汽车的追求,成为中国汽车品牌难以攻克的堡垒。然而,凭借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中国新能源汽车成功突破了这一壁垒,充分显示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提升。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成功仅仅是开始。从长远看,这一市场的拓展将为中国汽车品牌带来宝贵的发展机会。通过与欧洲市场的深度互动,中国汽车品牌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优化产品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电池技术、智能驾驶到充电等产业设施等也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升级和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随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及供应链厂商更广、更深地扎根欧洲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势必将行稳致远。 参考资料: Chico Harlan,China owns the EVsupply chain. Now itwants to sell you a car,The Washington P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climate-environment/2023/10/18/china-electric-vehicles-europe-expansion/ Edward White,China’s electric vehicle dominance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the west,FINANCIAL TIMES, https://www-ft-com.ezproxy.depaul.edu/content/de696ddb-2201-4830-848b-6301b64ad0e5 Marcus Lu, Ranked: Electric Vehicle Sales by Model in 2023,VISUAL CAPITALIST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electric-vehicle-sales-by-model-2023/ Neil Winton, U.S. And Europe Stumble,Forb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neilwinton/2023/12/06/chinas-electric-car-assault-on-europe-hits-unexpected-ship-snag/?sh=32c6c3e84639 Neil Winton,China's EV Advantage In Europe Hits Unexpected Ship Snag,Forb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neilwinton/2023/10/29/chinas-ev-threat-sharpens-as-us-and-europe-stumble/?sh=30fbdad47dd3 Tom Seymour, New wave of Chinese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ers to drive prices down,FleetNews https://www.fleetnews.co.uk/news/latest-fleet-news/electric-fleenews/2023/03/27/new-wave-of-chinese-electric-vehicle-manufacturers-to-drive-prices-down 吴遇利,成本比特斯拉低15%?机构称2030年中国车企将占欧洲市场两成份额,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497117 亿欧智库,《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及产业链出海商业矩阵研究》, https://www.iyiou.com/research/202307111243lg...